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石潭記》原文欣賞(精品多篇)

《小石潭記》原文欣賞(精品多篇)

特色 篇一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複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二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qī)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設置)州已(通“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bǐ使)爲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勝。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字詞。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 (2)不可名狀 ( )

(3)悽神寒骨 ( ) (4)以其境過清( )

小題2:下面劃線的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乃記之而去B.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C.可爲都邑之勝境D.徘徊溪上,爲之悵然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題4:【甲】文描寫景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

①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

②點面結合。如寫石:“_______”是面,“爲坻、爲嶼、爲嵁、爲巖”是點。

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________”是動。

小題5:【甲】【乙】兩文劃線句子都是寫水,試比較兩者寫法的不同:

小題6:【甲】文中先後出現了兩個“樂”字,卻又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認爲這樣寫矛盾嗎?請結合寫作背景說說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小題1:(1) 可:大約 (2)名:說出 (3) 悽:使……淒涼 (4)以:因爲。

小題2:A D

小題3: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着,纏繞着,搖動着,連綴着,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小題4:②“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小題5:不設標準。意思對即可。參考:【甲】文寫水先正面寫水的清澈;再通過潭中魚“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側面來表現潭水的清澈。【乙】文是運用對仗手法直接來表現水流的湍急。

小題6:這樣寫並不矛盾。文中兩次寫樂,一次是聽到水聲心生愛意而“樂”,一次是看到游泳魚似在和遊人逗樂而樂。但這種樂是轉瞬即逝的被貶的柳宗元內心是寂寞悲涼的,再美的山水風光也難以排遣他內心的悽愴,所以寂寥無人的小石潭只會讓他覺得不可久居。

註釋 篇三

從: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西:向西,名詞作狀語。行:走。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如鳴珮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使……發出聲音。珮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心樂之:心裏爲之高興。樂:以……爲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伐:砍伐。取:這裏指開闢。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涼。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全石以爲底:即以全石爲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爲,當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翻卷。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爲坻(chí),爲嶼,爲嵁(kān),爲巖: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巖,懸崖。翠蔓:翠綠的藤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靜止貌。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滅,暗,看不見。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以其境過清: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以,因爲。其,那。清,悽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龔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着同去的。隸,作爲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特殊句式倒裝句: 篇四

1、如鳴珮環(正確語序:如珮環鳴)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爲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爲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賞析: 篇五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爲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爲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着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爲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爲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爲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爲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

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爲“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爲精彩的一段。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裏,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着快樂。讀到這裏,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裏,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爲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參考 篇六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答: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3、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游魚和潭水都有什麼特點?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4、請找出文中描寫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句子。

答: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5、《小石潭記》中最能體現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似與遊者相樂。

6、寫游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七

8.閱讀《小石潭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________

A.悄愴幽邃邃:深

B.爲坻,爲嶼,爲嵁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過清清:悽清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________

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慍

B.以以其境過清屬予作文以記之

C.之心樂之天子之怒伏屍百萬

D.乃乃記之而去乃重修岳陽樓

(3)下列對課文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間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介紹了遊覽小石潭的全過程。

B.本文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都屬遊記,都借山水之景表達了作者悲傷厭世之情。

C.一切景語皆情語,第④段所表現出來的悽神寒骨源於作者內心的悲傷、淒涼。

D.本文是作者被貶謫到湖南永州後,流連於自然勝境,以排解心中鬱積的苦悶而作。

(4)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解析:

8、【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A.句意: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也幽深極了。邃:深。解釋正確。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坻:水中高地。解釋正確。

C.句意: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彎曲。蛇:像蛇那樣。解釋不正確。

D.句意:因爲它的環境過於冷清。清:悽清。解釋正確。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後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個“而”,表示修飾;第二個“而”,表示轉折。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B.第一個“以”,因爲:第二個“以”,來。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C.第一個“之”,代詞;第二個“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D.兩個“乃”都是“於是,就”的意思。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

故選:D。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後——判斷正誤即可。ACD.

分析正確。

B.錯誤;《岳陽樓記》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故選:B

(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④句中重點詞:可,大約;許,表示約數;皆,都;空,在空中。句意爲: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託似的。②句中重點詞: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互相交錯;知,知道。句意爲: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託似的。

②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小潭。

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光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民橋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墮小譚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側皆詭石怪木 安陵君其許寡人

C.然卒入於渴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長可十許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搖其巔,韻動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搭橋,架橋

(2)越過,經過

(3)落入

(4)彎曲,翻卷

2.C

3.(1)山風吹動樹梢,悅耳的聲 音響動山谷

(2)它的長度大約十來步

4.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乙文:譚水清冽,水聲悅耳。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參考 篇九

閱讀下文,完成第6-10題。(14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乙】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1],竟爲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敲戛[2],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卷書,亦復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魯直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袁中道《遊居柿錄》

作品註釋

[1]沙市:在湖北江陵縣東南十五里長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稱雪子。[3]流行:遠行。坎止:靜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學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②明滅可見()

③任之而已()④輒復不遂()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爲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魚皆若空遊無所依從側面表現了___________;

乙文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反襯了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兩文表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答案:唐朝柳宗元評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

①大約

②顯現,看得見

③它

④就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勢像犬牙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②我當時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擋。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翻譯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夜的寂靜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現的是孤寂、憂傷,乙文表現的是達觀、超脫。評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