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與朱元思書》教案(多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多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並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爲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生學習活動概要:

指導誦讀,讀對讀順----自主學習,整體感知----互助學習,理解文意----學習提問,理清思路----自由朗讀,感受語言----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學       習       過       程

學 生 學 習 活 動

一。瞭解作者,誦讀全文

過程及要求:激興入課----教師範讀----明示目標----學生對照課下註解給生字注音----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

①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這裏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這裏的美景怎麼評價稱讚的?

②所寫之景屬於哪個季節?你怎麼看出來的?

2、集體交流學習情況。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2、檢查解疑

小組代表發言,其餘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

l、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若前“整體感知”②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2)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爲什麼?)

(4)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5)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麼內容,爲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6)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獨立思考後,創新複述:

1、教師示範複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複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複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

(教 師 幫 助 活 動)

----激興導入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着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指導誦讀,讀對讀順:範讀時注意停頓、語感,讀出層次,讀出畫面;“齊讀”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不要求“劃一”。

----用小黑出示問題

----問①不難回答,學生自由發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第一段內容)

板書“奇山異水”

----問②可能會出現爭論。若如此,可暫置討論,提示待後理解 (以激發深入學習),自然過度到下一學習環節。

----說明:將課文內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兩份),指明各組重點理解的部分。

----要求:結合下注,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小組發言完畢,其它組同學自由補充,教師時適引導評價(學生的理解意對句順即可)。

----析讀結合。

----通過上面的理解,學生會明白本文所寫爲“秋景”。

----由“秋景”過度到本文寫景順序的探討,以引起學生進入課文內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討。

----通過探討,讓學生明白:本文寫景的基本格局是“先總後分”;並明確先分寫“異水”,再分寫“奇山”。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快速討論(2)—(6)題,教師引導、點撥;析讀結合。形成板書(參考):

清碧(緩慢處)

山    湍急(急流處)

異         水、鳥、蟑、猿  (聽覺)

水     挺拔高峻   人----- 息心忘返

(視覺)    樹------茂密       感悟

總寫         分述

----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同時以此句的理解爲契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師示範要求:進入角色,感情投入;吟詠描繪,生動情切;用語豐富,追求意境。

----學生自薦複述,要求學生給優秀複述者以掌聲鼓勵。

----結課語: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後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作者郵箱: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並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爲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生學習活動概要】

指導誦讀,讀對讀順──自主學習,整體感知──互助學習,理解文意──學習提問,理清思路──自由朗讀,感受語言──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學習過程】

一、瞭解作者,誦讀全文

過程及要求:激興入課──教師範讀──明示目標──學生對照課下註解給生字注音──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

⑴ 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這裏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 ?作者對這裏的美景怎麼評價稱讚的?

⑵ 所寫之景屬於哪個季節?你怎麼看出來的?

2、集體交流學習情況。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2、檢查解疑

小組代表發言,其餘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

1、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若前整體感知②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⑴ 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⑵ 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⑶ 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爲什麼?)

⑷ 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⑸ 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麼內容,爲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⑹ 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獨立思考後,創新複述:

1、教師示範複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複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複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

(教師幫助活動)

1、激興導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着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2、指導誦讀,讀對讀順:範讀時注意停頓、語感,讀出層次,讀出畫面;齊讀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不要求劃一。

3、用小黑出示問題

4、問①不難回答,學生自由發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第一段內容)

板書奇山異水

問②可能會出現爭論。若如此,可暫置討論,提示待後理解 (以激發深入學習),自然過度到下一學習環節。

說明:將課文內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兩份),指明各組重點理解的部分。

要求:結合下注,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小組發言完畢,其它組同學自由補充,教師時適引導評價(學生的理解意對句順即可)。

5、析讀結合。

通過上面的理解,學生會明白本文所寫爲秋景。

由秋景過度到本文寫景順序的探討,以引起學生進入課文內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討。

通過探討,讓學生明白:本文寫景的基本格局是先總後分;並明確先分寫異水,再分寫奇山。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快速討論,教師引導、點撥;析讀結合。形成板書(參考):

清碧(緩慢處)

奇山

湍急(急流處)

異水

水、鳥、蟑、猿 (聽覺)

挺拔高峻 人──息心忘返(視覺)

樹──茂密 感悟

總寫 分述

6、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同時以此句的理解爲契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師示範要求:進入角色,感情投入;吟詠描繪,生動情切;用語豐富,追求意境。

學生自薦複述,要求學生給優秀複述者以掌聲鼓勵。

結課語: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後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時樑代的文學家吳均曾經寫了一篇關於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讓我們尋着這位文學家的足跡,走進富春江,去領略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爲讚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爲主簿,常與他賦詩。後爲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後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燬。後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註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爲‘吳均體’。”《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樑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爲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

關於駢文:又稱“駢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駢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駢偶”(兩馬並駕爲駢,兩人並處爲偶)。全篇以偶句爲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爲“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爲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爲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瞭解有關吳均的文學常識,並認識作者通過描寫富春江美景所表達的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多角度刻畫景物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學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瞭解文意。

藉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後提出來全班討論。

教師明確: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羣山融爲一色。我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着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着高峻的山勢,爭着向上,彷彿彼此爭着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羣山競爭着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峯。泉水衝擊着山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着,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於)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3、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A(1)書中註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 (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 (7)句子翻譯

B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背誦思路

明確:先總後分。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裏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爲一靜一動。接着寫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簡單概括爲先總後分,先寫水,後寫山。

C本文描寫生動,你認爲具體表現在哪裏?

明確: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淨”託“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淨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峯。”這裏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五、課文小結:

(一)寫作特色

1.由總到分描寫景物

文章第一部分開篇寫“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是遊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後交代了自己遊覽的路線後,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寫 “異水”,後寫“奇山”。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2.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誇張的修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涌,作者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羣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峯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了山間美景。

3、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閒、輕鬆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景色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讚歎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了淡泊名利、嚮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

4、文章語言簡約清新,精於錘鍊

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更琅琅上口,並且把相關聯的事物並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並列在一起,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和應,更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淒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

(二)文章中心

本文從行船遊江的實感出發,着力刻畫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這裏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六、佈置作業

1、背熟課文。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知識點。

附板書: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獨絕 奇山: “看” (視覺)(高山寒樹,軒邈成峯)

“聽” (聽覺)(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附錄:練習一份

一、音形互寫

水皆縹( )碧 互相軒miǎo( ) 泠泠( )作響

急湍( )甚箭 kuī( )谷忘反 yuān( )飛lì( )天

嚶嚶( )成韻 橫kē( )上蔽 千轉( )不窮

好( )鳥相鳴 經lún( )世務 叔庠( )

填空

1、本文作者 ,字 , 朝人。

2、文中的“ ”一句點名明瞭旅遊的路線,全文的景色可用文中的一個詞“ ”來歸納。

詞類活用

1.風煙俱淨 ( ) 2.負勢競上 ( )

3.互相軒miǎo( ) 4.任意東西 ( )

5.猛浪若奔 ( ) 6.橫kē上蔽 ( )

、古今異義

yuān飛lì天者 古義: 今義:

經lún( )世務者 古義: 今義:

、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

天山共色( ) 爭高直指( )

從流飄蕩( ) 泉水激石( )

天下獨絕( ) 泠泠作響( ) ( )

一百許裏( ) 好鳥相鳴( )

水皆縹碧( ) 望峯息心( )

急湍甚箭( ) 橫kē上蔽( )

皆生寒樹( ) kuī谷忘反( )

負勢競上( ) 千轉不窮( )

在晝猶昏( ) 百叫無絕( )

疏條交映( ) ( ) ( ) 有時見日( )

、翻譯下列句子

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譯: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譯:

5.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譯:

6.負勢競上,互相軒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譯:

7.yuān飛lì天者,望峯息心;經lún世務者,kuī谷忘反。

譯: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四

一、導入新課

以李白詩《朝發白帝城》導入。

這首詩寫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們欣賞一下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樣的流速,周圍的山又是怎樣的?

二、介紹作者和背景

1、作者簡介。

吳均,字叔庠(xiáng)吳興教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南北朝時樑代的文學家。他的詩文多描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在當時文壇上產生過較大影響,人們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爲“吳均體”。

2、背景。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本文見於《藝術類聚》卷七。由於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與”:給,“書”:信。

三、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

2、學生朗讀、誦讀課文。

3、學習課文中重點詞語。

韻、柯、飄蕩、縹碧、負勢、軒邈、泠泠、相鳴、戾天、息心、經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結合註釋,請學生口譯全文。

譯文略。

四、閱讀分析

1、欣賞學習第1段。

全班同學齊讀第1段,然後讓同學歸納這段段意:總寫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之美。

特點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是:“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應掌握哪些重點詞。

俱淨:都清散盡淨。

風煙:指煙霧。

共色:同樣的顏色。

從流飄蕩:(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

獨絕:獨一無二。

2、學習體會第2段。

(1)教師提問:本段寫了富春江水的什麼特點?(組織學生討論)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話體現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3)哪句話體現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鼓勵同學們大膽想像,通過而讀,把課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畫表現出來。(同學們都動手畫,把畫得最好的選出來,當場表揚,並用電腦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賞。)

第2段寫了水的異,那麼山的奇又表現在哪裏呢?我們學習第3段,看這一段是通過什麼手法表現的?

大家齊聲誦讀,然後男同學讀一遍,女同學讀一遍,看誰讀得最好?

這一段通過什麼筆法把山寫得充滿活力呢?調動了什麼感覺器官?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賦予靜靜的羣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變得座座生龍活虎。“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的山相互爭高比遠,直上雲霄,充滿積極向上的活力。這是對山的遠觀,而走進羣山,那裏的美景則是:泉石衝激着石頭,發出清脆的響聲,美麗的鳥兒交相鳴叫,婉轉動聽而且韻味十足;再加上蟬聲此起彼伏,猿聲百叫不絕,這裏簡直成了音樂的海洋。

調動的感覺器官是:視覺、聽覺。

面對如此勝景,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呢?

答:作者認爲即使那些追求一厚祿的人,只要望此山峯,也會熄滅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於處理軍政要務的官員,見此奇山異水也會流連忘返。這既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幽靜安閒的大自然的嚮往,也浸透了作者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的傾慕讚美之情。最後四句又回到寫景上來,主要突出此處山高林密,草木蔥蘢茂盛。

3、本文的層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總後分。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裏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爲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着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4、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裏?(論討後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淨”託“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淨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峯。”這裏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5、本文的語言特色怎樣?

本文就是用驕體寫成的。大多是詞句整齊對偶的文體。

通過誦讀,發揮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突出“奇山”的特點。選優秀者打在大屏幕上。

6、請學生歸納本文中心。

本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自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富春江風光。作者從“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描寫秀麗的山川景物,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間。

五、總結擴展

本節課從層次結構、語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水。理解並掌握總分的。寫作手法及形象描繪,以及驕文等寫法。

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請做以下練習。(按要求摘錄語句,略)

六、佈置作業

1、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先總後分)

2、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

提示:本文通過視覺寫出了山“勢”高聳(“軒邈”、“成峯”);也寫出了山“色”青蔥。

這就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然後通過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這些都展現了大自然的和諧美。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給人以大自然和諧天成的感覺,賦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寫山,參照你乘船或坐車時觀景的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裏。

提示:這樣寫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山”寫活了,顯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準確、熟練朗讀全文,基本達到熟讀成誦。

2、藉助頁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獲得美的享受。

二、教學重、難點

1、文言文重在朗讀,在準確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審美能力。

3、正確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所抒發的感情。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出示目標

1、各位同學,語文學習猶如快樂的旅行,她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幸福,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和感悟。今天,就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繼續我們的快樂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哪裏呢?

請大家先看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卷:你看江水碧波盪漾,兩岸高山危聳……這就是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所畫的《富春山居圖卷》,圖中所畫的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爲之傾倒的美麗的富春江!今天,我們就到這美麗的富春江來遊山玩水!

2、在正式開始這趟快樂之旅之前,我先給大家找了一個導遊——吳均。下面就讓我們緊跟着他的腳步走進文章《與朱元思書》,去領略美麗的富春江山水風光。

3、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指導朗讀

①請學生給下列字詞注音:

縹(piǎo)湍(tuān)軒邈(xuānmiǎo)泠(líng)

嚶(yīng)轉(zhuàn)鳶(yuān)戾(lì)窺(kuī)

②教師請一位同學試着朗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讀,尤其注意聽其在重音、節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是否正確。

學生評價,教師歸納,明確朗讀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b.節奏——以“二二”節拍爲主(多爲四字句),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對於整散相間的句子,應讀得抑揚頓挫。

c.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對富春山水的由衷讚歎、無比嚮往之情。

2、學生仔細聽錄音示範朗讀,尤其注意體會其在重音、節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3、學生根據剛纔歸納出的朗讀注意點以及錄音示範朗讀齊讀課文,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三)對照註釋,理解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二中加點字詞的意思,並用現代漢語口頭解釋課文語句,畫出疑難詞句。

2、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用實物投影交流練習二的詞語解釋,請兩個學生用現代漢語口頭解釋課文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評議。

4、各小組提出本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班級共同討論解決。

(四)反覆吟誦,賞析其“美”

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意境、情趣等內容。

1、揣摩語言,體會作品的語言美

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提問:請談談朗讀本文時感覺文章的語言有何特點,並舉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明確:

①本文的語言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節奏感極強。(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本文的語言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③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表揚)如: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誇張)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誇張)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擬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2、對照課文,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重點揣摩課文第二小節寫“水”寫“山”的語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導遊吳均給我們選擇了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去富春江遊山玩水。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異水

a.請結合文中描寫“水”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字來寫水的?

提示:文中寫“異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淨。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b.請結合文中描寫“山”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奇”字來寫山的?

提示:文中寫“奇山”部分,首先從形狀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峯”,層巒迭嶂;其次從聲音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泉聲、鳥聲、蟬聲、猿聲,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最後從明暗的角度寫山林中“在晝猶昏”以及“有時見日”的神奇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3、悉心體會,感受作品的情趣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

a.學生反覆品味課文,思考: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加以簡要的分析。

提示:嚮往自然、厭棄塵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繪“奇山異水”的景色時,插入了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話不僅從側面襯托出“奇山異水”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b.我們身處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異,富春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吳均產生退隱之心,但更應該使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產生積極進 取之心。

(五)歸納、結束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穫不少吧!既飽覽了這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美景,又結交了這位熱愛自然、厭棄塵俗的朋友吳均。

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賞一幅好畫,因爲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請學生在理清文章整體佈局,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的基礎上,根據文章內容想象富春江的美景,稍作準備後齊聲背誦全文。

(六)佈置作業

1、準確背誦並默寫課文。

2、運用從第一單元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寫成一篇遊記散文。

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爲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爲四六體的典範。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爲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於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於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臺鑑: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餘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六

教學設想:

本文的語言駢散結合,很有韻味,所以應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蘊涵的感情,以感情誦讀引導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通過自主探究把握景物特徵及寫景特點,體會文章整體佈局之妙。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

3、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特徵及寫景的巧妙。

4、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5、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同目標1、2、4。

教學難點:

同目標3、5。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語:古人云:“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自然美景,往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大家一定很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今天我請客,帶大家到富春江觀光,怎麼樣?不過,誰能告訴大家富春江在哪裏?

(新安江、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縣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2、播放視頻《富春江風光》

是的,富春江是美麗的,那麼古人筆下的富春江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與朱元思書》,感受吳均筆下的富春江。

3、板題及作者。

4、介紹作者、作品

二,美文美讀,初步感知

1、聽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字音、字形及停頓、重音。

2 、指導朗讀,學生自讀課文。

3、朗讀展示。

4、想象誦讀(美景配美文)。

三、自學展示,理解課文內容

(檢查預習情況)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

(1)任意東西

(2)水皆縹碧

(3)經綸世務者

(4)窺谷忘反

(5)橫柯上蔽

(6)皆生寒樹

2、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4)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3、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大意。

4、內容探究。

(1)總領全文山水特徵的是哪一句?全文結構有什麼特點?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的呢?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水的特點。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運用什麼手法描寫山的?

(4)“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妙點揣摩,欣賞文本之美、景物之美、寫法之美

1、採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點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異水?

(溫情提示:從描寫角度、詞語運用、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表達作用等角度,任選一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

(示例: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羣穿梭,不僅襯托水之清秀,且逗人遊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

3、小結:本文構思別具一格,描寫形神兼備,動靜互見,虛實相生,行文駢散相間,實爲一篇優美雋永的寫景散文,不僅給我們美的享受,還爲我們學習景物描寫提供了範本。那麼現在我們也來學習作者的寫法,創造自己的作品,讓大家共賞。

五、拓展訓練,課堂練筆

1、運用你學到的寫景的一種或幾種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寫景片斷。

2、學習了本文,欣賞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請你以導遊的身份寫一篇導遊詞。

六、課堂總結

(談學習收穫)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爲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與朱元思書》。

2、修改整理導遊詞。

板書設計: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吳均異水動靜結合,奇山視聽結合,鄙棄功名熱愛自然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自主、合作、探究。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索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羣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遊客爲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

課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再看幾幅富春江的圖片,看後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美)

這一節課,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與朱元思書》。(課件展示:課題)

二、作者作品簡介

課件展示: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

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範讀課文

1、學生邊看大屏幕邊聽課文範讀。有三個任務: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2、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課件展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認讀後,再齊讀一遍。

韻柯飄蕩負勢軒邈 泠嚶縹碧橫柯窺谷 鳶和鳴 戾天息心經綸

四、學生自讀課文,有三個任務:

1、熟讀課文,爭取背下來。

2、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根據原文,用自己的話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一段。

(1)解釋紅色詞語:風煙 共色 從流飄蕩 許 獨絕

(2)齊讀本段後小結: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

(3)總結本段寫法,展示:本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請指出來。

(4)對照板書,速背本段。

2、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二段。

(1)解釋紅色詞語:縹碧 直視無礙 急湍 奔

(2)齊讀本段後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展示兩幅富春江的圖片,分別讓學生用原文描述。然後比較兩句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寫法有什麼不同。

(3)齊讀並速背本段。

3、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三段。

(1)解釋黃色詞語:寒樹 負勢競上 軒邈 泠泠 相鳴 戾天 息心 經綸 忘反 橫柯上蔽 交映 見

(2)小結二、三段寫法。學生根據板書速背本段。

(3)研讀最後四句。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

這四句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餘味無窮。

六、欣賞圖片,鞏固課文內容:

1、從整體色彩看,最合適的原句是什麼?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請看圖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幾句描述最合適?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4、請展開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七、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提出疑問。解決後,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