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白楊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說明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白楊》這篇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於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訓練設計的特色

爲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提前蒐集整理閱讀有關新疆以前和現在的資料,儘量對新疆有較多的認識。觀看時事新聞系列節目—“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採用層層剝筍法。從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徵意義,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髮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爲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拓展訓練:想象戈壁灘的環境,用一詞概括,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想象訓練。學生直觀感受白楊的形象特點高、直。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概括:高大挺秀。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閉目想象、品味理解白楊的品格:生命力強、堅強。

(3)朗讀訓練。關鍵性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理解體會。

(4)質疑訓練。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5)情感訓練。感受人物品質,受到情感薰陶。

總之,能使學生輕鬆、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白楊》。(齊讀課題)

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一列通往新疆的火車上,爸爸與兩個孩子談論白楊的事。

二、師:爸爸和兩個孩子談論白楊,那你能從他們的談話中能體會出白楊有什麼特點?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生讀書

三、交流,析句悟情

(一)白楊特點。

1、師:剛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課文,誰起來說一下白楊有什麼特點?生:高、大、直,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高大挺秀。 (板書)

2、白楊還有什麼特點?從哪能看出來?生讀爸爸的話?(出示小黑板)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你還從哪句話或哪個詞語能體會出什麼?

第二句:生命力強、適應力強、服從需要,板書。文中哪兒指的是?(大戈壁)

上節課同學們介紹了很多關於大戈壁的資料,那我們就知道了大戈壁的環境怎樣?(非常惡劣、異常惡劣)。你能不能用幾個詞來形容?白楊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很快地生根發芽,足見生命力強。

第三句:堅強不屈(板書)

師:不論遇到什麼情況,白楊總是那麼堅強不屈

3、下面請同學們閉目想象白楊與各種困難抗爭的場面,感受白楊的品格。

a、太陽炙烤着大地,久旱無雨、大地龜裂、草木枯死,白楊樹依舊鬱鬱蔥蔥。

b、突然,狂風四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白楊樹依舊昂首挺立。

c、洪水肆虐,土地流失,溝壑縱橫,白楊樹依舊頑強生長。

師:看到白楊樹了嗎?此時的你對白楊樹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生:(敬佩,愛,了不起)

師:帶着你的情感自己練讀這段話,找2—3生讀,齊讀。

(二)白楊品格。

師: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樹嗎?(不是的,表白自己的心)

對此孩子們還不能理解,從哪能看出來?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的火車,還要坐幾天的汽車。

1、師:在這一段中,作者連續用了3個只知道,這就說明孩子們還有不知道的。那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呢?(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也正是爸爸希望他們知道的,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那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不知道?(生自由敘述)

那爸爸要表達的心願其實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板書)

2、爸爸不僅自己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將來接好父輩的班,爲建設邊疆作貢獻。下面我們看一下最後一段,齊讀。

(1)  沉思?(思考)思考?(能否經受住考驗?)

(2)  微笑?(因爲他看到……,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3)  這句話什麼意思?

師:從這我們也能看出老一輩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情懷。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這段話。

(三)課文學到這,大家想不想知道有關新疆以前和現在的情況以及建設者們當年的建設情況。老師播放課件,學生交流資料。

教師點評:建設者和當地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讓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就目前情況看,新疆比沿海一些地區還不行,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現在咱們國家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決策,出臺了很多支持西部發展的政策,激發全國人民投身西部大開發的熱情,很多大學生、有識之士都先後到西部去支邊、支教,和西部人民一起改變西部貧窮的面貌。

今年春節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大家看了沒有?其中支教的是?(徐本禹)這個大男孩在提起西部的孩子時竟哭得淚流滿面。的確,西部的貧窮讓人難過,開發西部已經刻不容緩,也正是爸爸及千千萬萬個支邊支教的建設者,是他們告別了故土,離開了親人,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難,耕耘着西部的土地,換取西部的繁榮。所以在作者筆下,白楊樹已不單單是樹了,而成了建設者的象徵。像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也就是藉着白楊來讚美建設者。(板書)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的心靈一定產生了強烈的震撼,那麼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用你們的知識,用你的本領服務於社會,成爲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教學反思

《白楊》取材於六十年代支邊一事,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一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二要抓課文中的聯繫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這就是爲本課教學樹起的“靶子”,本課的教學定位、定向於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突出以下幾點:

一、抓思路,和諧有序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特點—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從爸爸的話中引出白楊的外形特點,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句理解其 “生命力強”的特點;第三句引導學生理解其“堅強不屈”的特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其象徵意義。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繫,挖掘內涵。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於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應採用“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願,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紮根邊疆的心願,讓他們在這裏念國小、中學、大學,將來成爲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三、重訓練,以讀爲本。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可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會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通過口誦心惟,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文章潛移默化,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評析:

《白楊》這堂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設計了“變序”教學。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後,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白楊樹的特點之後,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瞭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爲什麼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2.加強了兩個意識。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於整篇課文中,強調“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範讀、齊讀、自由讀、聽讀、個別讀、背誦,內容上則有讀詞、讀句、該段、讀全文。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1)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作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2)讀書時聯繫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以讀爲本,也體現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從師生交流中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老師在多處有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這充分表現了融洽的師生關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穫的喜悅。

二、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疑

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必然要經歷積極思維。這節課,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並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時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幹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這一問題極有思考價值,說明學生已初步從理解詞語聯繫到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聽讀質疑、合作討論質疑、反顧全文質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可以看出,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徵着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者設計了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並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繫。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另外,電教媒體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篇二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白楊!

師: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麼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在黑板上貼上字條“介紹白楊”)這個邊疆指的就是老師的家鄉(單擊計算機鍵,大屏顯示“新疆”)齊讀。

生:新疆!

師:寫“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生:左邊弓字旁裏有個提土,別忘了。

師: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這既讓學生自己觀察、記憶,找出這個生字在字形上應該注意什麼,又把字的音形義結爲一體,適時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在我們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廕庇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着。作者爲什麼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爲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的展示,自然而適時,在上課之始,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二、瞭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爲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師:提得很好,老師幫你記下來。(板書:嚴肅)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紹的白楊樹到底有什麼特點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幹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提問,不僅抓住了寫爸爸神態的詞語,也將寫樹與寫人的詞語聯繫了起來。說明學生已從爸爸的三句話中初步學會從含義着眼,抓重點詞,尋找內在聯繫。]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瞭解白楊的特點。(擊鍵)

(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麼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爲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是怎麼得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爲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麼……那麼……”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詞句訓練,而且照應了自己的質疑。老師緊抓寫白楊樹的關聯詞語,既進行了深入的語言訓練,又學習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 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說說爲什麼。

生:是高大挺秀。因爲“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麼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麼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讚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纔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朗讀)

師:你們聽出了什麼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讚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爲了什麼(手指字條)怎麼改

生:是爲了讚美白楊!

(揭去紙片,露出“讚美”一詞)

師: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着鐵路,它像誰一樣

生:衛士!

(板書:衛士)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獨立完成填空題。

(生拿出練習紙,完成練習;師行間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生彙報,師擊鍵,大屏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學習寫白楊樹的特點這一段,回顧前三個自然段,突出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並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此,老師設計了填空練習,使學生全體參與,把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師: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爲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師:讀得挺流利,可我沒聽明白,誰再讀

(生一字一頓認真地讀,特別強調“表白”、“心”。)

師: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讚美白楊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願。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板書:建設者)

(生欣然點頭)

師:這兒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條)怎麼改呢

生:是讚美建設者!

(揭去紙片,露出“建設者”一詞。)

師: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繫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 )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屏幕顯示,生仿讀。)

師:自己讀,超過老師!

(生齊讀)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物—人)

(指名讀)

師:遺憾的是你只讀出了字面的意思,它還有深刻的內含呢!

仔細琢磨我說的話,把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師:對了,這纔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學習,深入思考,仔細揣摩,練讀這一段話。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讀得這麼有感情,這麼熟練,讓我們試着背一遍!

(齊背)

[抓重點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從而體會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要求背誦這一段話。背誦,是深入體會思想感情與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麼問,哪對同桌願意作示範,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彙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後兩句。

(生繼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這麼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這麼遠,爲什麼爸爸、媽媽還要來

[彙報閱讀收穫,老師的點撥恰當、適時,這兒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與表達,這正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複述一遍。

(生逐句讀,師逐句問。)

師:就帶着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擊鍵,大屏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着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纔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爲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爲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這麼艱苦,爸爸爲什麼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板書: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麼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看畫面,利用課外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建設者與白楊之間的共同處: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根、成長;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總是堅強不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深化了對中心的認識。]

師: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師: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裏的幾句話有什麼規律嗎

生:每句都用“他們只知道”開頭。

生:每句話都跟新疆有關,而且都有“新疆”這個詞。

師:第14自然段我們用熟讀背誦的方法,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指名背誦)

師: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願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生多數站起背誦)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麼

生: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爲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 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蹟。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爲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爲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以兩次“沉思”、“嚴肅”、“微笑”的理解,反顧了全文,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原則。]

(生齊讀課文)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覆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白楊是爲了——

生:讚美建設者!

師: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白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紮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瞭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後,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並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爲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境怎樣?爸爸的心願是什麼?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麗、秀氣、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讚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麼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裏的環境的?

3、課文爲什麼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境?

爲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爲什麼長得這麼直,長得這麼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在性格

⑴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爲什麼長得這麼直,長得這麼高大嗎?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⑶ 討論:爸爸爲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會白楊的象徵的意義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麼意思?

⑵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麼?

⑶ 同桌或小組討論。

7、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⑴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裏的條件怎樣?

⑵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爲什麼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⑷ 爸爸的“心”是什麼?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裏生根。

9、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白楊象徵什麼?

2、討論:爸爸的心願是什麼?爸爸的心願能實現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⑴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沉思什麼?

⑵ 爸爸爲什麼“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麼?“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麼?

⑷ 小結: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於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爲他看到了建設邊疆後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紮根邊疆。

二、總結全文

1、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聯繫全文,說說他神態變化時的心裏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1、孩子到新疆後幹了些什麼?

2、以後新疆會變成什麼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後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沒有 沒有 也沒有”寫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楊》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

1、白楊和小河的合唱教學

2、和聲的基本練習

3、欣賞保衛黃河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白楊和小河兩個互幫互

助的好朋友形象,學會用親切,柔和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2、初步感受和聲的音樂表現力,通過比較初步理

解合唱的不同表現效果。

【教學重點】:合唱部分的學習和體會

【教學準備】:錄音磁帶,歌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基本練習

1、氣息練習

模仿聞花香和生活中喘氣的動作,呼吸要做到平穩,不抖動,不聳肩。

2、節奏接力

a、出示準備好的節奏練習條,分組準備,然後進行接力練習,看哪一組最準確。

b、兩個聲部的節奏練習,以後面的合唱部分節奏爲主,要求準確,兩聲部配合和諧。

3、旋律的視唱

以合唱中的難點爲例,注意聲部的和諧和準確,音準,要求如同唱歌一樣

三、白楊和小河的合唱教學

1、聆聽範唱

2、複習前面齊唱部分,強調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3、隨琴分聲部學唱合唱部分的曲譜

4、視唱合唱部分的旋律

5、分聲部視唱歌詞

6、歌詞的練習

7、完整地視唱歌曲

四、結合欣賞《保衛黃河》,討論對《白楊和小河》的處理。

1、聽《保衛黃河》

2、談自己聽後的感受,重點是對音樂形象的認識。

3、聽《白楊和小河》

4、對兩首歌曲進行比較,說說我們在演唱時應怎樣來表現歌曲,包括情緒、聲音、聲部的和諧等。

5、用討論的結果爲指導,全班演唱《白楊和小河》

五、結束教學。

《白楊》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二、整合思路

教學本課 要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對重點段落要多讀,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可採取分角色朗讀,讀時要把人物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神情與心理的變化和嚴肅親切中的循循善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三、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會用“哪兒……那兒……”“不管……不管……總是……”說話。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瞭解白楊。

2.查閱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瞭解新疆建設者,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建設新疆的其他人員。

3. 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白楊

1.認識這種樹嗎?誰來介紹一下它?交流蒐集到的關於白楊的資料。

2.課文中的白楊生長在什麼地方?

板書“新疆”,指導“疆”的寫法:“疆”的左邊“弓”字旁裏有個提土,別忘了。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3.同學們,在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廕庇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着。作者爲什麼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爲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二、瞭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1.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2.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估計學生會提出:

爲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白楊樹到底有什麼特點?

3.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瞭解白楊的特點。

4.播放同步資源裏的錄像,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5.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麼特點。

出示爸爸的話,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6.適應性強、生命力強概括說就是——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說說爲什麼。

(是高大挺秀。因爲“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7.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引導學生明白:白楊生活的環境十分惡劣,還長得如此高大挺秀。

8.明白了這些,讓我們來讚美這些生活在大戈壁上的白楊。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1至3自然段,相機指導讀出讚美之情。

9.閱讀方法指導: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着鐵路,它像誰一樣?

10.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

大屏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1.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爲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惑呢?

2.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讚美白楊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願。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3.作者讚美白楊原來是在讚美建設者!

4.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繫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屏幕顯示,生仿讀。)

5.師:自己讀,超過老師!

(生齊讀)

6.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借物——喻人)

7.生自由練讀,齊讀。

8.讀得這麼有感情,這麼熟練,讓我們試着背一遍!

(齊背)

9.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指導學生: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就像這樣,繼續討論後兩句。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學生彙報。

10.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複述一遍。

(生逐句讀,師逐句問。)

11.就帶着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課件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談感悟收穫。

12.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衛士!

13.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14.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裏的幾句話有什麼規律嗎?

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指名背誦)

15.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願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回顧全文

1.師: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麼?

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微笑?

2.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爲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 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3.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生齊讀課文)

五、總結

1.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覆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白楊是爲了——讚美建設者!

2.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背誦

1.指名背誦爸爸的話。

2.齊背。

二、總結全文,概括中心

1.出示:這篇文章通過(     )的介紹,表達了爸爸(      )的決心,以及對(   )的希望。

2.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老師希望你們也像白楊樹一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不退縮,勇往直前,做一個生活上、學習上的強。

三、指導閱讀《帳篷》。

步驟:採取範讀,自由讀,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指導口頭完成小練筆。

四、作業設計:

1.摘抄文種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背誦。

2.完成小練筆。

3.閱讀矛盾的散文《白楊禮讚》。

【板書設計】

白楊————  借物喻人————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白楊》教學設計 篇六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含於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昇華,沒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靈魂。閱讀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學習和發展語言,挖掘人文性和審美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思路、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重視引領學生縱橫聯繫,挖掘內涵,有效地體會文中寓意。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實現以讀爲本,兼顧聽、說、寫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查閱關於新疆建設兵團的資料,瞭解當時的艱苦條件和勞動環境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白楊樹的“外秀”

1、情境導入(向學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圖畫),教師描述:“看,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楊引人注目,給大戈壁大來了生機與希望,也給旅客帶來了快慰與喜悅。”

2、按要求預習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識生字,指導書寫“疆”和“陷”。

(2)檢查朗讀,彙報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找出三個問句,理清課文思路。

【設計意圖: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彷彿把他們帶到了人煙稀少的大戈壁,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爲學習下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同時,重視預習與書寫的指導,突出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

二:研讀,品析白楊樹的“內秀”。

1、默讀,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體會樹的形象

2、交流彙報,重點指導。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理解“從來就這麼直”,體會白楊樹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

(2)理解“哪兒……哪兒……”,體會白楊樹的適應能力強。

①想象說話:城市需要白楊樹,它就           ;鄉村需要白楊樹,它就         ;公園需要白楊樹,它就           ;         需要白楊樹,它就            。

②朗讀第1自然段,看關於戈壁灘的課件,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非常惡劣。

(3)理解“不管……不管……都……”,體會白楊樹不怕困難的精神。

寫話: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持續數月的乾旱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4)有感情朗讀,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

【設計意圖:“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並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話;學生理解了白楊的象徵意義後,再帶着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與愛戴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最後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麼?你如何去實現它?”從而潛移默化,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設問:爸爸的心孩子懂得嗎?他表白一顆怎樣的心?

(2)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爸爸有一顆怎樣的心?

(3)補寫: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

提問:從這個寫話中,體會到什麼?

(4)有感情的朗讀,再次體會爸爸的心。

【設計意圖:由於時代間隔,現在的學生很難理解文中“爸爸的心”。爲突破難點,應採用補充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紮根邊疆的心願,讓他們在這裏念國小、中學、大學,將來成爲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默讀,思考:爲什麼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2)說話: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會對爸爸說什麼?

三、聯想,由樹及人昇華形象

1、思考:爸爸僅僅是讚美白楊樹嗎?

2、他還讚美了誰?這些人和白楊樹有什麼相似之處?

小結:有多少邊疆創業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來成都參加教學活動的新疆代表隊14人中就有13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無數的“白楊樹”。正由於有了這些“白楊樹”,我們的祖國才變得越來越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設計意圖:聯想結課,由白楊聯想到無數邊疆建設者,由邊疆建設者聯想到各地的建設者,由文中的小白楊聯想到自己,在學生的無限遙想中教學戛然而止,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拓展:尋找身邊的“白楊樹”

1、描寫一種事物,如粉筆、菊花……誇誇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2、推薦閱讀《白楊禮讚》、《荔枝蜜》、《松樹的風格》

板書:

3.白楊

樹                              人

高大挺秀                        服從需要

哪兒……哪兒……                紮根邊疆

不管……不管……總是……        建設邊疆

借物                            喻人

無怨無悔 無私奉獻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並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爲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並反覆研讀;然後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爲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覆研讀,理解後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並長得高大挺秀,成爲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紮根於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哪裏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藉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我並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繫;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繫,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於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篇七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白楊》。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預期和反思”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採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慾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爲廣泛。但是他們在語言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能舉一反三,但延伸、擴展、深化方面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於點撥,以啓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爲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爲主”原則。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爲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着眼,以疑爲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採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題

課件出示樹木的圖片,認識白楊樹,導入課題

(二)初識白楊,擬定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讓學生直接找出課文中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楊的特點。

2、朗讀文中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引導學生質疑並擬定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此,老師先設疑:文中是誰在介紹白楊啊?讓學生能放開思維,大膽質疑。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自己課前對課文的梳理,整理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課文,感知白楊的生長環境。

1、自由朗讀課文,批劃重點詞語、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灘的環境的艱苦;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感受大戈壁的荒涼和環境的惡劣。至此,白楊的生長環境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爲加深體驗,引發探究興趣,緊接着出示課件——荒涼單調的大戈壁。老師用激情的語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是什麼讓它富有生機和希望?”迅速喚起了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3、“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長的白楊是什麼樣子的呢?”隨着認識的深入和教師的有機引導,學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詞,並加以體會和理解,爲什麼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讓學生體會“秀”的含義,經過教師的點撥明白之所以說它“秀”是因爲在毫無生命的荒漠裏,白楊的一抹綠色是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能不美嗎?並由此進入到下個部分的學習中。

(四)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1、在瞭解了白楊的“高大挺秀”以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兄妹倆的談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再說說兄妹倆對白楊的認識。

2、研讀相關段落,緊抓關聯詞語,通過填空和師生問答的方式體會白楊高大、適應能力強以及堅強的特點以及由此產生的隊白楊的敬意。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昇華認識。

設計意圖:此時的學生,在認真閱讀,大膽揣摩,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感悟,深刻領悟白楊的品格——(“白楊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樹幹。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在組織交流時,始終引導學生以讀爲本,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利用音調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復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抒發自己心中的激情,綻放個性。

(五)深讀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1、引導學生思考體會:爸爸僅僅在讚美白楊嗎?爸爸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

2、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

3、談話小結。

設計意圖:有了上述教學環節的鋪墊,再讓他們回味爸爸話中的深意,層次分明地引導他們切近主題,教師在學生述說的基礎上,激情過渡:一代又一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就是戈壁灘上那一棵棵白楊,而他們的孩子,正是那迎着風沙茁壯成長的小白楊。既讓情感得以昇華,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也成了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邊疆建設後繼有人,這是多麼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出示今日西部地區的圖片,隨音樂感受邊疆工作者取得的豐碩成果。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是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而定,將白楊的特點呈現在黑板上,再板書“表白心”,讓學生明白課文是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難點。

六、說預期效果和教後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認爲,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自主質疑定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研讀,課堂中,如果注重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習積極性,就能使學生在興味盎然中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來完成教學目標。

但上課過後,我更加明白一節成功的課不僅要有縝密的教學環節,更要求教師能充分地瞭解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對學生給予適時恰當的啓發和鼓勵,因爲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它不僅是源於精彩的設計,更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

《白楊》教學設計 篇八

1、知識教學點:

⑴學會本課4個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紹”“邊疆”等詞語。

⑵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⑶瞭解白楊的特點。

2、能力訓練點:

⑴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⑵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3、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

4、美育滲透點:

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楊樹與建設者形象美的實質,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能重建與再現課文中的語言美,即能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審美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真閱讀課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⑵訓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難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來表白什麼?

3、疑點:

⑴爸爸爲什麼接孩子到新疆來念書?

⑵爸爸爲什麼要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麼?

4、解決辦法:

⑴圖文結合,讓學生感知白楊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白楊的品格美,並說一說爸爸與白楊樹有什麼共同點。

⑵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誰見過白楊樹?它是什麼樣子的?它有什麼特點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隨現代著名作家袁鷹一起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楊在那裏是怎樣生長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描繪大戈壁和生長在那裏的白楊的。把爸爸談論白楊的話畫下來,試着自己理解。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⑴抽讀生字詞卡片,可採取齊讀、搶讀、開火車讀、擴詞讀等多種方式把生字詞讀熟,記牢。

⑵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糾正字音。

三、再讀課文

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後,把你們認爲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以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白楊》教學設計 篇九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蒐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教師爲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白楊生齊讀課題。

結合課前蒐集到的資料,說說自己對白楊有哪些瞭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與小組同學交流問題。

3、練習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1—3自然段

教師指名讀1-3自然段,說說大戈壁灘給你怎樣的印象?(荒涼、沒有生機) 師引讀:沒有——————沒有———————沒有——————。天和地的界限——————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頭腦中形成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