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後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於面、棱、頂點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預習任務

(1)長方體的特徵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並思考:關於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麼?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徵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於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棱、頂點,長寬高)

師:對於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藉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徵?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徵。

交流彙報。(彙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①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6個面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③正方體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製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徵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徵,現在請你們動手製作一個正方體,製作完後,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釐米,並向同桌介紹你製作的正方體的特徵。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製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後,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徵,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考查目標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彙報後,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主動探索,從而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考查目標2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爲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①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②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餘兩個面有什麼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課時作業

1.

(1)正方體的棱長是8分米,每個面的周長和麪積分別是多少?

(2)正方體棱長的和是48釐米,每個面的周長和麪積分別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平方分米

(2)16釐米、16平方釐米

解析:通過對正方體面、棱特徵的考察,加深理解,爲後面學習表面積和體積打基礎。考查目標1、2

2.根據所提供的條件,回答問題:

它的前面是()形,長()釐米,寬()釐米。

它的右面是()形,長()釐米,寬()釐米。

它的上面是()形,面積是()平方釐米。

答案:略。

解析:通過“線”想“體”,再從“體”中找“面”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同時感受每個面與長、寬、高的關係,爲表面積打基礎。考查目標1、2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書第38頁的圖形,並讓學生準備這樣的圖形。按虛線摺疊成一個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像什麼?(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先想象這個平面展開圖摺疊以後像什麼。)

二、畫一畫。

動手操作,將附頁3圖1剪下,按虛線摺疊後,形狀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過摺疊後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後在平面圖上畫出來(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或第三個長方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或第四個長方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首先將附頁3圖1中的各個圖形標上號碼,長方形從上到下依次爲1,2,3,4,5,左邊的五邊形爲6號圖形,右邊的爲7號圖形。然後,提出挑戰性的問題:

(1)與圖形6相對的聲納個圖形?

(2)和圖形1相對的是哪個圖形?藉助想象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練一練。

1.第39頁第1題。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斷,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並交流,得出結論。

2.第39頁第2題。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

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有多餘信息。學生獨立完成本題,教師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20xx年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9單元,每單元一個word文件,以下爲第一單元部分內容:

第一單元 觀察物體(三)

本單元是觀察物體的第三部分,主要內容有: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以及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

例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精心選擇學生熟悉的並能承載相應教學內容的現實素材,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尋求立體圖形的觀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導學生能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自覺探索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不同的方法,並對方法進行比較,體會觀察物體的不同思路。同時要有層次地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又有利於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1課時 觀 察 物 體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一。內容簡析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接下來,例2是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學目標1.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擺法的多樣化。

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根據看到的平面圖形按要求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難點:藉助空間想象還原立體圖形。教法與學法1.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法、發現法和講授法,讓學生從觀察、想象和操作中體會立體圖形與視圖之間的聯繫,積累三維圖形與二維圖形轉換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2、學生學習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爲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教師不需要做太多的講解,只適時作適當的引導。承前啓後鏈回顧從上面、左面、正面觀察物體。

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

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互化。

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古詩導入法:同學們,還記得《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嗎?同一座廬山,爲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這是因爲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觀察。如果觀察老師手裏的這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看到它的正面,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謎語導入法: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猜一個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爲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爲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競猜導入法:同學們,我這裏有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們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麼立體圖形嗎?看看誰能猜對。(學生答,教師隨機點評)

(出示課件:長方形、圓形圖片。)

預設:長方體和球、長方體和圓柱、長方體和圓錐;長方體和球、橫放着的圓柱和豎放着的圓柱、橫放着的圓柱和圓錐。

教師:其實,老師擺的是兩個圓柱。看來,同學們只看到正面並不好確定究竟擺的是什麼立體圖形。別急,今天的知識能幫助到你們!(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1、出示探究內容,明確探究要求。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到的是 的圖形。可以怎樣擺?

2、學生動手拼擺,驗證交流方法。

請同學們拿出4個小正方體,根據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個小正方體先擺一擺。擺好後仔細觀察正面,驗證自己的擺法是否正確,最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擺的。

3、全班交流,形成認識。

教師指定學生上臺展示,反饋學生的擺法。總結:正面看起來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1、出示課件教材例2。

談話:下面分別給出了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圖形,你能用小正方體擺出原來的幾何體嗎?

2、學生動手拼擺,驗證交流方法。小結: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質疑一:從同一方向去看兩個立體圖形,如果看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是一樣的,能否判定這兩個立體圖形的形狀形同呢?

師生交流,小結:不同的立體圖形,有時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平面圖形,所以根據從一個方向得到的平面圖形,是無法斷定立體圖形的形狀的,而要真正知道這個圖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就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

質疑二: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嗎?

小組討論,反饋交流,結論:有時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也不一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如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 ,拼擺的立體圖形可能是 或 等。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由學生自己來說說這節課的體會,共同總結。

1、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

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本節是一節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左面和上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觀 察 物 體

第一單元複習教案複習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知識梳理1.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從正面看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2、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還原原來的物體時,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拼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最後驗證確認。

複習目標

1、能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讓學生體會可能有不同的擺法。

2、能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複習重難點重點: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正方體。複習方法1.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複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2、複習課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複習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三)這一單元裏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後與同伴交流。 指名彙報所學內容。(可以讓2~3名學生彙報)

大家真了不起,學會了這麼多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第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1.讓學生先自主整理,然後交流彙報。

2、師生共同梳理。

(1)複習: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2)複習: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確定性。

3、建構網絡。

談話: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我們複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總結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在本單元中,同學們認爲哪裏比較難理解,容易出錯呢?你想提醒大傢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再強調擺法的多樣性和確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四、自主檢測,完善提高芳芳和蘭蘭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立體圖形,從右面看到的形狀是 ,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 ,你能判斷她們誰搭的對嗎?

芳芳 蘭蘭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於本單元的知識,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

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複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麼?(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麼特殊標記麼?(負號,類似於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溫度麼?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麼?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爲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爲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麼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麼?(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爲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並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從哪裏到哪裏。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於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於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麼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於和低於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爲什麼?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課後小記:

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是熱烈的,但在作業中,發現似是而非的錯誤較多。特別是在溫度計上找零下幾度,不是正好的刻度時,容易找錯區間,需要加強指導。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課標要求:探索給定情境中隱含的規律。

課標解讀:

行爲動詞是“探索”, 指的是獨立或他人合作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理解或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現對象的特徵及其與相關對象的區別和聯繫,獲得一定的理性認識。核心詞是“規律”,本節課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來課標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去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過三個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四個人小合唱固定一個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簡單的排列,通過列舉等直觀方法幫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讓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其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探索、發現現實生活中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觀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過觀察、研讀、交流、驗證等活動,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的過程,體驗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和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數學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現實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本節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2)“探究——研討”法: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從而提高思維能力。

教學環節:

第三個環節是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我提出了

“如果於老師帶領我們班A、B、C三個同學到文登學公園遊玩,最後我們四個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師安排在左起第二個位置上,其他的3個同學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人排隊和四個人排隊且確定一個人的位置的排法總數是相等的,讓學生意識到排法總數是不受確定的那個人的位置影響的。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有序思維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統一認識。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2、5的倍數的特徵(教材第9頁例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

2、知道2、5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的能力,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發現的結果,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探索發現2、5的倍數的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猜數遊戲,好嗎?你們任意說出一個自然數,不管是幾位數,我都能很快的判斷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數。不信可以試試看。

學生報數,老師答,同時請大家驗證。

師:同學們的眼神裏閃現出驚訝的目光。你們想知道老師爲什麼不計算就能馬上判斷出來嗎?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祕了。

板書課題:2和5的倍數的特徵。

【新課講授】

1、探索5的倍數特徵

(1)引入百數表。

(2)出示課件:百數表,在這些數中找出5的倍數,寫出來。

(3)你們找的數和老師找的相同嗎?(課件出示百數表)

(4)觀察5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說給同桌聽聽。

(5)歸納:誰來概括一下5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板書: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6)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5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請舉例驗證。請你寫一個多位數,並且是5的倍數。

(7)過渡:學習了5的倍數的特徵有什麼好處?師隨機在黑板上寫一個數,讓學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數。

(8)練一練:下面 哪些數是5的倍數?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過渡:那172是幾的倍數呢?請同學驗證。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想不想研究?下面我們一起研究2的特徵。

2、探索2的倍數特徵

(1)猜一猜:根據研究5的倍數特徵的經驗,你猜一猜2的倍數可能會有什麼特徵呢?

(2)課件出示:百數表找出2的倍數。(小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數)

(3)彙報後,觀察2的倍數的特徵,看看你剛纔的猜測是不是正確。

(4)歸納:2的倍數有怎樣的特徵?

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5)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2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請舉例驗證。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3、奇數、偶數的再認識

自然數按是不是2的倍數來分可分爲奇數和偶數兩大類,2的倍數都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就是奇數。

4、那麼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1)在5的倍數中找出2的倍數;

(2)在2的倍數中找到5的倍數。

比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都是看什麼?

結論: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課堂小結】

1、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祕了嗎?現在老師說數,請同學們判斷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2、5的倍數的特徵

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創設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做他們想做的,在做的過程中觀察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真正領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數的世界》是北師大版五年級第九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學過的數的基礎上來研究學習的。學生已經知道學過的數有整數(負數)、小數、分數,而本節課探討的是自然數和整數的關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關係,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我們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是把0除外的。

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彙報,學生弄清了自然數和整數的關係,特別是班上的一位男生概括地很準確: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而所有的整數不一定都是自然數。有同學還提醒大家注意:0既是自然數,又是整數。看來,學生是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了,這個知識點是掌握了。

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關係,主要要求學生能針對具體的乘法算式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又是誰的倍數?而具體研究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怎樣?最小的因數是幾?的因數是幾?等問題是在後面專門學習,本課時只要學生知道因數和倍數的關係並自己能舉實例說明。但還有一點,書中特別提到是在自然數(非零)範圍內研究,學生在判斷一道題時,把這個要求忽略了。即:2.1×3=6.3,6.3是3的倍數,3是6.3的因數。學生認爲是對的,就是對研究的範圍沒有弄清,所以這是一個重點,要反覆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