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認識圖形說課稿(精選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人教版認識圖形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認識圖形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認識圖形說課稿(精選7篇)

篇1:《認識圖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41頁的《認識圖形的面積》。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認識圖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初步掌握它們周長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部分的知識,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學習和探索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重要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大小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通過“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動,感知面積的含義。

2、過程目標

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義。

3、情感性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動手操作,感受數學的價值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及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重點: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難點: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

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學具盒、硬幣和剪刀。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運用上,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爲指導,並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採用觀察比較法,實踐操作法,合作交流法,並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輔助教學。

(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爲已有,並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節課,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體現“做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程序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數學教學”從“以獲得知識爲首要目標”轉變爲“以關注人的發展爲首要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我特設計以下的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篇2:認識圖形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認識圖形》是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的起始課。在教學中,爲了使數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我運用了課件演示與實物感知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這有利於增進他們對所處環境的認識,爲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於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爲學生應採用這樣的學法:

一、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以致用。

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一年級孩子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主要,注意時間不長。而數學知識一般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活動,如摸一摸、認一認、猜一猜、擺一擺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感悟。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突出了實物感知,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景中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3:認識圖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爲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啓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篇4:認識圖形說課稿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分類、建模的過程,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能夠辨認和區別立體圖形,初步感知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形狀。

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本節主要內容是在物體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立體圖形,感知它們的特徵。

學情:針對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得他們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瞭解但不能夠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出來,對“特點”一詞比較陌生。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師生共同總結提升。

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

師:出示學具中顏色相同的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同學們說一說老師手中拿的兩個物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形象的說出來嗎?

(這時學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學生認同“一個胖的,一個扁的",此時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師再次出示學具中的一些圖形,讓學生區別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胖”的物體,他們都屬於立體圖形,那麼那些“扁的圖形我們把他們統稱爲平面圖形,在以後會學習到。

活動:打開自己的學具盒,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立體圖形都拿出來。同桌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指導。

二、認識正方體

活動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實物,把你認爲形狀相同的一類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後獨立完成分類,教師巡視。

(有的學生會漏掉其中的某些物體,有的學生會一個物體重複分類,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其它學生說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經過討論總結出可以分一個做一個標記。)

活動2、針對分類的結果進行討論

問題1 :這些圖形一共分成了幾類?

生:四類。

問題2 :針對第一類(正方體)爲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

(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它們都是方方的,有的學生會說到正方體的一些特徵如六個面大小一樣,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會說到名稱)

小結:經過我們剛纔的討論可以得出雖然這些物體的顏色、材質、用途不同,但從形狀方面來觀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剛纔同學們說到的那些特點。

問題3 :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第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找出後投影出示正方體模型。

問題4 :我們剛纔分的第一類實物圖形和這個模型是一樣的,那麼我們能不能給它起個名字?

(大部分學生可以說出正方體,但也有的學生會說正方形,這時可以強調回顧一下課前講到的體和形的區別,避免以後犯類似的錯誤。)

活動3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學生舉例,教師點評。

(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體棱角不分明,這時可以簡單的說它們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體。)

這個環節中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有的學生就誤認爲是正方體,此時可以先請其他學生說一說,之後再進行下面的討論。

師:你爲什麼說它不是正方體?

生:因爲它的六個面不是都一樣大的。

師: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

這時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說可以用繩子比一比他們的邊(正方體的棱長),有的說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說可以把正方體放在紙上,把它的每個面畫下來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師肯定這些同學的想法,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驗證。

小結: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認出來的時候,這時我們就要根據圖形的特徵來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動手去驗證它。

三、認識長方體

同認識正方體活動一樣,針對第二類(長方體)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 :爲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或者說它們有一些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

(每個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個面,對着的兩個面一樣大等。)

問題2 :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這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明確長方體模型後投影出示)

問題3 :那麼這一類物體又該叫什麼名字呢?(長方體)

問題4 :和我們剛纔學習的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小組討論後教師點評,小結:正方體的六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不是,或

者說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而長方體不是。)

問題5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四、認識圓柱

針對第三類(圓柱)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 :它們又有一些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

學生討論後小結: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彎的(曲面),上下兩個面都是圓而且一樣大,出示圓柱模型圖及名稱。

活動 :從學具中找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問題2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

五、認識球

最後一類球學生能夠很快說出它的名稱、特點(曲面、易滾動等)及生活中是球體的物體。(有部分學生會認爲是圓,這裏只需結合實物如籃球或學具盒裏的球體與黑板上的圓形做對比,再次強調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即可。)

六、練習設計

1、課後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通過滾動圓柱、推長方體、轉球、摸球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平面與曲面的區別,初步瞭解立體圖形的特徵。)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完成下題,

正方體( )個,長方體( )個,圓柱( )個,球( )個。

(鞏固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學會分類的方法)

3、老師把一個月餅盒放在紙上後描出來一個圖形,出示畫有圓形的紙片,那你知道我的月餅盒是什麼圖形嗎?如果畫出來的是正方形呢?

(通過想象月餅盒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感受面在體上的關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篇5:認識圖形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並知道相應的名稱,不要求學生能表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徵。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在玩中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說課稿認識物體: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養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思維爲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遊戲找朋友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通過摸一摸的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搭一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發揮,並能感受複雜物體的形狀與簡單幾何體之間的聯繫。

篇6:認識圖形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圖形》,下面我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其特徵、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會用鼠標進行計算機基本操作。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正確辨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教室。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圖型、平面圖形的學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計過程:1、出示五種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2、在認識新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爲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介紹三棱柱,掃清學前障礙。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

設計過程:1、創設拼圖寶寶情境,請同學們找一找,再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圖形。

2、你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嗎?

3、概括: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圖形。

整合點:用多媒體演示分類過程,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貼的繁瑣,方便快捷,一目瞭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動態過程會與多數學生猜測的思維過程完全吻合,從新課開始就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課程理念。

活動二:瞭解新朋友

設計過程:1、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裏找他們?

2、長方體的這個面是什麼形狀?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長方形嗎?

3、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其他平面圖形嗎?

4、摸一摸立體圖形的每個面,說說摸的時候有什麼感受?

整合點: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這幾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麪的關係瞭解的不透徹,通過多媒體演示“面”從“體”分離的過程,能夠直觀的、生動的體現出體和麪的關係,即“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一點,從而化難爲簡的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

設計過程:1、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

2、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

教學評價及效果:經過交流,學生想到折、印、畫、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學難點,體會到“面在體上”。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並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活動四:找朋友

設計過程:1、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些圖形呢?

2、找出交通標誌牌上的平面圖形。

整合點:傳統教學中,只能是一名學生說,其他同學在腦中想象,但是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生活中的圖形和交通標誌,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在生活中普遍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知識與生活間精心搭設了一座橋樑,生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個環節是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效果最佳的環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完美整合。結合學生生性好玩的特點,我用遊戲的形式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

練習一分餅乾

整合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對圖形的辨別能力。同時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根據分圖形的情況,準確掌握了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到教學反饋。

練習二火眼金睛

整合點:象這種圖形套着圖形的題,學生找全是個難點,教師在黑板上畫會出現圖形重合的現象,學生看得也就不是很清楚,但是,教師用多媒體演示數的過程,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練習三小小設計師

整合點:比起傳統教學的拼圖設計,這個練習讓學生操作簡便,省時省力,在拼組過程中又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效果及評價:三個遊戲練習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強化了教學重點:即正確辨認四種圖形。這種化靜爲動,變無聲爲有聲的教學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寓教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四)小結 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這些圖形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出平面圖形各自的基本特徵,初步滲透圖形特徵,爲下節課學習作鋪墊。

六、教學評價:

本着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這節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學習過程評價。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語言表達和合作精神。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師評。

2.學習效果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發揮學習的激勵作用,因材施教,適時指導,讓學生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有更大進步。

七、教學反思:

1、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合理恰當的整合在一起,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

率和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知識,教學達到了最佳效果。

2、多媒體資料的引用。文字、圖片、影音和動畫練習等,有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3、教學方式注意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活動方式靈活多樣。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鍛鍊。正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聆聽,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謝謝!

篇7:國小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爲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啓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