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文學作品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閱讀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便定格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形象。同樣語文這門學科,精選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這些作品或展現人性的美,或展現人間的親情,或展現人世間的是非曲直、人世間的真善美,或展現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等等。教師如何將這些美好情感挖掘出並潛移默化的注入學生純潔的心田呢?

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一、引導學生體味人生,品味人間親情。

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描寫親情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動人,該類型的文章往往最能引起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的共鳴。語文課本中錄用了很多關於親情的文章,如《風箏》《羚羊木雕》《散步》《金色花》《紙船》《背影》《爸爸的花兒落了》等。在學習這些文章時,一定要引導學生體味人生,品味人間親情。

如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就要引導學生學會處理家庭矛盾: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樣處理的?如何在家長面前掌握好說話的分寸?

再如學習泰戈爾的《金色花》、冰心的《紙船》及朱自清的《背影》時,一定要讓學生體味濃濃的母愛和父愛,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回報父母,如爲父母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我爲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幹一次家務等等。

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應當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應當抓住表現愛國主題的文學作品,大力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的名族自豪感。課本中選用了很多表現該主題的文章,如《黃河頌》《最後一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等。

如在學習《土地的誓言》時,要引導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爲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討論:學完本文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九·一八”真的已經成爲歷史了麼?

再如教讀《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時,讓學生體驗反思: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繫當今的國際形勢,你認爲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怎麼做,纔算得上“雄健的國民”?通過該反思,讓學生理解了作品的時代意義,也瞭解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事業是息息相關的。

三、引導學生探索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衆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語文課本中節選了很多該類型的文章,學習這些課文,可以使學生接觸到多種知識,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如學習《中國石拱橋》,讓學生討論交流:除了課文中提到的石拱橋外,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石拱橋?我國橋樑建設取得了那些光輝的成就?以此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再如學習《蘇州園林》,組織一次以“蘇州園林大家談”爲題的讀書交流會,要求收集介紹蘇州園林的文章,包括從建築學、介紹園林歷史、導遊、遊客等角度介紹的說明文以及寫景、抒情的遊記。通過該活動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四、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平衡,激發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是目前人類共同的話題,人類要想持續發展,必須關注生態平衡,保護生存環境。在語文課本中錄用了很多該類型的文章,也可以看出編者的用心。我們應當以這些文章爲契機,引導學生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激發對學生杜敏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設計活動: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以此活動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再如學習《喂,出來》,應當讓學生認識到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等道理。可通過一次小型互動會加深對該問題的認識:拯救地球,你可以做什麼?

五、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探險,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

探險,既是人類對未知的探尋,也是人類對自身的挑戰。從高俊的山峯到深邃的海底,從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裏有奧祕,哪裏就有人類的足跡。其間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悲壯,探險的過程就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語文課本中也錄用了部分關於探險的文章,如《偉大的悲劇》《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等。通過學習這類文章,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探險,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

如在學習《偉大的悲劇》時,讓學生探討探險的真正含義,有人說探險富有刺激性,能更好的體現人的生命價值;也有人說探險沒有意義,既消耗時間,又浪費錢財,還有生命危險。你們怎麼認爲呢?展開辯論。

在學習《真正的英雄》時,適時引導學生探討人類爲探索太空而付出的血汗和教訓,特別針對中國已將載人飛船成功送入太空,即“神九”和“神十”的發射成功,讓學生暢所欲言,以增強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

六、引導學生區分正義和非正義戰爭,辨別真善美和假醜惡。

閱讀戰爭題材的作品,可以瞭解歷史,可以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課本中有大量的反映戰爭的文章,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蘆花蕩》《蠟燭》《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親愛的爸爸媽媽》等。通過這些課文引導學生區分正義和非正義戰爭,辨別真善美和假醜惡。

在學習《蘆花蕩》時,設計探究活動: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是非正義的戰;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消滅敵人,是民族自衛,是正義戰爭。請就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探究以下問題:爲什麼會發生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爲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誰該對這場戰爭負責?

在學習《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課時,讓學生展開討論:“鑄劍爲犁”的雕像在聯合國總部前已矗立了四十餘年,可是和平的鐘聲並未敲響,戰火與死亡任然時時踐踏着公理與正義,這是爲什麼?

七、引導學生關注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關於民俗的文章,如《雲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等。

在學習《吆喝》時,讓學生做一個活動: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爲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爲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的中國心:對傳統的春節、端午、中秋節年輕人表現淡漠,情人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時,中國卻處處洋溢着節日的熱烈氣氛。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其2005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已獲勝利通過。作爲一名中國人,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一句什麼話來表達你內心的想法?

總之,語文教學中優秀情感的培育,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一篇篇文章中點點滴滴地滲透,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方可站在山巒之巔,在教學中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再者,講授每一篇課文,都應深入體味文章主旨,認真設計,讓學生如沐春風般慢慢品味,做到師生心靈溝通,人與文本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