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秋天教案多篇

中班秋天教案多篇

中班秋天教案篇1

活動重點:對音樂活動感興趣,能夠動起來參與到活動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快樂。

活動難點:通過對音樂的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簡介:這是一節音樂活動,是通過藝術教育來激發幼兒興趣,發展幼兒。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並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把兒童原有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化爲主動從事藝術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爲積極主動的參加者。

整個活動旨在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體驗審美愉悅,幼兒的愉悅包括感受美、發現美以及創造性地表現美。

感受美是啓迪和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這次活動結合季節特徵,貼近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欣賞音樂《秋天的落葉》,音樂以輕柔、恬靜爲主,旋律優美,通過肢體語言深化對秋天意境美的感受。

發現美是通過藝術活動發現美,幼兒發現的美多半是自發的而缺自覺性。我在活動中培養幼兒通過學習自覺的發現美的能力,發現“一葉知秋”的現象

創造性的表現貫穿活動始終。新綱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法,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都是堅持“啓發引導”幼兒,而不會否定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快樂的表現都是值得我也真誠、喜悅的心去發現、去接納、去欣賞、更需要引導他們不斷的創新。幼兒也通過自己的創作體現了自我的價值,而老師的接納、讚許和分享是對他們最大鼓舞,這些賦予了兒童滿足感和成就感。

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不需要幼兒開動腦筋,只要求他們亦步亦趨的按照教師的動作做,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而這次活動以堅持幼兒創造爲主,在活動中我嘗試溶入“奧爾夫教學”理念,從最基本的走路、拍手、拍肩等動作中培養音樂的節奏。在簡單的生活體驗中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在教學方式上以情境式教學爲主,目的是爲了讓幼兒體驗角色扮演的快樂,也是幼兒在整個音樂活動有更多創造性表現的前提。

新綱要指出教具要以“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爲主,所以在教具的選擇上,我力求簡單,但在簡單中能帶給幼兒真實感和新奇感。例如:樹葉胸飾,是平時小朋友散步時撿了後製作的,通過佩帶樹葉胸飾,讓幼兒能更真實的看到秋天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也啓發幼兒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樹葉會怎麼樣?同時也加強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意識,而塑料袋的使用目的則是爲了給幼兒以新奇感,知道音樂的來源來自身邊,來自生活,從兒對音樂、對生活都有更多的探索慾望,更好的激發幼兒去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祕密。

在活動設計上也是力求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

第一部分:以“小樹葉”的歌曲開始,渲染秋天風吹落葉的氣氛,引導幼兒積極、樂觀、勇敢的情緒。由“秋天到了……風吹醒了樹葉,小樹葉要活動活動”引出音樂。

第二部分:是音樂的欣賞《秋天的落葉》首先分段欣賞,由小朋友來想象、表現小樹葉的故事,教師在活動中起啓發和肯定的作用:啓發幼兒表現,肯定幼兒的表現。

第一段音樂欣賞兩次,第一次欣賞我加入了文字朗誦,由音樂創編語言,目的不僅是“承上”:承接音樂“小樹葉”,同時也“啓下”,爲啓發幼兒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做鋪墊。而第二次的播放是爲了讓幼兒自由表現小樹葉飄落的情景。

第二段音樂是重點欣賞段落,我一共欣賞四次。第一次欣賞目的主要是爲了聽出樹葉飄落時,秋雨和樹葉嬉戲的聲音,自然出示教具:塑料袋。引起幼兒的新奇感。第二次欣賞目的是爲了滿足幼兒想要嘗試這種新奇感的願望。第三次欣賞重點是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第四次是請幼兒能欣賞出音樂間奏處,請幼兒嘗試用造型表示。

第三段是欣賞兩遍,請幼兒體會小樹葉和小雨嬉戲後歡樂的樣子。這時可以請小朋友拉手、轉圈等不同聲勢表現快樂的小樹葉,在跳舞的樣子。

第四段音樂是同第一段相同的,前後呼應,小樹葉醒來後肯定也有休息的時候,所以我們想象了樹葉躺在地上休息,等待新的一天的到來。

然後是整體欣賞,讓小朋友體驗小樹葉快樂、悠閒的一天。

第三部分:在輕柔、快樂的音樂聲中,小朋友慢慢離開活動室。由於活動的設計、音樂的剪輯、對音樂的理解都是自己的嘗試,包括奧爾夫理念的初步滲入等等,肯定有不足和有爭議的地方,比如說在選取音樂上,我選了一首似乎是平淡的,沒有太多激情的音樂,但是,你聽多了,靜靜的聽,你會聽到很多故事,欣賞音樂的價值不是你學會了什麼,我只是想讓小朋友知道,音樂是有感情,裏面是有故事,可以來表演的,最重要的是“在音樂中體會到快樂”。

中班秋天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秋天的顏色》,秋天色彩斑斕,瓜果飄香,這正是引導幼兒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祕的好時機。這小小的文學作品句式簡短、句式結構重複,有利於幼兒學習規範的語言,適合這個年齡的幼兒學習。中班的孩子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詞彙量開始豐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發展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基於這點掌握兒歌內容爲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爲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思維,這對中班的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我將採用擬人化的語言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理解詩歌,學習仿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以此來解決這個難點。

二、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語言能力增強,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色彩美。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及講述的方法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還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加探索活動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讓幼兒在看看、摸摸、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動我採用遊戲教學法、直觀操作法、難點前置法等方法來完成教學活動。

直觀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顯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爲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激情,讓孩子對活動更加感興趣,更直觀地讓幼兒瞭解詩歌的內容,我逐個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遊戲教學法:我打算在第二環節中使用,讓幼兒給小樹穿衣服的遊戲,引導邊說邊玩相互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

四、說教學流程:

整個活動我簡單明瞭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詳細的說一下:

(一)觀察感知,積累經驗(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共同尋找秋天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

(出示直觀的操作卡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多彩,爲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也就是所說的難點前置法。)

(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來幫忙找朋友。”(出示菊花、松樹、楓葉的圖片,讓幼兒與紅色、黃色、綠色圖片匹配)(我設計的給小樹穿衣裳的遊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

(三)理解學習詩歌“老師用卡片編了一首詩《秋天的顏色》你們聽:‘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說:秋天是紅色的。松樹說:秋天是綠色的。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

“誰來告訴我剛纔說了什麼?菊花、楓葉、松樹都說了什麼?”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秋天是什麼樣的,(師生共同念兒歌)”

“我們來交換着說,我說前半句菊花說,小朋友接下去說。”

(活動中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四)擴展想象,仿編詩歌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由於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啓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誰告訴我秋天還有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爲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你聽蘋果說:秋天是紅色的。香蕉說:秋天是黃色的。”“誰也來學着老師編一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爲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請小朋友自己試着找朋友一起編首兒歌。”(幼兒自由創編)(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爲他們的合作者。)

4、集體交流“請編好的小朋友上來說說你的兒歌。”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爲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中班秋天教案篇3

目的:

1、組織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創編不同動作併合拍地表現樹葉飛舞的景象。

3、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準備:

落葉頭飾人手一個,落葉等。

重難點:

幼兒能自己創編動作。

設計:

1、引入師:老師今天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這個小園子裏地上都是什麼啊?(樹葉)樹葉怎麼都地上啊?(因爲現在是秋天,葉子都落下來了)是啊,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就都要掉下來了,聽——

2、錄音機範唱《秋天》

師:秋天真美,那你們知道這小樹葉是怎麼掉下來的嗎?

(幼兒討論)我們在來聽聽歌裏是怎麼唱的。

3、教師一邊灑落葉,一邊先念歌詞,再唱歌曲。

師:葉子是怎麼掉下來的?(幼兒講講:飄下來的,飛下來的,滾下來的等。)那我們也來做小樹葉,來學學樹葉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好嗎?樹葉落到地上後是怎麼樣的?(睡地上)

4、幼兒帶頭飾扮演落葉,模仿落葉的樣子。(放錄音2遍)師:小樹葉,你是怎麼落下來的?(幼兒講講)

5、挑選動作好的幼兒做示範。

師:你們的動作都好漂亮!我們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動作。(放錄音1遍)師:秋天了秋風一吹,樹葉寶寶都離開的樹媽媽,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麼多的落葉,我們把落葉都送回家吧,你們先每人撿一片樹葉,看看你撿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

7、延伸活動:把不同的落葉歸類。

落葉有3種,梧桐樹葉,廣玉蘭樹葉,小樹葉。請幼兒講出區別後,把落葉送到指定地點。

8、小結:

師:現在這個園子裏,又幹淨,又整潔,小落葉都找到了新家,我們寶寶也回家吧!

9、回教室,結束。

教學反思

結合季節特點,我班在教室裏佈置了豐收的果園、落葉拼貼作品等充滿秋天氣息的環境。教室的環境都是孩子們與老師共同參與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覺得很有親切感、興趣濃厚、自然地融入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語言活動的趣性。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於表現。孩子們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大部分孩子樂意去說、大膽去說。而且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

但是我在採用落葉的教具上欠缺了考慮,所使用的落葉卡片與頭飾可以更換真實的葉子,或用葉子做成可以戴在頭上、掛在身上、手上等飾品,使其更生動、有趣,這樣孩子的參與興趣會更高。

中班秋天教案篇4

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每個幼兒應基於自己與外界相互作用的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

2、完整教育理念:美國著名教育家特蕾莎·朗格內斯強調以核心品格價值統整課程。本活動將多個領域內容自然整合,相互滲透,共同達成活動目標。

3、遊戲教學理論:遊戲是兒童文化的一種基本形態,是教學的基本手段,賦予幼兒教育人文價值——遊戲的精神。本活動通過“打開小窗猜猜看”“會說話的毯子”等,將活動遊戲化、情景化,引導幼兒快樂認知。

實施策略:

成熟、收穫、絢麗多彩是秋季的特徵。活動之前,孩子已經跟隨老師、家長在大自然裏尋找過秋天,並親身感受到秋天的絢麗多彩。豐富的生活經驗,爲本次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分析教材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散文詩稍加創生、改編,使其更生動、形象,讓幼兒從看到的、感覺到的、聞到的全方位的感知秋天。本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1、改編散文,內容創生,深化主題

活動對散文進行較爲大膽的創生,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讓幼兒從看到的、感覺的、聞到的、全方位的、立體的感受秋天。

2、插入音樂,情感渲染,感受意境

在朗誦、仿編、表演時選用合適的音樂,會使散文詩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濃,以便於幼兒理解、接受。

3、快樂遊戲,積極仿編,巧妙滲透

在音樂的伴奏下,利用“會說話的毯子”,讓幼兒在“仿編”這一環節積極思維、大膽參與,在不破壞散文詩意境的同時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將社會規則意識有機滲透於語言教學中。

4、有機整合,自然滲透,循序漸進

活動有機整合了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內容。各領域的內容滲透相互交融、互爲補充,共同促進活動中各環節的層層遞進展開。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秋天的絢麗多彩。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3、嘗試根據散文詩的句式結構仿編單句散文詩。

重點:感受、理解散文詩並學習朗誦。

難點: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講述的方式仿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2、大幅寫意的秋景圖;小草、楓葉、菊花、松樹、秋季的果實等小卡片。

3、背景音樂,散文詩錄音。

4、彩色地毯。

活動過程:

一、說說秋天:將秋景圖中的“小窗”逐一打開,並觀察小窗內的顏色,聯想秋景中相應的色彩。

提問:秋天裏你看到什麼東西的顏色是××色的?

二、示範朗誦、感受理解散文詩並學習朗誦第一段

1、示範朗誦第一段

2、分析理解第一段

提問:剛纔我問到了誰?它們分別告訴我秋天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

3、出示句式“我問××,××__告訴我:‘秋天是××色的”,引導幼兒續編。

4、師幼一起整體朗誦原文和續編的散文詩。

三、由談話導入第二段

1、示範朗誦散文詩第二段。

2、分析理解第二段:重點理解絢麗多彩是什麼意思?大地是怎麼告訴我的?

3、利用“會說話的毯子”仿編散文詩。

四、集體完整地表演散文詩

1、引導幼兒給散文詩起名,並完整欣賞散文詩。

2、師幼一起朗誦表演散文詩。

活動延伸:

秋天裏還有許多的顏色,還藏着許多的小祕密,我們再到大自然中找一找。

附散文詩:

秋天的顏色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美在哪裏呢?我看到秋天裏有許許多多的顏色,啊!真美!那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

我問小草,小草輕輕地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

我問楓葉,楓葉沙沙地告訴我:“秋天是紅色的。”

我問菊花,白菊花悄悄地告訴我:“秋天是白色的。”

我問松樹,松樹大聲地告訴我:“秋天是綠色的。”

一陣涼絲絲的秋風吹來,我聞到一陣陣的香味,啊!真香!

我問葡萄,葡萄羞答答地告訴我:“秋天是紫色的。”

我問南瓜,南瓜開心地告訴我:“秋天是桔色的。”

我問玉米,玉米高興地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

我問大地,大地驕傲地告訴我:“秋天是絢麗多彩的。”

啊!我終於明白了秋天美麗的顏色。

中班秋天教案篇5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重複句式結構適合中班幼兒欣賞。但是處於這一階段的中班幼兒,本身對於秋天的知識經驗比較貧乏。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活動中運用了提問層層推進、圖譜逐步展示的方法幫助幼兒逐漸地理解詩歌內容。在此基礎上,活動還通過配樂聽——視頻切入——肢體表現等多種感官讓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優美意境,並從中體驗欣賞散文詩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詩歌內容,感受秋天顏色的美麗意境。

2.嘗試表達表現對詩歌的理解。

3.體驗欣賞散文詩的樂趣。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詩歌flash、背景音樂、詩歌內容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出,引出主題秋天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美在哪裏呢?

二、欣賞感受,理解內容

(一)結合圖片欣賞,初步感知

教師朗誦散文詩至“秋天是綠色的”:詩歌裏有誰?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至“秋天是綠色的”:小草(楓葉、白菊、松樹)說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二)結合視頻欣賞感受,進一步理解

1.播放動畫至“秋天是綠色的”:小草爲什麼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白菊、松樹同)

2.再次播放動畫:小草是怎麼告訴我的?(輕輕、沙沙……)

3.幼兒欣賞,並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三)完整欣賞,體驗秋天的絢麗多彩。

播放完整動畫:大地說秋天是怎麼樣的?大地是怎麼樣告訴我的?

三、表達表現,體驗樂趣。

1.師幼共同表現詩歌。

2.結束語:秋天的大地媽媽有那麼多美麗的顏色,真是絢麗多彩呀!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如果在本次活動中多加入一些師幼互動環節以及遊戲就更好了,另外再多加入一些關於秋天的知識,幼兒會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