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山旮旯的扶貧變遷

溪丘灣鄉——山旮旯的扶貧變遷

山旮旯的扶貧變遷

溪流成川,丘起爲峯,冬意漸濃,萬仙洞外紅葉盡染,訴說着溪丘灣這片革命老區歷經的血與難。2014年伊始的精準扶貧,打響了溪丘人誓斷窮根的硬仗,走出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溪丘畫卷。

走上幸福路,今夕兩重天。在老一輩溪丘人眼裏,曾經的溪丘灣鄉是既窮又落後的“醜小鴨”。坡上坎下是天然的垃圾場;道路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種地“不旱就是澇,收成看天意”。爲徹底改善這一現狀,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鄉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指揮部以脫貧攻堅爲統攬,深入推進“五個一批”“十大工程”,持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強化政治擔當,理清思路,精準施策,紮實工作。從五峯山頂到平陽河堤,從巴興歸老區到高鐵小鎮,從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到生態工業園,處處滄海桑田,舊貌換新顏。

貧困的帽子摘掉了。鄉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緊迫感,穩步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全鄉累計脫貧5026戶16085人,從貧困發生率31.18%到消除了絕對貧困,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736元增收到5874元,7個重點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易地扶貧搬遷1598戶5144人,解決了“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投資2915.9萬元,補齊了5096戶16557人飲水安全短板;硬化道路248.9公里,方便了出行,帶動了產業;1684戶危房戶實施了危房改造,住進了安全房、放心房;整齊明亮的路燈、富有特色的廣場舞、答疑救難的巡診醫療隊……老百姓腰包鼓了、房子新了、出行便了,日子越過越紅火,貧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產業底色亮起來了。溪丘灣鄉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創造了獨特燦爛的茶文化。但因種種原因,全鄉茶葉產業“塊頭不大、佈局分散”。2014年,鄉黨委政府踐行“兩山”理論,搶抓全縣茶葉發展機遇,帶領鄉、村幹部與村民一道,結合土壤、氣候、交通等實情,因地制宜謀劃茶園建設,大力擴大基地規模,同時通過屋場院子會、組織村民外出參觀等方式,引導村民自覺告別傳統種植模式。漸漸地,小葉子做起產業扶貧的大文章,全鄉茶園面積達4萬餘畝,打造出白灣片、甘坪片、溪丘片等一批標準化茶園。溪丘灣,已成爲巴東名副其實的茶葉第一鄉。

做大茶葉基地的同時,黨委政府大力引進和培育茶葉企業,爲產業提供強力支撐,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先後引進金果、神農單樅等龍頭企業,培育金茗、聯華、遠訓等一批骨幹茶企。目前,全鄉有8家從事茶葉加工的企業,其中省級龍頭茶企1家、州級龍頭茶企2家,從事茶葉種植、生產的專業合作社14家。同時大力發展茶旅遊,壯大“郡貢茶”品牌,把遊茶園、看茶藝、品茶味、銷溪丘茶有機結合,着力打造以茶元素爲主的鄉村遊。一片小葉子,拉動全鄉28個村2545戶8132名貧困戶脫貧增收。

基層黨組織強起來了。金秋十月,溪丘灣鄉火炮山村的果農們異常繁忙。採摘下來的一筐筐金秋紅蜜、富桃源源不斷運往宜昌、武漢、長沙等地市場。“今年的富桃價格好、品質高,一畝桃園穩賺兩萬多塊錢!”看着眼前的場景,火炮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厚頂臉上洋溢着喜悅。“3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想辦法搞產業,我們種過蘋果、黃姜、菸葉,但都沒有成功。村黨支部人手有限、經驗不足,點子也不夠。”就在張厚頂一籌莫展之際,鄉脫貧攻堅指揮部提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整合資源,推動政策、項目、資金、服務下沉。

在發展小水果產業的過程中,火炮山村黨支部、黨員身先士卒,28名黨員將自己的田地全部種上桃樹,並邀請農業專家,爲羣衆開展小水果培訓,爲果農講理論,講實操,有黨支部的帶頭作用,村民積極性也高漲起來,全村共計發展富桃、金秋紅蜜等小水果1465畝,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實現了戶脫貧村出列。

從科學謀劃、組織動員、日常管護、市場銷售、入駐“832”消費扶貧平臺等諸多環節,形成了“村幹部+黨員+組長”服務隊伍,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展望未來,按照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火炮山村將以基層黨建爲總抓手,充分發揮黨員羣衆主觀能動性,大力激發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科學搞好鄉村振興規劃,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張厚頂對鄉村振興飽含期待。

溪丘灣鄉始終把黨建引領擺在脫貧攻堅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建強農村黨組織戰鬥堡壘,鍛造過硬的農村幹部隊伍及黨員隊伍。制定了《溪丘灣鄉黨建結對共建實施方案》,強化農村黨組織與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雙向互動,提升農村黨建水平。持續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不斷推動農村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梯次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儲備後備幹部85人,有效解決了無人可選、無人可用的問題,培育了一批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基層隊伍,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

村容鄉貌美起來了。走進溪丘灣鄉營盤村,街巷潔淨,民居鱗次櫛比。“以前啊,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沒有人願意到我們村來。”營盤村主任鄭克清介紹說。營盤村是一個典型的山裏小村,村子不大,居民較多,一條河沿村而過。自農村人均環境整治開展以來,村幹部、“尖刀班”劃區包片,實施村莊清潔行動,給村子來了個大掃除。“破椅子、碎花盆等各類雜物,零零碎碎的,運出了300多噸垃圾雜物。”房前屋後清爽開闊了,村民出行也便利多了,村民的日子也更甜了。村民感嘆:“蚊蟲少了,環境整潔了,在外務工的孩子也愛回老家了”。

“戶分類、村收集、鄉處理”,近年來,溪丘灣鄉推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建成垃圾收集亭50個,配備1300個分類垃圾桶,垃圾清運、環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爲徹底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溪丘灣鄉多措並舉,打好政策組合拳。近幾年裏,完成農戶無害化廁所建改3500戶、村級公廁34個;利用光伏資金,村裏有了保潔員、組建了環衛隊,對積量垃圾死角進行了徹底清理清運;加大對河流、水源地監管和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力度,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得到快速提升。

“站在新起點,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跑出加速度,爲打造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的幸福溪丘而努力奮鬥!”溪丘灣鄉鄉長李初說。

標籤:旮旯 扶貧 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