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闊綽、擬定、棧橋”等字詞的音形義。

2、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多種角度,梳理小說的情節結構。

2、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學會從多個角度對這篇小說的主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表達兄弟情深的成語,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難兄難弟、八拜之交、兩肋插刀、肝膽相照、患難與共、有福同享、同盤而食、刎頸之交、連枝帶葉、風雨同舟、讓棗推梨、伯歌季舞、親密無間……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兄弟感情有關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體會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樣的。

二、自主預習

1、背景資料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爲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2、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闊綽(chuò)擬定(nǐ)棧橋(zhàn)拮据(jiéjù)牡蠣(mǔlì)

別墅(shù)撬開(qiào)煞白(shà)詫異(chà)襤褸(lánlǚ)

變更(gēng)吞吞吐吐(tǔ)

更加(gèng)嘔吐(tù)

(2)詞語釋義

襤褸:(衣服)破爛。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於恐懼、憤怒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狼狽不堪: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嗎

答案示例:小說描寫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僅揮霍儘自己應得的財產,還大大佔用了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父親只好打發于勒到美洲去了。沒想到于勒竟發了財,而且來信說要賠償父親的損失,於是貧困中的“我們”一家日夜盼望于勒歸來,二姐還藉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爾賽島旅遊時,在船上遇到淪爲窮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變爲失望,母親大罵于勒,最後“我們”遠遠地躲開了于勒。

2、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你能將這篇小說的情節劃分爲這四部分嗎

答案示例:開端(1—4):盼望于勒。

發展(5—19):誇讚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

結局(48—49):躲避于勒。

(二)研讀分析

1、小說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從多種角度,梳理一下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結果(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開端→發展→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結局(技巧)

答案示例: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希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爲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2、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梳理,你能理解這篇小說的線索嗎

答案示例: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明線是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暗線是于勒的貧富變化。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分析小說的內容,我們看出文中人物的變化很大,那他們具體是怎樣變化的爲什麼這樣變化呢請大家跳讀文章,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結合下面問題探究人物的前後變化。

二、合作探究

1、突破重難

(1)小說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是不斷變化的,你能找出他們是如何變化的,以及他們是圍繞什麼變化的嗎請把下列表格補充完整。

答案示例:

時間

于勒的現狀

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

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十二年前

糟蹋錢,把自己和父親的遺產揮霍乾淨

壞蛋、流氓

打發他到美洲去

十年前

賺了點錢,後來租了一所大店鋪,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

讚美、誇獎、盼望于勒

現在

在輪船上做水手賣牡蠣;衣服襤褸,又老又窮苦

這個賊,這個流氓

咒罵、躲避于勒

(2)品析菲利普夫婦在意外遇到于勒時各自的言行神態,探討他們遇到于勒時的心情、態度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

人物

語言

動作

神態

菲利普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啞着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 “咱們怎麼辦呢”

“向旁邊走了幾步”“父親趕緊走去”“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好象不安起來”“瞪着眼看了看”“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神色張皇”“突然很狼狽”

克拉麗絲

“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爲什麼這樣胡說八道”“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應該把孩子們領開”“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你簡直是瘋了!拿1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她在哆嗦”“她說完就站起來,給了我一個5法郎的銀幣,就走開了”

“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突然很暴怒起來”“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說”

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看出遇到于勒時,菲利普夫婦極度失望,擔心、害怕,恐怕于勒認出自己,憎恨于勒騙了自己。

(3)通過小說的細節描寫,我們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是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婦是很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們自私貪婪、唯利是圖、冷酷無情、嫌貧愛富。菲利普還愛慕虛榮,菲利普太太(克拉麗絲)小氣精明、臨亂不慌、刻薄潑辣。

(4)文中的于勒、“我”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示例:于勒:原來是一個行爲不端,糟蹋錢的人。後來有錢時知恩圖報。最後落魄時,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若瑟夫:真誠,善良,純潔,有同情心。

2、寫法探究

這篇小說除了敘事手法、運用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外,在寫作手法方面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示例:(1)以小見大。從家庭瑣事中“開掘出不尋常的社會意義”。

(2)設置懸念。前四段倒敘,設置懸念。文章第三段說“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進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父親爲什麼會這樣說呢設置了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作品貫穿着兩條線索。明線是菲利普夫婦等對於勒的逐、盼、遇、躲,暗線是于勒的淪落、暴發、再淪落,雙線並行。

(4)對比手法。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我”與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對比等。

3、主題理解

(1)結合全文進行合作討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①菲利普夫婦很窮,怕于勒再來拖累他們;通過下面語句可以看出來:“並不是有錢的人家,也就是剛剛夠生活罷了。”“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②骨肉關係也要以金錢來衡量;通過下面語句看出來:“于勒,大家都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她沒再往下說,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③虛榮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從雖然很窮,“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我總認爲這個青年之所以不再遲疑而下決心求婚,是因爲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可看出菲利普夫婦比較虛榮,現在於勒又窮又老,所以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

④其他原因。……

(2)作者要通過這篇小說來反映怎樣的社會現實呢

答案示例:①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爲什麼不肯和親弟弟相認是因爲金錢的作用。這樣殘酷的情景,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現實概括。

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從菲利普夫婦立場看,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艱辛,因爲貧困,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他們擺脫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後來他們遇見了窮困潦倒的于勒,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爲了生活,只能丟失親情。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篇小說以小見大,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對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態度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讓我們體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對照我們現在的舒適生活,希望我們珍惜幸福生活,珍惜親情。

四、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5、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②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曲折的故事情節

③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

重點難點:

①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觀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②構思新穎巧妙懸念的設置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導入: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着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話題。(板書課題作者)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發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啓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2)字詞

A、字

別墅 煞白 棧橋 襤褸 恭維

糟蹋 拮据 闊綽 賠償 撬

B、區別形似字

┍褸 ___( ) ┍端 ___( )

┕縷 ___( ) ┕瑞 ___( )

┍襤 ___( ) ┍蠣 ___( )

┕濫 ___( ) ┕礪 ___( )

C、解釋下列詞語

拮 據: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糟 蹋:這裏是浪費的意思。

襤 褸:(衣服)破爛。

莫名其妙:沒法說出其中的奧妙。

鄭重其事:形容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一天天增長而增大。形容發展得很快。俱,一起。

恭 維:爲了討好而讚揚、奉承。

D、積累:

毫無疑義 遲疑不決 鄭重其事 詫異

與日俱增 莫名其妙 煞白 拮据 計較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在每個自然段落前標上相應的序號,同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後後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爲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 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 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學生討論:從上面的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于勒是怎樣一個人?窮——富——窮

(5)菲利普夫婦、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據說做生意賺了錢,成爲全家的“希望”、“福音”。

(6)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7)這篇小說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小說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3、整體感知小說,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爲暗線。

4、情節: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贊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 于勒。

5、思考

(1)、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態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哪些事情使他們的態度發生了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一開始,他們厭惡于勒,認爲于勒是“壞蛋”、“流氓”、“無賴”,這是因爲于勒“糟蹋錢”,並佔用了“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後來于勒來信說“賺了點錢”,“做了大買賣”,表示不但願賠償哥哥的損失,而且還要發財回來與兄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這時,就讚美于勒,于勒便一躍而成爲“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辦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歸來成爲窮光蛋的于勒時,于勒再次成爲被咒罵的對象。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勒的態度是隨着于勒的錢財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表明了在19世紀末期的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只有純粹的金錢關係,毫無親情可言。

(2)、菲利普夫婦的內心活動是通過哪些方面顯示出來的?

第一方面:對於勒態度的第一次變化之前菲利普夫婦的心理活動主要通過若瑟夫的介紹得以表現。

第二方面:吃牡礪的細節以及在船上遇到于勒時的心理狀態,主要是通過若瑟夫當時的所見所聞來顯示。描寫他們的語言、行動和肖像(主要是神態)來表現他們的庸俗、自私、愛慕虛榮和冷酷的心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說的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我的叔叔于勒》這個標題強調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點明瞭于勒與菲利普夫婦一家的親屬關係。作者對於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過側面來展示他的經歷、遭遇和性格特徵,但他對作品情節發展和主題的表現卻起了關鍵作用。小說以他爲紐帶,推動情節的發展。標題寄寓了作者對於勒的同情,對菲利普夫婦的譴責。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故事的。標題正是採用了敘述者“我”的口吻來表達的。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親,而他的兒子若瑟夫卻偏偏要認“我的叔叔”,這就無情地鞭撻了像菲利普夫婦那樣醜惡的拜金主義者,含義很深刻。

(5)“信”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于勒從美洲寫來的兩封信,被菲利普夫婦譽爲“我們家裏的福音書”,這對小說情節的發展、刻畫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原來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變成爲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其關鍵就是他的兩封信。于勒兩封信的內容要點是:(1)說他賺了點錢,並且希望能夠賠償他的哥哥的損失;(2)說他發了財就會回到哈佛爾,並希望爲期不遠就可以一起過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錢信息的來信,對菲利普夫婦具有無比巨大的誘惑力量。從此,在他們心中分文不值的“壞蛋”、“流氓”、“無賴”,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個有辦法的人”。“信”所帶來的變化,說明金錢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黃金夢,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兒賴以順利成婚。圍繞着這兩封信,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們說,“信”是作者情節發展的基礎,它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6、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人物態度對比: 前:(從文中找出詞語) 後:(從文中找出詞語)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7、分析明快個性化的語言

(1)、“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揭示了菲利普夫婦附庸風雅的庸俗心理,表現了他想上上流社會的性格特徵。

(2)、“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菲利普夫婦神態異常,說話語無倫次,生動的描寫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慌。虛榮、勢利、自私的個性躍然紙上。

(3)、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勢利刻薄潑辣的個性畢露無遺。

(4)、”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三個稱呼強調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關係,表現了我的善良、純真,對窮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襯了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

8、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瞭解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9、文中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小說中,當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此時的景色,明麗而輕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驕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給他們帶回來一大筆錢,他們可以很體面地生活了。在小說的結尾,菲利普夫婦害怕窮水手于勒來“吃”他們,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時,他們望見“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景色變得陰鬱沉重了。這反映了菲利普夫婦從希望的巔峯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變化過程,同時,“我”對父母勢利、冷酷的不滿以及對叔叔的同情也隱含在其中。

10、小說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11、深入探求:

(1)、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表現在哪些地方?這樣安排對刻畫人物、突出主題起什麼作用?

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之處,主要表現在高潮部分,即當菲利普一家人正高興地乘船去哲爾賽島旅行,卻在船上和他們盼望已久的現已淪爲窮水手的于勒邂逅相遇。說它巧妙,是因爲這種相遇正好是他們乘坐的船上,正好是在他們興沖沖地去旅行的時候;說它自然,是說于勒生意上失敗,不願回到哈佛爾再受兄嫂的氣,就在船上當了水手,菲利普一家正好乘這艘船,也就很自然地邂逅相遇。正是由於這一情節的安排,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最充分的表現,小說的主題也就得到極爲生動和深刻的體現。

(2)、《孔乙己》中,作者安排了個“我”,本篇中也有個“我”,這兩個“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樣嗎?

基本上一樣。在本篇中“我”是敘事人,把各種事件串成整體。小說所有人物的態度、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我”是個孩子,以純真的童心,從“我”的角度來評說其他人物,寄託着作者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使讀者隨着“我”的感受去嘲諷、去鄙夷、去同情、去憐憫,既有力於表現主題思想,又增添小說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3)、這篇小說是怎樣巧妙安排情節的?

這篇小說取材於19世紀法國的日常生活,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構思極爲精巧。他先以洗練的筆墨敘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況和他們對於勒衣錦榮歸的企盼,構成強烈的懸念;再插敘于勒在菲利普家中地位的變化,進一步渲染于勒衣錦榮歸的氣氛;然後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歸來,與兄嫂遊船巧遇的場面,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戲劇性的高潮。這種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情節,不僅收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婦由恐怖到希望、由希望到躲避的內心世界和小市民“唯錢是親”的醜惡靈魂暴露無遺,大大深化了主題。

(4)小說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這樣寫法的好處是(1)事情是“我”耳聞目睹,使人感到真實可信。(2)通過“我”的眼睛和心靈,便於揭露醜惡的現實。(3)用講故事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

12、辨析研討,誰是主人公

(1)文題是〈,但是對於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於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說題爲〈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而於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爲暗線,略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我”-----若瑟夫,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窮水手當作兄弟看待後,仍認爲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這一標題道出了一個孩子的不滿,同時,這個標題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而在“我”身上,表達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說集中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2)“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我對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A)、不受父母的影響,仔細觀察叔叔;

(B)、心中叔叔;

(C)、給了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

這默唸的話中“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粉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形象:我是一個涉世未深,比較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說中的“我”作爲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說是線索性的人物。

13、發散訓練

①小說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爲題,反映當代人際關係的中心。

14、小結。

這篇小說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15、作業。

(1)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2)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中心線索

于勒貧窮富裕貧窮

婦厭惡詛咒熱切盼望咫尺不認

全家恐怖全家唯一的希望出了大亂子了

分文不值置一所別墅重新拖累我們

壞蛋流氓好心的于勒賊、討飯的

打發到美洲去多麼的驚喜啊以免再遇見他

側面描寫主體部分

介紹家庭成員,引出于勒對於于勒態度的今昔變化全家旅遊發現于勒證實于勒躲開于勒

小引背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主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我的叔叔于勒》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培養構思情節的能力。

2.學習通過多種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髮掘主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創造性構思情節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對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發掘主題的能力。

四、德育、倫理滲透點:

體會人情冷暖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法設計:

研究討論式

七、師生互動設計:

1、通過複述和補充複述情節,讓學生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妙。

2、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爲課文另擬一個結局,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分組討論、深刻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4、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師生共同探求小說的主題。

八、教具:

多媒體

九、教學思路

1.預習。完成注音解釋並熟悉課文。

2.介紹作家作品(投影)

3.點名複述故事情節並由其他同學補充。

4.提問: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點名回答

5.小組討論課後練習一:菲利普夫婦爲什麼不認于勒?(此爲開放性題目,不拘一個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口頭作文:(選一題目)

想象一: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

想象二:當菲利普夫婦回來時,船發生了意外,最後是一個像于勒的人救了他們……

想象三:當他們乘坐聖瑪洛船回到家時,發現那個老水手竟然在他家門口等候他們……

想象四:假如於勒知道菲利普一家在船上,他會怎麼想呢?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四

教學設想:

本文爲九(上)第二單元第二課,單元主題爲“學會讀書——感悟·品味·賞析”。這一單元收錄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說。小說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惡醜,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它對人物內心活動揭示之深刻,對人物性格刻畫之細膩,是其實文學樣式所無法比擬的。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本單元上承七年級的小說單元,下啓九(下)的小說單元,對於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啓發,耐人尋味。

小說通過人物描寫來傳遞作者的思想以及寫作意圖。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物爲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由點及面,分析人物性格,從而揭示小說主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過程與方法:

1.品讀對菲利普夫婦的精彩的描寫,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2.運用朗讀想象法,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爲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利己主義的人生觀。

2.學會同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難點:

多元理解文章的主題。

教學方法:

朗讀想象法 批註閱讀法 討論探究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3.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品讀對菲利普夫婦的精彩的描寫,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2.運用朗讀想象法,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爲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利己主義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線索,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給加點字注音。

拮据(jié) 棧橋(zhàn) 闊綽(chu)

襤褸(lán lǚ) 牡蠣(mǔ lì)

二、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爲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爲“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緻,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2.前面我們通過《故鄉》一文的學習,瞭解了舊中國農民、小市民的悲慘生活。那麼,舊時代外國的底層人物的生活又怎麼樣呢?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一同走進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

三、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並完成下列填空題: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明確:“盼”、“贊”、“見”、“躲”

由此可見,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轉變是本文的線索(明線)。

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將課文分爲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節),盼。

第二部分(5—19節),贊。

第三部分(20—47節),見。

第四部分(48—49節),躲。

四、交流互動

1.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轉變具體體現在他們對於勒的不同評價上,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並思考變化的原因。

明確:“壞蛋”、“無賴”、“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辦法”→“小子”、“賊”、“討飯的”、“流氓”

變化原因:于勒貧富狀況的變化。(暗線)

2.分角色朗讀20-47節,結合有關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的語句,說說菲利普夫婦是怎樣的人。

明確:

“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

瞪着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現這個祕密;

“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爲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聲”對妻子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麼這麼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小結:動作、語言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使我們看到菲利普是個虛僞、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

五、質疑交流

你怎樣看待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

六、自主小結

本文以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轉變爲明線,以于勒貧富狀況的變化爲暗線,展現了虛僞、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七、反饋練習

爲小說續寫結尾。

八、佈置作業

1.完成《同行》相關1-3題。

2.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分析其作用。

附板書: (明線) (暗線)

開端——盼

菲利普夫婦 發展——贊 於

(態度的變化) 高潮——見 勒(貧富狀況的變化)

結局——躲

自私、冷酷、貪婪、

惟利是圖、勢利

第二課時

本課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品讀對其他人物描寫的語句,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用討論探究的方法,多元解讀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同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

教學重點:

1.分析並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多元解讀文章主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交流互動

(一)本文有哪些環境描寫的語句?分別有什麼作用?

明確:環境描寫只有兩處:

第一處:20節:“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景色靜謐,色澤美麗。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歡樂的心情。

第二處:48節: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婦失望、沮喪的心情。

環境描寫雖然簡略,卻極妙襯托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有什麼特點?他們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

(1)關於于勒:

于勒成爲窮水手,不外乎揮霍無度或競爭失敗,既出乎人們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從小“行爲不正,糟蹋錢”,沾染了資產階級的惡習,很容易揮霍浪費、入不敷出;而競爭失敗,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爲: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得意,老年時淪落。

(2) 關於“我”

與菲利普夫婦認出于勒後的“恐怖”、“憤怒”相比,“我”的同情,體現出青年人的善良、純真。

(3)關於姐姐和女婿

他們的婚事以金錢爲轉移,說明不僅菲利普夫婦崇尚金錢,拜金主義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追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

明確:

提示:小說的主題在誰身上體現的,誰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追問:那麼,小說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呢?

(三)本文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明確:

(1)金錢關係說

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文中最能揭示這一主題的是菲利普夫婦,而“我”是見證人;于勒則是貫穿始終的線索人物。所以,按這種解讀,菲利普夫婦是主人公。

(2)虛榮說

小說通過展現虛僞、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夫婦的形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愛慕虛榮的社會風氣。

文中最能揭示這一主題的仍然是菲利普夫婦。所以,按這種解讀,主人公也是菲利普夫婦。

(3)同情說

作者並非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菲利普夫婦。他們並非大奸大惡,只是被社會愛慕虛榮、拜金主義的風氣所腐蝕,作者是把矛頭指向了整個社會。

同時,作者也表現了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的辛酸。

按這種解讀,主人公既有菲利普夫婦,也有于勒。

三、自主小結

本文環境描寫雖然簡略,卻極妙襯托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其他人物或襯托主要人物,或爲線索人物,也是表現主題不可或缺的人物。而對於本文的主題,則可以嘗試多元解讀。

四、反饋練習

用幾句環境描寫來襯托你考試失利後的心情。

五、佈置作業

1.完成《同行》剩下的題目。

2.閱讀莫泊桑的小說作品《項鍊》,分析主人公及其形象以及小說的主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體會巧妙的構思,把握曲折的情節;

2.理解通過語言、行動、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3.對金錢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重點難點

1、體會莫泊桑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感受他的匠心獨運。

2、小說主人公的確定及對金錢關係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勒:窮-富-窮

菲利普夫婦:盼-贊-見-躲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着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話題。(板書:我的叔叔于勒)

二、檢查預習

1、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2、瞭解作者及主要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被譽爲“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3、檢查字詞,糾正讀音。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指名概述故事情節。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後後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爲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學生討論:從上面的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歸納本文的情節。(情節的每部分用一個字來概括)

教師引導小結(板書):盼----------贊----------見---------躲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研讀課文,歸納主題

1、開頭菲利普夫婦如此盼望于勒歸來,結尾卻千方百計躲避,原因是什麼?(結合情節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金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2、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揭示了什麼主題?教師出示四種主題說(見課件)。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只要言之成理給予肯定。教師點撥:以上幾種說法都有其片面性。我們可以概括爲: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表現了在現實社會裏金錢關係對人、對人性的扭曲和破壞,對“金錢至上”的思想進行了批判。

3、小結:在那樣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菲利普夫婦對弟弟反覆無常的變化,就是緣於“金錢至上”的觀念。對於勒的態度變來變去,崇拜金錢的心理卻始終不變。

五、佈置作業,學會反思

1.如果你身邊也有像菲利普夫婦和于勒這樣的親戚,你如何看待他們?

2.圈劃標記文章能體現人物性格的語句,並批註出性格特點和描寫方法。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分析形象,賞析寫法

1.說話訓練。要求用以下句式:我認識了一個(人物性格特點)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現),運用了(描寫方法)。

菲利普夫婦:自私虛榮、唯利是圖、冷酷無情、金錢至上

于勒:花花公子、壞蛋、流氓、無賴;正直、有良心;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以上都要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提示:重點研讀第25到38段)

2、討論:小說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題目爲什麼是“我的叔叔于勒”?

明確:于勒的貧富變化是小說的中心線索,故事緊緊圍繞他的命運展開,他的暴發和淪落,直接決定了菲利普一家對他的親疏好惡與喜怒哀樂,從而鮮明地反映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突出了小說的主題和社會意義。

3、“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形象: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說中的“我”作爲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是線索性的人物。

4、賞析手法。圍繞以下話題自由發言:①曲折多變的情節安排②環環相扣的懸念設置

二、自主展示

1、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場景:輪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婦、于勒,情節:從菲利普夫婦吃牡蠣到發現于勒直到離開這部分。要求細緻分析菲利普夫婦的行動,語言和性格。

2、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或啓發呢?

學生自由發言。點撥:①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取。②在親情和金錢上,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③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人生觀。

三、總結課文

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形象地揭露了金錢對親情的腐蝕和危害,反映了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四、佈置作業

1、如果菲利普夫婦遇到發了大財的富翁于勒,其表情將會怎樣?夫婦間又會進行怎樣的對話呢?

請寫200字左右的片段練筆。

2、完成《補充習題》相關內容和一課一練作業。

教學

後記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掌握小說故事情節,分析小說主題。

2、通過圈點批註法和朗讀法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來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在經典閱讀中啓迪人生,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堅守本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體會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漫畫:花錢買踢

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法國作家莫泊桑,莫泊桑“花錢買踢”是因爲他要在作品中表現被人踢的真實感受。這個小故事,折射了他在創作上的追求:寫作,要基於真實的生活體驗。這種追求,使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成爲一扇令人頓覺醒悟的生活窗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感受經典帶給我們的啓示。

二、預習檢測

1、作者簡介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被譽爲“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其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暴露資產階級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的腐敗墮落。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

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歎爲觀止”。

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2、字音字詞

拮据jié jū 手帕pà 詫異chà 糟蹋 zāo ta 賺錢 zhuàn

擬定 nǐ 別墅 shù 棧橋 zhàn 煞白shà 牡蠣 mǔ

撬開 qiào 拖累 tuō lěi 女婿 xù 哆嗦 duō suo 襤褸lán lǚ

三、解題

師:文章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認爲這個題目在強調什麼?

預設:強調了我和叔叔間永不變更的血緣關係。

師:但文中故事卻圍繞一個“變”字展開,你覺得什麼在變,請聯繫文章內容回答。

預設:于勒的境遇在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在變。

四、梳理情節——“變”

師:請大家速讀課文,思考: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幾次變化?並據此梳理文章的情節結構。

第一部分(1—4)開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發展——贊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見於勒。

第四部分(48——49)結局——躲于勒。

五、品析人物——如何“變”

師:請大家跳讀課文,圈點勾畫,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的?(可以從整句出發,也可以從關鍵字詞出發來品析。)

1、方法示範:

示例:我和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品析:這句話運用語言描寫,表現出母親因爲“我”給叔叔小費而異常憤怒的心理。“流氓”是對於勒帶有侮辱性切不準確的評價,表現出母親對於勒的厭惡心理。

2、自主品讀:學生進行圈點批註,限時四分鐘。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品析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帝朗讀。

4、總結方法: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的。

5、總結性格:通過分析和朗讀,你看出他們是怎樣的人?

預設:虛榮貪婪、唯利是圖、自私無情等。

六、主題探究——爲何“變”

師:菲利普夫婦一直變來變去,那麼他們不變的是什麼?

預設:對金錢的佔有慾望,認錢不認人的性格。

師:請大家小組合作,結合具體語句,多角度探究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人”的原因。

預設:

經濟原因:學生可能只限於找到變現貧困的語句。教師可引導學生設想如何菲利普夫婦認下於勒,後面會發生什麼事。

社會原因:學生可能會泛泛地說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崇尚金錢。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船長”“二姐夫”“慣例”來感受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

愛慕虛榮唯利是圖的性格: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讀文章家人有機會就把于勒的信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的細節來感受菲利普一家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七、作者期許——不變的

1、誰不變

師問:不過文中有一個人卻散發着美好人性的芬芳。他是誰?從哪裏可以看出?

生:“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給了他是個銅子的小費。”這些語句可以看出。

教師讓學生採用波浪式語音強化朗讀法朗讀——一排學生讀“這是我的叔叔”,兩排學生讀“父親的弟弟”,全班學生讀“我的親叔叔”,並體會在朗讀中讀出了什麼。

2、爲何能不變?

師問:同樣的境遇,爲什麼若瑟夫能做出和父母截然不同的選擇?

預設:因爲他是個孩子,沒有收到社會的影響,感受不到生活的艱辛。

師追問:那麼他長大以後是否會變成第二個“菲利普”呢?

(師補充被教材編輯刪去的開頭和結尾)

師(總結):原來若瑟夫過去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如此。同學們,“人之初,性本善”,只不有的人受到生活的種種影響漸漸喪失了本心,而有的人卻能一直堅守本性。作者就是藉助菲利普夫婦和若瑟夫的對比,表達了他對人性的思索。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請相信——

不是一切大樹,都會被暴風雨折斷;不是一切種子,都找不到生根發芽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會流失在人心的沙漠。

同學們,也請記住——

惻隱心,羞惡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皆有之。成長路上,讓我們堅守本心,直麪人生!

九、作業佈置

續寫練習:如果現在又在換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麼菲利普夫婦又會有哪些出色的表現呢?請展開想象,續寫故事,注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

開頭爲:回來的時候,我們換乘了聖瑪洛船……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設計思想及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文本爲基礎展開的。唯有對文本做小容量,慢節奏,深挖掘和實效益的研讀,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收穫。聽完張萬國的《中學語文教學真諦的探索與實踐》教學講座,我從學生的事蹟出發設計了這節課。主要緊抓兩點:

一、“長文短教”抓人物: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來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經典新教”挖新旨:在經典閱讀中啓迪人生,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堅守本心。

本課以“變”爲貫穿整堂課的關鍵點。通過“變”梳理情節,“如何變”來欣賞作者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爲什麼變——什麼不變”來挖掘文章的主旨,最後再以“什麼不變”來啓發學生堅守本性,固守善良。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很高,能緊緊結合文本來分析人物,並品析作者的描寫之精妙,且能在閱讀中體察現實,感悟人生,獲得生命滋養。

改進措施:1、在時間上稍微有點不充足,學生預習不夠充分。這樣的長文短教,一定要讓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

2、重點不夠突出,在分析人物環節時間有點倉促,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下次講這一課,要重點突出,該略則略,對文本的賞析要加大戲碼。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通過讀課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節。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分析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歸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醜惡本質。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2、學習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

瞭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醜惡本質。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一、導入新課。

現實生活中,人類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好壞都離不開“錢”,由此,人類對“錢”的佔有慾也就顯而易見,圍繞它會引發很多故事。下面我想請一、二位同學就你周邊已發生的關於“錢”的故事,到講臺上跟大家說一說。(注意表意清晰,觀點明確)

過渡:(簡評講述情況)大家已熟悉了周邊的某些人圍繞“錢”而發生的或喜或悲的故事。下面讓我們走近19世紀的法國,看看莫泊桑筆下的人物故事。

二、預習導學

1文學常識: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位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俄國的、美國的。

莫泊桑,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他的代表作有長?

《我的叔叔于勒》作業練習

一、字詞

1、選出下列黑體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闊綽(chuò)慣例(lì)

衣冠(guān)恐怖(bù)

B.糟蹋(tà)減價(jià)

擬定(ní)變更(gēng)

C.于勒(lè)棧橋(zhàn)

拮据(jí)賺錢(zhuàn)

D.躍然(yào)賠償(cháng)

別墅(shù)計較(jiǎo)

答( )

2、選出下列黑體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撬開(qiào)煞白(shà)

手帕(pà)穩妥(tuǒ)

B.牡蠣(lì)覆蓋(fù)

汁水(zhēn)警惕(tì)

C.保佑(yòu)虛僞(xū)

張皇(huáng)暴怒(bào)

D.觸目(chù)慘象(cǎn)

偶然(ǒu)怨恨(yuàn)

答( )

3、選出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錚錢銅子風俗荒唐

B.恭唯遲疑穩定鄭重

C.襤僂哆嗦無賴皺紋

D.清楚遺產女婿塑造

答( )

4、選出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驟然冷酷貴族裸露

B.泡影跌宕侵蝕涉及

C.豁然崇拜撕破領捂

D.脈絡揣摩怨恨撞見

答( )

5、選出下列形似字注音組詞全都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答( )

6、選出下列同音字組詞全都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答( )

7、選出下列詞語中黑體字解釋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1)莫名其妙

A.名聲B.明確C.名稱D.說出

答( )

(2)與日俱增

A.迅速B.聚集C.一起D.全、都

答( )

(3)永不變更

A.更換B.改變C.更加D.時間

答( )

8、選擇括號中恰當的詞語,填在句中橫線上。(只填字母)

(1)如果於勒(A.能在B.竟在C.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A.高興B.歡喜C.驚喜)。

(2)我母親對我們的(A.貧困B.窮苦C.拮据)生活感到非常(A.痛苦B.痛心C.悲痛)。

二、文學常識

1、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國十八世紀後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選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半脂球》,題目是選入課本時編者給加的。

C.小說有長篇、中篇、短篇之分,它們都是以刻畫人物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生活的。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線索是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轉變。

答( )

2、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所有以第一人稱寫的小說,文中的“我”,都是小說裏的人物,不能看成是作者本人。

B.小說通常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

C.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主要塑造了于勒這個人物形象。

答( )

3、判斷正誤,在正確的說法後面打“√”,在錯誤的說法後面畫“×”。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我”是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

答( )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簡潔明快而又富於個性化的語言描寫。

答( )

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過“我”和于勒之間的衝突,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答( )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結尾部分的景色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答( )

三、語法、修辭

1、選出下列合成詞的構詞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珍惜輕視畸形襟懷

B.勇敢清白是非花卉

C.動物嶄新工業泄氣

D.矛盾語言馬路領袖

答( )

2、選出下列提取句子主幹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我不相信那些騙人的鬼話。

主幹:我騙人。

B.一個人站在便道旁邊的電線杆子下。

主幹:人站。

C.我被他這麼突然一問,當時也愣住了。

主幹:他愣住了。

D.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主幹:母親痛苦。

答( )

3、選出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B.他們急急忙忙躲開了日夜盼望的“福音”,帶着幻滅沮喪的心情溜回家去。

C.那時候大家簡直好像馬上就會看見他揮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D.正像齊白石畫蝦、畫晴蜓、畫密蜂似的,淡淡的幾筆,稍加點染,就使這些生物栩栩如生,在紙上活動起來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已近尾聲,我請學生歸納主人公菲利普夫婦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點。學生A說:“菲利普是個典型的小市民,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處處在模仿上層人物,時時想爬到上流社會。”學生B說:“菲利普太太克拉麗絲是個精細、刻薄、潑辣的女人。”學生C說說:“菲利普夫婦雖然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但他們的靈魂卻已經被金錢腐蝕了。”學生D說:“于勒是一個身世浮沉的,染上社會的惡習慣而最終‘咎由自取’的人。”

學生的分析正合教參,看來,前面的引導、討論和分析是到位的,成功的,一切水到渠成,我正準備總結,一個不太響亮的聲音傳來:“我認爲于勒是值得同情的,作者寫菲利普夫婦的無情正是爲了引發我們的反思:反思我們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新和同情。”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是學生E,一個平時不愛發言卻喜歡發表不同見解的女生。今天,她的問題讓大家一驚,然而我又看到許多學生眼睛裏因爲這一問題而散發的光彩。

一方面,我心想:已經水到渠成了,要不要再展開?這個問題有沒有意義?我原先沒有準備到這個問題,會不會把握不住?這個問題較複雜,能不能駕馭得了?然而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個“火花”來之不易,不能輕易否決,放過它,可能會喪失一次絕佳的教學機遇,否決她,更會打擊她的積極性。既然已經出現了,不如乘機引導,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於是,我趁機引導全體同學圍繞于勒有沒有閃光點展開討論:“他是不是就是一個一無是處,令人討厭的傢伙?”

問題提出後,全班議論紛紛,我也不時“挑撥”、引導,現將學生的討論歸納如下:

一、于勒並不是那麼的無情,他到美洲之後,經濟上略有好轉就寫信回來,表示願意賠償哥嫂的損失,表達他對哥嫂的懷念之情。

二、他破產之後,又給哥嫂寫信。這封信雖然簡短,但是細心體會,實際上是挺感人的。他隱瞞了自己破產的事實,不想讓哥嫂當心他的健康和前途。他還希望賺了錢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家鄉,和哥嫂“一切快樂的過日子”。可見他的內心深處充滿着對親情的渴望。

三、後來,于勒過着窮愁潦倒的生活,卻沒有回到哥嫂身邊來,不願意成爲他們生活的負擔,這與“我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四、我們無法嘲笑于勒,是那個經濟的世界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向了人生悲劇的深淵,使他失去了親人的愛和關心。我們無法啊嘲笑于勒,我們要反思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因爲很多事情淡漠了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的愛心。

所以,于勒不該被完全否定,他的文中的價值甚至大於菲利普夫婦。

憑心而論,我被學生感動了,於是,我說:“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在那裏,金錢主宰了人民的心靈和生活。它使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使骨肉分道揚鑣。讓我們從於勒的身上,從菲利普的身上,看到人性的一些弱點,讓我們把對人的自然、樸素、真誠的愛和同情保留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陶行知說“教師要培養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本節語文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而形成的一堂超出原先設計的課堂,課堂上學生們一個個精彩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驚喜不已,我看到了學生潛能的如花綻放,看到了學生思維的激情點燃,我在課後不由得對我周圍的老師說:“這些學生讓我崇拜!”作爲一名教師,我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教師要“無限相信學生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而應把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的教學只能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取得實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師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爲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轉變爲知識的動態研究者。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表達”和“自由參與”,葉瀾老師倡導的“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也是這種境界。

那麼,如何才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如何才能點燃學生的餓思維火花,學生的這些思維的“火”與“光”來自何處?我想:應該從疑問處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於質疑,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因此,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對教學參考資料應當有自己的觀點,對所謂的“定論”也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停留在前人的見解上裹足不前,不敢懷疑,不想超越,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其次,面對語文課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更多地關注“你是怎麼理解的”“說說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就自然地引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和敢於表達自己不同見解的勇氣。從而使學生的生活體驗、獨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本節課正是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激發了學生敢於說“不”的勇氣,才讓學生的思維火花絢麗開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2、瞭解課文內容,明確菲利普夫婦對親人于勒貧富變化的態度,領悟人物精神狀態,理解資本主義社會唯利是圖或金錢主義對人的精神面貌的腐蝕

3、分析文章的社會環境描寫,認識19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現實,並深刻反省己身對待親友的態度,提升精神境界

4、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社會主義新人。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內容,瞭解若瑟夫一家,特別是菲利普夫婦對弟弟于勒富裕與貧窮的態度變化,理解金錢主義對資產階級民衆的精神腐蝕,批判資本主義黑暗現實。

難點:分析社會環境描寫,瞭解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現實,並理解“我”的感受和想法,體悟出作者對資本主義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呼喚親情的迴歸。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1、激趣: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周邊,還有資本主義國家,比如美國,他們一直倡導資本主義社會比社會主義社會優越,事實確實如此嗎?我們今天學習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一看新興的資產階級社會是怎樣的現實。

莫泊桑,19世紀中後期,法國著名作家,與同期的美國作家歐。亨利、俄國作家契訶夫,同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有:《項鍊》、《羊脂球》、《漂亮朋友》等,《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

3、歷史背景:19世紀中後期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污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爲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故事裏的主人公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期。

棧橋:zhàn,碼頭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或裝卸貨物用與日俱增:隨着時間一天天增長。形容不斷增長,有時也指增長很快。

2、找到文中社會環境的描寫(圈畫),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存狀態

第一處:“我”家經濟狀況、生活狀況(第2段):生活拮据,比較貧困痛苦——小資產階級的生活狀態

第二處:二姐夫來“我”家上門求娶二姐,因爲他認爲“我”家有個有錢的叔叔,所以求娶了二姐。——利益交換,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第三處:插敘,于勒叔叔被送去美洲的過往(5—13段):反應了人們面對金錢的不同處事態度。在窮人家,浪費金錢是有罪,要罰去冒險;在富人家,揮霍金錢是寬容,是羨慕。兩種不同的處事態度,表現人們的金錢至上觀,是資本主義惟利是圖的本質體現。

不過,我們的社會,也存在着亂花錢,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但他們都是社會譴責的對象,父母告誡對象,我們也要警惕這種不良之風的蔓延,倡導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創造更爲和諧美好的生活。

(二)、以“于勒的貧富變化”做對比,看一看菲利普一家對金錢的態度

于勒 ——菲利普夫婦

提示:詳解第6段:“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了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佔用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想來,菲利普夫婦也不會在他人面前維護親兄弟的名譽,畢竟貧窮的于勒也侵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壞蛋、流氓、無賴”不僅是社會公衆對於勒的稱呼,也是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3、想一想:菲利普夫婦在見到老年水手于勒時,爲什麼會驚慌失措?文中兩次出現哲爾賽島的景色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菲利普夫婦見到貧窮的于勒時,就意味着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因爲曾經菲利普夫婦以爲他們可以從富裕的于勒身上實現發財夢、富裕夢,所以,一直強烈地企盼于勒歸來。父親不只一次地在海邊棧橋上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反覆)可見,心裏是多麼強烈地渴望發財,渴望富裕的生活。然而,碰到的老年水手于勒卻是多麼的貧窮,狼狽不堪,他們的金錢夢、發財夢被打破了。如此,他們怎麼不沮喪、不絕望。二女婿是看在他家有個有錢的叔叔才同意這門婚事的,周邊的人又會怎樣看待他家?即便不考慮這些,貧老的于勒再回來吃他家的,對於本來就很拮据的生活又如何承擔?所以,在確認老年水手就是于勒時,他們感到害怕,驚慌失措,匆匆忙忙地逃了。

哲爾賽島的景色就是他們心理的寫照。出發去哲爾賽島時:“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平靜的大理石桌面”就猶如他們此時風平浪靜的心理,除了去旅行的“快活而驕傲”外,沒有其他的心理。可是當遇到于勒後,“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這“陰影”就是他們內心的沮喪、絕望與恐懼、害怕。兩處景物描寫襯托了人物的心情。

小結:從菲利普夫婦見到貧窮於勒的反應來看,這不僅僅是一個資本主義家庭的冷漠與自私(沒有親情),更是一個社會的冷酷與無情。

周紅興主編的《簡明文學詞典》指出:“在文學作品中,主角、主人公、主要人物,指的是同一個概念。”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映射社會環境與主題,揭露人物的品格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和寄託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的作用。

本文的菲利普夫婦是作者重點刻畫的對象,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資產階級的無情與自私,也看到了小資產階級的貧窮與痛苦,表達了作者的批判與同情。

作者塑造的這兩個人物,同中有異。資產階級惟利是圖的本質是一樣的,自私、冷漠、虛僞、愛慕虛榮。一個嚮往資產階級上層人物的生活,“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也“鄭重其事地帶着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一個明明覺得怕花錢,不允許兒子去吃,偏偏卻說:“他用不着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在對待貧富於勒的態度上也是高度的一致,有錢的于勒,是好心人,沒錢的于勒是壞蛋、流氓、賊,連“我”多給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也受到了斥責,完全不把于勒當作親人看待。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醜惡嘴臉。

但是這兩個人物又是有所不同的,從母親的語言、動作中,可以看出其遇事比較穩重,比父親要有主見。當父親發現老年水手可能會是于勒時,嚇到“臉色十分蒼白”,說話也吞吞吐吐,母親也嚇得“哆嗦”,但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馬上給父親出主意,打聽事實的真相。相比較而言,母親的處事能力更強,但也比較刻薄,把于勒稱作“賊”、“討飯的”、“流氓”,爲“我”多給了小費而斥責,家裏財務上的支出也把持得比較嚴格,也是個比較能幹的女人:“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十五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總而言之,生活貧困也是造成他們自私冷漠的一個原因,所以,作者對他們既有同情也有批判。

2、“我”在文中屬於什麼人物?“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句話,語意是否重複,有何作用?

明確:“我”在文中屬於線索人物。線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在人物形象上對主要人物有襯托突出的作用;在情節結構上有連綴故事內容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在主旨反應上也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本文“我”通過所見所聞串聯了菲利普夫婦一家對貧富於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物的虛僞、冷酷、自私,也感受了他們的痛苦與無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題。同時,“我”的感觸也很重要:首先,“我”給了于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表達“我”對他的同情,也顯示“我”對親情的認同;其次,“我”在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不是簡單的重複,是強調,是“我”對父母(菲利普夫婦)漠視親情的不滿與疑慮。從一個孩子的純真視角揭示親情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視親情,迴歸和諧美好的親情關係,這是文章的另一個主題。

本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貧富於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冷漠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呼籲人們重視親情,迴歸親情的美好,並表達對資產階級虛僞人生和惟利是圖本質的諷刺與批判,同情貧窮苦難的資本主義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