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同一時間的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她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相距雖遠,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藉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並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爲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1、“以讀爲本”。文章感人而生動,適合朗讀訓練。力求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穩步推進,螺旋上升,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情感薰陶。

2、“自主學習”。構建樂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題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標。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品味語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讀再次迴歸整體,使認知更完整、深刻。擴展練習,培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熟記本課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蒼白、紅潤、幾經輾轉、奔波、突如其來”等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爲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橋”揭題,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交流曾經見過了怎樣的橋?

2、出示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並齊讀。

3、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入新知,從課題產生疑問,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探究的慾望,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各小組同學合作,先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遇到不懂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也可以查查字典。還是解決不了的可以請教老師。

2、檢查學生自學字詞的情況。

(1)師:(出示生字詞語)對於本課的生字詞,剛纔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比賽,去掉拼音,你能讀好嗎?在比賽之前,請每組同學選一位代表,組內其他同學先幫助他準備準備。

(2)各小組開始幫助代表讀熟字詞。

(3)各小組代表賽讀。

(比賽讀字詞的形式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賽前要求小組同學幫助參賽代表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枯燥的學習融入了有趣的遊戲。看重的就是學生經歷比賽的過程,着重點就放在了學生準備的過程中,而不是僅僅注重比賽的結果。使學生是真正自主地、輕鬆地學會知識。)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注意:我講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爲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爲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爲涵蓋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着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儘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

2、師生交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後兩句話。

(閱讀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髮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麼?

(讓學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跟誰有關係?誰來說?

2、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 臺灣

二、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互不相識的幾個人,那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誰想到了?

2、請同學們去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句話告訴了你?

3、學生自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4、誰想說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呢?(愛心)

請同學們找出這位同學說的這句話,並讀讀這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5、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學習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具體寫他們的愛心的呢?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課件

3、誰願意來交流一下,你讀到哪些感動你的詞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句話全班齊讀。

5、誰來說說,你是從哪此詞語感受到他們愛心?哪些句子寫到餘震來臨呢?誰來讀一讀?

6、指導朗讀。

7、理解“突如其來”。

8、餘震突如其來,醫院是什麼情景呢?

9、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確是怎樣做?誰來讀?

10、出示課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附有插圖)

(1)你覺得這個句子有哪些詞語特別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心?

板書:沉着地靜靜地

(2)學生朗讀

11、想一想,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會想什麼呢?再讀第5自然段。板書—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過程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面對什麼的過程?

板書:冒着危險

13、出示課件

14、分角色朗讀。

15、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把剛纔劃出感受他們愛心的句子拿了來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特別有愛心。

板書: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課件

5、齊讀第6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從第4自然段裏找到感動自己的詞句呢?板書:不顧家人

2、出示課件

3、齊讀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1)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2)播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作業

必做題:摘抄文中感動你的詞句

選做題:

1、假如一年後小錢和那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可能說什麼呢?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2、這個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來嗎?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沉着地 冒着危險

靜靜地 愛心 不顧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陸 奔波 臺灣

最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纔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爲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爲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爲(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⑴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纔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爲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爲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橋,因爲()。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與性質地位”一章開宗明義:“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裏,“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現代語文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是一種科學素養,也是一種人文素養。它重視語文教學過程,重視師生互動,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組的一篇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陸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臺灣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險,不顧家人的安危,爲這位大陸青年捐獻骨髓;臺灣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臺灣抽取骨髓,兩岸人民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正是一個人文教育的好的載體。

一、在期待中學會關心,接受人文

師:這個年輕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卻不曾開放就將凋零,他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的心情呢?

生:小錢肯定特別傷心,因爲他快要死了,可是他還很年輕。

生:我也認爲他會非常難過,我內心裏也爲他痛苦。

師:你爲他痛心,跟着自己的感覺讀一讀這句話。(生感情朗讀)

生:我爲他着急。

師:急什麼?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唯有……才能……”看出小錢生命只有一線希望。

師:是啊,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況沒有血緣關係,

在20萬人裏面纔可能找到可以爲他移植的骨髓。小錢生的希望多麼渺茫啊!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

(生感情朗讀)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麼?

這是老師的責任。美國國家教育學會主席內爾·諾丁斯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說,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圍繞關心來組織教學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那麼,對教育來說,又《本站·》該從哪裏入手來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自己和愛他人呢?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能夠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的教育呢?本課開始,我就引導孩子直接探求、關注杭州青年的命運,一句“真讓人痛心啊”敲擊着孩子的心靈,激起學生讀書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孩子們強烈的關懷。孩子們熱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穫人文思想的時候。

二、在文本與心靈的對話中體驗感情價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時刻,在臺灣剛剛發生過大地震,可是醫護人員卻在爲小錢抽取捐

獻者的骨髓。

師:當你瞭解到這些,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生:我最強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動。

師:哪些地方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請再次讀這段文字,用心去默讀,劃出

令你感動的詞句,先完成的同學可以與旁邊的同學交流。

生:這裏讓我感動,一場大地震剛剛過去,可臺灣的人們卻在爲小錢忙碌着。

師:好,書暫時放下,一提“地震”,你腦海中肯定會出現一幅畫面,描述一下好嗎?

生:聲音震耳欲聾,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這種自然現象的破壞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會讓一座城市變成廢墟。

師:7.3級的大地震來臨,頃刻間就是牆倒屋塌。地震過去後餘震隨時可能襲擊人們,危險隨時存在,臺灣青年應該想的是什麼?

生:他應該想自己躲在那裏,怎樣保護家人。

師:可他實際想的是什麼?

生:他實際想的是小錢。

師:你從哪讀出來的?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引讀:臺灣青年爲他人着想,這是一種優秀的品德——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讀:對於他來講,這是一個堅定的信念——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置自己安危於不顧,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大陸青年,這是多麼崇高的

精神啊!請同學們再讀——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這件事中,感動無處不在,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獨特性;讓學生親密地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從而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薰陶、人格的感化。從“讓我們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悟情、生情。抓住了“這位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這鮮活的形象、銘心的場景、抓住“沉着地站在病牀旁,”等感情強烈的內容來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靈的感動。學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等精神領域產生影響,感受到語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以上是對本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審視。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學習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表達不夠充分,例如:重點理解“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可貴,體會到生命將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應讀出這些感受來,學生朗讀時並沒有把這種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到位。課堂上這一環節就讓學生讀了兩遍過去了,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還有,學習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學習和感悟。如:在學習本課字詞這一環節中,好多同學把間隔(jiàn gé)讀成了jiān gé,那麼對字音地糾正就可以聯繫這個詞的意思,但在教學中卻是採用了反覆讀詞這一原始的方法。還如“輾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爲此我雖然引導學生體會到尋找骨髓的艱難,急迫與曲折。但沒有提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老師在文本中發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纔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獻精神。

3、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分爲五個學習小組由新聞發言人代表發言

一、背景資料導入

出示一組有關白血病的圖片,師話外解說,學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嚴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讀

在杭州,有一位18歲的青年小錢,他就得了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這個青年的。

1、點名讀句子,進行適當點評:

師激

朗讀:18歲啊,含苞的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卻掙扎在死亡線上,你們就該怎樣來讀好這2段呢?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點名個別讀。

3、重點語句朗讀:

“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指導朗讀,分小組讀,指名讀。

三、過渡

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在十萬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與他匹配的骨髓!這十萬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讀課文,從3~6段找出體現了這個過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圍繞主線,探究理解

1、小組代表彙報,根據學生彙報適當點撥。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點撥:

(隨學生的介紹可以打亂順序講。)

⑴出示地震的相關圖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練習:“病牀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組練筆,組內交流,代表彙報,全班跟讀。)

⑵從課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餘震是非常強烈的,餘震來了,會有哪些影響?

句型練習: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學生口頭練習,彙報。)

⑶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進行評議後齊讀。

⑷從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這個過程的艱辛。

六、闡明結局,激發情感

一場歷經24小時的生命救助活動終於勝利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

追問:現在你們知道這座生命之橋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嗎?

(愛心。)

在這座愛心之橋的搭建過程中你們還體會到了什麼呢?

(兩岸同胞之間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

七、小結

也許人爲的阻礙能阻隔兩岸人們之間的來往,但那亙古不變的親情是什麼東西也隔不開的!

再讀第七段,昇華感情,達到最高潮。

(音樂響起。)

八、課外拓展

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創意擴展,大膽想象。)

你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你想和什麼人說呢?請你們寫一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六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

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纔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

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

2、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略)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提: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爲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

生2: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七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臺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着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麼地,指名多個學生說。

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麼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生交流

創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牀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爲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倖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後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後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餘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臺灣青年多想,但是臺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

三、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說,意味着——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說,意味着——成功的喜悅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我們來說,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齊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爲奔波於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闢了臺灣慈濟造血幹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爲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啊!”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啊!”

(二)拓展閱讀,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着多麼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

愛心遇上愛心,

相信隔閡能夠消除,

海峽能夠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後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臺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爲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爲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幹什麼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說話後,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後,學生對反襯的方法瞭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爲轉折,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寫臺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後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後,結合大地震,爲學生創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臺灣青年,會說些什麼,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採用感情薰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於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

課時 篇八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爲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爲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爲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九

一、複習導入

這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描寫了兩個相似的場景,誰來說說這兩個場景。

除了小錢和臺灣青年,一旁還有忙碌的(李博士)他又在怎樣的情況下做了些什麼呢?讀第5自然段,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二、感知課文

1、此時此刻……

“沉着”

此時此刻指的是什麼時候呢?

(1)李博士在什麼情況下還是這麼沉着?“針頭向皮膚刺去……”

餘震都讓針頭從皮膚中脫落了,這個餘震是多麼的強烈,發生得很突然,哪個詞?(突如其來)這麼危險,但李博士還是怎樣地站在那裏?(沉着)

那應該跑到哪裏才安全?(空曠)手術室是空曠的地方嗎?想象一下當時手術室裏可能還有什麼東西在搖晃呢?

在這搖晃當中李博士怎樣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麼呢?(經過一次又一次……)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你覺得是什麼呢?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帶着剛剛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發了,課文用了哪個詞形容這趟旅程?(奔波)

看了這張旅程表,你想說些什麼呢?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呢?(緊張、漫長、艱辛)你有什麼感受?讓我們帶着心中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

這時候,課題的疑問你解決了嗎?(課件)

這是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課件)

3、現在,從大陸到臺灣已經通航了,小錢和臺灣青年已經有機會再見面了,現在他們終於見面了,小錢會對這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呢?

4、最後,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小詩。

跨越生命的海峽橋

靜靜地躺

生命垂危

滿懷希望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爲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讀題

2、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學文

1、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臺灣同胞在()中,冒着生命的危險,用()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2、學習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

得了白血病,真的沒有一線希望嗎?目前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小錢就非常幸運,得到了臺灣同胞的幫助。默讀課文的3---5段,邊默讀邊用橫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1)學習句子“針頭向皮膚剌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在什麼情況下抽骨髓?

大家知道什麼是餘震嗎?(餘震是指大地震過後的小地震。)

那麼什麼是突如其來的餘震?誰知道?(播放地震的片斷)請看,這就是發生在臺灣南投縣7.3級的大地震。(播放地震錄象)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臺灣突然發生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無家可歸的達20萬人以上。”

有的同學發出了驚歎,太危險了,太可怕了。在這危險的情況下,人們最應該做的是-----但是,這位臺灣青年卻----(全班齊讀這個句子)

爲什麼?快速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來不及去空曠的地方(因爲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將會在餘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牀上,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因爲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着他的骨髓。)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竟比家人還重要,這真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呀!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麼大的(決心),多大的(愛心)。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臺灣青年他想着什麼?想着自己的骨髓會帶給海峽那邊的小錢什麼樣的希望呢,我們來看看。

A、配樂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聽老師讀這段話,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同學們,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同學們,一聽說癌症,就會讓人想到什麼詞?(絕望、悲痛、死亡)

凋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把小錢比喻成什麼?

是啊,正直如花的小錢此時此刻就要凋零了,你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讀讀這個句子。

靜靜地,說明什麼?(奄奄一息,缺乏生氣)蒼白,(沒有血色,生命很微弱)

那麼小錢的希望有沒有成功,從哪句話可以看出骨髓已經成功抽出啊(3)學習句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骨髓從青年身上流出容易嗎?從哪個詞看出?指導讀一次又一次(讀出不容易)

從一次又一次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預設:針頭脫落、突然手術室裏的燈不亮了,設備落到地上,房子已經在搖晃,只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外面的房子倒塌了,此時)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從臺灣青年身軀裏涓涓流出的難道僅僅是骨髓嗎?還有什麼?

(愛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小錢對生命的渴望,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就是深深的愛,這就是濃濃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同學們,請你用心體會怎麼讀才能表現出李博士、臺灣青年這種不顧危險、忘我的精神呢?(齊讀第五段)

(4)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就在小錢等待骨髓的同一時刻,還有誰在爲小錢的生命而奔波呢?師:讓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十幾個小時到底是怎樣奔波的?上午7:30,臺灣花蓮滋濟醫院,一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8:50,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10:20,李博士帶着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臺灣花蓮起飛。11:10,飛機到達臺北桃園機場。

下午2:15,骨髓運輸小組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飛赴香港。3:54,骨髓運到香港特區。

晚上8:45,運輸骨髓的飛機平穩地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8:50,浙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將骨髓接到,警車開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護車開進了杭州,人們翹首期盼的生命火種,終於如期傳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術開始。

凌晨2:00,手術順利完成!師: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緊張、漫長、艱辛、艱難、爭分奪秒、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讓人牽腸掛肚、漫長而又短暫)

李博士爲了幫助小錢,他有沒有休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連夜)。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們一起把對臺灣專家的敬佩之情讀出來吧。

3、學習第七自然段

在這同一時刻,除了李博士,還有誰在爲小錢的生命而努力呢?(兩岸的醫務工作者、家人、飛行員、司機等等)

爲拯救小錢的生命,海峽兩岸那麼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師引讀:小錢終於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並不重要,(因爲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此時此刻,你知道生命橋指的是什麼了嗎?(用生命搭起的橋。用愛心搭起的橋。)

三、拓展延伸

1、因爲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不顧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爲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把他寫下來!

2、全班交流

四、板書

22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橋的形狀)

(愛心的形狀,形狀內寫上血脈親情,世代相傳)

大陸小錢

臺灣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