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一

摘 要:討論了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隊伍與教師隊伍同等重要的理論意義,提出了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新理念,強調了高校教育管理專業化的重要性及教育管理專業化隊伍的素質要求,闡明瞭教育管理專業化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

高校專業課程的考評工作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學考評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僅僅要考覈教育工作者、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還要考覈他們的綜合素質,包括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等。高校專業課程的考評工作的宗旨就是促使教育工作者由單純地傳授知識要點轉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考試成爲繼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檢驗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科學合理的教育考評工作的進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有助於優秀教師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加強高校專業課程教育考評工作的管理有助於促進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有利於高校的迅速發展。由此可見,課程考評工作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校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在,各大高校已經對專業課程教育考評工作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改革並沒有取得明顯成效。寧波大學的陶燕麗曾經提出開展法制化、專業化、人性化等專業課程考覈措施,但是這些措施都只是針對某一課程而制定的,並不能普遍用於高校的所有專業課程的考評工作中[1]。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根據專業課程考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對課程考覈工作做出更專業的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考評工作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的現狀分析

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考覈工作是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而目前課程教學質量考覈工作的滯後也影響了高校整體改革、發展,爲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覈工作存在的弊端,並分析了造成這些弊端的具體原因,以便相關工作者提出科學有效的改革、管理措施,進而提高高校專業課程教育質量,促進高校迅速發展。

(一)根據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工作現狀的分析可知,高校專業課程的考評工作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

1、相關工作者對教學質量考評目的存在誤區,導致考評手段不科學。大部分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的考覈僅僅注重知識要點掌握程度的檢測,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檢測。當前的課程教育的考評等同於傳統教育中課程結束時的考試,對於教師而言,這只是學生的評定成績,對於學生來說,教學質量的考評只是獲取分數,拿到證書、文憑。錯誤的考評目的、不科學的考評手段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使得教育質量的考評工作大打折扣。

2、教育質量的考評手段相對比較單一。當前的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考覈存在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閉卷考試多,筆試多,一次終結考試確定最後成績多,答案唯一的題目多,理論性考試居多,等等,這些考評方式助長了不良學風,在這種考評模式中,學生的記憶力成爲考試是否成功的關鍵,降低了教學質量。

3、相關工作者對學生學籍的管理不科學。很多高校的教育質量的'考評成績仍舊採用百分制,對於考試不及格者實行補考。這些都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降低了教學質量。

(二)專業課程教育質量的考評工作還存在其他不足,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根據調查找到以下幾點原因:

1、高校教務管理體制相對比較呆板。很多高校的專業課程的考評工作都是由高校的教務管理統一制定,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並沒有自主權。呆板的教務管理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教育質量考評的改革,阻礙了教育質量的提高,更對高校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2、缺乏教育質量考評改革創新的勇氣及信心。很多高校的課程考評並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相關工作者花費更多的精力實踐、探索,很多工作者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不敢冒險改革現有的考評措施。

3、動力不足。傳統教育質量考評的積澱使得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經接受並認同這種考評方式,所以,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改革,缺乏考評改革的動力。

二、高校專業課程驕傲與質量考評管理的思考

傳統的課程考評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相關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科學的專業課程的考評模式,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就業率[3]。

(一)大部分高校應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教育方面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考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啓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教育質量。

(二)改革考評手段,實行多元化的教育質量考評模式,促進良好學風的積極建設。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建立多元化的考評模式。爭取將教育質量的考評工作有機地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良好學風的建設。

(三)改革教育質量考評的內容,增強考評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專業課程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特點設置不同的考評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學生的考評內容,考覈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獎勵政策,調整現有的學籍管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教育的大力支持,而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考評管理作爲檢測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應該從根本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高校應該改革現有的考評模式,做好考評的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二

摘要:禮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人際關係的重要紐帶,良好的禮儀行爲對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着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旅遊服務中,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精準服務,才能夠爲顧客帶來高質量的旅遊服務,這就關係到是否有得體規範的禮儀服務,因此,在教育當中,應重視禮儀教育,對學生專業素養、服務技能進行專業培養。本篇文章針對高職院校的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模式進行研究,並注重於禮儀教育,目的在於解決當前旅遊人才專業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遊與酒店管理;禮儀教育;模式

在我們日常生活交往活動中,禮儀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禮儀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被社會共同認可,能夠表達相互尊重。在人際交往中,良好的禮儀能夠促進雙方的溝通與交流,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旅遊業是服務行業的一種,在旅遊的過程中,消費屬於附加行爲,同時消費大部分是精神消費,精神上的滿足是遊客的重要需求,換而言之,消費能夠爲顧客提供有助於改善個人形象、氣質以及舉止等服務。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應加強對於禮儀服務的重視程度。

1、禮儀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實現旅遊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作爲政策的實施者,高職院校應加強對於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對學生培養的有效性。旅遊業其實主要提供無形服務,作爲提供服務的主體,在與客人進行直接的接觸的過程中引發旅遊服務,禮儀行爲作爲最主觀的表現,能夠決定顧客的好感。因此,應保證良好的禮儀服務,目的在於加強與旅遊者之間良好的關係,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務內容。總體來說,旅遊人才所需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禮儀,他不僅僅是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更能夠體現一個人是否具有核心素質、核心技能,禮儀是提供優質服務的基本保障。我國加入WTO以來,旅遊業得到了更加快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其變得更加開放,同時隨着全球多樣化的發展,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強以及普遍,禮儀服務愈發成爲了重要的因素,因此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相關行業禮儀人才的禮儀知識足夠豐富,同時應保證在服務過程中,保證高尚的禮儀素質、良好的職業禮儀習慣以及嫺熟的禮儀服務技能等。

1.2.專業教育的基礎和主線

在旅遊服務行業,旅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僅對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進行培養,而且還對服務能力以及禮儀服務技能進行培養。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增強對於其專業素養的培養與體現,禮儀教育應作爲專業教育的基礎開展教學,並且根據學生培養目標與實際就業要求,使其貫穿整個教學週期,開展系統化的學習。

2、禮儀教育的現狀

2.1.無完整的課程教學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於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旅遊業務》《前廳服務與管理》等課程,課程的共性是單一的針對某一服務崗位進行教學,存在知識點分散、課程重點不突出的問題。針對目前部分設立旅遊專業的高職學校在專業能力培養方向上的不完善的情況,應對課程教學內容展開調查。

2.2.禮儀教育脫離旅遊職業技術教育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境依然存在着許多問題。禮儀課重視實踐性,更加註重與對職業禮儀習慣以及禮儀服務技能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依賴於教師講授的過程,有限的案例分析和講練結合,並不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職業環境中。

3、改善禮儀教育的措施

3.1.加強專業教學,培養職業意識

專業教育應該貫徹到學生學習的整個週期內,入學時,應進行旅遊專業介紹,擴展學生對旅遊就業崗位的瞭解程度,介紹的內容包括各崗位的職責,勝任工作所需的職業技能及專業素養。在整個專業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專業見習、課程教學、模擬實踐、實習的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目的在於通過不間斷的教學過程培養職業意識,培養相應的溝通能力以及從業人員個人形象、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培養。

3.2.建立環境育人策略

環境對於職業素養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他能夠有效地強化職業意識,培養職業習慣,包括生活、學習環境、禮儀環境、校園文化等的。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能夠有效地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技能的教學,能夠充分地使學生培養自身的能力。

3.3.改進課程教學形式與方法

旅遊市場的全球性以及專業性使得旅遊服務重要性以及專業性越來越強,在此基礎上,對於旅遊禮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加強對於旅遊禮儀的重視程度,並在課程教學中進行體現,提高酒店禮儀、商務禮儀、會展禮儀、會議禮儀等內容的教學,並且應進行情景教學的形式創新,通過師生互扮角色模擬教學、案例教學、仿真教學等教學模式進行禮儀知識與專業操作的教學。

3.4.融入軍訓與體育教學中

在開學軍訓的過程中,應加入相應的教學內容,包括對於學生的行爲、體能、意志等進行鍛鍊。依據旅遊專業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對學生軍訓中的軍隊訓練模式適當改進,引入適合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獨特培訓模式。軍訓的模式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科學持續的訓練,才能夠保證形體的塑造,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對於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設置相應的體育課教學,主要以形體訓練項目爲主,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實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國旅遊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對於禮儀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職院校中,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應加強對於禮儀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斷地完善相應的教學管理過程,包括建立禮儀文明的大環境,加強禮儀教學的比重等,深入的學習相關知識,不斷提高相應行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潤鋼。反思我國飯店職業教育[Z]。湖南省首屆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研討會會議參考資料。

[2]楊宇。酒店服務類專業禮儀教學模式探析。職業技術,2015,(5)。

[3]餘芳。高職院校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模式初探。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8.46.

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篇三

摘要:本文結合自身少數民族工作經驗,從目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主要特點進行簡單分析,對當前新形勢下如何繼續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個人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

近年來隨着高校的擴招,了根據教育部“教高[2001]2號”通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下簡稱“對口支援計劃”)2001年5月10日正式啓動;2006年開始,國家又實施了“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2011年起國家開始在中東部地區開展“內高班”、“內職班”。至此,我國內地學校少數民族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完善。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來到內地各大高校接受教育。針對少數民族大學聯考,1978年前我國主要實行“優先錄取”政策,1978年後則主要實行“加分錄取”政策。政策傾向使得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比例不但上。隨着少數民族學生人數的增加,加之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和民族關係的複雜性,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成爲了各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課題。

一、當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主要特點

1、民族自我意識較強,對外交流欠缺。“對口支援計劃”針對的是中高等教育,也就是說,少數民族學生一般最早也是從高中開始才和漢族學生一起學習生活。對於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們更願意和自己有相同的習俗、相同的語言、相同信仰的同民族學生在一起。因此,少數民族扎堆兒聚集的現象在內地高校中十分普遍。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特有的生活習慣會使得他們比較排斥漢族學生,相對於花大量的時間讓漢族學生了解他們的文化,尊重他們的習慣,他們更願意只和同民族的學生在一起,不利於少數民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了對民族以外的民族文化的瞭解、學習。

2、學習踏實認真,但整體文化水平偏低。高校中的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都是來自相對貧困的新疆、西藏等地區,所以他們甚至比一部分內地學生更加刻苦努力,希望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是有兩個很難改變的原因制約了他們的發展:其一是在大學之前他們很難享受到像內地學生一樣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設施,因此他們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在對新知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其二是由於語言不通造成的溝通障礙,很多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一語言並非是漢語,所以課上聽講、課下交流上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障礙。雖然很多的高校對第一語言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並不做英語要求,但是他們強烈的學習慾望仍然促使他們努力的學習英語,希望可以在畢業之前拿到英語四六級證書。同樣的,很多的少數民族學生爲了畢業後能夠更好的就業,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考取各種證書,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強烈的學習慾望通常會導致嚼多不爛的後果。

3、熱情豪放,但情緒自控能力較弱。少數民族學生一直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大多具有熱情好客、豪放大方的性格特點。但是由於來內地接受教育,部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這個比較陌生的環境中,因此在入學期,少數民族學生極易由於自身的寂寞感產生情緒抑鬱。也有一部分學生並不能很好的區分信仰和文化,將自己的認爲的民族文化(實際是信仰)與他人分享,並希望得到認同。在自己的觀點沒有被認同的情況下極易產生口頭上的劇烈衝突,如果衝突沒有及時得到調解,很有可能會上升到肢體衝突,嚴重影響同學關係,甚至會破壞民族團結。

二、加強少數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的教育一直貫穿於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少數民族學生長期處於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除了和普通大學生具有相同的特點外,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黨的認識相對較少,所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注意,在進行教育期間,除了宣傳我當的基本方針政策,也要注意強調反對民族分裂的重要性,樹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擇優培養中共黨員,充分發揮黨團組織作用,一方面,是對他們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可以作爲管理工作的樞紐,方便加強對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的約束和管理。

2、政策傾向於人文關懷相結合。目前,各高校在進行少數民族大學生管理時存在一個誤區,過於重視政策傾向,少於人文關懷。很多來自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可以優先享受各種助、貸、補政策,但是很少有學校會注意他們的思想變化。我們在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動態的轉變,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同時可以考慮在特殊節日舉辦民族活動,同時邀請普通大學生參加,讓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在大學中找到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只有政策傾向和人文關懷相結合,雙管齊下,才能讓少數民族大學生越來越靠近普通大學生,方便管理工作的開展。

3、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培訓。雖然我國內地學校少數民族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完善,但是相對應的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各高校應該加強輔導員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培訓,讓輔導員們走進他們,瞭解他們的歷史文化、民族風俗等。改變輔導員對他們“不願管”、“不敢管”、“不會管”的現狀。發掘、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幹部,通過少數民族學生幹部來進一步加強管理和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極多的高校,甚至可以考慮組建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管理的輔導員隊伍,爲少數民族學生建立單獨檔案,專項專管。

參考文獻:

[1]邱有華。淺析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04)。

[2]胡寶國。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內涵、挑戰及對策分析[J]。實踐研究,2015(07)。

[3]許靜珂。針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特點做好學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學論,2015(2)。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四

一、中職教育財務管理專業的特徵和重點

1、中職教育專業的區分性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類型,主要包括中專、職高、技校。中專和職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中職學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門的區分性。中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專業的工作人員,是適應社會需求的各類人員。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立一般符合社會職業性需求,在專業設置上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一般情況下都會設置旅遊餐飲專業、機械加工專業、幼兒教育專業或者電子加工專業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還開拓了計算機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現代化的科目。中職學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寬泛,主要的招生範圍就是國中畢業生,這種教學模式就決定了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要以專業性和基礎性爲主,以實現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中職學校不同於高校,更不同於專業性強的教育類型,而是以專業性的實踐能力培養爲主要要求。中職學校的基礎性專業教育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以應用性爲主要要求。

2、課程體系以專業性實踐性爲主

財務管理專業在高等院校屬於重點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學設計上,各個學校也有明顯的區別。但是,財務管理的課程體系都是大同小異的。對於中職學校來說,財務管理專業同樣需要規範的課程體系,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專業課設置要充分適應中職學校的教學時限,在課程設置上體現科目的綜合性和完整性。具體科目可以包括會計學、審計學、會計電算化、財務分析、金融市場、投資學等科目。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專業性實踐性的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既要以基礎性知識爲常態教育,更要兼顧教學活動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教師在專業性的教學中,將基礎知識集中進行傳授,然後在實踐過程中滲透基礎知識和高一級的教學標準,這樣就會使教育教學活動符合不同基礎的學生,使中職學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對於實踐活動的促進作用。

3、突出中職教育特色,倡導教學改革

我國的經濟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如何使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是財經專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中職教育要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經濟需要,就要從教學方法和教育機制上進行改革。改革是爲了突出中職教育的特點。珍惜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時間,以知識的全面化、科學化開展教學實踐。在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調查學生的實際需要,通過學生的反饋,更新教學設置,以學生的需要爲現實要求。中職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要與教育環境相適應,與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知識體系相融合。

二、中職教育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處於初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間階段,在對中等職業專業化教學上,無論是社會羣體,還是教育機構,都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財務管理的教學設置內容不科學。職業教育的任務不同,採取的教學環節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在預習、課堂教學、作業佈置、輔導答疑等方面沒有完整的進行。理論教學不實際、不具體。同時,教學實驗和社會實習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實踐性教學佔據的時間較短。教育教學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如果沒有足夠的認知和了解,就會使教育教學停留在表面,無法實現從本質上的突破。財務管理專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也無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對財務管理專業化教育,缺乏足夠的認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認爲財務管理教育需要進行專業化程度高的培訓,而忽略了財務管理專業要以基本的財務素養引導爲主。對職業教育認知的侷限性導致了對專業化程度的懷疑。

2、生源知識結構與教學常規化模式產生矛盾,影響教學設置

財務管理專業既需要從財務知識學習的角度考量,又需要從知識實踐能力角度衡量。中職學校的學生入學的基礎不同,生源的不穩定性,造成教學活動無法有效進行。職業技術教學過程,不能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職業教學與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學目標上的區別。職業技術教育是按照職業崗位進行定向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業務能力的培養。但是,現實教學中,財務管理專業缺乏知識的針對性,更缺乏具有社會參與性質的教學實踐。同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因學生知識基礎的懸殊,導致在統一教學中不能有效的開展高水平技能的應用,教學過程得不到應有保障。生源知識素養基礎的障礙,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對於中職財務管理專業的升級發展,形成了嚴重的阻礙。

3、財務管理教學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不利於現代化教學實施

財務管理專業需要基礎設施作爲教學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現階段的很多中等職業學校,財務管理基礎設施還處於老舊的狀態,一臺計算機或者一個工具已經應用很多年。而學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觀的,沒有教學設備作爲模具的講解,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設施是財務管理教學的載體,缺乏必要載體,或者基礎設施的不對稱,就會造成學生無法調動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造成最初興趣的缺失。中職教育作爲專業性的教育機構,教學基礎設施是快速提升教學效果的輔助設施。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涵蓋的內容較多,在現實教學中需要運用信息化教學或者多媒體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中職學校更願意採用傳統的書本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可以採用,但是,不能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論知識上,如果沒有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就會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

三、提高中職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1、明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中等職業學校財務管理教育,是當前社會比較稀缺的人才培養模式。財務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難度,因而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教學的前期,就要明確中職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目標,不是以高標準的專業知識爲主體,而是首先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通過引導使廣大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產生興趣。例如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如會計模擬和案例教學法等,在第一學期設置《基礎會計學》課程,在各個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細緻的階段性教學。例如在《企業會計學》方面,要使學生進入管理現場,充當一個真正的會計角色,進行出納、材料、成本費用、財務報表等實踐。在模擬實驗階段,把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使學生通過仿真操作,明確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實踐。中職教育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實際上就是知識梳理和整合的過程,針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財務管理專業還要涉及財務軟件的學習與操作,以適應財務管理專業的新發展。

2、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優化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體系

在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只有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才能爲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指引明確的方向,使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能夠在整體性和實效性方面有較大提高。具體應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應將實效性作爲主要的教學目標,其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都要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其次,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應提高其針對性,使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能夠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滿足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需要,達到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再次,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應滿足專業性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財務管理專業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進而達到提升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整體效果的目的。與此同時,在中等職業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還要優化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積極實行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學,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經常會涉及到財務管理問題,只是我們很多時候沒有留意。比如說很多學生在過年的時候都會收到一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應該怎樣處理這樣一筆錢呢?很多同學會選擇將它花掉。可以建議學生從自己價值的角度去考慮一下,想想怎樣才能讓它實現增值?而要實現增值,就必須進行投資,那麼應該採用哪種投資方式呢?用來購買股票,可以取得較高的收益,但是風險較大;用來做定期存款或購買國債,風險低,但是收益也低。這樣,就可以引出投資收益和風險之間的管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決定採取哪一種投資方式。

3、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在中職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應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才能保證中職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基於這一認識,中職教育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應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爲主,使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學會主動積極的將財務管理知識應用在生活中,達到快速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學開展過程中,可以採用案例教學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學效果。例如:某家庭貸款買房,月工資收入爲2500元,向銀行按揭貸款20萬元,借款期限爲20年,年利率爲5.04%。簽約時他選擇了按等額本息方式還款。這樣,他每月需要還款1324.33元,總還款317829.20元。總支付利息爲117839.20元。同樣算一筆帳:若按等額本金還款法計算,首期還款額1673.33元,總還款301220元,總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額本息還款法要少付16619元。講完此案例後,可以讓學生調查自己周圍的親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購房計劃,如果有的話,可以讓學生給他們提一些建議,讓學到的知識能夠活學活用,也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有用武之地。在講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後,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往往會將前面學過的現金流、業績評價指標等內容與工商銀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結合起來分析,由此可提高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中職教育的存在和發展,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點設置。職業教育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財務管理專業,在就業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對該類型的學科設置和內容設計一定要符合專業課的要求,更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就體現在實際應用能力上,在實際教學管理中,要積極進行仿真練習,通過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金融素養培育,形成教育對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學目標。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創新發展,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也備受關注。筆者通過分析當前高校教育管理隊伍現狀,明確指出了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對策供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研究進行交流和參考。

關鍵詞:教育管理;隊伍建設;高校

近年,隨着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機制正在創新進展中。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專業水平直接影響了高校教育管理質量。高校教育管理人員隊伍作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管理隊伍是保障當前高校教育管理變革的必要條件。

一、高校教育管理隊伍現狀

教育管理人員是日常教育管理主體之一,在全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運行當中起到服務和教育等作用。高等教育管理隊伍設置目的就是要保障高等教育的發展。通過管理人員來執行和銜接教與學的每日發展,管理人員是主要的執行者,是高校中負責制定、規劃、指導、協調的核心組織者。以服務和教育爲宗旨,在教與學相關活動中承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其職能現狀主要體現在服務和教育上。

1、服務現狀。當前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員主要組織和協調各種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專業的發展規劃、人才的培養方案,還包括學生、考務、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於職業特點,教育管理崗位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顯得更強,不僅在觀念上已經樹立了以人爲本的服務意識,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服務實效。切實深入去感知師生需求,並及時給予解決、整理、反饋,有自主服務於社會學校、服務於師生這種意識,但管理隊伍參差不齊,整體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

2、教育現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日常工作內容緊貼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是亦師亦生的一個特殊羣體。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輔助教師師德素養中突顯出教育職能。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人員,既要有正確的政治取向,也要有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更要具備行政崗位管理素質,目前在管理隊伍中達標比例尚且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隊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現狀調查中,存在各類教育管理人員觀念守舊、缺乏專業性、團隊意識薄弱、待遇差距大以及整體素質提升緩慢等問題。教育管理工作作爲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障高校教育學質量的關鍵工作之一。爲了能構建優質的教與學環境,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秩序的順利實施,爲了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爲了高校轉型發展,培養全面素質型人才,建立一支專業水平高、能力強的新型教育管理隊伍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可行性對策

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就是要進行引導、激勵、學習,提升等這些過程,是爲實現管理目標服務的。

1、樹立科學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明確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發展方向。管理隊伍要有創新精神,要樹立科學的高校教育管理觀,以人爲本、動態管理、零距離服務等,需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結合高校自身特色和高校轉型發展等理論來優化自身,認真探究解決教育管理工作的對策,明確教育管理隊伍發展方向,及時進行交流反饋,力爭教育管理工作在每一個環節都發揮優勢作用,堅持以人爲本,創新智慧管理,優化管理手段,彌補隊伍的不足,增強團隊實力,與時俱進使管理工作效益發揮到最大,保障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

2、加強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培養力度,提升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專業素養。加大力度對高校教育管理隊伍進行培訓,避免一刀切式的普及性培訓。新老職員要有階梯式培訓、要按人員類別和工作需求進行分組式培訓、要按時效和公輿進行補充式培訓。一方面積極倡導學歷提升和專業拓展,另一方面鼓勵管理人員進行訪談交流。教育管理人員不斷學習,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學習國內外教育管理先進理念方法,與業內外同仁、專家交流訪學,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從業能力。

3、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優化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機制。完善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當今教育界的熱點,是高校教育管理必行過程,是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有力保障。

第一,應從教育管理方法手段入手。及時構建新型的、高效的、安全的教育管理網絡平臺,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處理大數據信息,並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和細化,以可視化、時速快、效能佳的方法手段,應用於管理制度和權責內容上,以達到隊伍建設的時代性進步。

第二,要完善服務制度。這是對管理隊伍提出的高標準要求。只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才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效果。面對高校管理對象的多元化,管理隊伍也要研製多元化服務制度與之相適應。

第三,組織內部的管理機構制度也要公平公正與科學平衡,用嚴謹的內部專設制度來約束治理教育管理隊伍,講道德講奉獻,用專設的制度在內部使管理隊伍發揮典範作用。並堅定信念,夯實團隊精神,定期組織協作項目檢查等,用科學的制度,打造懂管理、會管理、善管理、敢管理的優質教育管理隊伍。

4、構建高校教育管理隊伍的考評體系,創新高校教育管理評價機制。高校教育管理隊伍考評體系是爲了明確崗位職責、兼導管理效果、分配待遇公平而構建的。評價體系不能一成不變,要定期更新評價指標,建立職務職級的公平制度,考覈定量要科學精準,採用立體交叉的綜合評價機制來評價競爭、評價實效、評價創新。同時定期開展團隊協作考評,一個優秀的管理隊伍是整體團隊通過協作的相互補充,絕不是單個人的突出而是整體團隊的提升。因此創新評價高校教育管理機制,應是對整體團隊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管理能力、年齡學歷等的合理佈局進行分析和評價,以適應越來越複雜化和專業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總之,人們認真探究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可行性對策,就是要建設出一支不僅具有先進教育管理理念、有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有嚴謹自律道德高尚品質,有職業素養水平高超的管理隊伍。整體團隊應合理佈局,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教育能力,進行有效管理和創新管理,在運行機制創新完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管理經驗,不斷優化管理隊伍結構,努力打造出有魅力,有動力,有效力的優質高校教育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

[1]姜娜。構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創新思考[J]。科教導刊,2015(7)。

[2]王寧。淺談大數據視角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變革[J]。知音勵志,2017(3)。

[3]王寧。淺談三微網絡平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創新應用[J]。新教育時代,2017(5)。

[4]鄭德明。關於加強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3(6)。

[5]魯潔。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路徑研究[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6)。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六

一、融入企業文化是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企業文化由美國泰倫斯·迪爾和艾倫·肯尼迪在《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提出,他們認爲,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約定俗成的而非書面的行爲規範;並有各種各樣用來宣傳、強化這些價值觀念的儀式和習俗。[1]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文化成爲企業在自身發展和生產實踐中積澱形成的全體員工認可並自覺遵守的共同價值觀、共同信仰、共同意識,它是企業軟的實力,具有凝聚功能、約束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協調功能、維繫功能、教化功能、優化功能。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穩步發展,在提高學生技能、促進學生就業的同時,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強的高素質勞動者。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提升高職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能力,成爲了高職院校促進自身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關鍵。[2]高職教育只有質量提高了,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高職教育應該開放辦學,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渠道,以應對高職院校面臨招生與學生就業的雙重壓力。因此,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教育顯得尤爲迫切,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融入企業文化是強化高職教育職業性的內在需求。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這就需要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學生技能培訓,使學生掌握企業相應崗位的操作規範等技能知識;引導學生解決職業困惑,培養學生適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素養。而忽視了職業素養的培養,將導致學生畢業後不能全面適應企業需求。企業文化蘊含了企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遵循程度是衡量其職業性文化素養的重要指標。企業文化的融入能夠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凸顯其職業性的特點,保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第二,融入企業文化是強化高職教育高等性的有效途徑。要達到高等教育所規定的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更要注重與就業崗位相關的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行爲準則的學習,讓學生諳熟知識邏輯和文化內涵。企業文化是區別於崗位技術的素養要求的文化表現。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遵循程度是衡量其人格、道德品質等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高職教育融入企業文化可以強化學生基本素養的養成,塑造學生深厚文化底蘊,健全人格品性,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爲今後的學習、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企業文化對高職教育的積極作用

第一,高職院校加強企業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教育是培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一線人才的教育,區別於其他高等教育的特殊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立足實際,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爲辦學目標,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高職院校育人過程中積極探索有效融入企業文化,有助於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爲規範和道德品質,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高職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可以形成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基於高等性和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基本屬性,職業性也成爲高職院校的重要特徵。職業性源於企業,也是企業的固有特性。因此,企業文化的融入,必將促進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組織、管理服務等方面汲取優秀企業文化的營養,逐步形成蘊含企業理念的特色文化,打造學校的特色,形成強校之本,最終成爲獨具特色的高職院校。

第三,高職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可以促進學生零距離就業。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不僅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能直接面對、解決生產一線中的實際問題,還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能領導班組、生產線或者企業員工科學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高職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真實地感受企業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可以加快學生的社會角色轉化,提高作爲未來職業人的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的融入,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崗位與產品生產數量、質量的關聯,逐步養成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學生學會處理與客戶、企業領導、同事之間的各種關係,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讓學生適應嚴格的規章制度,逐步養成敬業的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爲追求短期內迅速提高就業率,教育重點變爲職業技能的培訓和強化,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缺乏合理性。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探索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教育,在四屆物流管理專業“蘇寧班”的基礎上,江蘇城市職業學院2012年開始實施與蘇寧合作育人項目。這個項目有如下特點:

第一,創新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堅持與蘇寧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致力於創新“按需頂崗、機動教學、靈活管理”的雙贏合作機制,保證人才培養“五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要求與崗位技能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學院與蘇寧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共同組織實施人才培養,共同開發了《企業文化》《蘇寧員工規範》《蘇寧物流體系知識與運作》等4門課程,保障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緊密貼近生產實踐。聘請蘇寧管理和技術人員,擔任班級兼職導師,爲學生講授蘇寧文化、講解專業課程、設計實習方案、指導畢業設計。結合專業課程教育,定期安排學生到蘇寧物流配送中心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蘇寧物流商品入庫、上架、轉倉、揀貨、分貨等各環節運行的真實情景。

第二,引進“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爲本,團隊第一”的蘇寧人才文化。作爲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蘇寧一直秉承“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爲本,團隊第一”的用人觀。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中,引進蘇寧人才文化,堅持把道德品質和價值理念的培養作爲重點,在班幹部選拔、獎學金評選、黨員發展等方面,把誠信、忠誠、敬業、進取、團結作爲最重要的指標,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價值理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引進“制度重於權力”的蘇寧制度文化。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感受到的是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與企業的生產組織活動分屬不同的體系,感受到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氛圍迥然不同。爲使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能夠了解、熟悉並認同蘇寧的企業文化,江蘇城市職業學院與蘇寧共同設計,把制度和規範作爲校園文化的重要內涵,讓學生了解蘇寧“制度重於權力”的制度文化,用學生守則、道德規範、行爲規範、規章制度等約束師生員工的日常學習、工作,規範言行舉止。

讓制度成爲促進學校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成爲教學、生活、工作秩序正常的保障。蘇寧的企業文化融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育人的全過程,學校成爲蘇寧企業文化擴散的平臺,提高了蘇寧在師生員工心中的影響力。蘇寧企業文化的融入,讓學院找到了科學引導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環境,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競爭與協作等關係的有效途徑。學校和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深化校企合作,增強理念自覺和行動自覺,主動探索企業文化融入的途徑,不斷總結經驗,並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修正完善,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培養出滿足企業需要、促進企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七

一、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一)培養目標

創業教育模式是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是創業教育模式實施的重點。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目標是:基於專業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戰略眼光與創新意識,掌握紮實的管理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能夠勝任企業各層次經營管理工作,具備自主創業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創業型管理專門人才。

(二)基本原則

本文將運用系統的設計思想,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遵循創業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有計劃、分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如下:

1、融合性原則

即普及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教育過程中逐步強化與滲透創業教育,融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於一體,最終實現所有大學生接受普及性創業教育,部分大學生接受專業性創業教育,少數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目標。

2、主體性原則

爲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教學核心應從以教師爲主體轉向以學生爲主體。相關教學組織要基於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專業需要,即“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教師現在有什麼”,同時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收集學生反應,並積極做出改進迴應。因此,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爲中心的原則,同時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爲目的。

3、實踐性原則

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創業實訓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貫穿於大學四年的始終,使學生能夠接受全過程創業實踐的訓練,注重理論與實訓、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實行全過程質量監控。

(三)總體框架

基於上述總體目標,遵循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從實際需求出發,本文構建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總體框架。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培養思想-培養目標-培養結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的邏輯思路,以造就創業型管理者爲培養理念,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爲教學目標,在能力結構上要求學生具有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創新綜合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知識結構上要求學生掌握人文素質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工具方法知識、拓展性知識、創業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理論與實訓兩大教學系統,具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設計中詳述。

二、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設計

(一)創業教育教學課程體系設計

1.課內教學體系設計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是實現創業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在各專業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構建基於創業教育的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實踐五大模塊,各模塊的具體內容、要求以及實現方式如下:

(1)在原有專業課的基礎上增設創業思維和創業意識模塊課程,即開設“創業學”和“企業家研究”、“名師論道”等課程,並通過網絡開展系統的創新思維訓練課程,使學生接受創業普及教育。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必修,大一修完,這是學生進入創業實驗班的必要條件。

(2)對進入實驗班的學生增設創業知識類模塊課程,即組織設計、創業戰略、風險投資、公司治理、新創企業管理等課程,並通過網絡開展系統的創業模擬訓練課程。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必修,大二修完。

(3)大三以後,進入實驗班的學生可根據興趣,有針對性地選修創業能力模塊(如團隊管理、領導力、企業倫理與文化、創業領域專題研究等)和創業實踐模塊(如創業設計、管理決策模擬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創業能力與技巧,最終實現少數學生自主創業的目標。這些課程一部分列入教學計劃,一部分要求學生自修,要求學生在大三、大四修完。

2、課外實訓教學體系設計

(1)建立創業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是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相互聯繫的主要環節,是高校與社會溝通的重要橋樑。因此,各高校應加大力度建立適合本專業的創業實訓基地,將理論教學過程根植於企業創業實踐的土壤之中,爲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

(2)強化校企合作。一是讓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的創業實踐能力;二是請企業家走進課堂,介紹創業的成功經驗;三是探討逐步建立教學與企業發展之間利益相關的機制,以及產學研協同創新、校企合作共同成長等有效方式,如爲中小企業提供諮詢、財務、稅務代理服務等,實現企業與學校共同成長。

(3)開展創業大賽。創業競賽包括創業計劃書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新創意大賽、GMC國際企業挑戰賽等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大賽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4)搭建創業融資平臺。把各種創業投資人集聚起來,建立起創業投資基金,並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各種互動,使投資者和創業者能夠相互瞭解,以此來解決創業者的資金籌集問題,爲資金困難的大學生創業者籌集創業資金。

(二)創業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設計

根據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求,應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一系列改革與創新。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各種教學方法對不同能力培養的作用程度,優化教學方法,改變“在黑板上生產,在書本里經營,在課程中交流”這種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實施網絡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及互動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於一體的新的教學方法。系統整合各種教學方法,使之能有效相互滲透與補充。如應用動態案例教學法,通過創業案例討論、書面分析報告、角色模擬、課堂辯論等,讓學生通過創業案例教學的體驗,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感受和把握創業管理的真諦和精髓,提高學生對創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業慾望。

(三)創業教育教學網絡支撐平臺設計

建立創業教育教學網絡支撐平臺,實現對整個教學體系的支撐。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建立了創新創業模擬實訓平臺,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供各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借鑑。平臺設有教學模塊、創業實踐模塊、模擬實訓軟件模塊及導師模塊、交流互動模塊等,通過這些模塊的有效組合,實現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另外,通過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網絡支撐平臺,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置於雲平臺,實現開放式的網絡教育。待條件成熟,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製作成慕課MOOC,實現國際上最流行的大型開放式的網絡課堂教學。

三、結論

本文運用系統的設計思想,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爲導向,形成了由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途徑、培養評價等基本要素構成的人才培養架構。以專業教育爲基礎,尋找該學科與創業教育的契合點,並依託於此專業建立了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一體化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將課外創業實踐活動的訓練作爲輔助教學計劃納入教學過程,作爲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方案的延伸和補充,建立起“以課堂教學爲主線,課外實訓教學相配套”的創業實踐活動教學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結論能夠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鑑和參考。

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分析 篇八

【摘要】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承擔着培養可以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使命。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應該有所改進,爲有效提高學生教育管理水平,高職院校應從學生實際情況、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本篇論文主要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研究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教育管理理念是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論依據,因此,針對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這一論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對促進高職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文中主要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創新的主要內容。

1、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在我國素質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學生管理堅持“以人爲本”理念的本質是把學生當作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與尊嚴,做到理解、信任學生,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1.1在管理觀念上體現“以人爲本”

不同學生有着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行爲習慣,這是因爲學生是有獨立人格、有思想的個體,學生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體。管理工作者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當積極創新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全面掌握並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滿足學生的需要;管理工作者應給予學生信任,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得到發展;管理工作者應給予學生尊重,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人格、權利與尊嚴受到了重視;傳統管理理念下,一般會將學生看作是處於被動地位、被動加工產品,基於此,管理工作者應改變對學生的傳統看法,重新認識學生,從思想層面上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以學生爲本。

1.2在管理手段上體現“以人爲本”

在高職院校以往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簡單、生硬的管理手段較爲常見。條框的約束、生硬的說教以及簡單的管制等,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對學生的情感、需要以及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充分考慮,強硬管制模式不能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理想的成效。爲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要對學生管理手段進行創新,採取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手段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因材管理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選擇管理手段,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對於學生教育管理手段,應當改進傳統刻板劃一的手段,採取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管理的手段。

1.3在管理途徑上體現“以人爲本”

古語云:“近朱者赤”,充分體現了環境對人身心發展的影響,我國有許多傳統故事均表現出這一點,例如“孟母三遷”,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在高職院校中,管理工作者應當樹立“環境育人”的管理理念,利用環境對人的影響,通過爲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在實際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管理工作者可以通過積極組織各種活動,爲學生提供自我展現、鍛鍊的機會,實現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2、教育、管理與服務一體化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與服務一體化的實質是實現“在教育過程中進行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開展服務”以及“在服務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教育”。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身兼多種角色,包括學習者、消費者以及創造者等。承擔角色的複雜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學生需求的複雜性、多樣性,學習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學好專業、拓展知識面、鍛鍊個人能力以及提升綜合素質;消費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交納學費以及參與學校管理;創造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充分利用個人能力創造社會財富、充分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研究。基於此,管理工作者應樹立教育、管理與服務一體化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促進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轉變。

3、科學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科學性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依法治校。隨着法律知識的宣傳與逐漸普及,學生的法制觀念也在不斷加強。在這樣的形勢下,管理工作者應樹立法律意識,全面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並將其體現到實際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在高職院校以往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缺乏法律意識的重要問題,沒有對學生管理責任進行明確,導致學生受到侵害事件時有發生。例如,宿舍管理員在寢室無人的狀況下檢查學生的宿舍,這種行爲雖然目的是避免由於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而造成安全事故,但卻也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與個人尊嚴,故不提倡。第二,時代性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與時俱進。隨着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從多渠道獲取信息。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出現了新的問題,但是,同時也得到了新的管理途徑、管理方法。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園網站、論壇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平臺、工具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交流與溝通,從而有利於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不斷提高學生教育管理水平與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屈戰偉。關於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創新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09:49-50.

[2]羅夢君。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探析[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7:194-195.

[3]李玉梅。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3,14:38-40.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九

1.完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具體措施

要想從根本上完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就需要從實踐教學管理、實訓教材建設、教學體系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四個方面做起。

1.1在實踐教學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對於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來講,實踐教學管理是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和確保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來說,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是教學工作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管理的重要地位,儘可能去完善這一管理體制,進而使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可以在教育界穩定立足併發揚光大。 由於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只有能充分適應社會酒店行業的飛速發展才能在教育專業改革中經久不衰。就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只有在教育教學中進行有計劃的實踐教學安排,通過課堂上的實踐操作和畢業實習等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靈活結合,在堅實的實踐教學體系強有力的支撐下,才能爲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實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專業實訓教材建設

高職院校對在校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對綜合知識理論的傳授,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專業實訓。專業實訓能力的優劣,直接關乎着學生在日後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職院校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爲教育目標。要想讓學生切實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須加強專業實訓教材建設,這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實踐中並得到鍛鍊的有效方式,促進了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 學生實踐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酒店管理行業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憑藉紮實的技能,出色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實幹型人才,這些能力在專業實訓教材中都會得到體現。學生只有充分重視專業實訓,才能讓自己的實幹能力得到提升,爲日後做好勝任工作、打好基礎能力的準備。

1.3注重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在高職院校對酒店管理行業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是社會酒店管理行業衡量高職院校輸出人才是否優質的標準之一。在當今社會,高學歷已經不再是個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會更需要的是實幹型人才,高職院校在對人才的培養定位時尤其應該注重這一點。 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的課程比例、合理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創設並完善教學實踐條件等方面,加強高職院校對實幹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確保滿足酒店管理行業對實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

社會對優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真正的優質人才不僅僅只侷限於高學歷或高技能,各方面綜合能力較高的人才纔是最受歡迎的優質人才。衆所周知,高職院校注重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出於社會對於綜合型人才的強烈需求,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素質的均衡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長遠目標,促進學生快速成長爲綜合素質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適應發展日益壯大的酒店管理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學中強化學生職業意識教育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會學生專業知識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業的閃光點,更深刻地認識到從事酒店管理行業的意義所在,以加強學生對酒店管理行業的職業意識,還要加強學生的服務理念,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一個真正具有強烈職業意識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現地更加出色,纔有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也是影響酒店管理行業從業者整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推動環節。

2.結語

只有從實踐教學管理、實訓教材建設、教學體系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等多個方面加強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行業教育教學的完善,才能真正滿足酒店管理行業對綜合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特別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文化知識素養、實踐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確保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行業優質人才的輸出質量。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篇十

伴隨着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藝術類專業逐漸成爲許多綜合性大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舞蹈類專業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但由於舞蹈類的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特定的學習內容,對綜合性大學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爲了能夠更好地提高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對舞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和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助高校更好地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

我國在2012年9月頒佈了新的高校專業目錄,其中的新增藝術類學科對許多高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到目前爲止,我國已經有200多所藝術院校將舞蹈類專業開設爲一個單獨的教育專業,這說明我國的舞蹈類專業已經成爲綜合性大學的一個重要教學分支,這對綜合性的大學來說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爲了能夠更好地提高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本文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

一、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

通過對多所綜合性大學的舞蹈類專業進行調查發現,存在很多的教育方向,有的高校將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舞蹈精英人才作爲教學的目標,而有的高校則將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培養高水準的複合型舞蹈人才。由於教學目標不同,導致高校的舞蹈類專業教學內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別。

據統計,在現有的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教學中,通識教育在教學課程和學時中僅佔25%左右,而其他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性課程則佔據了全部課程的75%。這說明高校在進行舞蹈類專業學生的教學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上,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爲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專業類的課程中,理論課只佔據了20%,而實踐課程則佔據了整體專業課程的80%。

而在教學形式上,大部分的高校舞蹈類專業的學生通識課程是根據高校自身特點而設定的,同高校傳統專業的通識教育課程基本一致。對於這一類課程,主要是對學生的個人修養和一些單獨的技能進行簡單的講解,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在最後的試卷考試中,高校對舞蹈類專業的學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考覈標準一致,而不會對舞蹈類專業的學生進行特殊的照顧。但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所有的課程都是由舞蹈類專業學生所在院系自行安排教學內容,且教學內容呈現一種動態的變化,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能夠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全面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將文化軟實力作爲提高我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又一重要內容。爲了使這個發展戰略能夠深入到每一位民衆心中,高校應該在高端人才的培養上將該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從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我國未來的發展主要是由青年一代推動的,青年的價值觀往往能夠影響未來我國整體社會的價值觀取向。青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重要發展時期,能夠很好地接受新鮮事物,但由於青年自身的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

爲了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在這一時期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進行正確的引導。而對於入學時年齡較小的舞蹈類學生,其價值觀的形成纔剛剛開始,價值觀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在學生入學時可以對其進行學前教育,將大學生應該遵守的相關行爲準則告訴學生,使其在入學時就能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然後,在學習生活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遇到問題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使其能夠真正瞭解自身的社會責任。另外,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志願活動和年級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價值觀。

2.重視法紀觀念教育,強化制度建設,督促學生遵紀守法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法紀觀念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課堂的教學將一些紀律觀念傳輸給學生,然後通過一些通識教育內容對其進行強化,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法紀觀念。

而對於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制度的執行,教師可以根據學院和班級以及寢室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使其既能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同時還能獲得學生的一致認可,從而提高制度在學生執行中的效率。此外,教師可以對學生周圍發生的一些實際事件進行解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法制教育的核心內容,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

3.以“三觀”教育作爲切入點,提高學生的時間和情緒管理能力

大學有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且這一階段學生開始和社會進行接觸,因此,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價值觀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且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另外,由於學生此時心智成長較快,教師和院校的影響往往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巨大的影響。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自己的人生髮展進行規劃,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規章和制度對其進行約束,使其能夠正確樹立人生的發展目標,然後通過一些心理教育和時間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和情緒管理能力,使其在大學生活中能夠儘快適應,提高生活能力。

4.立足職業發展方向教育,以就業作爲學生的培養導向

對於高校來說,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爲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者。相關調查發現,我國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一般都會從事表演和一些藝術教學類的工作,其他的一些工作領域則很少有學生涉及。但對於一些企業來說,也會招收一些舞蹈類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從事辦公室的文職工作,在企業開展一些節日活動和慶典時可進行舞蹈表演,提高企業的文化氛圍。

因此,高校爲了能夠更好地改善學生的就業問題,適應市場的需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改革,將傳統教學中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結構進行一些調整,在保證學生專業技能掌握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通識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論知識,使其在畢業後能夠更快適應社會的需求。通過這種課程結構的改革,既能使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會遺落,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工作中的基礎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學校和學生的整體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

5.加強思政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全員參與和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教育是一個涉及內容非常廣泛的行業,其對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具有較高的要求。爲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需要儘快建立專門的思政隊伍,從學生骨幹和教師隊伍中選擇具有較高能力的人才組成專業的管理服務人員,形成一個全員參與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局面,提高高校的教學能力。

三 、總結

舞蹈類專業是我國綜合性大學的一個新興專業,其設立的時間較短,因此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爲了能夠解決我國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高校需要大力建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爲學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另外,學校的目的是爲社會培養具有較高技術能力和合格素質的專業人才,教師在進行舞蹈類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時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將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自身工作的最高標準,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