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廣角》說課稿(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廣角》說課稿(多篇)

說教材 篇一

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

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廣角》說課稿範文

。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內容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過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說教法、學法設計 篇二

教法、學法設計: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

感知“組合數”的方法 篇三

課件出示題目用數字卡片1、2、3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請同桌同學互相合作,一個小朋友擺卡片,每擺好一個另一個人就在答題紙上把擺的數記錄下來,

資料共享平臺

《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廣角》說課稿範文》()。(同桌合作)

學生活動時,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活動。(學生所寫的個數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首先,找幾份重複的或個數少的展示。)

問:哪組同學說一說你們寫出的兩位數跟他們的有什麼不一樣?(有學生說他可能漏了,也有學生說他重複了)再引導:要想做到既不重複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個小組願意來彙報?(有學生說先位置調換,也會有學生說固定十位或個位。)

問:你們覺得他們的方法好嗎?

師用學生說的方法擺給學生看

師一邊小結一遍用課件展示:看來我們在排列數的時候,要想既不重複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

質疑:那誰是密碼呢?(點擊課件驗證)

國小數學說課稿 篇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籤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籤,如果抽到“生”籤,就不用死。國王爲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籤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爲什麼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籤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籤,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裏,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 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你怎麼想的?

2、師:阿凡提誇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後。)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麼書?”

(2)同桌交流。

(3)彙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並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纔猜書遊戲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彙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遊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 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誇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彙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 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後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 下課遊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後面。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 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夥伴它是伴着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採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在遊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遊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着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後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國小數學說課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79—81頁的《最大公因數》,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的含義以及其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並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過程與方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爲: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第二方面:教法設想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高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善於表達的特點,我設計把“啓發誘導”、“情景教學”、“實驗操作”、“愉快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力求讓學生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爲了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學法的指導意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方面:教學程序

依據教材特點、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用遊戲引入,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複習舊知,同時也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8名學生每人都拿着一張數字卡片。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6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左邊集合。待全體同學確認了是否正確後,再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2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右邊集合。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立即從左邊跑到了右邊。從而引發矛盾,“你們是16的因數,現在怎麼卻又跑到12的因數裏面了呢?”從而導入課題——“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抽象概念”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過鋪方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然後,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或者用學具擺一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交流,學生們發現,可以用邊長1分米的地磚鋪地,也可以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鋪地,還可以用邊長4分米的地磚鋪地。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的,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1dm、2dm、4dm,最大是4dm。

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初步建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的表象。

最後,利用集合圈幫助學生抽象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意在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概念,同時也滲透了集合思想。

對於概念的描述,課程標準雖然只要求會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但是在總結、歸納、抽象概念時,應考慮從更廣泛的角度上描述。不說兩個數而是說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第三個環節是“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這部分教學我大膽放手,爲學生創設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自學探究。學生可能會找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別找出18和27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27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三是先找27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8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如果有個別學生提出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起探討。如果時間不足,應該對發現這方法的同學特別提出表揚和鼓勵,並提議其他學生課後可以根據教材第81頁的“你知道嗎”小知識瞭解一下這種方法,下節課再一起探討。本環節中,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進行方法的最優化。

(四)第四個環節是“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新課程標準》要求鞏固練習要體現層次性和科學性原則。

我首先安排了基礎練習,練習十五第1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其次是發展性練習。教材第81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如下規律:

①成倍數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這兩個數中較小的數。

②1和其它非0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

③兩個連續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後是提高練習。教材第83頁第7、8題。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練習的設計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意在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是“自我評價、大膽質疑”

本課結束時,我拋出最後一個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困惑?你對自己今天的學習做個評價好嗎?

讓學生自主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重構認知,也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掃除了障礙。

第五方面: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思路圖。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8的因數:1、2、3、6、9、18

27的因數:1、3、9、27

18的因數:1、2、3、6、9、18

27的因數:1、3、9、27

第六方面:預設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遵循“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的探索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予以批評指正。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初步培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說資源 篇七

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等

說學生 篇八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首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模式二中本課的相關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了靈活處理,創設了挑戰數學廣角的情境,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其次,我關注師生合作,促進交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國小數學說課稿 篇九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繫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麼?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纔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

會指了嗎?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裏面有好多小祕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麼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裏?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通過剛纔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麼?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打開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麼?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範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鞏固拓展(遊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遊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遊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願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內容貼近兒童,教學設計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整體思路,是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課程的人文精神和社會性。如授課伊市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圖入手,引導小組討論:圖中哪些物體上有角?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同時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說,正是由於教師敢放手,纔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纔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纔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纔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纔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

效果測評,反饋信息 篇十

師引導:我們班每個同學都很聰明,只要每個人都認真觀察,開動腦筋,沒有難題可以難倒大家!剛纔大家的表現太棒了,數學廣角決定給大家頒獎。我們一起去領獎吧!(出示課件)兩套衣服

你們喜歡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這些衣服一共有幾種穿法?把這些衣服用序號代替,在作業本上連一連吧!

生動手連一連,彙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