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簡述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條件及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細胞的基礎知識,分析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細胞培養的學習,體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關注細胞工程研究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二、教學重難點

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及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

師: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過後,都會有燒傷病人。在治療燒傷病人時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燒傷病人的健康皮膚進行自體移植,但對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卻無奈,用他人的皮膚來源不足,而且會產生排異反應。怎樣獲得大量的自體健康皮膚呢?這個難題,動物細胞工程爲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

【設計意圖】利用經典圖片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二)動物細胞培養概念

動物細胞培養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組織,將它分散單個細胞,然後放在適宜的培養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

(三)動物細胞培養過程

培養動物所用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器官或組織。

將組織取出來後,先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等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後配置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

放在培養瓶中的具有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浮液在培養箱中培養的過程叫做原代培養;隨着細胞生長的和增殖,培養瓶中的細胞越來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下來,配製成細胞懸浮液,分裝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培養瓶中培養,這稱爲傳代培養。傳代細胞中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叫做細胞株;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並且帶有癌細胞的特點,這種傳代細胞叫做細胞系。

(四)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

1、無菌、無毒的環境:對培養液和所有的培養用具進行無菌處理,還可在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應定期更換培養液。

2、營養:合成培養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漿等。

3、溫度和pH:適宜溫度爲36.5℃±0.5℃ ,適宜pH爲7.2-7.4 。

4、氣體環境 :主要是O2和CO2。

(五)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的應用

1、生產生物製品:如病毒疫苗、干擾素、單克隆抗體等;

2、健康細胞培養;

3、作爲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

4、科研方面:篩選抗癌藥物、治療和預防疾病等。

(六)思考討論

1、爲什麼選用動物胚胎或幼齡個體的器官或組織做動物細胞培養材料?

答:因爲這些組織或器官上的細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強。

2、爲什麼培養前要將組織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

答:成塊組織不利培養,分散了做成細胞懸浮液利於培養。

3、在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爲什麼要用胰蛋白酶對取出的動物組織進行處理? 答:胰蛋白酶處理動物組織,可以使動物組織細胞間的膠原纖維和細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獲得單個細胞。

4、細胞株和細胞繫有什麼區別?

答:細胞系的遺傳物質改變,具有癌細胞的特點,失去接觸抑制,容易傳代培養。

5、動物細胞培養液的主要成分是什麼?較植物組培培養基有何獨特之處?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和動物血清等;獨特之處有:A.動物細胞培養液爲液體培養基;B.動物細胞培養液的成分中有動物血清等,而植物組培培養基多數選取蔗糖爲營養物質。

6、動物細胞培養能否像綠色植物組織培養那樣最終培養成新個體?

答:不能,動物細胞培養只能使細胞數目增多,不能發育成新的動物個體。

動物細胞培養是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師在介紹了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條件之後,可以通過問題式探索,讓學生深層次地瞭解動物細胞培養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一.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1果酒和果醋製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果酒、果醋製作的原理。

2、能力目標:

①學生根據果酒製作的原理設計果酒製作過程,體驗制果酒的實踐操作

②在對果酒製作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環節,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果酒釀製歷史的追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滲透STS教育。

教學重點:

①說明果酒和果醋的製作原理

②設計製作裝置製作果酒和果醋

教學難點:

製作過程中發酵條件的控制

教學過程

引言: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樣,有着它本身的光輝篇章。在酒的記載中,有許多關於酒的有趣傳說。猿猴釀酒說——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的水果在“石窪”中,一段時間後,就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流出,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國內市場上,近幾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與生活——果酒中雖然含有酒精,但含量與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來非常低,一般爲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當作飯後或睡前的軟飲料來喝。果酒簡單來說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營養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有時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營養,通過果酒卻可以吸收,因爲營養成分已經完全溶解在果酒裏了。果酒裏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體中堆積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積累脂肪和贅肉。此外,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於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課題1從課題背景人手,然後從實驗原理、實驗流程示意圖和提供的資料,較全面的介紹了果酒和果醋的製作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果酒製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1)果酒的製作需要什麼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分佈、種類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的反應式如何?

(4)酵母菌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5)爲什麼在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

(6)什麼叫發酵?發酵等同於無氧呼吸嗎?酵母菌有何實際應用?

(1)酵母菌形態、結構、分佈、種類及菌落

①形態、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屬真核生物,細胞大小爲1~30um,呈圓形、橢圓形等。

思考:你認爲酵母菌的細胞中有哪些結構?

你認爲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有什麼區別?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生殖。溫度低時形成孢子,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適宜時,進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討論:你知道什麼的菌落嗎?在生態學上一個菌落屬於什麼?

酵母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溼潤、黏稠,呈白色或粉紅色。(在液體培養基中,有些在液體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現酵母環,或產生沉澱。)

④生存的環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佈廣泛,但多分佈在含糖較高的偏酸環境中,如水果、花、樹皮上,(有些可與昆蟲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絲酵母引發鵝口瘡、肺感染。食品中常見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魯氏酵母(醬油釀造)、球擬酵母屬、粉狀畢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終是酵母菌的大本營。

思考:在發酵製作葡萄酒的時候,要對葡萄進行消毒嗎?爲什麼?

其他微生物與酵母菌的關係是什麼?

(2)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製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

在有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應怎樣處理?

如果要獲得酒精呢?爲什麼?

(3)發酵

1)。發酵概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穀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2)。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3)。應用:

釀酒、發饅頭、麪包製作、酒精製造、生產藥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4)溫度要求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適宜溫度的原因嗎?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適溫度說明了什麼?

補充: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於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着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爲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你知道嗎?

1、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

(在發酵的過程中,隨着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2、葡萄酒分成乾紅、乾白等種類的依據是什麼?

(1、根據葡萄酒的顏色分成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種。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釀造,皮汁分離發酵;

紅葡萄酒:用紅葡萄釀造,皮汁混合發酵;

桃紅葡萄酒:顏色介於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之間,皮的發酵時間短。

2、根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幹、半乾、半甜、甜四種。

幹葡萄酒:含糖量低於4克/升;

半乾葡萄酒:含糖量介於4克-12克/升之間;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於12克-50克/升之間;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於50克/升。)

自然發酵:附着於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種來源:?

??人工培養:分離獲得得純淨的酵母菌菌種。

(在果酒的工業生產中爲了提高果酒的品質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例如:乾酵母或酒藥)

2、果醋製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醋酸菌的形態?細胞結構?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實際應用?

(3)醋酸菌的代謝類型?

(4)果醋的製作原理?

(1)醋酸菌形態

1)。從橢圓到桿狀,有單個,有成對,有成鏈狀,以鞭毛運動或不運動,不形成芽孢,屬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陳代謝類型爲異養需氧型。(醋酸菌與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點是)

2)。應用:食醋、果醋

(2)果醋製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種好氧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麪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醋酸菌對氧氣的含當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人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茵將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C6H12O6→3CH3COOH(醋酸)

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爲乙醛,再將乙醛變爲醋酸(反應簡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爲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CH3COOH(醋酸)

過渡: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是怎樣設計果酒、果醋製作方案的?

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選材、設計實驗裝置、操作過程

二、實驗設計

1.果酒和果醋實驗流程示意圖

果酒果醋

閱讀教材3-4頁,對A、B兩同學的實驗裝置進行討論:

A:每次排氣時只需擰鬆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制醋時,再將瓶蓋打開,蓋上一層紗布,進行葡萄醋的發酵。(來防止發酵液被污染,因爲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爲什麼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

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將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2、實驗操作

(1)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的葡萄,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爛的葉子。

②、用清水沖洗葡萄1*本站 *-2次除去污物。(注意沖洗次數不宜太多,爲什麼?)討論:你認爲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爲什麼?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醋酸發酵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進行關於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述法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過程

〖章引入學生閱讀P58。

〖節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由於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多於從長頸漏斗滲出的水分子數量,使得管內液麪升高。

2、用紗布替代玻璃紙時,因紗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麪不會升高。

3、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相等時,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等於滲出的水分子數量,液麪也不會升高。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注意。

〖板書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與討論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等有機物一般不能透過細胞膜。

2、紅細胞的細胞膜相當於“問題探討”中的半透膜。

3、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於紅細胞內部的濃度時,紅細胞一般會因持續吸水而漲破。

4、紅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紅細胞內外濃度的差值。一般情況下,差值較大時吸水或失水較多

〖板書㈠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膨脹甚至漲破)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皺縮)

㈡成熟植物細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的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原生質層脫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原生質層恢復原來位置 基本不變

〖板書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復原)

〖板書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提示1.在培養過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離子較多,吸收Ca2+、Mg2+較少,結果導致水稻培養液裏的Ca2+、Mg2+濃度增高。

2、不同作物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有差異的。

3、水分子跨膜運輸是順相對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並不都是這樣,這取決於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

4、細胞對物質的吸收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性具有普遍性。

〖板書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 2.√。 3.×。

拓展題

農業生產上的輪作正是針對不同作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選擇性吸收而採取的生產措施。如果長期在同一塊田裏種植同種作物,地力就會下降(俗稱傷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這樣就會影響作物的產量。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簡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過程。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和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設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接着,ppt展示兩組圖片:(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爲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它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2)熒光水母的圖片,熒光水母因爲它體內的“熒光蛋白”,使得它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蛋白質有什麼樣的結構?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課題)。

(過渡)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複雜的,可是這種複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爲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瞭解氨基酸的結構。

(二)資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擁有4種氨基酸,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四種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組成?有什麼共同特點?區別是什麼?

(2)如果將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嘗試歸納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種氨基酸都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共同點);R基不同(不同點)。

教師邀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並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後總結,並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爲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

(三)動手操作,演示蛋白質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讓一組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嘗試怎樣才能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爲“脫水縮合”)。

(4)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用表格的形式)。

創設情景:觀看蛋白質形成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胰島素的空間結構。

師生共同探討歸納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並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種,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這些氨基酸是怎樣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活動:將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同學相互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並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種類不同;氨基酸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多肽鏈盤曲摺疊形成的蛋白質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五)鞏固新知,歸納總結概念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概念圖。

(六)作業拓展

課後調查資料:科學上第一個人工蛋白質的誕生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研究進展及成就。

四、板書設計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和結構通式

二、蛋白質結構的形成

三、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必修第一冊中《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和第二冊中《遺傳的基本規律》爲基礎,從學生感興趣的人類遺傳病引入,討論: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這兩種遺傳病爲什麼在遺傳表現上總是和性別相聯繫,爲什麼在遺傳表現上與性別關聯的表現又不相同。伴性遺傳有什麼特點。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其它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提出假設、設法求證的科學探究能力。

(3)能夠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縝密的思維能力。

2.能力目標

(1)探索伴性遺傳方式的本質規律,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應用人類遺傳學研究中生物統計的方法。

(2)通過分工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善於與他人合作與溝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伴性遺傳的故事激發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2)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3)如何面對伴性遺傳疾病,培養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融入生命教育。

(4)喚起發現人類遺傳病、探索遺傳病治療方法的社會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

2、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規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學過減數分裂和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已經掌握基因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活動及結合課堂的探究活動,對伴性遺傳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

五、教學方法

採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啓發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指導學生調查人羣中色盲症的發病情況和規律。指導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尋找資料與自己調查數據加以比較。讓學生調查人羣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況。分析調查數據可能與資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該項準備工作可以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伴性遺傳有關的紅綠色盲問題進行調查、討論和學習,通過調查發現問題“在人羣中男女發病率不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到觀察、分析的積極心理活動狀態,使教學中紅綠色盲探究活動更能順利開展。但其中難點是學生調查情況不可估計,教師要在課前先作好相應培訓與準備工作。如教會學生設計記錄表格,有關遺傳病發病率的計算方法。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學習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

新課

新課

講授

1、色盲症的發現

講述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啓示?

提問學生

介紹色盲知識:就是不能辨別色彩,即辨色能力喪失。紅綠色盲是一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分紅色和綠色。

2、課件顯示紅綠色盲檢查圖

設疑:紅綠色盲是怎麼遺傳的呢?

導入新課:伴性遺傳。理解概念。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1、特點: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與性別相聯繫。

2、常見實事例:(1)人類遺傳病: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等。

(2)果蠅:眼色等。

二:人類紅綠色盲症

1、色盲遺傳家系圖譜分析

課件顯示紅綠色盲家系遺傳圖譜,認識系譜,分析圖譜,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 :

(1)對“資料分析”的兩個討論題進行討論。

(2)總結伴性遺傳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寫學案中相關內容。

2、課件顯示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圖表,引導學生填寫

根據遺傳圖解,寫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並推測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們來畫一畫他們的遺傳圖解(這裏難度較大,教師可先作示範)!Ⅰ-1與Ⅰ-2。

結論:生下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視覺都表現正常,沒有色盲。可是,他們的女兒卻都是攜帶者。

Ⅱ-3與Ⅱ-4(緊接上面的圖解板書圖解)

課件顯示鞏固練習,提問學生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婚配類型並回答,然後總結給出正確答案。

4、強調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在課件上邊引導學生回答邊演示兩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5、通過遺傳圖解引導學生總結色盲遺傳的特點,得出“交叉遺傳”的結論。

6、課件顯示鞏固聯繫,提問學生(教師可稍作引導)。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基因位置

2、遺傳特點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根據雛雞的羽毛特徵來區分雌性和雄性

知識拓展: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

[1] 伴Y遺傳:

(1)特點:①致病基因只位於Y染色體上,無顯隱之分,患者後代中男性全爲患者,患者全爲男性,女性全爲正常,正常的全爲女性。簡記爲“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具有世代連續性。也稱限雄遺傳,簡記爲“父傳子,子傳孫”。

(2)實例:人類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圖

[2] 伴X顯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連續遺傳現象 ②患者中 性多於 性 ③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一定爲患者,簡記爲“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親及兒子一定正常,簡記爲“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實例:抗維生素D佝僂病,鐘擺型眼球震顫。

(3)典型系譜圖

[3] 伴X隱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②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③女患者的父親及女兒一定是患者,簡記爲“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親及女兒一定正常,簡記爲“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至少有一個致病基因。

(1) 實例: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的眼色遺傳。

典型系譜圖

歸納:人類伴性遺傳病判定口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講、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

學生看圖識別,進行自我色盲檢測。

填學案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填寫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在學案上練習寫遺傳圖解

黑板練寫

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討論

學生聆聽

學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學案

理解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記住常見實例

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

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本節課的情感目標。認同道爾頓勇於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並將自己的發現公之於衆的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

通過辨認、識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疑激發學生思考,便於新課的講授。

探究、討論模式結合:通過家系遺傳圖譜分析遺傳現象→ 提出問題 →討論問題 → 提出依據釋疑 → 結論,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提高學生質疑、假設、探究的能力,體現本節的能力目標。

以學生爲主體,肯定學生的能力,引發繼續學習的興趣。

講練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落實本節課的能力目標。

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是教學重點,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通過學生回答既回顧所學知識,又可聯繫遺傳的基本規律等知識,使學生認識到伴性遺傳也遵循遺傳的基本規律。

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講練結合落實學生的遺傳圖解的書寫能力,解決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及聯繫,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呼應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

鞏固練習

(1)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他的父親、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母親、祖母、外祖母色覺都正常。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A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2)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B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學生演練,並回答

鞏固所學知識點。

課後作業

見學案

學生練習

鞏固所學知識

九、板書設計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二、人類紅綠色盲症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拓展延伸:伴性遺傳的方式、特點及運用

十、教學反思

對“伴性遺傳”的教學設計中,不僅僅將教學目標定位於讓學生理解“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上,應該多引導學生問一些“爲什麼”,把教材中很多是結論性內容,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可以融合資料收集、遺傳病的調查、判斷及推理,假設和論證、討論、遺傳圖譜書寫和遺傳概率計算,完成新課標確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目標。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腦、樂於探究、勇於創新、善於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學會怎樣才能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情感與態度】: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課的重點,用實驗方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幾種物質是是難點

三、教學策略:

1、利用“問題探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學習新知識。

本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細胞的物質組成,認同生命的物質性。由於學生在九年級已經學習了化學的基本知識,所以在進入這部分學習時,通過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認識到組成生物體的元素與組成地殼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區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別觀察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佔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圖和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佔細胞乾重的百分比)圖,之後再介紹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碳爲什麼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這個問題。

如果學生對原子結構的知識有較好的基礎,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佈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爲學生理解碳鏈是構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礎。

學生熟悉元素週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數是6,說明一個碳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子,核外有6個電子,由於電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於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就能夠理解C元素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時,如果由教師直白地講解細胞的化合物組成,不利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表解,獲得相應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習能力。

四、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幻燈片

五、課前準備:學生預習實驗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於生命是有什麼物質感到非常神祕,認爲生命是特殊物質構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們仍然認爲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在體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知識,知道自然界的物質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麼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麼印象。

分析資料,發表自己的看法(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說明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統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說明了生命物質的特殊性。

(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觀察圖表,歸納。

(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分析數據,完成討論題:1(略)2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最多的無機物是水;3 如土豆的塊莖的細胞還有糖類多;肌肉細胞含有蛋白質多;皮下組織的細胞還有脂肪多。

(四)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麼?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還有什麼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麼?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彙報實驗結果。

(五)練習

(六)總結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麼(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包括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DNA分子的結構及結構特點、以及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三部分。其中DNA雙螺旋結構的內容和特點是學生學習遺傳的基礎,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保證了DNA具有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的特徵,它是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本質的物質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從上一節內容知道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對於DNA的結構有一定的好奇。必修一學過核酸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的主要特點。

2、製作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3、討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歷程。

〖能力目標〗

1、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鍛鍊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空間思維能力。

2、對科學家探索基因本質的過程進行分析和討論,領悟假說——演繹和模型方法在這些研究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

1、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討論技術進步在探索遺傳物質奧祕中的重要作用。

2、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的認識過程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四、學習重點

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製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五、學習難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七、課時安排

本節課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用於學習DNA分子的結構,第二課時用於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八、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前面我們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內、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學習,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能使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出來。那麼DNA分子爲什麼能起遺傳作用呢?這需要從它的結構談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DNA的結構。

第一部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本部分並回答下面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中的DNA分子結構發現的故事並回答下列問題:

1、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經驗和成果?

(1)當時科學界已經發現的證據有:組成DNA分子的單位是脫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含4種鹼基的脫氧核苷酸長鏈構成的;(2)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3)美國生物化學家鮑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結構的方法(1950年),即按照X射線衍射分析的實驗數據建立模型的方法,爲此,沃森和克里克像擺積木一樣,用自制的硬紙板構建DNA結構模型;(4)奧地利著名生物化學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於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於胞嘧啶(C)的量這一鹼基之間的數量關係。

2、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出現過哪些錯誤?他們是如何對待和糾正這些錯誤的?

沃森和克里克根據當時掌握的資料,最初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雙螺旋和三螺旋結構模型,在這些模型中,他們將鹼基置於螺旋的外部。在威爾金斯爲首的一批科學家的幫助下,他們否定了最初建立的模型。在失敗面前,沃森和克里克沒有氣餒,他們又重新構建了一個將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鹼基安排在螺旋內部的雙鏈螺旋。

沃森和克里克最初構建的模型,連接雙鏈結構的鹼基之間是以相同鹼基進行配對的,即A與A、T與T配對。但是,有化學家指出這種配對方式違反了化學規律。1952年,沃森和克里克從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哥夫那裏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於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於胞嘧啶(C)的量。於是,沃森和克里克改變了鹼基配對的方式,讓A與T配對,G與C配對,最終構建出了正確的DNA模型。

教師活動:教師向學生出示DNA分子雙螺旋的模型,師生共同觀察歸納出DNA分子的結構

。請同學們完成相應的模型構建過程。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過程。

模型構建1:脫氧核苷酸

分子的元素組成有哪些?

分子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3、脫氧核苷酸有哪些物質組成?鹼基有哪些?

脫氧核苷酸有哪幾種?畫出脫氧核苷酸的結構簡式。

A

T

G

模型構建2:脫氧核苷酸鏈(單鏈)

C

在圖一中畫出一條鏈中脫氧核苷

圖一

酸之間的連接方式。

A

T

G

C

模型構建3:DNA雙鏈(平面結構)

1、在右圖中畫出DNA雙鏈中另外一條鏈。

2、兩條單鏈如何排列?外側是什麼?內側

是什麼?

3、鹼基之間如何配對?通過什麼化學鍵連

接?

模型構建4:DNA雙螺旋結構

第二部分DNA分子的結構

師生結合下面問題共同總結DNA分子的結構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什麼是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基本支架:在主鏈上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核苷酸之間的磷酸與脫氧核糖通過脫水縮合結合在一起。在DNA分子的外側骨架如果一條爲:磷酸—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另一條爲: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磷酸;兩條鏈上的脫氧核苷酸、磷酸和鹼基數目相等,長度一樣,排列反向。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一條鏈上有鹼基A,另一條鏈必有鹼基T與其配對,一條鏈上有鹼基C,另一條鏈上必有鹼基G與其配對;鹼基間通過氫鍵連在一起:A與T有兩個氫鍵,G與C有三個氫鍵,因此,DNA分子中C、G數目越多,分子結構越穩定。在雙鏈DNA分子中:嘧啶鹼基的總數與嘌呤鹼基的總數相等。A+G=C+T。這可作爲判斷單、雙鏈DNA的唯一依據。但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AT對和GC對的比例不同:(A+T)/(G+C)=a(不同生物a值不同)。

第三部分製作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

課下要求學生用硬紙板爲材料,借用於剪刀、針線等來完成製作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買到做DNA分子結構的教具,每四個同學一組,通過合作來組裝出DNA分子,並在下一節課上課時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的動手,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DNA分子的結構。變抽象爲具體,再由具體想象出DNA分子的結構。

九、板書設計

DNA分子的結構

分子結構的發現過程

分子的結構特點

分子的鹼基計算

十、自主檢測

徹底水解,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鹼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鹼基,磷酸

D.脫氧核糖,含氮鹼基,磷酸

2、已知1個DNA分子中有4000個鹼基對,其中胞嘧啶有2200個,這個DNA分子中應含有的脫氧核苷酸的數目和腺嘌呤的數目分別是

( )

A.4000和900

B.4000和1800

C.8000和1800

D.8000和3600

3、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A≠G時,雙鏈DNA分子中,下列四個式子正確的是( )

A.(A+C)/(G+T)=1

B.(A+G)/(G+C)=1

C.(A+T)/(G+C)=1

D.(A+C)/(G+C)=1

4、一段多核苷酸鏈中的鹼基組成爲: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

A.雙鏈DNA

B.單鏈DNA

C.雙鏈RNA

D.單鏈RNA

5、構成DNA分子的鹼基有4種,下列各種鹼基數量比中,因生物種類不同而有區別的是( )

A.(A+C)/(T+G)

B.(A+G)/(T+C)

C.(A+T)/(G+C)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