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竹影》教案菁選【精品多篇】

《竹影》教案菁選【精品多篇】

課文竹石教案 篇一

竹石教案(初定)

一、情境導入

課前交流:拉近師生距離,放鬆學生心情

前言:師生問好之後。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在上課之前啊,老

想考考同學們,敢接受我的挑戰嗎?注意聽咯。

師:“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

生:

師:出示課件沒錯,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蘭竹菊

師:“歲寒三友” 出示課件指的是,哪三友?

這麼多同學都知道,我們一起說吧。

師生齊聲: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哦(感嘆!)我們同學的積累可真豐富呀。 “四君子”中有“竹”,“歲寒三友”

中也有“竹”,可見,竹在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古

詩也和竹有關。古詩的題目是?點擊課件(生齊答:竹石,教師板書課題再點擊課件。)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師:作者是?

生齊答:鄭燮!

教師:對,他是清代詩人,鄭燮。 板書課題,然後點擊幻燈片

師:嗯,不錯,看來大家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燮字,是個生僻字,很多人都不會念,同學們通過預習都已經掌握了燮字的正確讀音!真了不起!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

生一:

師:你瞭解到了,作者的 還有補充的嗎?

生二:

師:你還了解到了作者的爲人。評價:同學們對作者瞭解得真不少,正如大家所說的,出示課件

教師小結:鄭燮 字克柔,號板橋,現在人們常說的鄭板橋指的就是作者。他是江蘇興化人。 清代書畫家,他尤其擅長畫竹、畫蘭。《竹石》就是他題寫在自己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像這樣,爲自己的畫畫作品而寫的時就是題畫詩。

(二)解詩題

1、說詩題

師:那麼鄭燮題寫的這首《竹石》詩,主要是寫竹還是寫石呢?

生齊答:寫竹。 (有說寫竹,有說寫石。)

教師小結:大家通過預習都已經知道了這首詩主要寫竹。既然這樣,題目《竹石》有該怎麼理解呢?誰來說?

生一:

教師小結:同意他的看法嗎?沒錯,題目:竹石,指的是竹子從岩石縫中長出來。

2、齊讀課題

教師導語:下面讓我們一起齊讀兩遍課題。 手勢引導到黑板上自己的板書中

三、品詩句,悟詩情

(一)熟讀古詩

教師導入語:那這從巖縫中長出來的竹子,他的命運會怎麼樣呢?讓我們走進詩文中去了解吧! 走到學生中間去,去指導,點撥。

1、初讀全詩

教師導入語: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爭取讀出詩的節奏。開始吧! 用時:一分鐘

2、指名讀全詩

教師導入語:現在,誰來讀讀古詩?(分一般和較好的學生讀)

生一:

教師評價語:口齒非常清晰。

生二:

教師評價語:不錯!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

3、齊讀全詩

教師導入語:就讓我們像這兩位同學一樣再齊讀一遍全詩吧。竹石,讀!

教師評價語:讀得非常準確,也很流利。

4節奏讀前兩句(小老師評價

教師導入語:現在誰可以更有節奏感地讀讀前面兩句詩。出示幻燈片展示前兩句

指名讀:好,你來! (朗讀一般或較好的學生都可以)

生一:讀前面兩句詩

激發評價語: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贊或指正不足:

教師評價語:你聽得真仔細!激趣讀:你也來試試讀讀這兩句詩,好嗎?

生二:讀前面兩句詩

教師評價語:嗯,你朗讀古詩的節奏把握得真好! 幾種情況?如何應對?

教師導入語;讓我們也像這位同學一樣,齊讀一二句吧。

5、節奏齊讀全詩。

教師導入語:讀得不錯! (回講臺,) 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有節奏地讀一遍。大家可以看大屏幕的,出示幻燈片點擊展示三、四句詩。 也可以看你手中的。竹石,讀!

教師評價語:同學們讀得真是越來越有進步啦。

教師導入語:下面,讓我們走進鄭燮的竹石畫。(鼠標點擊頂端才能出示朗讀頁,)聽聽古詩朗讀。 播放課件 朗讀

教師評價、導入:讀得真有韻味啊。讓我們也試着把詩的韻味讀出來吧。開始吧! 評價語:讀得真投入!老師也深深地陶醉在同學們的朗讀中了。

6、初悟詩意

教師導入語:我們讀古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讀出韻味。還要讀出自己的見解。你不妨也再來讀讀這首詩,點擊幻燈片中的鏈接返回出示全詩。看看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一:我讀懂了,(詞、句、整首詩意) ,

生一:我讀懂了,(詞、句、整首詩意) ,

生一:我讀懂了,(詞、句、整首詩意) ,

教師評價語:你知道了 ,

你通過關鍵詞來理解課文;

哦,你是這樣來理解的,

這個同學很會學習,通過預習就把詩的大概意思瞭解了。

(就學習態度直接簡單評價。忌諱,在這被學生帶入文本中解詞,解句、解詩意。)

教師小結:同學們讀出了 ,讀出了 ,讀出了 。你們多會讀課文啊,下面就帶着你們對古詩的理解再來讀讀課文吧。

學生:自由讀詩。 用時 分鐘

7、品悟詩意

(1)、激趣

教師導入語:現在我們深入到詩的字裏行間去,去理解詩意。

請同學們結合詩的註解,再聯繫自己的經驗,把這首詩的詞語、詩句的意思讀明白。

開始吧! 中間提示學生,可以拿出筆圈圈劃劃其中的關鍵詞句。 用時 分鐘

(2)、學詩意

方式— :指名說詩意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在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能讀懂嗎?誰來說說這首詩的詩意? 生一:

生二:

評價:哦,你是這樣理解的;還有同學想說說嗎?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小結:同學們學得真認真,都基本瞭解了詩意,正如你說的,全詩寫了竹子,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紮在碎裂的山岩之中。遭受無數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麼風。

(3)、激趣讀詩

教師導入語:就讓我們帶着對詩意的理解一起讀讀這首詩吧。引讀:竹 石 讀

8、品詩句、悟詩情

品讀一、二句

(1)指名朗讀

教師導語:這次,從大家的朗讀中老師聽到了只可意會的美。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有感情地給大家讀讀前面的兩句詩。出示幻燈片 你來,好嗎?

教師評語:謝謝,你讀很非常用心。

(2)品詞

教師導語:這兩句詩中的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關注呢?你說,你來 板書咬定、破巖

幻燈上詩句中的字可不可以點哪個,哪個就變色呢?音頻播放?是否可以只播放前兩句,

a、熟讀詩句

教師導入語:爲什麼大家會關注這些詞呢?你說!你說!(注意:是這裏可能會出現的幾種情況) 生一:他不容易理解;這些詞比較難理解;

師:你發現他們是難理解的詞。

生二:讀懂了這些詞,就能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你想通過這些詞來理解詩意。

教師小結:沒錯,這些詞是我們理解詩意,瞭解古詩內容的關鍵詞,是詩句的文眼。 過度導入:就讓我們抓住詩眼把這兩句詩讀讀吧。 咬 定 讀!

導語:大家很會朗讀古詩,都注意到了要把詩眼讀重音,或者拉長了節奏來讀,讓老師也來

讀讀好嗎?

師試讀

b、解立根、說破巖

師:在這裏“立根”指的是——把根紮在?哪裏?

生齊答:破巖中。

師:“破巖”是怎樣的岩石呢?你說!

生:破碎的岩石。

師:棱角分明的碎石,扎人!你說!

生:斷裂了的岩石。

師:露出平整斷面的岩石。還有嗎?你說!

生:裂開了縫的岩石。

教師導入語:把根紮在裂開了縫的,斷裂的,破碎了的岩石中,該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最終下定決心啊。來,自由讀讀這句,把竹子的勇氣和決心讀出來。

生;自由讀文。 用時一分鐘

c、品“咬定”

教師導入:紮根在這樣艱險、如此貧瘠的岩石中,光有勇氣和決心也未必能成活啊?詩人筆下的竹能在這山石間開枝散葉嗎?

生:(齊答)能!

教師:它靠的是什麼?你說!

生:

教師:對,它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鬆”!怎麼咬的?

生:

教師:什麼緊緊,牢牢地咬?

生:竹子 (教師或者需要提示:把話說完整。)

教師:竹子的什麼緊緊,牢牢地咬?

生:

教師:咬什麼?一起說!

生:

教師:竹根牢牢地咬住岩石毫(決)不放鬆。幻燈出示該句(強調突出“咬”字) 在這裏“咬”字還可以換成什麼字?

生:

教師:你把換了字的句子讀一讀。還可以換成什麼字,你來!

生:讀換字句

教師:也請你讀讀換了 字的句子

生:讀換字句

d、悟情

教師:是啊!你看,幻燈出示畫面,然後出示句子竹的鬚根深深地扎入斷巖裂縫中,點擊幻燈出示:

像 緊緊地抓住岩石,像 牢牢地咬定青山,像 緊

緊地攀附岩層斷面。

在這橫線上,大家可以填些什麼?去想想。你說!

生一:

教師:可以!

生二:

教師:也行。

教師:直接就學習態度、效果簡單評價,忌諱在此解釋詞,解句、(學生到底會說些什麼?)

導入語:來,大家一起讀讀這段話 點擊幻燈出示填橫線上的內容 你看,讀!

生:齊讀

教師: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立根在破巖中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

生:堅定

生:頑強 (相機板書)

生:堅忍不拔或堅強不屈

教師導入: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如此堅定,這樣頑強,堅忍不拔的竹子吧。起讀:你看,(幻燈片當中的這句話)

生:齊讀該段落

教師導入:讀着這樣的竹子,你對它產生了怎樣的感情?(指名說,你說)

生:欽佩(把話說完整)

教師:請你用欽佩的感情來讀讀這兩句詩。幻燈超鏈接回到詩句

生:讀詩句。

教師:指名談,你對竹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生:肅然起敬。

教師:也請你肅然起敬地讀詩。

生:讀詩句。

教師導語:就讓我們一起帶着對竹的欽佩,對竹的肅然起敬來讀讀這兩句詩吧。

生:齊讀詩句。 導入語: 過度: 究竟學生可能會出現什麼狀況?

品讀三、四句

教師導入語:通過一二句詩的學習我們瞭解了竹子的堅定,竹的頑強、竹的堅忍不拔,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古詩的三四句。 幻燈出示詩句

(1)讀詩

教師導入語:請男同學有感情地齊聲讀。 一起思考:挺立於巖縫中的竹子將會經歷怎樣的遭遇呢? 男同學準備好了嗎?任 爾 讀

生:讀聽詩句思考問題

教師評價導入:男同學讀得很認真。 (再設計更好的評價語?)

(2)感悟“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

教師導入:挺立於巖縫中的竹子將會經歷怎樣的遭遇呢? (引導是否到位?)

生:

生:

生:

指名回答,相機點評(簡潔,到位)引回詩句中。幻燈強調“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

教師以這樣一句話把學生思路引回詩句中:這就是詩句中的那個詞?第二個同學以後教師引:這就是詩句中的“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四面狂風 學生就自然點出詩中詞。

(3)情景感悟 (注意熟練使用音頻播放器)

學習重點 篇二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2、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三、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四、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兒歌《影子》,請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展示後,教師語:兒歌中的我和影子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我們都曾是愛玩影子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蒐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學生讀完課文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要求學生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教師可作提示: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研讀賞析

1、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着說明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五)拓展延伸

1、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用語簡潔,儘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後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2、教師小結: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你們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一片枯葉,一葉殘貝,一抹斜陽,都能讓你激動流連,受益匪淺,祝願同學們永遠快樂充實!

(六)佈置作業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啓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爲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字數不限、體裁不限)。

七年級《竹影》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的畫家豐子愷的童年,一起來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紹作家。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你認爲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3、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4、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於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徵。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於樂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美的語句,並試着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較鑑賞(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成語,名句。

成語:胸有成竹,青梅竹馬,勢如破竹

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塗慈老山,竹堪爲簫管。(慈老竹唐·李白)/《山居秋暝》詩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宋·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

你認爲呢?請你聯繫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七、質疑大挑戰: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着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

八、走進童年:

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童真、童趣。

(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教學目標 篇五

一、知識與能力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七年級語文竹影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

(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啓發。

二、作者介紹 :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投影打出相關資料)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 、解決生字詞:

撇 蘸 幽暗 √包羅 √愜意 疏密 √坐不牢 硃砂 水門汀 √口頭禪 √參差不齊

2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爲主?)

明確:本文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或: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3、完成表格:

1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思考探究:

1、課文中說:“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這兩句話?

(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中西方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西洋畫重寫實,重形似。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2、找找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

3、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啓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

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欣賞圖畫,要求:

1、迅速瀏覽課文中的相應字句,你能說出下面幾幅畫哪些是中國畫、哪些是西洋畫?

2、用自己的話說說國畫的精妙之處在哪裏?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七、作業: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2、完成本課練習卷,並預習新課。

《竹影》教案- 篇七

《竹影》描寫了作者幼年時與小夥伴們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遊戲及作者對中國畫的認識,充滿了童真、童趣。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爲你帶來《竹影》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竹影》教案

一、知識與能力:

A、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B、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C、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四、學習重難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A、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B、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C、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展示自己的風采。

學生展示(課外積累“惜時”的名句)

二、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那麼,我們爲這仰慕的名人,他們的童年生活你瞭解嗎?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幾篇這樣的文章,誰能說給大家聽一聽?(例如:------)

三、信息箱:

請同學們談談你對豐子愷的瞭解。(多媒體在補充)

四、整體感知:(看誰說得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你認爲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B、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C、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D、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於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徵。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於樂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嗎?(多媒體展示能體現美得意境)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美的語句,並試着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較鑑賞(多媒體打出畫面)

中國畫與西洋畫有哪些不同點?(小組交流討論展示)

1、2、3、等

七、欣賞延伸:小組成員自己找,集體說。

(1)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小組交流彙報。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

你認爲呢?請你聯繫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八、質疑大挑戰:小組成員相互問?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着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

九、走進童年:我能說

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童真、童趣。

( 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十、追憶童年:我能寫

把自己曾今經歷的一段美好童年故事寫下來。

《竹影》反思1

《竹影》這篇文章是被我們組公認的一篇比較難講好的文章。可能是大家的理解不同,我們在備課時對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設計爭論不休,最後我們擬訂一套基本思路,自己在備課時可以進行適當修改

首先,我的設計是想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感受到蘊涵在其中的藝術和美。體會文中的童真童趣。一方面體味孩子與生俱來的童真,另外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到更爲深層次趣味那就是藝術的美。

其次,對於課文的講解,我設計了四個問題:1、本文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2、從這些活動中如何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童真童趣?3、文中爸爸這個人物可不可以去掉,爲什麼?4、全文表達了什麼主旨?此過程採取學生帶問題讀課文,學生從文中得到答案的方式進行。應該說學生的回答遠遠超過了我的估計,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發散講解的語句相對就多了點。

對於這節課,我認爲優點在於:教學環節能自然流暢的完成,能完成教學的目標。能夠對學生的回答最必要的點評或引導。

不足之處:環節設置不滿意:在講到最後一個問題之前,引導了藝術問題時,安排了一個欣賞比較活動環節,即西洋畫和中國畫的欣賞。這個環節設計在上完課後發現稍微顯得有顯賓奪主之意,原本是想拓寬學生的視野,結果卻顯得是教師在自我展示。

《竹影》反思2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在上本課時,爲了使學生能夠領會本文所表現出來的童真、童趣,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點。本着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爲目的。筆者從整體感知課文,欣賞優美句子,合作探究等三方面做了教學預設。

在課堂教學中,從回顧本單元前兩課內容入手,將學生引入到本節課內容。然後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交流體會,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接下來是欣賞句子,學生們發言積極,表述也非常的棒。老師的心情也隨着學生的激情不停地愉悅。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們探討了三個問題。一個是領會課文的中心,一個是明確課文的線索,一個是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最後是比較閱讀,讓學生將本文與《童趣》進行了比較,指出它們的異同。這樣,即深化了本課的內容,又複習鞏固了學過的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容量是比較大的,有朗讀課文(兩千多字的文章),有欣賞句子,有探討問題等。整個課堂學生們緊張而又活躍,興奮而又激情。老師只是一片綠葉,除了適當的點撥外,節約了很多的語言。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學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必須要吸引學生,使學生感興趣。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課堂活動的組織要克服隨意性,提問、討論及其他課堂活動,都應該事先準備充分、設計精當,以便更好的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竹影》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

1.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 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 本上;

3. 學生查找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  ,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 簡介作者。

1.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 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 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 學生讀完課文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 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 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着說明理由。

b.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

五。 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六。 延伸、拓展。

小結導入  :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1. 複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2. 延伸拓展。

a.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儘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後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b.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c.教師小結。

七。 作業 。

1.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啓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爲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 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後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上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竹影》教案- 篇九

《竹影》是豐子愷先生撰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表現的是童真、童趣、將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嬉戲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這篇作品的閱讀訓練試題及其參考答案,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鑑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竹影

豐子愷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麼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麼‘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佈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佈置在紙上,然後成爲竹的名畫。這選擇和佈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上,竹是一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爲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一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一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爲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硃砂來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裏,丟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1.《竹影》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家、________家。

2.課文中特地提到的善於畫竹的畫家是[ ]

A.趙子昂 B.趙孟頫 C.徐悲鴻 D.管夫人

3.第一節“依樣畫葫蘆’上的引號表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4.“依樣畫葫蘆”的文中義是________

5.第一節加粗的“平生”能否刪去?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說“西洋畫”像________,“中國畫”像________.“西洋畫”的特點是注重(用兩個字回答):________;“中國畫”的特點是注重(用兩個字回答):________.

7.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的原因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節“中國畫大都如此”中的“大都”揭示了什麼意蘊?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節加粗的“之”的意思是________;加粗的“此”指代的內容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選文主要運用________描寫,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節、第二節有聯繫也有區別。其區別是:______________

12.用兩個成語來形容文中父親的話,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

《竹影》閱讀題參考答案:

1.豐子愷文集(藝術卷) 豐子愷 豐潤 現代畫 散文

2.D

3.引用 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

4.照着真竹描畫竹子。(注:聯繫上下文,此處只指畫竹子,不指畫馬)

5.不能。“平生”這個詞突出研究畫竹所費時間長、難度大。

6.照相 符號 形似 神似

7.因爲倘然用了綠顏料,因爲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

8.“大都”說明中國畫絕大部分追求美的姿勢,活的神氣,但也有一小部分例外。這樣說留有餘地,十分準確。

9.喜歡用綠顏色畫竹 中國畫注重畫美的姿態和活的神氣

10.語言 父親談對中國畫的看法

11.第一段側重寫父親談畫竹與畫馬的區別,第二段側重寫父親談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

12.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