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教案:內能(新版多篇)

國中物理教案:內能(新版多篇)

內能的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節講述另一類熱力學過程——熱傳遞過程以及熱傳遞與改變內能的關係。首先介紹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進而分析系統在單純的熱傳遞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自然引出熱量與系統內能概念的區別與聯繫,最後研究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系統內能上的異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2.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系統內能的一種方式。

3.能區分熱量與內能的概念。

4.知道熱傳遞與做功對改變系統的內能是有區別的

過程與方法

能舉例說明熱傳遞能夠改變系統內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熱傳遞對內能的改變。

難點:熱量與內能的區別

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稍簡單,易於學生接受。

五、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講解

六、課前準備

鐵絲、布、酒精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基礎知識提問:

1、焦耳的兩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2、什麼是內能?內能於什麼有關?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想一想,使一段鐵絲的溫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將鐵絲來回多次彎折,用布摩擦,將鐵絲放在火上燒,與高溫物體接觸……

教師:可以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今天我們來學習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熱傳遞。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2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什麼是熱傳遞?

(2)熱傳遞有幾種方式?舉例說明。

(3)熱傳遞過程的實質是什麼?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①熱傳導:不借助於物質的宏觀移動,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熱運動,使能量由高溫物體(或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物體(或物體的低溫部分)傳遞的過程,這種過程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都能發生。

②熱對流:流體依靠宏觀流動而實現熱傳遞的過程,在對流過程中伴隨着大量分子的定向運動。熱對流又分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自然對流——當流體內部存在溫度梯度,進而出現密度梯度時,高溫處流體的密度—般小於低溫處(水在0~4oC 時的反常膨脹現象除外),這時如果流體的密度由小到大對應空間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體便開始作宏觀的定向流動,密度小處溫度較高的流體向上運動,而溫度低處密度較大的流體填充過來,行成了流體的對流,從而使能量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強迫對流——靠外來的作用使流體在高溫處與低溫處之間作循環流動而傳遞熱量的過程,例如製冷系統內工作物質的循環流動就是靠壓縮機的工作強迫實現的。

③熱輻射:不依賴於物質的接觸而由熱源自身的溫度作用藉助電磁波傳遞能量的方式。溫度的高低決定着輻射的強弱。溫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線進行輻射,溫度較高時,熱輻射最強的成分在可見光區。如太陽就是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將熱經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

2.熱和內能

對於一個熱力學系統,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也能改變系統的熱力學狀態。

熱量是在單純的傳熱過程中系統內能變化的量度。

當系統從狀態1經過絕熱過程達到狀態2時,內能的增加量 等於外界對系統傳遞的熱量Q,即 。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怎樣理解熱量?能否說某一物體具有多少熱量?爲什麼?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滿足什麼關係?

(3)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內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說熱量纔有意義。所以,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即Q放= -ΔU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如內能與機械能、內能與電能等發生轉化。

典例例題

例1 如果鐵絲的溫度升高了,則( )

A.鐵絲一定吸收了熱量 B.鐵絲一定放出了熱量

C.外界可能對鐵絲做功 D.外界一定對鐵絲做功

解析: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溫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熱傳遞。故C正確。

答案:C

友情提示:鐵絲的溫度升高從結果我們無法判斷是哪種方式改變了內能,因爲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關於熱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

D.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

解析: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所以不能說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選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區分狀態量與過程量的不同特點

課後練習1、(1)內能增加(2)內能減少

課後練習2、鉛的比熱是0.13×103J/kg℃

設增加的內能爲ΔU

ΔEk= mv2-0 ①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聯立並代入數值得:Δt=123℃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佈置作業

九、板書設計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2.熱和內能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說熱量纔有意義。所以,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ΔU= Q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

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

十、教學反思

本節還需加強學生的能量的觀點,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理現象,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物理內能教案 篇二

一、物體的內能:

大量分子作無規則運動(熱運動)時具有的能量

二、改變內能的方式:

改變內能有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相同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等效)。

不同點——熱傳遞方式是內能轉移;做功是能的形式發生轉化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包括內能、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等兩部分內容。設計的基本思路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通過類比,建立內能的概念。再根據Flash課件中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跟溫度的關係的現象,得出物體的內能跟溫度的(不可逆)關係。通過創設新的情景、提出新的問題,認識物體的內能會發生變化,繼而轉入探究如何改變物體的內能。以實驗爲基礎,通過討論、歸納得出熱傳遞和做功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的結論。並從能的形式是否改變的角度思考兩種方式在改變內能上的本質區別,運用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熱現象,感受生活與科學的密切聯繫。學生雖然前面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內容,但對其內容的記憶並不深,要從微觀角度思考問題難度會比較大。爲了認識物體的內能,通過對知識的分解、鋪墊,提供合適的Flash學習支架,完成從宏觀思維到微觀分析上的過渡,運用類比法認識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建立內能的概念。

本節課的特色

本節課通過情景支架設置疑問,藉助於類比的科學方法,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習科學的興趣,使教與學達到最佳的結合。

內能的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物體的內能

(2)知道物體內能的組成

(3)知道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學知識推出分子動能的存在,並說明分子動能與溫度的關係,再又分子力說明分子勢能的存在,最後總結出內能的概念

分析二:分子勢能在微觀上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爲體積),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爲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爲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爲零,因爲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上圖所示.分子勢能可與彈性勢能對比學習,分子相距平衡距離時相當於彈簧的平衡位置,但對比學習時,也要注意兩者的區別.

分析三:比較兩物體內能大小,需要考慮到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和分子總個數.分子平均動能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溫度越低,分子平均動能越小.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宏觀上表現爲體積)有關,分子間距離改變(宏觀上表現爲體積改變),分子勢能改變,但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體積)的關係比較複雜: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即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因此我們不能單從體積的改變上判斷分子勢能如何改變,而是往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分析四:機械能與內能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溫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教法建議

建議一:在分析物體內能時要充分利用前三節所學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由舊有知識推導出新知識.

建議二:在講分子勢能時,最好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類比學習.

建議三:在區分機械能與內能時,最好能舉例說明.

--方案

教學重點:內能的組成,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分別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分子勢能

一、分子動能

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分子平均速度和平均動能是一個宏觀統計概念,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但並不是所有分子動能都增大,個別分子動能還有可能減小.

二、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作用力決定的一種能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出與物體體積有關.

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爲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爲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爲零,因爲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圖所示.

三、物體的內能

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例1:相同質量的0℃水與0℃的冰相比較

A、它們的分子平均動能相等

B、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大

C、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小

D、水的內能比冰的內能多

答案:ABD

評析:質量相同的水和冰,它們的分子個數相等;溫度相等,所以分子平均動能相等,因此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由水結成冰,需要釋放能量,所以相同質量、溫度的水比冰內能多,由於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所以水比冰的分子勢能大.本題很容易誤認爲水結成冰,體積增大,所以內能增大.

機械能與內能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溫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例2:下面有關機械能和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能大的物體,內能一定也大

B、物體做加速運動時,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物體內分子平均動能必增大

C、物體降溫時,其機械能必減少

D、摩擦生熱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

答案:D

評析:對於機械能和內能,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形式的能,需要從概念上對它們進行區分.

四、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 怎樣測量阿伏加德羅常數

組織: 分組

方案:查閱資料,設計原理,實際操作

評價: 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物理內能教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明白內能的初步概念及內能跟溫度的關係。

2、明白做功和熱傳遞都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思維本事和分析歸納問題的本事。

【重點與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具】

上頭固定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輛,試管及橡皮塞,兩個相同的燒杯,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J鐸爾實驗儀),硝化棉,乙醚,高錳酸鉀晶體,紗帶,鋼鋸條,粗鐵絲,冷、熱水,小球,火柴等。

【教學方法】

教師演示講授,學生邊學邊實驗,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複習提問:

①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資料是什麼?(學生回答)

②能是什麼?什麼是動能、勢能?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學生回答)

教師:今日,我們要學習一種新形式的能棗內能(板書:§21.3內能)

二、新課教學

1、什麼是內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問:小球具有什麼能?(動能)

演示②:在試管裏裝入一些熱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做功衝開塞子。

問:水蒸氣對橡皮塞有沒有做功?水蒸氣是否具有能?

學生:做了功,具有能。

問:水蒸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有何特點?該具有什麼能?

學生:水蒸氣是由很多水分子組成的,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無規則的運動,所以該具有動能。

演示③:高舉起小球。

問:小球與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麼能?(勢能)

問:分子間有什麼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④:將兩根分別固定在兩輛小車上的'條形磁鐵,分開一段適當的距離(異名磁極相對),然後鬆開手,則可看到,小車互相靠近,直至兩磁鐵吸引在一齊。

教師分析:兩輛小車上的外力轍去後,小車之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該實驗對我們有何啓示?

啓發學生得出結論:與上述實驗類似,假如分子間的斥力突然消失,則分子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勢能就表現出來,即分子間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勢能。

演示⑤:按住兩小車上的磁鐵,使兩同名磁極相對、挨近(約2~3mm),然後鬆開手,可見小車相互推開。

啓發學生得出結論:與兩相斥的磁鐵類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勢能,即分子間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勢能。

物理內能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瞭解內能的實際利用,知道內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係的學習,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情感目標

聯繫能量轉化和守恆的關係,感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建立發展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的教學要注重科技和社會的聯繫,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繫實際和社會實踐.

在內能的利用的發展上,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學習.

環境保護的學習,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信息中學習,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課題】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重難點分析】利用內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護環境的措施及其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內能利用及環保有關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可以有: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麼;大氣污染的危害是什麼;解決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國利用內能的發展歷程是什麼;各種內能的利用方式對環境保護的作用是什麼.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採用實驗探究和信息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調查附近的工廠在利用內能進行生產上是如何進行的,對於環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減小對環境的影響.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寫出調查報告,分析的結論等.

實驗探究(另一例):調查社區中是如何利用內能的,調查本地區近三十年中利用內能來取暖的發展情況,諮詢和分析現在的取暖和今後的發展方向.同樣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分析並得出調查報告和結論.

信息學習:網上查閱有關內能的利用,環境保護,及內能利用對環保的影響等方面的資料,並得出自己的結論,小組討論.這種學習是爲了形成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板書設計】

第六節 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1.內能的利用

2.環境保護的問題

探究活動

利用信息學習: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課題】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流程】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參考方案】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夠材料的基礎上分析。

【備註】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

3、發現新問題。

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內能的教案 篇六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學目標

a. 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b.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溫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

c. 知道熱量的初步概念,熱量的單位爲焦耳

d. 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教學建議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圍繞如何改變內能和如何度量內能改變大小展開,遵循觀察現象(實驗日常生活現象),再分析推理,最後得出結論的思路.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法建議

建議一: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相對於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應把重點放在如何用熱量度量內能的改變上,以及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等效性.

建議二:在講解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等效性時,爲增加形象性和便於理解,可以先設置問題:已知某鐵絲的溫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內能增加,還是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然後再說明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實際過程中,物體內能的改變常常同時伴隨做功和熱傳遞兩個過程.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熱量”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

教學重點

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知道熱量的初步概念

教學難點

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教學方法

講授、綜合分析

教 具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實質是能量由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

熱傳遞具有方向性,只能自發地由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

二、熱量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內能的改變量,單位爲焦耳.

三、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內能

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例題:如果鐵絲的溫度升高了,則( )

A.鐵絲一定吸收了熱量

B.鐵絲一定放出了熱量

C.外界可能對物體做了功

D.外界一定對物體做了功

答案:選項C正確

四、小節

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

五、作業

P20頁-1、2

複習上一節內容,提出問題:要是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除了對它做功,還有別的方法嗎?

講解

問題:有一鐵絲的溫度升高了,則是否就知道是做功還是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的?

思考問題

自己分析出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思考並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內能改變”探究活動

研究空調機制冷原理.可以查閱空調說明書,上網尋找專業資料等.

內能的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是內能的轉移

(3)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教材內容在國中教材中已有簡單介紹,本節教材以複習爲主.要求學生能理解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它們在改變物體內能方面是等效的.

分析二:物體的內能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而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又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當一個物體的內能發生了改變,而我們不知道其改變過程,我們是無法確定是熱傳遞使其內能發生改變,還是做功使其內能改變,或者是做功與熱傳遞同時存在.

分析三:功是能量轉化的一個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種形式的能量轉化爲另一種形式的能量;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一個量度.如果一個物體只有與外界間的存在做功關係(不包括機械能的改變部分),而無熱交換,則做功的多少與內能的改變量相等;如果一個物體與外界間的無做功關係(不包括機械能的改變部分),而僅有熱交換,則傳遞了多少熱量,內能就改變多少.

教法建議

建議一:本節內容在國中教材中已有簡單介紹,因此可以提出問題:怎樣改變物體內能?然後由學生回憶國中知識,回答問題.

建議二: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這一說法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可舉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如一物體內能增加了,在沒有告訴其他條件下,是否能判斷出是什麼原因使物體內能增加.

--示例

教學重點: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

教學難點: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

示例

一、引入課題

提問:什麼是物體內能?它包括什麼能量?

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做功可以使內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轉化.如果一個物體只有與外界間的存在做功關係(不包括機械能的改變部分),而無熱交換,則做功的多少與內能的改變量相等.

例題1:有一個10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頂端時速度爲2/s,在瀑布底與岩石的撞擊過程中,有10%的動能轉化爲水的內能,請問水的溫度上升了多少攝氏度?已知水的比熱容爲4.2×103 /(g·℃) ,g取10/s2 。

解: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知,當水流到達瀑布底時的動能

水吸收熱量 與溫度變化 滿足關係

由題目知,有10%的動能轉化爲水的內能,所以

代入數據得 = 2.4×10 –3 ℃

評析:本題是一個力、熱綜合題,需要熟知機械能守恆定律、內能等相關知識.

三、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是內能從一個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物體的另一部分).如果一個物體與外界間的無做功關係(不包括機械能的改變部分),而僅有熱交換,則傳遞了多少熱量,內能就改變多少.熱量是描述熱傳遞過程中能量轉移的多少.

例題2:關於熱量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

D、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

答案:CD

評析:本題着重考查了熱量的概念,以及它與內能、功的聯繫與區別.

四、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方面是等效的

當一個物體的內能發生了改變,而我們不知道其改變過程,我們是無法確定是熱傳遞使其內能發生改變,還是做功使其內能改變,或者是做功與熱傳遞同時存在.

五、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內能的利用

組織:分組

方案:調查內能在哪些領域有哪些應用,說明內能應用的意義,寫出調查報告

評價:調查報告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