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的教育觀——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我的教育觀——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我的教育觀——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

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你會找到最滿意的竅門。

這是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描述的是作者在花店買花時,耐心等待一個5歲的孩子自己動手爲花束紮好蝴蝶結的美麗場景。孩子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也在慢慢地成長,所有喜愛孩子、教育孩子的人,都應像龍應臺一樣學會耐心等待。

但當下我們的教育卻陷入了誤區,一味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無視孩子的年齡特徵,有的甚至將孩子作爲滿足成人虛榮、追求功利的工具。3歲的孩子要上幼兒英語學校,5歲的孩子要學彈鋼琴,未滿6週歲的孩子要讀一年級的課程,孩子就像沒有了剎車的車子,而方向盤就握在盼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手裏。而在有的學校,一個學期的課程用半個學期就快教完了;高中三年的課程用兩年教完,留一年專門複習……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工業和農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工業可以是快節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線的、批量出產的,而農業則是有季節的、有時令的、有成長規律的,是需要播種、施肥、除草、噴藥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陽光和等待的,它是一個慢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其實也告訴我們──教育是“慢”的藝術,但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強扭的瓜兒不甜”,對待孩子的成長,家長不能有半點兒急躁,要遵循教育內在的規律,不急於求成,學會等待,減少浮躁與功利,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爲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基。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不能恨鐵不成鋼,希冀什麼都立竿見影。

當前,受到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衝擊和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讓教育事業進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成了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標。對“快”教育的追求,突出表現在:學校的教學改革項目在不斷“推陳出新”,學校的校長、學生的班主任也在頻繁更換,很多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早已把國小一年級的課程上完……這些高頻率、快節奏、大梯度的教育行爲是嚴重違背教育規律的。在獲得短期效益之後,在學生的長遠發展方面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面對教育發展的一味求“快”,我們不應忘記:全國名師孫維剛轉化一個落後班級用了6年時間,煙臺市“差異教育實驗”已經做了16年還在堅持研究,蘇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學做校長一直做了22年。諸多教育事例證明:教育絕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種慢的藝術。“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張文質先生指出: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的、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作爲教師要以靜待花開的心態對學生的成長有足夠的耐心並滿懷期待,期待着學生身上的一切不如意能不斷改變。面對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任何想立竿見影急於求成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國家督學李希貴在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時指出:切不可把遠期目標當作近期目標,把美好藍圖當成指日可待的現實。教育需要時間,教育改革需要耐心。面對教育理想與宏偉藍圖,我們要學會“慢”下來。這裏所說的“慢”,並非不進取、不作爲,而是指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辦教育。

“慢”,需要感悟。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爲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爲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

“慢”,需要平和。對待孩子錯誤行爲,我們要學會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年齡小、經驗少,犯錯是必然的。對孩子來說,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遊離於“正確”邊緣的行爲,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教師應發揮“慢”的教育藝術,充分利用這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帶領孩子由錯誤走向正確,由“黑暗”走向“光明”。

“慢”,需要細緻。孩子的心靈既美麗可愛,又十分脆弱。教師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不留神,自己的言行就會給學生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而這種心靈的傷痕將難以修復,會成爲教師心中永久的遺憾。教育需要細緻,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教師要像對待尚未完成的藝術品一樣,對成長中的學生進行細緻入微地“雕琢”。

“慢”,需要耐性。孩子的成長猶如花兒開放,有自己的週期和規律。花兒會在一夜間綻放,但養花人首先要經歷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等待;學孩子會不斷成長,但教師首先要有靜待花開的耐性。任何一個教育理想的實現,都需要執着的堅守和靜靜的等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只有給自己充分的時間,腳踏實地,不懈奮鬥,教育的理想之花才能絢麗綻放。

“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善。”(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教育原本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需要潛移默化的生命成長曆程,需要有“靜悄悄的革命”。讓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慢點,慢點,再慢點,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兒的綻放,靜心聆聽花兒開放的聲音。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慢”的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孩子快樂起來,好習慣培養起來,讓自己內心有一種孩子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己有一種孩子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老師吧。

我願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裏的風景,“慢”是最爲重要的。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標籤:教育觀 長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