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物理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道聲音是如何發生的,瞭解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

2、瞭解聲音傳播的速度,空氣中20 ℃時的聲速。

3、解回聲的概念。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的發生、傳播及速度。

教學難點:聲音的傳播及速度。

教學方法

談話法爲主的啓發式教學

教學準備

音叉2只、小重錘1只、小乒乓球1只,電鈴、玻璃罩、抽氣機、橡皮筋、錄音機1只,磁帶1盒。

教學過程

引入:放一段優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欣賞中教師提出問題: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傳播到你耳中的嗎?優美的畫面又是怎樣進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學習了"聲和光"的內容後,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引出課題。

教師設疑: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

教師演示實驗:用小錘敲擊音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緊靠音叉的小球的變化情況。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小球被持續彈起,說明音叉振動發出聲音。(板書)

學生實驗:

1 、用手觸摸喉部,發"Good morning","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覺聲帶的振動,教師板書:聲帶振動會發出聲音。

2 、一人繃緊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彈撥,感覺橡皮筋的振動,教師板書:橡皮筋振動會發出聲音。

歸納上述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固體振動會發出聲音。除固體外,其它物體振動時,是否也會發出聲音呢?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固體、液體、氣體振動時都會發出聲音。也就是說: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發聲的物體叫聲源。(板書)。

教師設疑:聲源發出的聲音又是靠什麼傳到我們耳中的呢?

(板書)二、聲音的傳播

演示課本P48圖3-3的實驗,請同學們邊觀察實驗現象邊思考下列問題:

1、隨着抽氣機的不斷工作,玻璃罩內的'空氣的量發生怎樣的變化?你聽到的鈴聲又有什麼變化?

2、你設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內沒有空氣,也即處於真空狀態,你還能聽到鈴聲嗎?說明:不能傳聲。

演示實驗:兩支固有頻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錘敲擊一音叉的叉股,觀察緊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變化。說明什麼問題?能傳聲。

教師提問:是否只有氣體能作媒介傳播聲音呢?學生分組討論後得出:

聲音是靠固體、液體和氣體等物質作媒介進行傳播的。(板書)

教師設疑;上述物質是如何傳播聲音的呢?

教師出示投影片並講解:一塊石頭扔進水中,會引起水的振動,形成水波。同樣,聲源在振動時,也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比如在空氣中,物體不斷振動時,使周圍的空氣產生疏密的變化向四周傳播形成聲波。讓學生接着回答聽覺的形成過程。

教師講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具有一定的速度。我們把聲音傳播的速度叫做聲速。(板書)

投影課本P49表3-1"聲音在某些物質中的速度" 。提問:

1、在不同的物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質中聲速較大?

2、在空氣中,聲速與溫度有什麼關係?20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爲多少?

3、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得到:

1、聲速:V固〉 V液〉 V氣

2、在空氣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 、20 ℃時,空氣中V聲=344米/秒

教師設疑:聲波由聲源向外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障礙物會怎樣?學生自學P49"回聲"一段,有疑難的地方向老師提出。

鞏固練習:

1、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靜,兩人無法直接對話,這是爲什麼?

2、把一隻耳朵貼在長50米的金屬管的一端,讓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管子,能聽到兩次敲擊聲,這是爲什麼?

課堂小結:依板書進行

作業:作業本P28:1--7,精選P84:1--5

教學心得:

課前備課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演示實驗,應多動腦筋儘量使實驗現象清晰、完美些。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觀察什麼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物體平衡所需滿足的條件。

3、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物理現象時,往往同時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生活中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現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從而建立了平衡狀態、平衡力的概念;並進一步指出最簡單的受外力平衡的情況是二力平衡,隨後通過實驗分析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以後,利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爲零。使學生的認識從理論上提高一步,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爲零的印象。再聯繫具體事例,讓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教材通過“想想議議”使學生進一步完善“運動和力的關係”的知識體系。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國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本節的重點是研究總結物體平衡的規律,規律教學應首先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驗結果概括、總結得出規律。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關鍵。

教法建議

1、本節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現象出發,針對已經建立的規律提出質疑,激發學生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勤思勤問的良好品質。

2、平衡條件的得出是本節的重點知識,不能只強調結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做好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爲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二力共線的結論,可採用如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取一塊薄木板在邊緣開幾個小孔,用細線繫住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懸掛鉤碼。

3、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對教學的檢驗,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最後的小結應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進一步加以補充,使其更完整。

二力平衡教學反思

二力平衡是國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好這一部分將對國中物理力學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節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爲基礎,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過實驗與思考的觀察與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並與日常生活中現象爲基礎加以運用,體現了從簡單到複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在教學中我以同學們每天都要見到的講桌、課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列車爲例,首先讓學生判斷其所處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其分析受力情況,從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點,讓學生理解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含義,進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這樣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時時有物理、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拉近了物理與學生的距離。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我覺得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瞭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着,使他們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給予肯定和讚揚,給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曾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三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二冊

(二)教學要求:

1.知道電流表的用途和符號。

2.知道正確讀取電流表讀數的方法,會讀取電流表的讀數。

3.知道正確使用電流表的規則。

(三)教具:

J0401型(或J0402型)演示電流表1臺,小電珠2個,大號乾電池(R40)2節,開關1個,導線若干根;

幾種不同外形的電流表(課本圖5—5)各1臺;

放大的J0407型電流表外形圖1幅;

電流表讀數示教板1塊;

小黑板1塊(預先畫好實物圖)。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普通的照明日光燈和晶體管收音機,哪個工作電流大?(見課本圖5?4)

要測量各種用電器的電流,需要用專門的儀表——電流表。

二、新課

電流表

1.電流表的用途、種類和符號

說明電流表的用途後,展示各種電流表,圖示並讓學生記住電流表的符號。

引導學生觀察J0407型直流電流表和放大的電流表外形掛圖,問:

錶盤上共有幾排刻度?“0”在何處?

該電流表共有幾個接線柱?

指出三個接線柱可以接成兩種不同測量範圍(順便說明量程的概念)的接法,因而錶盤上要有兩排刻度,下面具體介紹讀數方法。板書。

2.電流表的讀數

用電流表讀數示教板分別說明使用3安量程和0.6安量程時,每大格表示多大電流,每大格中有多少小格,每小格表示多大電流。

選擇不同的指針位置,進行示範讀數。

問:現要測量圖1電路中通過燈泡的電流,應如何使用電流表?板書。

3.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1)要串聯在電路中

①在黑板上的圖5—8中畫出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的電路圖。

②根據串聯的特徵解釋串聯二字的意義。

③通過把電流表接入實際的實驗電路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操作過程,加深對“串聯在電路中”的理解。

④出示畫有課本圖5—8中乙圖和丙圖的實物器材圖示的小黑板,用粉筆畫線當導線,示範連接乙圖,然後讓學生連接丙圖。(接線柱暫不標“+”、“?”)

(2)接線柱的接法要“+”進“?”出

①具體指明剛纔實驗演示時電流表接線柱的極性標誌和電流流向。

②把兩接線柱的連線對換後進行碰接演示,可看到電流表指針反轉,說明“+”進、“?”出的必要。

③讓學生在黑板上的電路圖(圖5—7和小黑板上的實物圖課本圖5—8)中,標出接線柱“+”、“?”極性。

④介紹課本圖5?7兩種電流表的接線柱“+”、“?”標記方法。

(3)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量程

①選擇適當規格的'小燈泡,先用大量程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要換用小量程測量同一電流,可看到換用小量程後指針偏轉角度明顯增大。設想如果量程過小,指針的偏轉就可能超過量度範圍而有損於電流表,說明被測電流的值不能超過電流表量程。

②用具體例子說明:在不超過量程的前提下,使用較小量程測量時,其錶盤每小格表示的電流較小,測量比較精確。

③提問:如果被測電流的值約等於100mA、500mA、700mA、2.3A,各應取哪個量程?

④說明:如不知道被測電流的大約數值,應先選較大的量程,並且同時採取試觸的辦法來確定被測電流是否在量程之內。

(4)不準把電流表短接在電源兩極上

把電流表串接一根合適的保險絲,演示電流表不經過用電器直接連在電源兩極上而被“損壞”的情景。

三、鞏固

1.歸納小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三要、一不、兩看清”,並讓學生默記一下“三、一、二”的具體內容。

2.根據學生的基礎,讓學生練習在不同實物圖中連線,爲下節課的學生實驗打下基礎。

四、佈置作業:本節後的練習和章末習題第7 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