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動量守恆定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中物理《動量守恆定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一、內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4節《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萬有引力定律》之後的一節,內容是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教材主要安排了“科學真是迷人”、“計算天體質量”和“發現未知天體”三個標題性內容。學生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一方面對萬有引力的應用有所熟悉,另一方面通過卡文迪許“稱量地球的質量”和海王星的發現,促進學生對物理學史的學習,並藉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

2.教學過程概述

本節課從宇宙中具有共同特點的幾幅圖片入手,對萬有引力提供天體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進行了複習引入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有什麼應用呢?接下來,通過“假設你成爲了一名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前方未知天體”,圍繞“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測出該天體的質量嗎”全面展開教學。密度的計算以及海王星的發現自然過渡和涉及。在教材的處理上,既立足於教材,但不被教科書所限制,除了介紹教科書中重要的基本內容外,關注科技新進展和我國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時代氣息濃厚,反映課改精神,着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計算天體質量”的學習,學會估算中數據的近似處理辦法,學會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的質量;

(2)通過“發現未知天體”,“成功預測彗星的迴歸”等內容的學習,瞭解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重要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體驗運用萬有引力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發現未知天體”、“成功預測彗星的迴歸”的學習,體會科學定律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過了解我國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激發學習的興趣,養成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

1.中心天體質量的計算;

2.“稱量地球的質量”和海王星的發現,加強物理學史的教學。

五、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PPT課件等多媒體教學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複習引入

通過幾張宇宙圖片的欣賞,學生體驗宇宙中螺旋的共同特點,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天體都遵循的規律。那麼,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運動中還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呢?讓我們一起進入本章《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解決中心問題

情境創設:假如你成爲了一名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航行在宇宙深處,突然,前方一美麗的天體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先關閉了宇宙的發動機,然後飛船剛好繞美麗天體做了完美的圓周運動,繞行一週後,飛船就平穩的降落在了星球上。

合作討論: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測得這一神祕天體的質量嗎?

(學生通過小組探究,教師巡迴指導,形成自己本組的意見,由小組選出的代表來向全班展示自己思考的結果。)

小組代表講解展示:

思路一:測出宇宙飛船繞行一週的時間和軌道半徑,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

從而得出星球(中心天體)的質量

思路二:根據宇航員降落在星球表面上後,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即:得出

在思路二完成之後,緊接着問題:如何測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呢?

(學生討論回答,現場教師展示藉助小球的自由落體運動,通過現代技術“傳感器”現場完成重力加速度的測量。)

設計說明:1.通過“學生成爲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未知天體”的情境創設,圍繞”如何測得星球的質量?”這一中心問題展開學生的討論活動,在讓學生覺得有趣味的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來促使學生創造性的思考、解決本節課的中心問題。2.多媒體和現代測量方法——傳感器讓學生感受技術帶來的便捷。

(三)、物理學史展現人文魅力

啓示:一旦測出了引力常量G,那麼就可以利用公式得到地球的質量了。

17,卡文迪許通過自己設計的扭秤實驗,成功得到了引力常量的值。因此卡文迪許把自己的實驗說成是“稱量地球的重量”,是不無道理的。

而正是這段故事,讓一個外行人、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滿懷激情的說:“科學真是迷人。根據零星的事實,增添一點猜想,竟能贏得那麼多的收穫!”

(四)、課堂延伸——如何得到這一天體的密度?

設計說明:在這一問題中,老師提示了球體的體積公式,然後就把時間交給學生了。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演算,可得到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帶有半徑的,而另一種則是把半徑約分掉的。“爲什麼半徑可以約掉呢?”這一問題又再一次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而這也保證了課堂的開放性。

(五)、發現未知天體

視頻:“海王星的發現”,——展現科學發現的足跡,注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情感。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馮勞厄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牛頓引力理論對行星軌道的計算那樣,如此有力的樹立起人們對年輕物理學的尊敬。從此以後,這門自然科學成了巨大的精神王國……”

(六)、課堂小結與反饋簡單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七、板書設計:第4節《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一、圖片欣賞,引入新課

二、測中心天體的質量

三、卡文迪許——人文魅力

四、應用

1.測天體密度

2.發現未知天體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通過“學生成爲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未知天體”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極大的趣味中完成了本節中心內容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脈絡清晰。物理學家的人文魅力學生也有一定的感知。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二

高三複習到五月份,基本結束了前兩輪的複習。但是學生在應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問題時依然存在若干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弄不清楚守恆過程和不能正確的選擇研究對象等。學生屢屢出現類似問題的背後其實是忽略了守恆條件所造成。當然學生在審題中不能正確的挖掘出隱含條件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決這一現象呢?我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

一.迴歸課本,指導學生進行彈性碰撞特點的理論推導。本環節中強調守恆條件以及對彈性碰撞特點的理解。

二.歸納試題類型,找到解題模型。主要選擇子彈模型、木板滑塊模型、滑塊碰撞模型、微觀粒子碰撞模型、微觀粒子衰變模型。採用講一題練一題的方法,讓學生熟悉這幾個模型的解題思路和題中常見的隱含的條件。爲學生解決類似題型打好基礎。

三.針對多過程的運動模型,引導學生做好運動分析,逐一過程利用守恆條件分析研究對象是否動量守恆。

四.針對多物體多運動過程模型,引導學生做好受力分析,運動過程分段處理,圍繞守恆條件逐一分析所選定的研究對象是否守恆。

本教學設計的優點在於由易到難,由特殊模型到一般模型,從常見問題到複雜問題。也很好的展示了利用守恆條件爲解題起點,展開解題過程的示範。通過多次訓練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挖掘不出常見隱含條件和弄不清守恆過程的問題。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重點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象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