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初步掌握基本的單位換算方法。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答: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間是什麼關係?角和分之間呢?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1元=( )分

學生填空以後,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願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理解換算方法

師:有幾個同學託老師幫他們買卡片,卡片買回來以後,還剩了一些錢,你們看,剩了幾元幾角?

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張1元的紙幣和2個1角的硬幣)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2角

師:每個同學要退還3角錢,我該怎麼辦呢?(把1元錢換成10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原來的1元錢變成了10個1角錢)

師:原來的1元2角錢就是現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麼算的?(1元換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來的2角就是12角)

板書:=12角

(2)練習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學生猜完以後,動手擺學具驗證一下、

訂正時問:這道題應該怎麼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學例6

(1)理解換算方法

師:小芳攢了一些零錢,你們幫她數一數,一共是多少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5個1角的硬幣)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角

師:媽媽怕小芳拿着不方便,就幫她兌換了一下,請你猜一猜兌換以後,小芳手裏是幾元幾角呢?

學生猜完以後,動手擺學具進行驗證。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是怎麼擺的?

隨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10個1角換成1元)

師:15角就是幾元幾角?(板書:=1元5角)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把15角換算成幾元幾角。

(2)練習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學生猜完以後,動手擺學具驗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4頁做一做

第1題: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學生獨立完成以後訂正,重點說一說第4小題是怎麼想的。

第2題: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小組進行交流,最後全班進行彙報。

訂正時,對“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1元-8角=”這道題要讓學生重點說說是怎麼想的。

2、利用換算關係擺指定的錢數

老師說錢數學生擺學具:(要擺換算以後的錢數)

如,師說:1角3分 生擺: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板書課題:單位換算)

你有哪些收穫?學生自由發言。

最新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考慮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並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置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發展同學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圖。

學具:每四位同學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學具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很多同學都知道套圈遊戲,一起來看。(媒體出示:三年級一班的男女生進行套圈競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想請大家來當裁判,願意嗎?可要比比哪個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兩隊人數相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組男、女生套圈成果統計圖。

提問:要知道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認爲可以比什麼呢?

同學回答後教師相機引導並小結。

(二)兩隊人數不同,每隊中每人套中的個數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組男、女生套圈情況統計圖。

請同學一起回答是哪個隊套得準一些。

提問:有同學認爲可以比比他們套中的總個數,你們覺得公平嗎?

結合媒體演示小結。

(三)兩隊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組的套圈成果圖(例題),引導比較,得出與第二小組套圈成果圖的異同。

小小組四位同學利用學具板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比的結果。

指出:其實,象這樣移了以後再比,是分別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再去比的。

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講解揭示平均數的含義。

2、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幾個嗎?女生呢?

指名列式並說說想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談話引導同學觀察、比較,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4、小結。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辨一辨、說一說。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三條絲帶的長度分別改成6釐米、44釐米、13釐米。)

3、想一想,選一選。

四、全課總結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插入表格》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所教學生爲五年級學生,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學生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已經逐步掌握了在word中輸入文字及修改、修飾段落、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等基本的知識,看着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探究的興趣愈來愈濃厚,課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很多,這位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礎。但依然是個別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希望通過師生的交流,能幫這些同學找到失誤的原因。

三、教學內容分析

在本節課中,學生將會學到:

1、自動繪製表格;

2、編輯表格;

3、修飾表格。

四、教學目標

1.學會在Word中製作簡單的表格,並輸入文字。

2.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五、教學難點分析

製作簡單的表格,學生對錶格的修飾有點難度,可以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講解。

六、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收集生活中的表格。如,電話繳費單、超市的電腦小票、課程表、送貨單等等(讓學生對錶格有初步感知)

七、教學課時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好!大家還記得在第一課中,老師給你們展示的漂亮的板報樣板嗎?其中的圖片、文字等我們已經會做了,但是,樣表中還有一張“學生信息表”,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信息表輸入到電腦,美化並打印出精品來,那就太令人興奮了!同學們願不願意把我們的信息表製作得漂亮美觀呢?

生:願意。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以“板報樣表”來引出製作表格,自然而又簡明,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認識表格

師:拿出自己收集的表格,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有橫線、豎線、文字。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多媒體課件演示)橫線我們叫行線、豎線叫列線,它們組成的小方格叫單元格。橫向的單元格叫行,豎向的單元格叫列。

(通過學生觀察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學生認識行、列、單元格,爲下面製作出正確的表格打下紮實基礎)

(三)、製作表格

師:在Word中,專門給製作表格功能分了一個菜單,這個“表格”菜單中包含各種關於表格操作的命令,我們可以集中在這個菜單中去完成表格的製作,大家可以打開Word,進入表格菜單中瀏覽一下,瞭解關於製表的一些命令。

(學生打開Word,進入表格菜單瀏覽。)

師:我們先插入空白表格,步驟如下:(課件出示步驟)

1.單擊要創建表格的位置。

2.單擊工具欄中的“插入表格”按鈕,彈出表格創建模板。

3.在方格中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選擇4行4列的方格,被選中區域則變成藍色。

4.鬆開鼠標左鍵,就繪製出一個4行4列的表格。

5.如果要改變表格的寬度和高度,則把鼠標移到表格的豎線和橫線上,當鼠標變成“‖”和“=”時,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鼠標,即可拖動寬度和高度。

6.在表格中輸入學生信息。

師:下面我們在表格中輸入文字,提示輸入方法:(課件出示)

(1)在要輸入文字的單元格中單擊,然後輸入文字。

(2)按下鍵盤上的←、→、↑、↓鍵,可以移動光標到另一個單元格。我想讓大家自己先來試按步驟製作這個表格,看大家能不能完成,不懂的可以邊做邊看教材,同學間也可以互相交流,還可以向老師求教。

九、課堂練習

學生按步驟操作。

教師巡視指導。隨機選取代表性錯誤作講解。

(讓學生自主探究,並學會遇到問題採用不同的途徑來解決)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的演示操作。

(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來製作表格,通過演示,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編輯表格

1、選擇表格

2、增加刪除行

3、刪除一行表格。

教師課件出示,讓學生仔細觀察,隨後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進行輔導。

(五)、修飾表格

師:我們製作了一張最普通的表格,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張漂亮、有個性的表格,你們想嗎?

生:想!

師:我們先來修飾文字。選擇要修飾的文字,給它設置字體、字號、顏色和對齊方式等。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遇到問題隨機講解。師:我們還可以來設置表格的邊框和底紋。課件出示步驟:

1.選擇整個表格。

2.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單元格對齊方式”,並在其中選擇一種。

3.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邊框和底紋”。

4.在邊框選項卡上的“設置”中選擇一種表格線和邊框的樣式。

5.選擇線型。

6.點擊“顏色”的下拉按鈕,在顏色列表中選擇表格線顏色。做完上述步驟,一個令人滿意的表格就出現在“板報”文檔中了。學生按步驟進行操作。

師:我們來展示一下我們的作品,好嗎?

學生的表現慾望很強,讓他們有了一個自我展示的空間。

(六)、保存文件

師:我們把製作好的表格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面。學生保存。

(七)、設計活動,深化學習

師:我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張表格用電腦製作出來嗎?

生:(充滿信心)能!

(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納入課堂,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及時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師:保存自己的作品,下課!

十、作業安排

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你能見到的所有表格,並挑選出你認爲最複雜的一個,把它在word20xx中做出來,並在班級內進行評比。評比的標準可考慮表格的複雜程度與原表格的相似程度。

十一、教學資料及資源教學資料: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

資源:多媒體課件,word20xx,各種電腦小票,,電話繳費單、課程表、送貨單等等

十二、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應以信息社會的不斷改革創新爲基礎,通過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建立創新意識。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實踐作用,則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插入表格》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坐不住,而對於單調的練習感到厭煩,經過充分考慮、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就適當地採用一些與單調的練習完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容,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來激發學生製作表格的興趣,引起他們修飾表格、美化表格的慾望。同學們在一步步的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不會因爲太多的困難而中途放棄。步步引導,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忘我的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製作表格。

在整節課教學中,我採用自學式、探究式、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實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通過評價反饋,發展了學生精品

的個性和創造精神。整節課在一種輕鬆、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的掌握情況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數學《混合運算》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爲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爲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通過剛纔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裏,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裏,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

人教版 國小數學優秀教案 篇五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塗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遊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着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牆上有一隻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隻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爲什麼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爲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瞭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麼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並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爲什麼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隻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並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纔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麼?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遊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遊戲,猜猜它是什麼自由討論30秒,對於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麼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麼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後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遊戲,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案 篇六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一)複習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

0。3它表示什麼?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師:如果我在0。3後面加上個“元”字,那麼這個大正方形表示什麼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錢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這個大正方形雙表示什麼呢?

那0。25它表示什麼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師:恭喜你們,挑戰成功!但是要摘取數學王國的皇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在探究新知識前,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

(二)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櫃檯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惠,你們發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麼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麼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麼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麼,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爲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麼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麼加的?爲什麼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後3角×3等於9角,9角等於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後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三)小結。

師:剛纔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藉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於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並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麼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爲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一)做一做。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彙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請每個同學獨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麼算的?

如果學生說塗格子,就問:假如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米的話,0。03米該怎麼表示?0。03×3又表示什麼?

師:你能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塗色)投影學生作品並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課本42頁的塗一塗、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麼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文具店

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係,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複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繫,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係。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複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係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彙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麼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麼?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麼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有什麼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後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係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

最新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

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同學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

觀察:這裏有幾個小木棍?(同學數,並口答。)

2、假如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學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後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僱。

4、假如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合同學彙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 6÷3=2

60÷3=20

6、試一試。(同學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考慮,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同學彙報,出圖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二。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考慮,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同學彙報,出圖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24÷3=8 240÷3=80

一、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並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17頁1.2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裏體會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裏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1)提問:大家說說,我們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們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談話: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着說)[評析:通過自己身體上的實例,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爲正確確定物體間左右位置關係奠定礎。]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評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充分體驗左和右。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關係。

(1)出示掛圖:小朋友在教室裏上課的場景。談話:小朋友,人的手、腳、眼睛、耳朵都有左之分,那麼我們坐的位置有沒有左右之分呢?我們一起來看,畫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紅(女)是同桌,你能說說他們的位置關係嗎?

同桌討論,嘗試說說小明與小紅的位置關係。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正確說出小明坐在小紅的左邊,小紅坐在小明的右邊。

提問:有的同學說小明坐在左邊,這種說法對嗎?爲什麼?

討論使學生明確: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係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提問:你還能看圖說說哪些物體有左右的位置關係嗎?同桌討論後彙報。

[評析:緊密結合小朋友上課的情景,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聯繫教室真實場景,強化對左右位置關係的認識。(想想做做第1題)

讓每個學生說一說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誰,再同桌交流,最後指名回答。

選同桌兩個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

選橫排裏的三個小朋友,請學生說說中間小朋友B所處的位置。

引導學生討論:爲什麼一會兒說B在左邊,一會兒說B在右邊。

講述:我們在描述某一物體位置時,一定要說清楚,說完整,它在誰的左邊或它在誰的右邊,而不能光說它在左邊或右邊。

[評析:聯繫實際,在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某個物體的位置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而說的。]

讓學生就教室裏的某一人或物說一說所處的位置。

[評析:通過說說教室裏的某一人或物所處的位置,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係的習慣和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二、鞏固深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擺一擺。(想想做做第2題)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3)請同桌合作,自由擺放學具,再互相說給同桌聽,指名幾人交流。

[評析: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把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自由擺放學具的活動,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

2、說一說。

(1)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丁丁和拉拉跟着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來到了玩具櫃檯。呵!那麼多玩具,挑選什麼呢?媽媽規定每人只能買一樣,並且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上、下、左、右的鄰居各是誰。

提問:小朋友,如果你是丁丁或拉拉,你會怎麼說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據他的說法,猜出他想買的是什麼嗎?(評析:給單調的練習賦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猜測、推理、交流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情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題。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後指名全班交流。

[評析: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綜合運用前後、上下、左右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位置,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人人蔘與,人人表現,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實踐活動,增強應用意識

1、想一想。

談話:老師有一個問題問大家,我跟大家面對面地站着,(舉起右手)請問:老師舉的是右手嗎?(可能有的學生說是右手,有的說不是右手,說法不一)

請小朋友把右手舉起來再判斷一下,老師舉的是不是右手。

(教師舉起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讓學生檢驗自己的看法。)說明:我們面對面站着,因爲方向相對,舉起的右手就剛好相反。

[評析: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教學難點,運用設疑的方法讓學生判斷老師舉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學生注意,引發思考;讓學生舉起右手與老師對照,促使學生去體驗感悟;最後教師轉身驗證讓學生明白:面對面站着,因爲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總之,這段教學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2、動腦筋。

(掛圖顯示學生上下樓梯的情況)讓學生觀察思考:上下樓梯時應該靠哪邊走?誰走錯了?爲什麼?

(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學生表演體驗。)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成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梯時,應該靠右邊有秩序地走。

[評析:看圖判斷左右,學生容易以自己爲標準來下結論。爲此,組織有效的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變化過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

四、總結點撥、拓展應用

談話:同學們,這節課玩得愉快嗎?在玩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課後,到學校和家裏再觀察觀察,找出各種物體間的左右位置關係說一說。

[評析:教師富有情趣地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知識彙報交流學習過程和掌握的學習策略,在自由的氛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本領去探索周圍更廣闊領域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的課堂總結是必要的,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