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社區教育助力旅遊興縣文化發展

[本文摘要]"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這既爲推進社區基礎教育的深入推進發展改革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又爲推進社區基礎教育的深入發展改革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通過對浙江省泰順縣社區教育的調研,闡明瞭該縣社區教育的概況,着重對其助力於鄉村振興和旅遊興縣的做法進行梳理。提出社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和旅遊興縣是大有可爲的,並從政府層面、鄉村層面與教育教學層面提出一些具體的操作思路。

社區教育助力旅遊興縣文化發展

[關鍵詞]貧困縣區; 社區教育; 鄉村振興;旅遊興縣

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爲我們重新勾畫了我國實施特色鄉村經濟振興發展戰略的一張宏偉藍圖,並對此進行了重大改革決策研究部署。在此大背景下,科學推進我國鄉村經濟振興的重大發展戰略政策導向,對於更好地貫徹實施推進鄉村經濟振興重大戰略導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既爲社區教育的深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爲社區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契機。近期,筆者對浙江省泰順縣進行了深度調研,對該縣社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戰,旅遊興縣的做法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對產業整合、生態旅遊、歷史人文、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五方面的助力展開。並從政府層面、鄉村層面與教育教學層面提出一些具體的操作思路。

一、泰順縣社區教育概況

泰順縣本縣位於浙江南部,與福建交界,明景泰三年立縣,取"國泰民安,人心效順"之意。泰順縣由於地理位置及歷史原因,經濟不夠發達,山區面積在70%以上,經濟總量不大,但是該縣歷史文化內涵很豐富,尤其重視社區教育,在思想認識、機構設置、經費投入、資源整合、日常運作等方面,都能夠結合縣情,走特色發展之路,做精做好,在提高居民素質與社區治理上下工夫。

泰順縣以弘揚社會主義黨的核心思想價值觀,在縣內弘揚中國本土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傳承中國紅色民族革命傳統文化、崇尚體育文化、體現關愛文化等方面都做得有聲有色,贏得廣大居民的積極參與。同時整合各類資源,結合山區農林產業的特色,對所在地農民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能力,實現增產增收,讓全縣居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該縣十分注重農村特色,致力改革創新,把農村社區文化教育服務工作整體打造發展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快樂教育"、"老百姓心目中的優質教育"、"老百姓期盼中的幸福教育"。突出地方的廊橋特色旅遊文化,通過茶文化,廊橋的文化,圍繞溫泉旅遊文化的規劃建設,以及圍繞生態休閒觀光旅遊交通線路的規劃設置、詩詞歌賦名家應邀進駐的學校等系列活動,有效率地展現了泰順的獨特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光和自然人文旅遊生態環境。泰順縣全縣堅持新常態發展指導理念,深入貫徹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發展戰略,統籌協調推進流感疫情重點防控和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全力以赴打好最美宜居自然生態、康養文旅、最美美麗山城、泰順文化特色、鄉賢鄉德泰商、平安幸福泰順"六張牌",實現流感疫情重點防控和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兩手硬、兩戰贏",全縣國民經濟穩步健走向上發展向好,社會保障事業全面健康發展,社會環境保持和諧穩定,實現了全面深入建成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偉大成就。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社區教育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實現多方共融發展。堅持與農村社區綜合治理工作融合協調發展,構建農村社區綜合治理工作人人共同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發展局面。堅持與精準產業扶貧政策融合協調發展,抓好重點產業項目幫扶、就業市場幫扶、安全保障住房、教育就學保障、醫療保障、金融服務扶貧等政策落實。堅持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促進了新農村"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旅遊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形成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堅持與精神文明融合,打造"中國氧吧康旅泰順"精神家園。堅持與傳統生態業和文明農業融合協調發展,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推動我國傳統生態農業向綠色現代農業,旅遊文化轉型發展。

二、泰順縣社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

泰順的攻堅全縣最美鄉鎮文化農村綠色文化生態振興和諧發展五年戰略部署還將全力加快推進,要打好最佳城鎮鄉村文化生態、康養文旅、最美鄉村綠色和諧山城、泰順攻堅、鄉賢鄉風道德和諧泰商、平安幸福和諧泰順"六張牌"。泰順縣的社區教育在實踐中結合縣情,務實推進,爲助力鄉村振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助力產業興旺

泰順縣傳統的產業就是農林業,由於大部分山林被國家劃入生態保護區,以木材資源型的經濟受到很大的限制。通過社區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對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技能、電子商務等培訓培訓,培育時現代新農民。

該縣發揮山區農業資源特色,在推進產業綠色化的同時實現綠色產業化,推廣健康生態養殖模式,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二產農業融合發展與二農一產、三產農業融合協調發展,延長我國農業安全產業鏈,加快新型現代農業體系現代化建設步伐。把新農業技術、新農業成果都推送出去到廣大農民手中,在各鄉鎮開展"臍橙種植、獼猴桃種植、楊梅種植、葡萄種植"培訓,積極創新,採取長班辦精、短班辦活、長短結合的原則進行技術培訓與推廣,深受廣大種植戶的歡迎。近三年,農民就業實用技術知識培訓率已高達75%,農村農業勞動力參加外出就業轉移工作培訓率更高達61%。

該縣把失地就業技能培訓項目作爲農村社區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一個重點組成內容,重點特別是對農村失地農民務工再就業的基本技能知識培訓,以及各類失地待業、失業工作人員的相關職業技能知識培訓。培訓課程內容主要涵蓋農業機械技術操作、計算機技術應用、會計、家政管理服務、花木花卉養護、水果種植等,推廣"村民創業"就業模式。

(二)助力生態宜居,旅遊興縣

生態宜居在江南山區,全面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山區發展規劃理念。修路、植樹、改造廁所、興建文化廣場,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鄉村風貌一天天變得美麗。山區各地還通過社區教育的平臺,各顯神通。

泰順該縣是一個生態旅遊產業資源密集大縣,其"泉橋山水石"的最大特色在於資源優勢集成,具有明顯的資源稀缺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泉"即"承天氡泉","橋"即泰順廊橋,"山"即烏巖嶺,"水"即飛雲湖,"石"即泰順石。探索建設文化產業引領旅遊發展的"泰順模式",完善文化旅遊基礎設施,設計旅遊地標文化景觀,提升泰順縣文化集散旅遊能力。

基於旅遊業基礎,社區教育可以着力整合泰順歷史人文,構建文化生態產業。推動文化旅遊全域資源開發大縣向文化旅遊全域經濟發展強縣目標邁進,全力建設打造浙南閩北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和一批國家省級全域文化旅遊發展示範縣,全力創造打響"中國氧吧康旅泰順"旅遊品牌,全力打造提升"中國最佳生態、世界最美廊橋"全域旅遊品牌形象。

泰順縣着力打造鄉村旅遊,在加快推進"三區"(園區、城區、景區)提質、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等方面下工夫,與此同時逐步形成了一批鄉村旅遊線路。以該村創建社會主義綠色新農村新區爲重要抓手,以該村開展人居生態環境綜合專項整治的重要突破口,致力於將村打造爲綠色示範村、樣板村。建設村(居)中公園、文化室等社區教育設施,實現村(居)民終身學習網絡全覆蓋。

(三)社區教育助力鄉風文明

泰順歷史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獨特的江南山區典型地理氣候環境,造就了厚重鮮明的歷史人文文化積澱,擁有廊橋文化、茶文化、泰順石工藝文化、竹木工藝文化、紅色書畫文化、民俗畫和鄉土藝術文化等豐富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收藏資源,被譽爲我國二十世紀三大中國篆刻藝術大師之一的方介堪、溫州首位大學聯考狀元徐奭等都認爲是泰順著名民族歷史文化人物。

社區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在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鄉風文明,需要鄉村環境與設施的逐步改善,更需要村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要實現改善村容村貌的美麗,要實現生態綠色長遠發展,該縣的社區教育工作者結合當地人文歷史等資源,與時俱進,開發編訂具有特色的、草根的鄉土教材。對廣大居民開展文明禮儀、公民價值觀意識、法律法規常識、志願者服務精神、文化娛樂陶冶情操、健康衛生養身等等多方面的專業教育技術培訓與宣傳活動。注重對農村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每年都會組織農村社區教育志願者隊員走進農民家庭、街頭、公園、廣場等地開展農村社區志願教育與農村全民志願終身教育學習系列活動。經過多年努力,泰順多次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浙江省第一批傳統戲劇之鄉""第二批浙江省傳統節日保護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點""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點縣""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試點縣"等。社區教育取得的成就,不僅能夠提升整體鄉風文明,還能夠爲旅遊興縣加碼,提升旅遊建設厚度和深度。

(四)社區教育助力治理有效

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融合,是近年來社區教育關注的重點:通過社區教育專項培訓,凝聚共同愛好者,形成"學習圈",進而培育社會組織與社區學習共同體,實現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協助化解基層矛盾。治理的核心問題在於法制的完善,因此普法工作就要常態化,讓村民學法、知法、懂法,進而依法、守法,瞭解權利與義務,學會依法維權。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者有機統一起來;特別要結合扶貧工作,按照不同路徑與鄉村特色,做到精準有效,治理井然。

泰順縣積極開展試點城市農村社區綜合治理體制改革創新工作,營造社區共建共管同治資源共享的城市社會綜合治理創新格局。通過推進社區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開展試點工作,堅持自我自主治理、自我教育、自我協調發展,進一步充分激發出了社區基層自治社會活力,社區全體居民基本做到了和諧和睦相處、友愛相互扶助,"空巢"留守老人心理活動中心有去處,留守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有人們的關注,社區自治面貌煥然一新,實現基層社區自治教育與基層自治社區管理有效有機融合,構建推進社區社會治理改革人人自願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社會局面。

(五)產業復興助力生活富裕

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這個宏偉的奮鬥目標的根本前提,首先就需要實施"精準扶貧",讓全國老百姓,特別是農民脫貧致富。在山區欠發達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尤其要重視社區教育的本質目標是提高居民綜合素質與生活質量。教育部等各部門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農村社區義務教育的政策文件,特別強調了"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的具體辦法。特別好的要求是結合我國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特色新農村的實際,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泰順縣擁有多種名優特產,三杯香,竹製品,葡萄,獼猴桃,楊梅等均形成產業化發展。泰順縣社區教育(職業教育)創新教育模式,在植項目中,採用"公司+社區教育(職業教育)+農戶"的模式,進行精準扶貧。公司對接縣職業學校,免費提供種苗,學校選派老師進行技術指導、從種植過程的技能技術對農民進行培訓。這種做法,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獲得感是很充分的。可以說泰順縣利用社區教育這個平臺,充分發揮了他的實際作用,爲產業復興助力生活富裕做出來示範。

三、社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需多方助力,形成合力

在鄉村振興中,,本質上是人的轉型與振興,從而推進農村的轉型與振興;因此,優先發展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的要點,特別是要強化社區教育的服務能力,要在提高居民的素質上下大功夫。對接鄉村振興,當前的重點就是要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

(一)政府層面

要明確領導體制,激活運行機制。當前社區教育存在兩個系統:以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爲代表的社會組織和以全國開放大學爲代表的職業教育系統。這兩個系統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融通,前者雖然是社會組織,但是從事社區教育時間比較長,各地設立社區學院,並且受教育行政的委託,在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後者網絡系統比較強大,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教學點,師資力量也很強。政府應該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讓兩個系統形成合力,實現優勢互補。同時,要繼續加強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加大專項經費管理投入。

這是前提,沒有政府的重視,包括思想意識的提高與人財物的投入,要實現所在地人的轉型與振興是很困難的。

(二)鄉村層面

社區教育能夠促進教育與人民的關聯,作爲新時代的產物,社區教育能夠引領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提高對於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完善社區教育的管理制度並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保證社區教育工作的積極意義深入人心,才能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和自我修養。

村鎮政府要組織羣衆、宣傳羣衆,挖掘本土傳統文化,特色民風民俗,建設文明體驗基地與創建本土文化與產業品牌。要確立社區教育能夠提升鄉村文明,統籌傳統文化爲旅遊經濟服務的意識。

這是關鍵,因爲鄉村層面是連接居民與政府的橋樑與渠道;沒有橋樑與渠道,路就不暢通,上情就不能下達,下情也不能上遞。

(三)教育教學層面

首先,若果想要調動社區居民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推出能夠吸引眼球的辦學模式。把社區教育同其他的教育方式區別對待,才能營造不同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從而被社區居民所接受、認可。在教育的方式上創新,通過最高效的方式,就能夠增強社區教學的特色,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利用最少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效果。

社區教育應發揮好上述兩個系統的運作能力,組織實施要做到落地與落實。主要涵蓋課程建設、優化教育形式,形成教育制度;構建教育網絡體系,加強實施過程指導,拓展學習空間;加強職業農民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與實施貧困人口的精準教育等工作。

把社區教育的實施與鄉村振興,旅遊興縣有機結合起來,最關鍵的就是要主動適應不同鄉村、不同農民的需求,要有鮮明的特色指向、要具有本土性與草根性;就是要讓農民喜歡,要讓農民受益,讓農民增加幸福感與獲得感。

[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網址:);2019-09-04

陳光耀,梁園園;社區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探討.《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8-12-07

林春成.農村社區教育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3).30-34.

王曉晨,陸今歌;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現狀及策略.《長江叢刊》;2018-09-30

雷開澤(導師:伍長南);泰順縣鄉鎮幹部績效考覈研究

王曉晨,陸今歌;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現狀及策略,《長江叢刊》;2018-09-30

陳光耀;從四個宏觀數據的變化看新時代社區教育發展的路徑,《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