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教案-角的認識(精品多篇)

數學教案-角的認識(精品多篇)

角的認識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探索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及3條邊之間的關係,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在活動中,使學生初步學會與同學合作探索問題。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說普通話的能力。

能力目標

通過讓學生猜測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內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教具準備:

三角板2個、量角器、不同類型的三角形。

學具準備:

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複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誰能說一說?

指名交流,說出三角形的穩定性和三角形的分類。

學生表述的質量。

活動二:探究新知

師:兩個三角板它們都是三角形,都有幾個內角?

量一量它們的內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小組合作進行,量出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60+30+90=180,第二個內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室60+60+60=180。

小結:這山種特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進行探究。

關注學生的結論。

活動三:操作驗證

師: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比一比哪個小組性的方法多。

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進行驗證,可以用摺疊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還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組探索,全班交流並總結。

讓每個學生都參入活動中。

關注學生的驗證過程。

活動四:探究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師: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可以擺一擺,量一量。你有什麼發現?

師:板書: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同桌倆合作進行,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指名交流,集體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關注學生的驗證方法。

活動五:鞏固練習

師:做教材45-46頁的6、7、8、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訂正。

公主學生交流的質量,給予一定的評價。

活動六: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創意作業:在自己周圍找一找與課本類似的鐵塔,並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角的認識的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說,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說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說,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纔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爲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纔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

師: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着做一下。【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通過剛纔做活動角,你發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生1: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是的,通過剛纔做活動角,發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說一說,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角的三部分。】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三

本節課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用實物(活動角、三角板、紙扇等)的演示,導出生活中的角。並讓學生觀察,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圖形去追索,去發現,去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再利用課件演示畫角的步驟,並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畫角,在畫好的角上標上邊和頂點,並聯系實際說說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物體有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這節課,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在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角的大小”的教學上,所以這節課也讓我真正體會了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的重要性,教師有效地引導是學生順利動手、思索、發現和表達是重要前提。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四

《角的'初步認識》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體現數學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首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找身邊的角,使學生對角有初步鷹爪感知,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後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在感知模型後再次回到生活,尋找周圍的角。讓學生貼近生活學習數學,使抽象的數學圖形成爲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有親切感,易於接受的事物,使學生能自覺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解決周圍的問題。在教學直角時,我多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參與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來體驗認識直角,並讓學生髮現我們可以通過三角板畫出直角。

在學生動手畫角的時候,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數學教學一向來都是以知識和技能爲重要目標的,直至到了新的課程標準出臺纔有了“經歷、體驗”這樣的詞語。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的體驗,因爲文科更需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來理解文章的意蘊,那麼在理科中又爲什麼要提到這個字眼呢。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哪一種教育,其心理機制是一樣的,什麼東西都必須是來自學生內心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無論是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只有學生自己體會到了這個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的重視起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問題。

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回顧自己剛纔創造角的時候是怎樣畫的?因爲有了剛纔畫角的過程,學生紛紛敘說自己的畫角的步驟,這個步驟有比較成功的、簡便的,也有比較繁雜的,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先畫一條邊,再畫一條邊,然後再將兩條邊延長到相交點,這個方法就有很多同學認爲過於複雜,都比較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爲學生對於畫角都有了切身的體驗,所以能夠認同比較好的畫法,所以,我覺得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正確的認識是很有好處的。

體驗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於幾何類的知識很抽象,他們思維轉不過來,雖然課堂上回答得很好,但從作業、練習方面來看,學生掌握不是很好,因此,課後,我向同組的老師請教,在幾何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很抽象。

課後我覺得在比較角的大小的處理上還不夠好,學生折角後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比的過程還太短,給學生提供的素材太過於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於學生觀察、比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五

現實世界是數學知識的豐富源泉,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在這環節能讓學生給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一方面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這環節教學中也有個人反思的地方,比如當學生回答“角的樣貌是那些物體留下來的”時,如果能及時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話去引導“生活中能沒有角嗎?”這樣就更能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表現,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觀點,並及時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導學生,調控整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深入,思維水平不斷飛躍,知識結構不斷完善。上完這堂課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學生纔是學習的實踐者,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自己“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才能獲得有效培養,我們的數學教學纔會有新的突破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