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索溪峪的“野”》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索溪峪的“野”》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認識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明白“知音”的含義:能夠懂得對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難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伯牙和鍾子期是知音。

2、體會伯牙斷琴的意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師:同學們,在我們武漢市漢陽區有個地方叫古琴臺,你們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嗎?這裏流傳着一個優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嗎?(板書:伯牙、鍾子期)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悟

1、自由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字詞的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4、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師適時小結。

三、探究學習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伯牙是什麼人?伯牙的高超琴藝是怎麼練成的?請勾畫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讀自悟,交流,相機強化“伯牙學琴功夫深”的結論。

3、出示重點句子:“這裏就像仙境一樣,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渾然忘掉了自己。風聲,浪聲,鳥語,蟲鳴,大自然奏起的交響樂,深深地打動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彈起琴來。”

⑴、遇到重點句,先別急,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首先,多讀幾遍句子,再找到重點詞來理解,談體會,最後再美美地讀一讀。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用這個方法,自己來試着學習這句話。

⑵、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師小結:伯牙彈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觸景生情,然後是移情於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藝大有長進,這令他十分高興。然而,沒高興多久,苦惱的事情就來到了,你知道是什麼嗎?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鍾子期。

四、學習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同學上臺當老師,全班交流。

3、重點指導書寫:勤

4、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鍾子期。

二、探究學習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鍾子期是一個有着什麼特點的人?你從哪裏可見鍾子期特別善於聽琴?

2、學生交流。(在抓重點詞語理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

⑴、“高山”這部分,抓住“立刻”和“興奮”這兩個關鍵詞。

⑵、“流水”這部分,應該抓住“不住地讚賞”,因爲從中可以感受到鍾子期反應強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這部分,重點學習三個“時而”的排比句。

⑷、朗讀感悟。

3、緊承提問:伯牙對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麼?討論:爲什麼伯牙的感受是“感動”而不是“激動”呢?誰來讀好伯牙的話?

4、鍾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麼做的?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拓展

1、鍾子期去世了,爲什麼伯牙斷琴?你怎樣看待伯牙斷琴?

2、知音,是令人嚮往的,人人都想擁有知音。伯牙斷琴,緣於知音難覓。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絕唱,有空,大家也去聽聽這首古曲,也可以寫一寫感受,說不定你也能成爲伯牙的知音呢!

四、學習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學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導書寫“泰、抒”。

4、學生練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二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題是《孔子游春》。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說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故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能夠學會並運用本課的7個生字,並能理解和運用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要認識就行,不一定要會書寫。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優美,同時也感悟一下孔子通過河水對弟子的教誨,並從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與自己日後的爲人處事。

其中目標一和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下面簡單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

我將主要通過“四讀”即通過引導學生自讀、檢查朗讀、開火車讀和默讀分段實現讓學生能夠讀通課文,瞭解字詞,理清課文層次。

首先,與學生交流有關孔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講述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後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

緊接着就安排四讀:一讀是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朗讀,指名要求學生按照自然段和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朗讀課文,其間,要抓住時機來認識一些容易讀錯的字“眸”、“畔”;以及“茵、瀾”是前鼻音;“洋”是後鼻音等。同時在檢查朗讀的同時,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的內容、查字典、同學交流等多種方法來理解“司空見慣、溫文而雅、深思熟慮、側耳傾聽、推辭、深奧、意味深長……”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分好段落,並瞭解每段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相互聯繫。四是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的朗讀,然後教師指名讓學生讀一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講和指導。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文中的新詞,並對着第二個練習題好好描一下,加強一下生字的學習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打算按“複習導入,自讀自悟,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可以在上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已經瞭解的課文的具體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讓學生反覆朗讀一下這句話。細細體會一下。

二、自讀自悟

我以“爲什麼說‘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仔細體會,還可以在書上具體的語句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學習過程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可以巡視作適當的指導。

三、精讀感悟我先讓學生說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然後我根據學生交流的具體情況逐步出示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理解。

1、譬如當學生談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無比美麗的時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節。

讓學生讀讀課文的1和2小節,找出反映泗水河邊景色美麗的句子和詞語,並做好記號,然後讓大家反覆讀這些優美的語句,說說印象中的河邊美景,同時讓大家思考討論“爲什麼說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藉以激發大家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當學生談到包含有孔子對弟子們的教育時,我適時引導學生精讀3到9節

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自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細細體會,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節中的重點句和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水的特點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點,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從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時抓住第九小節弟子們的由“疑惑”到“驚訝”,即悟出道理,領會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滿了智慧,進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藹,平易近人,值得我們學習。

3、接着當學生無法說到下面的內容的時候,我以“從哪兒可以看出孔子師生情誼深厚?”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表現孔子師生關係密切的語句好好讀讀,體會一下他們的師生情誼,然後抓住子路和顏回說的話讓學生理解一下,同時進行一下個人的理想教育,同時還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學一下,拓展一下課外知識。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想法?”引導大家思考一下,並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大家交流一下,進一步讓學生從課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業

以“我的理想”爲題,讓學生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教法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一組課文,是第一批使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爲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設計的。本組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的。本篇課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度自然。作者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又沿着自己的視線所及用輕鬆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

我在教學中要運用好教學方法,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課前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的有關照片、文字資料,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情感目標: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學情、學法分析

1、教學重、難點: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本篇課文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進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和感染,並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3、在學法上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通過朗讀來深入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和作用。通過不同層次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查字典,請查出“野”字是什麼意思?並引導學生理解“野”與本課有關的內涵。

2、讀課題,抓題眼。

設計意圖: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二、初讀課文,把握“野”。

1、自由讀,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邊讀邊想,課文通過哪幾方面寫出索溪峪的“野”?在書本上找出來,用筆做符號。

2、討論交流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索溪峪的“野”。

三、重點探究、理解“野”

1、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邊讀邊想,段中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山“野”?

2、交流與互動。讓學生感悟山是野的,是一種超俗的天然的“野”,給人以淨化的返樸歸真的自然美。

3、指導朗讀,讀出“野”的味道。

4、寫法指導,句型訓練(可讓學生模仿)。

操場真熱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合理調控;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差異學習指導。

四、學法延伸,領悟“野”

1、自學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

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讓學生認知: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的段落。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讀讀,說說爲什麼喜歡?並在課文中做批註。

2、先以小組進行交流學習心得,然後教師有目的組織全班互動

3、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以點帶面,注重協作。用本課的學習方法爲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拓展延伸,薰陶“野”

誇誇家鄉自然風光。讓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和想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朔到生活中感悟身邊的“野”,體驗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並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複習鞏固,激發興趣。

1.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

8和21、18和12

2、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着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爲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祕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最簡分數及約分的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3)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2.瞭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麼關係?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後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爲什麼?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62,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採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並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瞭,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練習。

1.說出分母是4的所有最簡真分數。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2.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3.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佔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閒3小時

4.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後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並說明理由。

五、總結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瞭解了什麼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國小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五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爲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六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寫出了讀書人的樂趣。作爲教語文的“小夫子”,我認爲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欣賞,一起分析書中好文章,既是教者的樂趣,又是學者的樂趣。學習語文,是實現與文本對話,感悟文本的過程。這是我教《索溪峪的“野”》一文體味到的。

爲了講《索溪峪的“野”》一課,我精心備課,製作課件,上網下載了許多有關索溪峪的圖片,如百丈峽等。我想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積累些寫景的好詞句,體驗到索溪峪的奇妙,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爲了讓學生達到這些目標,我在課前提問學生對“野”的理解,之後讓學生閱讀文本,欣賞下載來的圖片,分析不懂的詞語,最後問學生們索溪峪美不美,有什麼感想,還留了課後作業,做索溪峪的小導遊該怎樣解說。一堂課下來,雖然很累,但是滿懷激情的我毫無放棄微笑和甜美的語調。在下課的時候,學生們合上了課本,三三兩兩的走出了教室,就在這一時刻,我突然感到有一種失落,爲什麼沒有學生和我談談索溪峪呢?難道學完了,就真的完了嗎?我不安的思索起來。

這樣美的索溪峪,我沒有去過,但是在備課過程中,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那“野”的山,那“野”的水,那“野”的猴子,甚至感覺着自己就是那“野”的人羣中的一個。爲什麼學生們課下不談談自己的感受呢?難道他們沒有體驗到──是的,就是這樣,一堂課中,學生也讀了,也聽了,也講了一些詞、句、段,但是沒有聯繫自己的生活。所以,一堂課下來,並沒有實現與文本的對話,自然那些圖片、動人的詞句隨着下課的鈴聲也過去了。我自認爲的一堂好課,滿堂的激情,就這樣的過去了。

我和朋友們談論山水,記得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是真山水原無價,最好文章只近情。”每當這時,我都想象着那可愛的桂林山水。而讀國小時,學完《桂林山水》之後,總沒有今天的想象。教了這堂《索溪峪的“野”》,我才明白:十幾年的生活體驗,爲我想象插上了翅膀。沒有來自生活的體驗,再美的文章,也只是一篇文字。那麼,一堂好課,也應該是學生從自己的經驗起步,對照着走進文本,最終纔會沉浸在文本的美妙中。下課了纔會戀戀不捨,回味無窮。

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實質上是“逗”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作風箏用線“牽”在手中,“牽”到自己的設計中。應該是學生自己走進去,和老師一同欣賞,一同談論分析。雖然課講得不成功,但我明白了:我遺失了學生的童心,文本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面對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更重要的一點應該記住,學生沒有教師那麼多年的人生經歷。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七

教學的成功之處是:

教師能利用網絡,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帶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式學習,能努力體現學生是知識意義主動建構者的主體地位,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網上資源,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在學生自學前進行一定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

有待商榷改進之處:

1、本課教學內容過於龐雜: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並要在論壇中進行交流,寫作小詩,這麼多的學習內容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內完成是不現實的,最終只能導致學生的自學如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流於形式,走馬觀花。

改進意見:重新調整教學環節,最後的論壇交流和寫作小詩可用綜合實踐課的時間另行安排。初讀感知和細讀感悟應分開進行,分別組織交流。

2、缺少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堂課上幾乎沒有學生間的協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協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最終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

改進意見:學生的自學可以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共同進行,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以進行交流協商。自學結束後,也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小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能獲得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閱讀感受的機會,在交流中讓全體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的論壇交流也可安排在自學過程中進行,這樣要比最後孤立的進行更爲合理。

3、學習目標落實不到位:

由於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時間不足,導致了學習目標的形同虛設。最明顯的是,教師開始有求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研讀課文,領悟作者表達方法,品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但最後“領悟作者表達方法”,“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這兩點在學生的交流中均未體現。

4、個別精英學生的自學交流取代了全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本課中交流自學採用的是個別學生的交流,發言學生一共不到十個,而且幾乎每個段落只有一兩個學生髮言,其餘學生沒能獲得參與的權力。

六年級《索溪峪的“野”》語文教案 篇八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的主體是同學,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引導同學去實踐,獲取知識,摸索學習方法,在一次次親身經歷中,激發同學更高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促進同學主動發展。

一、營造語文實踐氛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是同學進行語文實踐的適宜土壤。在《索溪浴的“野”》一文的教學中老師參與“積累你覺得寫得好的詞句”活動,傾聽同學對索溪峪具體景點的介紹,鼓勵、欣賞了同學的每一次展示活動。教師始終是同學中的一員,讓同學暢所欲言,營造良好的語文實踐氛圍。

二、落實語文實踐活動

新課標認爲教師應“發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戰略,引導同學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在《索溪峪的“野”》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語文實踐活動:

1、“積累你覺得寫得好的詞句”──讓同學在這一語文實踐中,積累規範、優美的書面語言。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的主體是同學,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引導同學去實踐,獲取知識,摸索學習方法,在一次次親身經歷中,激發同學更高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促進同學主動發展。

2、“挑選你認爲最美的畫面設計解說詞”──在同學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爲課文所描述的四處景觀設計解說詞,化靜態語言爲動態語言,使課文的語言得到活化、轉化、吸收和運用。

3、補充介紹“索溪峪具體景點”──同學將收集到的資料作整理、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用自身的語言表述,再次強化語言運用的實踐。

三、拓展語文實踐空間

課標要求:“拓寬同學的學習空間,增加同學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教學中,課前讓同學收集張家界的資料,課中安排同學自選。

1、請你爲索溪峪設計景區標牌。

2、做小導遊,把索溪峪的迷人景色介紹給他人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賦、淑、撅、叟、滌”等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方法。

3、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著名的旅遊勝地。你去過張家界嗎?又知道那裏有個舉世聞名的索溪峪嗎?(出示課件,欣賞張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風光,瞭解索溪峪。)

2、揭示課題:索溪峪的“野”

[設計意圖:藉助課件欣賞索溪峪的風光圖片,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文學習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抓題眼,引入研讀。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野”在本課是什麼意思?(純天然的野性美)課文通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遊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討論後彙報,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內容,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課件出示討論問題。使學生情緒變得活潑輕鬆,營造課堂氛圍,學生與作者、作品產生共鳴。]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遊人的“野”的?(帶着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認真想一想,並批註體會,與小組成員交流)

2、全班交流學習效果。

(1)賞析“山是野的。”(邊講邊出示課件)

a、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麼‘一線天’,什麼‘百丈峽’,聽着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着也讓人覺得害怕。)

d、以索溪峪的山與桂林的山、黃山、泰山、廬山作比較。有感情朗讀,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讚歎,並談談自己的收穫。

(2)賞析“水是野的。”(出示課件親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

a、讓我們跟着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3)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遊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麼意思?(“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遊人的“返樸歸真”?

(4)仔細觀察文章各段的寫法,說說作者在謀篇佈局上採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多說,儘量發表自己見解。不失時機的出示課件中的圖片與重點語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點。讀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穫?(對大自然的讚美,對人與人之間質樸真誠情感的嚮往。)

師激情: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裏的山野、水野,這裏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裏遊覽觀景的遊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遊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圖,再次感受它的神奇。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最後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再次體會“野”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段優美的樂曲練習配樂朗讀。

2、把你認爲最美的一段抄寫在《鑑賞習作本》上,並寫下讀後感,嘗試運用先概括再總結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伴隨優美的音樂入境的讀。通過練筆,學以至用。]

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迴歸整體,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