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徵,並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爲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於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瞭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繫。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爲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麼?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徵。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後是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爲代表的一些實業傢俱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

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麼?爲什麼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麼?

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什麼?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1)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

(2)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並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爲什麼?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並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洋務運動爲開端的。因爲,隨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瞭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後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並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佈置閱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麼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

(1)《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

(2)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後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華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教師活動:

(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爲什麼?

(2)佈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啓源辦廠__;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最後被外國公司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後被吞併。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於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瞭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徵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設計理念:【承上啓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徵。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佈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後-----表現在:

(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2)地區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麼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衝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爲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甲午戰後一戰期間一戰後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艱難曲折、落後、不平衡

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公車上書及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光緒帝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分析戊戌變法失敗原因。

②能力目標:a.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和總結康、樑維新變法的主要活動。

b.通過討論“維新變法所要達到的目的”“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運用“分組學導”的教學方法

②本課通過課前預習、小組交流、競爭搶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③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了直觀性。對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由學生討論、研究、分析、歸納。學生編排歷史小品,歸納總結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改良運動,是愛國的、進步的。

②譚嗣同的慷慨捐軀,譜寫了維新人士變法圖強的鬥爭意識和義無反顧的英勇氣概,令人敬仰。

③康、樑爲代表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際,爲改變現狀,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要求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進步。

教學思路

重點難點的突破與解決方法

①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運用多媒體投影、圖片等直觀手段,從康、樑的活動入手,講清公車上書的情況。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方法掌握百日維新的內容。

②難點:對百日維新的作用和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分析百日維新詔書的內容,哪些觸及頑固派利益,哪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分析支持維新變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維新變法運動的社會基礎。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原因。

課前導學

①學生分組查找戊戌變法、康有爲、梁啓超、譚嗣同的情況資料。

②學生預習本課,編寫歌謠、做小報、結構圖總結本課。

③指導學生查找資料,編排歷史小短劇。

教學滲透點

①用不同形式總結本課,編排歷史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②訓練學生根據史實,掌握論從史出的分析方法。

②書籍:《中華上下五千年》

③光盤:科利華備課系統

教學資料

多媒體教學設備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出示投影片: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帝國主義瓜分狂潮及情況介紹。

學生看投影

利用多媒體投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

現在我們做一個假設:我們都生活於19世紀末這個動盪的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談一談你的看法、想法。

模擬:

請一位學生做記者現場採訪2—3位當時人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

①有的認爲必須改革。

②有的認爲要發展科學技術,走資本主義道路。

③有的認爲必須實行革命等。

學生感到新穎。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縮短歷史與現實的差距,同時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歷史、思考歷史。

教師不要限制學生,讓學生展開聯想抒發自己的情懷,精彩的地方給以加分鼓勵,注意把握時間。

總結:和大家一樣,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爲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們就介紹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

學習新課

板書:第7課戊戌變法辨別“戊戌”的寫法。

出示投影:康有爲、梁啓超像。提問:你知道這兩位人物是誰?誰能介紹他們的情況?

康有爲、梁啓超是維新變法的主要代表,他們爲推動變法進行了大量的活動。提問: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什麼?

學生看圖像,爭相回答。

學生回答:公車上書的內容。

利用投影增加直觀效果。學生事先準備,相信一定能介紹清楚。

學生可以根據課本回答,也可以補充資料。

公車上書由於頑固派的阻撓沒有傳到皇帝手中,但在社會上產生巨大的反響,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樑等人還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活動?

這部分知識要點大家找得非常準確,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誰還能補充一些其他的資料?

學生看書歸納要點:

①創辦《萬國公報》

②組織強學會

②維新派團體形成

學生補充資料:

創辦《時務報》《國聞報》各地組織學會、學堂等。

知識要點較清晰,學生容易找到。

根據學生回答。酌情加分。

公車上書後,康有爲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危急,惟一途徑就是變法。但頑固派大臣竭力阻撓,康有爲與頑固派大臣進行了論戰。

學生表演短劇:

旁白:德國強佔膠州灣,內憂外患,康有爲再次上書,要求變法,於是康有爲被請到總理衙門“問話”,出席“問話”的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有一個小組準備了歷史劇,請大家欣賞。

老師認真觀看學生表演,對學生的表演給以鼓勵。

有李鴻章、榮祿、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榮:(盛氣凌人):你老是變法、變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變則背天理,必然禍亂天下。

康(反駁):世事萬物皆變化,祖宗之法爲什麼不能變呢?祖宗之法治國之本,只有變祖宗之法中陳腐之處,國家才能富強。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論,不可寬容。

榮:祖宗之法千真萬確,只能遵行不能變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還談什麼祖宗之法。就拿總理衙門來說吧,祖宗法裏沒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設立的,時代變了,祖宗之法也非變不可。

(榮祿等一時無言可答,拂袖而去。)

翁: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難得難得,我會盡最大努力把他引見給皇帝的。

旁白:這次問話後,光緒帝對康有爲極爲欣賞,下令康有爲籌劃變法。

學生對歷史劇表演非常感興趣,情景比較形象,學生印象深刻,激發學習歷史興趣,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能力。

下面我們看具體的變法措施,變法從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有哪些內容?

學生閱讀變法法令內容,搶答。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討論:變法有利於哪個階級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擁護?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

變法結果怎麼樣呢?

學生討論並回答。

①有利於資產階級利益。

②得到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地主、愛國知識分子擁護。

③觸動頑固派利益。

學生據課本內容回答。

①慈禧爲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

②譚嗣同等六人爲變法獻身。

③百日維新。

這裏涉及重點內容,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回答不準確,教師應給予點撥指導。

學生一般能在書上找到答案,同組同學可補充回答。

出示譚嗣同的投影片:

引導學生討論31頁

“動腦筋”題,或處理課後“活動與探究”題。

學生介紹譚嗣同的事蹟。

小組討論後,展開辯論。

辯論時,學生可充分發表意見,小組成員隨時補充,有的學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師要引導學生一分爲二看問題,學生在爭辯中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戊戌變法的內容我們已經講完了,回顧知識要點,三分鐘快速記憶,出示測試題。

學生快速記憶。教師指導學生搶答。

及時鞏固知識,注意鼓勵學生。

戊戌變法失敗了,讓我們從當時的現實出發,來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小組討論歸納,代表發言

①維新派力量小。

②頑固派勢力強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康有爲、梁啓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爲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所進行的改良運動,是愛國的、進步的,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巨大進步。

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高度來看戊戌變法是否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八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瞭解隋朝繁盛的歷史:

①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②社會經濟的繁榮;

③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視頻資料和設問,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②通過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及原因。

③在學習“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這一內容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信息,結合動態示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把握大運河開通的目的、作用等重點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對“隋朝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

②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據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學生情況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七年級年級學生的思維日益表現爲以邏輯思維爲主,但形象思維仍佔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多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感悟歷史。

2、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①導學法,指導學生收集有關隋經濟發展和大運河的資料,準備歷史短劇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過採用圖片、視頻資料、學生製作的模型等直觀手段創設歷史情境並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③體驗式,採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在主動體驗、感受歷史的過程中探索和解決歷史問題,從而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情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技術準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

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爲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將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前期教學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師引導改進。佈置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多渠道蒐集史料可以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整理並運用史料的能力。讓學生準備歷史短劇,在蒐集、閱讀、編、演的過程中將體驗和感受所承擔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所探究問題的認識。教師製作課件資料,設計探究問題。

三、教學資源與資源準備

1、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下冊)

2、自制多媒體課件。

3、網站資料、材料。

四、多媒體應用分析

五、教學過程

八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篇四

收復新疆

教學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教學難點:收復伊犁的重要性以及爲此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間,以及最終的結果和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佔新疆

學生閱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註答案。

1、根據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說阿古柏“一僕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佔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着新疆地區這麼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麼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裏自由表達,然後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學生閱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後,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鬥爭。)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鬥爭策略。對於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於較強的俄國,就儘量避免直接交戰,有利於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新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爲代價,保住更爲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纔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鬥爭必須有武力作後盾,纔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新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繫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爲,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麼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讚揚;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第11頁“動腦筋”:爲什麼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少數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新疆行省等。)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3頁“練一練”:在新疆設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導學生完成第11——12頁的[自我測評•選擇題]:D(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A(新疆戰略地位重要)。

3、指導學生完成“單項選擇”9、10題,“人物春秋”列舉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蹟並對他作出評價。(對於較弱的浩罕國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於較強的俄國儘量避免直接交戰,有利於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爲代價,收回價值更爲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在這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值得讚頌。但是,他對於太平天國的鎮壓,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八年級歷史上冊優秀教案 篇五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布革命活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的勝利進軍。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的頒佈及意義。太平軍北伐和西征的概況。北伐失敗的原因。

在 教師啓發下,學生通過對太平天國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進行評價,從而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正確評價 歷史事件的能力。 教師講述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的經過,學生總結太平軍勝利進軍的原因,從而培養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爲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北伐軍征戰過程的講述,使學生感受到北伐軍將士不畏強敵直至全部犧牲的慘烈悲壯,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愛憎觀、道德觀、英雄觀的 教育。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知識分析: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時的中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原有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動勢力的相互勾結,決定了太平天國在承擔反封建任務的同時,必須擔負起反侵略的 歷史重任,這是過去的農民戰爭所沒有的。

地位分析:本節課講授的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鴉片戰爭和五口通商之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已經侵入了中國,中西之間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這對太平天國運動從發動形式到整個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太平天國運動因其明確的革命綱領和奮鬥目標,把中國農民戰爭推到了峯。

重點分析:⑴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的過程是重點。作爲國中 歷史 教學,對於高中學生必須分析的類似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這樣的問題,並不適合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特點。而像金田起義、定都天京這樣波瀾壯闊的 歷史事件同時可以描摹出鮮活的 歷史人物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作爲太平天國運動 歷早期的幾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基礎。⑵《天朝田畝制度》是重點。因爲它不僅涉及了土地制度問題,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會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必須重點掌握。

難點分析: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主要側重《天朝田畝制度》爲什麼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爲太平天國運動早期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它提出了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務,規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體現了農民的要求,是農民反封建思想的結晶,但另一方面還應正確認識《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空想與落後的一面。國中學生全面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對學生髮展的影響:⑴通過對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這一過程的 教學,培養學生識圖和用圖的能力。(2)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 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評價 歷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關於“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依據《太平天國運動形勢示意圖》講解太平軍進軍路線,教會學生信息壓縮記憶方法。

關於“《天朝田畝制度》”指導學生閱讀《天朝田畝制度》的節選資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關於“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引導學生對太平天國土地制度及對產品的分配製度進行分析,得出《天朝田畝制度》在當時的 歷史條件下,雖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卻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空想,從而培養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的過程、《天朝田畝制度》

教學難點: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

教法設計: 教師結合地圖、圖表講解,學生就部分問題進行討論。

板書設計: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一、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

1、鴉片戰爭後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馮雲山的早期革命活動

3、金田起義(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畝制度》(1853)

1、勝利進軍與定都天京

2、《天朝田畝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軍的失敗

2、西征軍的勝利與太平天國軍事全盛時期的到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可進行復習提問如: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也可指導學生閱讀引言。

講授新課:

一、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

1、鴉片戰爭後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

教師指出,第一,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加劇對中國的侵略,導致國內階級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後洋貨輸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國的財政金融受到嚴重威脅。

通過對“銀貴錢賤”現象的分析,理解農民和手工業者納稅負擔增加,致使東南沿海地區的手工業者和農民紛紛破產,天災人禍使得人民陷入飢餓死亡的困境,廣大農民被迫走上了反抗鬥爭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馮雲山的早期革命活動

可以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創立“拜上帝教”的簡要經過。引導學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詩作,理解洪秀全的遠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資本主義時代的-義,說明鴉片戰爭先進中國人開始在政治上從西方尋找救國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馮雲山深入到廣西貧苦羣衆中傳教,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他們和馮雲山一起,後來成爲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骨幹。

3、金田起義(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洪秀全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這表達了起義農民決心-清政府的罪惡統治,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願望。 教師指出直接原因:19世紀中期廣西連年災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義後,太平軍向西攻入武宣東鄉。3月,洪秀全在東鄉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今廣西蒙山縣)。在那裏,洪秀全頒佈軍律、曆法,制定官制,分封諸王,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國已初步具備了立國的規模。介紹官制、分封諸王的情況。讓學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諸王都受哪個王的節制?這樣的分封可能帶來的隱患是什麼?注意強調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的標誌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軍正式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是在1853年春天佔領南京,並把南京改名爲天京,定爲都城以後。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畝制度》(1853)

1、勝利進軍與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軍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時間,此時,清軍已包圍了永安。洪秀全爲了擺脫清軍的圍困,於1852年4月開始突圍北上。5月,在進攻全州的戰役裏,南王馮雲山不幸中炮犧牲。這對太平天國來說,無疑是巨大損失。接着,太平軍攻入湖南。在這一帶,有四、五萬農民和大批挖煤工人蔘加太平軍,在後來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長沙的戰役中,西王蕭朝貴又不幸中炮犧牲。蕭朝貴是貧苦農民出身。他忠實坦誠,勇敢剛強,每臨戰陣,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是太平軍的一員猛將。他的犧牲,是太平軍的又一重大損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漢三鎮,聲威大振。隊伍迅速發展到50萬人。他們沿途誅殺貪官污吏、地主、豪紳,焚燒官府衙門、田契、債券,把糧食和財物分給貧苦農民。2月,50萬大軍分水陸兩支出發,沿江而下,向南京挺進。太平軍的官兵絕大多數過去沒有打過仗,是激烈的階級鬥爭把他們帶到了戰場。他們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多次打敗了多於自己幾倍的敵國。清政府派出鎮壓太天國的大臣賽尚阿、徐廣縉以“日久無功”的罪名被革職拿問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南京,將南京改名爲天京,定爲都城。從此,在南方出現了一個與北方的清政府遙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權。

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最後得出結論,洪秀全等制訂的鬥爭綱領經較明確,太平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誅殺貪官污吏,焚燬田契債券,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熱烈擁護和支持。另外,清軍的腐敗無能,不堪一擊,也是太平軍節節勝利的一個原因。

2、《天朝田畝制度》

在 教師啓發下,學生做簡短討論,評價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它有什麼進步性?還有哪些不足?封建社會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佔有土地。這也是農民受剝削的根源。擺脫封建剝削,獲得土地,是千百年來廣大農民迫切的要求。他們爲此也進行了無數次的鬥爭。《天朝田畝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廢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它是中國 歷農民起義中提出的“均貧富”、“均田免糧”等口號的總結和發展,把農民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這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義。但是,這個制度本身又帶有空想性。太平天國所描繪的這種“無處不均勻”的理想社會藍圖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所規定的平均土地的辦法和它爲廣大農民所設計的圖景,都是不科學的。因爲這一制度本身是小農思想的產物,是想以小農經濟來改造社會,把消滅剝削,消滅貧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後的小農經濟基礎之上,不可能成功。由於《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和連年戰爭形勢,它的分田方案沒有實行。

結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國的婦女服飾和結婚證書的圖片,單獨強調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婦女的政策。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着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繫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本站的材料,培養學生對於歷史新事物的鑑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鬥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爲什麼把鬥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1898年,一個18歲的中國青年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考場裏有個考生聚精會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處便大喝一聲:“今科必中!”這個青年在一旁看得發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舉人得了勢,不知會把國家搞成什麼樣子。從此之後,他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絕,踏上了尋求真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這位曾投身於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創辦了一本名爲《青年雜誌》的月刊,不久改名爲《新青年》。正是這本雜誌高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拉開了一場思想啓蒙運動的序幕,這場思想啓蒙運動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新文化運動。出示課題。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爲什麼稱爲新文化運動呢?新文化是與舊文化相對而言,是對千百年來的歷史沉積而成的封建文化的無情批判。那麼爲什麼會在20世紀初的中國產生這樣一場新文化運動呢?首先我們來看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學生們回憶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麼?(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師:中華民國成立後,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以後又是怎樣做的呢?(出示袁世凱登基、祭孔圖片)。這些說明了什麼?什麼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學說爲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其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通常指仁、義、禮、智、信)。歷代統治者以此來束縛人們的思想。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裏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引導學生思考:尊孔復古是反動的封建逆流,而帝國主義在當時處於先進的資本主義,它們爲什麼支持尊孔復古?教材中的“對內對外,兩無遺憾”是什麼意思?

討論:新文化運動是不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呢?

2、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看影片片斷同時思考下面幾個問題: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誌、口號、代表人物、內容。(多媒體先出示問題,然後播放影片)。

看完影片後,提問: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生回答後投影展示《青年雜誌》、《新青年》,並簡單介紹。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麼?(民主、科學)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投影出示陳、李、胡、魯四位人物。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歡迎,先請四位做自我介紹。然後我們請這幾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這是在《新青年》旗幟下聚集起來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知識羣體。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可以概括爲四提倡、四反對)

(1)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也就是提倡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反對封建獨裁;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強調的是用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反對封建愚昧;

陳獨秀《青年雜誌》創刊號上,發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學”的口號,他說:“我們現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科學?

民主:指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學:指自然科學及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強調從個人有獨立自主權利的觀點出發,提倡獨立思考,反對依附古人,反對盲從封建權威,反對做習慣勢力的奴隸。要求從封建傳統下解放人的個性與才能,使其能夠得到自由的發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反對模仿古人,反對言之無物。鬥爭鋒芒直指孔教,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潮流。

八年級歷史上冊優秀教案 篇七

民族團結

一、課程標準

瞭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1、新中國的建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我國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國家的高度統一。

2、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結果。

3、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我國各民族的分佈特點。

2、掌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

3、瞭解少數民族的發展狀況,知道西部大開發給少數民族帶來的新氣象;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資料,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法;

2、通過學習教材中的插圖,使學生學會從歷史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歷史史實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通過對孔繁森事蹟的瞭解,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

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收集有關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圖片和影像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料;分小組介紹民俗文化;

2、學唱民歌;

4、說說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談話法、討論法;活動法;

學生學法:學會探究式學習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五十六個民族的分佈)

看誰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民歌竟猜:1、2、3議一議

1、我國一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多少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2、小討論: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3、說說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有何意義?

二、各民族共同發展

看誰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瞭解的情況,談談今天各族人民共同發展的新鮮事。

說說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八

[課程標準]

(1) 以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爲例,說明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

(2) 知道就業制度的變化,認識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

(3) 以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爲例,說明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改革開放前後,人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的變化以及在就業制度、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變化。

(2)培養學生用數字、圖片等資料分析對比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歷史發展觀和進步觀。

(4)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安排學生採訪或社會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前後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爲第一手資料,作爲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制度,數據。用數字有力說服,實施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採用“舉辦小型展覽會”、“編寫歷史小報”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歷史發展觀和進步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的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改革開放的勝利。

(2)認識到國家關於就業制度的改革,打破“鐵飯碗”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人才競爭的需要。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重點]

改革開放後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

[難點]

改革開放後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把握。

[教學設計思路]

教師組織學生有“節奏性”的活動,對比觀察民國時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會調查、實物展示等,引導學生主動進入角色,深入理解變化現象及其內涵。

[教學過程]

(導入1)

歷史老照片對比(或學生家庭照片對比)

(導入2)

改革開放前後新舊四大件對比引入

(導入3)

學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內容,由現在的生活狀況,引出學生對以前人們生活探究的慾望。

(導入4)

劉興民《生於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寫引入。

一、衣、食、住、行的變遷

學生分爲四組分別通過調查、採訪瞭解改革開放前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講解]

[服裝表演]

[小品表演]《搶購》

[數據展示] 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費275.6元

20__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費537.5元

2、食

[年夜飯調查](地點、內容、花錢數、原因等)

[實物展示和解說]學生蒐集的各類票據

[小故事]傷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學生(或小區)家庭住房情況調查。

(資料展示)國家統計局住房調查統計數據。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雲昌“這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發展規模之大格局變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社會調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變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設調查。

[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

[情境對比]:文成公主入藏當年走了三年,今天請你護送文成公主入藏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大約要用多長時間?

二、就業和社會保障

1、就業制度的改變

[創設情境]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大學生人才交流會隨處可見。

[採訪](1)年輕人如今的就業觀念

(2)年長的教師他們年輕時的就業觀念

(3)下崗的父母瞭解其下崗的經過及再就業的情況

[討論]“鐵飯碗”的打破是好事還是壞事?

爲了選擇更好的就業機會你認爲應該做哪些準備?

2、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錄象]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數據展示]

(1) 到20__年底全國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1.4億人,是1990年的2倍

(2) 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社會發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__年6月的99.3﹪。

(3) 到20__年8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數達8200萬人。

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徵,並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爲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於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瞭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繫。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爲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麼?

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徵。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後是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爲代表的一些實業傢俱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

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麼?爲什麼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麼?

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什麼?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1)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

(2)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並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爲什麼?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並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

洋務運動爲開端的。因爲,隨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瞭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後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並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佈置閱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麼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1)《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2)

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後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2)第一次世界大戰

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華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

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教師活動:(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爲什麼?

(2)佈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啓源辦廠xxx;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最後被外國公司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

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後被吞併。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於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瞭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徵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設計理念:【承上啓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徵。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佈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後-----表現在(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2)地區發展不平

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麼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衝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爲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甲午戰後一戰期間一戰後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艱難曲折、落後、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