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多篇)

教學方法: 篇一

自主、合作、探究、點撥

作家作品 篇二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文章的作者——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知識與技能

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應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

重點

理解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及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

體會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1、線索教學法:抓住“金錢”的變化——“稱呼”的變化——“親情”的變化這一主線,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整理情節,自然地感悟主題。

2、活動式教學法:對教學難點的突破,結合小說的體裁特點和本篇小說的內容,設計語文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小說的感悟能力。

莫泊桑的畫像。

2課時

在法國的海港城市勒阿佛爾,生活着菲利普一家人。每逢星期日,他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而這時,只要一看見從遠方歸航的大海船進港,菲利普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

“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導入課題:這個于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爲什麼全家人那麼熱切地期盼他回來呢?

莫泊桑(1850~1893年),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和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短短的一生中,他寫了300多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著名的有長篇小說《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鍊》《菲菲小姐》《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上的墮落。

《我的叔叔于勒》的六個“兩”。

1、兩條線索: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從海外發財歸來是文章的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的多年經歷是暗線。文中兩線並行。在船上見到于勒的情節,使兩線交織,達到高潮。

2、兩撥懸念:小說的開端部分,作者抓住幾件瑣細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後,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菲利普一家爲什麼要散步?于勒是誰?是什麼樣的人?這一家爲什麼這樣盼望他?這一連串的問號,讓讀者心情迫切地急於看下文。小說的發展部分,重點寫對於勒由恐怖變爲希望。于勒在海外發了財,全家都稱讚他是“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人”。爲什麼于勒會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這個希望之星究竟發了多大的財?究竟會給這一家帶來多大的幸福?爲什麼一等10年不回來?他們的美夢能否實現?作者再次把讀者的好奇心抓住了。

3、兩個對比:其一,前兩部分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真是望眼欲穿,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刻相見,呼之而出;而到第三部分,當菲利普夫婦在海輪上真的見到窮困潦倒的于勒時,卻視若毒蛇猛獸,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遠。其二,第二部分中的插敘亦讓人物言行前後對照,真假美醜,作者毋庸評述,讀者已一目瞭然。

4、兩面描寫:小說以“我的叔叔于勒”爲題,而對於勒僅有幾筆正面描寫,多是側面描寫。

5、兩處映襯:當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烘托出人物快樂而驕傲的心情。快到哲爾賽島時,人們望見“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這是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烘托人物的失望和沮喪的心情。

6、兩點爭議:

①主題存異:一說作品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係”;一說這篇倫理小說是面“生活的鏡子”,揭示了生活中某類人物極端勢利的嘴臉,可以借來透視當代某些人的醜陋靈魂。

②主人公存異:一是菲利普夫婦;一是于勒。

1、請同學們先聽課文錄音,然後請一位同學敘述故事情節。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相應的序號,同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

于勒?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賊?討飯的?流氓

(2)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從上面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盼望——讚美——厭惡、仇恨

(3)學生根據上面的這條感情線索,歸納出本文的情節。(情節的每部分用一個字來概括)

盼——贊——見——躲

(開始)?(發展)?(高潮)?(結局)

學生討論問題:

1、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錢,因而被視爲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說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重又潦倒,淪落成爲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靠在船上擺攤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棄之門外。

2、菲利普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以前被視爲“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並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直接原因:于勒又淪落爲窮人,而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

根本原因: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作者通過描述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同學們,在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菲利普一家,當然也認識了他的叔叔于勒。這一家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徵,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近他們吧。

提名學生作出回答。

對菲利普夫人的認識:精明、刻薄、潑辣、有主意、富有心計、爲兒女着想……

(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對於勒的認識:糟蹋錢、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懷念親人、令人同情……

(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個偏正短語,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說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呢?

不是。

2、于勒叔叔這個人物貫穿了課文的始終,他爲什麼不是主人公呢?

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關鍵看這一人物形象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小說的故事情節雖然都是緊緊地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說中的線索性人物,作者設置他是爲了組織材料、構造故事、推動情節發展,並不是靠他來揭示主題。

3、什麼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麼?

“我”僅僅充當了作者的代言人,雖然“我”從頭到尾都有出現,整個故事是由“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而構成的,但那只是爲了使作品有一個更客觀的敘述角度。

4、那麼,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時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事上,集中表現在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了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揭示了全文的主題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5、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作者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以菲利普爲例,如作品寫他發現賣牡蠣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時,他“突然好像不安起來”,“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這是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心中充滿了恐懼的感情。當他從船長處證實老水手確是于勒時,他“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可見這打擊是何等沉重。當他回到妻子身旁時,“神色張皇”,說話“結結巴巴”,最後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這表現出他內心的極度恐懼,彷彿大難即將臨頭,慌亂到了極點。

6、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中,可以看出他們有着怎樣的性格特徵?

自私、貪婪、庸俗、虛榮、勢利、冷酷。

7、試舉例談談,本文情節曲折,構思巧妙,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于勒在美洲發了財,過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變成了窮水手。確實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中。因爲資本主義社會是爾虞我詐的社會,這個被哥哥“打發”“賺了點錢”的于勒,在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中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

(2)菲利普一家與于勒在一條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於于勒窮困潦倒、年老而流落異鄉,被船長帶回卻又無臉回家,只好棲身船上;二姐婚禮後全家到窮人最理想的哲爾賽島去旅遊,這就必須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設計了“吃牡蠣”的情節,這樣,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與賣牡蠣的于勒在一條船上相遇了。

菲利普夫婦是可憐的,可憐在他們生活的窘迫;也是可鄙的,可鄙在骨肉關係也要以金錢來衡量。這部世界名篇,沒有把這些直接告訴我們,而要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在作者留下的豐富的空間裏進行再創造。因此,小說雖短,但它含蓄、雋永。

這篇小說通過對菲利普夫婦因於勒的貧富而前後變化的態度的生動描寫,刻畫了菲利普夫婦的虛僞、自私、貪婪、冷酷的嘴臉,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1)構思巧妙,情節曲折。

本文雖以“我的叔叔于勒”爲題,但對於勒的直接描寫卻很少,文中着重寫的是菲利普一家盼、贊、遇、躲于勒的過程。于勒出場前,全家日夜盼望他回來。但是,當貧困潦倒的于勒出現在菲利普夫婦面前時,他們卻咒罵、怨恨、躲避于勒。文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反覆無常的態度,完全着眼於金錢,深化了文章主題。

(2)多種描寫方法並用,人物性格鮮明。

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細膩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寫菲利普發現賣牡蠣的人很像于勒時,作者極力描畫了他的臉色和眼神。“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寫出了菲利普內心的緊張以及恐懼,這種恐懼已經表現在他的神情上了。

我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有層次地探究文本。作爲世界文學的經典名篇,既有內容的廣度,又有思想的深度。我設計了三個主問題和三個亮點探究活動:尋讀——解決主要人物和線索人物的問題,這是打開文本的鑰匙;品讀——通過品讀細節認識人物形象,進而學習人物塑造的方法,這是小說閱讀的中心任務;拓讀——表達自己對文章主題、美點、人物的認識和理解,這是閱讀的更高層次。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篇四

一、學習目標: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把握小說的主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幻燈出示)

二、導入新課:題解、簡介作者。

三、檢查預習:

1、指名學生板演生字新詞。

2、指名學生口頭回答小說的主要人物(稱呼和名字)、次要人物。

四、合作探究

(一)分目標1:瞭解故事情節,感悟起伏曲折的情節所表現的深刻主題。

1、用“______于勒”的動賓短語,分別給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四個階段列一個小標題。

2、菲利普夫婦爲什麼要盼于勒?見到于勒後又爲什麼躲呢?這前後的態度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二)分目標2: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感悟小說主題。

1、作者在小說中精心設置了20個稱呼,有讚歎的,有斥罵的,有同情的,從而表達出不同人物在不同時期對於勒的不同感情,揭示出小說的主題。

(1)請同學們根據遇到于勒的前後爲界限,在文中找出人們對他的稱呼究竟有哪些?

(2)于勒來信前對他的稱呼是斥罵的,來信後則是讚歎,而真的遇到後又是怨恨加斥罵的,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3)遇到于勒時,菲利普夫婦與兒子若瑟夫對於勒的不同稱呼,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4)船長斥罵于勒爲“法國老流氓”,對小說的主題有作用嗎?

2、從菲利普夫婦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入手,揣摩人物性格,感悟小說主題。

(1)當父親菲利普從船長那裏證實賣牡蠣的老水手就是于勒時,他的反映如何?屬於什麼描寫?表現他怎樣的心情?

(2)當母親克拉麗絲從菲利普那裏得知賣牡蠣的老水手就是于勒時,她的反映如何?屬於什麼描寫?表現她怎樣的心情?

(3)菲利普夫婦的表現反映了他們重怎樣的性格?與小說主題有什麼關係?

(三)分目標3:理解環境描寫對襯托人物心情,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1、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2、這兩處景物描寫襯托人物的什麼心情?

五、練筆:如果於勒腰纏萬貫的回來了,又恰巧在凡爾塞島遇到了菲利普夫婦。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又是如何表現的?請寫一個不少於200字左右的片段。

六、小結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五

一、引入ppt

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法國作家左拉說:“讀他的作品,可以是哭或者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我們會哭,還是會笑?又能引發怎樣的思考?

二、ppt跳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ppt理清故事情節

弄清人物情感態度變化的原因。

1、理清故事梗概,瞭解情節結構,認識菲一家與于勒親疏關係的不斷變化。

(在這個大起大落極富戲劇性的故事裏,于勒和菲利普一家的親疏關係不斷髮生着變化。是怎樣變化的呢?)

2、是什麼決定着于勒和我們一家的親疏關係?(經濟狀況,貧富變化)

完成情節結構圖展示:

四、尋找主人公,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題。

在這個因爲錢而上演的故事裏,有哪幾位重要人物?到底他們誰是主人公呢?

1、找出主人公並說明理由。

(1)“我”,若瑟夫,貫穿了全文始末,作者通過“我”的眼觀察,用“我”的口敘述,“我”見證了整個故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我”也反襯了菲夫婦自私、無情;還表現了作者對親情的期許與呼喚。但“我”只是線索人物,他若爲主人公,那作品表現的就是歌頌童真、單純、重親情。但這不是作者着力表現的。

(2)于勒,題目就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他的貧富變化,人生浮沉,是菲夫婦情感態度變化的原因;若他是主人公,那主題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或惡有惡報。但這更不是作者着力表現的,相反作者通過若瑟夫內心獨白與呼喊和多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表現了對於勒的同情。

(3)菲夫婦,全篇小說主要寫他們兩口子的精彩表演,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人物,通過他們的言行神態極其變化塑造了極具個性特點的鮮明形象:自私貪婪、冷酷無情的小人物形象,並通過他們表現了主題。

2、總結方法:尋找主人公就是尋找作者着力刻畫的最能體現作者創作意圖的人物。

3、根據主人公分析小說主題。

(1)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2)小人物的悲哀

(3)人性的扭曲

4、既然主人公是菲夫婦,爲什麼題目不是《菲利普夫婦》或《我的爸爸媽媽》(平淡)?既然主題是金錢銷蝕了親情,人性被金錢扭曲,爲什麼題目不是《親情薄如紙》或《錢啊錢》(直白)?

五、結束語:

1、作爲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作爲傳世之作,它在藝術特色方面也是亮點多多。下節課我們將探究它的藝術特色,並進行課本劇表演。同學們,下節課值得期待。

2.錢啊錢!家裏出了一個一生大起大落的于勒,於是一份關於“金錢與親情”的考卷嚴峻地擺在了菲利普一家的面前,他們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他們的回答讓我們哭不出來,卻笑得沉重。這是一份能穿越時空的考卷,它或者已經而且必將讓我們面對,留給我們關於金錢與親情與愛情與人性的思考。面對金錢的拷問,我們該做出怎樣的答案?同學們,讓我們的答案折射更多親情的珍貴,愛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輝!

屏幕展示 篇六

莫泊桑是        (國家)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1880年完成了《       》的創作,轟動了文壇。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鍊》《米隆老爹》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俄國的契訶夫,代表作爲《變色龍》;法國的莫泊桑,代表作爲《羊脂球》;美國的歐·亨利,代表作爲《警察與讚美詩》。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小說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3.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二、能力訓練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2.理解作者對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2.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學難點1.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2.深刻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教學突破1.梳理小說情節,感悟起伏曲折的情節所表達的深刻主題。

2.誦讀欣賞文中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查找相關資料。

2.佈置學生預習課文。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解決生詞。

2.熟悉課文,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心就象是天平,可以用它來衡量事物的輕重,同樣的東西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分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你的心之天平上,一端放上親情,一端放上金錢,會向哪一邊傾斜呢?

(二)點名讓學生結合預習介紹作者。

1介紹作者: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項鍊》等。其他同學補充。

2.補充:他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當過兵,做過小公務員,目睹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創作基礎。他特別善於寫揭露資產階級社會道德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複述故事情節並思考小說的主要人物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對學生的複述作出評點。結合以菲利普爲人稱的複述,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變化。1.通過閱讀找出稱呼的變化:壞蛋、流氓、無賴、正直、有良心的人、小子、

傢伙、賊、流氓。

1.提問: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變化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勒態度變化的線索是怎樣的?啓發:最開始於勒佔用了菲利普應得的一部分時,人們打發他去了美洲。2.根據教師啓發,找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變化的線索:打發他走à盼

望、讚揚à又罵又躲。

2.提問: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是表現出來的人物行爲,如果深入人物內心,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情感變化又是怎樣的?3.在教師的引導下,由表及裏,逐步深入理解課文。相互討論交流後回答: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情感變化的線索是:恐怖à希望à恐怖、仇恨。

(四)、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小說主題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分析:于勒的命運變化小說沒有直接交待,而是隱含在菲利普夫婦對他的稱呼、態度、情感等等變化中,以及輔以老船長的敘述交待的。

1.通過小說對菲利普夫婦的描寫把握于勒的命運變化:在家行爲不正一出外發財一最後窮困潦倒。

2.提問:小說描寫這種種變化,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2、于勒命運的變化引起了菲利普夫婦的種種變化,反映出當時社會人與人關係的淡漠炎涼,即便是親情也不再能維繫什麼,更顯人情的悲涼。

3.提問:小說描寫了許多人物形象,那麼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誰?爲什麼?3、聯繫上下文思考回答:小說着重描寫的是菲利普夫婦。如果正面描寫于勒,那隻能反映他在當時社會中的個人遭遇,不能說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淡漠炎涼,悲劇意味會大大降低。

4.引用馬克思“金錢關係說”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金錢可以使冰炭難容的人互相親密起來,使逝同水火的人互相親吻起來。”4、學生可以聯繫實際,用事例來證明。

5.歸納本文的主題:小說意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5、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6.討論:有人認爲本文意在表現資本主義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你是否同意,說說理由。6、學生從菲利普夫婦一家的家境的拮据。生活的窘迫。

(五)、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問:小說描寫了許多人物形象,那麼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誰?爲什麼?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菲利普夫婦,爲何文章標題又爲《我的叔叔于勒》?

1、聯繫上下文思考回答:小說着重描寫的是菲利普夫婦。如果正面描寫于勒,那隻能反映他在當時社會中的個人遭遇,不能說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淡漠炎涼,悲劇意味會大大降低。

2、提問: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2、共同點:

自私、冷酷、惟利是圖、虛榮

3、提問: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在共同點之外又有所不同。分角色朗讀。(34—38)小節。3、不同點:

丈夫(膽小、懦弱、毫無主見)

妻子(精明、潑辣、沉着、鎮定)

(六)拓展訓練及作業佈置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問:參看課文46小節,“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設想父親當時的心理活動,用父親的口吻表述出來。1、學生自由寫作,互相交流。

2、提問:設想如果父母遇到的是腰纏萬貫的于勒,父母親會有怎樣的表現。試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2、學生自由寫作,集中交流。

3、設問:契柯夫筆下的變色龍也隨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同而改變,莫泊桑

筆下的菲利普夫婦也隨着于勒身份的不同而改變,是否相同。3、學生比較:契柯夫表現沙皇制度下,人不如狗的現實,而本文表現資本主義制度下金錢關係。人物性格不同,契柯夫表現見風使舵、奴顏婢膝、不知羞恥的走狗,本文表現自私、冷酷、惟利是圖、虛榮。

4、小說的景物描寫是小說不可或缺的因素,試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語句並作簡要分析。4、去時景物描寫襯托歡快、喜悅的心情。回來時景物描寫襯托失望、沮喪的心情。

(七)、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稱呼變化:

①壞蛋、流氓、無賴②正直、有良心的人③小子、傢伙、賊、流氓

明線:

態度變化:打發他走——盼望——讚揚——又罵又躲

情感變化: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暗線:

于勒在家行爲不正——出外發財——最後窮愁潦倒

主題探討①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②表現資本主義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2、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爲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的利已主義人生觀。

學習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表情、行動、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徵的寫法。

學法指導:

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小說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歸納主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走近莫泊桑: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給拼音寫漢字。

拮据()棧橋()煞白()撬開()

詫異()牡蠣()別墅()皺紋()

襤褸()闊綽()女婿()嘟噥()

3、問題與思考:

①、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詞語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②請你用類似“盼于勒”這樣的三字短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

二、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小說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

2、複述故事情節。(複述時注意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各個階段人物的不同表現)

(三)再讀文章,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嗎?說說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麼作用呢?

(四)研讀重要文段,透過人物言行,瞭解人物內心。

默讀課文,勾畫出典型的語句,注意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態度的變化,想一想:這種變化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五)探討主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通過以上分析,你認爲作者想借此文表現怎樣的主題?

(六)研讀小說的藝術特色,借鑑寫作方法。

大家公認莫泊桑的小說藝術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別欣賞哪一點?就本文的寫法,談談你的體會和發現。

(七)展開想象,改寫故事結局。

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的表情將會怎樣?他們夫婦之間將進行怎樣的對話?請你抓住人物特徵,口述一段文字,再來一次出人意料的結局。

(八)聯繫實際生活,深入思考人際關係。

你覺得在中國會不會發生於勒這樣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你會怎樣評價他,你希望擁有怎樣的人際關係?

延伸拓展:

痛苦的遊戲

羅小俊

一次朋友聚會,有一位正在某個心理諮詢培訓班學習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個遊戲。他發給每人一張紙片,請大家在上面寫下五件自己認爲最珍貴的東西,比如生命、愛情、朋友等。最後他再三強調:大家一定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它。

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在自己的紙片上寫下了:丈夫、女兒、快樂、滿足感和父母。這時,這位朋友請大家考慮放棄其中的一個。我輕輕地劃去了“滿足感”。我的“滿足感”,其實是“事業有成”的代名詞。從小所受的教育告訴我:碌碌無爲是悲哀的。所以,儘管只是一箇中學教員,我還是希望能從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績來。然而,工作上的“滿足感”,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現平平,我至少還擁有我的家人和快樂,他們於我何等重要……儘管這樣寬慰自己,我心裏隱隱約約地還是有些鬱悶——畢竟我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不大好玩的遊戲。

接下來,朋友請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棄兩件。我一下子懵了,放棄哪一個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請求說:遊戲可不可以就此結束了?朋友說: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忍痛割愛吧。真的,我的心裏好痛苦、好矛盾。劃去“快樂”後,我以歉疚、負罪的心情劃去了“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看到這篇文章,請千萬千萬要原諒女兒,畢竟你們不可避免地要先我們而去。

然而這遊戲還沒有結束!朋友請大家在僅剩的兩件中還要劃去一件,保留最後一件。這真是太殘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兒,我怎麼可能捨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親密的伴侶,在我迷惘時爲我指點迷津,在我失意時爲我排憂解難,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他!而我的九個月大的小女兒,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靈,她傻乎乎的笑臉,她無所顧忌的大哭,都是那樣深切地牽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沒有她!如果要選擇捨棄他們中的哪一個就讓我先捨棄自己吧。

遊戲結束了。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着這個遊戲的現實意義,而我的頭腦裏一片空白。原來,生命中的種種至愛,在我心中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業,我的快樂心情,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的重要!以至於儘管只是一個個假想的“放棄”,仍然讓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個遊戲參加者喃喃自語:什麼呀,真是個無聊的遊戲!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這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遊戲。讓我們更誠摯地去愛、去珍惜吧,在我們還擁有着的時候!

1、用文中的短語填空。

(1)作者在紙片上寫下的五件最珍貴的東西,可以分爲“”、“”、“我的快樂心情”三類。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遊戲,儘管只是假想的放棄,而作者卻感到痛苦和沉重,這是因爲她是“”對待的。

2、作者劃去“父母”時爲什麼感到歉疚、負罪?

3、文中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遊戲是痛苦的,作者爲什麼認爲它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