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林中小溪教學設計 林中小溪說課稿

林中小溪教學設計 林中小溪說課稿

《林中小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找出眼前景與人生感悟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本文寓人生哲理於自然景物之中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

教材分析:

本單元都是優美的寫景類文章,本課要求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從自然界中得到感悟,發現自我,從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審美能力。因而本課的學習重點爲: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難點爲:理解文中一些議論語句的含義及它們與表達中心的聯繫。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隨筆散文。文章描寫了俄羅斯高加索地區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過不同地勢呈現出的種種情貌,以及從中顯現出的勇往直前、沖決一切的精神,表達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爲自我人生道路的寫照。此課的教學設計重點在引導學生找出這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進一步學習寫景類文章必須注意的要點,那就是所寫之景與所抒之情之間要有機結合,聯繫自然。

教學時數:一課時

佈置預習:

1、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簡單瞭解作者的文學風格。

2、預習整理課文中重點字詞。

3、讀課文,在課堂筆記上寫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讀課文,用勾畫圈點的方法,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描寫精彩的語句,在書上作批註。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檢查預習。

同學們,我們已經讀過不少寫景類的文章,在這樣的文章中,作者往往都是藉助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體悟。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請學生回答寫景的內容和文章的中心)再比如我們剛剛學過的《鼎湖山聽泉》(請學生回答文章描寫內容和抒發的人生感悟)……

諸如此類的文章還有很多,美麗奇幻的自然風光不僅可以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人生啓迪和感悟。我們寫作時就需要學會善於將兩者聯繫起來,自然巧妙地表達出來。前蘇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過對自然美的描繪,表現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那麼這篇文章又是如何將眼前景與人生感悟有機結合完成全文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檢查預習:

1、檢查重點字詞。

顫(chàn)動:短促而頻繁的振動; 漣漪(liányī):細小的波紋;

潺潺(chán):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簌簌(sù):形容風吹葉子的聲音;

縈(yíng)繞:纏繞回旋。 愜(qiè)意:稱心,滿意。

和煦(xù):溫暖。 分道揚鑣(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幹其事。

乏味:(fá)沒有趣味 翩然而至:形容動作輕快地來到。

車轍(zhé) 旋渦(xuànwō)

吝嗇(lìnsè) 乾涸(hé) 花蕾:(huālěi)

2、請同學談談你所瞭解的作者。

作者簡介: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蘇聯作家,長期以俄羅斯高加索林區爲創作基地,以森林地帶大自然美麗風光爲表現對象。他依靠自己豐富的林學知識,讀懂了自然界這本大書,他的作品抒寫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曾經當過農藝師。後來發表文學作品《在鳥不受驚的地方》一舉成名。作品有《沒有披上綠裝的春天》、《葉芹草》、《林中水滴》、《太陽寶庫》、《大地的眼睛》、《船木松林》和未完成的《國家大道》等。

(同學能對作者有大致瞭解即可)

二、自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同學在預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預習體驗自由朗讀課文,再次檢查完善自己預習時所寫的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風景。

2、請同學們對照自己的預習作業說一說小溪流經了哪些地方?沿途有怎樣的景象?

雲杉樹根——又淺又闊的地方,狹窄的深水道——靜靜的漩渦(一顆倒樹、幾隻小甲蟲),水流匯聚(黃色花蕾)——一棵樹,溪流中的小草——一片寬闊的窪地(大灌木、雲杉和白楊的種子)——兩岸緊夾之中——圓形的水灣——寧靜的地方——小白楊樹林,

懸崖落下——沖刷百年雲杉——空地(小黃花、青蛙卵、蒼蠅、小甲蟲、姬蜂、黑星黃粉蝶)——分流匯合

3、請同學們分類,小溪沿途的這些地方哪些屬於經歷的障礙,哪些屬於流經的坦途。

討論明確:

障礙:“流水在淺的地方遇到雲杉樹根的障礙”,“狹窄的深水道”,“旋渦中心是一棵樹早已橫堵在小溪上”,“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壓彎了,現在有許多枝條垂掛到小溪中”,“一米高的懸崖上落下來”,“一棵巨大的百年雲杉……壓在小溪上”。

坦途:“圓形的水灣”,“來到一個寧靜的地方”,“溪水溶溶像一個湖”,“水面在豔陽朗照下開闊了起來”。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請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在對景物的描寫中表達了什麼情感和人生感悟。

要求:(1)結合自己預習及剛纔理清思路後的閱讀感受瀏覽課文,與同學討論,合作探究作者的情感。

(2)討論結束後課堂交流時以討論小組爲單位彙報討論成果。

(3)彙報探討作者的人生感悟時要結合文中相關的語段來回答。

提示:(1)要體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的抒發情感,要抓住作者在描寫的過程當中穿插的一些議論的句子。

(2)討論的過程當中,遇到問題也可以邀請老師一起參與討論。

2、學生圍繞問題瀏覽課文,討論交流,教師行間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作適當點撥。

3、小組指派一名同學彙報討論成果,其他同學適當補充。

四、課堂交流,學習寫法。

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老師小結並補充。可以採用問答的方式,啓發學生了解課文的寫法。

1、小結剛纔學生彙報所得的作者情感和人生感悟。

表達了作者融入自然、親和自然的情趣,透露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① 作者認爲生活本身就充滿艱難困苦的,生命歷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障礙。

② 每個人都是爲戰勝困難而生,沒有同困難作鬥爭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的。戰勝困難要有信心和毅力。

③ 人生奮鬥要有遠大的終極的目標,所有的道路最終都是爲了到達終極的目標。

……

2、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將景物描寫與抒發人生感悟有機結合的?

總結:將溪水擬人化,溪水流經森林的全過程象徵人生的歷程。

3、作者將溪水擬人化,你從作者的描寫中能看出溪水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對照先前的分類,溪水流經的地方既有障礙也有坦途,想一想作者的用意。

小結:

自信執著、堅強勇敢、樂觀積極、不貪享受。

4、溪水流經森林的全過程象徵人生的歷程,兩者有何相似之處呢?(書後“探究練習”第一題)

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們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1、溪流行進中不斷出現的障礙,就像是人們生命歷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2、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集聚力量,要堅持到底,人們戰勝困難同樣要有毅力,同樣要不懈地進行鬥爭;

3、溪流行進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終極目標——流向大海,人生奮鬥也要有自己的終極追求;

4、小溪在與障礙持續搏鬥中創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

5、溪流和周圍的景物構成了美的境界,戰鬥的人生也同樣是美麗的。

5、在小溪流經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樣的積極樂觀執著和堅定呢?作者寫它們用意何在?

(不是。如化爲水塘的窪地、被冬雪壓彎了的大灌木的枝條、漂在水中的樹種、困在水灣中的小狗魚、被瀑流衝歪的小白楊等等,它們是凝滯的、安於平庸的、喪失激情的。作者寫它們是爲了反襯溪水的一往無前的精神。)

6、課文26-29段,離開小溪,寫了林中小路上所見的一些景物,與全文主旨有什麼關係?

總結:還寫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還有水上漂浮着的雲彩和白楊的種子,還有灰雀、燕雀、杜鵑,各種各樣的昆蟲以及花草樹木的混合香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爲小溪一路自信樂觀渲染了氣氛。可以看作是補充交代,也可以看做是蓄勢,是爲全文推向最高峯積蓄力量。作者把森林看做是自己的花園,表現出眷戀之情。

7、課文中,除了描寫還有一些議論,起什麼作用?

小結:畫龍點睛,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尤其是作者對“時間”與“生活”的認識非常獨到。人生就是一條充滿與困難持續搏鬥的道路,時間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搏鬥持續不斷,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識就會在這持續不斷中形成。作者經過這一番感悟之後,他的思想、認識已經到達了自由的“大洋”。

啓發學生在今後的寫作中注意學習以上的有關寫法。

五、誦讀課文,賞析語言。

結合課前預習所加批註,結合情感體會自由選讀你最喜歡的文段,並簡要賞析作者語言表達上的妙處。

1、小組內每個成員選讀、賞析,其他成員點評、建議。

2、小組派代表課堂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林中小溪》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林中小溪》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寓情於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文章是寫俄羅斯高加索地區春天森林中小溪流淌過不同地勢呈現出的種種情貌,表現出的勇往直前、沖決一切的精神,表達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本文因景生情,由情悟理。爲學生寫好散文奠定了基礎。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哲理,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所以我將本課課型定位語言課。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要“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告訴我們,語文學科的本位是對語言的玩味與感悟,以及對語言背後價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悅納”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立如下: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積累感悟本文精美、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習運用白描、擬人等手法表現小溪之美。

能力目標:引領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標:領略小溪的生命力量,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在誦讀中品味優美的語言。

難點:體會作者蘊涵在寫景狀物中的豐富內涵和人生哲理。

三、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間個性差異比較明顯,一部分學生不愛放聲朗讀,朗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 。另外,一部分理科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上課不積極思考,思維處於停滯狀態。我會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 、教法與學法分析:

本文語言優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是品讀的美文。我採用誦讀法,設計以“吟哦諷誦”朗讀訓練爲主線,學生能通過吟誦去了解作品的自然風景的個性特點及給予人們的種種啓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間存在着個性差異,尤其是學困生學習較難,所以我採用合作探究法,生生互助,解疑釋疑,從中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及合作精神。

爲了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所以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和相關圖片,爲學生創設情境,。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配樂播放圖片林中小溪,請學生欣賞。並從圖片中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教師用優美語言導入。

設計意圖:優美的背景音樂,栩栩如生的圖片,把學生帶入瞭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整體的把握,以便於學習。

(三)吟哦諷誦,品味語言。

1、把你們最喜歡的或者自己感覺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老師給配上適當的音樂。注意要正確把握語調、語氣,讀出感情。

2、作者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所以在文章中處處體現了他對小溪和森林的讚美之情。在美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設計意圖:“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本單元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用內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更容易讓學生真切地理解的思想內容。因此,我堅持爲學生提供足夠的讀、悟的機會,並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突破了教學重點。

(四)思讀課文,探究主旨。

合作探究,解疑答疑。

學生在欣賞文章語言的同時,可能會存在其他方面的疑惑,我便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不了的拿到課堂上來,集體完成,以突破教學難點。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爲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優生的帶動下,他們也會積極的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的過程中達到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分散了教學難點。 (五) 敞開心 話談感悟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要能根據文學作品談出自己的情感體驗,此時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教師以便於檢查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感悟情況,同時也是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

(六)思維碰撞,拓展延伸。

1、找一找古詩詞中寫小溪、寫流水的句子,背一背,看誰積累的多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中語文要注重積累。

2、設計意圖: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七)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