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探討小說自然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理解小說的內在邏輯。

教學重難點:

小說中自然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學情分析:

古典小說《水滸傳》的故事情節學生並不陌生。而林沖的故事很多同學早就耳熟能詳了。所以在教學中就要淡化故事情節。而要把重心放在作者的藝術匠心上面。作者如何通過環境描寫來展示人物命運和性格。小說內在的邏輯是怎樣的展開的。

教學過程:

導入: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環境描寫一般分爲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一般而言人物命運多與社會環境有關,比如《水滸傳》中家喻戶曉的人物林沖,他的命運主要是社會環境造成。

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妻子漂亮賢惠,家庭幸福。可是當高衙內看上林沖的妻子後,他的人生不幸就開始了,他後來被高俅陷害發配到滄州。今天我們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們看看他在滄州的遭遇。我們先看這個題目。林沖在山神廟怎麼了?差點被人害死。那麼題目應該是遇險山神廟啊。爲什麼是風雪山神廟。顯然是風雪和林沖的遭遇有關。這就說明除了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也有可能影響人物命運。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自然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一、等待風雪。

1、小說中林沖怎麼知道陸虞侯到滄州的?

李小二告訴林沖的。林沖根據李小二的描述判斷來者是陸虞侯。

2、當時來了幾個人?

一共四個人。除了陸虞侯和福安這兩個東京來的人,還有管營和差撥,是監獄管理人員。

3、林沖聽到這個消息後怎麼做?一起朗讀第五段。

他買了一把尖刀,在滄州城裏城外大街小巷尋找。

4、林沖一共找了五天,毫無結果。陸虞侯他們人呢?既然陸虞侯是太尉高俅派來結果林沖性命的,而高俅是一定要置林沖於死地。可是怎麼陸虞侯又突然消失了?是不是他覺得不好下手,就打道回府了。

第六天,注意是第六天有了變化。分別在第六和第七自然段。小說寫了兩個變化。第六段寫人物的變化,第七段寫天氣的變化。

兩個變化:人物和天氣

(1)第六天林沖工作突然調動,調到草料場。

(2)這一天“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佈,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下了一天大雪來。”

朔風就是北風。注意這個“正是”,林沖工作變化和和天氣變化二者有關係嗎?是林沖工作調到草料場後,才颳起大風。還是颳起大風後,林沖工作被調調到草料場。這到底是偶然巧合還是一個陰謀。

5、回顧林沖的兩次遇險?

實際上林沖已經死了兩次了,第一次是高俅設計陷害,林沖帶刀誤入白虎堂。這是死罪。(開封府尹同情林沖沒有判死罪)。第二次是讓押解人員在荒無人煙野豬林動手(因魯智深相救沒有得逞)。我們看這兩次殺人有何不同,如果說第一次公開殺人,第二次就是祕密殺人。公開殺人就必須合法,第一次表面上是合法的,林沖涉嫌刺殺高太尉。第二次是非法的,非法就必須是祕密的。因爲他們不能公開的明目張膽的殺人,再說也顧忌林沖武藝高強,八十萬禁軍教頭啊。既然如此,他們只能用這兩種方式殺人。那麼這一次他們要用哪一種方式呢。

6、我們看看陸虞侯他們的計劃是什麼?在小說的第十一段裏告訴我們了,當他們認爲林沖必死無疑時就直接公開了他們的計劃。請一個同學讀一下。

(1)當颳起大風起時,把林沖調到草料場。在夜裏用火燒死。這是製造一場火災事故,讓林沖葬身火海。這是哪種殺人方式——祕密非法的殺人。神不知鬼不覺的。

(2)如果失敗,就以草料被燒爲由判死罪——這是公開“合法”的殺人。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戰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此戰馬的草料就相當於今天石油。草料場就相當於今天的石油儲備庫。草料場化爲灰燼,後果當然是很嚴重的。林沖是死罪。這個計劃很完美。他們兩種方式都用了。真是萬無一失。但這個計劃的核心是什麼——風,人算再精明也需老天幫忙。

7、現在回過頭來,我們想想,當林沖知道陸虞侯已經到滄州了,就到處尋找,毫無結果。五天後,小說寫道“也自心下慢了”。甚至覺得可能陸虞侯又回去了。我們知道陸虞侯奉高俅之命前來,不達目的是不可能回去。原來這五天,他們一直在一個字等——風。因爲草料場最怕火。

當第六天風終於來的時候,他們立即把林沖調到草料場。在草料場放火燒死林沖。可是風來的時候雪也來了,雪並不在陸虞侯的計劃之內。真是耐心等來的的風和出乎意料的雪,林沖和陸虞侯的他們各自的命運都會因這場風雪而被改寫。風來了,陸虞侯也開始行動了,說明自然環境推動情節發展。

二、風雪與人物。

7、劃出描寫風雪的句子。

①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佈,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②雪地裏踏着碎瓊亂玉,迤邐揹着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③便出籬笆門,依舊迎着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緊了。

④再說林沖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風,飛也似奔到草場門口。

8、作者連續多次描寫風雪,寫出了風雪的什麼特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風大雪緊,持續時間長。

“卷”字既寫風大,也寫雪大。兩個“緊”寫出雪大風急。“一天”“晚”寫出風雪持續時間長。魯迅和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都說這個“緊”字有神韻。既寫出風雪大,也能寫出情節的緊張,說明自然環境渲染氣氛。

9、風雪與林沖命運到底有怎樣的關係。自然環境怎樣影響了人物命運。注意表述時的邏輯關係。

因爲雪大,天氣寒冷。林沖纔出去打酒禦寒,纔在路上看到路上的山神廟廟。當房屋倒塌時,纔會去山神廟躲避風雪逃過一劫。

因爲雪大,而且持續時間長。雪才能壓倒房屋。林沖纔會離開草料場,才能逃得性命。而且作者寫雪還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草屋的火已經被雪浸滅了。所以,草料場起火與林沖無關。草屋的火被雪浸滅,說明林沖的小心謹慎,自然環境刻畫人物性格。

10、作者在第10段開頭說“再說林沖踏着那瑞雪”,作者爲什麼稱爲“瑞雪”,是什麼意思?

瑞雪就是恰到好處的雪。是因爲大雪救了林沖。因爲在陸虞侯的殺人計劃裏並沒有雪,雪是隨風而來。超出了陸虞侯的預料。說明自然環境決定了人物各自的命運。

11、我們知道,陸虞侯他們一直在等風。等了五天。當第六天風起時,立即把林沖調到草料場。而且迫不及待當天晚上放火。小說陡然間走向高潮。看十一自然段。

(1)找出11自然段對火的描寫。

“只聽得外面必必剝剝的爆響。只見草料場刮刮雜雜的燒着”。火大就說明風大。火藉助風勢,越燒越大。林沖就會葬身火海。即使僥倖沒有燒死,草料場必然化爲灰燼,也是死罪。總之林沖必死無疑。陸虞侯爲什麼等風。風給了陸虞侯殺人的機會。

(2)在10自然段中,林沖進入山神廟後怎麼關門的,找出那句話。“入得廟門,(林沖)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正是這個動作“靠”,讓我們想到風,風給了林沖殺人的理由。這就是自然環境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12、風怎麼給了林沖殺人的理由,我們探討小說的內在邏輯。細心體會作者建立的嚴密邏輯關係。體會自然環境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①林沖殺人。林沖爲什麼殺人?

②林沖知道了真相。爲什麼知道真相?

③陸虞候地實話實說。爲什麼實話實說?

④陸虞候不知道林沖在廟裏。爲什麼不知道林沖在裏面?

⑤陸虞侯他們打不開門。門爲什麼打不開?

⑥因爲門後靠着大石頭。爲什麼林沖要靠大石頭靠門?

⑦因爲風大。風,正是風啊。

這裏的邏輯無限地縝密,真是密不透風。

三、小結:

13、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風雪之夜。

如期而至的風造就一個完美的殺人計劃,出乎意料的雪又打亂了這個殺人計劃。陸虞侯在等待這樣一個有風的夜晚動手。可是他沒有想到,風來了,雪也來了。當火借風勢,草料場陷入一片火海時,雪卻救了林沖一命。當陸虞侯他們自以爲成功時,因爲風,讓林沖知道了真相。豹子頭林沖終於像一頭豹子突然殺人,人物命運就此逆轉。從一忍再忍到忍無可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終於走上樑上。自然環境徹底改寫了人物命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這篇小說自然環境作用還有:推動情節發展,渲染緊張氣氛,刻畫人物性格。最後是決定人物命運。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二

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語文教材有四個小說單元(高三冊2單元,高四冊1單元,高五冊1單元共12篇課文),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重點學習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小說的情節和主題”,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鑑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從教材體系與大綱要求上看,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起後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徵。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瞭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本單元所節選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明清時代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老殘遊記》、《醒世恆言》),而明清時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峯,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作流暢;

(4)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跡。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在創作上則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再次,是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的第十回,《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用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深化主題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作重點領會。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林沖的思想性格發展變化分幾個階段及其變化的關鍵;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小說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導”爲主,從感覺人手,靈活運用評點法,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鑑賞和評價。它的具體要求是:綜觀全局,抓住關鍵,創設問題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礎上,據點作評,教師在關鍵處作靈活而簡明的評說點撥,啓發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文的精髓。這種評定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是通過感受、點撥而產生頓悟,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某種現成的結論,因而學生會爲自己的不斷髮現和新解而欣慰不已,無形之中學習興趣大增。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啓迪,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第718頁、第725頁,教育科學出版社)要使學生的思維之水常“鮮”常“活”,教師就必須在“導”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臨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堵塞學生的思維之泉。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要比學生站得更高、更遠,避免與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並設法使學生處於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我大膽地進行“問題導入,以導爲主,讀議結合”方法的嘗試。

關於本課教學情景的創設的一點說明:我在上課前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沒有采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其意在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驅使學生急於去領略英雄好漢們的悲劇故事。教學過程中還適時穿插入了錄像片的欣賞,有助於學生對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說學法

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過了兩個小說單元的小說,已能瞭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並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能大體把握。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停留於對課文的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若能夠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分層閱讀,則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慾望,開啓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曾記得去年在教學本文時,課堂上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山神廟中,林沖用一塊“大石頭”頂住了廟門,使陸虞侯等三人不得進廟,爲林沖最終識破奸賊的險惡用心從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機,可是林沖一個人“掇”得動一塊大石頭嗎?怎麼陸虞侯三人卻推不開呢?這個細節真實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我也一時亂了分寸。因爲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嘛,無巧不成書,情急之中,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詩:“竹外桃紅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說道:“蘇軾爲什麼非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可呢?難道‘鵝’就不能夠先知嗎?小說和詩歌一樣都是文藝作品,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能死摳的。”聽了我的解釋後,有的同學笑了,可不少的同學臉上仍舊帶着疑問、困惑。我的解釋爲什麼不能使學生信服呢?爲了徹底地解開這個疑團,我想不如在課堂上主動地把“問題”提出來,讓同學們發表看法,各抒己見。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含“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兩個層面。認知過程沿“感覺——思維——知識”一線走;情感過程沿“感受——情緒——意志”一線走,二者在學習過程中缺一不可。組織教學時,我認爲不妨讓學生先睹爲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本。因爲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共鳴後,纔會激發起探求的慾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與作家的感受觸角相交時,纔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的前提。爲此,我在課前佈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煉課文的情節或就作品某方面寫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堂上應力避學生一看就“懂”、一“懂”興趣就無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突破口,設計好教學環節。導入新課時,我從釋題開始,提出“文題中‘風雪’僅僅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環境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有關環境描寫語句的觀注。這一步就稱之爲“釋題生疑”。第二步則叫“趁熱打鐵”——“帶學生從文章裏走個來回。”(張志公語)我讓學生把課文情節理清楚之後,再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在讓學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時,我問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個字概括呢?有意識地插入語言表達的訓練。然後教師點撥小結:概括故事情節要注意三點(1)準確;(2)順暢;(2)簡練。出示情節發展的脈絡圖和對聯(演示),結束這一步教學。

接下去是進行課文難點問題的討論。實施這一步要儘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結論先塞給學生,使學生的認識只能侷限於教師所定的框框裏。這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把教學中的那個“困惑”在這個時候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談談各自的看法,以此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並適時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有關風雪描寫的句子(課文中有六處寫到風雪)再組織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小結後明確: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課後可結合文中十二次提到“花槍”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自行作分析。

爲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性格特徵及其變化的理解,把握“風雪”的特點以及對情節、人物的作用,我在重點問題討論時插入影視片段欣賞,以加深直觀效果。

課堂總結這一步我以板書形式來呈現。

最後說一說作業的佈置。題目有兩個:

(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着人物的性格,並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板書設計略。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三

一、教學內容分析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必修三中我們接觸了三篇小說:《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學生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鑑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徵。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2、培養通過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問引導,點撥講授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理解本文的社會意義,體會環境與人的關係。

教學重點:從情節發展中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理解林沖個性變化歷程的合理性與必然性

教學難點: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二的學生對於小說並不陌生,在必修三中,學生已經學過了三篇小說,《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學生已能瞭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並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能大體把握。相對文言文而言,學生更喜歡閱讀小說。但是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所以老師要適時採取情況,引導學生從情節入手,學會歸納總結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學會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

2、介紹《水滸傳》內容及創作背景(更好的理解課文)。

3、學生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本課的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4、瞭解林沖的生平遭遇(初步感受林沖形象)。

5、閱讀小說內容,概括故事情節———研讀文本,從故事發展的情節看林沖性格(細緻體會林沖性格)。

6、林沖形象的社會意義(感悟總結)。

7、環境描寫的作用(明確小說要素的作用)。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各環節均與ppt相配合)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我採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導入,有聲勢和感染力,引入對人物性格問題的探討。(PPT播放音樂好漢歌)

二、介紹《水滸傳》內容及創作背景。(PPT展示)

三、讓學生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本課的生字詞。(PPT展示字詞)

四、瞭解林沖的生平遭遇。林沖,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第二。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髮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着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爲白衣秀士王倫不容。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梁山後,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林沖武藝高強,打了許多勝仗。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後,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PPT展示

五、閱讀小說內容,概括故事情節。首先簡要把握情節,概括中力求簡練,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六、研讀文本,從故事發展的情節看林沖性格。開端:林教頭滄州遇故交。性格特點:撫危濟貧、正直善良。發展:陸虞侯密謀害林沖。性格特點:俠肝義膽、正直剛烈、不失英雄本色。發展:接管草料場。性格特點:忍辱負重、隨遇而安。高潮、結局:風雪夜山神廟復仇。性格特點:忍無可忍、反抗殺敵。

七、林沖經歷與性格發展的曲折變化(見PPT)

八、林沖形象的社會意義。

九、環境描寫的作用: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

十、課堂小練:把握學生實詞掌握的程度。

十一、課下作業:

(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着人物的性格,並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培養探究能力,以應對新課程和新考綱的要求。

交流對水滸傳的認識使學生對水滸傳有一個大概瞭解

六、教學評價設計

1、知識技能方面:能比較熟練準確地回顧已學過的知識,能自如地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本課的問題。

2、合作交流方面:能大膽地提出見解,能認真聽取和採納同學的建議。

七、教學課件

板書

林沖經歷與性格發展的變化

經歷初到滄州聞說陰謀接管草料場山神廟真相

性格忍辱負重激起怒火得過且過忍無可忍

隨遇而安買刀尋仇委曲求全奮起反抗

推動林沖性格發展的關鍵:官府的逼迫和陷害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瞭解作家作品;

2、瞭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和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過程和方法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鑑賞主要人物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裏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從而加深學生的社會認識。

教學重點:

1、分析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2、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1、瞭解作家作品

2、積累字、詞,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梁山好漢,108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魯智深是拳打鎮關西,楊志是失了生辰綱,武松是景陽崗打虎,那林沖又是因爲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林沖的一段故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二、瞭解作者和作品

⑴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說家,生平事蹟缺乏可靠記載。

⑵ 《水滸傳》

《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南宋時期,有關宋江等“劫富濟貧”“扶危濟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間流傳。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現水滸故事的話本、雜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創作的基礎上,加工編成了《水滸》,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爲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

《水滸》最早爲100回本,後來出現120回本,明末清初金聖嘆腰斬《水滸》,刪掉了71回以後的內容,又將第一回改爲楔子,成爲70回本,這樣故事性增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語言簡練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水滸》和《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並稱爲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

一)、積累字、詞

1、下列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C )

A、齎發(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樣(mú)

B、酒撰 調和(tiáo) 迤邐 朔風(shuò)

C、差撥(chāi) 彤雲(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倉廒(áo) 吹撼 氈笠(zhān)

解析:

A、玷辱 B、酒饌

D、提防(dī)

2、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D )

A、當時管待林沖酒食(款待,招待)

B、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拿出)

C、老軍都點見了堆數(點清)

D、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減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二)、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三)、師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開端(第1自然段):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發展(2-5 自然段): 陸虞候密謀害林沖,林教頭買刀尋敵。

進一步發展(6-9 自然段):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四)、分析文章線索

明線: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

暗線:敵人對林沖的陷害

四、結束語:

林沖原爲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家境殷實,生活幸福,這樣的一個人,爲何會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們下節課分解。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2、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與意義

教學步驟:

一、根據情節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1、補充介紹與課文有關故事情節

林沖是《水滸》裏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個由安於現狀的小官吏最後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陸虞候設下一條毒計,讓林沖買了一把寶刀,然後高俅命令林沖帶寶刀入府,乘機誣陷林沖陰謀行刺,林沖因此被刺配到滄州。在去滄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陸虞候買通,多次想殺害林沖,幸虧被魯智深救下,安全來到滄州。以下是課文的情節。後來林沖逃到柴進家裏,柴進又把他介紹到梁山,成了農民起義軍的一員。

2、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⑴滄州遇舊

①李小二“在東京時,多得林沖看顧”,後又是林沖“救了他免送官司”,並“與他賠了些錢財,方得脫免”,最後還是林沖“齎發他盤纏”才“於路投奔人”。這充分體現了林沖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徵。

②林沖來到滄州,雖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違心地說自己是“惡了高太尉”才“刺配到這裏”,對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雖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說明他安於刑徒生活,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並無反抗之意,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濟困的'英雄林沖,身在危難之中,依然不顧自己的苦難,一心爲別人着想的高貴品質。

⑵買刀尋敵 當林沖得知陸謙來到滄州陷害他時,他大怒,離開酒店去買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後巷地去尋,這時的林沖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但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他“也自心下慢了”,顯示出他安於現狀的性格。

⑶ 接管草料場

①調他到草料場時,他不但沒有意識到是新的陰謀,反而認爲是“好差使”。見草屋已“四下裏崩壞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可看出林沖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特點。

②林沖外出沽酒前,“將火炭蓋了,……把草廳門拽上,……把兩扇草場門拽上鎖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條理;沽酒回來後發現草廳倒了,“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充分體現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

⑷ 手刃仇敵

當林沖在山神廟得知敵人的狠毒陰謀時,他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當他聽到“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裏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等話語時,他怒火中燒,舊恨新仇,一齊涌上心頭,拽開廟門,挺着花槍,大喝一聲“潑賊哪裏去!”這山崩地裂的一聲大喝表明,經過艱苦思想鬥爭的林沖,終於忍無可忍,拋棄了幻想,同從前所依附的封建統治集團徹底決裂,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義

1、原因:關鍵在於一個“逼”字

①相國寺裏辱嬌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豬林裏謀性命

④火燒草料場斷後路

2、意義:

①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沖殺差撥和富安,用的是花槍,爲什麼殺陸謙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認識其手段的殘忍? 殺陸謙的解腕尖刀本就是爲他而準備的。林沖殺陸虞侯的手段是殘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顯示敵人的陰險狠毒和林沖的被逼無奈,最終忍無可忍,以此來釋放心中的憤怒。因而林沖殺陸虞侯,是借殺人來控訴,控訴陸虞侯的不義和社會的不公,從而顯示林沖造反的正義性;林沖殺人,既是殺掉自己的結義兄弟,也是在殺“自己”,殺掉那個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個全新的林沖也從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及作用

教學步驟:

一、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然後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

①開頭細緻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沖有關係。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②林沖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後,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裏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並不是因爲林沖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③林沖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這個細節描寫爲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着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看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④關於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沖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於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最後,纔有“挺着花槍”衝出門去殺死仇人的情節。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沖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⑤關於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於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裏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討: 文章兩次寫到了偷聽,請找出來並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①店裏: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聽,但由於陸謙等人是在謀劃害人的虧心事,因而做賊心虛,怕人聽到,只能暗中私語,隔牆之耳也就聽得不甚清楚了。

②廟裏:林沖無意中聽到了陸謙等人謀害自己的全部對話。陸謙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沒想到深夜冷落蕭條的山神廟裏會有人,更想不到會是林沖;加上他們自以爲陰謀得逞,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無所顧忌;林沖又僅隔廟門,因而聽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二、分析景物描寫——風雪的作用

1、直接描寫

①。剛去草料場,“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佈,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②。出門沽酒時,“雪地裏踏着碎瓊亂玉, 迤邐揹着北風而行。那雪下得緊。”

③。沽酒返回時,“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 到草料場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裏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這些描寫,使讀者對當時風大雪緊,留下具體印象。正因爲風大雪緊,林沖纔出去沽酒,纔會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爲風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壓倒,林沖纔去山神廟安身;正因爲風雪大,爲了抵擋風雪,林沖纔將大石頭堵門;正因爲廟門被抵推不開,纔有機會讓陸謙等人的陰謀暴露,促使林沖性格變化,起到推動情節層層發展的作用,同時渲染了氣氛,襯托了人物性格。那密佈的彤雲,怒號的朔風,飛揚的大雪,破敗的草料場,孤寂的破廟,形成一種荒涼、寂寞的冷酷氣氛,而草料場那“必必剝剝”地爆響,“刮刮雜雜”地燃燒起來的熊熊烈焰,也點燃了林沖反抗的怒火。正是在這悲壯、淒涼的氣氛中,林沖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轉變,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

三、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2、完成學案和習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五

一、說教材

本課是高中語文必修5第一單元(小說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力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小說鑑賞的一般方法,併力圖與大學聯考接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情節。而人物性格的刻畫往往直接揭示主題,情節的發展、矛盾的解決常常表現主題,環境描寫對主題一般起烘托強化的作用。基於此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二、說目標

1、瞭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節。

2、分析主人公林沖的性格特點。

3、學習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鑑賞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題

教學難點:分析“風雪”這一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

四、說教法

於漪老師曾說:“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積極性的調動,本課我主要採用“誘思探究”教學’法。

五、說學法

全程貫穿探究性學習方式,分爲“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鑑賞”、“ 遷移運用,提高能力”三個層次。本課以自主探究爲主,在文本的學習過程中,着眼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在發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同時,相機誘導,挖掘文本中的“探究點”,設置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讓關乎文章精要之點的問題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合作與探究。以情激情,以誘達思,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寫作,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一)激趣導入,進入情境。

學生對《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較感興趣,因此我讓學生說一說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綽號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從而引出豹子頭林沖,由此導入課文。從而爲“自主、合作、探究”做鋪墊。

(二)講述故事,激發共鳴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麼長的文章怎麼能讓學生在不佔用課堂時間的情況下主動積極地讀進去,況且只有當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產生共鳴後,纔會激發起探求的慾望。我想起暑假期間《新水滸傳》熱播,課下了解到學生有不少看過的,所以我在講這課之前誘導他們,比較一下你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和林沖相關的劇情和教材中的相關情節有哪些不同,哪一種安排好,你們也當把導演進行點評設計。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已經對本文的故事情節進行了主動地探究,從而爲下面的故事情節的梳理奠定基礎,另外更爲重要的是這一環節爲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提供前題,同時同學們的講述也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求知慾,爲下面的合作探究營造氛圍,可謂一石三鳥!

(三)整體把握,理清情節

本環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小標題的形式完成對故事情節的梳理,旨在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及精簡概括的能力。要內容的能力,也爲下文分析人物形象作

二、合作探究,分析鑑賞。

(一)賞析人物,把握主旨。

在前面情節概括的基礎上,讓學生知道小說精彩的情節都是爲塑造人物服務的,並且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那麼你眼中的林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課件投影】小組討論,回答下面問題:

1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人們都稱他林教頭,上了梁山之後人都呼之“豹子頭”,這個綽號展示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2、課文選段中林沖的性格與其綽號名副其實嗎?

3、你認爲選段中林沖的性格可以用哪個字來概括,並說出理由。

通過三個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出對人物性格的感性認識,通過一系列追問,啓發、引誘學生探究,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在解決中發現新問題。另外賞析林沖時可引入魯智深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效果能更好一些。

接下來教師繼續進行誘導:當年金聖嘆評論林沖,說道:“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如此能“忍”能“熬”的林教頭,怎麼也終於“忍”不住了呢?

【課件投影】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本,小組討論:

林沖從逆來順受的林教頭到奮起反抗的“豹子頭”,性格從“忍”到“狠”, 觸發點是什麼?“狠”表現在什麼地方?

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讓學生對人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及變化,爲下個問題的解決鋪平道路。

教師小結後【課件投影】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本,共同討論:

1、林沖由幻想安心服刑到奮起反抗,性格蛻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嗎?

{}2、作者塑造林沖這個典型形象,對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有什麼意義?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人物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且知道任何小說人物塑造的終極目的是爲了表現主題反映社會,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如何去鑑賞小說。

(二)精讀體味,重點賞析

教師誘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爲我們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象,有人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水滸傳》中寫得最好的一回。寫得好得益於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得好得益於細節描寫

【課件投影】1、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請在文本中劃出相關段落,獨立完成之後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進行藝術鑑賞,讓學生了解古典小說中人物塑造的方法,並且讓學生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認識規律,總結經驗,形成能力。

下面是難點環境描寫作用的突破:首先我認爲學生對風雪在情節上的作用能最感興趣所以我以此爲突破點進行引導,於是我問他們:好好的草料廳,爲什麼塌了呢?林沖爲什麼掇石將廟門掩上?學生對這樣的問題一定很感興趣,主動走入文本去探尋,再給出一個關於風雪在情節上的作用的簡圖,從而得出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另外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品的藝術魅力。既然學生已經進入風雪這一氛圍,趁熱打鐵激發他們來探究對塑造人物的作用,我想問題會更好的解決。

教師小結:風雪對錶現人物的作用,及進一步拓展環境描寫的作用。

最後總結明確: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

三、遷移運用,提高能力

【課件投影】寫一個你熟悉的人,要運用細節描寫或環境烘托的手法。

【設計意圖】本題旨在讓學生在探究文本的寫作技巧之後學會寫作,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塑造人物,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篇六

一、說教材

首先,本文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這套語文教材,小說有兩個單元(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二冊的第五單元),第一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第二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欣賞小說的表現手法和語言,第一冊的小說單元的學習是在國中基礎上的提升,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其次,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這篇課文是課外自讀課文,自讀課文承擔着本單元目標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重任。

再次,本文着重刻畫人物性格的轉變,同時在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

因此,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能夠複述課文的情節,

2、瞭解主人公林沖的性格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已經接觸了小說,不少學生還看了電視劇《水滸傳》,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同時學習了《阿Q正傳》、《項鍊》等三篇課文,應該能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男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比如在網絡遊戲中,自己所練的人物想成爲級別最高、裝備最好的人物,看厚厚的玄幻武俠小說,具有一定的英雄情結,但對語文課興趣一般,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於是我的教學重點:瞭解主人公的性格變化。難點: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這樣,通過英雄林沖性格分析,知道林沖性格的兩面性,健全學生的人生觀。

三、教法與學法

學法:合作探究,“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是自讀課文,而自讀課文的教學“強調以學生活動(自讀、自析)爲主”,所以我把閱讀分析權交給學生,使自讀課文成爲學生“知”向“行”轉化的訓練場。

教法:爲了能充分發揮教學單元的整體效應,體現教材的編排意圖,遵循自讀課文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自讀課文四步教學法”:

一、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二、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三、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四、延展——促進目標運用。而教法與學法是辨證統一的。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我們面對惡勢力時怎麼辦?我想只有兩種方式:要麼是屈從,要麼是毫不妥協。屈從可能帶來暫時的生存,但結果往往是恥辱的;相反,毫不妥協可能導致肉體的消滅,但表現出來的勇氣,將讓後人仰望。在陰森恐怖的山神廟,在風雪連天的草料場,面對高俅的緊逼,林沖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由金聖嘆評點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目的:面對惡勢力,重慶人打了漂亮仗,面對惡勢力我們怎樣選擇,引起學生瞬間的思考,幾百年前的林沖又是怎樣的選擇,設置懸念,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下面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自己面對惡勢力與林沖面對惡勢力時的態度又有何不同,應該怎樣做。

(二)研讀課文

(1)閱讀課文,情節是如何展開的?

依據:欣賞小說,先從故事情節入手,本單元的三篇講讀課文老師已經提供了範例,通過此環節瞭解學生對本單元目標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情況。

(2)複述課文的情節。

依據: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因此,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故事情節。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一步: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3)精讀課文,小組內探討,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有哪些疑問需要大家共同探討解決的,把小組的問題寫在紙上。

依據: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延展與深化,教學自讀課文的目的是學生在教師教學講讀課文的前提下,自覺、準確的把“知”(講讀課文學習中所獲得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規律等)遷移到自讀課文的學習中,以實行“行”。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二步: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4)收集問題,彙總學生的問題,用投影儀放出來

依據:“學會合作”已成爲現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合作學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學會合作與學會知識同等重要。可以使學生從多交角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問題收集上來後,發現學生的疑問圍繞林沖這個人物身上,於是,我就把學生集中反映的幾個問題寫在紙上,用投影儀打出來,接着,我就讓學生回憶講讀課文老師是如何分析人物,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採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爲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然後採用圈、劃、點的讀書方法找出這些語句,對特別難的地方,老師適當的引導,然後對這些語句進行揣摩,理解林沖的性格。

解讀完林沖,我讓學生朗讀結尾一段,體會林沖的沖天怨氣。請學生上黑板用曲線圖表示林沖性格的變化,總結林沖性格的變化:林沖就像經過火而涅槃的鳳凰一樣重生了。

(這樣做是把學生合作的成果進行歸納,使之更有條理。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三步: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5)隨堂練習(檢查合作探究的效果)

(6)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情節的複述,對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分析,把握了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了人物性格的變化,這就是鑑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可以試着運用這種思路去用心感受一下《水滸》中另外一個很有個性特點的人物——魯達。(出示作業題)

感受魯達:金聖嘆評點魯達:“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寫粗魯;論精細處,他也甚是精細。”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四步:延展——促進目標運用)

教學後記:這是一篇自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