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白楊》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其生存的環境,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

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和培養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3、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適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拓展的目標。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通過分析重點字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對白楊稱讚的那一段話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學習白楊一樣的品質。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圖片創設情境、語言引導)

同學們,你們知道戈壁灘是怎麼樣的嗎?在黃沙滿地的隔壁灘上,有不少“綠色衛士”堅守着這塊土地。他們是誰呢?對!他們就是白楊。(板書:白楊)

二、講解過程:

1聽課文朗讀錄音,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

(1)帶着問題聽課文朗讀錄音。問題:課文的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討論後明確答案: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着自己年幼的兒女在去新疆的路上,因看到白楊而引起了一番議論的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從一下幾點出發幫助學生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

(2)查:通過查字典瞭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和詞義。

(3)講:教師從字音、字形、字義上各有側重地作重點指導。

晰xī撫fǔ紹shào傘sǎn疆jiāng陷xiàn

戈:掌握部首查字法。

撫: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紹:部首查字法並組詞。

戈壁:蒙古語意爲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聯繫課文理解詞義,大戈壁是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地方。

清晰:界限分明,清楚明瞭。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表達並說明自己的意思。

(講解生字詞時要結合課件設計靈活把握。)

3、學生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先小組內交流後再派代表說出討論後的答案。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答案:課文可以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拔”的特點。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細寫父親與孩子們對白楊樹的議論。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後),揭露文章寫作意圖,暗示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會在邊疆紮根。

4.總結:這節課我們從字、詞、義等方面認真學習了該課的新生字詞,並初步瞭解了該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主要脈絡。

三、作業:

(1)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清晰表白渾黃一體

(2)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思考課後的練習題。

四.板書:

3.白楊

晰xī撫fǔ紹shào傘sǎn疆jiāng陷xiàn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後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語: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已經帶大家初步認識了守衛我國邊疆的白楊樹,今天老師將帶着大家去深入瞭解白楊的特徵,體會它們可愛之處。

3、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問學生的形式)

4、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講讀課文(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

(一)[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白楊樹又是什麼樣子的?(出示課件圖片和課文第一段的朗讀)

2、邊讀邊思考:在課文中分別畫出描寫大戈壁和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詞句?(答案: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3、通過解詞析句理解和體會寫作用意(提問和講解)

(1)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的樣子?作者要寫白楊,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答案:渾黃一體、爲了說明白楊樹生存的環境很惡劣,這樣更加突出白楊的堅強。)

(2)課文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用了“高大挺秀”這個詞而不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立”、“高大挺直”呢?爲什麼說白楊樹“秀”呢?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因爲“秀”字可以很好地體現了白楊的外型是又直又大的,好象一把傘,很美麗!這樣寫可見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讚美之情。)

4、教師小結:這一部分是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的特點。這部分純粹的描寫,沒有加以任何的議論。接下來的部分讓我們看看是父親和孩子們是怎麼對白楊樹展開討論的。

(二)[講讀第二段]

1讓學生表演對話的部分並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表演並討論交流。

(1)這裏的“一位旅客”指誰?這裏的“衛士”指什麼?這句話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爲什麼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展示相關的圖片)

(答案:父親;白楊;比擬手法;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於戈壁灘的重要意義。)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說話人的情感並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麼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重點體會父親介紹白楊樹的那三段話)

(答案:爸爸;兄妹認爲白楊就只是種簡單的樹,很直很高大而爸爸則認爲白楊樹不僅高大挺秀的樹,還象徵着某種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讀父親的話後提問:白楊最可愛的地方是什麼?找出句中的關聯詞語,並按要求造句。

(答案:哪裏需要它,它就在哪裏生根發芽,不管環境如何惡劣,它都那麼堅強。“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3、“表白”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父親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願?

(答案:表白是對人解釋,表達並說明自己的意思。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說明自己也想像白楊那樣建設邊疆。)

4、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我們通過學習父親和孩子們的對話,認識到白楊樹可愛的品質以及父親對白楊樹的情感,這時候的白楊樹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樹了,它們是守衛邊疆的衛士,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將在下節課一起來探討一下。

(三)作業:

1.背誦父親表白的那段話。

2.完成課後第2題並思考第3題並預習課文第三段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請看最後附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第三段,體會父親的情感昇華,理解最後的一句話的深層意思。

2.揭示課文的主旨和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

3.總結課文。

4.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上節課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下,我們知道了他們父子討論後的結果,知道了那像大傘一樣的東西原來就是白楊樹,父親還告訴了我們白楊有什麼可愛的品質,但這時的父親安靜下來了,那究竟上一發生了什麼事呢?

二、[講讀第三段]

1、帶着問題默讀第三段的內容,問題: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麼?會想些什麼呢?幾棵小樹暗示着誰?這是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爲什麼這樣寫?(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想想白楊和衛士有什麼相似之處。

(注:課文采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讚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3.教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邊疆工作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白楊一樣駐紮邊疆,服務邊疆。

4、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林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乾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們也要像白楊樹那樣,哪裏需要我們,就在哪裏紮根。

(又回到整體)師生藉助板書共同總結。

四、拓展:(1)想進一步瞭解白楊樹的特性,請查閱以下網站:

(2)假如你是一棵白楊樹,你會選擇什麼的環境生存?讓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1。用心去留意一下自己身邊有沒有和白楊一樣擁有可愛品質的人。如果有,請把他們的介紹一下給大家。

2.運用借物寫人的方法,寫一寫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約200字。

附:板書設計(由於是圖形結合,所以暫省略)

白楊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說明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白楊》這篇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於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訓練設計的特色

爲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提前蒐集整理閱讀有關新疆以前和現在的資料,儘量對新疆有較多的認識。觀看時事新聞系列節目—“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採用層層剝筍法。從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徵意義,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髮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爲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拓展訓練:想象戈壁灘的環境,用一詞概括,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想象訓練。學生直觀感受白楊的形象特點高、直。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概括:高大挺秀。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閉目想象、品味理解白楊的品格:生命力強、堅強。

(3)朗讀訓練。關鍵性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理解體會。

(4)質疑訓練。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5)情感訓練。感受人物品質,受到情感薰陶。

總之,能使學生輕鬆、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白楊》。(齊讀課題)

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一列通往新疆的火車上,爸爸與兩個孩子談論白楊的事。

二、師:爸爸和兩個孩子談論白楊,那你能從他們的談話中能體會出白楊有什麼特點?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生讀書

三、交流,析句悟情

(一)白楊特點。

1、師:剛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課文,誰起來說一下白楊有什麼特點?生:高、大、直,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高大挺秀。 (板書)

2、白楊還有什麼特點?從哪能看出來?生讀爸爸的話?(出示小黑板)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你還從哪句話或哪個詞語能體會出什麼?

第二句:生命力強、適應力強、服從需要,板書。文中哪兒指的是?(大戈壁)

上節課同學們介紹了很多關於大戈壁的資料,那我們就知道了大戈壁的環境怎樣?(非常惡劣、異常惡劣)。你能不能用幾個詞來形容?白楊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很快地生根發芽,足見生命力強。

第三句:堅強不屈(板書)

師:不論遇到什麼情況,白楊總是那麼堅強不屈

3、下面請同學們閉目想象白楊與各種困難抗爭的場面,感受白楊的品格。

a、太陽炙烤着大地,久旱無雨、大地龜裂、草木枯死,白楊樹依舊鬱鬱蔥蔥。

b、突然,狂風四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白楊樹依舊昂首挺立。

c、洪水肆虐,土地流失,溝壑縱橫,白楊樹依舊頑強生長。

師:看到白楊樹了嗎?此時的你對白楊樹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生:(敬佩,愛,了不起)

師:帶着你的情感自己練讀這段話,找2—3生讀,齊讀。

(二)白楊品格。

師: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樹嗎?(不是的,表白自己的心)

對此孩子們還不能理解,從哪能看出來?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的火車,還要坐幾天的汽車。

1、師:在這一段中,作者連續用了3個只知道,這就說明孩子們還有不知道的。那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呢?(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也正是爸爸希望他們知道的,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那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不知道?(生自由敘述)

那爸爸要表達的心願其實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板書)

2、爸爸不僅自己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將來接好父輩的班,爲建設邊疆作貢獻。下面我們看一下最後一段,齊讀。

(1)  沉思?(思考)思考?(能否經受住考驗?)

(2)  微笑?(因爲他看到……,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3)  這句話什麼意思?

師:從這我們也能看出老一輩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情懷。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這段話。

(三)課文學到這,大家想不想知道有關新疆以前和現在的情況以及建設者們當年的建設情況。老師播放課件,學生交流資料。

教師點評:建設者和當地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讓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就目前情況看,新疆比沿海一些地區還不行,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現在咱們國家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決策,出臺了很多支持西部發展的政策,激發全國人民投身西部大開發的熱情,很多大學生、有識之士都先後到西部去支邊、支教,和西部人民一起改變西部貧窮的面貌。

今年春節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大家看了沒有?其中支教的是?(徐本禹)這個大男孩在提起西部的孩子時竟哭得淚流滿面。的確,西部的貧窮讓人難過,開發西部已經刻不容緩,也正是爸爸及千千萬萬個支邊支教的建設者,是他們告別了故土,離開了親人,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難,耕耘着西部的土地,換取西部的繁榮。所以在作者筆下,白楊樹已不單單是樹了,而成了建設者的象徵。像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也就是藉着白楊來讚美建設者。(板書)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的心靈一定產生了強烈的震撼,那麼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用你們的知識,用你的本領服務於社會,成爲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教學反思

《白楊》取材於六十年代支邊一事,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一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二要抓課文中的聯繫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這就是爲本課教學樹起的“靶子”,本課的教學定位、定向於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突出以下幾點:

一、抓思路,和諧有序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特點—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從爸爸的話中引出白楊的外形特點,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句理解其 “生命力強”的特點;第三句引導學生理解其“堅強不屈”的特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其象徵意義。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繫,挖掘內涵。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於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應採用“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願,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紮根邊疆的心願,讓他們在這裏念國小、中學、大學,將來成爲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三、重訓練,以讀爲本。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可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會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通過口誦心惟,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文章潛移默化,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評析:

《白楊》這堂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設計了“變序”教學。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後,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白楊樹的特點之後,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瞭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爲什麼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2.加強了兩個意識。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於整篇課文中,強調“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範讀、齊讀、自由讀、聽讀、個別讀、背誦,內容上則有讀詞、讀句、該段、讀全文。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1)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作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2)讀書時聯繫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以讀爲本,也體現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從師生交流中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老師在多處有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這充分表現了融洽的師生關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穫的喜悅。

二、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疑

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必然要經歷積極思維。這節課,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並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時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幹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這一問題極有思考價值,說明學生已初步從理解詞語聯繫到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聽讀質疑、合作討論質疑、反顧全文質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可以看出,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徵着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者設計了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並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繫。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另外,電教媒體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願。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着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並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 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 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麼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 是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髮表看法:(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裏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後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讚美)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後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後交流)

生:這裏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什麼感情?(崇敬)

那麼,我們帶着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徵 )

過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麼荒涼,爸爸媽媽爲什麼去新疆工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爲什麼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含着的意思

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爲什麼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學生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乾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紮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管……不管……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案 篇四

一、對句子的理解

1、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是全文體現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樣的關聯詞語,一氣呵成地刻畫了戈壁上的白楊樹。一方面描述了白楊樹外在的特點,高大挺秀,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茁壯成長;一方面表現了白楊樹的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這正是邊疆建設者身上特有的奉獻精神,聽從祖國安排,無怨無悔地紮根邊疆,無私奉獻地建設邊疆。這是人與樹的神似處,也是以物喻人的連接點。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這是一個設問句。表白,解釋說明。一個“也”字,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在託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他的表白正是無數邊疆建設者身上令人肅然起敬的奉獻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在課文的結尾處,作者再一次通過父親神情的變化,來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經受鍛鍊,成爲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才。反映了老一輩的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胸懷。

二、對詞語的理解

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得如此高大,令人讚歎。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篇五

作爲一個國小的老師,要通過寫教學反思來總結自己得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教學反思怎麼寫?下面小編爲大家推薦3篇關於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一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後讓學生細讀該文本,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麼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後,讓學生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文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本細讀的設置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置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通過上下文的聯繫來理解文本,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說,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本。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着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爲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說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讚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爲了什麼?你從中理解了什麼?這樣做,不光是對文本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本細讀,對文本細想,對文本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二

我執教的《白楊》一課有許多特點,這裏且不談教學思路之清晰,詞句訓練之紮實,**指導之得當,讀書結合之緊密。談談其前瞻性的教學理念和發展性的教學評價及合作的學習的方式。

一、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爲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習多積累,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我在這方面體現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最根本的落腳點。《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讚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繫。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在教學完第二環節,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讚美白楊樹的內容之後,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畫表現出來,學生非常樂於表現自己,同時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評價的發展性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運用發展性的教學評價。評價不再反映僅僅甄別選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我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爲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膽的表現,發揮自己潛在能力。

例如:當一個學生不太敢發言時我這樣鼓勵學生說:“記住把愛心獻給別人,把信心留給自己。”這個學生回答後,我又鼓勵說:“你真了不起啊,朗讀好多麼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正是有了這些鼓勵的話,學生纔會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總之,我能緊緊以新課標爲教學依據,以學生個性發展爲目標,以教材作爲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力的線索,我的這節課爲語文新課標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本課設計如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使我能茁壯成長起來。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反思三

每當讀到這樣的文章時,我就心潮澎湃,對那些邊疆的建設者產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楊》跟上學期學的《落花生》有相似之處,學生很敏銳的發現:《落花生》一課通過寫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告訴我們要做具有花生品質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一課,好像也是通過寫白楊樹,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好像”,看來還不是很確定,沒有充分的讀書,自然不夠確定了。但積極性可嘉,值得鼓勵。“說得很有道理,你們說好像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認真讀書,作者想要表達什麼?與《落花生》一課有哪些相似之處?”

孩子們聽了這話,馬上投入到了閱讀中。漸漸地,讀書聲小了。“讀完了?”“讀完了。”“跟《落花生》一課一樣嗎?”“一樣。”“那告訴我們什麼?”“不知道”。呵呵,異口同聲。“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讀上兩遍課文,你就讀明白了還用我這語文老師幹嘛呢!”“哈哈。”引來一陣笑聲。“現在我們一邊讀書,一邊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又是一陣議論。“課文抓住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來寫?”“白楊樹有這些特點,與爸爸接兄妹倆去新疆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爸爸跟兄妹倆介紹白楊樹,目的是什麼呢?”在讀書過程中,隨着上述問題的解決,孩子們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願——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從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這一心願?”學生找出了文章的重點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覺得作者的這種寫法跟《落花生》一課的寫法非常相似,還記得這種方式叫什麼嗎?”“借物言志。”有個孩子喊道,學得比較紮實。我將“借物言志”四個字板書到黑板上,“借什麼言什麼志呢?”“當然是借白楊啦!”“表明爸爸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決心。” “只是這些嗎?”“不是,還有爸爸不僅決√本站★√定自己建設邊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設邊疆。”“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中寫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就這樣,在《白楊》與《落花生》的比較中,學完了本課。我想孩子們對文章“借物言志”的這種寫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源於已有知識的更新,更源於教師在執教時將看似複雜的問題分解開,使問題簡單化,學生再來理解,再來學習就容易得多了。教學本無定法,特別是語文教學每一種文體教法不一,更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準切入點,讓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帶勁兒,學有所獲。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篇六

高青縣黑裏寨鎮孟集、草地國小 張葉生 趙素英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充分、快樂地人人嚮往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去讀書,逐步品味語言中的情感、感觸閱讀中的興趣。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採取多種讀書形式進行感情朗讀,感悟人物的言行 ,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 ,給每位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段, 揣摩重點詞, 瞭解白楊樹的特點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及以後的做法。培養學生良好競爭及積極向進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小白楊》歌曲光盤  磁帶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後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  :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麼?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着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達專列,去那裏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

師板書課題  學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掌握生字新詞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教師啓發誘導 (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你讀懂了嗎?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能說一說你在讀書中快速理解記憶的好方法嗎?同桌之間然後自由交流。

(3) 處理學生在讀中出現的字詞問題 介紹中的”介”易讀成jiai “,多音字“幹” 兩種讀法及乾旱 枝幹 ,“強”兩種不同讀音,讓學生分辨清楚。再就是“限”要和恨、根、很、狠、跟等字區別開來。抽幾名學生快速找一下課文中詞語 如:清晰 高大挺秀 渾黃一體 根據課文上下內容說一下大體意思,爲激發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課堂中可進行你說反、我對正、成語接龍和詞語類型擴展,如接龍高大挺秀----秀麗無比-----比比皆是----

是非分明----明知故問-----問寒問暖----暖風習習----習習涼風----風調雨順----順心如意----意味深長---長年累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 ---怪聲怪氣----氣勢磅礴。(此法能使學生養成勤於積累詞語的好習慣,大家不妨一試。)此過程要注意對學生積極有效的進行評價

三、品讀課文 理清脈絡 讀中感悟

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疑惑再去深入品讀課文、讀中進行感悟(1)提問,文章中那些地方描寫了白楊樹,想一想你對白楊樹又有了哪些瞭解。(2)小組交流 從“每隔幾秒鐘,窗口外就飛快的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說明了白楊樹外形的特點:板書;高大、直。再啓發學生認真讀課文,回答白楊樹還有什麼特點,出示重點段 爸爸對兒子和女兒的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爲加深理解,可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兩個孩子的對話要指導學生讀出天真和稚氣來,爸爸的那段話因爲是對孩子說的,讀時應注意透出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語感)。引導把自己的體驗及感受真正讀出來,(可通過聽錄音、範讀)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朗讀中抓好自然段中的“從來” “哪兒----哪兒---” “粗壯” “不管----不管----總是----”重點詞和兩組關聯詞組 ,邊讀、邊交流、邊思考,回答白楊樹在你的心目中具有了那些可貴之處, 板書:不怕困難、生命力強。

四、拓展延伸 昇華情感,

再進一步精讀,啓發,誘導:同學們,本課表面上是在介紹白楊樹的特點,實際上是在讚揚白楊樹的品格,讚美具有白楊樹不屈不撓、拼搏頑強的人。引領學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表白”是告訴、說明的意思。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樹一樣堅強而不動搖。這種寫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拓展 七冊中我們學過的《落花生》、《古井》、《醜菊》)都是借物來讚揚人的美好品質的。希望大家以後在寫作中多嘗試這方面的題材,你會體味到獨特的無窮的樂趣。

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集體朗讀,提問,還用什麼地方不理解,提出來交流。 重點讓學生從“沉思”、“微笑”兩個詞想象一下爸爸當時在想些什麼?從而體會到爸爸希望孩子像白楊樹那樣不怕困難,爲邊疆做貢獻的心願。

新疆是什麼樣子?(貧窮、落後、荒涼 )西藏呢?介紹孔繁森獻身西藏、萬名大學生自願去西部貢獻力量資料,再提問學生,現在你能正確說出爸爸在對自己的孩子表白什麼嗎?讓學生自己回答。如果老師現在再讓大家讀一讀白楊樹特點的句子應讀出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對建設者的讚美之情)好,大家再一齊來感受白楊樹帶給我們的那特有的高尚品質吧/齊讀。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在歌聲中來體驗白楊那種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吧。(播放歌曲)

白楊

18

五、板書設計

讚美 ---->白楊----->建設者

高大 直 茂盛    紮根邊疆

不怕困難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六、作業 設計 1、蒐集西部變化新成就資料 舉辦一期“我可愛的西部”演講比賽  2、寫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片斷 進行交流3 鞏固練習 看一下是否能填完整,別忘了記一下時間嘍。附表:

白      楊               我

生長的環境    遇到的艱苦    怎樣的品質    受到的啓發    十年後的我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

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①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纔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b、朗讀: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

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

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讚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板書並理解:高大挺秀)。

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請一名學生朗讀並一同歸納,板書:

枝幹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2、默讀,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

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羣關係,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着默讀,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

紮根邊疆

無私奉獻

7、默讀最後一段話,想想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a、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b、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白楊》教學設計 篇八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⑴ 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⑵ 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纔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朗讀: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讚美、驕傲的語氣。)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板書並理解:

高大挺秀

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並一同歸納)教師板書:

枝幹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2、默讀,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羣關係,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試着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着默讀,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8、默讀最後一段話,想想:

⑴ 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⑵ “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你能體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爲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 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⑶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鏈接《帳篷》。

五、課後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