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領導在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領導在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這次會議是經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全區上下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剛纔,王虎同志傳達了《關於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經管局、市場監管局、桑村鎮和山城街道東山亭社區4個單位分別作了表態發言,決心很大、幹勁很足,關鍵是要抓好落實。下面,就推進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的一項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重大改革,對於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這項改革,各級高度重視。繼去年12月中央下發《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後,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召開會議,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大家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加深對這項改革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導工作開展。

(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激發農村活力的重要制度創新。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強調要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包括着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再次明確重申,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整個農村改革所取得的重大制度性成果,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從現在的情況看,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中,“分”的作用發揮充分,“統”的功能發揮不夠,統分結合的優越性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關鍵的制約因素,就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各類要素潛能得不到充分釋放。從實踐層面看,全國、全省很多市縣積極探索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省12個市的13723個村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累計分紅26億元。其中,我區10個鎮街72個村累計分紅1421萬元。生產關係的調整解放了生產力,這正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生命力所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爲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寫入報告,其中農業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報告提出,“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我區是農業大區,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必須以制度創新爲突破口、着力點,通過改革把農業農村蘊含的潛能激發出來,把活力釋放出來。在區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我們提出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任務目標,各級各部門要認清形勢、主動作爲,把這項改革推動好、落實好,確保見到實效、走在前列。

(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中央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速快於GDP、農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貧困人口收入增速快於一般農村人口的“三個快於”的目標要求,實現好、保持好這一目標,關鍵在於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去年,我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080元,增速爲8.5%,只比城鎮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佔58.5%,家庭經營性收入佔34.8%,轉移性收入佔6.4%,財產性收入佔0.3%。由此可見,持續增收的短板是財產性收入支撐不夠,增加農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來源就是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目前,全區農村集體所有農用地面積76.7萬畝,農村集體賬面資產達到6億多元,村均217.4萬元。這些資源和資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財產,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如何管好用好這些資產、發揮最大效益,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羣衆十分關注,要求非常迫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的歸屬,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的權能,不僅有利於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增加財產性收入,而且有利於優化農村資源要素的配置,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提高農村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集體經濟是農村治理的重要基礎。集體手裏有“一把米”,農村的許多事情辦起來就比較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任職時,把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爲考覈鎮村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2015年底,浙江率先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目前,該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村均集體收入達到123萬元。我區還有集體經濟“空殼村”86個,佔全部村居的31%,由於集體沒錢,許多事情辦不了、辦不好,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形象,導致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弱化。另外,由於個別村對集體資產管理不善,導致出現集體資產被侵佔流失等現象,引發信訪等問題,影響了農村和諧穩定。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就是要在制度層面,避免集體資產被侵佔流失,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夯實農村社會治理的物質基礎。

二、聚焦關鍵,高質量高標準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政策性、時間性、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推進這項改革,既要鼓勵創新、勇於實踐,又要堅持原則、把控方向。具體工作中,重點把握以下五點:

(一)明確目標任務,突出改革重點。這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村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覈資,健全臺賬管理制度,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在時間安排上,2017年全面完成集體資產清產覈資和50個村的試點任務,2018年全面推開,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有三類:一是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二是用於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三是用於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這三類資產都有改革任務,但要分類施策。對資源型資產,要繼續抓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三權分置”辦法,保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對用於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要結合新農村建設,探索建立集體統一經營的運行管護機制,更好地提供公益性服務。經營性資產是這次改革的重點,要在清產覈資的基礎上,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確權到戶不是把集體資產分了,而是明確誰有這個權利,說到底是要保障好農民的集體收益分配權。

(二)把握總體要求,明確改革方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改革穩妥有序推進。一要守住改革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改革不管怎麼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四個不能”是我們在推進改革中必須要認真把握的。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但必須守住法律政策的基本底線,避免犯原則性錯誤。要堅持農民集體所有不動搖,無論怎麼改,都不能讓集體資產流失,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要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不能讓老百姓吃虧。二要尊重農民意願。農民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推進改革的主體,要把選擇權交給農民,讓農民參與,接受農民監督。特別是對改革中涉及的重大事項,比如怎麼去認定集體成員,資產如何量化,是到戶還是到人,都應該讓農民自己做主,然後依程序進行公示公告。三要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由於各村的村情和自然稟賦千差萬別,集體資產存量和集體經濟管理水平各不相同,農民羣衆的意願訴求更是多種多樣,改革一定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先易後難、分類分步實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充分保障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三)聚焦“三個環節”,明確改革路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環節衆多、程序嚴格。爲保證質量,要在三個重點環節聚焦發力。

一是清產覈資。首先要摸清家底,這是產權制度改革的前提。如果家底不清,就很難實施改革。要重點清查覈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經濟合同等,理清債權債務,分類登記造冊,實行臺賬管理。這項工作要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同時,依法清理規範各類承包合同,明確集體資產的權屬關係,爲化解村級債務奠定基礎。

二是清人分類。就是要確定每個集體的成員都有誰,這是產權制度改革成敗的關鍵。概括地講,一是集體成員都有份。只要你是這個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集體資產確權到戶、量化到戶,你就會有份額和權利。二是誰是成員科學界定。誰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由農民羣衆民主界定。《山亭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中,明確了具有股權分配資格的7種情形和不具備分配資格的6種情形,在進行身份認定時要嚴格遵循,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範、羣衆認可”的原則,依法科學規範界定成員身份,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三是股權配置與管理。這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難點。總的思路是,在清產覈資基礎上,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的形式,合理量化到人、確權到戶。這樣做,不是把資產分了,而是把股份、份額量化到每個集體成員身上,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爲集體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這裏需要強調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組織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法律規定,包括土地在內的基本生產資料屬於成員集體所有。針對這種特殊性,爲了保護農民的利益,特別是防止外部資本的侵佔,改革的範圍嚴格限定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股份流轉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確保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結合我區實際,設置集體股和成員股,集體股原則上不得高於總股份的30%,成員股不低於70%。在股權管理模式上,原則上實行靜態管理,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可依法繼承,可在股份經濟合作社內部轉讓。成員退股,可將股權通過贈予、轉讓等方式流轉給其他成員,但不得退股提現。

(四)抓好“兩個關鍵”,確保改革質量。要抓住兩個關鍵節點,把改革任務做實做細。一是嚴格工作程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程序要求嚴格,包括清產覈資、成員確認、股權配置與管理、資產運營等多個環節。整個過程都要充分履行民主程序,讓羣衆瞭解參與,接受羣衆監督,做到該公開的公開、該公示的公示、該簽字的簽字,該有的環節一個都不能少,確保改革經得住歷史的檢驗。二是科學運營管理。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後,要成立股份合作社,採取市場化方式管理運營集體資產,有條件的,可以自主經營;沒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由其他主體經營或與其他主體聯合經營。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要經過股東大會或股東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並在公開招投標後進行,防止少數人說了算,避免造成經營不善和資產流失。

(五)謹慎推行權能拓展。按照“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繼承、社內流轉、拓展權能、長久不變”的原則,謹慎推行權能拓展試點。一是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體系。加強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鎮街農村產權交易所建設,設立招投標管理中心,實行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全部進場交易、公開招投標和合同管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四荒”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出租等流轉交易,最大化地發揮資源效益。二是探索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中央要求賦予農村集體產權抵押、擔保等權能,金融部門要在總結農村土地使用產權抵押貸款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探索創新力度,研究制定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辦法,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範圍,搭建股權融資平臺。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完善小額擔保貸款體系,建立農村產權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爲產權制度改革提供金融支持。

三、強化組織領導,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堅強保障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四樑八柱”性質的重大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區級直接領導、部門協調服務、鎮街組織實施、村組具體操作”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細化任務,統籌推進。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區裏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同時,還將成立專門的工作班子,從經管、農業、林業、水利、民政、審計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統籌協調、督導指導。鎮街是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的責任主體,也要成立相應的隊伍,建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這裏要着重強調一下,改革不僅僅是經管部門的工作,必須發揮好黨委、政府的領導作用,特別是鎮街黨(工)委書記和相關部門“一把手”要主動擔當、親力親爲,加快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

二要強化目標管理,加強協作配合。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好牽頭、協調、抓落實的作用,量化分解各項任務目標,列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經管部門要帶頭吃透政策精神,牢牢把握改革流程,做到步驟不少、程序規範,內容不減、成效明顯。財政部門要將產權制度改革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管理,給予支持保障。其他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服務指導,推動改革早落地、早見效。

三要創新方式方法,做好培訓宣傳。要加強人員培訓,由區經管局牽頭,通過邀請專家授課、組織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對參與改革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真正掌握各項工作原則和方法步驟。各鎮街要通過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聽得明白的語言,廣泛宣傳產權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羣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全社會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

四要加強督導考覈,推進工作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開展經常性督導,及時發現和解決改革中遇到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分析評估,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要發揮好考覈“指揮棒”作用,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做到真督、實導、嚴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嚴肅工作紀律,依法依規開展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向農民收取任何費用。對作風不實、措施不當、違背政策而引發不穩定問題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紀檢監察部門要主動介入、全程監督,對借改革之機謀取私利、侵害農民利益的,一經發現嚴厲查處,決不姑息遷就,確保改革在和諧穩定中推進。

同志們,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事關廣大農民羣衆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和社會和諧穩定,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砥礪奮進、紮實工作,確保圓滿完成改革任務,爲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加快建設“幸福新山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