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慾,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於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並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複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爲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節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置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徵。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境會有什麼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佈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頻和圖像資料瞭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節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佈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

通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課內容。並說明作業任務:自然環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着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裏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麼不同?你有什麼感想?全班分爲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計圖表。

六、板書設計

第七章 第一節: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亞洲東部

二、地形特點

1、島國——四大島爲主體

2、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3、山地地形爲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與弊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二

河北省

教學目標:

(1)瞭解 河北省作爲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瞭解河北省利用其區 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瞭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大家都學過歷史上 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 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 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說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 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爲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爲主。並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說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 路幹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閱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後被夷爲廢墟的唐山,隨後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並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爲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河北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爲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鹼化,由於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爲農業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爲貴,經濟效益高。

3.讓 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說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 ,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溫暖。對於蔬菜來說,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於是在 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於物以稀爲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課後活動:

1.在互聯網上查詢:反季節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經濟效益如何?

2、查詢資料_瞭解人們在華北平原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

3.蒐集資料瞭解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及其主要工業部門。

4.走訪附近的集貿 市場,調查一些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來源。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區位優勢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農業爲主的省份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的需求

(2)發達的交通

(3)農業結構的調整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三

對於剛剛從國小走上國中的學生來講,上好國中地理第一課對學生的來講就更爲重要。是爲學生從國小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係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鑽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以疑激趣

教學片段一:(同步展示圖片)——

教師問: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人們把旅店的牀位安排在屋頂上,大家說爲什麼呀?

學生1:他們那地方很窮,修不起房子。

學生2:不對,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所以不可能是因爲窮。

學生3;老師,是不是因爲那地方環境優美,住在屋頂可以盡情地欣賞周圍的風光,站的高,看的遠。

學生4:不對,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師:同學們,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學習地理,學好了你的知識自然就豐富起來了,你就能解釋了這些奇怪的現象。

學生們:老師,我們現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爲什麼把牀位安排在屋頂上?

老師:好吧,請同學們看地圖,沙特阿拉伯位於熱帶、-帶地區,終年氣溫很高;氣候乾旱,很少下雨,可謂“滴水貴如油”,人們把牀位安排在屋頂上,沒有被雨淋溼的後顧之憂,這是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的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學生們:啊?原來如此呀!

教學片段二:——

老師問:來自非洲東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經常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1;他們沒有鞋子穿,已經練出了赤腳走路,所以跑起來快。

學生2:不對,沒有鞋子穿與跑的快沒有關係。

學生3:可能是因爲他們經常追趕野獸練出來的。

學生4:是不是因爲他們經常沒有水喝,鍛煉出了忍飢挨餓的本領,在跑步中不覺得渴、餓。

老師:大家思維很活躍,老師感到很是欣慰,不過,你們說的還是沒有科學的依據,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學好地理。現在我就給大家講爲什麼。請看圖,非洲東部是高原地區,高原地區由於地勢高,大氣中含氧量相對較低,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適應了缺氧的環境,中長跑運動員需要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來自高原地區的人,無氧耐力具有優勢,比較適合中長跑運動,這也是來自東非高原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通過探究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學習地理這門課好不好呀?有趣沒趣呀?

學生:好,很有趣。

評析:

教師提出了一些的問題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以疑激趣使學生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審美情趣。同時,老師讓學生先七嘴八舌地發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談話、聊天的形式來和學生對話,體現了師生關係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導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方法

教學片段:

教師問:同學們,既然地理課能讓我們內知道很多道理,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地理課呢?

學生1:做好課前預習

學生2:及時做作業和複習

學生3:上課認真聽講,不說小話、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學生4: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魚,兩日曬網。

教師;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瞭解一些地理現象,你還的必須首先知道它們在地球的什麼地方,然後才能進一步去分析產生一些現象的原因,對不對呀?

學生們:對

學生5:老師,像我國南方爲什麼就熱,北方爲什麼就冷,這要看地圖才能分析出來。

學生6:爲什麼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人煙稀少,這也的看地圖就能分析出來。

學生7:如果不看地圖,我們就不知道西藏在什麼地方,美國在什麼地方。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很對,學習地理離開了地圖,就等與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要想學好地理的確需要大家做好課前語系、課後複習、上課認真聽講,你們說的這些道理是學習每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學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幾方面以外,我們還得重視學會讀圖,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評析:

長期以來,所有的課程的學習都好似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一言堂,根本沒有學生髮言的權利,以上對話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課堂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從對話中也能感到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種把學生看成什麼也不知道的陳舊的觀念在這裏蕩然無存。

案例反思:

本課以“聊天”、“談話”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討地理與生活的關係,儘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遵循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後再上升到理性認識。儘量利用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維、積極發言,學習有興趣。堅持了“以學生的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的思維在前馬腳市的點撥在、評價在後”的原則,使學生樹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