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班科學教案紙(彙總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大班科學教案紙》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班科學教案紙》相關的範文。

大班科學教案紙(彙總8篇)

篇1:紙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能夠讓紙發出不同聲音的辦法。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發展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張同樣大小的白紙。

2.每桌一份:瓦楞紙,蠟光紙,包裝紙。

3.各種紙製品若干如:紙杯、紙玩具、紙板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

老師手上有一張白紙,我不想讓它就這麼靜靜地躺着,我想讓它發出聲音,那怎樣纔能有聲音呢?

(師甩甩紙):你們聽到聲音了嗎?現在讓你的白紙也發出聲音吧,還要請大家仔細聽一聽,你的紙和旁邊小朋友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不一樣?

師:你們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爲什麼?

(因爲紙的大小相同,讓紙發出聲音的方式相同,所以聲音差不多。)

[反思:幼兒通過觀察、模仿、操作這一系列的過程,發現紙發出同樣聲音的奧祕,萌發了對紙的興趣,爲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2.嘗試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師:這些紙只能發出一種聲音,太單調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音呢?

誰願意來告訴大家你用什麼辦法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的?爲什麼現在的聲音和原來的不一樣呢?

(因爲手的動作不同,紙的形狀、大小也改變了,所以聲音不一樣。)

[反思:這一環節着重引導幼兒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通過給予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自由操作、嘗試充分地表現、展示自己的方法,再利用集體活動給幼兒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

3.再次嘗試讓各種紙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你們的桌子上還有許多紙,現在你可以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數一數你能讓它變出幾種聲音?

你的紙有幾種聲音?你能讓大家聽一聽嗎?

師隨意拿一張紙拍節奏x x |x x x||:你們聽,我的紙還會拍節奏呢,你們的紙會嗎?

請你們選一張你喜歡的紙,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拍節奏吧。

[反思:這一過程是在幼兒已經瞭解紙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起 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同時結合音樂嘗試讓紙拍出節奏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4.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讓各種紙製品也發出聲音。

師:小朋友,那邊有好多紙玩具,你們可以去嘗試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好嗎? (教學反思:紙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但對紙的聲音卻沒有真正注意過, 可以說幼兒熟悉它卻不瞭解它,這是我選擇、進行本次活動的主要原因。事實也證明幼兒確實對活動很感興趣,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嘗試——發現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操作的願望,也滿足了表現的慾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的活動流程我感覺還是比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處在於活動 中層次轉換的語言不夠精煉,有些隨機處理的話語表達不夠準確,還有就是準備材料時沒有考慮到硬板紙這一類,是個疏忽,今後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

篇2:紙大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內容: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通過操作,瞭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於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於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後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

①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範)。

②爲什麼這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剛纔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後來又倒了,這是怎麼回事?

④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⑤他這個方法和剛纔的有什麼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纔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後交流

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②爲什麼?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纔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纔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爲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幹什麼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纔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

(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纔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纔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裏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篇3:紙大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他們有太多的爲什麼,渴望瞭解世界萬物的因果關係,揭開其中的祕密。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着交通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橋已成爲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根據兒童實際,瞭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層次,有目標的嘗試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感官、體驗、親自嘗試的過程中去發現事物變化起因和內部聯繫,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活動“有力量的紙橋”引導幼兒利用簡單的材料,探索橋更多的奧妙,並在比較實驗中,感受其中的科學原理,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紙做橋(橋墩固定)感知橋的承重能力

2、知道波浪形的橋比平面的橋牢固,探索波浪的多少與橋的承重能力之間的關係。

重點難點

1、探索紙橋橋面波浪的多少與橋的承重力之間的關係。

2、通過操作發現改變橋面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 4 張長方形的圖畫紙,正方體積木,吸管、墊圈若干。

2、紙橋承重實驗記錄表人手 1 份,記錄筆一支。

3、與教學活動有關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你見過什麼樣的橋?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建成的?

2、師:平常我們見過的橋大多都是用水泥鋼筋,石頭或者木頭等材做成的。

二、探究一:幼兒製作紙橋,並嘗試探索平面紙橋的承重力。

1、師:你們見過用紙做成的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試着用紙搭建小橋。

2、師介紹操作材料。

小朋友請試着用兩塊積木做橋墩(橋墩的距離固定)用吸管做橋下流水的寬,紙來做橋面,看誰搭建得又快又好。

3、幼兒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4、請搭建好紙橋的小朋友嘗試着放墊圈,看看你的橋上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把它的數量記在記錄表上。

5、幼兒集體交流

三、探究二:幼兒嘗試改變橋面形狀,探索其承重力。

師:我們改變橋面的形狀它又能承受多大的力?(可以放幾個墊圈)請小朋友試着用折一折或捲一捲的方法改變橋面的形狀,下面橋墩的距離保持不變,然後在上面放墊圈,最多能放幾個墊圈?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請小朋友說一說改變形狀後的橋面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進行記錄,發現了什麼?

4、幼兒集體交流。[曲的橋面與平面橋相比,(彎曲)有波浪的橋面比平面橋能承受更大的重力。]

四、探究三:波浪的多少和承重能力的'關係。

1、師:剛纔小朋友發現彎曲(有波浪)的橋面承受的重力變大,要是彎曲的次數變多了,它又能隨以多大的力?現在我們試着讓它反覆摺疊幾次,看能放幾個墊圈?

2、再次操作探究

①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摺疊不同的次數,然後用墊圈進行探究。

②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③你做的紙橋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寫在記錄表上)

3、比較哪種形狀的紙橋更有力量?①師通過試驗,記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小朋友們相互交流②小結,紙摺疊成波浪形後,能承受的力量變大,每一個波波就像一個小巨人,許多小巨人連在一起力氣就大了(我們回家再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究摺疊的波浪比

現在多,是不是它的承重力就更大呢?

③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平時生活中,你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後來使它更牢固?(瓦楞紙、塑

鋼瓦、瓦片、紙扇、石棉瓦等)

建築師們根據一些科學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如:中國的趙州橋,美國的金門大橋,小朋友們只要多動腦筋多動手,也能成爲一名偉大的工程師。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究,改變橋墩多少,橋墩之間距離的遠近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反思

本主題《橋》前後設計了三個活動,分別是《找找生活中的橋》、《有力量的紙橋》、《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旨在通過幼兒的眼睛,欣賞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化與發展。

活動《有力量的紙橋》在談話中回憶經驗,藉助生活中各種橋的圖片,與生活情景相融合,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找到新知識的銜接點,教師通過支架式語言:你見過用紙建造成的橋嗎?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名小小建築師,試着用紙搭建小橋。將已有經驗與現時活動情景結合起來,蒙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活動中重視幼兒體驗學習,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等,使其多種感受器官共同參與嘗試,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根據幼兒年齡和實際發展水平出發,由淺入深,讓幼兒學會如何觀察,如何運用自己的經驗進行建構,如何表述自己的發現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如:活動中由平面紙橋,一個墊圈也不能承重,引導幼兒改變橋面形狀後,又能發現什麼呢?橋面所能承受的重力增大,改變形狀後的紙橋面更有力量,再循序漸進,由彎曲次數少到彎曲次數增多又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在實驗操作中體驗發現的樂趣,並感受總結出其科學原理。

採用開放式的問題引起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引導幼兒主動去活動,積極去思考,教師在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的反饋信息,及時給予指導,以便師生之間都能掌握信息。如:讓幼兒明白紙橋的上端(也就是橋墩支撐的地方),不能用墊圈壓住,那樣並不是紙橋自己的力量而是藉助了別人的力量。在科學活動中獲得科學的知識和簡單的操作實驗技能與方法。

需改進之處:

1、以後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將科學原理與生活實際應用相結合起來,還要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

2、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還要更好地提高教育機智,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並不斷學習,向別人請教更好的經驗。

篇4:紙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爲了讓幼兒養成珍惜紙張、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爲出發點。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麼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摺紙等。

三、通過PPt,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及製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麼有用的東西,那麼,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裏來的呢?

幼兒:商店裏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裏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麼辦法可以節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麼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纔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爲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都要節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篇5:紙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徵,探索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2.能製作莫比烏斯圈,並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記錄。

3.體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條、紙圈、剪刀、固體膠、課件、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

以手指遊戲引入紙圈。(教師用食指和大拇指變化出一個圈、兩個圈、許多圈導入課題--紙圈。

1.出示紙條,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師紙條也想變成圈,你們能不能幫助紙條變出圈?鼓勵用多種方法,可以跟別人的不一樣等。)

2.幼兒嘗試做紙圈。(幼兒做出的紙圈都一樣)

3.教師以魔術的形式展示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設疑

1.幼兒第一次嘗試剪圈,讓幼兒體會挫折,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及探索精神。

2.畫線對比

教師提出要求:在兩個圈上分別畫線,從接頭處開始畫,到起點處結束,可以在裏面畫也可以在外面畫。可以兩人合作,一個人轉圈,一個人畫線。

師: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現了什麼祕密?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莫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紅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

結合PPT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一個特徵:普通圈有2條邊2個面,莫比烏斯圈只有1條邊1個面。

3.實驗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二個特點:沿線剪開普通圈,變成一樣大的兩個圈,莫比烏斯圈變成有兩個接口的大圈。

4.嘗試自己製作莫比烏斯圈。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莫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現的。人們爲了紀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爲莫比烏斯圈。

三、探索

沿着莫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出示記錄單:

1.出示課件,教師講解記錄單。

2.猜測普通的圈沿剪線剪開會怎麼樣。(記錄)

老師示範剪法。

幼兒嘗試剪普通的圈。

3.幼兒猜測莫比烏斯圈沿着這條線剪開會怎麼樣。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1)幼兒自己剪剪看看。

(2)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看一下,現在的莫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3)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4)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着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4.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1)幼兒猜測,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2)幼兒剪剪看看。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結果。

(4)小結: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現了莫比烏斯圈的很多祕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後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後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四、拓展

1.觀看課件瞭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莫比烏斯圈不光好玩還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麼用嗎?(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許多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立交橋:避免行人車輛的擁擠。

過山車:更加刺激好玩。

傳送帶:減少反覆的摩擦工作,增加傳送距離和麪積......

2.觀看課件瞭解莫比烏斯圈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原來莫比烏斯圈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方便,藝術家和建築設計師還利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師這裏還爲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們剪開會變成什麼樣嗎?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爲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後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學生繼續改變材料、發現材料性能的探究慾望。

根據教材,我把本課分爲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學生思考有什麼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後形狀、性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現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現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現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着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後,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着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後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後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摺疊,但是學生會鑽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溼、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摺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爲“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爲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爲“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現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課較爲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於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課最後多餘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爲我對學生的還是瞭解較少,對於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爲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篇6:紙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用折、卷等方法,讓紙獨立站起來。

2.嘗試發現讓紙站得更牢固的方法,並願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3.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嘗試,讓紙站起來。

難點:在操作中,發現讓紙站得牢固的方法。

解決策略:通過探索操作,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繪畫紙若干。

2.積木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小組記錄表、記號筆、書、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寶寶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書和紙。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請個別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3.幼兒再次操作,尋找出站得最穩的方法。

小結:紙寶寶說:你們很棒,大家通過折、卷等方法,改變了我原來的樣子,使我站了起來,特別的開心。

三、再次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能擺放積木。教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3.教師將幼兒操作的結果投放在電腦上,幼兒表達自己操作的過程。

小結:你們想到了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了紙寶寶,原來它也可以像書那樣支撐起積木。

四、幼兒探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幼兒操作。

2.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與發現。

教師:你在操作時用了什麼方法?放了幾塊積木?

小結:原來紙折或卷的層數越多,支撐的積木就越多,而且要找到紙和積木的支撐點,這樣才能擺放更多的積木,讓紙站的更牢固。五、幼兒分組探 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小組操作。

2.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組的操作結果與發現。六、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探索,一張薄薄的紙可以站起來,而且它的上面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還有各種其它的紙放在科學角中,他們能不能站起來撐起積木,你們再來試試。

本次活動是我執教的一次公開課,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活動反思

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探索、發現讓紙站起來,且站的牢固的方法,並將探索到的發現和結果記錄下來並轉化爲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設計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一直都非常快樂。

從開始探索怎麼讓紙站起來,孩子們感到很驚訝,認爲薄薄的一張紙不可能站起來的,經過探索,有孩子嘗試將紙對摺後發現紙真的站了起來,其餘孩子紛紛效仿,在探索中,他們發現摺紙的方法不同也能讓紙站起來,於是,我便請孩子們再次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有哪些,並把每次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孩子們都沉浸在“發現”中,收到的效果較好。探索中,我只是適當引導了幼兒怎樣幫紙寶寶站起來,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過我如果在這時能製作有立體感的動畫。效果一定會更好,更能激發幼兒想幫助紙寶寶的願望。

第三次探索中, 引導孩子探索紙怎麼站的更穩?借用了積木的壓力和支撐點的原理進一步探索那種方法可以支撐更多的積木?通過觀察和孩子們自己的探索與記錄,孩子們知道了這些普通的折、卷等方法支撐更多的積木,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孩子們折出的紙可以支撐很多的積木,也大大出乎我的意 料。他們的記錄很多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提供的探索材料能再豐富一 些,孩子們一定可以探索更多的結果。

篇7:紙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現由於紙質的不同產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象,並運用此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玻璃缸,紙花,各種紙片,白紙兩張;記錄紙每人一份,水、布、籮筐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現紙吸水的現象

1、出示紙花,現在把紙花放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花打開了,花瓣溼了)

2、爲什麼紙花會在水中開放呢?

3、小結:因爲紙會吸水,紙做的花吸了水以後就會開放了。

(二)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

1、設疑紙都會吸水嗎?教師交代實驗方法:將水滴在紙上,耐心地觀察一會,然後在吸水的紙旁作個記號;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討論實驗結果,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把幼兒的討論結果貼到紙上,分成吸水和不吸水兩類;

4、小結:生活中的各種紙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

(三)發現紙的吸水速度不同

1、設疑紙的吸水速度一樣嗎?

2、教師操作實驗:紙的爬色比賽,幼兒觀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發現紙片有什麼不同?請個別幼兒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材料不一樣,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紙縐紙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紙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需要製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

2、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乾糖果等該用哪種紙?並說明理由。

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活動反思:

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有着那麼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通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並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篇8:大班科學教案《紙》

大班科學教案《紙》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讓紙站得穩得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若干張、書若干本、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書和紙

1、老師:書和紙這對好朋友,今天發生了爭執。

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穩地站住!”老師操作:書本穩穩地站着。

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說:“你能站,我也能穩穩地站着!”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請幼兒交流介紹自己的猜測,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你的好辦法能不能幫助紙穩穩地站起來?

2、老師在後面的每個桌子上都放了許多紙,待會請你去試一試你的辦法,並把你的方法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記錄紙上。(出示記錄紙)

3、幼兒操作,老師巡迴瞭解幼兒操作情況。

4、集合幼兒,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小結:紙真神奇,大家通過折、卷等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使紙站了起來,紙開心極了,它在你們的幫助下終於穩穩地站起來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可是,書又說了:“我不僅能站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穩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紙也能托起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請幼兒再次實驗。

幼兒根據記錄表講述,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幼兒實驗。

小結:教師統計託書最多的是哪一種形狀的.紙?

五、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在這個活動中,還有好多科學知識呢,我們以後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經驗。

1、在生活中有好多東西也使用這種方法使它們的力氣大起來的。

2、教師舉例講述。

七、延伸活動。

請幼兒找找幼兒園裏有哪些東西也是使用這種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