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學教案多篇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學教案多篇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篇一

專題3 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

【專題目標】

1、掌握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係。

2、掌握元素週期表(長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

3、以第3週期爲例,掌握同一週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以ⅠA族和ⅦA族爲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經典題型】

題型一:幾個量的關係( X)

例1 已知某元素的陽離子R2+的核內中子數爲n,質量數爲A,則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 ( A )

A. B.

C. (A-n+2)mol D.

點撥: 由A→M→n→N

規律總結: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離子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鞏固:1 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 53g碳酸鈉中含NA個CO32- B 0.1molOH-含NA個電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箇中子

D 標準狀況下11.2L臭氧中含NA個氧原子

題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及電子排布的規律運用

例2 寫出10電子的微粒的化學式

指出53號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點撥:10電子的穩定結構→Ne→以Ne爲中心→左右移動

54號元素是第5號0族元素→回答的是53號→前推一位

規律總結: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的規律很強:2、10、18、36、54、86、118相隔二個8、二個18、二個32;8、18、32就是該週期容納的元素種類。陰、陽離子的穩定結構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爲短週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爲最外層電子數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離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BC )

A.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④ B. 當它形成②時,不可能形成③、④

C.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②、③ D. 當它形成②時,可以形成①

點撥:易漏解應全面思考

規律總結:

⑴核外電子是由裏向外,分層排布的。

⑵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爲2n2個;最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不得超過32個。

⑶以上幾點互相聯繫。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是書寫結構示意圖的主要依據。

鞏固:2 具有下列結構的原子一定屬於鹼金屬的是 ( CD )

A. 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 B. 最外層電子數爲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

C. M層電子數爲K層電子數的一半 D. K、L層電子數之和比M、N層電子數之和大1

3 分別處於第二、三週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於第m族;B處於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分別爲 (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題型三:推斷元素原子序數差

例4 若短週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爲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不可能是 (D)

A. 1 B. 2 C. 5 D. 6

點撥:設兩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爲X和Y,則化合物的化學式爲X2Y3,即X爲+3價,Y爲-2價,在短週期元素中滿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規律總結:

從化合價入手或從直覺----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鞏固:4 週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3,週期數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個數之比爲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 。

題型四:位、構、性三者關係

例5 下表是X、Y、Z三種元素的氫化物的某些性質: ( B )

元素熔點/℃沸點/℃與水的反應導電性(純液體)

X-283-162不反應不導電

Y-10219放熱反應,形成酸性溶液不導電

Z680/劇烈反應,生成H2,並形成鹼性溶液導電

若X、Y、Z這三種元素屬於週期表中的同一週期,則它們的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點撥:導電性→化合物類型;與水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

例6 砹(At)是原子序數的鹵族元素,推測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

A. HAt很穩定 B. 易溶於某些有機溶劑

C. AgAt不溶於水 D. 是有色固體

點撥:位近性近

例7 在一定條件下,RO3n-中和氟氣可發生如下反應:

RO3n- + F2 +2OH-=RO4- +2F-- +H2O 已知R爲短週期元素,則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元素R在週期表中的位置是 。

點撥:離子方程式的電荷守恆和氟無正價

規律總結:結構決定位置,結構決定性質,位置體現性質。

週期數=電子層數

主族數=最外層電子數=正價數

|正價|+|負價|=8

鞏固:5 X、Y、Z是短週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後可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定的二元酸,該酸的化學式是 ;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學式是 ;1mol 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

6 同週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 非金屬性:X>Y>Z

C. 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 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7 週期表中相鄰的A、B、C三元素中,A、B同週期,A、C同主族。已知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爲19,三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爲41。則這三種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號)。

隨堂作業:

1 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爲m,中子數爲n,則下述論斷中正確的是

A. 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 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爲m+n

C. 若碳原子質量爲wg,此原子的質量爲(m+n)wg

D. 核內中子的總質量小於質子的質量

2 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於Y元素的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於Y元素的原子半徑。X、Y、Z三種元素原子序數的關係是 (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其結構和性質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種無色晶體,下列對它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 B. 在加熱時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這種化合物不能跟鹼發生反應 D. 該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兩種短週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它們的原子個數比爲1:2,設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爲a和b,則下列對a和b可能的關係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據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週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K層電子爲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K層電子數相等

B L層電子爲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C L層電子爲偶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D M層電子爲奇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相等

6重水A與普通水B分別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B.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C.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D.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7短週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數小於Y的原子序數,二者可以形成兩種氣態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條件下,A、B的密度之比爲15:22,且當A、B以體積比1:3混合後,對H2的相對密度爲20.25。試寫出X、Y的元素符號及A、B的化學式。

8 A、B、C、D、E五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爲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體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請回答:

⑴寫出這五種元素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畫出E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出D2A2和EB4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寫出D單質與銅鹽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採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爲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地進行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並得到下列結果:

單質ABCDEFGHIJ

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與水反應√√√√

與酸反應√√√√√√

與氧氣反應√√√√√√√√

不發生化學反應√√

相對於A元素的

原子質量

按照元素性質的週期遞變規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並填入下表:

A

B

H

10 已知1個N2O3分子的質量爲akg,1個N2O5分子的質量爲bkg,若以1個氧原子(16O)質量的1/16作爲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式量爲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週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化學元素。

(1)下列 (填寫編號)組元素的單質可能都是電的良導體。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1、原子覈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 2.形成穩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鋰XY

失去第一個電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個電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個電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個電子955011600

①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據分析爲什麼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時所需的能量要遠遠大於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爲以上13種元素中的 (填寫字母)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③Y是週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種元素中, (填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學教案 篇二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鹼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初步培養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鹼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容。

[板書]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鑑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提問]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爲什麼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爲什麼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後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麼?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現Na用煤油保存,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爲什麼嗎?

4、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象更明顯?

[佈置作業]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並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瞭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2、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3、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重點和難點

瞭解空氣的組成;瞭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

談話、研討、講解相結合的啓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引言〕在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着一種“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我們在國小自然課上已經學到,今天將要進一步學習的空氣。

〔提問〕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對它已有哪些瞭解?

(提示: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篇四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並瞭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瞭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瞭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製法和氫氣的實驗室製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範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

最後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爲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啓普發生器。

(2)爲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篇五

《離子的形成》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瞭解離子形成的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討論的方法,將所學知識進行對比。

(2)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能力和推導思維的方法

(2)通過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介紹展示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美。

重點:離子的形成過程、核外電子排布

難點: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離子的形成過程

課時: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知識回顧】

回憶上節課的有關知識內容:

1、如何畫原子結構示意圖

2、金屬元素原子、非金屬元素原子、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得失情況

【練習】

1、請學生上臺分別畫出氫原子、鈉原子、鋁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分析上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得失情況,並指出得失電子後微粒的質子數、電子數、所帶電性及所帶的電荷數

【導入】上述原子中只有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達到穩定結構,其它原子最外層通過得失而達到穩定結構,導致質子數與電子數不相等,呈現不同的電性。我們把這樣的微粒叫離子。

【閱讀】請學生閱讀教材,找出離子的定義

〔講解〕結合教材中註釋①,解釋離子的定義:指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指出:離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和分子、原子一樣都直接構成物質。如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閱讀】閱讀教材圖書4-10鈉與氯氣反應形成氯化鈉

【討論】如何區別離子與原子?

〔歸納〕離子是帶電的,原子、分子不帶電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學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並記住什麼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麼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係。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現其特徵,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淨水、紅墨水。

2.製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淨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後,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於什麼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麼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國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後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後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現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後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爲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後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觀察布朗運動,發現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幹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着。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於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着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1)布朗運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着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爲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着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着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佔優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爲撞擊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