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共2篇)

第1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共2篇)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情緒不同,結果不同。

教學難點:理解情緒產生和變化的原因,積極面對負面情緒。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通過表情、聲調和動作等表達情緒,傳遞有時語言所不能表達的信息。我們體驗着自己的情緒,也經常觀察他人的情緒表現。對於情緒,我們是那麼熟悉,但有時又迷惑不解。

(展示多媒體)請運用你的經驗,談談遇到以下情境,你會有怎樣的情緒感受?

教師總結:高興,傷心,生氣,憤怒,恐懼,害怕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你瞭解自己的情緒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瞭解我們的情緒。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情緒面面觀

活動一:馬上就要公佈考試成績了……(多媒體展示不同情形)

從圖上學生的表現我們是否能總結出人們常見的情緒有哪些?

教師總結:人的情緒是豐富多樣的,情緒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把情緒分成四大類:喜、怒、哀、懼。

活動二:詞語接龍(多媒體展示)

如:驚喜、喜憂參半、哭笑不得、樂極生悲、喜極而泣、害羞、厭惡、焦慮、內疚等。

教師強調: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即使是同一種情緒,它的具體表現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總結:情緒的種類

人的情緒是複雜多樣的',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在這四種情緒的基礎上,又可以組合成很多複雜的情緒,如:驚喜、悲憤、喜憂參半、悲喜交加等。

活動三:演一演

(多媒體展示內容)

問:爲什麼我們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提示:突出不同的情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即可。

教師總結:情緒的影響因素

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生理週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隨着周圍情況的變化,我們的情緒也經常變化。

活動四:觀看視頻材料:踢貓效應

你有何感受?

提示:突出情緒不同,結果不同即可。

教師講述:情緒的作用

情緒的作用非常神奇,影響着我們的觀念和行動,它可以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也可以讓我們因爲某個小小的挫敗而止步不前。

目標導學二:情緒的青春色調

進入青春期,隨着身體發育加快和生活經驗不斷豐富,我們的情緒體驗和情緒變現也發生着變化,表現出青春期的情緒特點。

(多媒體展示)略

探究與分享---青春期的情緒特點

上述情境分別體現了青春期的哪些情緒特點?

活動五:辯一辯

(展示多媒體)

教師總結:情緒具有兩面性,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我們應該儘量利用情緒的積極一面,克服情緒的消極一面,讓情緒爲我們服務。長期保持積極的情緒,如寧靜、愉快等,能增強人的機體免疫能力,有益於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長期處於抑鬱、緊張、焦急等情形之中,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我們不僅要善於激發正面的情緒感受,而且也要學習積極面對消極情緒,這同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

三、教師寄語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保持積極的情緒,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3 教學板書

第四課 揭開情緒的面紗

第一課時 青春的情緒

一、情緒面面觀

1、情緒是複雜多變的

2、影響情緒的因素

3、情緒的作用

4 教學反思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幫助學生積極健康地生活,引導與啓發學生將獨立思考和積極實踐相統一。因此在教學中本着“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理念,努力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參與;激發興趣,吸引參與;動手實踐,主動參與;質疑互動,全面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第2篇: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

猜這篇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學設計範文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教案分析11語文四班熊浩翔

教案:揭開情緒的面紗,露出燦爛的笑

教學目的:

1、知識:情緒定義、形成原因及克服技巧

2、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情緒變化及調適技巧

3、德育:使學生認清消極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教學重點:掌握克服消極情緒的技巧 教學關鍵:引起、決定情緒的因素 學法:講解、講故事、共同探討

教學過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生活在社會中,爲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地認識和改造客觀和主觀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得失、順逆、榮辱、美醜等各種現象,有時感到高興和喜悅,有時感到氣憤和憎惡,有時感到悲傷和憂慮,有時感到愛慕和欽佩等等,這些就是我們今天共同探討的情緒問題。

一、情緒

心理學上認爲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擴相應的行爲反應。

模擬情景:找前排一名學生配合表演,假設教師手中有一根針,扎學生的食指,問同學們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

對,首先是感到痛,緊跟着的動作就是縮手,這裏提到的“痛”和“縮手”就是情緒的範疇。我國心理學家曾查閱《說文》發現有近1000個字來描述人的情緒,可以說人的情緒是相當豐富的。

即興表演:

①、叫幾名同學看卡片(課前準備),即興表演。 ②、讓其餘同學用字詞描述表演者所表達的情緒。

我們對情緒是非常瞭解的,可以將它們分成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基本類型,是情緒的千變萬化組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情緒的長時間積累就會形成情感,如人的道德感、美感等,以美感爲例,老師和我們同學都是黃色人種,從小到大見到的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具有同樣的特徵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等,而我上大學期間看到一位俄羅斯留學的女大學生,解釋一下俄羅斯人是白種人,個子高,黃色的頭髮、蒼白的面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白血病患者似的,感覺不好。這也正說明我們的情感是在生活中長時間慢慢積累起來的,是不易改變的。我們的情緒要是表達出來就成爲了表情。

情感

我們表情是相當豐富的,表達的途徑也是很多種的。

1、面部表情:指通過面部肌肉變化來表現的各種情緒。 最重要的器官是:眼睛和嘴

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得出得現基本的情緒面部模式。 情緒 興奮 愉快 驚奇 悲痛 恐懼 憤怒 厭惡 羞辱 面部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蹤着看,傾聽 笑,嘴脣朝外朝上擴展 眼眉朝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啜泣 眼呆張,臉色蒼白,毛髮豎立

皺眉,咬緊牙關,眼睛變狹窄,面部變紅 冷笑,嘴脣朝上 眼朝下,頭擡起

情緒

表情

2、軀體表情:指通過軀體動作來表達的各種情緒。 最重要的器官是:手

發揮學生的想象,看看我們所知道的常用手語。 振臂高呼——激憤

手舞足蹈——高興 緊縮雙肩——恐懼

雙手一攤——無奈

等等

3、語調錶情:指通過語調錶現的各種情緒。 “你們會成功的!”——“你們會成功的?” “你行!”——“你行?” “哼。”——“哼?”等等

4、語速表情:指通過語速來表現的各種情緒。

聲音尖銳、急促,表達緊張而興奮的情緒。如,參加運動會時爲本部運動員吶喊加油就是一例。

語調緩慢而深沉,表達一種悲痛而惋惜的情緒。如我們聽到的悼念某個老同志時聲音就是通過語速來表達的一種敬仰、惋惜的情緒。

以上就是我們人類的情緒類型的表達方式,這也是人和動物的一個區別點,但是我們要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無原無故就產生情緒了呢?(生答:不是。)那是什麼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呢?

思考:情緒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設疑:讓我們一些看兩個例子:①、比如我們一個同學跟她的母親說:“媽,明天星期天,給我買一件新衣服吧?”母親也許會這樣回答:“好,明天吃過早飯我們就去。”——我們這位同學就會產生一種什麼情緒啊?對,心裏是美滋滋的。也許母親會這樣回答她:“等你考到班級前三名時媽媽給你買好的。”——我們這位同學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心裏嘀咕着:“我現在在班級裏排二十,這明擺着是不給我買啦,不買就不買,我還不要了呢。”②美國加洲換洲長啦。

引導得出:

符合或滿足人的需要就會引起積極情緒。 不能符合或滿足人的需要就會引起消極情緒。 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緒。

但老師這還有三個問題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設疑:①、晚上你想睡覺啦,但是現在把你的牀拿到我們的操場上,在外面睡了一夜,是滿足了你的需要,但我們想這位同學的心情是怎麼樣?

②、星期天我們去動物園,你站在籠子外面看狗熊學人走路,向你這個方向走來,一拐一拐的很好玩。什麼心情?(生答:高興、好玩、有意思。)狗熊走到籠子邊時你發現它站起來比你高,這時你還發現籠子的門沒關。什麼心情?(生答:恐慌、害怕、扭頭就跑。)

③、假設我們生活在抗戰時期淪陷區,你想考上大學學習技能好拯救國家,可是當你認真學習時,闖進了日本兵,其中有一個就拿着刺刀站在你身後說:“你的,好好學。”大家想這樣我們能學進去嗎?

引導:通過以上三個例子我們發現,我們對滿足需要過程的評價決定着我們情緒的性質。情緒的兩大主要特性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是處處可見的。

情緒的第一大特性是:泛化性。

舉例:①美國行爲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做的“恐懼”實驗,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說明了實驗者由害怕白鼠到害怕白兔,以至於害怕帶白鬍子的老人,恐懼產生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實驗者所害怕的事物是有一個共同點的:白色、帶毛的就會引起他的恐懼。同理②小孩怕打針又是一例。最初小孩是不怕護士阿姨的,一身白衣服非常好看,但我們知道小孩的免疫力比較低,導致會經常感冒,感冒了去醫院打針,而打針會帶來疼痛,幾次之後這個小孩就會發現,只要他看到護士就會疼痛,所以他怕見到護士,以至有人說護士來啦,這個小孩就會“老實”一些,有的個別小孩會出現看見家裏有人穿白毛衣他都害怕得不行,嚴重的會出現抽搐現象。

情緒的第二大特性:遷移性。

舉例:小孩會走路了,他的視野擴大了,當他看到毛毛蟲時會很好奇而伸手去拿,這時,我們說的誇張一點,小孩的母親怕毛毛蟲或是怕毛毛蟲傷害她的孩子,她就張牙舞爪跑了過來,小孩回頭一看,母親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偉大的、無所不能的一個人,可現在她竟然害怕它——毛毛蟲,那這個毛毛蟲也真是太可怕了。這下我們應該知道了,我們害怕小動物、害怕黑等等其實是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從我們身邊的長輩身上“學”來的,也可以說是從他們身上遷移到我們身上的。同理,當我們看“韓劇”會落淚就是因爲演員的情緒遷移到你的身上來的結果所導致的,我們把這也稱爲“感情共鳴”。

情緒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生活中學習、模仿形成的,也可稱爲“習得性行爲”,它是可變的,也就說明它是可以調節的。

二、調節不良情緒的策略。

加:不是煩惱太多, 而是我們心胸不夠開闊。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們還不懂得生活。 快樂時唱支歌,憂愁時寫首詩,

無論上蒼給予我們怎樣的待遇,生命都是最美的。

1、讓自己有計劃的忙起來。

可預設一個一段時間後所要達到的目標,倒置過來,分清自己每一段所應乾的事,進行規劃,認真執行。

2、堅持運動。

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都有增強自信、改善情緒、提高活力的作用。每週3——4次,每次20分鐘左右,多見陽光,多呼吸新鮮空氣。

3、能夠接受批評。

假如無意中做下錯事或傻事,沒有必要因此捶胸頓足,不要氣餒,事情沒做好,用不着找藉口,這樣做並不能改變事實,而應力求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

4、要與思想積極的人交往。

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影響,擇友務必慎重,最應該交的朋友是有幹勁、態度樂觀爽朗、處事豁達的人。

5、一些小技巧。

A、合理宣泄:寫日記、找朋友傾訴、大哭一場、到操場上大吼幾聲等。 B、轉移注意:聽音樂、運動、閱讀等。

C、自我暗示:我一定能戰勝困難,我是快樂的等。 D、正確歸因:我並不笨,只是潛力沒有發揮出來等。

課堂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交流、總結,同學們瞭解了許多關於情緒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節情緒的方法,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方法用於學習和生活中,相信我們一定能克服消極情緒,獲得好心情。有一名言:“天空雖然有云,但烏雲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讓陽光永遠照耀我們,愉快度過每一天。

課後回顧:

表情表演時學生有時會不好意思,可採用畫簡筆畫的方法,讓學生把看到的表情畫出來。

那麼,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一般學科課程有什麼區別呢?

(一)內容不同

一般學科課程側重人類積累的學科知識的傳授,注重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及其相應的技能培養,比如,數學課主要向學生傳授有關數學的概念、定義、定理,訓練學生的基本數學運算、推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包括對學生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訓練品質的培養,但這是有機地融於教學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顯得彌散,而且是側重在對學生智力心理的培養爲主要目的,是爲學生掌握知識服務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項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爲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下,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衝地帶,使學生在這裏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爲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它使在學校教育中不明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確起來。

(二)形式不同

學科教學以講授爲主要形式,即使是活動式教學,也是學生自身單個活動居多(比如,學生看書自學、進行實驗操作),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足,討論侷限於講授的知識,參與討論的學生範圍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以活動爲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各種活動。主要有遊戲、情景創設、角色扮演、討論等方式。這裏的遊戲、活動不同於學生的那種自發遊戲,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遊戲和活動是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的有主題、有活動形式和方法、有設計方案、能控制活動過程、能評價活動結果的活動和遊戲。

(三)師生關係不同

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知識擁有權威性。雖然隨着新型教育觀念的變革,信息的飛速發展,這一權威性有所削弱,但總體上,應試教育中教師發展的職能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主體地位比較明顯,學生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平等、相互尊重、真誠、親密,似嚮導與遊客的關係。學生是關係中的主體,教師發揮的是主導作用,對學生抱非批評態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爲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師生之間的活動是一種合作的、民主的、商談式的協助活動,教師不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評價的方法不同

學科課程的評價主要是以考試作爲主要形式,對學生知識掌握狀況做客觀定量評價。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效果的評價,則是以心理測驗、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五)心理機制不同

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是一種認知過程,主要是感覺、知覺、表象、判斷、推理的過程,它着重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概念、原理等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主要是對學生情緒的喚醒,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體驗。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與一般學科課程不同:一般學科課程內容以知識爲中心(間接經驗),形式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被動接受,關注學習結果,師生關係以教師爲中心,評價方法以客觀定量評價爲,心理機制注重學生知識的系統邏輯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內容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爲中心,形式以學生活動爲主,主動探究,注重過程經驗,師生關係以學生爲中心,評價方法以主體綜合評價爲主,心理機制注重學生的情緒的喚起和情感。

心理諮詢師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史,女,22歲,因心慌、手腳發冷,偶有驚恐感,小便增多兩月餘前來諮詢,心內科檢查排除心臟病可能。自述爲某名牌大學應屆畢業生,看到同學考研或出國,認爲自己成績優秀,前途也不能比別人差。因此,近半年來,加班加點寫畢業論文;四處奔波尋找理想的工作,心力交瘁。 問題:

你認爲是小史什麼問題? 你的依據?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史的表現是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並非由焦慮刺激引起的或不能用焦慮刺激合理解釋的,以焦慮情緒體驗爲主,同時伴有明顯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神經症。

2、焦慮症的臨牀表現:精神性焦慮,無確定對象和具體內容的不安和害怕,表情緊張,雙眉緊鎖,多汗。軀體性焦慮: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往復徘徊,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導致的軀體症狀。診斷要點:

1、必須同時具有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

2、不存在足以引起焦慮的相應刺激,或者有相應刺激但程度與焦慮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明顯不相稱。

在案例中,小史存在精神性焦慮(偶有驚恐感;心力交瘁)和軀體性焦慮(心慌、手腳發冷)。刺激也不足以解釋小史目前焦慮的程度與持續時間(自述爲某名牌大學應屆畢業生,看到同學考研或出國,認爲自己成績優秀,前途也不能比別人差)。

因此,小史的問題是焦慮症。 3、方法:

(1)自我監測。 (2)自我放鬆訓練。 (3)傾聽和解釋。

(4)藥物:安定、多慮平。

案例二

小江,男,17歲。因不敢上學前來諮詢。自述八年級時住校經常失竊錢物,便出現反覆回憶自己的現金數量和存放位置,並經常摸口袋裏的錢包。上高中後,偶然看到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要殺班裏一個成績好的同學”,後上課經常回想而感到恐懼,擔心成績差的同學會殺了自己而無法聽講,主動提出休學。 問題:

你認爲小江是什麼問題? 你的依據?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江的問題是強迫症。強迫症是一種重複出現、缺乏現實意義的、不合情理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爲,雖力圖克制但又無力擺脫的神經症。

2、強迫症的臨牀表現包括:強迫觀念;強迫思維;強迫情緒;強迫行爲;診斷要點:

1、至少有前述四項強迫症狀之一,且出自內心而,非外力所致;

2、明知不合情理或毫無意義而仍反覆出現;

3、力圖抗拒和排斥而不能控制和擺脫;

4、強迫症導致嚴重內心衝突並伴隨強烈的焦慮和痛苦情緒。

案例中,小江出現了有強迫行爲(出現反覆回憶自己的現金數量和存放位置,並經常摸口袋裏的錢包)和強迫思維(經常回想)。力圖抗拒這種強迫而不能抗拒並伴隨強烈的痛苦情緒(感到恐懼;主動提出休學)

因此,小江的問題是強迫症。 3、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療 (2)行爲療法

(3)藥物,氯丙咪嗪

案例三

小青,男,20歲。小青性格內向,從小就害怕放鞭炮,一聽到鞭炮聲就嚇的躲在家裏捂着耳朵不敢動。現在都上大學了,害怕鞭炮的情況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了,發展到見到沒點燃的鞭炮也怕得繞道走。 問題:

你認爲小張是什麼問題? 你的依據?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青的問題是恐怖症。恐怖症是一種對某些特殊處境、物體或在與人交往時產生不合情理而又異乎尋常的、強烈的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不必要的迴避反應的神經症。他對鞭炮異常恐懼,是恐怖症中的特定恐懼。

2、恐怖症的臨牀表現:中心症狀是恐怖。同時伴有心慌、臉紅、出汗、顫抖等植物性神經系統紊亂症狀。診斷要點:

1、明知恐怖反應不合情理、不切實際,但無法擺脫;

2、發作時常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3、極力迴避引起恐怖的刺激源,儘管知道沒必要回避,但仍反覆出現,影響個體行爲;

4、社會適應能力差。

在本案例中,小青有明顯的恐怖症狀(一聽到鞭炮聲就嚇的躲在家裏捂着耳朵不敢動;見到沒點燃的鞭炮也怕得繞道走)。明知反應不合理但無法擺脫(見到沒點燃的鞭炮也怕得繞道走)。極力迴避引起恐怖的刺激源(一聽到鞭炮聲就嚇的躲在家裏捂着耳朵不敢動;見到沒點燃的鞭炮也怕得繞道走)。

因此,小青的問題是恐怖症。 3、方法:

(1)準確把握患者第一次發病的情景,分析其個性與疾病間可能的聯繫,找出病因。 (2)系統脫敏療法。

(3)適當可以用藥物治療,藥物:丙咪嗪、氯丙咪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