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人教版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人教版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親身體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物理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發展能力,最終目的培養學生終身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節課處於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二章第四節。本章整體學習能量知識,前面學習了《機械能》、《內能》。這一節是將機械能與內能進行結合,學習兩種能量的轉化及生活應用。同時本節也是對改變內能的方式的補充,所以學好前三節知識是前提,學好本節知識是對前面知識的提升和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2、通過視頻瞭解熱機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衝程內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過程方法目標:

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提高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瞭解內能的利用在社會發展的意義

2、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重點爲:認識到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難點是:通過觀察、分析內能轉化爲機械能的實例,知道熱機的工作原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不會時,教師要爲學生搭建一些問題臺階,幫助學生逐步通過現象分析到本質。在對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情況分析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時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時內能減小)通過實驗歸類,進行突破。對熱機的工作原理這個重難點突破方法上,我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刺激:有視頻、有自主學習課本、有問題引導合作討論、有模具針對點觀察(曲軸的轉動情況)。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機能來主動學習。

5、教法設計:

實驗探究法、視頻輔助法、指導讀書法、問題引導法。運用實驗探究法能更好的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還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視頻輔助法把不容易展現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給學生,彌補了模具小、可視性差的缺陷。指導讀書法是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課本時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使自主學習更具指向性,目標性更強。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通過針對點專門突破講解。

6、學法設計:實驗法、觀察法、閱讀法、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是爲了讓學生限度的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參與,自己解決。

二、教學準備:利用鐵絲、鉛筆、圖釘等隨手可得的器材讓學生動手體驗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演示兩個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電子式火花發生器、酒精、小瓶,學生體會歸納內能與機械能的轉化。利用汽油機模型、觀看汽油機工作視頻,物體與視頻資源結合,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一、新課引入

ppt圖片導入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什麼?

圖片情境導入:爲什麼汽車高速行駛時,輪胎的溫度會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尋找圖片中改變內能的方式,複習回顧舊知

複習舊知,引出新課題。

二、新課教學

1、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活動與演示:

(1)把圖釘按在鉛筆的一端,手握鉛筆使圖釘在粗糙的硬紙板上來回摩擦,用手觸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覺?圖釘的內能變化了嗎?

(2)小組活動:彎折鐵絲十餘次,用手指觸摸一下彎折處,有何感覺?鐵絲的內能變化了嗎?

(3)學生演示:空氣壓縮引火儀,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提問:在剛纔的活動中,物體增加的內能從何而來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減少,內能增加,即機械能轉化爲內能。)

板書: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做功

提問:(1)採用哪些辦法可以使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些方法中,哪些是採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的?哪些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

學生舉例,如:放在太陽下曬;在石頭上摩擦;放在熱水中燙;放在火上燒;用錘子敲;用力反覆彎折等。

(2)僅憑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一現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來實現的?(做功與熱傳遞的等效性)

(3)你能再舉一些通過做過來改變物體內能的實例嗎?(鑽木取火;飛船自由下落時溫度升高;)

區別:熱傳遞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沒有變;而做功方式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發生改變。

2、熱機

(1)熱機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演示:演示點火爆炸實驗。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分析能量轉化情況:化學能 內能 機械能

結論:酒精燃燒後的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成機械能。

(2)汽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內能轉化爲機械能的裝置。

觀看視頻:汽油機的工作過程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並設問:

(1)汽油機的主要結構是哪幾部分?名稱各是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2)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要經歷幾個衝程?分別是什麼?

(3)每個衝程的特點是什麼?(從氣門的開閉和活塞的移動角度分析)

(4)這四個衝程都有能量轉化嗎?如果有分別是怎麼轉化的?

(5)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曲軸旋轉 圈,活塞往返 次,四衝程內燃機只有________衝程對外做功,其他三個衝程靠_______完成。

第5個問題教師利用模具進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來考察對汽油機的學習效果,用超鏈接製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閱讀:瞭解熱機的發展歷程。向學生補充一些蒸汽機、燃氣輪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的初步知識。

4、小結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做一做

看一看

學生思考,內能的增加是通過什麼方式?

歸納這三個活動的共性:做功,並且是外界對物體做功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能時的區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別是什麼?

學生看視頻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後經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後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並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由點火爆炸試驗引出熱機,同時與前面知識做一對比。讓學生分清機械能與內能轉化包括兩種情況:外界對物體做功與物體對外界做功

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衝程,其中屬於做功衝程的是( )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爲內能的衝程是( )

A.吸氣衝程 B.排氣衝程 C.做功衝程 D 。壓縮衝程

3、汽油機在壓縮衝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

A.壓強增大,溫度降低 B.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C.壓強減少,溫度降低 D.壓強減少,溫度升高

作業佈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20--年--,我將本着以課標爲依據,以考綱爲標準,以教材、指導叢書爲具體內容的指導思想,帶領學生進行全面、深入地總複習。

二、複習策略:

1、以學生爲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要求師生互動;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多渠道收集會考信息,加強複習的針對性;

4、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課堂上提出明確的複習任務;

5、組內教師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三、學生現狀:

國中物理教學分兩年,八年級教學主要是力學、熱學、光學等部分,這些內容在國中物理教學中佔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學生在八年級時學習物理還沒有入門,八年級時每個教師所教班級比較多,分層輔導不能落實,學生現在感覺八年級物理的知識幾乎都忘了;到了九年級的電學,學生一方面是感覺理解起來很吃力,另一方面電學用到了很多數學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熟悉國中物理的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新課改需要的各種技能,複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的具體情況如下:八班爲普通班,有尖子生,也有學習困難極大的學困生,知識掌握的好壞的差距極大。六班爲藝術班,學生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比較浮躁,有的學生已經擠進年級三十名,有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物理知識都不知道。

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爲深入細緻的總複習就顯得尤爲重要。

四、時間安排:

1、第一輪複習從2月16日至4月13日,約7周28課時。

2、第二輪複習從4月15日至5月11日,約4周16課時。

3、第三輪複習從5月14日至6月15日,約5周20課時。

五、複習內容、要求:

從2月16日至6月15日這總共四個多月,16周的時間,如何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注重效率,以期取得的複習效果。

我擬將整個複習按“雙基過關”、“能力提升”、“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將平時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根據其內在聯繫分專題進行有序組合,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雙基過關涵蓋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查漏補缺,力爭“雙基一分也不丟”。能力提升重視知識的把握與整合,突出綜合能力訓練,提高應試水平。綜合創新關注新題,活用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一)第一輪複習以課本爲主,夯實基礎。複習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則上每個章節配兩份練習題,習題全部由備課組教師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爲主,緊扣課本和課標,不拓展不加深,習題量以45分鐘爲限,可作爲隨堂複習筆記,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另一份,主要檢測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運用,習題量以45鍾爲標準,可作爲本章檢測試題,命題主要由組內教師輪流完成,題目主要從備課組的幾本資料和習題庫中選取,提前兩天交文印室印刷,重點章節適當再加一份檢測試題。

第一輪複習按照電學、熱學、光學、力學四個板塊進行知識梳理。

具體安排如下:

1、第一週至第三週:電學部分

知識點有:電荷量、導體和絕緣體、電路、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律、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特點、電能和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磁體和磁極、磁場和磁感線、電流的磁場、電磁鐵、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電動機、電磁感應、發電機、家庭電路、安全用電,共計21個;分項細目有51個,其中14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個:1、會用電流表測電流;2、會用電壓表測電壓;3、會讀電能表示數;4、會畫簡單的串並聯電路圖;5、會連接簡單的串並聯電路;6、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7、會讀電阻箱示數;8、會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磁極和電流方向。

主要措施:以電學綜合題的訓練帶動複習各個知識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電和磁(1課時)

2、電流和電路(2課時)

3、電流的定律(6課時)

4、生活用電(1課時)

5、綜合測試(2課時)

2、第四周:熱學部分

知識點有:溫度、熔化和凝固、氣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分子動理論、內能、熱量、比熱容、熱機、能的轉化和守恆,共計10個;分項細目有33個,其中2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個:1、會用液體溫度計測溫度;2、會查熔點表和比熱容表。

主要措施:以探究題、實驗題、圖像題爲訓練形式帶動複習各個知識點。

1、熱現象(1.5課時)

2、內能和熱量(1.5課時)

3、綜合測試(1課時)

3、第五週:光學部分

知識點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成像及應用,共計6個;分項細目有11個,其中1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個:1、會用光的反射定律畫光路圖。

主要措施:參照近5年會考試題,以作圖題、聯繫實際題來訓練對各個知識點的複習。

1、光的直線傳播(0.5課時)

2、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1課時)

3、光的折射(0.5課時)

4、透鏡及成像(1課時)

5、綜合測試(1課時)

4、第六週至第八週:力學部分

知識點有:質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長度的測量、機械運動、速度和平均速度、慣性及慣性定律、摩擦、壓力、壓強、液體內部的壓強、大氣壓強、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係、浮力、阿基米德、物體的浮沉條件、槓桿、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聲音的發生及傳播、樂音及噪聲,共計27個;分項細目有77個,其中28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個: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2、會用鐘錶測量時間;3、會調節托盤天平,會使用遊碼,會用托盤天平稱質量;4、會用量筒(量杯)測體積;5、會用彈簧測力計測力;6、會作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7、會查密度表;8、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9、會畫力臂。

主要措施:採取分塊複習的方法,以典型例題的講解突破難點、提升能力。

1、測量(1課時)

2、質量和密度(1課時)

3、力(3課時)

4、運動和力(1課時)

5、簡單機械、功和能(3課時)

6、聲現象(1課時)

7、綜合測試(2課時)

(二)第二輪複習,主要進行以專題爲引導的能力提升。這一輪複習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課堂練習題以近幾年會考試題爲主,同時備課組每位老師出一份綜合測試題,內容和形式直指會考。

具體分爲三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實驗專題”、“比例、方程等計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專題,如:“電路分析和故障判斷”、“綜合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開放題”、“信息題”、“實驗設計題”、“綜合類型題”、“應用題”、“科學方法題”等。本輪複習重在方法指導和能力提高。

(三)第三輪複習,以縣內模擬考試和城區會考練兵題爲主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以上做法,既讓學生得以考前練兵,熟悉會考的試題類型,也可讓教師在考前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複習效率。同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練習試題根據實際情況另定。

(四)做好四月下旬的畢業考試的輔導準備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順利畢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從容面對會考。

當然,根據兩個班級的各自的特點,在總複習中,複習計劃還將有隨時的微調,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爭取使學生通過總複習,每個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三

《利用內能》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內能的兩個作用。

能力目標

能列舉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內能的實例。

情感目標

感受到內能的利用和科技發展的聯繫。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問題入手,引入了內能是怎樣使用的,並指出了利用內能來加熱,列舉實例說明了很多利用內能的例子,又重點分析了利用內能取暖的發展過程,並聯系環境保護等分析了這個發展過程。

教材直接談到利用內能還可以做功,用實驗證明了內能能夠做功,並分析了這個實驗,能表現出熱機中能量轉化的基本過程,又闡明瞭利用這個實驗的原理可以製造出熱機,並說明了熱機的發明及其改進對現代工業的影響。

教法建議

本節教學要聯繫大量的科技資料,“利用內能來加熱”比較直觀,可以讓學生從提供的資料中分析,並從某個方面上敘述內能利用的發展情況,例如分析課本上提到的“用內能來取暖”的發展情況。本內容的教學要注意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學習生產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內能的方法,對於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議。

“利用內能來做功”要注意實驗教學,從實驗中觀察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並聯系實際思考實驗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學生從中分析和學習如何利用內能做功的,並從材料中體驗到科技的發展。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內能的利用

【重難點】內能的兩個應用:利用內能來加熱和利用內能來做功。從實驗中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聯繫實際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程引入

方法1、聯繫上一節的內容,知道了人類利用燃料燃燒獲得大量的內能,那麼人們是如何利用這些內能的呢?可以提供資料,學生閱讀,知道內能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用來加熱。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分析社區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內能,這說明內能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用來加熱。

二、利用內能來加熱

方法1、教師提供關於取暖的資料,學生分析取暖的發展過程,說明從火爐取暖到鍋爐集體供暖再到熱電站供暖的優點: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環境衛生。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做調查和利用信息學習,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並再此基礎上設計實施方案,做評估和實驗,得出一些結論。教師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調查社區供暖;查閱世界上先進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內能來做功

方法1、實驗教學,做好水蒸氣推開活塞的實驗,學生從實驗中學習如下問題:觀察實驗的現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實驗說明了什麼;從實驗中能受到什麼啓示。在此基礎上介紹利用內能做功製造了熱機,說明工業化社會的出現有賴於熱機的發明和改進。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用上面的方法1進行實驗,然後可以提供資料或學生查找資料,從利用內能來做功開始,到應用,到科技的發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內能的利用

一、利用內能來加熱

本質:能量(內能)的轉移。

二、利用內能來做功

1、實驗:水蒸氣推開活塞。

2、熱機:利用內能做功的機器。

3、能量轉化:內能轉化爲機械能。

4、熱機的應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

【課題】蔬菜大棚中內容的利用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並對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探究活動範例:城市供熱

活動內容

調查及認識城市供熱。

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關注社會的意識及創新決策能力。

活動準備

1、複習與熱相關的內能及能量的相互轉化的知識。

2、分成四個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活動過程

1、分組調查階段

①學生個人調查自家使用供熱設備及燃料情況。

②一、二小組學生調查學校廚房及教師家供熱方式。

③三、四小組學生調查蘄春縣醫院的供熱方式。

2、課堂討論階段

在學生課外觀察、實驗及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課堂交流、討論。

①介紹內能的利用:利用內能做功(內燃機)和利用內能加熱。

②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小結供熱方式:

•燃燒燃料供熱

燃料種類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氣、酒精、炭、柴、草、沼氣(介紹沼氣使用好處)燃燒後能量轉化是燃料化學能轉化爲內能。

•電能供熱

供熱用電器種類包括電爐、電飯煲、電熱毯、電取暖器、電熱拖鞋、宇航員穿的電熱保溫裝置等。(介紹電能供熱好處是熱效率高、無污染、操作簡便)其能量轉化是由電能轉化爲內能。

獲得電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學能(火力發電站);水能(葛州壩水力發電站、三峽工程等);風能(沿海島嶼和草原牧區的風車田);核能(原子反應堆,介紹: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韓國、日本最近核電站因事故關閉,俄羅斯因“千年蟲”與美國聯合覈查核電站,土耳其準備建核電站招標開始等,培養學生關注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形成社會意識。)

•光能供熱

轉換裝置包括太陽竈、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介紹其結構及其宣傳口號“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綠色能源”。介紹東南亞地區對太陽能利用的政策。(介紹光能供熱優點是無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轉化是由光能轉化爲內能。

③彙報對集中供熱情況調查的結果

城市、農村各2名學生介紹自家供熱方式。

引導分析分散供熱缺點: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廢氣廢渣污染環境。

二小組學生代表分別介紹學校、醫院供熱方式。

學校鍋爐產生熱水、熱氣來蒸飯,利用餘熱給教師、學生提供開水、熱水,學校教師沒有人使用煤。

學生計算:學校利用餘熱供開水0。10元/瓶;一個蜂窩煤0。18元,能燒三瓶開水,每瓶攤0。06元,水費0。02元/瓶,煤爐一般只能使用3個月,每瓶攤成本0。04元,實際家內燃煤供開水費用達0。12元/瓶。另外,燃煤處鐵製品、鋁製品、電器鏽蝕嚴重,老化快。

縣醫院內,鍋爐燃煤產生熱氣,通過管道輸送至廚房、各科室提供開水、熱水,供手術室、婦產科等科室取暖。通過分析,學生認爲集中供熱是供熱的較好方式。

④介紹集中供熱:

集中供熱指在城市一較大區域內,利用集中熱源,向該區域內工廠及民用建築供應生產、生活用熱。用大型或較大型的高效鍋爐取代分散的小鍋爐,使鍋爐熱效率達80%~90%以上。集中供熱發達國家有俄羅斯(1985年蘇聯集中供熱普及率70%)、德國(集中供熱普及率90%)、北歐、東歐。

熱電聯產(CHP):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發電機發電,廢氣用來對現有鍋爐裝置補充加熱。火力發電效率30%~35%,供熱、發電聯合的CHP總效率達80%。

3、供熱對環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稱“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霧。煤氣等燃料生成了“溫室效應”的罪惡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燒破壞森林,使生態環境惡化。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能源危機是世界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和先進的供熱技術如熱電聯產等提高熱效率,節約能源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4、作業

各小組以調查爲基礎寫一篇小論文《我家的供熱》

活動小結

供熱涉及能源、內能、熱傳遞、熱效率等內容,學生常熟視無睹,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留心生活的意識大大增強,比如不僅僅就事物的單方面來思考問題,而是多層次、多角度來分析問題。考慮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它的經濟價值等。

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四

《宇宙和微觀世界》

(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 的;

(2)瞭解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3)瞭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5)初步瞭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現並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並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 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藉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藉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後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麼,這宇宙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麼,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麼,這一節課就讓我們沿着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於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於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恆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着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祕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着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爲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爲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藉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科學研究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液態、氣態的形式存在。物質處於不同狀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變爲固態體積縮小,由液態變爲氣態,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麼,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是否聯繫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裏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爲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分割?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並把這樣的粒子稱爲原子。同時還發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人類生活在廣闊的宇宙裏,太陽是 中一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現的太陽系有 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 。由於它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 觀察。

3、固態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體沒有確定的 ,具有 。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被 ,並具有 性。

5、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 運動。

6、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固態物質的排列規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後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爲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裏,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麪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麼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後,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 題的探究,你有什麼發現?

國中九年級物理教案 篇五

一、燃料的熱值及簡單計算

1、熱機是利用燃料燃燒釋放出的能量(熱量)轉化成機械能裝置。

多媒體展示:蒸汽機車拖着長長的列車,冒着濃煙在原野急馳。(煤炭)

裝有汽油機的運動賽車,在賽道上風馳電掣般的飛馳。(汽油)

飛行中的噴氣式飛機尾部噴着高溫高速氣體。(航空煤油)

火箭噴着長長的火舌,在起飛臺上冉冉升起。(化學燃料)

2、質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燒釋放出的能量(熱量)是不相同的

演示:常規燃料標本:木柴、煙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氣(透明塑料打火機中裝有)

研討:普通的一個家庭一個月平均要用無煙煤75kg,改用液化石油氣就只需15kg,農村燒大竈的話每月需幹木柴150kg。

一個無煙煤(0.6kg)只能燒開5瓶水,而0.6kg的液化氣可以燒一天的飯菜、開水以及還可以燒淋浴的洗澡水。

3、每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釋放出的能量(熱量)稱爲這種燃料的熱值:(q)查書中熱值:說出展示的幾種燃料標本各自的熱值:

質量是m的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熱量是:q放=qm

例:完全燃燒100克酒精能釋放出熱量(q酒精=3.0×107j/kgq放=3.0×107j/kg×0.1kg=3.0×106j)

二、熱機效率

1、熱機工作時,不能把燃料釋放的能量全部利用。

研討:站在內燃機排氣口附近就會聞到汽油或柴油的氣味--燃料燃燒並不徹底造成能量損失,如:

打開發動機機蓋,便覺一股熱氣撲面而來

機械散發熱量造成能量損失

有人曾用汽車尾氣的熱量加熱飯菜

廢氣排放也損失部分能量

發動機各部分零件相互摩擦

消耗部分能量

結論:熱機利用的做有用功的熱量只佔燃料燃燒放出熱量小部分。

2、熱機效率:(η)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之比。結合火力發電站能流圖,來研討熱機效率。

結論:由於熱損失的原因多,熱機效率一般較低。熱機是人類使用的主要動力機,儘管它的效率不高,我們仍然離不開它。

3、爲了合理利用能量人類一直在努力提高熱機效率。

研討: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讓燃料充分燃燒。減少發動機各部分之間的摩擦。下決心關停耗能的熱機。研究開發熱能效率更高的熱機。

4、計算熱機效率:

①一臺大型推土機的推力約爲3×104n,勻速推着土總行程達10km,消耗柴油約30.3kg,求推土機上裝的柴油機的熱機效率。

=3×104n×104m/[3.3×107(j/kg)×30.3kg]×100%≈30%

答:這臺柴油機熱效率爲30%。

②點燃一隻無煙煤(0.6kg),能燒開5瓶水,而點燃0.6kg的液化氣可以供普通人家燒一天的飯菜,開水還可以燒淋浴用的洗澡水。這樣看來:不同的燃料不相同。若q無煙煤=3.4×107j/kg,5瓶水的質量約爲9.5kg,從20℃燒開,那麼這個煤爐的熱效率是多少?

三、熱機爲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同時也帶來的環保問題。

1、熱機發展史:蒸汽機(效率10%),蒸汽輪機(效率20%),內燃機(效率30%),燃氣輪機(效率40%)

2、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蒸汽機發明後的一百年間,人類所做的工作量相當於以往幾千年工作量的總和”,極大地改觀了交通狀況:帆船橫渡大西洋約需25-30天,蒸氣機驅動的輪船約用17天以內。柴油機輪船約爲10天,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只需3.5小時就可以從巴黎飛到紐約。

3、熱機使用引起的環境問題:內燃機大量排放的廢氣會形成毒霧天氣,“酸雨”現象。中國在重慶等地危害嚴重,西歐、美國等地還更爲嚴重,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也造成大量湖泊中的成批魚類的死亡。目前世界各國都制定了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減少了煤的使用量,來控制廢氣造成的危害。

物理九年級全一冊教案 篇六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端正教學態度,明確教學目的,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理論和新課程理念,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本爲本,以綱爲綱,深入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認真批改作業,搞好單元過關,將教學的每項工作落到實處。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與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積極參加進修學習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爲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四單元,是在上學期所學電學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力學的有關知識。如,家庭用電、電能、材料等。這些知識是上學期電學知識的延續。再通過本學期知識的學習學生纔會對力學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這些知識既是基礎,又是橋樑,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學期教材中滲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很有指導意義。

物理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激發要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學習需要的潛在狀態轉化爲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意向,成爲實際學習活動的動力。這就需要創造問題情境,特別是要注意每個課開始的課題引入。教師要善於利用演示實驗或簡煉的具有強烈啓發性的'語言,在上課的開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吸引住,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物理課教學。絕大部分同學對物理有一定興趣,但不夠濃厚,對上學年知識的理解、掌握由於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學習習慣已初步養成。本學期準備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措施,注意加強優等生的培養和差生的轉化,促進中等生的整體進步。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學基礎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以及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係。

(2)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志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創新意識,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4)要特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揮究過程,獲得科學的方法。

(5)激活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要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優化創新能力,讓物理教學充滿新的活力;營選創新環境,培養創新品質;精心設計教學,激發創新靈感。

(6)充分發揮實驗教學作用。物理實驗具有生動、直觀、新異有趣等特點,要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實踐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質。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達準確,板書簡潔,操作規範,教法創新,使自己的備課、教課、說課、操作、寫作等水平不斷提高,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五、方法措施

1、搞好模式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2、悉心鑽研教材,以深入瞭解學生爲一手資料,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3、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向45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課餘負擔。

4、搞好實驗探究,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5、認真設計、精心批改作業,把作業落在實處,抓在手上。 搞好單元過關,把單元過關當做提高質量的重點措施來做。

6、抓好尖子學生,爲各種競賽和升學打好基礎。

7、抓好後進生,提高及格率。

8、做好課外輔導,堵好教學中的漏洞,提高教學質量。

9、搞好物理興趣小組,提高學生興趣。

10、建立激勵和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心。

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七

《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

一、導課。

1、複習提問:什麼是機械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爲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熱機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熱機效率和環境的保護。

2、引入新課。

二、熱機的能量損失。

1、提出問題,熱機把燃料所蘊藏的化學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時還有哪些形式損失能量?

2、梳理總結,說出熱機燃料釋放能量的'主要走向。

三、熱機效率。

1、引出熱機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學要求,看課本相關內容畫出熱機效率

2、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

四、環境保護。

1、熱機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什麼問題,你覺得應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並通過學生的展示予以肯定。

五、出示目標,學生小結。

六、鞏固練習:

1、熱機是把能轉化爲能的機械,在熱機裏,轉變爲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所釋放的能量的比值稱爲熱機效率。

2、如何提高熱機效率,是減少能源消耗的重要問題,要提高熱機效率,其主要途徑是減少熱機工作中的各種損失,其次是保證良好的,減少機械損失。

3、爲節約能源,需提高熱機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儘量使燃料充分燃燒。

B、儘量增加熱機的工作時間。

C、儘量減少廢氣帶走的熱量。

D、儘量減少熱機部件間的摩擦。

4、目前,社會上有一些舊的被淘汰的內燃機,從長遠看,你認爲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嗎?說明原因。

國中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八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爲九年級第十三章《壓強和浮力》的五、六二節,本章知識是以前力學的延伸擴展,是國中力學部分的一個重點。《浮力》則主要講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是對密度、力、力的平衡、壓強等知識的深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瞭解浮力的現象,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瞭解浮力的產生。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養成協作、探究問題的意識,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浮力的應用和物體的浮沉條件。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彈簧秤、細線、水、大燒杯、食鹽、雞蛋、金屬塊等

二、說教法

通過設置情景,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把各知識點涉及的內容、問題展示給學生,以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爲主,通過學生活動,把浮力知識有機地進行歸納,串聯起來。得出解決浮力問題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對知識系統整理歸納和提煉的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採用多媒體和實驗相結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及突破教學難點,同時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本節課通過學生參與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上臺演示實驗,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學法的要求,爲了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5分鐘)

利用多媒體創設“死海不死”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興趣, 誘發探索慾望,引入複習課。採用多媒體,生動活潑,交互性好,能調動學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