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教育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迎來了多媒體信息化時代。根據時代的變化特點,教育機構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旨在教育出能夠適應並推動社會發展的青年。幼兒園作爲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其中接受基礎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兒童將來的發展。近年來,家長們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同樣深刻的認識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幼兒園中建立科學的教育機制,以便維護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逐漸成爲了整個社會最爲關心的話題之一。

關鍵詞

幼兒園;教育模式;兒童;身心健康

幼兒園中的學前教育,是兒童學習和智力的啓蒙階段,教育尺度的拿捏非常關鍵。教育尺度如果過於緊張,將放大兒童的負面心理;如果過於鬆散,則不易激發兒童的智力成長。所以,幼兒園中的學前教育模式,一定要注重科學性,做到鬆弛有度,注意維護兒童的身心健康,以確保兒童能夠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進行全面發展。然而在現實的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待改善。本文根據自己多年的幼兒園教學經驗,接下來從四個方面探究如何樹立科學教育觀、維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策略。

一、改善傳統的教育理念,以兒童自身爲本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通常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爲主,幼兒在大多數的時間裏都是充當着聽衆的角色。然而隨着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爲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及時掌握兒童真實的學習狀況,不易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不利於開發兒童的學習思維,也無法監管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因此,傳統的教育模式需要改變,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的幼兒園學前教育模式,應該以人爲本,也就是以兒童自身爲本。讓幼兒成爲教學的主體,將傳統的“教學爲主”的理念轉變爲“教人爲本”。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互動等方式,及時關注兒童的學習狀態,以便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教師可對兒童普遍不易掌握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在兒童精神疲勞時講授一些有意思的非重點內容,針對大多數兒童喜歡的課題進行探討等。教師通過改善傳統的教育理念,以兒童自身爲本,就可以及時糾正兒童的不足,或爲兒童及時進行解惑,從而確保他們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二、適當採取遊戲教學法,鍛鍊兒童的身體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若想從身心兩個方面對兒童進行培養,就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必須保證每種方法的科學性。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對幼兒的文化教育佔據了絕大部分,而對幼兒身體素質方面的教育比較欠缺。幼兒園學前教育課程安排相對較少,而且對兒童將來的影響很大。所以,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要保證兒童在接受文化教育和身體鍛鍊兩個方面不能失衡。爲了保證兒童能夠從身心兩個角度全面發展,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可以多開展“遊戲教學法”。例如,幼兒園教師在講授某篇課文時,可以按照課文中的情節組織開展活動,讓兒童們都積極的參與進來,從而鼓勵兒童進行動手、運動、勞動等,鍛鍊兒童的身體機能協調能力,教給他們一些運動技巧或勞動技能,有效鍛鍊兒童身體的同時,使他們更加有效的接受文化教育。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兒童的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都是以教師的說教爲主,教師的表達方式通常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聽課質量。在當代的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兒童大都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比如兒童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玩手機等。所以,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勢必會有效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確保他們身心能夠健康的成長。另外,在學習比較複雜的章節時,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化難爲簡”,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轉化爲形象直觀的圖畫或視頻,從而幫助兒童更好的理解相關內容。同樣,多媒體技術在降低兒童學習難度的同時,會有效激發兒童的思維,從而確保他們身心能夠健康的成長。

四、充分拓展家庭教育,確保兒童身心健康

對兒童的教育只依靠學校是明顯不夠的,應該充分拓展家庭教育的比重。因爲,家庭教育是兒童接受教育的開始,也是伴之一生的教育。家庭中成員的行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決定兒童的行爲思想。所以,家庭教育是確保兒童能夠身心健康成長的源泉。在幼兒園學前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建立(QQ、微信、博客等)交流平臺、定期組織需要家長參與的活動等,引導家長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思想方式,保證兒童能夠時刻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從而確保他們身心能夠健康的成長。總之,幼兒園學前教育是莘莘學子學業生涯最關鍵的階段之一。幼兒園校方和教師都應該以兒童將來的發展爲出發點,並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既要注重兒童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也要注重兒童身體上的健康成長。爲了達成此目的,幼兒園校方或教師可以參考以上四個方面進行着手,從而更好的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惠;邊防。幼兒科學教育下實施新課程教學創新實踐與研究。現代教育科學(國小教師)20xx—09—10

[2]袁慧。淺談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新課程(上)20xx—01—08

作者:孫宇丹 單位:遼寧省本溪市本鋼欣欣幼兒園

關於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對於幼兒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文化知識的學習,而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的培養。3-6歲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很多習慣都會在這一階段養成,這些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在人無意識的狀態下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深刻地認識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採取有效方式對幼兒實施養成教育。

關鍵詞:養成教育;幼兒教育;良好習慣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爲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既然幼兒“養成”教育如此重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採用何種培養方式實施幼兒的“養成”教育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和關注的問題。結合教學經驗,筆者談談自己的淺顯看法。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因此,在幼兒時期應該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但是當前很多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存在兩種錯誤的觀點:一種是認爲幼兒時期的孩子年齡這麼小,不需要培養什麼良好習慣,只要讓他健康長大就行,等年紀大了再培養也是一樣,根據調查顯示,3-12歲是人體形成良好行爲的重要期,12歲以後孩子逐漸養成許多習慣,再想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就十分困難。因此,父母和幼兒老師應該抓住關鍵期進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這樣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種是父母雖然重視幼兒的“養成”教育,但更關注的是“養成”教育中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等方面,過於注重對幼兒智力的開發、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行爲習慣的培養,殊不知,習慣的養成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正如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父母應該糾正這兩種錯誤的“養成”教育理念,在充分理解幼兒養成教育的基礎上對幼兒的養成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方式

1、行爲的講解和規則的制定

很多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在培養幼兒的行爲習慣時一味地強調幼兒這些事情不能做,那些事情可以做,並沒有告訴幼兒原因是什麼,也沒有讓幼兒明白如果做了禁止的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讓幼兒對很多行爲習慣並不是很瞭解。雖然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父母和老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行爲規則童話化和寓言化,只有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一些行爲準則,才能在幼兒的心裏對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例如在培養幼兒的衛生習慣時,有些小孩不喜歡洗臉,這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講:你知道爲什麼那麼多羊都喜歡美羊羊嗎?那是因爲美羊羊非常愛乾淨,只有你講衛生了,才能像美羊羊那樣交到很多朋友,成爲受歡迎的人。除此之外,在一些規則的制定上,父母和老師應該讓幼兒參與具體規則的制定中,這樣做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思考能力,還便於提高幼兒對一些規則的實施。但是父母和幼兒老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規則的制定上需要將規則簡單化、具體化,最好跟幼兒的喜厭掛鉤,這樣便於引導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例如在幼兒園課堂上,有些幼兒喜歡不停地說話,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這時候老師不應該只制止和批評,而應該說有些小朋友一直在說話,這樣老師說的話你們能聽清楚嗎?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老師可以問小朋友:那麼怎麼樣才能聽清楚呢?有的小朋友會說老師上課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說話,這時候老師就應該趁機說對啊,老師說話的時候你們不說話,你們就可以聽得更清楚,就可以讓幼兒參與班級規則的制定中,讓幼兒實現從“我必須要遵守規則”到“我要主動遵守規則”的轉變。

2、開展多樣的遊戲活動

對幼兒來說,枯燥的說教遠比不上一場遊戲對他們的吸引力大,而且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多樣的遊戲活動,促使幼兒在遊戲中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可以模擬一些現實的活動場景,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如“小朋友商店”、“小朋友家庭”等,讓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明白說話要有禮貌,學會關心他人和愛護公共產品等,將所學的良好習慣在角色扮演中得到應用和鞏固,實現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3、塑造良好榜樣

幼兒存在從衆心理和模仿心理,老師和父母是他們經常接觸的人,很多幼兒喜歡模仿父母和老師的一些行爲,因此父母和老師需要在各種行爲習慣上給幼兒樹立榜樣,從而形成一個氛圍,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對於子女有一套標準,而對於自己則降低標準,待孩子以嚴,待自己以寬,這樣就會使幼兒對一些行爲習慣產生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纔是正確的,當着父母的面按照父母的要求,揹着父母又模仿父母的行爲,不僅不利於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而且容易讓幼兒養成愛說謊、不誠實的性格習慣。例如有的父母要求幼兒講話要有禮貌,不能罵人,要使用文明用語等,但是有些父母在打電話或者在與人交談時會經常出現一些不文明用語,這時候幼兒雖然不明白這些不文明用語的含義,但是幼兒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有時候可能家長只說一次,他們就會記住,也會在與其他人交談時使用一些不文明語言,從而養成說話不禮貌的壞習慣。除此之外,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應該加強交流和溝通,實行家園共育促進“養成”教育。

4、嚴格進行督促和檢查

雖然很多父母和教師明白“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和制度,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受父母心軟和教師工作量太大無暇顧及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對幼兒的行爲習慣沒有進行嚴格的督促和檢查,針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爲能及時地督促幼兒改正,例如不愛惜糧食等,對於一些良好習慣的培養沒有進行嚴格的檢查,例如將垃圾扔進垃圾箱等。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只有讓幼兒不斷重複進行各種良好行爲和良好習慣,才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特別是自我控制能力和約束能力低下的幼兒,更需要父母和教師的嚴格督促和檢查。綜上所述,在幼兒階段養成教育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意願,讓他們參與幼兒園及家庭的一些規則的制定,爲幼兒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父母、老師、幼兒要三方面共同發力,一起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關於教育論文 篇三

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幾點思考

摘要:隨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的不斷變革和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顯示出科學技術作爲第一生產力的要素作用,對於教育教學的影響逐漸加大。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爲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爲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是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爲目的。教育技術應該包含教育理念和技術,是教學硬件、軟件和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共同組成的系統。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與實踐。應該認識到,教育技術不只是應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應用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方法。現代教育技術作爲一種手段和工具已經深入到教育、教學中的各個領域,推動着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革;同時,作爲一種理論、一種觀念,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改變着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可以說,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正在大力地促進創新人才和實用性人才的培養,也正因爲如此,目前各學校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都必然會考慮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的投資,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過程中不斷變遷,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越來越先進,使用越來越廣泛,爲教育現代化進程添磚加瓦,正有效地推進着素質教育進程。

一、現代教育技術對素質教育的支持作用

學校教學往往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支配下進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要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爲目標。素質教育的思想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發點。近年來,由於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才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爲學生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和空間,爲學習者提供了發現知識、探究知識的有效工具。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和“雙主”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情景的創設、學習環境的設計、合作學習的構建都完全與人的認知特性相適應。兩種教學理論與模式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素質教育目的的實現。

作爲現代教育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新的內容不斷出現,這就激勵着人們要不斷地學習進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完善自我,豐富和提高自己,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推動教育在理念、模式,對象、主體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傳統教學建立在簡單教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上,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滯後於社會的發展,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現代教育則是以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爲依託,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教學空間範圍不再侷限於黑板講臺,出現了多媒體工具和平臺,教學可以從視、聽、觸多維展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可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爲素質教育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和條件,還爲傳播科普知識和科技信息提供了途徑。

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創新成果爲學校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支持。

二、合理完善軟件與硬件配套設施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硬件資源爲條件,也離不開軟件資源的支持。但在我國的教育技術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設備齊全且裝備精良,然而卻常常忽略教學軟件、師資培訓等軟投資方面的建設。如今一些學校購置諸多的多媒體設備卻沒有適當的軟件教材可用,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脫節。更有許多教師不瞭解操作硬件設施的技能和相應的軟件教材設計製作的方法和技術。事實上,硬件設備如果沒有人的恰當運用就只能形同虛設。因此能夠靈活、恰當地將現代教育技術相關設備運用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也正因爲如此,在軟環境方面的投資其實更爲重要。學校在購置設備之前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以防在設備購置後出現不能使的閒置,在硬件投人時,更應注意軟件建設,加大各種多媒體課件的研製、開發、利用、網頁的製作,網上教學資源的維護與更新。

所以,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糾正重硬件不重軟件,尤其不重視人的培訓的偏頗,正確處理教育技術投資中軟件、硬件和師資培訓的比例關係,是保障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政策問題,而且是需要從教育技術的理論深層進行探討的重要學術問題。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應用能力

教師對新技術的認識和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師角色的轉變。只有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的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讓教師從本質上理解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意義,才能使更多的教師自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因此,學校在爲教師提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各種物質條件的同時,也需要爲教師能夠合理、正確、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適當的技術支持,促進教師自覺運用,並進一步推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主動更新觀念,跳出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更多地去考慮輔助“學”而不是輔助“教”,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習者成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在培養學生素質中的優勢。

教師的技術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推動和制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最重要因素。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教師操作能力的培訓,提高教師現代媒體技術的操作技能,幫助教師儘快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充分發揮現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教室等資源優勢,讓現代化的設備充分運轉起來。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有着傳統教學媒介無法替代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應用,對於促進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必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於教育論文 篇四

一、國中和高中數學教學存在過渡問題的原因

數學教學中,高一與國中存在的銜接問題及其成因,主要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沒有銜接意識;即便教師有銜接意識,也因爲國中時期知識點和高中知識點之間銜接策略不合適。教育改革之後,爲了減輕中國小生的教育負擔,北師大版國中數學教材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教育部少、易、淺的指導理念,刪減了部分原來的內容,即便是一些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內容也被刪去。

二、國中和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過渡銜接

國中和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過渡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刪減造成的,爲了使學生儘快地適應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做好這部分知識的銜接,學生纔有可能完成國中和高中數學學習內容的過渡。進入高一的學習,學生首先接觸到的重要知識點之一是根式(高一數學必修1第二章),但是,北師大版國中數學刪減了根式的運算等學習內容,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高中的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根式的分子和分母有理化,而讓人頭疼的是國中課本的教學要求中對分母有理化這個知識點不作要求,這與高中的正常教學嚴重脫鉤,因爲不僅僅在根式的學習中需要掌握分子和分母有理化,在指數運算和一些複合函數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運用到這個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正常的高中教學之前,有必要補充根式和分子分母有理化的知識。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知道,爲了順利從國中過渡到高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國中和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比較其異同,全面瞭解兩個時段數學知識體系,才能找出銜接點,從而指導教學。除此之外,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應該瞭解自己的學生,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高中一年級數學教師在進行正常教學任務的時候,雖然往往會存在一些過渡問題,但是,通過一些方法和策略,通常可以減小或者消除國中過渡到高中數學教育的脫鉤問題。

關於教育論文 篇五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當前環境下,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這也就需要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的人才。所以在當今時期,爲了迎合時下的環境和社會發展現狀,如何做好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將主要針對此問題進行簡要探究,希望所得結果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並未相關領域提供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計算機;基礎教育

一、引言

當今時代,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又一次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對於計算機基礎教育,需要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培養和全面應用的原則,全方面培養出具有實踐經驗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夠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促進我國社會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所以針對當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和創新是一項勢在必行的任務。

二、新時期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從全世界角度來看,對於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劃分爲兩個時期。首先一個時期是在計算機發明的初期,這一階段重視對計算機的程序設置,而且那時候計算機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所以也只有一些重點的院校纔會開設。所涉及到的語言也只是LOGO語言、Basic語言和FORTRAN語言[1]。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人類對計算機的教學開始進行了一個新的時期。這時候的計算機已經成爲一個基本技能,而高校內所涉及到的計算機課程也多了起來。對計算機基礎教育進行培訓教學需要從實踐方面出發對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目前從宏觀的角度來對計算機進行基礎教育尚且很難達到既定效果。在創新理念下,計算機基礎教育體系也沒有被充分的發展和發揮出來,所以在教學觀念上仍然維持着傳統的教學思維,那麼怎樣通過計算機的基礎課程來對學生更好的培養呢,這就需要對計算機的基礎教學狀態進行轉變,從這裏也能夠看出在當今時期進行計算機的基礎改革和創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時期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一)瞭解學生的認知結構

因爲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和先天結構與後天教學模式的不同,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結構存在必要差異。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邏輯性和層次性非常強,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各個進制之間的相互轉換,這隻有將二進制和十進制的轉換桂策充分掌握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八進制和十六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規則。這樣才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爲傳授知識的時候跨度太大、難度太高而導致的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二)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授課方式

對於計算機基礎這一門課程而言,其課程複雜且繁瑣,只有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才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門課程充滿興趣。所以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該扮演起引路人的角色,使學生充分的學習相關知識,開拓視野[2]。傳統的講課方式基本上是教師在上面拼命地講,而學生卻並不一定好好聽,這主要是因爲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很多學生大都是被動的在接受相關知識的學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也不能夠創造性的對各種知識進行創新。計算機基礎教學有很高的實踐性,理論知識只有經過實踐的檢校和鞏固才能夠更好的熟記於心,從而利用到相關的行業當中。多以在講課的時候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安排一些實際任務,像是完成某種財務報表或者指定簡單的軟件等等,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

計算機教學本身就需要利用計算機時間操作來完成先關的教學任務,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在電腦資源管理器當中實現文件或文件夾的移動,這就需要藉助計算機來完成。比如編程設計一個計算器,這需要藉助計算機編輯代碼來實現,同時還需要配合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主觀練習,才能夠促使學生更快的對這一知識點詳細的掌握。很多院校並不重視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講課的時候基本上很少用到現代化教學媒介[3],這樣的缺失會對教學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爲了更好的做好新時期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當前的各種現代化教學工具,除了計算機本身以外,新的教學組織性質也比較多,比如現代化實驗室教學、圖書館教學、專用教室教學等。只有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採用新的教學方式,纔能有效避免因爲單一性教學所導致的效果不佳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等問題。

(四)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工作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爲認知不足等問題所導致的學習效果出現偏離,所以教師應該做好反饋工作安排。這樣能夠根據學生對相關信息的反饋來調整教學,這樣的反饋調節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效果非常顯著,而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側重對學生認知技能的缺點進行分析統計,並及時有效的對相關信息做出反饋。要不斷的促使學生對現有的知識技能進行調節和完善。比如說在學習代碼編程之時,學生可以將自己設計的作品交給老師,進行課堂彙報,這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便一目瞭然,同時教師還能夠對其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在編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夠使其他學生對觀看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

四、結語

本研究主要就新時期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進行分析,文中筆者涉及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觀看法。筆者認爲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基礎工作,能夠爲學生以後掌握更深層次的計算機學習任務打好基礎,因此做好該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向東,孫莉娟。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焦作大學學報,20xx,24(04):162—164。

[2]魏平,熊偉清。計算機學科教育若干問題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24(06):234—326。

[3]楊晉峯,楊校輝。我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方向的探討[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xx,11(04):38。

關於教育論文 篇六

《大學英語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國在經歷素質教育改革後,整體教育水平取得了長期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看到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學生思辨能力的缺席,整體思辨能力和水平還比較欠缺。筆者針對這一現狀,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和教學經驗,對如何有效提升思辨能力培養作了初步探討,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同行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

英語作爲國際通用語,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學英語教育一直佔有極其重要作用。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有一個關鍵培養因素,那就是獨立思辨能力的培養。本文通過對思辨能力有關含義的解析,並對如何提升大學生思辨能力進行了剖析,重點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更有效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對培養算算途徑方法和重要性必要性作了重點探討。

一、大學英語教育思辨能力有關涵義

思辨能力指的是個體根據特定標準規則,對事物或現象進判斷決定或作出認知結論的一種心智活動過程,質疑、思維、分析、評價都是思辨的過程,思辨能力強弱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及對外界事物認知處理的能力。思辨能力重要的就是懷疑、辨別、理解、綜合能力,對教材知識能夠思考理解、質疑分析,並能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斛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夠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可以說,良好的思辨能力就是一雙翅膀,能讓學生自如飛翔,更快更好學習新知識,對問題自如處理。思辨能力強的人,往往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思考更加深入全面,處置解決問題也更客觀理性,不會人云亦云,不會盲從。同時,好的思辨能力也會助推創新能力。大學英語教育加強思辨能力培養,既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又是對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當前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存在的不足

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個重要考試的指揮手段,而課堂教學以講解傳授爲主,對學習思辨能力培養基本缺失。聽說讀寫譯能力是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關注的重心所在,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對學生思辨批判能力的培養普遍忽視的話,這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是極其不利的,也沒有達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目標。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育工作中,大多采取老師講授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練習的模式,這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是不足的,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被很大地限制住,學習思維思辨能力拓展不寬,學生照抄照搬課本知識,缺乏思辨和靈活運用交流能力。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用英語組織對話發言的過程中,邏輯思維缺乏甚至混亂不清,組織語言條理不夠;有的學生在辯論演講方面,主題不夠突出,觀點闡述不夠清晰,這就是思辨思考能力不足和需要進一步提升思考判斷能力。這些學生往往遇到一有難度的問題,就缺少深入思考,想到那就說到那,比較隨意,邏輯不嚴密,會讓聽者感覺發笑。在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障礙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教學目標上的重視不夠。教育主管部門和老師不夠重視,甚至忽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圍繞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目標設置教學要求。二是課程設置和安排上不夠合理。課程設置更多圍繞四級英語考試課程設置,缺少興趣類文學藝術、科技知識類英語課選修課程,這裏面有師資力量受限的因素,但核心還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學校評定學生英語水平主要還是偏重於考試考查,對思辨能力無法進行有效評估。三是教學評估體系的限制。學生英語水平考覈與考試成績直接關係,這種較狹隘的考試要求,也會限制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更多是當成一種工具,主觀性不強,老師在教學中也會缺失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從而削弱了學生創新思念能力。

三、有效培養大學英語思辨能力的途徑方式

1、提高認識,深化大學英語教育思辨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

現在創新驅動已經上升爲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而實現創新驅動戰略,就需要培養大量高素質具有創新開拓意識的優秀人才,這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要有創新思辨能力。當代大學英語教育,不單單是培養英語交流能力,也需要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塑造,這才符合現代化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創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勇於質穎、大膽思考,不拘於成見,有獨有見解,不落俗套。而創新的關鍵核心就在於思辨能力,所以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中就顯得尤爲重要。新時代新要求,需要加大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拓展創造性思維,才能適應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2、加強平等交流,允許質穎提問。

老師的教學不能始終停留在傳統階段,始終認爲自己是權威,要求讓學生一味接受灌輸,讓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課本要求的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不注重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加強學習自我意識的塑造,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學習的環境,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老師也要加強教育引導,及時對交流提問給予引導回答,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自我認知和認同,逐漸養成思辨的態度和意識,逐步提升思辨能力。

3、加強教育引導,做到“三步”教學。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語言技能的訓練,還要注重融入思辨能力的培養。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思辨能力的引導,堅持做到三點。

一是獨立理解。

讓學生提前對課本內容進行學習理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老師每次上課前要對閱讀任務提前佈置好,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能基本知識課文的內容,能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這樣正式講授的時候學生學習的印象和理解纔會更深刻準確。

二是做好分析講授。

課堂上老師要對課文的組織結構做出整體性講解,並對一些重點語法知識、詞組詞彙等語言層面的內容作出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問題。這其中,要對重點語法知識和課文內容中涉及的英語世界國家的風土人情、宗教歷史、社會情況進行講授,有效處理好學生認知中的困難。三是做好拓展評價,即對課本內容提出一些開拓性的思維,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理解,適時組織學生自我討論,既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又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加強思辨能力的教育引導,就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知識點間的關係,並自我進行總結記憶歸納,而不是一味地老師在賣力不討好地灌輸教學。在做好“三步”教學引導工作中,老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須精心思考,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和知識點要挑選好,對課文涉及的文化背景要深刻理解,通過設置和拋出問題,激發學生分析思考興趣,讓學生逐步構建自我認知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還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最終實現了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增強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做好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改變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語言訓練、輕思辨培養,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才能適應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對創新性人才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顏方麗。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校園英語旬刊,20xx.

[2]徐繼菊,王淑雯,呂旭英。關於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時代教育,20xx.

[3]孫冬鵬。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亞太教育,20xx.

[4]鄒紹豔,高秀雪。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一項基於反思性問卷的研究[J].外語研究,20xx.

[5]劉瑩。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實效分析[J].吉林教育,20xx.

短句檢測題入黨 篇七

資格考試檢測部編版!辭職信聽課思想品德了證明頒獎禮儀常識我保證書新聞宣傳普通話!典禮施工弘揚入黨了文案通知創業項目現實表現學習計劃。

關於教育論文 篇八

題目: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運用分析

摘要:茶道作爲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伴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處於不斷髮展的狀態。與此同時,隨着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高校擴招潮的來臨,我國高等教育直接步入大衆化教育的階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衆化的高等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質的同時,也對我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茶道作爲一種優秀的文化,其引起了很多高校的重視。我國很多高校開設了與茶文化相關的專業與課程,通過這些茶文化教育課程不僅能讓當代大學生更瞭解我國的茶文化,還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茶道在高校的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茶道;教育;管理思維

1茶道的起源與文化內涵

我國是茶葉的原產地,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茶葉產業體系,並且在國際茶葉生產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截至20xx年底,我國茶園面積達4000多萬畝,產量超過200多萬噸,分別佔全球總數的50%與40%左右。茶產業是中國特色產業與生計產業,全國近20個省(區、市)生產茶葉。茶產業是部分產茶縣的支柱產業,是許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近1億人口以茶爲生,在某些中西部貧困山區,茶業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茶葉在國內有着堅實的消費基礎。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消費國,40%左右的人口有飲茶習慣。茶與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中國人有“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的傳統風俗,“柴米油鹽醬醋茶”更是中國人民生活中的開門七件事。茶葉在我國城鄉居民的日常消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最主要的飲品之一,對於提高居民膳食水平,豐富餐飲文化舉足輕重。

追根溯源,茶文化研究緣起於《茶經》。《茶經》由唐代陸羽所撰,被稱爲“茶葉百科全書”,是迄今爲止最早的茶學專著。《茶經》分爲“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十章,闡釋了茶葉生產的源與流、發展現狀、製茶工藝、品茗技巧、飲茶技藝以及茶道藝術等。在《茶經》問世之後,各個朝代的文化發展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茶道茶文化也成爲了我國的一種重要文化。在宋代,民間出現點茶、鬥茶等活動,這也讓茶道的發展邁向民間。在宋代之後,社會居民充分利用茶道文化來加強與親友之間的聯繫。

適度飲茶可以起到平心靜氣、提神醒腦的作用。通過飲茶,還能加強新陳代謝,有益於消化系統的運作,可以振奮精神,從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隨着飲茶主體範圍的擴大及人們對茶葉功能認識的加深,茶葉開始逐漸普及,走入尋常百姓家。人們發現茶葉不僅是一種健康、可口的飲品,還具有較好的“藥效”功能。這也激發了我國居民對茶的研究興趣。茶道也成爲很多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社會大衆對茶的研究推動了茶道的發展。茶道融合了多種思想,包括了宗教、哲學、倫理等方面的知識,而且茶道的內涵還處於不斷髮展的狀態。目前,茶道在居民的養生環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普通居民通過學習茶道,還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宣傳我國優秀的文化。茶道所包含的多種學科知識也讓學習者受益匪淺。茶道在提升居民的整體素質過程中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價值

我國很多居民對茶道缺乏足夠的瞭解,很多消費者對茶道與茶文化的認識都停留在休閒文化的層面,事實上茶道的所蘊含的文化已經超越了休閒文化的範疇。目前我國很多的高校都開設了與茶道相關的課程,這些高校開設茶道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因爲我國具有巨大的茶葉消費市場,還因爲將茶道所蘊含的道理融入到高校教學管理中,有利於幫助我國大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與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我國高等院校積極探索茶道與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結合的突破口,從而提升高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水平。

2.1茶道能夠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

茶道蘊含着比較豐富的內涵與哲學思想,通過對茶道知識的學習,能夠幫助我國大學生學習傳統的優秀文化,並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我國的茶道文化中融合了儒家思想文化、哲學文化美學等文化。通過學習茶道知識,能夠幫助我國大學生了解不同流派、不同學科層面的知識。大學生通過學習茶道知識,不僅可以瞭解儒家思想文化,還可以學習到哲學道理與文學知識。因此,學習茶道知識能夠有效的豐富大學生的知識面。高等院校開展茶道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2.2茶道精神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

我國茶道所蘊含的精神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隨着我國茶文化與茶產業的發展,茶道精神也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奉獻精神作爲茶道所提倡的一種精神,對於我國大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引導我國大學生學習茶道,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有利於樹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作爲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肩負建設祖國的重任,培養他們的風險精神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3茶道精神能夠促使大學生自我完善

茶道提倡人完善自身的品質,在茶道中要求茶葉外表乾淨,內在清明。將茶葉的這種要求對應到人的品質要求上,就是要求人能夠具備高尚的品質與純潔的內心。在市場經濟時代,經濟主體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爲目標,很難具有茶道精神所要求的品質。大學生通過學習茶道精神,有利於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品質。茶道精神的這種作用,能夠幫助高等院校提升學生的管理教育水平。

2.4茶道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茶道中蘊含着茶德思想,大學生通過學習茶道,有利於他們自覺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我國的茶文化流傳到很多國家,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茶道中蘊含的精神對於我國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院校通過開展茶道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能夠引導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度過大學生涯。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應用

3.1明確茶道教育目標

我國高校之所以開設茶道教育課程,不僅僅是因爲我國茶葉需求市場巨大,還因爲茶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因此,我國的高校在開展茶道教育時,必須明晰開展茶道教育的目標。高校茶道教育課程不能是簡單的隨波逐流,跟隨其他高校的腳步。高校在開展茶道教育時,要對茶道教學工作進行統籌安排,通過多種茶道教學方式,確保茶道教育的目標能夠實現。大學生作爲我國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具有了解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並進行宣揚的責任。同時,開展茶道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質。高等院校開展茶道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各所高校要結合學校的發展狀況,制定合適的茶道教育目標。

3.2創新茶道的教育手段

茶道作爲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所蘊含的哲學也很深厚。要想讓高校大學生掌握茶道中所蘊含的哲學內涵,僅僅依靠老師的茶道教育課程,顯然不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同時,茶道教育課程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顯得晦澀難懂,如果茶道授課老師採取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將會引起學生對茶道學科的牴觸情緒,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對茶道知識學習的動力。目前,我國的一些高校都設置了與茶道相關的教育專業與課程,這也與我國巨大的茶市場需求有關。通過開設與茶道相關的課程,培養更多瞭解茶道內涵的人才,不僅有利於發展我國產業,也有利於宣傳我國的茶文化。

3.3積極開展茶道教育

我國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對茶道與茶文化展開了研究,並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茶道與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茶道中蘊含的文化與哲學具有我國的民族特色。我國的茶道提倡包容、與世無爭的品質,這對於高校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與茶道文化產生時的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茶道的宣傳與教育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我國的高等院校在開展茶道教育時,要積極創新教育方式,探索新的時代背景下,茶道所蘊含的內涵與哲學,通過帶領我國高校大學生學習茶道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與精神品質。通過學習茶道能夠幫助我國的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但是這個提升過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需要學校堅持對學生開展茶道教育。

參考文獻

[1]文藝。茶文化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功能和應用[J].福建茶葉,20xx(6):280.

[2]劉大勇。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xx(6):272.

[3]王鳳華,劉躍峯,馬雯。高校素質教育教學中現代茶文化的應用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xx(4):361-362.

[4]楊婷。淺析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運用研究[J].福建茶葉,20xx(9):327.

關於教育論文 篇九

一、樹立生命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爲的先導。教師是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決定着生命教育的成敗,換言之,如果教師沒有生命教育理念,是不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所以,教師要首先樹立生命教育理念,重視生命教育,這樣才能自覺承擔好生命教育的重任。我就是這樣做的。例如,備每一節課時,我都要認真找出書本知識與生命教育的契合點,然後結合學情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爲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實施生命教育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我總是努力創設富有生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畫中、在做中、在玩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生命的真諦。例如:進入期末複習的第一節課,我沒有像其他教師那樣,先帶領學生回顧教材中的知識要點,再讓學生做相關的習題。而是讓學生拿出我讓他們課前準備的學具:一張空白A4紙、一把小剪刀、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各色彩筆、各色彩紙。當學生按要求擺好學具時,我請同學們做好,認真聽我佈置學習要求。要求是這樣的:用鉛筆在空白A4紙上畫出“地球表面五帶劃分示意圖”,示意圖上有五帶分界線,在圖左側分界線對應處標註相應的緯度;在圖右側五個溫度帶所對應的區間表明溫度帶名稱,並寫出對應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徵;在五帶區間內,用彩筆畫上植被(典型代表植物);將各溫度帶中典型的代表動物用彩紙剪出,可貼着對應的溫度帶內,也可放在一旁備用。寫、畫、做時,可以看書、可以同學交流,也可以問老師。完成以上任務後要寫出做後感,包含所學到的知識、學習體會、生命感悟三個方面。時間是二十分鐘,二十分鐘後淘寶,即到各同學處欣賞他們的傑作,時間是五分鐘,五分鐘後回到自己的坐位,完善自己的作品,時間是三分鐘,最後,輪流到臺前描述自己作品中的知識信息,朗讀做後感。這本是我對複習課創新的一種大膽嘗試,令我高興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同學們全情投入,熱情交流,爭搶着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不僅對所涉及的知識解說的清楚明白,體會感悟更是深刻。有的說:生命本身就是奇蹟,無論什麼樣的條件都有生命的存在,如南極企鵝、北極熊;有的說:生命是美好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有的說:生命是頑強的,狂風暴雨阻擋不住生命生生不息;有的說:生命是有價值的,樹木防風固沙、鮮花裝點大地……就這樣,一節課,同學們複習鞏固了三節課的知識,還深刻領悟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二、尊重學生生命情感

教學中,我關注學生差異,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並給每名學生展示的機會,使每一名同學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及自身的長處,從而悅納自己,自信、陽光。我多采用情境法、探討法、趣味法教學,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研究發現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在體驗感悟中昇華情感,彰顯生命情懷。

三、融合生命教育於地理知識之中

地理學科包含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產生的信息要素。可見地理學科蘊含豐富的生命要素,在地理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學中的生命素材,積極有效的實施生命教育。在學習《海陸變遷》一課時,我請同學們結合實際談談地球與人類、地球與生命、地球與自身的關係,同學們各抒己見,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的共同觀點是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應愛護;地球開啓了生命之門,然而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生命是不可逆的,我們應該珍視生命;地球是我的棲身之所,我是地球的建設者,我是有價值的……在學《自然災害》相關內容時,我讓同學們自由交流自然災害———地震、颱風、泥石流等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及啓示。同學們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力之大,對此人們應該積極防禦,學會自我保護,學會遇險逃生……這種將地理知識與生命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獲取地理知識的同時懂得了生命之真諦。教育是生命主體———“人”的教育,所以教育必須直面生命,只有將學科知識與生命教育融爲一體,才能使知識富有生命,使生命富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