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憶讀書》教案【精品多篇】

《憶讀書》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目標 篇一

1、掌握生字、詞語。

2、簡單介紹作者及散文的藝術特色。

3、分析本文“讀書好”部分的內容並進行整理、歸納。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憶讀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強、劃”,會寫“召、臣”等12個字,會寫“召集、大臣”等37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4、結合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2、瞭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3、結合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故事導入,預習檢測1.講述和氏璧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璞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鑑別玉的專家來鑑定,鑑定的專家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爲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璞玉奉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鑑定專家來鑑別,結果也說是塊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像你這樣痛哭的,你怎麼哭的這麼悲傷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爲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於是,文王派人對這塊玉進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塊寶玉,文王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爲“和氏璧”,和氏璧夜能發光,冬能取暖,價值連城。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 故事發生在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之後100多年,西漢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板書:《史記》)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根據它改編而來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3.解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3、出示生字、詞語:讀準字音,指導字音、字形。隨機展示圖片“鼓瑟”“擊缶”。指導書寫“荊”,注意“荊”左右結構,左邊的部分寫短一些,收一些,右邊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1.同學們都讀過了課文,知道了課題中的“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題目是“將相和”,那麼之前兩人之間因爲什麼原因不和呢?我們先來關注兩個詞語,這是戰國時期兩個官職的名稱,誰來讀一讀:上大夫、上卿,(指名讀,正音、齊讀)你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兩個官職誰更高嗎?(上卿比上大夫級別更高,相當於宰相。) 2.課文圍繞着“將相和”講了三個小故事,下面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小故事中小結性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試着找出關鍵詞概括小標題。(學生交流)(1)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用小標題概括——完璧歸趙,看老師把這個詞語寫到黑板上,(板書:完璧歸趙)“璧”其實就是一種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這個故事裏的這塊璧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璧,它是無價之寶——和氏璧。(2)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爲上卿,職位比廉頗高。澠池是一個地名。在這段課文中還有這幾個詞語比較難讀,誰來試試——鼓瑟 侮辱 拒絕 擊缶;(指名讀,正音、齊讀)第二個故事用小標題概括——澠池之會(板書:澠池之會或澠池立功)(3)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用小標題概括——負荊請罪。理解“負”(揹着)(板書:負荊請罪)(4)這三個小故事合起來就是“將相和”。請大家把這3個小標題端端正正地寫在相應的故事旁邊,寫詞語的時候注意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照,寫整齊,寫美觀。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學生交流,師小結。(起因——發展——結果)

第二課時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1、“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2、《將相和》一課由哪三個小故事構成?二、深入閱讀,感知人物過渡:廉頗和藺相如之間有和,那在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課文中直接描寫兩人不和的那段話。1、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他頭上了,說說廉頗是什麼樣的人?藺相如又是什麼樣的人?指導朗讀,讀出廉頗的不服氣。那藺相如是不是隻靠一張嘴就會耍嘴皮子呢?我們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能告訴大家用什麼方法學?(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2、討論、交流、整理:(1)語言:“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爲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2)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語言:“我看你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3、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發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鬥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複述故事能力。進一步瞭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4、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鬥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爲上大夫。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6、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2)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3)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7、學生自主學習“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1)學生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前後桌四人爲小組進行學習。(2)組織交流學習情況。(3)小練習:師:廉將軍爲什麼口口聲聲表示不服藺相如,可最後爲什麼又負荊請罪了呢?結合插圖想象,廉頗揹着精挑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會說些什麼?藺相如又會怎麼說?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寫生動具體,符合人物當時的心境。三、總結:最終,藺相如完璧歸趙,“完”是完好無損,那完好無損的只有和氏璧嗎?(引導學生回答)除了和氏璧,還有藺相如自己,更爲重要的還有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藉自己的勇敢機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封爲上大夫。經過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最終促成了將相和這一家喻戶曉的大故事。本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閱讀,去體會其中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四、作業設計1.小練筆:請用上“無價之寶,爲難,理屈,完璧歸趙”等詞語,把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件事簡寫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蒐集歷史故事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爲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境中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爲什麼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麼“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爲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爲重,幫楚王解了圍。 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憶讀書》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優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語言。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的形式相結合。

3、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學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想象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梳理,自主發現文章的表達情感和文體特點。

2、圍繞教材中提示的自學導讀進行學習,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解決,引導學生髮現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關注語言文字前後的聯繫,多角度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交流預習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齊讀課題。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認爲需要同學們注意的字詞。

預設:(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態 滿樹的葉子

第二行:香氣迷人 香飄十里 浸在花香裏

第三行:賞桂花 糕餅 茶葉

課件展示相關字詞:

你發現了什麼?邊讀邊畫出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對桂花有什麼新的瞭解?

2、簡介作者。

課前預習中我們還查找了相關資料,你們對作者琦君有哪些瞭解?(全班交流)大家看,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當代中國臺灣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的歡迎,被譽爲中國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課件展示圖片素材“琦君介紹”。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疏通文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內容

1、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填寫了預習表格,4人小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內容進行完善,注意語言簡練。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課前預習表格。)

4、通過表格,我們梳理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可見利用表格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通過這張表格,你讀懂了什麼?

交流預設:

(1)搖桂花很快樂。

(2)作者對家鄉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講了:作者喜歡桂花,小時搖桂花十分快樂,長大後依然忘不了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預習,學生首先進行文章內容的梳理,進而發現文章的表達情感和文體特點。

(三)關注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1、通過自學我們讀懂了這些內容,那麼編者又爲我們設定了哪些導學要求呢?

課件出示教材中自學導讀的內容。

按照這樣要求,默讀課文,圍繞搖花樂和思鄉情,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進行批註。提示:先畫出語句,再寫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預設:

我們先看“樂”。

(1)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們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幫這個,又幫那個,你不累嗎?

這麼忙爲什麼呀?

要這麼多的桂花有什麼用呀?(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做糕餅。)

這麼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嗎?(不僅僅用在自家,還要送給鄰居們。)

你就是母親,颱風來了,你爲什麼會擔心呀?讀出這種擔心。

原來,這桂花有這麼多的用處,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過年時,收穫的就是──美味的糕餅。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等春茶上市時,收穫的就是──美味的茶葉。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收穫的卻是濃濃的鄉情呀!所以當母親叫大家提前搖桂花時,我纔會“這下,我可樂了──”(指導朗讀)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這桂花紛紛落下來,我是喊出來的,你是說出來的,誰來喊一喊。小琦君,你爲什麼喊呀?

小結:作者描寫得多細緻呀,這一個喊字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內心的快樂。作者就是這樣,通過選取自己童年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

就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2、還有哪些語句感受到“思鄉之情”的呢?

(1)“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沒有家鄉的桂花香嗎?

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什麼?思念的是家鄉桂花製成的小食茶葉,思念的是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的濃濃鄉情。

(2)身在異鄉,母親魂牽夢繞的是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這種情緒深深影響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鄉味》中就寫到和母親此時一樣的話:“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故鄉的鮮。當然,風景是家鄉的美,月是故鄉明。”

(3)再次出示預習表格,歸納寫法。

文章看似圍繞桂花寫了很多的內容,表達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種看似隨意而寫,主題卻集中的寫作特點,正是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語言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瞭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爲指導在寫作中運用景物描寫表達思鄉之情做鋪墊。

(四)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1、正是因爲這樣,當我帶回一袋子桂花時,母親纔會無限惆悵地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正是因爲這樣,當80歲的琦君在離開大陸51年之後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違的桂花樹,她彷彿又聽見母親在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桂花雨讓作者永遠難忘,在她的心中“桂花還是故鄉的香”。

3、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抄在筆記本上,想象一下,當你有一天,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你會說什麼?仿照“( )還是故鄉的( )。”再寫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書填空。

5、齊讀這首小詩。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我們完成了這首小詩,誰來爲它起個名字?

6、這就是琦君筆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來筆耕不輟,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筆下盡情地抒發着她對故鄉、對祖國真摯熱烈的感情,被譽爲“中國臺灣文壇最閃亮的恆星”。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五)佈置作業

1、把這首詩繼續寫完。

2、推薦閱讀琦君《水是故鄉甜》。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親情並用行動和語言表達;進一步拓展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語文《憶讀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受,把握課文記敘的主要內容。

2、概括事例,理清記敘的順序。

3、深入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意義,聯繫生活實際,交流讀書經驗與啓示。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能夠指出不同時期的不同書本帶給作者的影響。

二、導入新課

詩人徐志摩曾表達過讀書後的不可言說的愉悅:“我覺得讀到好的詩的時候,真如聽到絕妙的音樂,五官都受了感動,精神上好像復新了一般。在詩裏,似乎每一個字都是有靈魂的,它們在那裏活潑地跳躍着。許多字合起來,就如同一個絕大的音樂會,很和諧地奏着音樂。這種美的感覺,音樂的領會,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間覺得,不能分給旁人的。“他指出了讀書給人的愉悅享受、精神薰陶。世紀老人,冰心女士,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也爲我們總結了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

三、誦讀活動

1、同桌或前後桌的兩位同學爲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忘我、深入地體會;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四、正音釋義

笸籮 天罡 地煞 無聊 朦朦朧朧 無病呻吟 不能自已

五、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快速瀏覽全文,圈畫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的語句。

2、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爲一組,交流意見。

六、交流活動

1、關於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課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課文緊緊圍繞着“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內容來組材、選材的,請同學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哪些讀過的書。

明確:在2-10段,有《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精忠說岳》、《茶花女遺事》、《紅樓夢》等。

這些內容體現了“多讀書”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明確:時間順序。

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七、課內小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而人生中從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用別人的、間接的經驗來彌補缺失,豐富心靈,完善自我。

讀書,是人獲得人生經驗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讀書。

八、課外小結

1、請同學按時間順序,課外小結自己的讀書書目,並能指出每本書的主要優點或對自己的有益影響。

2、關於對作家冰心的介紹。(可附圖、文)

3、課外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向同學推薦,並附推薦意見。

第二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請同學介紹作者冰心及其創作。

2、導入課文:正如同學們所瞭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謳歌和頌讚的是壯美的自然、純晶的童心、真摯的母愛。

巴金在談到少年時代和哥哥共讀冰心作品時的感受說:“過去我們都是孤寂的孩子,從她的作品那裏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溫暖和安慰。我們知道了愛星,愛海,而且我們從那些親切而美麗的語句重溫了我們永久失去了的母愛。……現在我不能說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給我加添過一點生活的勇氣,可是甚至在今夜對着一盞油燈,聽着窗外的淅瀝的雨聲,我還能想起我們兄弟從書上擡起頭相對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恆魅力纔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創作之源是什麼呢?

二、誦讀活動

1、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速讀課文,圈畫出能表明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2、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爲一組,交流意見並將文中內容進行概括。

三、交流活動

1、在字裏行間體現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例如:《三國演義》讓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聽極了“,還“含淚上牀”,“哭了一場”;

《水滸傳》讓作者“大加欣賞”,“氣憤填胸”;

《紅樓夢》讓作者“嚐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作者“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遺事》則讓作者對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

以上內容體現了“讀書好”這一中心。

2、請同學將本文結合自己上一節課後小結,概括歸納“讀書好”的體會。

① 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情感,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② 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③ 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④ 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3、作者關於“讀好書”的體會是什麼?

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速讀12-13段,圈畫出能表明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明確:書看多了,就會有比較,關鍵在比較:要選那些故事情節精彩、人物形象生動、有真情實感、語言質樸淺顯的作品來讀。

四、提高升華

1、小結全文。

學生活動要求

能夠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理清記敘的順序,指出文中總結性的語句。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及時評價。

2、作者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的快樂!”請同學暢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以及作者的讀書經歷給予自己怎樣的啓示。

教師輔助策略

除關鍵詞語外,教師可提示文中的細節,如家庭環境的影響、讀《紅樓夢》不同年齡、閱歷的不同解讀等,引起同學的關注。

五、遷移活動

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誦一首小詩;可以是背誦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紹一篇文章。

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地表現自我,體會讀書要用心,要能夠讀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創造真我。

【板書設計】

憶讀書

中心內容 記敘順序

多讀書

讀書好 時間順序

讀好書

教具準備 篇五

錄音機 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目標 篇六

1、分析“多讀書”、“讀好書”的有關內容。

2、分析寫作特色。

3、組織討論(結合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憶讀書》教案 篇七

一、教學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本單元的主題是書,你都知道那些與書有關的名人警句,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生: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師:書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可以使我們的靈魂變得豐富而充實,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明亮,可以使我們的行爲變得文雅而理智。對於讀書,冰心奶奶也有她自己的理解,這一節課讓我們走進她的書中去看看吧?(板書:憶讀書)

二、教學新課

1、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了解這篇文章的作者,關於作者你有哪些瞭解啊? (學生交流)

作者資料: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當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筆名冰心女士。她幼年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她的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橘燈》 、《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三寄小讀者》等作品深受小朋友喜愛,他的作品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練流暢的特點。

師: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卻是常青樹,從她十九歲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創作,她之所以能能夠取得這麼高的文學成就與她經常讀書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她想要告訴什麼吧。

2、首先請同學們大聲自由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檢查字音掌握情況::凱歌 嶽武穆 親戚 思緒 長輩報刊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氣憤填胸  人情世故      索然無味  心動神移  自作多情  勉勉強強  消遣 煩瑣  催促    天罡  地煞  笸籮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柳州風骨,長吉清才”

不好讀的句子:對於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着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文章,哪怕只有幾百幾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3、看來同學們對這些詞句掌握的已經不錯了,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哪些疑問呢?或者說你有哪些文學名著不太瞭解的都可以提出來。

學生質疑,有關文學作品的內容,教師相機解答。

生: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師:這是中國在封建社會的一個演變過程,漢朝統治了400多年,國家相對穩定,但東漢末年,羣雄並起,格局地盤,國家出現了分裂,後期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就是“合久必分”,又過了若干年,三分合晉,國家實現了統一,這就是“分久必合”

生:我不明白“柳州風骨,長吉清才”是什麼意思?

師:在這句話中提到了兩個人物,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看看是誰?(柳宗元、李賀)

生:我知道柳宗元曾經在柳州當過官,所以他又叫做劉柳州。

師:同學們。想想看,爲什麼潘昊同學知道這個問題呢?

生:他可能看過相關的書,他可能查找過相關的資料。

生(潘昊);我曾經讀過他的文章,從中瞭解到的。

師:可以看出來,多讀書可以擴大知識面,可以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知識,在某些時候就能夠派上大用場。那“長吉”呢?

生:長吉就是李賀,在上學期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馬詩》。

師;非常好,你學習非常有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能夠進行梳理,讓我們想象着詩中描寫的畫面,背背這首詩吧!(生背誦)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冰心奶奶小時候寫的作品具有柳宗元雄健的風格,李賀清新不凡的才氣。

生:我不知道《蕩寇志》是一部什麼樣作品?

師:《蕩寇志》是清朝的俞萬春的作品,他從小就跟隨父親鎮壓農民起義,對農民起義深惡痛絕,他知道《水滸傳》在農民羣衆的影響,於是就寫了這部以小說反小說的《蕩寇志》,把《水滸》中的英雄寫成了十惡不赦的強盜,找到剿滅。這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寫的一部小說。

生:我不知道《聲聲慢》這首詞是)本站●(什麼意思?

師:老師知道有個同學在課下查找了這首詞能給大家讀讀嗎?(生讀)如果你能夠了解這首詩所描寫的意境,相信你讀起來將會更有感情,它給人一種寂寞淒涼的感覺。

生:我不明白作者看《三國演義》時會哭兩次?

師:你很愛動腦,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思考。

生:我不明白爲什麼作者在不同時期讀書感受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十一歲時她看《紅樓夢》感到厭煩,到了中年以後有感到“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師:你讀書真細心,這個問題太有價值了,請其他同學也在這個位置畫上一個問號。

生:我不明白作者因爲腿疾不能出門,爲什麼把讀書當作唯一的消遣呢?

師:同學們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研討的問題,非常好,看看我們能不能隨着閱讀的深入理解他們。下面我們再來交流一下“你讀懂了的什麼”。

生:我知道了讀書對寫作很有幫助。

師:是呀,冰心奶奶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讀書真好。

生:我知道了冰心奶奶很愛讀書,一生讀了許多書。

生:我知道冰心奶奶很會讀書,他會挑選、比較。

師:同學們能有這樣深入的理解,真棒!那我們看一看作者回憶了自己讀書的經歷,到底要告訴我們小讀者什麼呢?請同學們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學生找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教師板書)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冰心奶奶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講述她的讀書經歷的。(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三、教學小結:其實在這篇課文中,處處都流露着冰心奶奶想要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讀書到底有哪些好處,什麼樣的書是好書呢?讓我們在下一節課再去細細品味她的讀書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