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新版《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新版《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最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談何容易、突如其來、血脈親情”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的含義。

3、情感與態度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在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難點:

瞭解大陸青年小錢的白血病的嚴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進一步體會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教學策略: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適時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採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板書課題,追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生命橋是什麼意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又是什麼意思呢?

課文講了兩個場面,你知道是哪兩個場面嗎?適時板書。

二、自主學習,體會人物情感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爲真實,我在讀這個故事時,格外感動,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樣。

下面,讓我們再用心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深受感動,或讓你感受最深。把它劃下來。並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默讀。

三、小組交流,

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

四、全班彙報

(一)第一個場面

預設句子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學生可以體會到: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難,再也沒力氣下地走路,只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他才18歲啊,生命纔剛剛開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卻有了這麼嚴重的病,所以說馬上就要凋零了。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錢的生命。

師小結:是啊,小錢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擱,甚至一個小時都不能耽擱。馬上進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預設句子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他生的希望來自海峽的彼岸----臺灣的花蓮慈濟醫院。

把你體會到的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二)第二個場面

預設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重點體會“沉着”和“靜靜”,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還這樣沉着?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但他的內心一定很不平靜,他的心裏能想什麼呢?

預設句子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大地震動可能發生什麼情況?體會艱難。

有感情地朗讀。

(三)體會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時間表,在感情朗讀。

(四)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迴歸整體,感情昇華

再看課題,你還認爲這是一座普通的橋了嗎?

那還是一座什麼橋?

六、課外延伸

小錢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會感激誰呢?會說什麼呢?

七、全課總結:(教師配樂朗誦)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

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

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

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

因爲有愛,世界才更和諧,更溫暖;

因爲有愛,人們才更快樂,更幸福;

因爲有愛,生命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附: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橋

杭州,臺灣

血脈相連的親情橋

骨髓

小錢,青年

愛心

最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時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教學目標】

1、教學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

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輕緩而哀傷的音樂聲中出示面色蒼白的。小錢無奈地躺在病牀上的掛圖。

2、教師描述:

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的真實故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小錢,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奪走他的生命。(停頓)

3、教師繼續描述:

所幸的是小錢得救了,是誰在這緊要關頭挽救了小錢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自學生字詞

1、各自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拼讀一下,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讀準生字詞:

移植 涓涓流出 餘震 血脈 彼岸

突如其來 襲擊 空曠 暫停 間隔 凋零

讀準其他詞語:

患病 骨髓 甜絲絲 紅潤 幾經輾轉 步履匆匆 綻放

3、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分組討論:

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彙報。

(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了病牀上,最先讓你感受到他內心不平靜的是哪一句話?

板書:

小錢

1、他才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麼?文中指什麼?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就要凋謝了。能告訴我,現在你的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個小錢?

(痛苦,絕望,悲痛。)

⑶ 說話:

此時,小錢會想些什麼呢?你呢?

板書:

骨髓

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⑴ 輾轉是什麼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會到什麼地方找?

⑶ 通過這個“輾轉”你可以想象什麼?

師:是呀,多麼累啊!誰能帶着這種累的感覺把這句話讀一讀?

⑷ “這樣的人”指的是怎樣的人?(板書:臺灣青年)找到這樣的容易嗎?爲什麼?

小結並過渡:同學們,在同一時刻,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樣來挽救小錢的生命呢?當我讀到這一節時,格外感動。相信你們也一樣,讓我們接着學習課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麼感動了我們。

⑴ 學生自由朗讀。

⑵分組交流。

⑶ 小組代表彙報,聲情並茂地朗讀: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牀上,等候着他來抽骨髓。

此時的臺灣怎樣呢?是啊,面對餘震,本來大家應該想到什麼,可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過渡:當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時,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樣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他們爲什麼能如此鎮靜地面對這一切?結果呢?

③ 骨髓抽取後,李博士又是怎麼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臺北機場──香港機場──上海機場──杭州機場──杭州醫院(提示: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當時大陸和臺灣沒有直接通航)

作爲當時已是60多歲的李博士來說,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已是非常疲勞,可他顧不上休息,又連夜做手術,他爲了素不相識的人奔波勞累,是多麼無私呀!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老人說些什麼呢?

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臺灣與大陸雖然被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學生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維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小錢得救了。小錢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感激,你想:

1、他會感激誰呢?

2、除了臺灣青年,小錢還會感謝誰?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心中,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板書:

生命橋

音樂播放《愛的奉獻》。

四、作業

展開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骨髓

小錢 臺灣青年

生命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着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着臺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能通過這一樣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真愛,感受到兩岸親情,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是語文教師的驕傲!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於政治課,語文課也不是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屬於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纔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那麼,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把這兩者統一起來,把三個維度的目標都落到實處呢?這個問題是本次賽課的主題,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突然發現,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展學生的語言爲出發點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那麼,三維目標就自在其中。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着一種思維,承載着一種思想,蘊含着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比如,我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的愛心,運用的是把一個自然段的幾個句子都跟沉着這個關鍵詞聯繫起來朗讀體會的方法,在這種瞻前顧後地閱讀與朗讀實踐中,對李博士博大愛心、高尚醫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這40分鐘的教學中,只設計了兩個層面的閱讀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初讀整體感知。這個層面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真正讓孩子把課文讀通,把內容說明白。我設計了這樣3個實踐環節:第一,自由讀,給足時間讓學生真切感知課文;第二,自主提醒詞語,給足空間與方法理解詞語,讀通長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聽讀檢查讀書效果和組織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給足機會讓 每個孩子參與實踐。這樣的幾個可以說是很常規的學習活動過後,第一個層面閱讀目標就基本落實了。第二個層面是品讀理解內容、感悟精神。根據四年級上學期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的實際水平,我在這個層面的引導中採用了以讀代講、代說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2個實踐感悟到臺灣青年的博大愛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環節,默讀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簡單標註感受;第二環節,交流感受。在第一個環節開始和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我試圖充分的發揮教師指導、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比如點撥默讀感悟方法;還有配樂範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臺灣青年內心世界的想象中,通過運用恰當的詞語練習說話表達出來;以及通過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奔波、連夜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次會議理念的引導下,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體驗到了紮紮實實爲學生的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