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短歌行》教案多篇【多篇】

《短歌行》教案多篇【多篇】

短歌行公開課一等獎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背誦本詩歌。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2、教學難點:

①《短歌行》中,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②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②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代留下了濃重一筆的人物,請同學說說自己所瞭解的曹操:

老師總結,並啓發他們去聯繫:我們學過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還有 《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後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爲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爲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爲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於赤壁。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爲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纔是舉政策,採取抑制豪強,限制兼併,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於人民的措施。 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爲魏武帝。

作爲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爲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聯想起新中國開國領袖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詞句說明曹操的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勳。 “文如其人”,通過一個人的作品去分析一個人的形象,纔是比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節課我們就試着通過《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的勢力。赤壁大戰前夕,酒宴衆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聽到烏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長矛唱 《短歌行》。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請一學生朗讀完後首先肯定她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大家再一起來聽聽磁帶,聽完後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受?和剛纔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麼讀這首詩歌會更好?(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

(詩歌要多讀才能體會出它的內在深韻,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下《短歌行》)

三、分析詩歌

1、齊讀詩歌

2、同學對照註釋,疏通詩意。(三分鐘)

3、分節解讀詩歌:詩歌按照意思來分可分爲四小節,每二行一小節,主要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來鑑賞。

4、鑑賞第一節:

①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小節,讀的過程中思考本節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着怎樣的情緒,並請這位同學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明確:情緒“憂”)

② 這位同學讀得很有激情,當讀到 “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同學思考,集體發言)

請大家說說作者喝酒時發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明確: 人生幾何也就是人生短暫)

③ 作者憂愁的是什麼呢?

明確:原文說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愁的是人生苦短。

④ 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麼修辭? (明確:比喻 把人生比作朝露)

這個比喻的好處是什麼?(明確:比喻的好處是形象生動)

⑤賞析: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但我們讀過全傳,就會感到,作者發此感慨,是因爲他感到年紀已高,時日見淺,而眼下大業未成,匡扶濟世之才又極爲難得,是緊迫感,焦灼感使他這樣, 實際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裏來施展抱負。

第一節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憂”字,“憂”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憂”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爲什麼而“憂”。從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爲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憂,是隱含的是積極昂揚的精神。所以作者才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來來,舉杯邀明月,與爾同銷萬古愁!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

5、小結: 《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 總的來說,《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爲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爲曹操在當時強調“唯纔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奮圖強,創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高一語文《短歌行》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到了魏晉時期,中國詩歌史上又出現了一個重要時期:建安文學時期。此期許多作品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創作五言抒情詩,五言詩由此走向成熟,同時出現七言詩,更從促進了唐代“近體詩”的成熟發展,在中國詩歌詩起到它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學的開創者與組織者,也正是這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

二。曹操簡介

三、解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四、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

這年冬天,曹操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統一天下。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宴請衆文武,飲至半夜,忽聞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有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千古名作——《短歌行》。

五、朗誦

把握情感:慷慨、激昂

六、解讀詩歌

1、“對酒當歌”

詩的一開始,詩人就提出了“酒”這個意象,請同學們回憶我們曾經學過哪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分別表達何種情感?

閒適輕鬆時:(教案)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孟浩然《過故人莊》

孤獨寂寞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失意落寞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離別傷感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在《短歌行》中,曹操借酒抒發的是什麼感情?詩中有沒有哪一個字直接點明瞭作者的情感?

明確:“憂”

憂到了何種程度?(翻譯相關句子)板書

2、詩人在憂什麼?

明確:人生短暫(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對於人生短暫,許多文人都曾發出概嘆,有人選擇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選擇消極避世,那麼,作爲一代梟雄的曹操,他爲什麼也發出這種感嘆呢?

明確:功業未就

4、想要實現這種建功立業的包袱,需要什麼條件?

天時地利人和。要有賢才幫助。

5、詩中有沒有描繪賢才相聚的熱鬧場面?

明確:“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是一首描寫貴族盛宴熱情款待尊貴客人的詩歌。

“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想象賢才歸己時的熱鬧場面。

6、羣賢畢至是如此美好,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更加急切,作者用了哪些意象來比喻賢才?

明月、烏鵲(翻譯這兩句)

7、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之後立即感嘆道“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此刻,詩人憂慮的內容還是“人生短暫”嗎?

不是。此刻,作者憂慮的是“求賢不得”

8、除了運用比喻來表達作者對賢才的渴望,還有哪些地方是借用典故來表達作者對賢才的渴望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爲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作者此時,既是在感慨自己人生短暫,也是在概嘆賢才人生短暫,同樣功業未就,期望賢才們都一起來投奔自己。

“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裏使用了《韓詩外傳》裏的典故,相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裏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勵。

同樣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願望。

七。小結

雖然這一首《短歌行》中,充滿了憂傷的情調,但這種憂,是站在一個英雄的角度,國家的角度的憂,從這種憂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曹操:他有渴望同意的包袱,有招攬人才的坦蕩胸襟,他的憂,是他手中的杜康酒不可解的。八、作業

1、回憶與酒有關的文學作品,以“文人與酒”爲題,寫一則小論文。

2、背誦全詩

整體感知 篇三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都採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於曹操的看法。

詩歌賞析 篇四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後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高一語文《短歌行》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背誦本詩歌。

2、過程與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3.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2、教學難點:

①《短歌行》中,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②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②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代留下了濃重一筆的人物,請同學說說自己所瞭解的曹操:

老師總結,並啓發他們去聯繫:我們學過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還有《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後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爲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爲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爲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於赤壁。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爲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纔是舉政策,採取抑制豪強,限制兼併,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於人民的措施。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爲魏武帝。

作爲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爲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聯想起新中國開國領袖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詞句說明曹操的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勳。“文如其人”,通過一個人的作品去分析一個人的形象,纔是比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節課我們就試着通過《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的勢力。赤壁大戰前夕,酒宴衆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聽到烏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長矛唱《短歌行》。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請一學生朗讀完後首先肯定她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大家再一起來聽聽磁帶,聽完後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受?和剛纔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麼讀這首詩歌會更好?(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

(詩歌要多讀才能體會出它的內在深韻,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下《短歌行》)

三。分析詩歌

1、齊讀詩歌

2、同學對照註釋,疏通詩意。(三分鐘)

3、分節解讀詩歌:詩歌按照意思來分可分爲四小節,每二行一小節,主要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來鑑賞。

4、鑑賞第一節:

①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小節,讀的過程中思考本節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着怎樣的情緒,並請這位同學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明確:情緒“憂”)

②這位同學讀得很有激情,當讀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同學思考,集體發言)

請大家說說作者喝酒時發出的是怎樣的感慨?(明確:人生幾何也就是人生短暫)

③作者憂愁的是什麼呢?

明確:原文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愁的是人生苦短。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麼修辭?(明確: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這個比喻的好處是什麼?(明確:比喻的好處是形象生動)

⑤賞析: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但我們讀過全傳,就會感到,作者發此感慨,是因爲他感到年紀已高,時日見淺,而眼下大業未成,匡扶濟世之才又極爲難得,是緊迫感,焦灼感使他這樣,實際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裏來施展抱負。。

第一節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憂”字,“憂”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憂”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爲什麼而“憂”。從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爲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憂,是隱含的是積極昂揚的精神。所以作者才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來來,舉杯邀明月,與爾同銷萬古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

5、鑑賞剩下三節:

①齊讀餘下三節,思考作者在其中寫了什麼內容,或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詩歌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對賢才的渴望。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可以看出。

②這些句子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明確:引用典故<板書>)

③這種引用典故表達技巧的目的是什麼,好處又是什麼呢?

大家可以邊看註解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大意是:愛人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縱然我沒有去你那裏,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繫嗎?嗣,意爲繼續;音,聲問;嗣音,繼續相問,即保持聯繫之意。這裏只用了前兩句,後兩句作者改爲”但爲君故,沉吟至今”,意爲,只爲你等賢才的緣故,我沉思吟詠至今。這一改動,由思慕情人變作思慕賢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表達得更加深摯自然。”曹操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雅”是宮廷樂曲歌辭,《小雅鹿鳴》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羣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貴賓客,吹笙鼓瑟使賓朋歡悅。”這四句詩信手拈來,卻與全詩融爲一體,說明賢良才若來投奔我,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④請位同學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課文的註解⑹“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註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之弟,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周公說他在洗頭髮的時候曾幾次把頭髮溼漉漉地捲起來,吃飯時曾幾次把飯從嘴裏吐出來,惟恐因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這裏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這幾句氣勢是宏大的,意義是深遠的表現出一種王者的霸氣,根據我們剛纔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引用典故的的好處是什麼(請同學回答)(應用典故嘛,看這個典,我們會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詩歌,詩歌應該有什麼特點: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詩歌的雖然只有經典的一兩句,但卻給讀者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內涵容量。

<板書>引用典故的好處是使詩歌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⑤同學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討論一分鐘,老師給予點撥。

明確:課文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爲“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麼時候纔可以摘取呢?”這裏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爲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也表現曹操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爲曹操不斷在招攬人才,那麼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爲患”呢?(大家說會不會?)所以曹操在這裏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啓下,起到過渡與鋪墊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四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爲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所以曹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屈駕來訪。久別重逢,歡飲暢談。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於曹操與孫權劉備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文官武將,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可理解爲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爲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邦無定土,士無定主。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啓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沒有絲毫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着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後四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確切地點明瞭本詩的主題:表達作者思賢若渴的心情和對人才的尊重。

6、比興手法:

詩歌採用一連串的比興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烏鵲南飛中以烏鵲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詩末山不厭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闊大胸懷,又以虛心對待賢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招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曹操作爲一代英雄,有着統一天下的壯志,在本首詩歌當中作者開頭就提出了人生短暫這個話題,正是因爲人生的短暫,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作出一番事業,這也是他在《觀滄海》、《龜雖壽》中所說的觀點。聯繫東漢末年的時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軍閥混戰,國家衰微,作爲一個有統一天下壯志的政治家兼詩人來說,他心憂天下,因此決定了他的詩歌風格只能是悲涼的。另外,建安時期是一個追求建功立業的時代,所以他的詩歌一方面反映社會的**,一方面反映報效國家或建功立業,風格蒼勁雄健,情辭慷慨悲涼,有力地表現了時代特色。後人將這種鮮明的風格稱作“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②建安文學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漢獻帝移都許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當時文壇領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個文學中心,建安年代幷包括其後若干年的的文學創作,就稱爲“建安文學”

7、齊背詩歌,去體味悲涼慷慨的風格。

8、小結:《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總的來說,《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爲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爲曹操在當時強調“唯纔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奮圖強,創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寫作背景 篇六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並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篇七

1、先播放課文錄音,並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麼呢?

教學重點: 篇八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爲何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