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精品多篇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精品多篇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一

【論文摘要】

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缺少環境的要素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是機械的、形式化的,其有效性無法預料。環境意指中心體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中心體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行爲,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行爲之外能夠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進行的一切條件和因素的總和。要解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不僅要研究客觀外圍環境,還要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內環境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環境研究的全面性,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論文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內環境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1]環境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學界開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90年代環境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隨着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問題的研究也不斷深化,研究成果十分豐富,但目前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否屬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以及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界定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教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應該指向受教育者及其思想認識[2],要解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這一主要矛盾,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研究應該從客觀外圍環境深入到內環境,從而更好的發揮環境作爲要素的基礎性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對於環境是否屬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學界爭議很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應是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在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這些因素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簡單有效而又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對要素的研究就是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根本性研究,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成爲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從根本上說是因爲思想政治教育屬於一種普遍性社會教育,其教育內容的選定、教育方法的選擇以及教育成效的評價都非常明顯的受各種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教育者所確立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都是教育環境派生出來的,是教育者通過認識、反映環境的規律和要求而選擇和確定的。因此,不包括環境的要素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是機械的、形式化的,如此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正是因爲環境對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和介體的制約和決定作用,以及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大影響力,所以環境應該成爲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界定

目前關於環境問題的研究雖然豐富,但對於環境的界定尚未達成共識。環境是相對於中心體而言的,意指中心體之外,因此確定環境的範圍必須首先明確環境的中心體。目前學界對於中心體的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以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爲中心體。假如認爲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因素,則將主體和介體也納入了環境之中,所以這種觀點是明顯違反邏輯的。

②以教育活動爲中心體。筆者認爲環境既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那麼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已經包含了環境在內,因此邏輯範圍上大於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無法作爲中心體的,所以這種觀點是自相矛盾的。

③以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共同作爲中心體。這是目前很多學者所採用的觀點,但是筆者上面已經論證了二者分別作爲中心體的邏輯矛盾,那麼以二者共同作爲中心體會造成更大的邏輯混亂,所以這種觀點是很不科學的。筆者認爲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中心體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行爲,因爲思想政治教育行爲是指教育者通過介體而影響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具體行爲,如果要解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這一主要矛盾,我們不僅要研究決定思想政治教育行爲的主體、介體和客體,還需要對教育行爲之外影響其有效性的各種條件和因素進行充分研究,而這些條件和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行爲之外能夠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進行的一切條件和因素的總和。

3、思想政治教育內環境的深入研究

近年來,學界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研究,現有文獻都是集中在客觀外圍環境方面,希望通過對客觀環境的控制與優化,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整個過程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中心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行爲,它是指教育者通過介體而影響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具體行爲,要解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不僅要研究以往的客觀外圍環境,還要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內環境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環境研究的全面性,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從理論上而言,引入內環境的研究能全方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爲深入。從實踐上而言,引入內環境的研究有利於思想政治教育者準確預見,充分準備,有的放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另外,引入內環境的研究有利於解決以往對於自我教育研究的困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環境的研究,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環境,是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運行的內在、主觀因素的總和。主觀是指人的意識、思想、觀念、認識等人類大腦活動的產物,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對象只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它只是人們主觀世界的一部分,那麼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主觀世界必然會對其產生影響,而這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主觀世界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環境。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二

近幾年來,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已經滲透到了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中了,尤其是對於高校學生的吸引力非常的大,網絡已經遍佈高校學生的生活與生活中了,儼然已經成爲現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攝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學習方式。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將詳細介紹在網絡環境下,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哪些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前言

近幾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迅速佔領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對於開拓大學生的視野,瞭解社會時事都有着積極的意義,但是並不是網絡對於大學生的所有影響都是好的,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爲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爲模式,這種改變就給我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阻礙。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方式單一

受到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現代的大學生更加關注個性化、多元化的東西,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也是一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過於單一,指導員對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只是照搬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於現代大學生的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終大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興趣,最終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於形式,失去原本的意義。由此可見,必須要不斷深化對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才能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教育渠道單一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只有一種,就是理論教學,指導員會定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根本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預期的教育作用,只是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三)學生積極性較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來就是枯燥無味的,再加上學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做事情都追求個性化、時尚化,單一、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然滿足不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需求,因此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興趣纔會越來越低,如果一旦失去了興趣就會影響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降低了指導員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創新教育方式

互聯網的存在對於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的更新本身就有一種促進的作用,對於大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的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也就是說拓寬了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思考的深度與廣度,這種現象就驅使着高校不斷深化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想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將互聯網融入進去,比如說虛擬網絡教學的形式,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換成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大學生,這種但是不僅能夠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大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於這堂課的印象,提高了指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二)擴寬教育渠道

對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不僅僅侷限於理論教學上面,還可以適當的增加實踐教學,學生自己通過實踐經歷來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於提高指導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幫助。面對互聯網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指導員要積極的面對,不斷的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與廣度,擴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渠道,將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三)豐富教育內容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大學生能夠在網絡上面找到各種熱點信息進行分析,但是網絡上面有很多的信息是不利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會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甚至還會引導他們的思想向錯誤的方向轉變,但是網絡是非常自由的,我們無法阻止學生看到這些網絡上面的熱點信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利用這些信息,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可以拿這些熱點信息作爲案例,將這些熱點信息變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

四、總結

綜上分析可知,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要有所轉變,向更加現代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雖然互聯網時代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只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意義,將互聯網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在一起,就能夠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中求知 篇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的教育應該解放學生的腦,讓他們去想;解放他們的雙手,讓他們去做;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去說;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常言說得好,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是孩子們的共同特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善於利用這一特性,將教學內容加載於遊戲、實驗當中,完成教學任務,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講《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時,讓學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實驗:先折一根,再折一把。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斷就難。從而實現本課關於合作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筆財富的教學目標。

又如,在學習《公民有序參與政治》時,我佈置學生先預習,並查找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堂知識競賽課,有必答題和搶答題,最後評出優勝個人和優勝小組。這種競賽活動滿足了學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歡快、活躍、情緒高漲的氛圍中,個個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激發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掀起課堂教學高潮。可以這樣說,只要不把知識變成僵死的靜止學問,只要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總之,創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在課堂上爲學生播撒快樂的種子,讓快樂在教學中發芽、開花,讓學生在樂中學,最終會結出成功的果實。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四

1網絡信息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適

1.1形式和內容

從形式和內容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採取灌輸和單一注入的模式,有限的時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乏味、枯燥。特別是不能資源共享,不利於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傳達,而互聯網不受時空限制以及及時、快捷等優勢,強力地吸引着大學生,或者去微信、或者去微博、或者去微電影、或者去微遊戲。互聯網已被當代大學生利用的遊刃有餘。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無疑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雪上加霜,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告急”。

1.2效果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受時空限制,無法達到師生互動交流的效果。這種被動的接受從某種程度上已經限制了大學生自由想像和發揮的空間,趨於落後的、僵化的教學模式被大學生所摒棄。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傳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鑑於此,高校要順應時代的要求,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接、延續和融合。

2網絡信息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網絡有着多樣、及時、共享及互動等優勢,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從而推進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對接和融合。

2.1網絡形式的多樣性,爲其提供了有力支撐

網絡有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形式,網絡的多種形式並用,爲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內容。多媒體形式在教學上的靈活運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這種傳播方式和手段受到在校大學生的普遍歡迎,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超越。可以說網絡形式的多樣性無疑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網絡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潛移默化中傳遞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愛國主義思想,以其達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網絡傳播的及時性,爲其提供了必要條件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在有限的時空內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應用網絡媒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傳播,師生能夠產生互動交流,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思想的變化情況,及時迴應大學生在思想上產生的偏差,爲及時解決和糾正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接收來自各個層面的最新信息,這種便捷、迅速的傳播方式,極強的時效性,無疑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網絡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網絡化發展的必然。

2.3網絡信息的共享性,爲其提供了豐富教育資源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時空侷限,教學內容單調、枯燥、乏味,加之信息知識陳舊、滯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能及時有效地發揮,學生思想困惑得不到及時解決。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海量知識,通過網絡在一定範圍內迅速擴大,從而使原先相對狹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性的、開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使原先滯後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時效性的內容,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擴展到了整個網絡。突破時空的限制全方位覆蓋,共同接受和分享文化教育資源,網絡的共享性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平臺。

2.4網絡內容的互動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地域限制,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獲得預期效果。網絡環境下師生可進行平等參與、共同討論、互動交流,師生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以點帶面”覆蓋。這種“交互式”交流方式,能夠及時反饋學生在思想、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地將社會責任感、價值觀滲入到學生頭腦,進而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

3網絡信息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措施

網絡有着及時、多樣、共享、交互等優勢特徵,藉助網絡載體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其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網絡是通過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形式傳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這種全新、動態的教育方式,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可比擬的,極大地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步和發展,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網絡開放的今天,大學生在接收各種信息,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夾雜着來自不同方面的歐美自由化的思潮,西方思想意識,這些思想正衝擊着在校大學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着新的挑戰。網絡作爲載體,有時起着良莠不分的作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西方思想、網絡成癮、沉迷網絡等問題隨之而來。正如“網絡媒體是一個知識量巨大的信息海洋,也是一個充滿垃圾的信息場所,對這些信息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網絡,侵蝕年輕學生的思想,使他們形成了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影響了高校優秀學子們的健康成長,危害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未來”。爲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

3.1積極開展高校網絡建設

建立自己的校園網,應首先在內容上佔領到高點,佔領主動權、話語權、輿論權,充分發揮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用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思想,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次在形式上利用網絡優勢,引入“交互式”的交流方式,採取聲、像、圖等現代科技手段,注入社會主義主旋律、集體主義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爲主題的政治教育內容。在活動上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展文化教育活動,用愛國主義的情操、先進的事蹟、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和鼓舞學生。

3.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學習最新網絡技術,開通個人微博,學習微語言,用最新的網絡交流方式,與學生交流互動,做學生的貼心人。並關注大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和提升個人政治敏感度和鑑別力,及時迴應學生羣體思想動態上的變化。做到網上和網下的結合,課堂內外的統一,虛擬和現實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必須開動腦筋,創新工作,與時俱進,以適應網絡發展的新需要。

3.3建立網絡機制和加強網絡監督管理

建立網絡控制機制,加強網絡的監督和管理,優化網絡環境,構築網絡道德建設,必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消極反動、不健康的內容,做到及時清理,定時篩選,從而形成一種健康的、是非明確的網絡環境。以紅色網站爲主題,加強品德教育,自覺抵制不健康、危害身心的網絡信息,增強心理防範意識,杜絕網絡迷失、網絡成癮等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上網問題。

關注每位學生,着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篇五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爲,各種智力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之分,輕重之別。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他們蘊藏的創造才能,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相信你的學生都是金子。”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學生心底的“大金礦”,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所以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適當的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作爲教師,要隨時探明併發掘出這些寶藏。要對學生不斷地賞識,不斷地激發,只要你對他們充滿真心的期待並微妙地傳遞給他們,他們就真的能從“我能行嗎?”“我還可以!”到最後變成了“我真的不錯。”有道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師不能僅憑成績的好壞來定論一個學生,而是要善於捕捉和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只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在課堂上給他積極發言的機會,就一定能讓他重放光彩。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六

一、網絡環境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知識經濟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漸的處於動態的變化中,就其實質性而言,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具體體現:

1.網絡環境中的信息傳播逐漸成爲當今思想政治影響的主要力量

現代化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傳播不僅僅侷限於傳統較爲狹窄空間的傳播,基於網絡環境下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逐漸有着多個傳輸主體,傳輸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往往受到教育者自身條件的極大限制,但是其傳輸的內容有着多樣化的個性化特點,不僅僅對於高職學生觀念以及知識的更新有着一定的有利影響,同時又有利於網絡知識新平臺構建。

2.網絡環境下信息的選擇性傳播往往使得信息內容的失真

傳統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有着單向傳遞的信息,同時其信息的接受又是出於被動狀態的,高職學生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積極主流意識的信息,對於高職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以及道德規範的培養有着極其有利的影響。但是就其實質性而言,網絡具有兩面性,在實際的信息選擇性傳播的過程中,難免造成信息內容的失真,進而對我國思想政治創新教育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3.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性逐漸減弱

傳統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對知識以及道德有着一定的重視度,其教育往往有着一定的權威性,而教育者難免得到學生的尊重,而基於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藉助於現代化先進的網絡技術,高職學生藉助於虛擬的網絡平臺,其政治思想教育難免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至於現階段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性在某種程度上逐漸下降。

二、基於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途徑

信息經濟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創新作爲民族興旺發達的主要力量,直接影響着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隨着網絡的大量普及,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基於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具體體現:

1.高職院校應建立高質量的思想教育網站

隨着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化信息化時代對於高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職院校的網站主要是對學校加以宣傳,並不能爲學生提供最根本上的服務。現階段高職院校在基於網絡環境下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創新教育,更要建立高質量的思想教育網站,藉助於互聯網將高職學生的視野拓寬,並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將高職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加強,並以高職學生實際的心理特點出發開展網上講座和心理諮詢等活動。

2.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學生新媒體素質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科包括學生政治輔導、班主任外,學生同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當前教育領域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網絡時代,是每一個組成部分都需要努力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首先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學生綜合素質。網絡在高職教育中的普及如火如荼,但綜觀部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素養及媒介素養等方面仍然落後於網絡發展的素質,對多媒體等設備的運用技術水平較差,無法滿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着重對“工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開展,以及開設網絡教學輔導班、完善考覈機制等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將網絡信息資源及時轉化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載體不斷建設和開拓。針對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則可以通過在高職開設專門的大學生新媒體課程等,從而幫助學生清晰分辨網絡傳播信息的真僞等,促進大學生正確網絡信息傳播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自主防禦能力,自主遠離不良思想信息的干擾。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qq、飛信、微信等新媒體工具

對當前的高職學生來說,qq、飛信、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已經成爲他們生活於學習的一部分,他們習慣於通過qq、飛信、微信等與他們聯繫,在天涯、貓撲等各種網絡論壇瞭解全國各地的信息等。所以在網絡背景下,對高職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對學生的這一特性加以把握,充分利用qq、飛信、微信等新媒體工具,主動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思想政治教研組可以設立自己的博客,建設所帶班級的qq羣等,使學生即使身處異地也能通過qq、微信等接收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動態信息,與老師、同學加強聯繫,積極探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網絡上對黨支部、團支部等組織加以建設,使學生在網絡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習、工作兩不誤。

三、結語

隨着→←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網絡環境最爲時代經濟發展的主流,進而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互聯網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創新教育成爲當今時代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因此當代高職院校基於網絡環境下更應該重視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並將互聯網的作用充分發揮,進而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有效性全面提高。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七

一、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1、增加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難度

隨着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由於一些網上交流工具的開放性,在傳播的信息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負面的信息,由於一些大學生正處於正確人生觀建設的關鍵時期,如果受到這些負面消息的影響,會嚴重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的構建,所以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2、影響學生的認知

由於大學生正處於樹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又因爲新媒體的各種形式具有虛擬性的特定,人們可以藉助網絡工具進行隨意的編造,這樣導致一些虛假的具有欺騙性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大學生由於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無法對於網絡上的信息進行正確識別,所以很容易上當受騙,對其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他們出現認知的偏差,最終有可能發展爲社會的危害。

二、新媒體形式下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

由於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信息真僞的分辨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應該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保證學生在面對網上的虛假信息的時候能夠將其正確的辨別出來。這樣要求老師的正確指導,在學校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主體,對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於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老師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多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爲學生建設良好的媒體環境。

(二)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老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正面積極的思想和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才能正確指導學生人生觀的建立。同時,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老師應該對新媒體形式下的繁多信息進行辨別和甄選,再傳遞給學生,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樹立。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對於高校的政治教學有利有弊,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形式的優勢,儘量避免它的負面影響,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

營造互尊互信的課堂氛圍,以心動促互動 篇八

傳統的師生關係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材是“經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以學生爲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觀念;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敏捷。改革開放、信息交流,現在的國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麼狹小,學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這勢必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創設新型的師生關係。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一書說:“如果班級裏能夠營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裏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爲學生提供相互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和場合,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然後加以點撥引領,通過討論找答案。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不可強求一律,即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注意並善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如,在《消費者權益》一課時教學,我設計情景一:

一條微博引發了一場輿論**。

“3個菜消費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這條微博,經過兩天三萬條的轉發量,讓三亞這座位於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城市,成爲衆矢之的。隨後的幾天,以三亞爲發端,公衆對國內旅遊城市欺客、宰客等問題的討論,開始在網絡上彌散。

網民“汗青—劉瑤”在微博上稱:經歷過黃山上一盤蛋炒飯100元;經歷過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賠償草被踐踏的損失費1000元;上過最貴的廁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侵犯我們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們將如何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呢?

教學情境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敞開、引發真正意義的對話。創設互尊互信的課堂氛圍有助於把教與學的過程變成師生交往的平臺,讓學生“有恃無恐”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需要。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九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營,擔負着孩子綜合能力及人品素質等方面培養的責任。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主要是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形成並固化下來的。家庭環境對思大學生的想政治教育產生着重要影響,對家庭環境的分析,有利於更好地運用家庭這個特殊環境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家庭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細胞,是人出生後的第一所學校,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的可塑性很強,善於模仿各種行爲。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其爲人處世的方式無時無刻不在被孩子所觀察、所模仿,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無意模仿和無意記憶。日常生活中的影響,長年累月、由量變到質變,使孩子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各個方面都受到薰陶。家長的思想素質和行爲規範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巨大。一個親切和睦、充滿愛心、好學上進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和高尚人格的培育。否則的話,會給孩子成長造成巨大障礙。大量數字表明,青少年犯罪最初往往來源於有嚴重缺陷的家庭環境,即問題青年產生於問題青年。家庭作爲主要的社會化機構,對孩子的教育,將影響子女一生的性格、品行。

二、家庭教育環境的現狀

父母認爲現在條件好了,就要爲孩子爭取一切可能的機會,爲他們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待遇,願他們能出類拔萃,不負父母的一片苦心。有時事與願違,對待孩子越是懷有這種心態,孩子越是辜負他們的期望。隨着獨生子女比例的不斷增大,家長過度關心子女的物質生活條件,忽略了對子女問題的發現;過度感情投入,忽視了對子女愛而勿溺、嚴而有格的家庭教育方式;過高的目標期望,忽視了對子女的榜樣示範教育。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孩子進行不正確的成才觀教育。自古以來家長就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急切心情導致了教育方法的失誤。關於成才的界定,一些家長認爲孩子只有讀書考大學、進城當老闆、當官纔是成才,否則就是不成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此來讓子女出人頭地。據說還有家長拿出“兩雙鞋”來教育子女:一雙是皮鞋;一又是草鞋。只有好好讀書、賺大錢,不至於受制於人;否則只能永遠待在農村吃苦受累穿草鞋。這樣給子女帶來不應有的精神壓力,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這種教育理念也易使孩子產生好逸惡勞、怕吃苦和輕視勞動者的錯誤觀念,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二是家庭中缺乏民主氛圍,孩子在家庭中處於從屬地位。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形成的“三綱五常”要求子女必須服從父母的意願,不得與其頂嘴、反抗。父母安排子女的一切,從上哪所學校,到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再到上大學選專業,甚至戀愛結婚都由父母來決定,子女只有逆來順受。這樣纔算得上孝順尊敬父母,纔會讓人覺得有教養、家教好。然而,也應該看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是任父母擺佈的玩偶。父母應同等對待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見,讓孩子在家庭事務的決議中擁有發言權,感到自己被重視,這才能利於家庭民主和諧氛圍的形成,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三是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忽視道德品質教育,使孩子感覺沒有價值感、責任感。當今新一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的一切便利條件,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條件使孩子容易爲物質性的輕浮的事物而吸引,體會不到價值感。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考分和名次在班裏排名高,至於願不願意幫着做家務、對父母是否尊敬、與別人是否相處得好都無關緊要,只注重孩子智力的提高,對其道德發展的引導較少。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孩子從小養成任性、自私的惡習,與社會上對人才的德才兼備相沖突,必定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坑害了孩子的前程。

三、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的措施

家庭教育環境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有必要採取有力的措施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克服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使家庭環境成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場所。首先,加強父母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培養。家庭生活中,父母不但擔負着哺養孩子的責任,而且也肩負着教育孩子的重任。只有提高父母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修養,才能當好孩子的示範,爲孩子形成優良的品格提供必要的前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點。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迅速發展、智力提高、思路開闊、思想活躍、情感強烈、世界觀初步形成,他們自主性強、可塑性大、易衝動、易偏激。父母要深刻認識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加強親子溝通,瞭解他們的內心,在家庭教育時作適當調整,防止子女的牴觸情緒,利於孩子的順利健康成長。其次,努力創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家庭作爲成員生活的場所,必須首先建立平等的溝通方式。現代家庭教育觀念就是一種能夠平等交流、動之以情、以理服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民主觀念。家庭要引導孩子將自己當作朋友,既敢說出自己的多種願望和要求,又能懂得謙讓、學會尊重長輩。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心理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他們的盼望下,孩子學業有成、事業豐收、前途一片光明者有之,性格唯諾、厭惡自己職業者有之。基於平等的觀點,父母要與孩子多溝通交流,雙方建立一種平等、友好的關係,才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形成獨立的性格和良好品質。再次,繼承傳統家庭教育的方式,利用家信和家庭會進行親子溝通。隨着社會通訊技術的發展,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的方式逐漸以電話爲主。“生活好了,家信少了”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家信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手段,利於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能在給家人精神慰籍的同時,對其思想進行疏導,而非硬性說教。同時也可以幫助親了雙方將平時電話裏不便流露的情感表達在信件上,便於親子溝通。20世紀90年代,“一封家書”唱遍了大江南北,其內容可謂是親子溝通的典範。另外,家長應定期舉行家庭會議,有利於增強孩子的主人翁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是培養健康、平等、融洽的家庭關係的好方法。將自己的思想問題或生活難題在家庭會上提出,給孩子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 篇十

一、新媒介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新媒介語言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介語言較傳統語言更詼諧、充滿活力,通過變通、創新等形式以表達豐富的感情、鮮明的個性,極大地推動了當代網絡青年們個性的自由張揚。與此同時,新媒介語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語言間存在尖銳的衝突,如果缺乏有效溝通則形成教育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障礙。當代大學生的自由反叛意識得到釋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面臨溝通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及時轉向新媒介教育陣地,不走近新媒體、不掌握新媒介語言,就無法靈敏捕捉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及其行爲發展變化。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新媒介特點和規律,適應年輕人生活方式以掌握新媒介陣地的話語主動權提出了要求。

(二)新媒介文化對大學生“三觀”形成強烈衝擊

圍繞新媒介的使用而形成的新形態媒介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三觀”的影響力,無論在力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已遠遠超出了媒介技術的層面,對大學生傳統的學習、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衝擊,成爲大學生最直接的精神食糧,這種文化形態逐漸消解着傳統文化的權威。西方媒介文化滲透對大學生價值觀衝擊,導致大學生民族意識的弱化,政治取向走向邊緣化,人生價值取向走向享樂化,這種文化滲透實則爲一種文化侵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警惕。可見,新媒介成爲西方國家推行文化霸權的武器,這對我國大學生“三觀”形成構成嚴峻挑戰。

(三)新媒介的傳播特性加速高校教育環境複雜化

新媒介是傳統媒介的繼承和超越,受衆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主動的參與者,而且虛擬的交流形式使得健康、正面的、腐朽、負面的信息相互交織。其無所不在的傳播者、個性化的傳播內容、互動的傳播方式打破了高校穩定、良好的教育環境。新媒體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力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生通過新媒介掌握知識並對學校教育產生疑問。很多高校在對信息的監管控制上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泡沫信息、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直接危害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當然,高校教育環境複雜化趨勢也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者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趨利避害發揮好高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新媒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在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採取揚長避短的新方式,積極開展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佔領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把握教育主動權。

(一)搭建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進行自我媒介素養教育,加強理論研究,清楚地認識和理解新媒介教育特點及規律,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新媒介素養強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弘揚正能量,推動教育活動的滲透效果。其次,建立以博客、QQ、BBS、飛信、微博、微信、網絡社區等爲代表的新媒介交流平臺,吸引各級學生組織羣體或個體,在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的基礎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傳遞的“零時差”,實現育人功能的倍增效應。最後,運用網絡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揮教育的各個環節的作用,多維度思考,而且要通過新媒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情感方面挖掘深層次原因,做到不做表面文章、治標治本、有效疏通。

(二)做好新媒介與傳統媒介的優勢互補

新媒介與傳統媒介都有其獨有的魅力,新媒介作爲一種新的教育載體,尚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必要的補充和支撐作用,媒介間的相互融合、互補是必然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做好兩者之間優勢互補,新媒介教育平臺爲傳統媒介教育開拓了新的空間,藉助網絡優勢,彌補教育即時性、互動性等方面的不足,取長補短,給彼此帶來新的機遇,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利用QQ、BBS、飛信、博客等新媒介平臺,建立興趣小組、師生談心室等,進行多向交流,實現網上互動、同學交往等交流,既可以用於教育者與學生的互動疏導,又可以組織召開班會、討論會等活動。既暢通了溝通渠道,又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淨化媒體環境,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媒介環境是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蘊含着各種各樣意識形態的媒介信息,在網絡缺乏有效監管、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的情況下,要加強大學生的新媒介素養意識教育,對大學生在三觀方面產生的困惑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消除新媒介給學生的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對新媒介上信息的甄別處理能力,合理利用好新媒介這把“雙刃劍”。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堅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自覺維護校園綠色媒介環境,這也是新媒介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結語

總之,作爲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既要合理運用好新媒介、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又要加強監管力度,重視引導。從而促進大學生增長知識、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將被動接受教育變爲主動參與,同時有效避免新媒介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讓思想政治教育者踊躍充當高校新媒介文化的引領者,在新媒介迅速發展的當下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思想政治新路徑,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