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教案簡短【精品多篇】

高一物理教案簡短【精品多篇】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一、內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4節《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萬有引力定律》之後的一節,內容是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教材主要安排了“科學真是迷人”、“計算天體質量”和“發現未知天體”三個標題性內容。學生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一方面對萬有引力的應用有所熟悉,另一方面通過卡文迪許“稱量地球的質量”和海王星的發現,促進學生對物理學史的學習,並藉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

2、教學過程概述

本節課從宇宙中具有共同特點的幾幅圖片入手,對萬有引力提供天體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進行了複習引入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有什麼應用呢?接下來,通過“假設你成爲了一名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前方未知天體”,圍繞“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測出該天體的質量嗎”全面展開教學。密度的計算以及海王星的發現自然過渡和涉及。在教材的處理上,既立足於教材,但不被教科書所限制,除了介紹教科書中重要的基本內容外,關注科技新進展和我國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時代氣息濃厚,反映課改精神,着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 “計算天體質量”的學習,學會估算中數據的近似處理辦法,學會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的質量;

(2)通過“發現未知天體”,“成功預測彗星的迴歸”等內容的學習,瞭解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重要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體驗運用萬有引力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發現未知天體”、“成功預測彗星的迴歸”的學習,體會科學定律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過了解我國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激發學習的興趣,養成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

1、中心天體質量的計算;

2、“稱量地球的質量”和海王星的發現,加強物理學史的教學。

五、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PPT課件等多媒體教學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複習引入

通過幾張宇宙圖片的欣賞,學生體驗宇宙中螺旋的共同特點,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天體都遵循的規律。那麼,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運動中還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呢?讓我們一起進入本章《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 解決中心問題

情境創設:假如你成爲了一名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航行在宇宙深處,突然,前方一美麗的天體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先關閉了宇宙的發動機,然後飛船剛好繞美麗天體做了完美的圓周運動,繞行一週後,飛船就平穩的降落在了星球上。

合作討論: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測得這一神祕天體的質量嗎?

(學生通過小組探究,教師巡迴指導,形成自己本組的意見,由小組選出的代表來向全班展示自己思考的結果。)

小組代表講解展示:

思路一:測出宇宙飛船繞行一週的時間和軌道半徑,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從而得出星球(中心天體)的質量。

思路二:根據宇航員降落在星球表面上後,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即: 得出在思路二完成之後,緊接着問題:如何測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呢?

(學生討論回答,現場教師展示藉助小球的自由落體運動,通過現代技術“傳感器”現場完成重力加速度的測量。)

設計說明:

1、通過“學生成爲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未知天體”的情境創設,圍繞”如何測得星球的質量?”這一中心問題展開學生的討論活動,在讓學生覺得有趣味的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來促使學生創造性的思考、解決本節課的中心問題。

2、多媒體和現代測量方法——傳感器讓學生感受技術帶來的便捷。

(三)、物理學史 展現人文魅力

啓示:一旦測出了引力常量G,那麼就可以利用公式 得到地球的質量了。

1798年,卡文迪許通過自己設計的扭秤實驗,成功得到了引力常量的值。因此卡文迪許把自己的實驗說成是“稱量地球的重量”,是不無道理的。

而正是這段故事,讓一個外行人、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滿懷激情的說:“科學真是迷人。根據零星的事實,增添一點猜想,竟能贏得那麼多的收穫!”

(四)、課堂延伸——如何得到這一天體的密度?

設計說明:在這一問題中,老師提示了球體的體積公式,然後就把時間交給學生了。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演算,可得到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帶有半徑的,而另一種則是把半徑約分掉的 。“爲什麼半徑可以約掉呢?”這一問題又再一次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而這也保證了課堂的開放性。

(五)、發現未知天體

視頻:“海王星的發現”,——展現科學發現的足跡,注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情感。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馮勞厄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牛頓引力理論對行星軌道的計算那樣,如此有力的樹立起人們對年輕物理學的尊敬。從此以後,這門自然科學成了巨大的精神王國……”

(六)、課堂小結與反饋 簡單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七、板書設計:

第4節《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一、圖片欣賞,引入新課

二、測中心天體的質量

三、卡文迪許——人文魅力

四、應用

1、測天體密度

2、發現未知天體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通過“學生成爲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船發現未知天體”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極大的趣味中完成了本節中心內容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脈絡清晰。物理學家的人文魅力學生也有一定的感知。

高中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形變的概念,瞭解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生形變後產生的,瞭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於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藉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於觀察。

二、關於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係具體爲“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爲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 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麼?重力的方怎樣?

2、複習國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複習過渡到新課,並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後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爲什麼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併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於什麼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後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麼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 形變的關係爲: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 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 成正比,即:

式中 叫彈簧的倔強係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係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於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 爲形變量的大小。

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意了對學生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學實際中很難落實的一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塑性和彈性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舉出生活中或者學生能夠接觸的彈性物體和非彈性物體若干實例,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彈性。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並沒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若干物體進行分類,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教育。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就不同,學生的興奮點就非常多,都試圖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隨着分類的翅膀在飛翔。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關注學生的體驗。物理不是獨立和抽象於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國中階段來看更是如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沒有過分關注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筋、海綿、彈簧、減震等學生常見常聽的事物出發,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麼是塑性和彈性。關注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兩位同學在拉測力計的活動中體驗拉力的不同,認識到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形變大小有關的。學生親自參與到了物理知識的建構中,認識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師生關係融洽和諧,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閃光點。

主要缺點:

學生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沒有充分放開學生的思維。爲什麼學生的分類答案都是與本節內容是對應的?爲什麼沒有學生按照物質的組成去分?爲什麼沒有按照物質的導電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這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既然本節學習彈性和塑性,當然就是這一種分類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分類的基礎上,從中挑出一組依照彈性和塑性分類的一組,讓學生分析這一種分類的標準是什麼,同樣回到了環節的主題。

高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洛倫茲力、圓周運動、圓心、半徑、運動時間

【學習重點】確定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

【知識要點】

一、基礎知識:

1、洛侖茲力

叫洛侖茲力。通電導線所受到的安培力實際上是作用在運動電荷上的洛侖茲力的。

2、洛侖茲力的方向

用左手定則判定。應用左手定則要注意:

(1)判定負電荷運動所受洛侖茲力的方向,應使四指指向電荷運動的方向。

(2)洛侖茲力的方向總是既垂直於又垂直於,即總是垂直於所決定的平面。但在這個平面內電荷運動方向和磁場方向卻不一定垂直,當電荷運動方向與磁場方向不垂直時,應用左手定則不可能使四指指向電荷運動方向的同時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這時只要磁感線從手心穿入即可。

3、洛侖茲力的大小

f=,其中 是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與磁場方向的夾角。

(1)當 =90°,即v的方向與B的方向垂直時,f=,這種情況下洛侖茲力。

(2)當 =0°,即v的方向與B的方向平行時,f=最小。

(3)當v=0,即電荷與磁場無相對運動時,f=,表明了一個重要結論:磁場只對相對於磁場運動的電荷有作用力,而對相對磁場靜止的電荷沒有作用力。

4、如何確立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半徑及運動時間?

(1)圓心的確定。因爲洛倫茲力f指向圓心,根據f⊥v,畫出粒子運動軌跡上任意兩點(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場的兩點)的f的方向,其延長線的交點即爲圓心。

(2)半徑的確定和計算。圓心找到以後,自然就有了半徑(一般是利用粒子入、出磁場時的半徑)。半徑的計算一般是利用幾何知識,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及圓心角等於圓弧上弦切角的兩倍等知識。

(3)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的確定。利用圓心角與弦

切角的關係,或者是四邊形內角和等於360°計算出圓

心角 的大小,由公式t= ×T可求出運動時間。

有時也用弧長與線速度的比。

如圖所示,還應注意到:

①速度的偏向角 等於弧AB所對的圓心角 。

②偏向角 與弦切角 的關係爲: <180°, =2 ; >180°, =360°-2 ;

(4)注意圓周運動中有關對稱規律

如從同一直線邊界射入的粒子,再從這一邊射出時,速度與邊界的夾角相等;在圓形磁場區域內,沿徑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徑向射出。

【典型例題】

例1、圖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於紙面的平板,它的一側有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於紙面向裏,磁感應強度大小爲B。一帶電粒子從平板上狹縫O處以垂直於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場區域,最後到達平板上的P點。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離l,不計重力,求此粒子的電荷e與質量m之比。

解析:粒子初速v垂直於磁場,粒子在磁場中受洛倫茲力而做勻速圈周運動,設其半徑爲R,由洛倫茲力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

有Bqv=mv2/R

因粒子經O點時的速度垂直於OP,故OP是直徑,l=2R

由此得

例2、一個負離子,質量爲m,電量爲q,以速率v垂直於屏S經小孔O射入有勻強磁場的真空室中,磁感應強度B的方向與離子運動方向垂直,並垂直於紙面向裏,如圖所示。如果離子進入磁場後經過時間t到達P點,則直線OP與離子入射方向之間的夾角 跟t的關係式如何?

解析:做出OP的中垂線與OS的交點即爲離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軌跡如圖示:

方法一:弧OP對應的圓心角 ①

週期T= ②

運動時間:t= ③

解得: ④

方法二:弧OP對應的圓心角 ⑤

半徑爲r,則qvB= ⑥

弧長:l=r ⑦

線速度:v= ⑧

解得: ⑨

例3、如圖,在某裝置中有一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爲B,方向垂直於Oxy所在的紙面向外。某時刻在x=l0、y=0處,一質子沿y軸的負方向進入磁場;同一時刻,在x=-l0、y=0處,一個 粒子進入磁場,速度方向與磁場垂直。不考慮質子與 粒子的相互作用。設質子的質量爲m,電荷量爲e。

(1)如果質子經過座標原點O,它的速度爲多大?

(2)如果 粒子與質子經最短時間在座標原點相遇, 粒子的速度應爲何值?方向如何?

解析:①質子的運動軌跡如圖示,其圓心在x= 處

其半徑r1= ⑴

又r1= ⑵

②質子從x=l0處至達座標原點O處的時間爲

t= ⑷

又TH= ⑸

粒子的週期爲 ⑺

兩粒子的運動軌跡如圖示

由幾何關係得: ⑼

又 ⑽

解得:

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爲 。

【達標訓練】

1. 每時每刻都有大量帶電的宇宙射線向地球射來,地球磁場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些宇宙射線中大多數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使它們不能到達地面,這對地球上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假設有一個帶正電的宇宙射線粒子正垂直於地面向赤道射來,(如圖,地球由西向東轉,虛線表示地球自轉軸,上方爲地理北極),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它將(A)

A.向東偏轉

B.向南偏轉

C.向西偏轉

D.向北偏轉

2. 圖爲雲室中某粒子穿過鉛板P前後的軌跡。室中勻強磁場的方向與軌跡所在平面垂直(圖中垂直於紙面向裏)。由此可知此粒子(A)

A.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

3. 如圖所示,在垂直紙面向裏的勻強磁場的邊界上,有兩個質量和電量均相同的正、負離子,從O點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場中,射入方向均與邊界成 角。若不計重力,關於正、負離子在磁場中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運動的軌道半徑不相同

B.重新回到邊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重新回到邊界的位置與O點距離不相同

D.運動的時間相同

4. 如圖,在x>0、y>0的空間中有恆定的勻強磁場,磁感強度的方向垂直於xOy平面向裏,大小爲B。現有一質量爲m電量爲q的帶電粒子,在x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爲x0的P點,以平行於y軸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場,在磁場作用下沿垂直於y軸的方向射出此磁場。不計重力的影響。由這些條件可知(D)

A.不能確定粒子通過y軸時的位置

B.不能確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確定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所經歷的時間

D.以上三個判斷都不對

5. 一個質量爲m、帶電量爲q的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應強度爲B的勻強磁場中,粒子經過一段時間,受到的衝量大小爲mv,不計重力,則這段時間可能爲(CD)

A.2 m/(qB)

B. m/(qB)

C. m/(3qB)

D.7 m/(3qB)

6. 質子( )和 粒子( )從靜止開始經相同的電勢差加速後垂直進入同一勻強磁場做圓周運動,則這兩粒子的動能之比Ek1:Ek2=,軌道半徑之比r1:r2=,週期之比T1:T2=。

1:21: ;1:2

7. 如圖所示,一電子以速度1.0×107m/s與x軸成30°的方向從原點出發,在垂直紙面向裏的勻強磁場中運動,磁感應強度B=1T,那麼圓運動的半徑爲m,經過時間s,第一次經過x軸。(電子質量m=9.1×10-31kg)5.69×10-5,5.95×10-12

8. 在圖所示的各圖中,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均爲B,帶電粒子的速率均爲v、帶電量均爲q。試求出圖中帶電粒子所受洛侖茲力的大小。

F=qvBF= qvB0F=qvB

9. 如圖所示一電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應強度爲B,寬度爲d的勻強磁場中,穿透磁場時速度方向與電子原來入射方向夾角30°,則電子的質量是。

2qBd/v

高中物理教案 篇四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了什麼)瞭解、掌握、認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通過)對。.。.。.的探究過程,初步學會。.。.。.,提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學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實驗探究。

難點:新概念的理解、總結實驗規律、各種規律的靈活應用。

3、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常用的導入方法實驗導入、聯繫實際導入、直接導入)

採用聯繫實際導入法:講述從北京到重慶的各種路線,導入新課:位移。

(2)新課講授(知識點條理清晰的呈現)

①簡單講解本節課基礎知識點(例:矢量、標量)。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節(例:判斷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在新授課裏面一定要表現出講課的大體流程,但是不必太過詳細。

(3)鞏固練習

練習題一

練習題二

(4)小結作業

①請學生代表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②佈置課後作業。

4、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教案 篇五

新學期是高中物理教研組教研工作的新起點,物理組全體教師將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堅決地投入到課改中去,充分體現“課改”的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學生爲本,加強課題研究,不斷促進教研組教師的羣體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工作中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深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民主課堂),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紮紮實實開展以新課程標準爲主的教研活動。本學期教研組主要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指導思想

注重教與學方式轉變、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習、加強教學研究和民主課堂的管理、全面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以提高課堂效率爲工作方向,以探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爲工作重點,以大力提高全組教師的整體素質爲工作目標,結合學科特點,形成教學特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主要工作:

(一)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

1、本學期繼續要求和組織全組教師學習新課標,並定期做好學習心得進行交流,通過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密切聯繫教學實際,通過理論的運用,增強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切實解決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質。

2、高三物理教師研究20__年大學聯考要求,學習大學聯考考試說明,明確大學聯考方向,在強化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力爭完成各項指標和任務,取得優異成績。同時,高一、高二年級應加強課改理論的學習,形成共識,明確新課程目標,提高物理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養,在全旗統考中取得好成績。

3、組織本組教師繼續研究新教材,新教學大綱和新學科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全面學習交流的基礎上,吃透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科教學的實際,明確教學的方向與思路,繼續探討新的教學的模式與教學策略,紮實搞好教學,努力使教學質量上臺階。

(二)物理組常規教研、科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學質量,則首先要抓好教師集體備課關,“細備課、精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實驗、備學生、備反饋”。要求教師課前花功夫多,課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思想、手段多,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機會多,課外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多,課中講課少而精、課後佈置作業少而精,轉變“學會”爲“會學”。

2、繼續組織好一週一次的備課組活動,做到內容落實、時間保證,確定每人組內講公開課一次,並做好評課、議課,每位教師留下詳細記載和學習心得。

3、多交流,共提高,要求組內每位教師按學校要求每週至少聽課2節,以老帶新,取長補短,充分挖掘潛力。

4、收集本組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要求,並向主管領導反映、彙報教研活動及學科教學工作情況。

5、根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所確定的教研專題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標準等理論,幫助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形成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考試觀、質量觀和評價觀。

6、做好期會考和期末考的考試命題與評卷工作,並認真組織實施期中、期末考的考試質量分析,並認真進行組內教學小結,使全組成員的教學業績在研究中前進。

7、按照教務處的要求,有計劃地定期抽查學生作業,瞭解作業質量,難易程度和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批改情況,並及時反饋。

8、定期抽查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情況,並及時與備課組長溝通,使集體備課的成效真正落到實處,並在教研活動中進行總結交流。

9、抓課程改革,要求苦練教學基本功,爭當業務尖子,開展新老幫教活動,積極開展“拜師”活動:校內學先進,校外學。

總之,我們物理教研組全體組員將在思想上與學校工作思路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用實際行動將新學年物理教研組的各項活動推向更高層次。

高中物理教案精選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拋出的運動,是平拋運動。瞭解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特點,它是本節的基礎內容。

2、複習曲線運動的條件,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使學生理解勻變速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還可以是曲線運動。

3、掌握研究平拋運動的方法,在學生已有的直線運動和運動合成的知識基礎上,將平拋運動分解爲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勻速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由合成的知識得出乎拋運動的規律,運動軌跡。

能力目標

訓練邏輯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採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開門見山,給出平拋物體運動的定義,通過演示實驗和頻閃照片引出平拋物體運動的處理方法,接着討論平拋物體運動的規律,最後通過例題加以鞏固落實,同時又附有思考和討論及課外小實驗,比較便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法建議

平拋的規律是本章的重點知識,物體的運動按路徑分爲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平拋物體運動是曲線運動的一個重要模型,同時也是同學們首次研究曲線運動。要結合教學課件和演示實驗,通過同學的討論達到教學目的。引導同學利用運動會成與分解的知識將平拋運動分解爲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勻速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由合成的知識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這是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化曲爲直,化繁爲簡。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軌跡方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培養能力。平拋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將平拋運動分解爲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再利用合成知識求平拋運動的位移及速度。這也是難點。

教學設計方案

平拋物體的運動

一、平拋運動

引入: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的運動

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這樣的運動叫平拋運動。

學生舉例;可看作平拋運動的生活事例。

二、平拋運動的規律:

(一)介紹水平豎落儀。演示:兩小球同時從同高處落下,一小球自由落體,一小球平拋,它們總是同時落地

(二)用錄像放慢動作,兩小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任何時刻總在同一高度,說明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三)利用課件1:引導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 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測水平射程。

【思考】根據平拋運動的知識,若想求出初速度,還有什麼方法?需要已知什麼條件?

高中物理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能熟練說出平拋運動的概念、性質、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爲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

3、用分解的'思想處理平拋運動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基本規律。

【重點難點】

重點: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難點: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拋運動

預習案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通讀教材,熟記本節基本概念、規律,然後完成問題導學中問題和預習自測。2、問題導學中 “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本節內容的核心和基礎,是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前提和關鍵,應重點理解和熟練把握。3、如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再次查閱教材或其他參考書。4、記下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待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究。5、限時15分鐘。

【問題導學】

1、什麼是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是什麼?

3、什麼是勻變速運動?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嗎?

4、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平拋運動可分解爲水平方向的

和豎直方向的 。物體從O點開始平拋,t時間後到達P點。在圖中畫出t時間內位移S、t時刻的速度v如圖。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圖,則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豎直方向分速度vy= , 豎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爲v與水平方向夾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爲v與水平方向夾角)。

高中物理教案 篇八

一、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兩年已經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高三年級將進入全面的總複習階段,爲了配合高三的總複習,學校統一訂購了由光明出版社編寫的《三維設計》作爲高三複習教材,該書以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爲指導,以2012年普通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爲依據編寫,作爲本學年參考用,本學期擬定完成本書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輪複習。

(二)學情分析:

1、課堂情況:由於是高三年級,即將面臨着大學聯考的選拔考試,大多數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求知慾望比較強烈。所以課堂紀律比較好,都比較認真地聽課,自覺地與老師互動,完成教學任務。

2、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高三279,275爲理科基礎班,雖然相對來說物理基礎較差,但學習能力有着較大的差異,根據前段時間的觀察和摸底,大多數的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各章各節的知識點尚處於分立狀態,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識解決相應的基本問題,所以對知識的瞭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題技能:利用物理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的能力很差,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還有待提高。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加強和利用知識點的複習,儘快幫助學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識點建立成爲網狀的狀態,掌握物理思想的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具體地說:

1、知識方面,應達到熟練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即看到一個題目以後,題中包含了哪些知識點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並且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到常規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相結合,同時,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3、情感與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與措施

1、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從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基本點出發,根據各層次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滿腔熱情地使每一位學生在高三階段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2、抓好基礎,培養能力。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與大學聯考大綱,研究大學聯考理綜能力測試中物理部分的試題難度和特點,使自複習教學更具有計對性,在教學中應強調理解。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獨立分析物理過程、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進教學、教學相長。認真研究學生學習過程,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主要障礙,在此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儘可能把學生應該自己完成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精心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四、教學時間安排

1~2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

7~8周: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與航天》

9~10周: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

11~12周:選修3-1第六章《靜電場》

13~14周:選修3-1第七章《恆定電流》

15~16周:選修3-1第八章《磁場》

17~18周:選修3-2第九章《電磁感應》

19~20周:選修3-2第十章《交變電流 傳感器》

21~22周:選修3-5第十一章《動量》

五、階段教學要求:

1、處理好課時較少與內容較多的矛盾

(1)優化教學過程

(2)優化教學方法

(3)合理安排時間,計劃安排時間

(4)不減進度,把握難度

(5)應重視對大學聯考大綱所要求的有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化

(6)認識基本概念,對聯繫緊密、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正確區分

(7)對基本規律,明確成立條件和應用範圍,力爭解決大學聯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見問題

2、爲適應近幾年大學聯考改革的趨勢和命題特點及理科教學的發展趨勢,應採取的措施

(1)加強基礎,提高能力

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綜合考試目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完成實驗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命題指導思想——以能力測試爲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聯繫實際,擴大學生視野,切實落實“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拓展物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習題教學要更多地連續實際。

(3)加強實驗教學。物理實驗的六大功能: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圖象,認識物理過程;啓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養成良好習慣,學會科學方法。

(4)適當做一些信息題(提高審題能力和建模能力)

(5)適當做一些綜合題(以小綜合題爲主,以學科內綜合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