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一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要: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至關重要。加強情感教育,不斷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相關學科結合,才能夠對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質的突破。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並探討了新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能夠科學而客觀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規律以及展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當緊迫的。現代化評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據社會效果以及目標本身的實際情況,以價值判斷爲主,進行客觀評論簡析。在全球一體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經收效甚微了,必須進行相應的發展與創新才能與現在的社會現狀相呼應。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現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代科技發達,高科技能實現簡單的變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不能簡單變化,它是一個創造性的運用過程,其中涉及教育各個方面,而不是隻有設計教育的其中某一個方面,不是簡單的變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於大學生對現有的社會普遍存在一些認知的問題,很多的學生對於社會有一定程度的反感。爲了改變這一現象,要求教師在實際生活當中,注重大學生的情感狀況,不斷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這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二、當代熱點問題對於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現代社會很多的新聞極大地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各種眼花繚亂的新聞信息極大地擴充了大學生的認識層面和對於社會的瞭解。一些社會上思想價值觀非常好的信息對於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的培養以及人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的培養,還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網上很多的社交網絡平臺也對學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這些交流平臺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現在很多的社會陰暗面就是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檢舉揭發的。

(二)消極影響

很多的社會熱門話題並沒有通過國家的相關部門的審覈就直接面向社會。這其中有很多信息對於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產生強烈的衝擊和波及。現在熱門話題越來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發展。而且很多的話題空穴來風。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大學生的判斷。當下很多沒有道德,也沒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話題,往往受到一些學生的追捧,這對於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是很大的'衝擊,甚至嚴重的會波及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引發一些心理疾病。現在很多的社會問題把大學生的心理價值觀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網絡上有很多這樣的信息,如暴力網站對於學生的心理就產生了嚴重的扭曲。一旦學生長時間地觀看這一類網站將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甚至讓當代大學生產生扭曲的人格,進而嚴重地危害社會的安全。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對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變的突破口。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的舉止行爲是通過情感來進行表達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是相當必要,對學生的人格發展以及感情發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現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對心理健康教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學生正處於認知世界、認識自我、塑造自我的關鍵時期,對於自己的思想已經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認識。所以對於有些心理健康老師的教學方法並不是十分認同。應該重點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這樣才能知道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筆者爲了實現塑造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目的,自始至終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情感教學,使得學生對於心理健康輔導並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夠使得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友誼,改善教學的氣氛。這樣的學習氣氛中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以及促進學生的個人素質全面的發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雖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但是這兩者之間是存在必然的聯繫的。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將有助於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學生思想價值觀也非常好。至於當代很多大學生心理消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信息爆炸,對於一些不良的社會信息接觸過多,導致信仰淡化、價值觀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學校對於學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備天時地利的便利條件,學生在學校中的時間是最多。對於學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關活動,如慰問抗戰老兵等等,都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於祖國的熱愛,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遲馮剛.關於做好高校宣傳與輿論引導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孟維傑,馬甜語.詮釋與轉換:積極心理健康及其當代理解[J].心理科學,.

[3]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創新的抓手[J].中國德育,(10).

[4]鄭蘭.積極心理學在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摘 要: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國小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國小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國小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國小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國小生處於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國小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國小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爲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國小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國小由於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國小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國小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國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國小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國小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於學校教育,認爲國小生只有在學校裏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國小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國小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爲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國小生成長。其實,這樣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鍊國小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於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存在錯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爲心理健康教育處於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爲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國小裏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爲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閒置的教師作爲心理諮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國小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國小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國小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紮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爲國小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並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國小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係,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國小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覈,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國小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穫和啓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國小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於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國小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國小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國小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國小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範的行爲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爲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國小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國小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海寧。國小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分析[J].科技展望,第17期。

[2]董靖平。中國小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第14期。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題目:淺談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國小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國小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是完全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國小音樂;心理健康;滲透教學

由於學習壓力、家庭教育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著,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實踐證明用音樂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在培養國小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兼顧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音樂教學中含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對其進行挖掘可以有效地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爲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

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學習氛圍,對於學生的成長與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條件優勢。教師在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中需要努力提升自我修養,能夠進行自我批評與自我反省,從而提升自我素養,熱愛學生,平等包容與理解學生,能夠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在上音樂課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課堂當中緩解沉重的學習壓力。

二、在創設審美情境中淨化心理

音樂具有影響人們情緒的作用,在充滿音樂聲的課堂上,師生都會陶醉在其中,學生會自然地表現情緒的宣泄與情感的融合。例如,教師教學生唱歌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同時也是學生情感表露的一種方式,他們會自然地融入到原唱的情感世界中,在豐富情感的同時,讓他們找到能表露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學習《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首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首歌曲的詞曲與歌聲的表現力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歌曲《依馬呀吉鬆》時,雖然學生沒有去過西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西部風情中那種濃濃的質樸自然、高遠深邃的情感。

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首首經典曲目中不斷豐富和充實,學生學會了愛和讚美,學會了體察美好事物,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夠以積極的心態來生活,不懼生活帶來的困難與挑戰,這都是音樂給學生帶來的精神力量與美的'感受。

音樂與歌曲帶給學生的情緒體驗與感官刺激,這些歌曲中所表達的積極的情感逐漸內化到學生的情感中,從而影響着學生的情感和行爲,爲他們營造了美好的心理世界與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通過課外音樂活動鍛鍊心理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課堂的延展,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與特長,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加強具有積極作用。

課外的演出活動有助於學生培養強大的心理,樹立信心,勇敢堅強。例如,在合唱表演中,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學會了如何進行團隊協作,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觀念,能夠爲集體着想,互幫互助、團結友愛、聽從指揮。

在一場合唱表演從排練到演出的過程中,學生每時每刻都能感到集體的力量,感到團結的力量,在獲得成功的感受後,學生會樂於與人合作交流,表現出良好的交際慾望與交際能力,從而糾正不良心理行爲,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四、通過師生互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教師和學生加強互動,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瞭解,在相互瞭解的基礎上纔能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演唱所學內容,自己爲學生彈琴伴奏,讓學生體驗當歌手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打分或投票選出自己喜歡的歌手。

在互動中使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度增加,從而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教師在課堂是處於一種一對多的人際關係模式,這使得教師無法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所以要讓學生樂於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這一點,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歌曲或音樂,帶領學生學習手語操,學習舞蹈,然後在音樂播放過程中學生一起隨音樂律動,讓他們離開課桌與座椅,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讓學生更加活潑開朗,樂觀向上,善於表現自己。

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盡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認真關切地爲學生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表現自己,抓住互動的機會,幫助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學生,讓他們消除負面情緒,理解並鼓勵他們,爲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審美心理,挑選一些合適的流行音樂來教學生學習,同時教師要對所挑選的歌曲進行分析,在音樂的流派、種類上進行區分,讓學生明白他們所喜愛的是什麼類型的歌曲,讓他們在思考中提升辨別音樂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挑選音樂的高雅趣味,讓他們能夠愛上古典音樂,保持高尚的情操與高品位的審美能力。

(二)重視多元化的教學條件的應用

當前音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種類型的音樂可謂百家爭鳴。音樂教師應當注意聯繫學生的社會生活,注重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與審美的多元化,避免音樂教學的死板和照本宣科,拓寬音樂課堂的容量,也是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接軌,幫助他們理解流行音樂的興盛,感受音樂之魅力。

(三)主動提高自身教學技能

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了課堂質量高低和能否進行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教師要具有豐富的音樂底蘊,同時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能夠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在不斷的教學模式創新中掌握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與方法,能夠不斷地審視自身,進行自我評價,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與道德水平,豐富自身文化知識。

總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國小生音樂審美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音樂作爲一門情感藝術,能夠爲人們所利用來培養人們的情感與引導人們的情感,音樂的薰陶,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慰藉,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讓學生能夠以音樂之美審美,創造音樂之美,從而在心理行爲與學習生活上都表現爲積極向上,善於表達自己,勇敢堅強。

教師要在學生成長最關鍵的時期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力量,在音樂之美的引導下,學生一定能成長爲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的藝術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這與我國文化事業的建設有着非常重要的關聯。

美術作爲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在推動美術事業的發展方面起到了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

[2]馬彩霞。如何在國小音樂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35):216.

國小生心理健康論文3900字 篇四

《國小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就當前國小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遊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國小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國小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並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國小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國小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它主要包括認知與學習心理、心理品質、人際關係三個方面內容。

(一)認知與學習心理

一般而言認知與學習心理主要包括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學習環節和方法、思維方法、社會認知。研究表明,加強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導,可以使國小生按學習規律去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用腦衛生,注意勞逸結合,消除學習中的被動狀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記憶、觀察、思維規律,學會學習。

(二)心理品質

一般而言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認識自我、自信、興趣、動機、能力、性格、氣質、情緒、意志、戰勝挫折等。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於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自我監督,從而學會做人。因爲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內化爲自己的認知、情意結構,而內化的程度將取決於他們自身的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品質教育是國小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重頭戲。

(三)人際關係

一般而言人際關係主要包括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係。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可使國小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係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國小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一)國小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

當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好的,但確有少數同學存在心理障礙。從類別上講,心理障礙有認識障礙、情感障礙、行爲障礙、個性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厭學。國小生有的由於某些原因對當時所學知識內容不能及時理解進而失去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學校班級集體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願接受老師的教育,甚至與任課老師頂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於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響,而使少數學生心理畸形發展,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對家長的勸導進行頂撞,同學之間因常發生矛盾導致關係緊張。在受到一般或輕微的刺激時,情緒易產生較大的波動,如,生氣、急躁、發怒等。

第三,抑鬱恐慌。有些國小生不愛與人交往,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爲悲傷孤獨、消極頹廢,認爲自己什麼都不如別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小小年齡就對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他們喜歡用不信任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稍有不順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對同學的善意幫助持懷疑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懷戒備心理,在人際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尷尬、笨拙等異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國小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績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別人就心懷怨恨,不但不學習他人的長處,反而進行挖苦諷刺,甚至對其他同學懷有敵意。少數學生私慾強烈,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就想佔爲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爲發生。早退甚至曠課,打架鬥狠現象在國小校園中時有發生。

(二)國小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誘因

現代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國小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劇地變化,他們在社會中不斷成長,周圍世界發生的變化都對他們產生了重要影響,總體而言造成國小生不良心理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會,學校和學生自己心理等四個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長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思想傾向、文化教養、人際關係乃至家庭氛圍都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活節奏的加快,面對生活壓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養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祖輩疼愛第三代,往往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於照顧太多,這些國小生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在自主、自立、受壓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明顯不足。

第二,社會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獨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孩子們中也開始流行起來,孩子生日講排場,對孩子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將艱苦樸素等優良作風拋之腦後。

第三,學生心理因素。新時期的學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受新思想影響較大,這些學生能力普遍較強,自我表現欲過強,希望得到周圍人羣的肯定,往往會採取一些極端的形式表現自己。如有些學生希望老師注意他,讓老師看到他的能幹,故意在課堂上講話、吵鬧。

第四,教育因素。國小階段是人一生髮展的奠基時期,他們在學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影響他們一輩子。國小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國小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國小生作爲人的成長教育。有些老師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給國小生造成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一個真正的老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爲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爲育人的藝術家。

(一)加強交流,瞭解學生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得向老師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瞭解學生的心理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學中佈置《寫給老師的話》等題目,使一些較內向的學生或有“難言之隱”的學生通過書面形式與老師交流思想。老師則應該對此做好保密,並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區分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另外,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現、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心理,再“對症下藥”,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使個別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煩悶向老師傾訴。當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有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衡時,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安慰他們,開展談心活動,老師應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裏的積鬱情緒渲泄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作爲教師,應時刻牢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儘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爲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常常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這些學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師不尊重他,他也感覺不到自尊,對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儘量不要當衆批評。實踐表明,只有從尊重出發,學生才能打開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爲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於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國小生以鼓勵爲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羣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8月頒佈。

[2]肖漢仕著:《學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華主編:《國小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學嶺:《中國小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新探》,《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係之審視》,《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廣西教育》2005年第1期。

[8]周覺偉:《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途徑》,《黑龍江教育》2004年第4期。

[9]傅榮:《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務》,《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10]魏宏聚:《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現代中國小教育》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