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多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多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關鍵詞:任務分析理論;語文閱讀;作用;策略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促進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任務分析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爲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任務分析理論促使教師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能夠確保教師切實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的閱讀教學提供理論依據,解決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一、任務分析理論在閱讀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任務分析理論在國小中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確保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的合理性,爲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理論基礎,確保學生閱讀教學的科學化。其次,爲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行爲提供指導,該項理論改變了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其中蘊含了優秀語文閱讀教師的經驗,促進了教學方法的優化。最後,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特點,合理選擇閱讀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確保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防止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任務分析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分析學生特點,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任務分析理論的第一步,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處於國小階段高年級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強,教師爲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將閱讀教學融入語文學習中來,需要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課文預習時間,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直觀性的瞭解。教師爲了防止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課堂討論時間,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對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輕聲地讀出文章內容,要求學生大膽地闡述自己閱讀的感受。

(二)分析教材內容,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任務分析理論的第二步,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提出問題之前,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及時提出對文章的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要及時進行糾正。在閱讀教學初期,要求學生先閱讀一段或者兩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深入分析閱讀材料內容,提前做好問題的預設,將問題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閱讀,使學生在閱讀時更加有針對性,有助於提高學生問}回答的準確率。教師對於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蘇教版《哲學家的最後一課》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採用什麼方法進行除草,結果怎樣?(2)去年雜草叢生,今年卻長滿莊稼的原因是什麼?在講課前提前針對閱讀內容,給學生設置問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三)分析閱讀情況,強化學生朗誦感悟

任務分析理論的第三步,主要強調將國小生作爲課堂教學的主體,將培養學生的預感和文字駕馭能力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朗誦,通過學生的朗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學生展現自我搭建平臺。學生可以運用範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和領讀等形式開展語文閱讀活動,將範讀和領讀作爲閱讀活動的主體,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瞭解更多的生字,提高語文閱讀素養,促使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語文閱讀中的較長句子,強化學生的朗誦感悟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四)分析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作品

任務分析理論的第四步,要求學生具備理解作品的能力。每個閱讀材料中都蘊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爲了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學生閱讀時,會給學生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使學生在大腦中對作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帶着自己的理解進行作品閱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國小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任務分析理論,對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對任務分析理論的四個步驟進行闡述,幫助學生切實把握閱讀教學內容,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因此,需要在國小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力推廣任務分析理論教學法,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漢語拼音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學生學起來易感枯燥乏味。要想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好拼音首先就要了解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一年級學生正處於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處於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於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學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着極大的關係,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依據一年級學生這樣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上,我不斷變換講課的方法,經常以創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可感,幫助學生度過漢語拼音這一難關。

1.聯繫生活,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於境,融於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爲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後;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國小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爲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繫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2.運用色彩,視覺記憶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爲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總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麼了,因爲我把聲母全部塗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塗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啓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3.將拼音教學融於遊戲中

遊戲是學習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特e是對學生進行早期教育的一種最好學習。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中領略學習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例如摘果子游戲:教師將音節寫在果子的後面,掛在大樹上。學生上前摘下一個果子,然後把果子後面的音節大聲的讀出來,如果讀得對,其他同學就跟着他把音節讀兩遍;並把這個果子送給他,作爲獎勵;反之則大聲的說:"請重來";再如看誰跑得快:教師預先將卡片發給同學,然後大聲的讀出一個音節,持相應卡片的同學迅速跑上講臺領讀;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腦、眼、口、手、腳都"動"了起來,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在變化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和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鬆而愉快。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鬆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關鍵詞】國小語文;寫作能力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忽視作文的主體是學生自我,而對他們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又限制得過於死板。這樣,作文教學走入了一種毫無活力的僵化的訓練模式。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說:“你們的作文不是寫給自己看的,而是寫給老師看的,只要讓閱卷老師覺得滿意就行了。”在這種缺乏終極關懷的功利主義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學忽略了平時的觀察、積累、思考,不是鼓勵學生用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是讓學生生硬地背範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們的作文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造成了學生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找不到語言來表達,不想說的卻能說得出來的怪現象。因此,學生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而成了矇蔽自己的帷幕。學生對作文自然興味索然了。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是從各方面入手,來撤消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加強指導,培養寫作興趣

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爲先決條件。”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寫作的興趣,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哪怕是再難解決的問題,他也能想方設法去克服,就不會對寫作文產生恐懼心理,而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寫作。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導學生編撰自己的“作文集”。這幾年我所教過的班,學生們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優秀作文集”,這些作文集封面設計精美國小語文教學論文,裏面內容更是豐富多彩:什麼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 應有盡有。這些作文有同學們從報刊上裁剪的,從老師、同學那裏轉抄的,從網絡下載的,還有從自己習作中挑選出來的“得意之作”……由於對編撰自己的作文集感興趣,同學們興致很高,爲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閱讀了大量的文章,拓寬。

2.手讓學生寫特色日記。我沒有把日記當作一種普通的課外語文作業對待,而是把日記本當作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談日記達到師生心靈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導學生把日記本當朋友,有高興事與它同享,有煩惱事向它傾訴;我建議學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夢寫在日記本中,把讀完文章的感受記在日記本里,還可以寫想象日記、繪畫日記、摘抄日記……實踐證明,寫這樣的特色日記學生喜歡,對寫作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二、走近生活,指導自由表達

走近生活指引學生放鬆“快樂”地寫。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如果能夠找準生活中“說話點”,那麼生活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如:結合生活實際,介紹生活中的趣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題目,如在教師節那天,請學生寫出你最喜歡的老師;國慶節時,請學生寫寫國慶節過的怎樣,做了些什麼;母親節時,寫寫自己的媽媽;學習《鄉下孩子》這一課,你也是鄉下孩子,你想做些什麼呢?這些都是學生樂於寫的事論文範文。這樣,既能給學生一定的題材,使學生有話可寫,不記流水帳,又結合課堂教學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寫話能力。如:豐富學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中去,開展多種放鬆健心的活動,這無疑給他們提供寫話的素材。如,帶領學生們去秋遊,學生盡情地玩、盡情地笑,來到課堂上,讓學生們回憶秋遊中,你玩得開心嗎?玩什麼使你最開心?此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說着,彷彿還沉浸在秋遊的快樂中了!結果可想而知,學生說得精彩,寫得更爲出色!

三、不同層次,評價學生作文

評價作文是對學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悅。首先當場評價。投影學生的典型習作,或比較成功習作,讓學生來評價,學生髮表各種意見,教師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勵存在的缺點。其次是書面評價,每次學生的作文,作爲教師要細細品析,找出閃光點,值得改正的地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文,按層次不同給予分數。低段學生喜歡高分國小語文教學論文,按進步程度打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分數,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頭評語,對那些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這些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更加有信心地寫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出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藉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遊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1.細緻地觀察;2.有序地觀察;3.抓住重點觀察;4.用多種感官觀察;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作文訓練必須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訓練。低年級注意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中年級注意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高年級要有意識地抓好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轉化,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四

【關鍵詞】識字激趣提高效率

學習能力的基礎,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爲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祕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祕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祕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

4.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簡筆畫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且內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於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如: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一課時,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裏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給字配“畫”恰當地結合在圖畫與文的巧妙聯繫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生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5.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採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遊”、“逛商店”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6.編口訣

在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口訣”能幫助孩子們輕鬆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比如: 朋:兩個月亮交朋友。 種:禾苗種在水田中。 樹:村子裏的樹木對對齊。念:今天要用心念書。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點。

7.排隊組字

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學生認讀和評議。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五

【關鍵詞】國小;作文;教學

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而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限制得過於死板,忽視作文的主體是學生自我,這樣,作文教學走入了一種毫無活力的僵化的訓練模式。由此,作文教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們的作文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造成了學生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找不到語言來表達,不想說的卻能說得出來的怪現象。因此,學生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往往是套話、空話、假話。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而成了矇蔽自己的帷幕。學生對作文自然興味索然了。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是從各方面入手,來撤消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寫作興趣

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爲先決條件。”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寫作的興趣,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哪怕是再難解決的問題,他也能想方設法去克服,就不會對寫作文產生恐懼心理,而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寫作。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讓學生編撰自己的“作文集”。這幾年我所教過的班,學生們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優秀作文集”,這些作文集封面設計精美國小語文教學論文,裏面內容更是豐富多彩:什麼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應有盡有。這些作文有同學們從報刊上裁剪的,從老師、同學那裏轉抄的,從網絡下載的,還有從自己習作中挑選出來的“得意之作”……由於對編撰自己的作文集感興趣,同學們興致很高,爲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閱讀了大量的文章,拓寬。手讓學生寫特色日記。我沒有把日記當作一種普通的課外語文作業對待,而是把日記本當作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談日記達到師生心靈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導學生把日記本當朋友,有高興事與它同享,有煩惱事向它傾訴;我建議學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夢寫在日記本中,把讀完文章的感受記在日記本里,還可以寫想象日記、繪畫日記、摘抄日記……實踐證明,寫這樣的特色日記學生喜歡,對寫作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二、指導自由表達

走近生活指引學生放鬆“快樂”地寫。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如果能夠找準生活中“說話點”,那麼生活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如:結合生活實際,介紹生活中的趣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題目,如在教師節那天,請學生寫出你最喜歡的老師;國慶節時,請學生寫寫國慶節過的怎樣,做了些什麼;母親節時,寫寫自己的媽媽;學習《鄉下孩子》這一課,你也是鄉下孩子,你想做些什麼呢?這些都是學生樂於寫的事論文範文。這樣,既能給學生一定的題材,使學生有話可寫,不記流水帳,又結合課堂教學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寫話能力。如:豐富學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中去,開展多種放鬆健心的活動,這無疑給他們提供寫話的素材。如,帶領學生們去秋遊,學生盡情地玩、盡情地笑,來到課堂上,讓學生們回憶秋遊中,你玩得開心嗎?玩什麼使你最開心?此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說着,彷彿還沉浸在秋遊的快樂中了!結果可想而知,學生說得精彩,寫得更爲出色!

三、評價學生作文

評價作文是對學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悅。首先當場評價。投影學生的典型習作,或比較成功習作,讓學生來評價,學生髮表各種意見,教師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勵存在的缺點。其次是書面評價,每次學生的作文,作爲教師要細細品析,找出閃光點,值得改正的地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文,按層次不同給予分數。低段學生喜歡高分國小語文教學論文,按進步程度打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分數,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頭評語,對那些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這些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更加有信心地寫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藉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遊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①細緻地觀察;②有序地觀察;③抓住重點觀察;④用多種感官觀察;⑤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六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

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做法:

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造性,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臺,實踐證明,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使每一節課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成爲學生的一種期待,一種滿足;配樂朗誦課文:學生對文本的感知、理解都是建立在對文本的閱讀的基礎之上的。有時,只是機械的讓學生反覆去讀、還不若配一曲與文本格調一致的背景音樂,讓學生伴隨着音樂去朗讀、領會、理解,進而去把握文章深刻的主題;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是聲音、圖像、文字等的組合,隨着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它能衝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的範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於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把握教材中重點、難點的突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上課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出現語文課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師生沒有很好的把握教學的重點。老師該強調的不強調,不該強調的大講特講,沒有突出重點的策略,學生沒有消化重點的方法,導致師生將時間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的學習。學習的重點常常成爲學習的盲點,知識體系不完整。“蜻蜓點水”式的膚淺和麪面俱到的強調,是導致低效課堂的主要因素之一。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而且有着豐富的精神摘要言不煩,切中肯綮,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爲“潛心研究教學”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堅強後盾,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學是一門學問,有一種魂隱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諦的、抓不住它的精隨的。教師課前應該大量佔有資料,潛心研究教材,對課文的重點、難點做到了然於胸,上課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駕馭有度、收放自如。

三、積極轉化教師的角色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觀念,改變學習方式,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爲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從過去的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進而成爲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從而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教師忠誠於學科知識,卻背棄了學生;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映與參與;體現了獨斷與專制,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裏的所有話語權,從而把學生置於“失語”的境地。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未必聽的帶勁,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難免思想開小差。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轉化爲課堂教學結構、具體如何操作?這是每一個老師上課時應該考慮的問題,老師考慮的不是上課時自己講些什麼,而是考慮如何讓學生手、腦動起來,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智力開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着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想象力,以收到“柳暗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積極引導轉化後進生

有人認爲轉化後進生應該是班主任的事,其實是大錯特錯。“我的地盤我做主”,學生有了問題推給班主任其實是自己無能與愚蠢的表現,只能加深學生對你的反感。不能推,能不能放呢?那更不可取了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如果教師放棄一個學生,他周邊的四、五個人就要受到影響。學生不學習,上課幹什麼?他是不是要搗亂?他一搗亂,周圍的幾個學生也會跟着學,一來二去,就會有好幾個學生不好好學習了,最後會影響到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情緒。這又怎樣提高所教學科的成績呢?所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

反思是未來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若能堅持,成不了名師也能是成功之師,但是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遠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成長的新起點。所謂教學反思無非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七

【關鍵詞】作文;教學;探索

每當語文教師把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時,大多數學生都免不了抓耳撓腮,過了半節課還在“望題興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想:主要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課外書籍看得太少,知識面太狹窄,語彙太貧乏。尤其缺少細緻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讓學生把握好這一環節,纔會終身有益。因此,我平時留意作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探討。

一、加強指導,培養寫作興趣

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爲先決條件。”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寫作的興趣,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哪怕是再難解決的問題,他也能想方設法去克服,就不會對寫作文產生恐懼心理,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指導學生編撰自己的“作文集”。這幾年我所教過的班,學生們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優秀作文集”,這些作文集封面設計精美國小語文教學論文,裏面內容更是豐富多彩:什麼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 應有盡有。這些作文有同學們從報刊上裁剪的,從老師、同學那裏轉抄的,從網絡下載的,還有從自己習作中挑選出來的“得意之作”……由於對編撰自己的作文集感興趣,同學們興致很高,爲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閱讀了大量的文章,拓寬。

2、讓學生寫特色日記。我沒有把日記當作一種普通的課外語文作業對待,而是把日記本當作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談日記達到師生心靈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導學生把日記本當朋友,有高興事與它同享,有煩惱事向它傾訴;我建議學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夢寫在日記本中,把讀完文章的感受記在日記本里,還可以寫想象日記、繪畫日記、摘抄日記……實踐證明,寫這樣的特色日記學生喜歡,對寫作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二、鼓勵大量閱讀,積累寫作素料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對寫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古代如此,現在也一樣。大量閱讀可以積累詞語。作文由若干句子組成,而句子則是由詞語構成。日積月累,學生就可以積累大量的詞語,在以後的寫作中就可以信手拿來使用,選擇最適當的詞語。這樣就可避免作文時語言乏味、無話可說的現象出現。大量閱讀可以掌握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好的文章,除了題材新穎、言辭優美、生動具體外,還要有恰當的表達方式。如果大量閱讀各類文章,就可以學到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時就可以根據體裁和內容的需要選擇最佳表達方式,這樣可以使文章變而不亂,起到引人入勝、使讀者欲罷不能的作用。大量閱讀可以豐富情感體驗,如果大量閱讀各類文章,學生就可以體驗作者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果讀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歡樂,共哀愁,體味人生的喜怒哀樂,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學生在閱讀時,文章裏寫的事正好與自己的一些經歷相同或相似,因而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的體驗多了,學生的情感自然就會豐富起來,寫起文章來就會融進自己的感情,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那種乾巴巴的“感情”,從而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大量閱讀可以積累間接生活經驗,增加各種知識。

三、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培養觀察能力

1、講讀教學,授予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講讀課上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習作練習,訓練觀察事物的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後,要通過練習,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培養的提高觀察能力,並通過練習來檢驗學生觀察的效果,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觀察,激發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結合各單元習作要求,實地指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3、觀察培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注意讓學生學會聯想和想象。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觀察能力強的同學都愛動腦筋,而愛動腦筋思考,愛產生聯想的同學往往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這樣的學生在寫作時不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聯翩。

四、突出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藉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遊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作文訓練必須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訓練。低年級注意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中年級注意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高年級要有意識地抓好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轉化,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

五、注重合作,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

合作是新課標重要教學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學上。合作有生與生間的合作、師與生間的合作、生與媒體的合作,並在寫作合作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合作包括寫作前的合作和寫作後的合作。每個人獨立完成一篇作文,這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是天經地義的,而且不容學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課標下的作文訓練中應大膽突破這一框框。寫作時,特別是寫學生不太熟悉的題材時,教師可增加學生同伴交流的時間、空間,允許竊竊私語,允許尋求教師、同學的幫助。有些文題或故事,需要佔有蒐集較大量的材料,教師可組織小組完成。比如寫環保、信息方面題材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八

關鍵詞:國小語文;低年級;拼音教學

拼音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相對內容較爲單一的教學內容,在這一階段的國小生多是剛剛結束了幼兒園的生活,升入國小的,在年齡上偏小,對於形象直觀的事物較爲敏感,而直接教給他們要“死記硬背”的漢語拼音會讓他們產生排斥心理,另外加之國小生對於學習還缺乏自制力。因此,對於拼音教學我們應該針對國小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拼音學習的效果。下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幾點自身在拼音教學中採取的策略方法,以供參考。

一、拼音教學聯繫生活實踐,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於境,融於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i---衣服、醫生、一年級;yi-阿姨、一個;yi-椅子、己經、以後;viyi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國小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ai-喜愛一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爲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繫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二、利用文本,拓展發散思維

由於低年級的新生拼音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的感性知識,以形象思維爲先導來組織課堂教學,借用課文插圖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髮準音,記清形。在教學中,色彩鮮豔的插圖,形象活潑的卡通人物,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例如,第一課拼音“a, o,e”的整幅圖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畫面上大公雞在喔喔啼,小姑娘在河邊練唱,鵝在水中的倒影,學生一開始就被吸引了。我想讓學生自己看,說圖上的事物,用圖片來引出中一韻母a, o,e。在學習中一韻母a的音形學習中,可以藉助小女孩的頭連同小辮子構成圖形表示"a”的形;小女孩在看病,發出“a, a, a”的聲。又如在教授“g, k, h”時,教材插圖中有兩個小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就是“h”的形。喝水的“喝”就是“h”的音。我讓學生觀察這一畫面的時候,學生特別激動,特別感興趣,很快記住了“h"的樣子。

三、活化教學課堂

由於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地備課,設計好教學方案,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不妨藉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例如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讓無聲的靜態知識轉化爲有聲有色的動態知識,擺脫在教學中的枯燥感,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同時,教師可以創造一定的包含知識學習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練習拼音字母的運用;設定一定的情境,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喚起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由於國小生比較愛動,而且非常喜歡登臺表演,因此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做遊戲,比如讓學生代表某個拼音字母,設定情景進行表演。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這樣比單純的死記硬背要更輕鬆、印象更深刻。

四、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激發學習積極性

如讓同來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着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來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不過,遊戲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以免學生上課只顧於玩,而忘了自己應該記住的知識。拼音教學結束後,我覺得有一部分學生掌握的並不是很紮實,所以,今後我還要繼續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玩中學知識,開心的牢記每一個知識。

五、利用遊戲結合拼音教學

國小生愛玩,遊戲是國小生的最愛。在拼音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國小生愛玩的特點,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如:在教學拼讀音節時,可採用“找朋友“的遊戲活動進行拼讀訓練。讓持聲母卡的兒童去找持韻母卡的兒童,找到後讓他們自己拼出來,然後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拼讀的規律。寓拼音教學於遊戲之中的教學方法,使國小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師教得也興致勃勃。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九

(一)要把朗讀貫穿於閱讀教學論文的始終。教師要把熟讀每篇課文作爲教學論文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達到正確地讀、流利地讀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況下,閱讀課可分爲三個步驟:

①初讀。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②細讀,要抓住重點句段,寓分析於朗讀中,以指導朗讀進行分析。

③精讀。即品評語感,欣賞課文精華。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繪的是一幅遼闊壯麗的蒙古草原美景,讀來琅琅上口,讀後令人興奮,餘味無窮。像這類課文,教師不必多講,而應讓學生反覆誦讀、吟味,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在評品、欣賞中,情感得以昇華。

(二)要引導學生領悟地朗讀。朗讀是領悟課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讀和領悟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領悟地讀,尤其要注意關鍵句段。如教學論文()一課時,有學生問:“在身受七處重傷的情況下爲什麼能站起來?”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描寫心理活動的那幾句話:“他感到指導員在望着他”——指名讀;“戰友們在望着他”——小組讀;“祖國人民在望着他,朝鮮人民在望着他”-一全班讀。這樣分着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想到望着他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感到給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大。這種力量來自英雄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這樣分着多讀幾遍,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領悟在身受七處重傷的情況下能夠站起來撲向敵人火力點的原因。教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加深了對課文的領悟。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十

關鍵詞:把握認知特點;搞好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95-02

1.聯繫生活,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於境,融於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爲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後;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爲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繫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2.編記兒歌,記住字形

在拼音教學中,結合音律識記漢語拼音,可以調動學生的音樂感官,將美妙音律與拼音字母合爲一體,使學生掌握的更快,更牢固。其中,兒歌是一種將樂感和所學內容本身相結合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字母的音,還是教字母的形,甚至複習記憶聲韻母,都可以運用大量的兒歌進行教學,而這種形式對於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爲喜歡。如:傘柄朝下ttt .9字加彎ggg張大嘴巴aaa.一個門洞nnn.有時我爲了教學需要,自編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左a右n an an an .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 p p."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在教eng這個後鼻韻母時。我問孩子怎麼記住這個韻母的發音。有個學生站起來說:"飛來一隻小蜜蜂,嗡嗡嗡嗡叫不停"。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能。

3.運用色彩,視覺記憶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爲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總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麼了,因爲我把聲母全部塗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塗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啓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4.將拼音教學融於遊戲中

遊戲是學習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早期教育的一種最好學習。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中領略學習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例如摘果子游戲:教師將音節寫在果子的後面,掛在大樹上。學生上前摘下一個果子,然後把果子後面的音節大聲的讀出來,如果讀得對,其他同學就跟着他把音節讀兩遍;並把這個果子送給他,作爲獎勵;反之則大聲的說:"請重來";再如看誰跑得快:教師預先將卡片發給同學,然後大聲的讀出一個音節,持相應卡片的同學迅速跑上講臺領讀;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腦、眼、口、手、腳都"動"了起來,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在變化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和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鬆而愉快。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鬆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總之,漢語拼音有教法而無定法。只有把握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漢語拼音教得生動有趣,學生纔會樂學,願學,才能把拼音學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谷錦屏。 國小聽讀識字的教學研究[J]. 北京教育 1994年Z1期

[2] 曹慧娟,徐惠榮。 搞好拼音教學改革 幫助學生過拼音關[J]. 北京教育 1994年Z1期

[3] 寧德琮。 談談北京市小語課本中"字詞句"的編排意圖[J]. 北京教育 1994年Z2期

[4] 楊德倫。 加大識字密度,提高識字質量[J]. 北京教育 1994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