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精品多篇)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精品多篇)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一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2、通過對文中幾個實例的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

教學重點:

體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

學會在閱讀和寫作中“咬文嚼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咬文嚼字”《漢語大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學問;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幻燈片顯示)

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麼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爲什麼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

三、分析課文觀點: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新的含義?(讀第3段)

2、作者爲什麼提倡咬文嚼字?

明確:看課文例子分析道理: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用聯想義,意蘊豐富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四、引申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並加以評說。

教師先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說,如:

(1)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2)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3)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4)填詞: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提示: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大家填寫的詞是什麼?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嗎?

明確:爲什麼大家想到的是歎爲觀止之類的詞呢?說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

小結: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換了文字就同時更換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運用:

課堂口頭作文練習:任選一詞口頭說一段話,要表達出主觀感受。

1、太陽雲天空校園人們小路

2、我樹林飛鳥風

六、作業佈置:

大家回去拿出自己以前的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二

導學新概念:

教材說明指出:“閱讀訓練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一),在國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正是依據這個要求確定的。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精品,縱橫古今,囊括中外。課本編者獨具匠心精選了許多美文精品,特別是現當代的一些學者文人的作品。如錢鍾書、餘秋雨、汪曾祺、朱光潛等。面對這些熠熠發光的篇章,分析評價、借鑑吸收顯得尤爲重要。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強調從某一個側面進行分析,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方可談得上借鑑吸收。當然我們借鑑吸收的是其中的精華,借鑑吸收的是有用的東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這種特點。

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我國古代流傳着許多古人煉字的好例子,大家能舉上幾個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這些煉字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咬文嚼字,但實際上卻調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達。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正闡明瞭這一點。

二、教學過程設計:

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仔細分析原作,可設計表格幫助學生分析。

參考表格如下:

例子分析說明的道理文章主旨

品味評價:

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例三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

還可以採用複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做出評價。

借鑑吸收:學習的目的是爲了運用,教師可引導學生召開專題討論會,研討學習了朱光潛的《咬文嚼字》後你得到了什麼或應吸收借鑑哪些。如從材料方面,可以領會借鑑材料的重要,更領悟到積累材料的方法。從觀點方面,注意領會觀點和材料的完美統一。也可以研討這些觀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爲了檢驗學生借鑑吸收的結果,教師還可以藉助一些練習來強化。如:

1、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爲什麼?有的作者已有評析。除此之外,低還有什麼獨到見解?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B、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A、僧推月下門。

B、僧敲月下門。

A、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B、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B、東家之子(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A、紅杏枝頭春意濃。

B、紅杏枝頭春意鬧。

2、作者認爲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並說“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後還有什麼見解嗎?

3、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如何?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三

一、教學三維目標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2.從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啓示。

3.瞭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容表現得搖曳多姿)。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評價討論法。

四、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後,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轉入倫敦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回國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開華人美學研究的先鋒。

解放後,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迄今無人敢代他的地位,無作品敢代替此書。他早年就讀愛丁堡大學時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國時期出版業的一大景觀。*中,他蹲在牛棚裏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

朱光潛腳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紀,與苦難中奮鬥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我們對他的理解,只限於現在閱讀的《咬文嚼字》,相信通過今天的閱讀,同學們一定回收益匪淺。

二。解題: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買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三。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層(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這”和“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啓示?

明確: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語氣堅決。

②六個“你這……”。——感情強烈。 →啓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個好小子。”——表假定語氣。

④“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爲“你這革命家的風度”。→啓示:B.結構不同,不合邏輯

→啓示:C.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

2.作者列舉改字不當之例,常常用怎樣的寫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確: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說服力。

3.所句舉例子的共同點是什麼?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明確:例子來源於名家名篇。啓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層(3、4段):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1.爲什麼我們在咬文嚼字時,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

明確: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修改後的句子爲什麼不好?給你怎樣的啓示?

明確:①原文“草中石,以爲虎”並非“見草中有虎”。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之意。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啓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裏,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樣的啓示?

明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當地表情達意。

(三)分析第三層(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麼?

明確: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2.世人與錢鍾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啓示?

明確:A.世人認爲“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錢鍾書不迷信,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爲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就用哪一個字。

啓示: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與前面例比較,此事例從什麼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確:從文字表達的意境。總之反覆強調: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強調語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總結:第一部分舉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部分的寫作特點:

即舉事例,講道理。不舉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說不好,道理也講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闢,令人心悅誠服。

例子是具體的,具體的例子可以給人以豐富的啓發。

二。分析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1.文字聯想意義的運用有兩種情況,請各用一個成語概括。

A.正面:點石成金。

B.負面:陳詞濫調。

2.什麼叫直指的意義?什麼叫聯想的意義?各有什麼特點?各用什麼修辭格?(略)

3.科學的文字與文學的文字的區別是什麼?(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①詩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②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是(品茶,賞月)

③詩中表達的是詩人(獨處清淨,安享自然,怡然自樂)的情趣。

④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5.“聯想起於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一句可否變換分句順序?爲什麼?

不行。前句與“聯想”銜接,後句與“熟路”銜接。換後,就不銜接連貫了。

6.作者舉從前做詩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圖何在?

表明他們的套語濫調根本與文藝無緣。

7.產生“套板反應”的弊端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無創作動機。

②讀者無新鮮真切的情趣。

8.作者認爲人們爲什麼容易產生“套板反應”?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

①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

②遇事往深一層想。

9.最後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

B.必須勤奮。

C.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三。歸納總結:

1.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係。

2.寫作目的:讓讀者明白

①咬文嚼字的目標(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謹嚴的態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

四。造句:活用詞語,推陳出新的句子。

初來乍到→初學乍練。

五。作業:課後練習。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四

目標要求:

1、學習本文的語言,積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獨具的論證方法。

3、評價作者的觀點,借鑑吸收。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文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

預習解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涎()茗()鏃()沁()藻()濫()

2、解釋下列詞語。

援例:

深惡痛絕:

錙銖必較:

索然無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遊離:

意蘊:

蘊藉:

流弊:

下乘:

3、閱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①你認爲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論證方法是什麼?是否能說明問題?請舉例說明。

③你對作者的說法都贊同嗎?若有不同看法,試舉例說明理由。

學習研究:

1、弄清本文的結構,概括說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綱。

一、引題(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論證(段):

咬文嚼字三、進一步論證(段):

四:總結:

2、閱讀課文第6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說自由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用了兩個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何相似點?作者用這兩個比喻恰當嗎?說說看。

②文中說“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蘊藉。它的妙處就在於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根據作者的分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豐富”和“有蘊藉”是怎麼理解的。作者寫這個例子又是什麼目的。

③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字的聯想意,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對某字聯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確定性。

B、與科學的文字不同,文學的文字不靠直指意義而是必須用聯想的意義來表現,詩尤其如此。

C、聯想的意義在文學創作中難用,因爲它是遊離的、個性化的;同樣,讀者若不瞭解其中某些關聯和意味,也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學之所以爲文學,就在於作者善於根據文字在歷史過程中所積累的種種關係,充分地使用文字的聯想意義以創造獨特的境界。

3、細讀課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題。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與第6段相比,它的論證角度有什麼不同?

②文中說,從前作詩文的人寫不同的詩文往往用一些現成的不同的“套語”“濫調”,作者對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那麼,我們對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識等到底應持什麼態度?作者沒有說,你是怎麼看的?

③“套板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請用3個字概括。

④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作者是

從兩個角度說明原因的,請分別用4個字概括。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理出作者觀點。

2、結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學難點:

借鑑本文的分析方法,培養求異創新的思維方式,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設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A、導入

下面兩個句子中,哪個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徵?說明理由。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確:學生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只要自圓其說即可,教師應該給以相應的鼓勵。

總結:師提出自己的觀點——比較認同第二種描寫。

理由:

1、含露者,是說黛玉的兩眼常似溼潤,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後面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用意相同。

2、從林黛玉一生的悲劇來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絳株草,來到人世間就是爲了償還眼淚的,可以說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對她悲劇人生的準確表述。

3、“蹙”是皺眉的意思,皺眉應該是身體不適或者心裏不痛快的時候的一種表情,也正合了後面的描寫。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從何呢?

對於《紅樓夢》這部鉅著來說,這20個字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隻要我們仔細斟酌就會發現,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內了。如果說魯迅作品的每一頁都擠滿了研究者的腦袋,那麼《紅樓夢》中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浸透着紅學家的心血,可見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們就看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

B、介紹作者

1、找同學介紹作者。

2、補充總結: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在晚年80歲的時候還自學了俄語,並且一生翻譯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學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譯的路子,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解釋三此,給學生以啓發。)

研習課文

一、讓學生查閱工具書,解釋咬文嚼字的意思。

總結:

《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解釋:

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

B.形容賣弄才學

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

二、原來的意義是貶義的,朱先生在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膽的提出了新的觀點,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

總結:(1)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

(1)、郭沫若改字——文字與感情有關

若虛改“李廣射虎”

(2)、王若虛改《史記》——文字與情感有關

韓愈“推敲”

(3)、韓愈改詩——文字與意境有關

四、找朗讀好的同學讀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臺詞的例子: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1、“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爲“你這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好在何處?(讓同學們在下面大聲的讀這兩句,體會不同)

總結:

“你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你這什麼”便是堅決的判斷,增強了語氣。所以是什麼發生了改變?情感才隨之而變。 引導:句式。

2、對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爲“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作者是怎樣評價?

總結:

(1)“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絕,在讚美時並不適宜。

(2)“是”在邏輯上是聯接詞,相當於等號;“有”的性質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訴我怎樣的道理?

明確: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精神。

五、找同學讀第3段。

1、翻譯《史記》李廣射虎一段,和改動以後的兩段。

明確:原文——見到草中有大石,誤以爲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頭,箭頭進入石中,走近一看,原來是石頭。就又再射大石,最終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動前後有什麼變化?

明確:原文屬於細節描寫,比較生動;改動以後,優點是變得簡潔,缺點是沒有了細節描寫,只是簡單的敘述,缺乏生動的感覺。《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其中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更是開“史家之絕唱”,比如學過的《鴻門宴》對樊噲的描寫,怒髮衝冠,非常形象,彷彿就在我們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潑”和“惜墨如金”兩種用筆方法,所以什麼時候惜,什麼時候潑,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學讀第5段。(重點分析)

1、朱先生是怎樣“推敲”的?

僧推月下門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獨閒

僧敲月下門

隨緣剝啄驚宿鳥,月下來僧擾夢清

如果這首詩的作者不是賈島而是你,你覺得哪個字更好?

明確:學生可以說推,敲,也可以說其他的字,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寫作過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達的情感就可,這種選擇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

小結:以上作者從句式、字數、字眼三個角度闡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總的來說他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總結:語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結合起來,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題:下面兩種意境,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輕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軾

第二課時:

導語:上次課我們已經詳細的分析了這篇課文,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往下學。

我們知道文學是感性的,它需要我們有一顆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讓我們發掘文學的契機,而想象卻可以讓我們飛翔。下面我就給大家一個字,看看通過 “水”這個字你都想到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交流。

總結:在寫作中,聯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聯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樣了,那就沒有意思了,(聯繫大學聯考)。聯想走入習慣的渠道以後就會產生“套板反應”,就如第七段所寫的,找同學讀課文(從第七段開頭到“就是套板反應”)。

一、那麼大家在平時有沒有被套板反應套住的經歷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學以致用: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總結:驕傲,自豪,令人歎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麼?

明確:“眩暈”

總結: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麼?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意,前提是要腦子裏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裏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都想不起來,還提什麼創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裏,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

回顧課文內容。

高二語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理出作者觀點。

2結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理出作者觀點。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⑴立足課本整體感知

⑵跳出課本 拓展延伸

⑶品評鑑賞培養能力

⑷舉一反三 遷移應用

一。導語

1.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現代漢語詞典》咬文嚼字的解釋: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

2.《新民晚報》某日頭版頭條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是:

論壇開講,“福”臨上海

報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在上海召開的新聞。

(發問)標題中,哪個字最吸引你呢?(學生可能回答:)

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這個“福”字 ,因爲這個“福”不僅扣住了“福布斯論壇”這個名詞,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學界人士聚集我們上海,討論經濟發展問題、爲經濟把脈,這對正值經濟大發展的上海來說,可不是福分嗎?這一個“福”字用真是生動。

我們古人也講“吟安一個字,捻短數徑須。”看來“咬文嚼字”不一定總是貶義。作者使用它作題目,顯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讓我們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課文)

二。教學過程

1.作者介紹: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表達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

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

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

1、應該有謹嚴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纔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3、“下課”

我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說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看1-5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

具體分析:

1、同學集體朗讀,請個別同學示範朗讀,然後比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比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爲修改後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3、介紹關於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個?同學分小組討論然後小組代表發言

板書: 郭沫若改字——是改這——感情變化

王若虛該文——增與減——意味全改

賈島作詩——推與敲——意境有別

小結:3個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爲什麼?

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

2是改壞了的。

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4、課外拓展

操刀上陣來“咬文嚼字”,老師擺出實例,學生搶答。

1.《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

提示:綠字作動詞,擬人手法生動再現春到江南景象

2. 紅杏枝頭春意“鬧”

提示:劉公勇在詞話裏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並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生機盎然的季節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度盡含於一個鬧字之中。

3.眼看朋輩成新鬼

提示: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眼看”沒有“忍”字的悲憤意味。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壞要看錶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5.前村深雪裏,昨夜數(一)枝開。齊己《早梅》

提示:一字更體現出其“早”字

5.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是在重點賞析的基礎上,討論了作者在品味語言和運用語言上給予我們的啓示,並且也小試了一番身手。作者這種勇於質疑的嚴謹治學的態度,對於我們的閱讀、寫作將會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認真讀書學習,學會品味賞析,加上不斷地練習,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纔會真正的提高。

6.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

(2)從自己的閱讀中找材料來“咬文嚼字”一番,並寫下分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