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精品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精品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翻譯並且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時的語氣、停頓,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白“做人做事講誠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翻譯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人物語言從不同的標準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分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聰明機智的孩子,同學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嗎?(同學回答,教師總結)有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這些都是大家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伴着古人的腳步走進另一個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啓示。

二、讀古詩,品詩味

1、瞭解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小說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本文選自“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爲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2)作者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洲)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洲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朗讀課文,然後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由教師總結,讀的時候不僅僅要把字音讀準,同時還要注意停頓以及感情,最後全班齊讀。(暫設5分鐘左右)

課堂細節:爲什麼同學們“尊君在不”要讀成“fǒu”?指出這是通假字,請同學們思考下,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項爲之強”,《論語十則》中“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是知也”。(重新讀一遍,男生、女生、教師合作,讀旁白、元方、友人)

3、根據文章註釋和工具書,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翻譯全文,並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詞圈出來,全班解釋。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太丘捨去:舍,放棄;去,離開。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丟下、捨棄;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下車引之:拉;顧:回頭看

4、請同學翻譯全文。(暫定八分鐘)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後友人沒有到達,陳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離開後友人才到。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說;‘你的父親在嗎?’元方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的說:“真不是人啊!與人約定同行,丟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說:“您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您還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的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三、品句子,評人物

1、當友人知道陳太丘已經離開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文中是用哪個詞表示的?(學生集體回答)友人便怒

2、縱觀整篇文章,在整個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嗎?(不是)那麼還有誰也怒了呢?(學生答)陳太丘、元方請根據你的理解來談談他們分別是爲什麼怒?

友人:因陳太丘沒有等他已經先離開而怒。

陳太丘:因友人沒有按照約定準時赴約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僅失信而且還責罵自己的父親而怒,或者說因友人不但無信而且無禮而怒。

3、友人怒後對着元方責罵他的父親,對於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樣看待的?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你是怎樣看待的?

①我反對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沒有遵守約定就沒有權利去責備別人;作爲一個長輩不應該在元方面前對陳太丘不尊重,這影響了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沒有信用而且沒有禮貌。

②元方的做法並非無禮: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而且當子面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禮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怎麼能因認得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知錯能改的人,不正體現了一個人的胸襟寬廣和修養嗎?

4、在你看來,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又有什麼性格特徵呢?

友人:“期日中”,結果“不至”,說明友人言而無信,不講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爲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先離去時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說明他是一個缺乏教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義正言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較爲誠懇,說明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養,懂禮識義;“入門不顧”,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同‘方正’相聯繫)

四、散思維,表立場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遺憾,陳太丘無聲的抗議,元方因“入門不顧”而使知錯就改的友人尷尬,這樣在無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面對遲到的友人陳太丘應該怎樣做呢?面對友人的道歉,元方應該怎樣做呢?

①陳太丘應該等一會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張紙條讓元方帶給友人,讓元方成爲化解矛盾、傳遞友誼的使者。

③元方應該說話婉轉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聯繫生活實際,同學們之間發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誦課文,悟哲理

1、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2、佈置作業:做完《智慧大課堂》。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並爭取能背誦。

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③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隨身擴音小喇叭、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導入

(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

2、出示課題

3、出示教學目標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自讀的要求和步驟)

(步驟:1、粗讀,讀準字音。2、再讀,結合註釋粗通文意。3、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4、品讀,提疑問,寫評註。

要求:1、讀書聲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詞要翻檢工具書。3、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重點實詞下加點,重點虛詞下畫着重號,疑難句子下畫線,疑難問題寫上評註。)

三、翻譯課文

1、譯讀技巧

留:人名,地名,物名,職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換:用現代漢語去替換文言詞語

加:按現代語言習慣加字,把單音節詞語變成雙音節詞語。

2、老師點出重點字、詞、句子(先提問學生,後出示答案)

與友期(約定)行期日中(中午時分)太丘捨去(放棄)

去後乃至(才)元方時年七歲(當時;年齡)門外戲(嬉戲)

“尊君在不?”(尊稱,您的父親;“不”通“否”表示疑問)

待君(待:等待;君:尊稱,“您”)非人哉(語氣詞,啊)

相委而去(委:丟下、捨棄;去:離開)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父親)

則是無信(信用)下車引之(拉)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句子: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學生比賽翻譯

(先以座位行或列開火車的形式翻譯,後出示全篇譯文)

4、譯讀積累

課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5、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自由組合形式進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你認爲元方和友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朋友的哪兩點錯誤?你欣賞元方嗎?欣賞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麼樣的人?)

元方:聰穎機智、有正義感、童真無邪

友人:無信無禮、勇於自責、知錯能改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意見A: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對人物有不同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論語》中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關鍵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陳太丘,遇到文中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元方應該給父親的朋友解釋道歉的機會;友人應該向元方說明不守時的原因,爭取得到同情;陳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發應,該囑咐兒子等友人的時候告訴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來纔出發,不管怎樣都應該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啓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我們要學會聰明應對他人。

六、比賽背誦(以學習小組或個人形式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誠信故事《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爲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爲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擡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着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着‘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爲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裏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爲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

2、誠信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八、課堂小結:做人誠信相伴,你將一生無憾

九、佈置作業

1、蒐集誠信相關的成語及典故

2、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學習收穫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於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麼有益的啓示。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到底講了什麼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後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1)聯繫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爲——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捨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人:去後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爲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爲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四

教學地點:溫州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

一、課前閒聊:

學生入坐,老師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

小女生:老師,你是幾班的老師?是十一班的?

老師笑笑,

另一女生:老師,你教哪個級段的?是八年級的吧?

一男生:老師可能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你們猜猜看,猜測也是一種思維活動,也是聰明的表現。

小女生:老師,你會吸菸嗎?把手給我看看。

老師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師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師,你會吸菸!

師:我二十來歲的時候吸過,現在不吸了。

女生:難怪還有一股淡淡的香菸味,我對煙味有敏感。

師生大笑。

男生:老師,你喝酒嗎?

師:喝,但中午沒喝,怕上課時你們敏感。全堂大笑。

師: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二、情景導入:

師:剛纔與同學們聊天,很開心!同學們對我這個新老師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況。看來同學們很聰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們,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詩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課件一)

師生齊讀。

師:是啊,自古以來,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至今流傳,成爲人們的美談。你們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少年兒童的故事呢?

生紛紛舉手回答:“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丕稱象”、“王冕畫畫”

一生:“陳太丘與友期”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書上看的。

師:很好,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哎,你是這麼知道今天我來上這一課的?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噢,原來你們是有備而來的!預習是個好習慣,這位同學已經養成了,是位好學者!

好,我們來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

師:要注意停頓,“陳太丘/與友期”,再讀一遍。

三、朗讀指導:

師:好,《陳太丘與友期》中講的是哪位機智少年呢?請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課件三(1))學生自由朗讀。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作好點評的準備。

一生朗讀。

生:這位同學翹舌音讀的不太準,總體還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頓太長。

生:這位同學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讀得很好。

師:我也覺得這位同學讀得不錯,特別是“不”字,他怎麼讀?

生齊聲說:fǒu

師:爲什麼讀“fǒu”?

生:它是個通假字,通“否”。(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在七年級剛學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個字,就讀哪個字,很了不起!字音沒有困難的了。我覺得,節奏方面要注意。你們覺得哪個句子的節奏難處理?

生:“陳太丘與友期行”。

師:該怎麼讀,誰說說看?

生:“陳太丘”後面停頓一下,“與友”後面停頓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認爲“陳太丘與友”一拍,“期行”一拍。

師:很好,兩位同學都對,只是一位分得細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師:誰來讀讀。

一生讀,師:噢,他是在“待君”後面停頓,同學們說對不對?

生齊聲答:對。師:好,我們一起把這兩句難讀的讀一讀

學生齊讀。(課件三(2))

師:現在請幾位同學再讀課文,一定讀的更好了。誰來試試?

一生讀。

一生再讀。

又一生讀。師:這位同學有點緊張,有兩處讀得顛三倒四。但語氣語調節奏讀得很好!

師:大家齊讀,好不好?

生齊讀全文。

四、疏通文意:

師:接下去請大家利用註解或工具書,口譯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組裏討論,討論不了的,提到班級裏集體討論。要求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給重點詞語加點,疑難句子畫橫線,並寫上評註,疑難問題在旁邊打個問號。

圈點勾畫示例:(課件三(3))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

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五、

到師解說:我認爲句子中這三個字是重點詞語,所以加點,並寫上它們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會翻譯,所以劃橫線,並打個問號;對於“去後乃至”,就這樣翻譯,說得不夠明白,我就產生疑問,誰“去後”?誰“乃至”?

師:好,就按照我舉的這種方法,請你們開始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氣氛活躍。

三四分中後,師:好,請把你們遇到的疑難的字詞句,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生:“非人哉,與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與人約好一起走的,卻不再等待就走了。

師:你覺得這個句子中哪個地方難翻譯?

生:本來是“相委而去”,因爲註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師笑道:註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難了。“委”是什麼意思?“去”又是什麼意思?

生:“委”是丟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離開的意思。

師:這個詞,古代的意思跟現在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比如:古代說“去溫二中”是什麼意思?

生:離開溫二中。師:現在說“去溫二中”是什麼意思?

生:到溫二中去。

師:可見,這個詞古今異義。還有疑難的嗎?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生: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我認爲你翻譯時,還沒有把省略的補充上去。你認爲什麼地方有省略?

生點點頭。

師:請你再翻譯一遍。

生:你中午沒到,就是沒有信用;你對着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很好。誰還有問題?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親等你,等了很久,你還沒到,他已經離開了。

師:這位同學現學現用,把省略的都補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師樹起大拇指)

師:好象同學們沒有疑難的了,起先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時候,有同學在爭論“下車引之”的“引”字。根據註解是什麼意思?

生齊聲答:拉

師:有同學說,拉什麼啊?是拉車嗎?

生:拉元方。

師:這個“拉”字,說明客人怎樣的心理?

生:有慚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師:所以翻譯這個句子,最好把這個意思補充上去,說起來,容易讓人理解。哪位同學試一試?

生: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認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一定讀得更有感情了。爲了讓同學們讀得有味,我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誰當敘述者?誰當元方?誰當客人?

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

五、探究人物:

師:讀得真好,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呢?

生齊答:元方

師:除元方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客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爲依據進行分析。

生:從“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缺乏教養。

生:“太丘捨去,去後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生:“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師:那麼元方又是怎樣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說明他很有教養,是個知書達禮的人。

師:這句話還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質嗎?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氣。

生:這句話說明元方很尊敬父親,當他人辱罵父親時,他據理反駁。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師:是啊,我們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親情。

生:我認爲元方很勇敢,面對父親的朋友,只有七歲的他,敢跟大人講道理。師: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僅是父親的朋友,是元方的長輩,而且是坐着車來的,可見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據我的瞭解,客人當的官,比陳太丘還大。對了,陳太丘是他的真名嗎?

生:不是,真名是陳shi 。

師:太丘是地名,是他在這個地方當過縣令。可見,客人的官大於縣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現在哪裏?

生:面對長輩,面對權貴,他據理反駁,直言不諱,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師:體現元方品質的還有嗎?

生:“元方入門不顧”,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禮了,客人已經知錯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這不也失禮嗎?

生:我認爲這是元方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應該!

師:哦,人家對粗野,你也粗野對他;人家對你失禮,你也失禮。是這樣的意思嗎?

學生覺得自己說得不妥,說:對粗俗無理,品質惡劣的友人就應該這樣。

生:元方畢竟只有七歲的孩子,好惡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師:文末的最後一句,讓我們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見解,我認爲這兩種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對的。

六、創編表演:

師:對人物形象,我們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現在給你們一個表演的機會,給你們一個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要求: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 ,儘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2 、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3、學生自由組合,演員人數自定,不準帶書,可用現代語言,也可用文言。給你們五分鐘準備。

學生各自排練。教師巡迴指導。

五分鐘後,請一組學生登臺表演。表演結束後,

師:請同學們點評。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語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動,粗野無理的時候和慚愧歉意的時候各不相同,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生:他們的表演很有創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現出來了;有些是他們自己的創造的

師:的確,表演很出色,這幾位演員都有表演的天賦。但,有一處,我覺得不妥,陳太丘與友人相約,表演成相約去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遊玩,你們支持他們相約去遊玩的說法嗎?

生: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遊玩遲到了,陳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夠朋友了。

生:根據文意,他們相約應該是去辦很重要的事,時間遲了,就會耽誤大事。所以,陳太丘不等他。

師:言之有理。我贊同你們兩位的看法。我們感謝這一組同學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師:最後,讓我們最書聲朗朗中下課,大家一起朗讀全文,會背的同學,試着背。

七、課後交流:

下課時,哪位小女生又問:老師,你到底是哪兒的?

師:是甌北的,與你們學校正好隔江相望。

男生:我就知道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怎麼?老師的課上的不好,讓你們失望了?

生:不,不。我們覺得很好,學得很輕鬆。

老師扶着小女生說:你真有趣,很可愛,也很聰明。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三、教學方法:朗讀、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討。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情導入:上個星期,我和一個朋友約好早晨8點出發爬山,可時間到了,他還沒來,我該怎麼辦呢?誰來幫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個叫陳太丘的人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是怎麼做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課題: 陳太丘與友期

二、檢查學生預習

課文到底講了什麼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請一生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等這個同學講完後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 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1)聯繫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四、課堂討論:

1、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1)陳太丘:

“太丘捨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2)友人:

“去後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

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樣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是怎樣做的?

五、學生當堂表演元方與友人的對話。

六、自由朗讀,當堂成誦檢查。

七、課外延展

1、講一個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課堂討論中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寫一段文字,如《談陳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見》

3、習作:《我家來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