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竹影》教案精品多篇

《竹影》教案精品多篇

創設情境,體驗感悟 篇一

1、設若一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說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說些什麼?

2、如果是豐子愷的父親站在他面前,他會說些什麼?

3、出示鄭板橋竹圖與真竹照片,比較照片與圖畫的區別,討論:鄭板橋對竹作了哪些改動?他爲何作此改動?

4、竹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性格。文雅、清高、虛心、堅韌……有許多詩人讚美它;當然,也有人愛唱反調,說:竹似僞君子,外堅中卻空,根細好鑽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現在站在竹叢前的人是你。綠、紅、黑、黃……眼前擺着無數顏料,你會選哪一種顏料?你會把竹畫成什麼樣?

《竹影》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動形象語言。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3、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學習重點: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3

課時數:一課時

學習方式:合作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媒體展示豐子愷的兩幅漫畫,並配以作者的話。)大家看到的兩幅漫畫一幅是“瞻瞻底車(二)腳踏車”;一幅是“建築的起源”。是我國著名的畫家、散文家豐子愷先生的作品,豐子愷先生曾說:“我企慕這種孩子們的生活的天真,豔羨這種孩子們的世界的廣大。”是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更多留下的是像豐子愷漫畫中童年的趣事,充滿了童真、童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時媒體出示課題1)

二、出示學習目標(媒體出示2)(學生齊讀領會)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媒體出示3)

給下列生字注音

qiètīngcēncīpiězhànchán

愜意水門汀參差不齊撇蘸口頭禪

(一個學生讀,學生齊讀。)

(過渡:生字同學們掌握得不錯,我們還佈置了大家朗讀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認真的讀了課文,那麼我們一起來思考回答這樣兩個問題。)

(二)整體感知(媒體出示思考題4)

1、用簡潔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一至兩名學生回答,明確:1、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2、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們感受了到美,

四、研讀賞析(品析語言)

你覺得哪些語句給你的感受最深?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品味。(媒體出示問題5)

(要求:分三步走①教師指定段落,學生分組朗讀。②找出語句,小組交流。③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舉1名同學發言,其他小組的同學給予評價。)

(過渡: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富有想象力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

五、欣賞

也把我們帶入了藝術的殿堂,讓我們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欣賞之後,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來揭示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

(多媒體動態展示6,配音樂)

(學生回答後,師:明確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特點,那麼,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剛纔的圖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深的領悟。重播圖畫。)

教師小結:(過渡)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們感知了文章的內容、主旨;賞析了文章的語言;欣賞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魅力。文章中那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使我禁不住產生了聯想:

六、比較閱讀(媒體出示7)

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的許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題目是——《童趣》,誰能說出《童趣》中講述了幾件有趣的事?(學生答:將蚊子比作“羣鶴舞於空中”、“鶴立雲端”;“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我們試着來比較一下本文與《童趣》的異同。小組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概括明確:

相同點:1、都表現了童真、童趣。2、都富有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不同點:1、《童》是文言,選取幾件事;《竹》是現代文,一件事。

2、《童》注重想象、聯想;《竹》注重審美。

教師小結:比較閱讀是一種閱讀的方法,通過對兩篇文章主旨、選材、語言、手法的比較,達到對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學們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並應用在平日的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延伸(媒體出示8)

感受了作家童年時的童真童趣,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着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學生談)

八、全文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藝術。

我們要細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學會欣賞美。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五、六個學生歸納)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想把羅丹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媒體出示)

九、佈置作業(媒體出示)

1、探究:。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

2、發揮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寫一篇短文,充分體現童趣。

3、讀散文《月跡》,與《竹影》進行比較閱讀。

板書設計:

竹影

豐子愷

畫竹影童真童趣

中國畫西洋畫審美情趣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三

一、課前五分鐘演講

二、講授課文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沒有的話,你可要留下遺憾了,不過還好,有人畫過,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畫得算是彌補一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25頁,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豐子愷的《竹影》。

(二)讀一讀

讀課文

(三)想一想

1、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啓示?

2、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3、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四)議一議

通過爸爸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介紹,你認爲此二者的區別有哪些?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答: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爲顏料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爲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藝術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爲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爲主

(五)說一說

好,關於中西方繪畫方面的區別,我們就討論到這裏,其餘的要在美術課上學了,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是要學習這篇課文中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這又讓我們想起了上學期我們學習過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記住,好我們來齊背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現在想起來很有趣味的。跟同學們說一說。

《竹影》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年遊戲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並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查閱資料,瞭解作者及作品。

2、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3、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

4、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

1、瞭解一些中國畫的常識,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2、鼓勵並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設想】

1、本文可通過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體會學語文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3、本文充滿了童趣,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教具學具安排】

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山水、人物畫各一幅;錄音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中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3、初步感受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師生互動(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童年唱着快樂的歌兒離我們遠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童年時我們常常和夥伴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條編籠子等等。當時,你是否想到這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創造呢?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頭頭,燈下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今天,讓我們來欣賞一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中國畫”──《竹影》。

二、整體感知

伴隨輕音樂,學生先輕聲朗讀課文,再思考:課文題爲“竹影”,它是以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事爲主?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學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敘述了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幾個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滿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遊戲,以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先生學習繪畫、音樂。 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任上海一書店編輯,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美術教授。解放後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對外文化協會任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爲畫面的主人公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這些作品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補充。)

2、生字詞注音、解釋:

學生自讀,查工具書,小組內討論和訂正。(出示小黑板)

⑴ 讀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蘸(zhàn)

口頭禪(chán) 參(cēn)差(cī)不齊

⑵ 詞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又引申爲有差別、不一致。

3、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第1~3節),然後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朗讀,師生共同提問題,共同評議:

⑴ 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 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明確: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差不齊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⑵ 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中心?

明確:中國畫和西方畫的區別。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⑶ 學生閱讀課文第4~5節,教師當堂可出示同一題材的兩種畫,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瞭解中國畫跟西洋畫的不同。

明確: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審美體系表達兩種審美方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強調寫意;而西洋畫重寫實,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四、比較閱讀

1、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的許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題目是什麼?請說出它講述了幾件有趣的事?

(學生答:《童趣》。文中將蚊子比作“羣鶴舞於空中”、“鶴立雲端”;“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我們來比較一下本文與《童趣》的異同。小組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概括明確:

相同點:都表現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不同點:《童》是文言,選取幾件事,《竹》是現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聯想,《竹》注重審美。

2、教師小結:比較閱讀是一種閱讀的方法,通過對兩篇文章主旨、選材、語言和手法的比較,對文章有了更清晰的瞭解。希望同學們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並應用在平時的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閱讀鑑賞能力。

五、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學家朱光潛說:“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現在假設有一個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說些什麼?(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回答)

要點:畫出竹子美的姿態,活的神氣。像我們閉目想象時見的一種神氣。注意竹葉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個的形體。

2、回憶童年,找尋樂趣: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和體驗的 ?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3、欣賞延伸:

⑴ 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關於竹的詩文。(學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師適當提示。)

例如: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⑵ 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個小結;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你認爲呢?請聯繫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本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學生回答)

(藝術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蘊含在童年充滿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大語文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佈置作業】

1、多讀課文,認真體驗遊戲活動中的藝術與美。

2、練筆:你還能記起小時侯玩的遊戲嗎?聯繫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和體驗?結合本文景物的描寫特點,請用一二百字記下來。

《竹影》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本文生字詞。

2、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3、掌握本文的主要人物活動,體會本文突出的童真、童趣。

4、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

教學重點:

1、文中“爸爸”的領路人作用

2、本文主要人物活動

教學難點:本文人物活動的分析以及童真、童趣的體現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進入今天的新課之前,請大家猜一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打一事物)謎底(影子)。在這個世上不僅人類有影子,動物、植物以至於宇宙萬物都有影子。我們曾學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講的是月亮的影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課,講的是《竹影》。(1分鐘)

二、常識瞭解

文學指:散文、小說、詩歌、劇本四大文學樣式。

藝術指: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竹影》是一篇散文,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散文的特點:散文的特點在於取材廣泛,表現形式不拘一格,主題思想集中而又統一,這就是所謂的“形散神聚”。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是散文的又一特點。一篇優美的散文使人陶醉,這就是美的享受。下面讓我們進入豐子愷的《竹影》這篇優美散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童真、童趣。(1分鐘)

三、字詞過關(3分鐘)

注音:Piě zhàn yōu qiè

撇 蘸 幽暗 愜意

chán cēn cī xiāo

口頭禪 參差不齊 蕭蕭

tīng jiè pái huái

水門汀 芥子園 徘 徊

詞語解釋:

愜意: 滿意、稱心、舒服。

瀰漫: 遍佈。

參差: 長短、高低、大小不齊。

包羅: 包括(指大範圍)

口頭禪: 指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詞句。

徘徊: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範圍內來回浮動、起伏。

四、知人論事(1分鐘)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他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爲畫面的主人公,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喜愛。(展示兩張豐子愷的漫畫)

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這些作品大多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請同學們快速朗讀(10分鐘)課文,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文章內容。(2分鐘)

(我們在月光下看竹影,畫竹影,聽爸爸給我們講解中國畫的知識。)

(二)請同學們填寫下表(5分鐘)(找學生回答)

時間 一個夏天的晚上

地點 我家屋後的院子裏

人物 “我”、弟弟、華明、爸爸

人物活動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

(時間、地點在第一自然段。)

(人物活動先由同學自己尋找,其他學生補充,最後教師補充。提示同學:人物活動可以從看和做兩方面來尋找。文章中的人物看了什麼,做了什麼)

(教師展示ppt。直接展示出人物活動。也可大致講一下。)

(三)課文題爲“竹影”,它是以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爲主? (找學生回答)(2分鐘)

明確:

1、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人物活動。

(而且景物描寫所佔的篇幅較少。)

(四)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思想?(3分鐘)

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最後一自然段。作者在聽過爸爸講述中國畫的知識後對吳昌碩的墨竹的體驗。前文已經介紹過藝術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墨竹屬於美術,是一種藝術,因此作者的感觸應當是藝術的體驗。)

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的人物活動以及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而這些人物活動正體現了兒童強烈的好奇、心細緻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模仿力。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中以及後來爸爸的表現,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討論,三分鐘的時間討論。前後左右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答案只是參考)(5分鐘)

(文中的“爸爸”是一個好爸爸,他隨意、平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爸爸對孩子描竹影的遊戲是支持和鼓勵的,爸爸善於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善於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爸爸 ”是以藝術領路人的身份出現,他適時地利用孩子的遊戲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爸爸的作用))

(六)孩子們與父親一同探討中國畫,哪句話最能體現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3分鐘)

(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照相是對事物真實的反映,

符號是抽象地指稱事物。(符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 鍵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由此可見出: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

西洋畫則重寫實,重形似。

(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欣賞)(2分鐘)

(七)課文寫幾個小夥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滿童趣。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 並說說好在哪裏?

用“————— 句好,好在 ———————————— ”這一句式評點。

(溫馨提示:可從某個詞、句式、修辭、寫法等方面進行品評。說得越多越好。)

(八)作業: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竹影》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但的主旨並不侷限於美術,而是富有童趣,並由竹影引發到其他如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等。因此,學習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領會作者對繪畫和生活有着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給加框字注音

參差___、___ 收藏_ 愜意___ 口頭禪___

徘徊___、___ 瀰漫___ 姿態___ 水門汀__

二、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啓發。

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簡介:

四、整體感知:

1、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也。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閱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的什麼感情?

2、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裏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們就來閱讀這篇,讀的時候注意整體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五、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這其中,你覺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爲什麼?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中對父親的描寫,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主要有三處:)

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爲藝術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讀探究:

在閱讀時要注意思考、質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爲什麼這樣說?”“這樣說對嗎?”等等,這樣進行閱讀,才能真正獲益。

1, 思考題一:

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爲什麼用“竹影”作爲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

畫”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題二:

讀完全文,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說,中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

特點?

3、思考題三:

你覺得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神”?也就是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精神?

4、題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