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教學設計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教學設計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理解

1.課標的內容: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地位和作用:教材主要介紹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它上承第一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下啓第三節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教學難點: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原因。

二、教學對象的分析

1.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2.在國中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認知能力。

三、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小組討論、分組發言、學生展示、

教師總結昇華。

四、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佈置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收集有關聯合國、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問題,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複習導入:

1.建國初期我國在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學生解說照片,複習)

2.過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中國進一步走向國際舞臺,求同存異所體現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預示着我國將在外交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學習新課內容:

整體感知:設問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第一步:展示《喬冠華的笑》的圖片,提問:外交官爲何而笑?

第二步:瞭解重返聯合國的經過。學生自主學習,從教材中獲取相關知識。

引導: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探究:

1爲什麼說是“重返”聯合國?

2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以恢復的原因是什麼?

3.重返聯合國的積極重大意義是什麼?

第三步:在學生已經瞭解的基礎上,補充資料介紹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用 幻燈片補充資料和講解的方法解決重返聯合國的原因。

重點突出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第四步:用漫畫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重返聯合國的國際意義和國內意義。

(二)中美關係解凍(關鍵)

第一步:解題:沒有冰封何來解凍,建國頭20年中美關係的冰封是指什麼?爲什麼是這一種關係?

分歧: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 兩大社會陣營的對壘

第二步:學習中美建交的過程,重點強調以下兩點:

1.《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中美關係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報》的發表中美兩國正式建交補充背景資料

2.設問:兩份公報都對什麼問題鄭重表態?爲什麼?

第三步:提問:中美關係在70年代走向緩和原因?(共同要求)

補充圖片和背景文字資料,小組討論,歸納總結。

強調:是兩國從國家安全和利益出發,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外交政策的恰當調整,符合兩國的共同要求。

第四步:結合意義的分析,學生展示。

1.補充今天中美之間的不和諧與雙贏雙利的史料。

2.演練臺:假如你是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展望中美兩國長遠關係的發展。

給出關鍵詞提示(分歧 合作領域)

(培養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使學生對中美現狀有清醒認識。)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讓學生根據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列出提綱。學生講解自主完成。)

第一步:講述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原因 過程 意義。

第二步:設計小博士環節。設問:中日建交後影響中日關係的寒流是指什麼?

引導:中日關係的改善關鍵在於日本要有什麼改變?

(激發學生愛國感,責任感,使命感。)

(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進行昇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四)利用本節的知識結構進行小結。

七、收穫與啓示

就某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提示:1.大國之間的關係 2.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3.外交關係的立足點 4. 外交地位的確立等。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教案

一、新中國的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

1.瞭解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政策)

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瞭解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政策)

(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

(2)政策(總原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基本方針:

①“另起爐竈”:

含義:新中國不承認國民黨國民黨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係,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係。

意義: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②“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含義: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餘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

意義: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爲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係奠定基礎。

③ “一邊倒”:

含義: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一邊。

意義: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捍衛和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鬥爭中不至於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過程: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一致同意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爲指導相互關係以及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2)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義:

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爲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基本準則。(新中國國外交走向成熟的標誌)

3、日內瓦會議

(1)目的 :爲了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2)時間:1954年

(3)特點: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4)結果:達成《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

4.萬隆會議

(1)時間、地點: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2)特點: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3)會議障礙:帝國主義對會議干擾破壞,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分歧。

(4)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會議的圓滿成功)

(5)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聯繫,會後,中國和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二、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1.瞭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瞭解中美關係正常化和中美、中日建交

3.認識中美、中日關係的改善對國際關係產生的重要影響

1.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②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壯大和要求

③美國長期以來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

(2)時間:1971年,第26屆聯大

(3)意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它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中美關係的正常化

背景:美國:(1)中國國際地位提高(2)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破產

(3)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

中國:(1)蘇聯威脅(2)爲解決臺灣問題

過程:(1)1971年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友好交往的大門

(2)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上海公報》),兩國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中美關係的緩和,成爲20世紀70年代中國對外關係取得突破的關鍵)。

(3)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報》發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兩國實現了關係的正常化

3.中日建交

(1)直接原因:中美關係的緩和

(2)田中角榮訪華: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決定兩國建交。1973年中日兩國互派大使。

4.中美、中日關係的改善對國際關係產生的影響

(1)中美、中日關係改善,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2)國際上出現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美國遏制中國的外交局面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要的外交活動

1.瞭解中國開展以聯合國爲中心的多邊外交

2. 理解上海合作組織

1.中國在聯合國中的重大外交活動 ——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

(1)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2)參加聯合國的栽軍

(3)2000年,江澤民參加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在中國的倡議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首腦舉行了歷史上的首次會晤。

2. “上海合作組織”

背景:(1)面對全球化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區域合作步伐。

(2)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活動日益猖獗,嚴重威脅各國安全與穩定。

目的:發展與周邊鄰國的睦鄰友好關係

成立:2001年,中國提議成立。

成員國: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性質:歐亞大陸新型區域多邊合作組織

宗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

影響:(1)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經濟合作,起重要作用。(2)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3)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標籤:教學 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