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研究論文(實用4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7篇《教學研究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研究論文》相關的範文。

教學研究論文(實用47篇)

篇一: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3000字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具有教學效率高、教學內容豐富、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優勢。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我們應將多媒體視爲一種教學工具,與傳統媒體融合運用,以教學目標爲指導,以教師爲課堂教學主體,以提高教學效果爲目的,達到單一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關鍵詞:物理教學現狀 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

首先,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國目前的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就教學內容而言,分爲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內容之間聯繫較少,教學內容與中學物理課程相似程度大,學生瀏覽過教材後學習興趣降低。就各部分內容的比例而言,經典物理部分佔全部教學內容的絕大多數,近現代物理的內容非常少,尤其是二戰以後獲得驚人發展的現代物理成果更不爲學生所瞭解,教學內容與近現代物理,特別是現代物理思想的嚴重脫節,表明了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就教學手段而言,雖然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得到應用,但其利用程度還遠不夠充分,利用方式、方法上仍有待改進,教學手段仍有進一步提升和探索的空間。

基於上述情況,本文從多媒體對物理教學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做了相關探索。

1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

1.1 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課教師的備課效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動畫等素材進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編輯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課堂利用效率,運用多媒體可以比板書節省很多時間,這樣就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1.2 豐富了教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由於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將重要的知識點講得深入透徹,從不同角度講解同一物理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3 有助於對物理概念的透徹理解

物理中有些概念比較深奧抽象,難以用語言進行精確的描述,僅靠語言和固定板書的靜態講解,會造成學生對其理解不夠深入。藉助於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難於理解的物理概念。製作成動態過程演示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將物理模型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通過動畫、錄像等手段進行教學,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抽象思維轉化爲形象思維,非常有利於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2 多媒體教學的不利因素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雖有一定的優勢,但也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省時、省力、效果好。實際調查表明,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方式也並非完全適應,究其原因,除教師經驗的欠缺外,多媒體教學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

2.1 多媒體教學缺乏靈活性

在板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邊寫邊講,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長時間保留,也可以隨時擦掉,靈活方便。多媒體教學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課件,其靈活性和同步性顯然要比傳統方式差。而且,多媒體教學只能逐頁顯示,當新的一頁出現時,舊的一頁的所有信息都將消失,這不利於學生的記憶及做筆記。

2.2 忽略了教師對教學設計的訓練

採用了多媒體教學之後,教師只要會上臺操作,就可以完成課堂教學。教師容易忽視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視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的訓練,這將不利於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年輕教師,需要有一定時間的板書式教學過程訓練,然後逐步過渡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中。

2.3 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以及師生交流的過程。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少教師的.勞動強度,但可能會造成師生之間交流減少,進而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興趣,並有助長部分老師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師教學過於依賴課件、媒體,甚至整節課只是演示、演播,教師反而成爲“工具”。

3 探索與實踐

針對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爲要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長,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在提高興趣方面,筆者認爲,按照申請自然科學基金的邏輯過程,將物理教學看成是項目,從項目的立項依據,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物理教學在內的任何教學都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的統一體。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衆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爲活躍的一個,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運用包括多媒體工具在內的一切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認真備課

這裏所指的備課,是指在傳統備課的基礎上融入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課堂發揮,因此教師要做好電子備課和書面備課兩手準備。在課件製作方面,首先,教學目標明確,課件應緊扣教學大綱,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課件既要體現任課教師的個性,也要考慮學生的基礎情況,而且要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有所側重。其次,課件要規範、正確,強調科學性。課件應具備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才能使課堂更爲生動具體。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務員之家

3.3 在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加強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賴教師寫板書來傳遞信息,教師自然成爲課堂的主角,多媒體教學則不同,課件是事先製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強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很容易陷入“對着PPT 讀內容的尷尬場景”。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有意識地使用各種方法,如肢體語言等,多與學生交流,體現教師的“中心”地位,不要成爲“配角”。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和參與意識,在積極的學習中掌握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長期只和一種媒體打交道,學生容易麻木和疲勞。因此,多媒體手段一定不能濫用,它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是對現實資源的有效補充,千萬不能用多媒體手段完全代替實際的傳統教學。只有將兩種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事實上,傳統的書寫教學,以一筆一劃來帶動學生的思維,更符合學習知識的邏輯過程,有其他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應將它與多媒體教學對立起來。必須指出,傳統媒體教學也是多媒體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板書還有一個優點,即教師在板書過程中,在黑板前走來走去,時而寫寫畫畫,時而強調某個重點,以及經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體動作,對教學效果也能產生很大影響。

4 結論

大學物理教學中,多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各有優點與不足。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靈活性有限,雖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也要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及接受能力,任課教師在講課時必需根據課堂情況來控制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一切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爲核心,將多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使用,取長補短,這樣才能起到單一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宛如,周曉紅.運用多媒體促進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1,(1):76~77.

[2]楊昌權,孟桂菊,彭麗萍.大學物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J].軟件導刊,26,(24):33~34.

[3]鍾東.淺談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創新素質與能力的培養[J].咸寧學院學報,26,(5):185~186.

[4]楊秀玲.論啓發式教學[J].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9,(5):133~134.

[5]梁麗新,李曉東,巴玉卓.物理教育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探討[J].哈爾濱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4):43~47.

篇二:漢語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說:“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國小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過一年級語文的老師都知道,拼音教學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如果枯燥無味,學生是很難學好拼音的。拼音難教,學生學不會更叫人頭疼。

我從教多年,曾經多次教過一年級語文,總結了一些拼音教學的方法,在這裏和各位老師分享一下:

一、自編兒歌,激發興趣

兒歌因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爲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o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使同學們在有趣的兒歌中,知道了“a、o、e”的發音方法。

在教學“jqx”與“ü”相拼的規律是我又編了兒歌“‘jqx’真有趣,從不和‘u’在一起。‘jqx’真淘氣,見了魚眼就挖去。”這些兒歌有效幫助學生記住了“jqx”和“ü”相拼的規律。編兒歌,不能只讓老師編,還要發動學生,一年級的學生特別愛表現自己,課本中有很多色彩明麗的情景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插圖編兒歌。比如,我在教學《dtnl》一課時,我首先編了一句兒歌“左下半圓ddd”,可是學生並不滿意,自己編了一句:“小馬蹄ddd”。

我表揚了這個孩子,其他的孩子並不服氣,又編了“半圓小棍ddd”“和“b相反ddd”等兒歌。在後來的教學中,不用教師說,學生就會自己根據圖畫編兒歌記聲母了。“小魚跳舞ttt”“一扇小門nnn”“小棍趕豬lll”,學生們邊學邊編邊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件展現,直觀感受

多媒體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通過色彩鮮豔的情境圖把學生帶入了美的境界,讓學生在聲音、光亮、色彩中,形象地學習漢語拼音。在看圖說話中學習漢語拼音:聲母k:圖上畫着八隻小蝌蚪在水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其中有四隻小蝌蚪停在綠油油的水草旁邊。出示投影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上水裏畫着什麼?它在幹什麼?它跟聲母“k”什麼相似點?學生仔細觀察後得出答案:聲母k”的發音和“蝌蚪”的“蝌”發音相同。

在水草旁邊停着的兩隻蝌蚪和綠油油的水草就像聲母k,學會了觀察,爲後面的讀音記形奠定的基礎。採用不同顏色製作片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在教材中,韻母是用紅色來書寫的,聲母是用藍色來書寫的,整體認讀音節是用黑色來書寫的。

根據這一特點,在製作課件時,把漢語拼音也採用與課本不同顏色來書寫,既適合兒童認知特點,又能直觀形象地認識圖片,是再好不過的方法。有個學生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老師,我以前分不清韻母“zh、ch、sh”和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麼了,因爲我把韻母全部塗成了綠色,把整體認讀音節塗成了粉色。

三、利用手勢,教學聲調

大家都知道,在拼音教學中,教學四聲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很難拼準確,尤其是二聲和四聲,有的學生就是分不清。在認識四聲符號時教學生兒歌:“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可是什麼是平,什麼是揚,怎麼拐彎,什麼是降,學生並不明白。

所以,在教學“a”的四聲時,我就教學生畫聲調,讀“ā”,同時教學生用右手從左到右平平地畫一個“一”。讀“á”時,引導學生用右手從下到上畫一個“/”,讀“ǎ”引導學生畫一個對鉤,教學“à”時引導學生從上到下畫一個“﹨”,在教學中,老師的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像樂隊指揮一樣。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模仿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在教學每個韻母時,都引導學生畫聲調,學生只要看到聲調,就會去畫着讀,等到拼讀時,就省事多了。

四、結合遊戲,寓教於樂

我從教的一年級學生是這樣做遊戲的,最簡單的遊戲就是“我們是好朋友”。排隊,12名同學每人分別拿着“w”“o”“m”“en”“sh”“i”“h”“ao”“p”“eng”“y”“ou”,經過一番組合,拼出“我們是好朋友”。用拼音組成了,同學們都非常激動,原來漢語拼音這麼有趣,我讓孩子們拼出“打老虎”“小狐狸”“大灰狼”等等,同學們越拼越有趣。

特別是拼出的“da、lao、hu”六位小朋友,氣勢洶洶的樣子,惹得同學們拍手稱讚。同學們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也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1.“擺擺手,扭扭腰,我們來做休息操。拍拍手,跺跺腳,同學們來學習聲母表。”2.“同學們一起來,聲母要點點頭,韻母要扭扭腰,一起來讀聲母韻母表。”3.“同學們坐要直,手放在背部,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shi、r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五、小組學習,能者爲師

老師教,學生學,時間久了,學生就覺得乏味了。這時候可以讓國小生當小老師,一開始同學們有點畏懼,經過我的鼓勵啓發,終於有一名同學有了試一試的想法,我爲了讓同學們一次性成功,就讓他們在小組內先讀得津津有味,然後再請小老師上臺教,這些小老師,拿着教棍,畫着手勢,教得非常認真,另外在拼讀音節時,還可以採用小組齊讀,一人讀一聲調,小組與小組比賽讀,開火車讀,抽一個人讀等多種讀的方式。最終同學們拼讀的都非常流暢,膽量也大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說:“老師,再讓我領讀幾遍,我讀的可好了。

六、反覆拼讀音節,感受成功

在拼讀完音節的四聲後,爲了鞏固學生練習的效果,可以讓學生練習拼讀一些音節詞,比如在教學《zcs》後,可以讓學生拼讀“tǔsī、zìmǔ、cūxì、shǒuzú、zǔfù、ɡǔzi”等詞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找一些學生經常聽到或用到的詞語,讓學生練習拼讀,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樂趣,又爲以後學習課文拼讀生字詞打下了基礎。

七、拼音日記,鞏固成果

拼音教學完成以後,一定要及時鞏固,最好的辦法就是寫短句子,用拼音寫日記,這種日記可長可短。例如:“我今天得了一朵小紅花。”“我喜歡上音樂課。”“校園的花開了,紅的、黃的、粉的”學生用拼音寫出來,我都會在班裏及時表揚。

漸漸地,同學們的日記,越寫越好,越寫越有特色,通過形式多樣的訓練,漢語拼音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鞏固。總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漢語拼音,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篇三:漢語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還沒有脫離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比較好動,大多喜歡遊戲或其他活動。但國小以學習學科知識和各種能力培養爲主,學生最先接觸的是比較抽象的漢語拼音,而漢語拼音作爲識字的符號其本身並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枯燥而單調的。

尤其是農村的學生,他們的接觸面窄,語文學習的途徑相對較少,學前教育的智力開發比較晚,學習起來異常吃力。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拼音學習的效率,並且在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輕鬆地度過初入國小的這一階段呢?考慮到漢語拼音自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故事引導,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兒園學習之初,學生很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學兒歌。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在拼音教學時給學生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待學生聽得入迷時再告訴他們,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自己閱讀有趣的拼音故事,瞭解許多沒有看到過,也沒有聽到過的故事,甚至可以去給別人講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精神十足,有效地激發了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自編兒歌,增加學生求知樂趣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我們發現學生大多喜歡一些順口溜兒或兒歌,如果把兒歌融入拼音教學,使學生的口齒得到鍛鍊,既可以糾正讀音,又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先把一些簡單的歌謠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aa,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ee。慢慢地,學生就可以試着自己看圖識讀簡單的兒歌。

這時,教師再給予一些啓發。學生的思維一旦打開,便會產生許多精彩的歌謠:烏鴉做窩uuu,小魚吹泡位位位,傘柄朝上fff,傘柄朝下ttt;像個6字bbb,6字反寫ddd,像個9字qqq,9字反寫ppp等。

又如,爲了讓學生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教師可以把這樣一首兒歌教給學生,幫助他們記憶理解:iu位,齊步走,大Y、大w來帶頭,大Y帶小i,大W帶小u,小胡良淚擦千淨,跟着大Y一起走。這樣的兒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易於接受,記得快。

三、創設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

剛入學的國小生學習拼音時往往感到枯燥無味。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呢?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有些字母的形狀容易混淆,如“f”和“t”;有些字母的發音相近,如“u”和“。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歡樂的活動中學習。以“f”和“t”爲例,教學時教師可先出示模型讓學生觀察。

然後,教師示範朗讀上面提到的兒歌:傘把朝上fff,傘把朝下tt.t…不知不覺中,教師就將學生引入了學習情境。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不會厭倦,而且越學越有勁兒。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氛圍,如編順口溜、兒歌、製作教具,組織遊戲、表演等,這樣就能變抽象爲形象,提高拼音教學質量。

四、利用多媒體,突破拼音教學難點

拼音字母中還有一些形狀相近的字母,如b一d、p一q、ui一iu、ei一ie等,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是拼音學習中的難點,有許多學生識記容易出錯。針對這一情況,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幫助學生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區分b一d時,直接藉助多媒體展示收音機拉出天線形成“b”形,並放出廣播的聲音感受“b”音;製作動畫,直接顯示“6”慢慢變形爲“b”,強調“像個6字bbb”,反過來就是“d”。

學習“d”時,我事先設計馬兒在沙漠上奔跑後留下的腳印以及馬跑步時“得得”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在觀看“d”型的馬蹄印時,牢記“d”的字型,在聽聲音時記住“d”的讀音。拼音教學中另外一個難點就是單韻母呀口j、q、x相拼時以及和y組成整體認讀音節時省略兩點的規則。

正是因爲學生思維還沒有那麼深刻,看到ju、qu、xuan、yue等音節時,往往認爲是j、q、x、y和u的組合。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動畫故事:字母位和u是好朋友,可是每當他們碰到j(雞)媽媽、q(戚)婆婆、x(西)阿姨、y(易)爺爺這些長輩時,小瓦總會有禮貌地脫下頭上帶着兩個圓圓角的帽子向他們問好;而小u卻因爲膽小躲藏起來,不敢和他們打招呼。所以,j、q、x、y特別喜歡擁抱小位。

在這個動畫故事中,學生明白了j、q、x、y不和u相拼的規則以及和時目拼時位要省略兩點的規則。

五、採用遊戲,激發熱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遊戲常常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一說到做遊戲,再內向的學生也會情不自禁地露出激動不已的表情。因此,學習拼音知識時,用遊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必定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掌握得更熟練、更牢固,可以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用開火車的遊戲讀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也可用於拼讀音節,要求每個學生大聲地讀出來。在他們的朗讀中發現學生學會與否,誰的發音準,誰膽子小,性格內向,並及時糾正,讓不敢讀的敢讀,讓不會的學會,效果很好。總之,一年級的拼音教學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趣中學,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篇四:漢語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漢語拼音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然而集中近八週的時間,讓剛入學的兒童掌握一組相對單調、枯燥、抽象的符號,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如何進一步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好拼音呢?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

一、激發興趣,授之以漁

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首要因素,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充滿興趣是關鍵。在拼音教學中,如果總是授之以魚,告訴學生這是什麼、怎麼讀、怎麼記,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求樂趣。

我在開始教學漢語拼音時,每個字母都會編一句兒歌,便於學生記住它們的音和形。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oo。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ee。媽媽晾衣,上下對齊iii。鴉銜食,嘴巴小小uuu。小魚吹泡,嘴巴扁扁üüü。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aaa。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爲富有音樂感的便捷直觀的形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快快樂樂地學習,對於愛唱愛說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尤爲喜歡。

二、樂中求知,玩中有學

我認爲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於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爲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

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製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然後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是怎麼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

最後啓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爲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

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繫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孩子的語言智慧。

三、活躍思維,靈活運用

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過程中,切忌爲教拼音而教拼音,不應把教學與語言學習割裂開來。因爲聲、韻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行不通。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得着。還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用品貼上一個自己寫的拼音標籤,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傢俱、電器都貼上這樣的標籤,孩子們自己給冰箱貼上自己製作的拼音標籤時,興奮與快樂溢於言表,因爲他們學的拼音有用了。

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語文實踐的過程中,給了每個學生展示、表現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賞識所有學生,那麼每個學生都不會讓你失望,每個學生都會喜歡你、喜歡拼音、喜歡語文。其實,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中要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把拼音教學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把漢語拼音納入到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去認識、去定位,使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爲整個語文教學奠基鋪路。

篇五:漢語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一、領悟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

漢語拼音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性環節,是孩子識字和閱讀的柺杖,也是通往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的必經之路。同時,它有利於學生學說普通話、識字、閱讀、寫作和運用電腦查閱各種資料等;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在的許多成年人,因爲沒有正確掌握漢語拼音知識,不能正確拼讀漢字的音節,所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帶來了許多不便。例如:當一個人遇到不會寫的字時,如果不能正確掌握這個字的音節,就不能使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字典,那就無法用最快最簡便的方法查到這個字。

還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如果你不懂拼音,也無法用拼音輸入法使用電腦,無形中影響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所以漢語拼音知識貫穿着整個學習階段乃至人類終身的學習。它是學好語文知識和其他各科知識的基礎。

因此,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正確定位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明確漢語拼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準確教學漢語拼音知識,從而達到規範並發展祖國的語言文字的目的。

二、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1.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純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枯燥無味,很不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而學生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用生動形象的形式引出學習內容。

如學完a、o、e、i、u、ü6個單韻母,開始學習聲母后,我就給學生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漢語拼音是一個大國家,單韻母是這個國家的小姑娘,複韻母是有孩子的媽媽,而聲母是這個國家的男子,十分的聰明勇敢。

凡是小姑娘要出門,他們總是走在前頭,所以他們在音節裏是打頭的。不過說起話來,小姑娘們一個個大聲大氣的,而男子漢們卻一個個輕聲細語的。你們想認識認識這些脾氣古怪的男子漢嗎?學生聽完故事後,學習聲母的興趣就很濃,勁頭也非常足。

2.憑藉插圖,讓學生讀準音,記清形

現在的拼音教材,插圖設計的很好,不僅能幫助學生學會字母的讀音,還能幫助學生記住字母的形狀。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課本中那些精緻而傳神的插圖,教學生記憶每個字母的字形,學習發音。如“e”的插圖畫的是一隻鵝,水中鵝的倒影就像“e”字,我先引導學生對照插圖,啓發學生說出字母與圖中的哪一部分相似,此時,學生會高興的說出字真像水中鵝的倒影,抓住時機,教學生說順口溜“河裏有個鵝倒影eee”,以此加深學生對“e”字母讀音和字形的記憶。

如“ǖ”的插圖畫的是一條魚,翹起尾巴,嘴上吐出兩個氣泡泡,就像“ǖ”這個字母。蠶吐出的絲彎彎曲曲和“s”的字形很像。又如:在學聲母g時,所付插圖是一隻鴿子叼着一根橄欖樹枝,這副插圖上,“鴿子”點出了這個聲母的讀音;鴿子叼的橄欖樹枝正是又彎成“g”的形狀,音形並茂,便於學生記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觀察圖畫,憑藉插圖讀準音,記清形。

3.讓學生仔細聽讀,掌握髮音

大部分學生是到上學前班或國小後才接觸到拼音,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接觸到6個單韻母,但是口形普遍不到位,導致發音不準確。從一開始教學拼音,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範功能,課前獨自照着鏡子練習發音,注意口形。

上課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形聽聲音,並說說是怎麼讀的,再請學生試讀,同時運用開火車等形式逐個糾正指導。(如單韻母:a、o、e、i、u、ü,複韻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在這些字母中有幾個容易出現錯誤,如o、n和l、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區別。在教學生複韻母的發音時,除了注重教師的示範外,還可運用字母組合讓學生掌握髮音規律,從而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如教學ai時,我做重點示範,並引導學生的口形變化(先念前面的韻母再過渡到後一個韻母)。經過模仿訓練,學生的口形到位了,拼音也就讀得準確了。請老師師範讀複韻母、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

4.巧用激勵

有句名言說:“人之所以能,是因爲相信能。”可見,自信對一個人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而要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就離不開教師有效的激勵性語言。一次成功的激勵,對孩子來說,就如春雨喚醒了萬物般地去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語文是一門以讀爲本的學科,拼音教學更離不開的讀。但由於很多學生的膽怯、怕羞,常常出現不敢放聲朗讀、不敢舉手發言等的現象。這樣,便得不到教師及時地指導糾正,造成學生不良的發音習慣甚至不會讀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巧用激勵性語言,儘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拼音知識的過程中,養成敢讀、樂讀的好習慣。

例如,有個一年級的學生,他聰明可愛,但就是怕羞。上課不敢發言,平時也少言寡語。在一次公開課上,老師看他一直專心致志,可就是不見他舉手。於是,故意提了一個較爲簡單的問題並請他起來回答。他答得迅速又準確,只是聲音有點兒小。這時,老師讓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他,還對他說:“能答得這麼好,說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以後可要大膽發言哦!”聽了老師的話,他笑眯眯地坐下了。

從那以後,聽說這位同學變得更加自信了,不僅上課愛發言,讀書聲音洪亮,而且學習也在不斷地進步。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老師總是緊緊抓着學生的缺點不放,只會讓他的缺點越來越多。反之,如果老師多鼓勵學生髮揚自己的優點,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優點。總之,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我們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

掌握音節並不是說對組成音節的字母的教學可以淡化,而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科學地安排好字母教學和音節教學的程序和時間,使所學的字母在音節訓練中得到鞏固,收到一箭雙鵰的效果。只要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善於抓重點,破難點,找規律,教方法,就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使漢語拼音真正成爲自主學習和全面進行語言訓練的工具。

篇六:高中化學教學研究論文

高中化學教學研究論文1000字

隨着新課標的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不再是過去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教師更多地開始採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筆者將在文中從不同角度,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探究教學進行細緻分析探討。化學作爲一門理科類學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僅需要掌握化學知識,而且還有完全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過去傳統教育模式更加註重書本知識,學生無法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繫,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1探究性教學的含義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佔據主導地位,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只是單方面接受知識灌輸。而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爲了教學中的主角,學生自己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與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在新課標的大環境之下,探究性教學更加符合時代潮流,能夠加速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2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特點

2.1符合化學學科要求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高中化學課程包含着大量實驗,傳統教學中,教師做實驗的時候,學生只能觀看,教師會把結論直接講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急需轉變,探究性教學更加註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是更適合現在高中化學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

2.2對學生有優勢

以往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探究性教學與之完全不一樣,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會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結果進行思考討論,從而得出結論,而不是之前的死記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學課程《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做實驗,收集反應生成氣體,再將快熄滅的.小木棒放到氣體中,觀察到木棒復燃現象。學生在實驗後必然會受到啓發,自己思考或者與同學討論,對實驗產生的氣體進行判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會慢慢增強。判定結果正確的話,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也會得到更多樂趣。探究性教學會漸漸培養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得到更加優質的素質教育。

2.3對教師是挑戰

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實施後,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不再是主導所有教學安排,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學生共同協作。教學地位的變化需要時間來適應,教師還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這些對教師來說都是十足的挑戰。化學教師要及時理解探究性教學的含義,針對具體課程做出不同的教學計劃,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的同時,還有適合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就要求廣大化學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儘快適應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實施要求

3.1制定合適教學計劃

由於教學時間、課程安排和學校硬件情況等的因素影響,教師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學內容,並非所有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都可以進行探究性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制定教學計劃。例如在高中化學課程《鈉的化學特性》教學中,鈉由於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會有劇烈反應,教學中並不適合進行探究性教學,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進行教學。總而言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學。

3.2正確管理和引導學生

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大多以實驗課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引導教學。教師的管理和引導都要適度。化學探究性教學是開放性教學,學生做實驗是在一個相對活潑的環境下進行,教師需要掌控課堂秩序,不能太嚴肅,亦不能太活潑。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師在學生做實驗時要及時進行引導,但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結論,需要對學生進行提醒,幫助學生得出實驗結論。雖然化學教師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學中不是主導地位,但是教師仍然在化學探究性教學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正確管理和引導學生,高質量的化學探究性教學纔可以服務於學生。

3.3互相交流,互相進步

探究性教學的重要一環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需要時間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學生也有適應化學探究性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互相磨合的過程中,交流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制定和修改教學計劃。學生在與教師溝通過程中,一方面有利於掌握化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不同學習方法來適應探究性教學。

4總結

探究性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提出實施後,探究性教學更加有利於素質教育工作的展開。雖然對化學教師是較大的挑戰,但只要探究性教學合理實施,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依然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非常值得推廣。

篇七:高中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一、傳統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只注重傳授式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死板化、強制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偏重於傳授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概念,解題方法,這種方式抹滅了學生自我發現的能力,發散性的思維模式得不到發揮。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以傳授方式教學,將概念和實驗結果不斷重複地傳輸到學生的腦中,將物理教學變得機械化、單一化,很少有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並且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有問題卻無法提出,同時教師得不到學生是否理解知識的反饋信息。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不利的。

2.創新意識培養的缺失,缺乏教學交流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灌輸課本上的知識,將物理實驗應該呈現的現象,通過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對於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實驗死記硬背,學生只要記住這些會發生的現象就等於接受了這些知識,完全喪失了創新的意識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物理這門應該生動的學科產生了牴觸心理,學生無法想象、無法親眼驗證物理的神奇,也就沒有學習物理的興趣。

3.過分注重教學結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爲這是對教學方式好壞最直接反饋,然而這往往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今的學習最直觀的目的就是大學聯考,大學聯考的分數壓力,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樣迫使教師加快對學生分數的提高,教師不斷地傳授提高分數的解題方法,學生則只是掌握這些解題技巧,並沒有從思想上接受這些知識,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學習是爲了應付考試,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則慢慢地消失的'現象。

二、討論式教學方式實施的意義

1.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物理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的綜合。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創造發明的前提條件,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十萬個爲什麼,爲什麼蘋果會下落,爲什麼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得不到提問的機會,討論式教學使物理課堂擁有了新的生命力,學生可以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並對組員的觀點進行吸收和思考,這是構建認知結構的良好時機。因此,討論式教學能夠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使學生在討論中不斷髮現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蒐集資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大膽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認真求證,認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問題,最終得到問題的結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吸取上一個問題的經驗,反覆提取共同之處。爲了讓組員同意自己的觀點,還需要總結論點,提取關鍵理論,這無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環環相扣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夠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自己和組員的問題進行評價,在尋求結果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步驟,找出問題的關鍵,參考他人的做法,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學習方法,這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知性和判斷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產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獨立處理的問題上能夠學會求助夥伴,共同尋求解決方法,相互評價,不斷進步。只有學會了如何評價,發現問題,研究結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統一化,這對學生的認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表達觀點的能力,在探索結果時要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跟組員不斷地討論,這些都是需要組員之間通過交流實現的。學生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就是討論式教學最直接的表現方式。表達你所想,別人聽你所說,這是討論的魅力所在。只有這樣,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結束語

總之,物理是一門奇妙的學科。我相信很多學生在剛接觸的時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抓緊學生學習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學中採用討論式教學,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的困擾,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好奇心,跟組員就問題不斷討論,不斷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幫助。討論式教學應用到物理教學中,任重而道遠。

篇八:《刑法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 《刑法學》的教學實踐是一種課程實踐,《刑法學》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可以採用精心教學、案例教學、課堂演講、模擬審判及法庭辯論等形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刑法學》教學 課堂實踐教學 教學形式

《刑法學》作爲法學的核心課程,它的教學實踐是一種課程實踐,即根據課程內容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行的實踐,一般安排在課程教學期間,與課程同步進行,計課程實踐學分,主要由任課教師在課堂或校內實驗室組織進行,也可適當組織在校外進行。

其主要目的在於對專業知識的瞭解和運用,尤其是對專業課程知識點或技能點的逐個認知與訓練。

在進行課程實驗的時候,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法律知識的靈活運用,要將教材中生硬的法律規範、法律知識,通過實踐讓其“活”起來,着力保證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所學的是現實的、生動的法律知識。

筆者認爲《刑法學》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可以開展精心教學、案例教學、課堂演講、模擬審判及法庭辯論等教學形式。

爲使這些教學順利開展,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教學大綱,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確保了教學目的的圓滿實現,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和提高。

一、精心講解

1.以刑法典爲基準來取捨授課內容,教學重點放在對刑法典的理解和適用上,但爲避免學生產生“只見樹林,不見森林”的思維方式,對刑法典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立法原意、立法技術等要作必要交待,要突出刑法典總則和分則相互關係的講解,力求讓學生熟悉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的歸納與演繹這兩種邏輯思維方法的運用。

2.對刑法典的總則部分的講解,應側重於刑法的理論內容,將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評述作爲重點,力求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刑法,把握刑法的精神實質。

3.對刑法分論的講解,應當緊扣刑法典分則對具體罪名和法定刑的規定來講解,具體闡明每一種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掌握罪與非罪的標準、此罪與彼罪的區別。

除了按教材上犯罪分類來講述個罪外,如課時充裕,還可以按其他的犯罪分類,用分析比較的方法來講解個罪,如可將詐騙罪、合同詐騙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五節中的八個金融詐騙罪合在一起來講解。

另外,對刑法分則的講解,一定要將最新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在司法實踐中關於某一特定犯罪的爭議融入授課內容之中,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而且可以使他們瞭解刑法在適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問題和刑法的複雜性。

二、案例教學

1.案例講授法。

它是以教師講解爲主的,通過教師對案例的講解,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爲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

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爲:以講案例爲主來說明課程的基本理論,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爲主,案例起到例證的作用。

2.案例模擬法。

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模擬法庭”就屬於此種類型。

3.案例討論法。

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它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其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討論從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先分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討論。

4.案例練習法。

在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更多地使用輔助性方法,即提問式教學方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

三、課堂演講

現在有不少學生由於缺乏鍛鍊,不敢在大庭廣衆之下講話,這表明,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爲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學習的關注點,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和勇氣,我係在《刑法學》課堂實踐教學中,採用了課堂演講的教學方式。

課堂演講是由學生講授的一種教學方式,安排在《刑法學》總論的教學過程中實施。

主要的實施步驟爲:

1.由教研室根據教材內容選定相關部分作爲學生的自學素材,並提出講授要求,講授的內容及要求應提前一週向學生公佈。

由於要求學生講授,所以選擇的內容不能太難,一般選擇那些通俗易懂、條理性強的內容,如刑罰的種類、體系和各種具體刑罰方法的執行。

對於學生的選取,可採用自願與教師指定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接受任務的學生必須認真完成書面講稿。

2.學生每人的講授時間可定爲10―15分鐘。

講授結束後,教師進行點評,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講授效果、講授內容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對學生講得不對、講得不深入、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補充,以充分適應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求。

要收集學生的講稿,與講述效果一起作爲平時考覈的重要手段。

四、模擬審判

因爲法學教育要注重應用性教育,要大力培養法科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而模擬審判教學法可以通過模擬法庭活動,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使其熟悉和掌握司法程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另外,參與模擬審判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沉着冷靜的心理素質。

在模擬審判教學中,學生髮揮着主體作用。

在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將學生推向某個特定的法庭角色,使他們盡其所能地參與。

在莊嚴的法庭上,面對着參與旁聽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必定會認真對待,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沒有擔當訴訟角色的同學,也會對模擬審判表現出很大的熱情,會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件進行分析、討論和評價,通過旁聽,也等於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課。

在模擬審判教學中,教師進行組織、指導、答疑和總結評論,發揮其主導作用。

筆者在《刑法學》分論的教學過程中實施過模擬審判,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結合教學進度,選定合適案例並提出法庭審理預案,提前兩週公佈。

案例是組織模擬法庭的基石,案例選擇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模擬法庭運作的成敗。

選擇案例應注意是否有代表性、是否難易適當、是否爲公開審理的案件等。

2.案例確定之後,應根據案情確定人選,指定學生分別擔任法庭組成人員,如公訴人、被告人、證人、辯護人等。

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要將學生分組,將那些不能上場的學生分配到某一個角色的準備過程中去。

雖然最終上場的只能是個別學生,但一定要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

3.組織庭審的全部案件材料並進行排練。

根據具體案情,按照已確定的角色分工,由學生自己動手,準備模擬法庭必需的一切材料,如庭審調查提綱、起訴書、辯護詞、代理詞、相關證據材料等。

在人選、材料都準備好以後,要進行適當的排練,如有不足,要及時加以補充、修正,確保準備充分。

4.組織其他學生參加旁聽,並要求旁聽者做書面記錄,交任課教師評閱。

5.模擬審判結束後,由教師進行點評。

五、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法,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法律思維訓練、臨場發揮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訓練的.教學方法。

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刑法學》的前沿理論,鼓勵學生主動查詢更多資料,儘可能多方面地比較分析,準確理解該法律的原則和法律精神,準確地組織論辯的思路和論點、論據,臨場能進行準確地陳述和辯駁。

在學生大量查詢資料後,提供一定課時,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專業論辯,教師在專業論辯教學中也要爲學生創造出自由發揮的空間,一般也不輕易地下結論,而是有效地控制主題和節奏,巧妙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論辯。

這種方法在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總之,筆者認爲,《刑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在《刑法學》教學中,應當將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這兩個環節等量齊觀,不能偏廢。

目前我們需要加強的是實踐環節,凡能夠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踐機會的方法,我們都應嘗試。

除上述方法外,如能對現行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使學生有機會到公檢法機關和律師事務所直接參與案件的辦理,讓他們真切感受刑事案件辦理的全過程,則是最好的方法。

篇九:《刑法學》教學研究論文

[提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深刻闡述了我國教育應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在教學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學是教學方法的大膽改革與創新。

本文從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到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教育改革的目標,再到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深入研究《刑法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刑法學》;案例教學;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我國的教育現狀與整個教育發展規劃大不匹配。

我國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是客觀存在。

篇十: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五年制臨牀醫學教學中,口腔科學作爲其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與特殊性的必修課。

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等問題。

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教學常見的問題入手,以教學方法探索及教師隊伍建設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臨牀醫學;口腔;教學體會

口腔作爲人體重要的組織器官,對人體的健康至爲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與否對人體的整體健康有着極大影響;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狀爲突破口,根據口腔所表現出的症狀可檢測、反映人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狀況。

可在實際中,由於沒有將口腔科學作爲臨牀醫生執業考試的內容,造成學校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忽視。

學校壓縮了口腔教學的課時安排。

學生則表現爲不重視、不喜歡這門課程。

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優質的教學質量、高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讓學生全面掌握口腔內科學及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教學目的。

1教學實踐中所遇見的問題

1.1學生方面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作爲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成效。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思想認識不夠。

大部分學生認爲畢業後並不從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視這門課程的學習。

上課玩手機、睡覺的比比皆是,課堂紀律嚴重渙散。

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影響到了一些同學的學習熱情。

特別對於大班授課,這種情況尤其顯著。

其次,學習困難大。

客觀來說,由於教學課時比較少,而課程的知識量又很大,這導致學生很難在上課時很難有良好的收穫。

要在20個課時內完成口腔專業兩年內的教學內容,學生確實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識點。

1.2教學模式僵化問題

優質的教學模式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爲,單調僵硬的教學模式也是嚴重阻礙口腔教學的一大因素。

表現爲以下幾點。

首先是教學方法陳舊,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

這類教學方法早已不早適應當前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饋”信息,教師雖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卻不瞭解學生的接受情況。

學生在跟不上教師“節奏”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繼續聽課。

也即是說,缺乏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學工作中,“無目的”的教學方法也是不科學的。

筆者認爲的“無目的”是指按照書本順序教學,沒有根據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展開、研究進而解決的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教學模式探索

2.1加強思想認識

隨着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改革。

口腔醫學在整個醫學體系中,所佔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社會及國家給予口腔醫學的重視也越來越多。

針對學生對於這門課程重要性認識不夠,教師及學校應加大對於口腔課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傳,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

思想是行動的源泉,只有學生根本上的重視口腔醫學,才能順利的展開以後的教學工作。

2.2借鑑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也即是“問題爲基礎的學習”的教學方法。

具體表現爲以問題爲探討、研究的主體,教師輔以教學方法,學生相互討論解決問題。

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許多好處。

首先,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研究。

將抽象複雜的理論知識變成實實在在的客觀問題,可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學習熱情也就點燃了。

如在牙體牙髓常見病這一節中,我們設計的問題是: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時真要命。

試問不同的.主訴與牙體牙髓病的發展、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有何意義針對病例。

以具體問題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最後,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變化、調整。

我們的教學內容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爲基礎,所以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國外的PBL教學方法,這與我們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2.3應用互動教學法

筆者認爲,師生互動遠比教師“獨角戲”教學更具有效果。

首先,“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學生喜歡老師,也就更願意學習這門課程。

其次,能夠相互討論學習。

討論是學習進步的一大積極因素,集體思考取長補短的學習方法遠比“閉門造車”更高效、科學。

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可採用“問答式”與“討論式”兩種互動方式進行教學。

比如對於理論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回答”的互動,這樣能全面、方便的瞭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而對於新學習的知識如臨牀典型病例等,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問題回答問題,教師就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教學工作。

2.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教學工作的質量。

因此,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業務學習制度。

具體表現爲教師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仔細研究教學內容。

將教學內容“分門別類”,哪些知識點學生可以自學完成,哪些知識點應詳細講解。

針對性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以科研促進教學。

具體表現爲不斷學習、跟進前沿的學科動態,以最新的學術知識更新教學中的某些內容;還應該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探討活動,積累、拓寬知識儲量,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總之,口腔教學因其特殊性與重要性,在教學工作會遇到許多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創新、調整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及拓寬知識儲量,才能優質的完成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文書,吳學禮,倫志軍.提高臨牀醫學生的口腔科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吉林醫學,2006,27(1):68-69

[2]張莉,溫秀傑,嶽玲,等.臨牀醫學本科生口腔實習教學[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08,15(3):265,270

[3]鄧衛紅,唐偉,於淑梅,等.臨牀醫學專業見習內容及方法的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篇十一: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出國留學必須克服語言障礙。

針對此類人才的出國前英語培訓,採取以聽說爲主、兼顧讀寫原則,由公共英語教學逐漸過渡到醫學英語教學,理論授課與專業演講、門診、查房的場景演練相結合策略,爲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出國做好充分準備,也爲專業教師英語教學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英語培訓;教學策略

當今醫學技術發展迅速,在西醫臨牀醫學方面,歐美國家的優勢特別明顯。

派出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學習歐美國家先進的醫學知識,不失爲縮小中西方差距、促進交流的良好途徑。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被派出人員必須掌握醫學英語,克服語言交流障礙。

專門用途英語是傳統英語專業語言文學學科的拓寬課程,是瞭解專業學科、技能知識的媒介與橋樑[1],醫學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

篇十二:高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研究論文

一、專題教學的概念

1、名稱溯源

目前可搜索到的關於語文專題教學的第一篇文章是1986年發表於《中國語文》上的《專題突破逐步開拓高中語文教學結構改革初探》。當時雖沒有“專題教學”的概念,但文章圍繞“專題”展開教學設計,與當下專題教學的內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文章對於這種教學法僅有實施策略的描述而未賦之以專門的名稱,已沒有嚴格的定義。缺乏定稱的現象一直持續到2010年前後。在這期間,不同學者曾使用過“專題式語文教學法”“語文專題課”“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等不同名稱。直至2011年全國高中語文模塊課程專題教學研討會召開,會議名稱從首屆的“模塊教學”改爲“模塊課程專題教學”。其後,“專題教學”這一名稱獲得廣泛使用,基本成爲定稱。

2、定義比較

對於專題教學的概念界定問題,不同學者選擇的切入角度和表述手段不同,但體現出的基本認識大致相同。基本達成共識的方面包括:第一、專題教學涉及“對現有的課程資源以及潛在的課程資源的選擇、調整以及相應拓展”,其中所選的“專題”即教學材料的聚合點。第二、專題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將學生的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作爲專題選擇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的主動建構爲主線,教師以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出現。第三、專題教學是對教材和課程設計傳統樣態的突破,教師不再“就課教課”,“聽講”不再是學生的主要課堂活動。

二、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的價值

1、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的“課改”實驗價值

在全國首屆“高中語文模塊教學”研討會上,李水平將其專題教學與模塊教學聯繫了起來,稱其“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理論問題”。劉宇新對二者關係進行了更爲明確地表述,他說“‘模塊’打破了以知識爲中心的學科章節體系,以一個統一的核心去統籌豐富的教學內容,將屬於不同層級、不同序列的內容整合起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獨立性、開放性、靈活性和可替換性。怎樣使這種‘模塊’化課程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具體落實呢?應當說‘專題教學’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2、專題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國內,專題教學是由普通一線教師針對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起的一次語文教育改革實驗,這種改革是以教師個人素養爲基礎,以對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爲依託的自發行爲。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者對專題教學所做的理論方面的闡發更像是爲它尋找的理論依據,即從理論層面論證這一試驗性行爲的合理性。因此,現有文獻中的理論背景研究實際上可歸爲對專題教學價值的探討。目前對專題教學的理論闡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系統論與整體教育理論。“系統論是關乎一切系統的模式、原理及其規律的學科;整體主義教學觀告訴我們,在分析語文教學效率的時候,不能孤立地從某一個方面去看問題,而應該是透過語文教學的宏觀方面來看問題”。可以看出,兩個理論實際上是爲專題教學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提供了依據和支持。(2)模塊教學。張秋玲首先提出專題教學的實質是模塊教學,她說“模塊教學的實施是聚合和輻射的雙向過程。聚合的是學生思考時所需要研讀的學習材料;輻射的是學生在閱讀這些富有衝擊力的.文章後,形成的多元路徑、多維發展、豐富多樣的研究問題。”觀點一經提出便受到廣泛關注。畢姍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指出,“發現學習與隨機介入是專題教學的重要特點”。(3)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與項目研究模式的教學。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的核心特徵是以問題爲驅動力,項目研究模式的教學則以任務爲驅動力。這兩個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沈峯等學者認爲,“中學語文專題教學的提出源於‘專題教學’思潮的出現”。教學中許多老師要求學生圍繞一個問題撰寫論述性文章。這種專題教學的開展方式不一定是對上述兩種教學模式的直接借鑑和自覺實踐,更多的可能是價值取向上的相似,體現出對教育方法與本質的實驗與探討。

三、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的整合樣態

圍繞某一中心,整合課內外文章是專題教學的重要特徵。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文章整合樣態是不同的;同一學者也可能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內容選擇不同的整合策略。王君所開展的專題教學,若按對象來分,可分爲單元內部、單元之間的整合、各冊教材之間、課內與課外的整合四類;若按照開展時間來分,可分爲小型(一節課)、中型(幾節課)、大型(用時較長)三種。按整合對象進行分類是指根據目前高中專題教學以讀寫結合爲主要形式的特點,從閱讀文章的總體來源入手對專題教學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三種:

1、基於教材的專題教學

早期語文專題教學以教材爲依託,注重對於教材的創新性使用,實質上是一種教材整合方法。學者們看到了選文之間的聯繫,放棄了傳統單篇式教學的模式,嘗試對課文進行重組,使其更具整體性與系統性。這一類專題教學雖然也可能涉及課外內容,但它是作爲課內文章的拓展出現的,目的在於幫助理解課內文章。這類專題教學是傳統教學方式的部分改造與補充,因而並未常態化,如鄧傳輝在文章中明確規定專題教學的開展頻率爲“每月兩次”。

2、選修課程專題教學

2003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部分,選修課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有選擇的學習”,因此只規定五個系列而不規定具體教學內容。因此選修課怎麼教,教什麼的問題開始成爲熱點話題。2007年《語文建設》刊登《高中選修課教學初探——從“走近”到“走進”系列專題教學》一文,介紹戴瓊將閱讀、鑑賞與寫作結合爲一體,形成了“閱讀、鑑賞、寫作”選修系列專題的教學模式,並“歡迎讀者來稿討論”。此後,不少有改革意識的教師均提出以專題教學的模式開展選修教學的設想。選修課程專題教學的探討是針對“新課標”和新版教材的特點展開的,目的是解決實際教學中的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設計問題。學者們提出的理論設想與實踐過程均體現出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整合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等特點。

3、吳泓式專題教學

不同教師對專題教學的理解不盡相同,且受制於客觀情況,每位教師所開展的專題教學的形式都是各具特色的。這裏單獨將深圳市新安中學吳泓老師所採用的專題教學歸爲一類,並以其姓名命名出於以下兩點考慮——第一、吳泓編有《精神和言語共生: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成長足跡:我們也會思考啦》等書籍,觀點較爲清晰、系統;第二、吳泓在國內專題教學實驗中具有重要地位,已出現有多篇以吳泓的專題教學爲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或期刊論文。吳泓專題式教學是指以深圳新安中學特級教師吳泓爲代表的語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指導學生特定語文教學內容爲核心,自主學習展開專題式閱讀,寫作、和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教學活動,活動以“吳泓工作室”爲教研究基地,並藉助“家園”網站開展教學活動。在專題及文章選擇上,他們多以人物、書、文體、時代等爲專題。劉川江將其分爲教材相關專題、考試相關專題、開闊視野專題三類。專題教學中所選的文章中隨有與教材選文的重合的部分,但這種重合背後是對文章價值的肯定而非單純遵循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的結果。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這類專題教學與“基於教材的專題教學”的區別。四、結語以專題的形式組織材料,整合教材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們一貫的嘗試與追求,但專題教學作爲一種有相對明確的內涵和外延的教學策略,受到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始於人們對高中語文模塊教學方式的探究,並由2011年開始的對深圳市教師吳泓教學特色的介紹而受到更加廣泛而熱烈的關注。目前國內這一領域的研究基本停留於對個別教師現有教學樣態的描述和特點總結上,未見能從學理層面對其進行系統闡述和理論構建的文章,這與專題教學開展時間短,基本形態和特點還未能充分暴露有關。但隨着國際上對基於問題的教學等先進教學理念的普遍關注以及國內參與專題教學實驗的教師規模的擴大,相關的學術討論將朝着縱深化的方向發展。

篇十三:經濟法教學研究論文

經濟法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經濟法》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將案例教學法運用於經濟法教學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經濟法案例教學法作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定義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採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鍊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最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採用,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並運用於經濟、管理等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學。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教學方法與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學法已在多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案例把經濟法課程中抽象的原理具體化,把其置於一定的實際情景之中,使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表現,在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的同時,也會使學生恰當地掌握這些原理所具有的特定含義和意義;案例教學法能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和分析,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面對困難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

二、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在案例討論中,知識、思想、經驗在師生之間雙向流動,並在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案例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而是教師指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進行交流總結、互相啓發、共同提高、合作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案例這一中介,使學生置身於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因而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參與、互動。這種方法不僅向學生闡明瞭基本理論,而且提高了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爲中心、爲主體,採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與存儲,沒能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思維被限制在教材上;而案例教學法,是“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融入到學生羣體中,強調師生、學生之間的討論對話,變被動學習爲互動學習,在每個教學環節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和集體研討案例,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於“當事人”地位,積極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而可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案例教學法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與他人溝通的社交能力。首先,案例教學是教師本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宗旨,將各種具體問題編寫成案例帶進教室,通過情景描述設置問題,再通過師生、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交流,平等對話和研討,對案例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這一過程不僅深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其次,案例教學通過課堂討論與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再次,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學會了如何互相點評,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向別人提出自己的建議,還學會了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提高了與他人溝通的社交能力。3.案例教學法,有利於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業務水平,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首先,案例教學能推動教師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高實踐能力。因爲一個成功的案例,是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採集案例材料,對案例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爲適合教學需要的具有真實性、實用性、可讀性的教學案例;通過這些行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其次,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必須精心準備,熟練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應用自如,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對學生髮表的見解進行及時正確地點評、歸納、總結。因此,案例教學法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而且還能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4.啓發性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本身不是純理論性的內容,也不是簡單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內容的問題。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爲了說明具體問題而設立的。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去體驗,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尋求真諦,找出問題的本質所在,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解決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誘人深思,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思維空間,教學效果非常顯著。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結合生活實際,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增強運用知識和總結經驗的能力。

案例不是獨立的教學形式,只是講授教學的輔助手段。案例教學法可以且必須與傳統的系統講授法相結合,案例教學法不能替代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案例教學的優勢是明顯的,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反過來講,傳統教學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傳統教學連貫性強,這對於某些教學內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講解中,傳統教學仍是必不可少的。培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增長學生知識的教學手段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合理的運用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閆燕: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2

[2]吳思嫣: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5.10

[3]陳擁軍:小議案例教學法.

[4]吳敏等:案例教學法在財經類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2001,04

[5]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7

篇十四: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轉變師生角色,轉變學習過程,區別於傳統教學方法,是一場比較新穎的教學革命。

臨牀醫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理論基礎上具有臨牀實踐能力,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就是對臨牀醫學課堂進行重新規劃,調整師生位置,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和實踐操作,這也是對臨牀醫學教學的一種改革。

以臨牀醫學教學爲出發點,淺談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意義,並提出幾點有實踐指導性的方法,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臨牀醫學;實踐;角色轉變

學習知識應該包括兩個過程,一個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聽講過程,另一個是內化過程,即消化過程。

知識的傳授多是以老師的課堂講課形式進行,而對知識的內化則更多放在課下,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將作業和實踐放在課下,意在拓展課堂時間。

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在學生完全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設想,所以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爲了更加符合教學規律,翻轉課堂脫穎而出,讓臨牀醫學的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預習和知識理解,促進學生的交流與思考。

將老師的優勢最大化,學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牀醫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臨牀醫學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學習,無法透徹理解知識。

這樣就造成學生聽講時,處於遊離狀態,與教師彼此之間的交流不順暢。

再者,傳統教學中,老師教學具有普遍性而針對性比較弱,會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這樣就造成部分學生不能跟上節奏,進而失去學習興趣。

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辦法,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

翻轉課堂在臨牀醫學中的教學應用,大大突出了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將老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成課程的開發者、學習的合作者和監督者,將知識傳授過程和內化過程顛倒,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指導,進一步深化醫學教學的改革,爲更多實踐類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轉課堂如何實現在臨牀醫學教學中的高效應用

(一)通過視頻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知識內化質量

教師以翻轉課堂爲教學載體,根據教學的`大綱進行內容的篩選和資料整理,並且爲了方便學生的學習,老師可以自己製作教學視頻,讓學生可以據此完成課前的預習任務。

另外,臨牀醫學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複雜,理解難度也比較高。

有了老師的視頻指導,學生可以更加輕鬆地學習知識,實現更加徹底地個性化學習。

除此之外,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內容拓展,讓學生可以從網絡或者其他學習資源中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關注臨牀醫學的最新動態,跟上時代醫學的步伐。

傳統課堂以課堂中的教授爲主,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自主學習能力就差。

而翻轉課堂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學生能夠根據大綱進行初步學習,並有重點和難點的標註。

使學生的預習有重點,有突出,更有動力。

(二)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估,尋找學習漏洞

翻轉課堂中,學生的預習狀況決定了課堂的成敗。

因此對其的評價非常重要,除了用視頻和相關材料來把握課堂預習的準確度之外,還要通過評價和指導來平衡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後根據這一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

每個層次有不同的實踐內容和指導,保證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鍛鍊和提高。

當然,除了簡單的問題之外,還有臨牀醫學的操作標準。

只有將所學習的知識真正變成手上的技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老師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上的漏洞,從現象到內在進行透徹分析,從而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習習慣。

(三)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分析內容展示臨牀操作

課堂教學以實踐操作爲主是翻轉課堂的一大特色,教師應該將基本理論作爲基礎,讓學生從分析病例開始,憑藉經驗,給出自己的診斷。

並由學生擔任老師的角色,將自己的分析過程展示給其他同學。

之後,可以進行模擬臨牀練習,通過實際的展示來驗證自己的理論。

其次,臨牀醫學教師要轉變自己的主講地位,爲學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機會。

同時,教師仍然是學習的推動者,要幫助學生向着正確的方向思考。

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翻轉課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臨牀醫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水平,爲社會作出貢獻。

翻轉課堂在臨牀醫學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生反饋等問題。

作爲一場教學革命,翻轉課堂還有很長的實踐之路要走。

教育工作者要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從而實現臨牀醫學教學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朱莉,盧舜飛,董海娜,等.翻轉課堂在以典型病例爲導向的臨牀醫學教學模式中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誌,2015,35(3):396-399.

[2]尹戰海,程青青,李志強.基於翻轉課堂的臨牀醫學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6(7).

[3]庾更緒,郭美霞.如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於臨牀醫學教學[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5):9-10.

篇十五: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PBL結合CBS教學在臨牀醫學專業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以我校臨牀醫學專業2014級兩個班級共82名學生爲研究對象,根據回顧性分析原則,依據隨機法進行分組,其中選擇一個班級爲研究組—40名學生,即:實施“PBL聯合CBS”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教學中;剩餘一個班級爲對照組-42名學生,即:沿用原有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教學中。

學期末通過自制的“教學情況調查量表”、以及“理論及實踐考覈”對兩組學生進行考覈。

結果:研究組對選用教材滿意率95.00%,教學內容滿意度97.50%,教學形式滿意度97.50%;均優於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考覈後,研究組學生理論考覈評價(41.8±7.5)分,實踐能力考覈評價(43.3±5.5)分,優於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在臨牀醫學專業免疫學教學中引入PBL結合CBS教學模式,可較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亦可教學相長,有益於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提升。

關鍵詞:免疫學;PBL模式;CBS模式;效果

隨着現今社會的不斷髮展,免疫學課程的內涵發生了較大的發展,相應的教學理論、模式以及內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何更好的培養複合型專業人才以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1],是現今醫學院校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因此,本教研室通過查閱近年來國內外教學相關文獻,在免疫學的教學中引入“問題式教學與典型案例相結合(PBL聯合CBS)”的教學模式以更好的培養醫學人才,現彙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臨牀醫學專業2014級兩個班級共82名學生爲研究對象。

1.2研究分組。

根據研究的回顧性分析原則,依據隨機法進行分組,其中選擇一個班級爲研究組—40名學生,即:實施“PBL聯合CBS”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教學中;剩餘一個班級爲對照組-42名學生,即:沿用原有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教學中。

1.3教學模式。

對照組教學模式:原有教學模式,即: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講授,課後佈置相關內容複習以及作業。

研究組教學模式[2,3]:該教學模式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由授課教師針對近期即將講授的免疫學中的知識點選擇臨牀相關病例進行舉例,

所選病不僅應具有一定的啓發性與針對性,還用具有影像學資料以及實驗室檢查等相關輔助資料,以助於學生理解與掌握,可使其根據已學知識對於未學知識進行推理的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

篇十六: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本論文在於探討和分析臨牀醫學本科生泌尿外科學實習教學過程裏,一些典型性的案例應用的實際效果,通過探討和研究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和意見。

辦法是用西南醫學院泌尿外科臨牀醫學的60位實習生爲對象,分爲AB兩組,30位使用典型病例的教學方式,設爲A組;另外30位使用普通的教學方式,設爲B組。

實驗測試結束後,通過對AB兩組的實習生的理論和操作能力做出分析評價。

最終認爲A組實習生教學效果更好,成績優異於B組。

總之使用典型病例教學方式,更加科學有效,價值更高。

【關鍵詞】臨牀醫學;實習教學;典型病例

漸受到重視,應用的範圍和領域也越來越廣,這種教學方式從結果來看,的確具有很高的臨牀教學質量,對本科生尋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臨牀實踐水平的提高具有較高的作用,無疑是當前最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1目的與對象

1.1目的

分析在臨牀醫學本科生泌尿外科學教學中典型病例的應用效果,並解決典型病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2研究對象

對象爲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西南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臨牀醫學五年制實習生60位。

分爲A、B兩組,A組爲典型病例教學模式小組,B組爲普通教學模式小組。

通過結果,查看不同教學模式下,研究對象的醫學理論應用能力、專科實踐能力的情況。

並對此差異進行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從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西南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臨牀醫學五年制見實習生60名做實驗對比。

將60人分爲A、B兩組,A組30人使用典型病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B組30人使用傳統普通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最終對理論知識、專科操作、基礎操作進行結果考試,分析對比。

這六十位本科實習生之前的能力水平都處於同一起跑線,沒有高下之分,因此這次實驗具有公平性,整個過程具有科學真實性,結果可以值得參考[1]。

此次典型病例教學方法具體如下:首先,進行小課堂教學。

在A組的教學中,定期舉辦小課堂教學,內容是基礎性理論知識。

A組除了正常的教學外,還加入典型病例分析的環節,運用互聯網方式詳細分析一個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案例,實習生可以自主發言,公開討論,任何疑問和不解都能及時反饋給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實習生可以互換體驗醫生和患者的角色,全方面吸收教學內容。

其次,臨牀示教。

在A組的教學中,教師對實習生可以言傳身教,親自動手操作過程,演示各種注意事項,並且對要點進行詳細演示。

另外,選擇一部分患者,讓本科實習生親自查房、操作,主動發現問題,跟蹤問題,監視並記錄,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

3研究結果

A組在爲期一年的典型病例教學模式下,合格率達到了滿分;B組沒有一項可以達到滿分,而且在專科操作方面合格數和合格率最低。

而A組在專科操作方面也是滿分,這就說明了兩種教學模式還是有差別的,典型病例教學對專科操作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在臨牀經驗方面,都得到了實際提高。

4結語

上文所述,典型病例教學方式更加值得我們重視,並且具有極高的臨牀教學應用價值,在本科生的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點:首先,泌尿外科本科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典型病例的教學模式,可以對其醫學專業的操作能力、醫學理論的學習情況、臨牀實踐能力、醫學綜合能力的掌握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典型病例的代入感強於其他教學模式,參與感也是其中的`亮點。

通過這種模式,本科生可以在情景當中加以學習,不斷地找出自身的問題,通過分組討論,交流互動,真正地將專業知識掌握。

其次,典型病例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本科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通過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將其轉化爲腦中的經驗,爲本科生將來的職業道路打好基礎,做好準備,並且真正地起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作用於理論的功能,拓寬本科生對於醫學的理解,強化自身的思維能力,理解醫學臨牀的意義所在。

再次,典型病例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教學模式的質量,對教學模式理念的更新和改變提供新的思維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本科生處在被動的學習當中,喪失了主體學習地位,只能按照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被動學習。

在典型病例教學中,本科生可以足夠地發揮自身地位,可以行之有效地進行實踐學習。

許多典型病例教學案例都可以證明,這樣做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本科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立民.《護理學導論》案例教學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5,2(3):130-131

篇十七: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轉變師生角色,轉變學習過程,區別於傳統教學方法,是一場比較新穎的教學革命。

臨牀醫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理論基礎上具有臨牀實踐能力,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就是對臨牀醫學課堂進行重新規劃,調整師生位置,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和實踐操作,這也是對臨牀醫學教學的一種改革。

以臨牀醫學教學爲出發點,淺談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意義,並提出幾點有實踐指導性的方法,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臨牀醫學;實踐;角色轉變

學習知識應該包括兩個過程,一個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聽講過程,另一個是內化過程,即消化過程。

知識的傳授多是以老師的課堂講課形式進行,而對知識的內化則更多放在課下,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將作業和實踐放在課下,意在拓展課堂時間。

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在學生完全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設想,所以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爲了更加符合教學規律,翻轉課堂脫穎而出,讓臨牀醫學的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預習和知識理解,促進學生的交流與思考。

將老師的優勢最大化,學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牀醫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臨牀醫學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學習,無法透徹理解知識。

這樣就造成學生聽講時,處於遊離狀態,與教師彼此之間的交流不順暢。

再者,傳統教學中,老師教學具有普遍性而針對性比較弱,會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這樣就造成部分學生不能跟上節奏,進而失去學習興趣。

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辦法,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

翻轉課堂在臨牀醫學中的教學應用,大大突出了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將老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成課程的開發者、學習的合作者和監督者,將知識傳授過程和內化過程顛倒,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指導,進一步深化醫學教學的改革,爲更多實踐類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轉課堂如何實現在臨牀醫學教學中的高效應用

(一)通過視頻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知識內化質量

教師以翻轉課堂爲教學載體,根據教學的大綱進行內容的篩選和資料整理,並且爲了方便學生的學習,老師可以自己製作教學視頻,讓學生可以據此完成課前的預習任務。

另外,臨牀醫學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複雜,理解難度也比較高。

有了老師的視頻指導,學生可以更加輕鬆地學習知識,實現更加徹底地個性化學習。

除此之外,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內容拓展,讓學生可以從網絡或者其他學習資源中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關注臨牀醫學的最新動態,跟上時代醫學的步伐。

傳統課堂以課堂中的教授爲主,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自主學習能力就差。

而翻轉課堂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學生能夠根據大綱進行初步學習,並有重點和難點的標註。

使學生的預習有重點,有突出,更有動力。

(二)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估,尋找學習漏洞

翻轉課堂中,學生的預習狀況決定了課堂的成敗。

篇十八: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的改革方向

1.教學層面

改革必須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教育部所制定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從理論上爲數學教學研究課程的改革指明瞭方向。從理論上課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多個理論維度,這些都需要根據新的課程標準作出調整。傳統課程以教師爲主體,注重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經驗所得。授課方式是老師講授爲主,傳達的也主要是間接經驗,過多的側重理論層面,並沒有重視學生實際研究能力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數學教育類的學生可能對教學內容及方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對理論問題毫無熱情,甚至是排斥牴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應該倡導全新的課程理念,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2.學生主體

中學數學教學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的教學更應該如此。從名稱上來看,“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中重點在“研究”一詞上,作爲研究主體的師範類數學教育的學生而言,如何研究成爲他們應該關注的問題。學生可以抓住各種機會鍛鍊自己,如注重語言表達方式,講課的肢體語言等。此外,在當今科技不斷更新的時代,各種新理念、新方法也層出不窮,學生應該多閱讀最新文獻期刊,接觸教學前沿的觀點,而不應該緊緊侷限於課本。因此,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更應該作爲表率,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3.學校角度

學校需要在制度上做出改變。傳統的課程評價爲統一的期末考試,重視知識理論的考查,但忽視了實際教學能力的檢測。而且,這種檢查方式無法真正檢測出教學結果,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會出現期末突擊複習,死記硬背的情況,因此,改變評價考查標準成爲必須。如變化傳統的課程評價標準,將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期末閉卷統一的理論考試變爲理論加教學的評價體系。由於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中要加入一定課時的見習,並將之固化到培養方案中來,成爲此門課程的一種常態。在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比例上也要作出相應調整,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適當佈置平時作業,避免過去期末突擊背誦的情況。此外,學校還應該實行“走出去”和“引進來”雙重結合的策略。既然我們明確了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特點,也瞭解到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爲此,學校應該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一方面安排學生到中學見習實習,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請一線教師來校授課、講座,分享實際經驗,使學生提前接觸實際教學工作,並能根據自己在實際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獲得有效指導。如此結合,再加上理論作爲支撐,學生能夠爲今後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結語

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任務,目前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我們相信,新一輪的改革會將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學數學教師。

篇十九:平面設計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創造性思維在平面設計行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平面設計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中職平面設計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設計意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匱乏,同時學校不注重創意思維的培養,更重於技術,以至於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效果不明顯。

以中職平面設計課堂教學爲研究對象,立足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幫助學生創意構思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平面設計;創造性思維;方法

著名的奧美廣告公司創始人大衛?奧格威說過:“除非你的廣告建立在偉大的創意之上,否則它就像夜行裏的船,不爲人所注意”。

充分證明了創意在設計中的重要地位。

現代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意設計人才,這就要求中職院校不僅僅要培養技能型人才,更要培養既懂創意又精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只有有底蘊、有文化、有特色的設計作品才能贏得企業和大衆的關注和喜愛。

縱觀中職學生的平面設計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作品構思簡單,模仿的痕跡較重,其作品中很難發現吸引眼球的亮點。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的培養,學生不能將廣告訴求與設計本質相聯繫,更難產生創造性的思維成果。

一幅作品失去了創意,就失去了靈魂。

因此,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衆所周知,創造性思維是產生新思想、新假設,是運用新穎、獨創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

有人說,創意思維是教不來的,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不十分準確。

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可教的,正如心理學中思維的特徵是可操作的。

堅實的知識基礎、豐富的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引導學生髮現、探索和創造的新境界。

一、讓廣博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設計者的想象不同於純藝術的'幻想,是設計者把想象利用表現技術將抽象概念轉化爲具象塑造的過程,是大腦中空間立體想象的構想被及時捕捉並被圖紙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過程。

要想把腦中所形成的形象、色彩、質感和感覺落實到寓意豐富,真實感強烈的事物,傳達正確的信息,就要將標題、內文、背景、色調、主體圖形、留白、視覺中心等元素有機結合,運用表現和藝術的刻畫達到作品的真實效果。

這一切的基礎是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能、敏捷的思維、豐富的經驗、非凡的洞察力判斷力和不平常的人生經歷。

中職學生因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社會文化、民族特徵、地域文化、風俗習慣和價值觀等的形成不夠完善,不同的社會文化差異直接影響到不同民族、地區的人們對平面設計的認同心理不同。

由於不同文化成長環境因素的差異,課上教師要通過案例分析、精品鑑賞和創作實踐等方法,讓學生多方面瞭解地域文化知識和民族傳承,課餘鼓勵學生積累和收集相關材料,通過電視、報紙、雜誌、各類書籍、互聯網及現代化通訊設備關注和收集創意新穎的設計作品,積極投身實踐與創造性勞動,豐富文化知識,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審美趣味和發展創造力。

二、讓想象插上夢幻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類憑藉記憶所提供的材料加工,從而產生新形象的思維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形式。

因此,教師應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積極想象甚至是幻想,引導學生創造新事物。

教師可以運用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思維最能代表創造性的特徵。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提出“英雄”一詞,讓學生進行聯想與之相關的詞彙,以這個問題爲中心,使思考的方向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越多越好的答案,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學生往往由英雄可以聯想到美女、偉人、超人、白馬、狗熊等等,再從這些事物分別聯想,如美女又聯想到服裝、護膚品等,偉人聯想到毛主席等等,再進行多方位聯想與思考,會形成一個蜘蛛網式的思維模式圖,想象不受任何限制,就像插上了翅膀,從一點向四面八方飛翔,然後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奇,既出乎預料又合乎情理的答案。

三、讓頭腦風暴凝聚團隊精神與求知慾

人們常說“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說明人多方法多,教學中可以運用頭腦風暴法發揮集體的智慧。

頭腦風暴就是每一個人都能暢所欲言,提出創意構想,從而產生儘可能的觀點,即使有些觀點天馬行空,但也可以突破思維侷限,集思廣益,達到更高的創造性協同水平,對於創造性活動具有非常大的使用意義。

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解其創意構思,再由其他同學點評,指出其個人的觀點既能圍繞這個議題,共同思索,相互啓發,填補彼此的知識經驗和縫隙,引出更多創意設想。

篇二十:平面設計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研究領域裏,已經顯現出極高的點擊率,無論是計算機技術專業,財會專業,機電專業還是文科類的文祕專業等,都已十分關注項目教學法在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爲本,以生爲本,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與探索性。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平面設計課程

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是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爲目的任務。

傳統授課方式以傳授知識、經驗爲主,而項目教學法可以打破常規,通過目標任務的制定、分解、組合等環節,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從內容和實質上增加學生的實操時間,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讓學生掌握技能。

一、傳統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的區別

中職教育通常是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實踐課”的模式來培養中級技能人才的,在教學實踐上依據“教學簡化”理論,從簡單的基礎知識入手,實現由簡單到複雜、由初級到高級的培養目標。

目前,很多職校是按照傳統教學法來開展教學的,實際上走進了“以課堂教學理論爲主,技能實訓爲輔”的誤區。

相對於項目教學法而言,傳統教學存在一些不足:1)以傳授知識、經驗爲主,重視理論和理解,淡化了知識運用與能力培養;

2)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以灌輸爲主,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上,僅是表面化的一問一答,教師講授佔據大部分時間,學生缺少主動性的探究和體驗;

3)在課堂組織形式上,學生習慣於教師在臺上教、自己在下面學,是被動的要我學,而不是以興趣愛好爲出發點的主動的我要學;

4)在調動積極性方面,傳統教學的激勵手段單一,沒有激發學生探究體驗的內在驅動力,學生易於煩躁,喪失興趣;

5)在教法和學法安排上,傳統教學單一的注重挖掘學生的不足以補充授課的內容,而沒有利用學生的特點開展相應活動。

由此可見,把知識技能和展示分裂開,用傳統教學方法來搞中職教育,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不能滿足受教育者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二、項目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平面設計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進行理論講解,然後安排學生在機房上機操作。

大多數課堂時間被老師講授理論佔據,學生只有少量實踐操作訓練的機會。

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弊端,在於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零散,難以形成系統,得不到充分的練習時間。

教師幾乎成爲課堂的主導,這樣不利於學生課堂理解及技能的培養。

本人作爲一名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師,在幾年的任教過程中發現,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掌握一個平面設計軟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當學生面對一些實操應用如宣傳海報、標誌設計等,學生就不知怎樣利用軟件結合理論去設計出作品。

面對這樣的情況,爲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平面設計的實際操作能力,本人在教學中引入了“項目教學法”。

在講解每一個工具、每一個命令時,都會用一些有趣的項目來吸引他們,提起他們的興趣,並主動去找方法。

自從我把“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後,我的課堂和教學成果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學生從以前的只聽不問,變成每次都要有很多問題追問老師;從不願意學,到自動學。

這是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沒有出現過的。

雖然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學生因想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放棄繼續探究下去的情況,但從整體來看,學生在整個項目教學法中,更加充分理解把握技能,得到充足時間去實踐,更加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下面,本人就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平面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1、制定項目教學目標,充分圍繞目標開展教學。

教師在學期開始制定項目教學計劃。

而不是按照以前教學計劃去寫,這次分好每個項目去計劃,分階段,分項目,分步驟,有序開展教學。

目前,就中職教育的現狀來看,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的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偏低,甚至有許多學生在學習和紀律方面的習慣是比較差的。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因材施教。

而開展項目教學法,專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安排不同內容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以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可以把平面設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重組,熟練的進行工具的應用操作,把目標定位於能夠熟練掌握平面設計的理念,重點挖掘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設計的潛能。

2、根據教學計劃,提出項目任務。

教學計劃制定後,教師應根據內容和對象的具體情況,進一步提出具體項目設想。

項目任務制定可以參照如下標準:①知識點的覆蓋是否完整?要求操作技能有哪些?②要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既有知識掌握,又有技能應用;③學生能夠運用習得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④從實際問題出發,訓練創新能力,將平面設計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串聯綜合,激發學生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⑤制定計劃是要切合實際出發,設計一些有趣或者學生比較感興趣項目,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上課積極性。

3、進行項目細化,完成項目任務。

教師在把項目設想應用前,應把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和技能水平作爲重要參照,研究可能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具備一定的預見性。

在介紹項目任務的內容及進行項目細化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照片處理”這個項目可以細化爲“美化人像”、“人物換裝”和“照片合成”等,通過細化的項目名稱和魔術般的照片對比吸引學生的製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完成整個項目。

4、自評互評,階段總結。

用評價來檢驗學習效果是常用的教學手段。

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互相促進是項目教學中開展自評互評的基本出發點,激發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得到更多鍛鍊,樹立自信心,實現以評促學。

在項目教學中,學生的評價往往單一、不全面或是淺層次。

教師要通過課堂演示、指導、理論等多方面引導學生對完成任務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瞭解自己作品中優點與不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提高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可信度和效度。

三、項目教學法實施注意事項

1)對教師的要求。

既要具備很強的專業基礎,又要能夠隨時指導學生學習,在技能學習過程中答學生之疑,解學生之惑,並培養、營造良好合作的氣氛。

2)小組合作學習。

在安排小組合作時,應注意組內成員水平能力,儘量安排水平比較接近,這樣不會導致內部成員水平低的會降低興趣。

對組內分工要明確,及時給與指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然而學生的個性、品質、智力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和激勵引導,努力克服學生消極懶散、無所事事等負面效應。

3)開發校本教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教材的滯後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根據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整合和歸納教材內容,有重點地篩選實施項目,科學制定項目流程和教學安排,開發出一些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校本教材來。

總之,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實踐項目教學法,必須立足本校,針對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有效地溝通新課堂理念與教學實踐的聯繫,發掘項目教學對教學的引導,真正讓學生從做中得到收穫,從而促進教師將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先進理念轉化爲課堂教學中具體操作和把握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淑芬項目教學法在課程改革中的實施步驟

[2]於源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3]藍鋼職教電子專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楊勇 單位:中山市坦洲理工學校

篇二十一: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中職數學教學現狀

當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陳舊

很多中職的數學教學,主要是講一些很經典陳舊的內容,這些比較簡單、陳舊的經典數學理論遠遠不能滿足新技術發展對數學知識的需求,這樣的教學內容與培養高技術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

2.教學方法死板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空間思維的培養,藉助立體作圖展示效果會更加明顯,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對數學教學有很大幫助。隨着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設施設備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很多教室都開始使用投影儀,但在中職院校中真正使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的學校非常少,還是在用幾十年前的古老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用筆在黑板上板書,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率。

3.學習評價標準偏頗

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標準,會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中,雖然教學目標也能體現培養實踐能力,但是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時,依然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對學生的引導方向就會發生根本性的錯誤,在這樣的評價系統下學生很難重視對動手能力的培養,他們只注重學習書本的理論知識。

4.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特別依賴老師的講解,在課堂上也很難跟着老師的思路一步步的往前走,大都思想懶惰,學習數學的思維意識不強,儘管在課堂上有很多聽不懂的地方,在課後還不會主動查漏補缺。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相當不認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人數是少之又少,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復習、不做作業,有些做完的同學也大都是抄襲完成。造成學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基礎弱、學習方法不當、沒有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在面對自己能解決的運算問題時可能還有點積極性,在面對自己沒有思路的複雜數學問題時就不再願意動腦子。學生應對考試也主要是靠死記硬背。

5.教師缺少進步的動力

由於很多中職班沒有升學壓力,所以老師不用擔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根本就沒有什麼要將學生教好的強大的動力。即便很多數學老師是師範院校數學專業的畢業生,但大部分老師對學生都不夠用心,也沒有將自己的知識根據專業需要傳授給學生,教的都是非常淺顯的內容,並且很多教師只是爲了上完課而教學,沒有想探究學問的意識。

二、中職數學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

1.編寫校本教材,讓教學內容靈活實用

現行的中職數學教材,自從4年前就開始使用。這套教材的內容有一部分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教科書的一部分內容難度較大,針對中職學生需要的內容不夠充分,很多學生能夠掌握其中簡單的內容都很難做到。這種情況,我們中職學校和數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積極改進中職數學教學內容。編寫校本教材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根據學生的基礎特點和專業需要,精選一些傳統的教科書的內容,再增加一些可以和實踐相聯繫的簡單內容,使學生能夠把知識很好的和實踐結合,能夠輕鬆的入門,並在意識到所學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編寫數學校本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專業的需要和學生的基礎。建築類的專業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樣可以在專業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電子類的專業,更應該較多的教給他們三角函數的內容,因爲這種函數在物理和電子學習中用處非常大;計算機類的專業,應該重點學習一些算法,框圖之類的數學知識;對於財經類的專業,應該重點學習一些數學函數,對於學習經濟知識非常重要。編寫併合理使用適合本校專業和學生基礎特點的校本教材,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會使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自身的技能掌握更有幫助。

2.改變教學方法,讓課堂輕鬆有趣

因爲數學本身就是很枯燥無味的學習過程,加上職業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學習中總是遇到很多難以想象的問題,如果沒有很好的興趣做支撐,在面對這些困難時學生總是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甚至會迴避這些數學問題。所以,中職學校數學教師應該在遵循以人爲本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尋找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充滿快樂。老師能夠在課堂上增加很多有趣的數學內容或者方法,喚起學生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就會徹底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學習數學的狀況。在學生肯發揮自己積極的力量主動學習數學時,其學習效率就會明顯提高。

3.完善評價體系,讓學生建立自信

因爲各個專業對數學課程的要求不盡相同,所以在制定數學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時,應該根據針對不同的專業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評價方法,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在制定數學學科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情況、進步情況、學習態度情況、任務完成情況等,儘量使學習評價體系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避免因評價體系的不當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4.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執教務能力

中職學校要把數學教師的師資培訓當做重點工作來抓,只有數學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提升,業務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教師纔會對教學工作更加重視,纔會以滿腔的熱情和負責人的態度面對教學工作。也只有這樣,中職數學教學纔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即爲培養更多優質實用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的文化知識基礎。

作者:楊彩蘋 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篇二十二: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方式爲主,缺乏創新

當前除了一些理工類院校和知名高校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革外,其他高校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仍較多地採用傳統教學方式———“填鴨式”。高等數學主要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內容多、抽象性給高等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不少授課教師只是單純地把書本上的定理、例題講解完畢,缺乏對所講解命題的由來、實用性進行介紹。這種“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僅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高等數學的精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二)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

高等數學不同於初等數學的一點在於,它是符號化、數字化的邏輯,更加抽象複雜。比如微積分的基礎———極限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直觀上很難體現,無窮大量和無窮小量也與現實有所脫節,微積分的講解也只是單純的介紹微分在經濟學邊際分析中的作用,以及積分在求解面積時的應用。與之相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更強調授課內容與現實場景的結合,將數學與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講授數學是如何在物理學、經濟學、生物學甚至考古學方面的應用。學生通過老師講解和做題真切的瞭解到數學是什麼,以及數學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三)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與通過案例教學、實驗教學來完成教學目的的課程不同,數學教學更多地是通過推理演繹和教師的板書來完成。有條件的高校在高等數學的課堂上開設數學建模和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學分析等課程,而衆多高校仍只是通過教師講授模式完成教學任務。數學本身的複雜性、邏輯性和嚴密性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迷惑,尤其是在初等數學向高等數學學習的過渡時期,這種迷惑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更深層次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在高等數學的課堂上缺乏必要的互動和思考;對所謂的期末考試也只是抱着“六十分萬歲”的應付心態。

二、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率的改革之路

(一)應該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

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帶進課堂,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問題是什麼、爲什麼,以及怎樣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將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與生活中的一些實踐結合起來,如在講解線性代數的過程中可以將GPS定位系統的發展和演變作爲介入點,介紹線性規劃在定位系統中的廣泛應用;講授微積分的過程可以將同經濟學研究的成本———收益分析相結合;教授極限和收斂性等問題時可以援引中國古代數學家所說的“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案例;還可以在講授某一知識點時對其創立者的趣聞軼事以及研究過程進行簡述,以活躍課堂氛圍,等等。只有讓學生真正瞭解到數學的魅力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熱情。

(二)保障數學的基本課時,適當延長高數教學時間

合理安排大學各年級的基礎課程,將一些非基礎的課程設爲選修,從而爲高等數學的教學騰出必要的課時;鼓勵班級組建高等數學學習小組,由授課老師定時或不定時地對學習小組進行指導,加強學生在課餘時間對高等數學的學習;強化對高等數學課程的考覈,嚴懲考試作弊行爲,獎勵成績優異者,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對於某些需要高等數學作爲研究工具的學科而言,應在大一之外的其他學年適當增加高層次高等數學的學習任務。

(三)強化對高等數學的重視,優化高等數學教學的軟硬件設施

各高校的教學和研究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高等數學課程的重視,增加對高等數學教學人員的引進,不斷採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引入多媒體教學、計算機分析軟件等基礎教學工具;在一定條件和科研需求情況下,開設數學建模課程和數學分析課程,強化學生對數學實用性和基礎性的瞭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期舉行院、校等級別的數學建模及分析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於成績優異者可給予部分物質和精神激勵。

(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一方面,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在大學聯考時的數學分數來分班,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應選用低難度教材,簡化教學內容,降低授課速度,增加教學課時和訓練量,爲這部分學生打好高等數學的學習基礎,鼓勵學生自學高難度的內容。另一方面,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班級,有些學生雖然高中時數學成績一般,但其對高等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低難度的高等數學顯然會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應鼓勵其遵循自身學習興趣。

講授高等數學重在講授數學的思維方法,對於大學新生而言,怎樣在這第一堂課中將高等數學的魅力、重要性和基礎性作用展現給學生是尤爲重要的。因此,高等數學的授課教師應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認真備課,強化專業技能,並關注高等數學的研究和應用方向,以便在第一堂課中消除學生對高等數學的恐懼感,培養起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

作者:王昀 單位: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篇二十三: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

依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可以把這一學習方式分爲課前協作式、課內討論式、課後研討式三種。

1.1課前協作式:指的'是孩子們按照教學目的的要求,在上課之前協作完成某節課的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可以把任務分解到每個同學的頭上,要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由每一個人經過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後在經過彙總每個人的學習結果,形成這個小組的結果,來和來交流,這樣孩子們願意學,願意參與其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着不同的任務,不會累着,不會有多難的任務,都會產生一種成功感,學習起來積極性相當高。例如需要進行社會調查的一些數據的,可以把孩子們分爲幾個組別,組內再進行分工,調查相關的數據,回來再進行彙總,孩子們的興趣無比高漲。

1.2課內討論式。指的是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我們的課堂上,經過一個個的小組內的討論來進行的學習。這個過程,分工明確細緻,合作積極,有談論,有辯論,有書寫的,有發言的,學生們認真學習別人的長處,開拓自己的思維,這是在我們的課堂上常用的合作方法之一。

1.3課後研討式。指的是按照教學設計的要求,在上完我們的數學課後一種學習方式。孩子們可以課堂上沒有完成或學習不是那麼透徹的時候,進行一次積極地延伸,把不會的問題都解決掉,學生們之間可以做到相互幫助,學習好的優秀的幫助那些學習不很好的同學,一塊進行合作探討,可以共同進步和提高也可以是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要解決課內完不成的任務,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師要加強組織

沒有好的組織,就不會有學生們之間好的合作學習。注意分組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原來的教學是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沒有學生的思考,探討,合作的機會、時間和地位,更沒有學生的質疑,糾錯,交流的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孩子們沒有自己的思維。新課程要求我們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改變教學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可以叫孩子們之間能夠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開動腦筋,吸取別人的好處和優點,提高孩子們思維的敏捷度,同時也培養起孩子們的合作意識。所以在分組之前我們教師要對學生做到充分的瞭解,做到分組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做到異質搭配和男女搭配,這樣小組之間就會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做到優勢互補,主要是促進組內的合作和組間的挑戰與競爭,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

三、適時恰當的評價必不可少

鼓勵孩子們學習的一項必要措施就是要恰如其分的給與孩子們進行恰當的評價,對於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如此,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要及時把握,及時地加以表揚和激勵,可以開展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等的評價方式,不要限於某一種評價方式。對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學習過程每個孩子的參與情況發言情況,積極程度,合作情況,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每一個可以表揚的都要及時地加以表揚,把每一個孩子和每一個小組的特點掌握在自己的頭腦之中,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做到有學習就有評價,幫助孩子們充分的認識自我,建立合作的決心和信心。

四、教學時要注意的問題

4.1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學習。

無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只要是有效的就是可行的,所以合作學習更的注意學習的有效性,沒有效率的教學,還不如不學。我們要避免不負責任的分組,避免隨意性,避免形式主義,避免合作的目標不明確不細緻,這樣只會給有些不學習的學生帶來投機的可能,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最後孩子們學習不徹底,只是沒學會,沒有形成共識,就起不到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要想使合作學習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我們教師要改變觀念,是自己的認識得到一個很大的提高,有一個飛躍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被動式學習,真正在我們的課堂實現孩子們的親自動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我們教師要做到精心組織。叫孩子們做到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共識。我們教師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評價。

4.2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地位。

新課程理念說明和要求我們的職責應該是孩子們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們要放開手腳,把孩子們作爲學習的主人,把我們的課堂及時地還給孩子們,放正自己的位置,要真正的以孩子們的學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現,所以我們教師要當好孩子們合作學習的好夥伴,就要必須轉變觀念,在每一節課中去體現和實現。

4.3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才能給孩子們以榜樣。

這種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作爲教師我們要首先懂得和學會如何去合作學習。教師只有經過合作才能從中感受到合作的要義,才能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和收穫,纔能有效地去指導學生的合作。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都是訓練教師合作態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4.4孩子們的成長要做好記錄。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爲了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成長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們都要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教師與新課改同成長也是我們這次課改的任務之一,新課程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使教師和課改同步成長。爲了幫助教師認識自我,不斷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師的成長記錄。你像教師要把教學中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教學心得、教學反思、論文、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等及時地積累下來,作爲自己成長的記錄。

作者:孟玲飛 單位:河北省武邑縣清涼店鎮中學

篇二十四: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國中數學教學學生存在的問題研究

1、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得不到提升。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導致學生對於教師將的知識不理解,由此導致學生越發厭惡數學的學習,甚至逃課,從而嚴重影響到數學教學的質量。而教師講課只突出數學課本中的部分重點,讓學生能夠明白,會運用就行了,對一些推導過程、演繹方法卻被忽略掉,這就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如何進行解題、數學結論的演算過程是怎樣的,這些學生都不瞭解,致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能有更好的提升。此外,有些學生雖然注重數學學習,但卻並非自身願意,而只是爲了考試成績,即使學到知識,也不能進行實踐應用,仍舊無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學生興趣的提升對於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國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突出重點,將一些觀點強加給學生,這只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學生方法的提升、數學思想的滲透、創新方法的運用進行探究,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聽之任之,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的學習存在迷惑,從而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對數學的應用性認識不清楚。

在大部分國中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清楚學習數學是爲了什麼,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即使會做部分題目了,而在進行數學的社會實踐應用中,卻派不上用場。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難以找到更好的教學竅門,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由於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不足,無法將相關的數學理論應當到實踐當中,從而導致數學教學不能更好地進行下去。

二、中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措施研究

1、學生的模擬情景呈現。

進行情境創設,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把握重點注意事項,將課本中的靜態知識進行動態現場的呈現。比如,教師通過課本題目,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都代表一組數據,將幾何圖形或者數列進行現場呈現。將學生的陣型分佈成一個可以看得到的幾何圖形,在求解證明過程,讓學生在這個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幾何的各個細節,教師幫助學生在幾何圖形的細節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在數列組合的求解工程中,將學生一字排開,每個學生都代表一個具體的數字,讓求解的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找到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在運用計算公式將它們進行系統的計算,這樣,當計算出來的結果不正確的時候,就說明計算公式用的不對或者排列有誤,就找到學習的重點注意事項了。

2、學生自我情境演繹。

進行情境創設施展,還表現在自我大腦信息的訓練過程中。比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幾何圖形,並且將這一幾何圖形進行分解,將整個的圖形拆開來進行呈現,把握住重點進行研究,這樣在學生心中,才能建立起重點於非重點的差異性。使學生能夠掌握住重點的注意事項,將其中的圖形或者計算公式的重點進行自我闡釋,把其中要解決的問題在腦中進行深刻記憶,今後就會使他們在計算過程中,能夠把重點計算公式等進行快速回憶、及時套用。

3、由易到難的解題過程。

課本上的習題一般較簡單,教師應多讓學生進行課本以外的習題訓練。但並不是題做得越多越有效果,要使學生牢固的掌握解題思路,學會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在應用題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的時候,能一看就知道用哪個知識點,做到這一步,必須讓學生能夠有解題的積極性,願意主動地來做題,而不是應付考試。

(1)首先,教師應該把簡單的應用題佈置下去,讓學生用到一個或兩個知識點就能解答出來,然後再增加難度,出一些較複雜的題目,這些題目往往要用到三個以上的知識點來解答。

(2)其次,教師應該注意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培養起學生初步的解題興趣之後,要給他們出一些更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要用到以前所學到的知識點進行解答,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回憶,對以往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加深穩固的過程。

(3)最後,教師應出一些更復雜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辯證邏輯思維的加深,這些應用題應該要用到不同的方程或者其他知識點來解答,這樣就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以前學到的東西的重要性,使他們在加強回憶的同時能做到培養好以一貫之的解題思維。這樣的訓練很重要,國中數學教師應該培養起學生的解題思路,學生應使這種思維更縝密更靈活一些。

4、教師的出題模式強化。教師在給學生出一些應用題的時候,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和發展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要有一個慢慢的演變過程。教師應該精心思考解決學生困難的方法,在發現學生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之處時,要迅速整改,時時降低出題的難度,在學生適應之後,再增加其難度,這樣可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牢固掌握,並更好地應用到其他應用題中去。

對全面的數學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找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正將全面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上來,並且對教學創新方案進行捕捉,才能真正解決相應的教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進行提升。

作者:李素芬 單位:重慶市合川瑞山中學

篇二十五: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數學教學要進行有效的導入,爲情境的創設奠定好教學基礎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從數學課堂的開頭做起,也就是說教師從課程的導入環節就要進行有效的情境創設,這樣才能夠在課堂開端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導入環節中,導入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最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數學的情境導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開啓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產生聯想和想象,推動學生進一步探究。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慾望,喚醒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因此,設計出一個成功的導入環節能夠爲數學課堂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故事導入法、遊戲導入法或是媒體導入法等等,結合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選擇最適宜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的方法,靈活地進行運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入環節的作用。

二、在情境創設中注重強調實踐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實踐是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教學目的。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設計也要注重提高其實踐能力。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夠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在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感受其奧祕,從而使學生順利地獲取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的學習要注重其實用性,保證學生學到最有用的數學,學習到最有價值的數學。爲了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出發,創設出更加貼近生活,更富有情趣的數學學習情境,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較好應用所學數學知識的意識。確保學生能夠靈活地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目的。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爲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情境需要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有益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對於學生而言,只要是有趣的東西就想親自去體驗和感受一下。我們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爲學生創造一個具有情趣化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爲學生營造一種熟悉的生活氛圍,讓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活動,或是探究方式,親自投身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之中,使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讓學生覺得是一種享受。教師在教學中的責任就是要給學生創設這種能夠使學生感興趣的、又富有挑戰性的容易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理的情境。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學的主要內容,編寫一個小故事,或是根據數學知識創造一個小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多媒體讓學生親自感受動態化的教學情境,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環節活潑起來,快速地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產生獲取知識及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

四、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

數學最初從哪裏來,最後還要回到哪裏去。源於生活的數學知識,最終來要應用於生活之中,更好地爲我們的生活所服務。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要考慮到學習的內容還要顧及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心理變化規律,設計出能夠較好涉及學生生活實際的、富有強烈趣味性的和教學意義的情境。也就是要將學生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在生活實例中找到原型,進行結合。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體驗到學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程度,在心底逐漸重視和努力學習數學。

五、探究性教學原則要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加以體現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組織及引導者課堂的主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吸取他人的一些經驗和總結,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數學教學的形式要趨於學生自主化的探究和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設出更加適合的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和學習因素等,確保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找到最適宜自己學習的數學探究方法。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盡辦法來爲學生創設探究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渴望。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地靈活地進行教學情境地設計和實施,以便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

作者:鄧東勇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第五中學

篇二十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適應性教學模式適應性教學模式

最早由美國教育家加涅提出,他認爲“適應性教學這一術語通常指恆定地監控着學生的進步,並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變換教學內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統。”適應性教學法強調的是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知識結構等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調節教學過程,使教學成爲一種動態生成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二、適應性教學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策略探索

適應性教學策略的設計應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學生的發展:第一個方面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需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發展。第二個方面是通過教學的靈活處理來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和個性差異。“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入門的嚮導”,要使高職學生喜歡數學,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愛學、善學。

2.1適應高職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習動機

高職學生由於其生源特點,註定了他們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學習缺乏自覺性,對數學的學習充滿畏懼,對前途迷茫,心理常處於矛盾、不安磑態,因此適應性教學策略中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激發學習動機,做到這一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正面引導。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狠下功夫,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學,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定理、複雜的演算,轉化爲易於理解、生動有趣的語言,並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

(2)賞識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讚賞。”因此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多用讚賞、鼓勵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點滴的鼓勵中獲得學習的動力。

(3)與學生交心。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給人的感覺是高高在上,威嚴不可侵犯的刻板教書匠,這在心理上多少讓學生與教師產生距離,從而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喜愛,爲此,我們要改善這種種狀況,使教師在課堂上是受人尊敬的老師,課下是學生的朋友,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之餘和學生多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學生學習中不解的問題、生活中的難題,從而及時給予他們幫助,通過交與學生交心,教師也能隨時瞭解學生的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法、進度。

教師不僅要做傳道解惑之人,還要做學生的家長、心理輔導員,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正確誘導學生,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教師與學生的這種朋友關係,可以讓學生產生愛屋及烏的心理效應,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2適應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需要和實際應用激發學習動機

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過於注重推理、演算等方面的技巧練習,對知識應用於專業及解決實際問題重視不夠,讓學生誤認爲學習數學沒有多大的用途,從而造成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感興趣,以至教師難以教學,爲解決這種問題,需要從專業需求出發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篩選,使學生所學內容既滿足專業需求,又能保證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學過程中對內容的選擇在充分考慮專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難度,談化理論證明,科學安排時間,並在授課時引入專業、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如股票曲線問題、房屋出租問題、“穀賤傷農”說法問題、牛奶包裝問題等。這此實例的講解不僅教會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積性和主動性,同時相關實際問題的講解,體現了數學爲專業和實際服務的宗旨。

2.3適應未來需要,培養自學能力

在知識信息量激增,知識老化的週期縮短的今天,要把繁雜的各種知識只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老子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因此數學的教學應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爲重點,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法指導這一環節,採取日常教學滲透、專題講座、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5實施分層教學

高職學生由於其生源的多樣性,導致學生基礎相差較大,因此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多重目標的課堂教學設計路線,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授課過程中實行同步授課、目標分層、作業分層、考覈分層。問題的設置、例題習題的選擇與各個目標匹配。高職數學的適應性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教學理念,這一方法的實施不僅使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轉向爲激勵、點撥、引導式教學,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是一種適合高職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

作者:葉菊芳 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篇二十七:化學教學研究論文

運用

化學是一門內容枯燥、知識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吃力。

高職院校作爲培養技術人才的基地,化學教學質量若是得不到提升,將會抑制高職院校的發展。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在高職化學課堂之中,可以誘發學生的研究動機,優化教學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高職化學教學效率,爲創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1研究性學習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創新型技術人才供小於求,高職院校肩負着爲社會提供技術性人才的責任,應當加大創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研究性學習指根據相關的研究理論來引導教學模式,同時還和素質教育思想有效結合起來。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有較多的化學實驗,相對於其他的科目,化學教學更能有效落實時下倡導的素質教育[1]。

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研究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化學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研究性學習,能夠在原有傳統教學上做一定程度的補充,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培養,爲創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2研究性學習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在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自身具有獨特的特徵,主要是對物質的變化規律以及物質的性質進行研究,高職院校中的學科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尤其是化學學科,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化學的實用性充分展現出來。

隨着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化學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廣,並且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如環境污染、資源利用等。

這些既是當前化學領域需要研究的內容,也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內容,備受人們的關注。

化學老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要對相關的化學理論進行研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課題的選擇上要高度重視,

確保選擇的課題既滿足目前社會對於綠色化學理念的需求,又能讓學生可以從研究過程中學習到一些實質性的內容。

比如能源、污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老師在課題選擇上不僅要深入研究相關的化學理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

儘可能保證學生研究的內容與專業知識相吻合,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例如,高職院校有很多專業都學習《分析化學》這門課程,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設置相關的研究課題,

比如,針對環保專業,老師可以設置課題“水果蔬菜中殘留農藥的危害以及去除辦法、“裝飾材料中甲醛的含量以及危害、“電池中有害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擴散等。

針對輪機專業,化學老師可以設置研究課題“酸雨對不同金屬的腐蝕程度。

針對汽車專業,化學老師可以設置課題“汽車尾氣的主要組成及其轉化。

2.2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化學研究性學習就是對化學實驗進行研究,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是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化學老師起到一個輔助性的作用:①化學老師的輔導。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化學老師是一個指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同時也是一個學習者。

老師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事必親躬、大包大攬,給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造成抑制,也不能不聞不問,完完全全充當一個旁觀者,任由學生盲目開展實驗活動[3]。

老師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研究動機,讓學生保持着研究興趣和研究熱情,同時還要進行適當的指導,

給學生的研究指明正確的方向,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例如,在研究“酸雨對不同金屬的腐蝕程度這個實驗中,學生不可能運用真正的酸雨進行實驗,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不同濃度的酸性溶液代替酸雨。

又如,在研究“水果蔬菜中殘留農藥的危害以及去除辦法這個課題的時候,學生因爲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去設置實驗條件,老師可以給學生傳授“正交試驗法等方法和相關理論。

②學生自主研究。

很多化學實驗是學生獨立完成不了的,化學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採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形成能力互補型實驗小組。

學生可以挺過上網查閱資料、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對研究的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並建立相應的實驗模型,

根據實驗方案開展受控實驗、社會調查,從實驗中獲取相關數據,一起討論分析,最後形成一個初步的結論。

再將實驗結果反饋給化學老師,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對實驗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取得最佳的實驗結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將其應用在高職化學教學之中,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學習積極

性,但是研究性學習相對於其他學習模式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化學老師要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將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化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張海玲.高職化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整合[J].教育與職業,2013,(29):7-10.

[2]李靜.新時期高職化學的教學困境與解決策略探討[J].科技風,2015,(23):5-7.

[3]陳麗.高職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意義與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12-15.

篇二十八:化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針對《化工設計》課程知識面廣、工程實踐強等特點,本文以學生參加化工設計大賽來推動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展示了該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也指出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化工設計。

化工設計大賽。

改革實踐

《化工設計》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一門必修的專業課程,它系統闡述了化工廠整體設計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它既要求學生掌握化工專業基本知識,同時還應具備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及相關專業知識。

目前,高校化工設計課程分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地方普通高校更多注重理論教學,部分高校未能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對化工專業人才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筆者以我校《化工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爲例,分析以學生參加化工設計大賽來推動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1問題的提出

化工設計是以建設或改造化工廠生產裝置爲目的,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等專業知識,

在確保技術、經濟、環境和安全的前提下,設計最佳的工藝流程路線,通過化工軟件的模擬分析,確定優化的工藝流程、工藝條件、設備選型及其它非工藝專業等內容[1,2]。

它既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專業知識以及熟練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同時還需熟悉化工設計系列標準。

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講授《化工設計》課程其效果不盡如意。

主要原因如下:(1)學習難度大,學習興趣不高。

爲適應“寬基礎、寬口徑的教育新模式,《化工設計》課程學時壓縮嚴重,我院化工設計課程總學時爲64,分爲理論課時32與實踐課時32。

可見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一套小型生產裝置的設計,包括基礎數據的蒐集、工藝流程的確定、物料衡算與能量衡算、

設備的設計計算與選型、主要設備條件圖的繪製、自控方案的確定及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的繪製、車間及設備的平、立面佈置設計及設備平立面佈置圖的繪製等難度非常大。

此外,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也感受不到這些學習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往往表現出學習興趣低,被動學習。

(2)實踐機會少,動手能力差。

化工設計是化工專業學生的一項最重要專業技能,然而,地方普通高校也面臨“雙師型教師短缺、實踐教學場地不夠等問題,導致學生實踐機會少,動手能力差。

即使學生通過課堂面授理解了有關知識,也很難做到有機會實踐,更談不上靈活運用。

2學生參加化工設計大賽在化工設計課程中的改革與實踐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由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教育部和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共同主辦,面向全國高等院校化工專業的學生,是國內化工類級別最高、參賽隊伍最多、影響最大的比賽[3]。

化工設計競賽是以生產項目爲載體,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對生產項目進行開發、製作的研究性學習過程。

化工設計競賽的主要內容涉及產品市場調研、設計可行性分析、工程設計和經濟分析與評價等[4]。

自2015年以來,我院將化工設計大賽分爲院級、省級與全國化工設計大賽三個層次。

針對《化工設計》課程的特點,以學生參加院級化工設計競賽爲目標,我院對《化工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嘗試。

整個教學改革包括四個部分:

2.1項目的選擇

《化工設計》課程由於課時有限,我們在確定課程設計項目時充分考慮以下幾個特點:(1)真實性。

項目主要來源於教師科研項目或企業生產實際。

(2)覆蓋性。

項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現項目所涉及知識和技能涵蓋本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

(3)操作性。

項目能根據課程進度安排分解爲適合教學的工作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本課程以院級化工設計大賽爲基礎,項目選擇來自岳陽某化工企業“煤制10萬噸甲醇的生產工藝設計爲學習載體。

該項目基本覆蓋了《化工設計》課程的各個步驟和內容,同時該項目大小與難度適中,又可以分成若干工作任務,按計劃實施,操作性強。

此外,通過將本課程教學與實驗競賽有機結合,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2課程單元分解

課程單元依據具體任務確定有明確的單元目標,包括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

《化工設計》課程被分爲8個單元,包括查閱資料書寫產品綜述、工藝方案設計、物料衡算與熱量衡算、繪製帶節點控制的工藝流程圖、設備計算與選型、車間佈置設計、管道佈置設計、典型設備佈置設計等。

教學內容就以“煤制10萬噸甲醇的生產工藝設計爲實例來組織,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上述8個單元任務。

2.3課程的實施

(1)通過實例設計進行理論知識講授。

教師在理論教學過程中以“煤制10萬噸甲醇的生產工藝設計爲實例,將設計說明書內容引入課堂,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設計

說明書的分析與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深度掌握化工設計的原則、國家標準與行業規範。

(2)佈置設計任務。

本課程開課之初將院級化工競賽的項目名稱及注意事項交代給學生,要求學生5人一組,每組選擇一名組長總體負責。

此外,強調學生提交競賽作品作爲本課程的主要考覈依據。

篇二十九:化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將其運用在高職化學教學當中,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化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高職。

篇三十: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1.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解題思想

在學生遇到數學應用難題的時候,教師爲了能儘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往往會將應用題中具體的量、包含的問題以及量與量之間的關係等等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就失去了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只會學到如何去套用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於套用模式越加熟練,到最後他們就會習慣於套用模式解題,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問題。當出現了學生不熟悉的情景模式的時候,學生就可能會出現不適應、不會做的現象,因而,注重學生自身的建模思想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是如今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建模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

(1)認真審題,由於數學廣泛的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出題形式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下分析理解所給的已知條件,分清題中重要的關係,捨棄掉無關因素的干擾,將題中具體的數量關係理清,將實際問題轉換爲數學問題。

(2)在學生能夠明白的題意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每個量的特點,分析出哪個量是已知,哪些量是未知的,考慮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是怎樣的,最後將文字語言轉換爲圖形語言或者數字語言,建立出數學模型。

(3)通過建立出的模型求解並得出結論,最終將得到的結論還原驗證。

2.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都是從中學直接進入師範學校學習,在現實中實際運用數學的機會較少,導致部分教師的應用能力不強,應用意識較差。在這樣的條件下,很多教師對於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意識的發展不關心,僅僅是關心基礎數學教學的代數運算技巧,或是雖有想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但是缺乏相關的教學素材,難以恰當的選擇切入點,針對這些狀況,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自身所學解決問題。

2.1大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由於很多教師不能給與學生足夠多的在思維策略方面訓練的機會,導致很多學生基礎知識雖然非常牢固,但是缺乏基本的解題思路。教師往往很少講解題的實際應用性,單純的爲了解題而解題的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缺乏興趣,進而感覺吃力。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講述一些實際問題,少一些枯燥的純理論數學的研究,不僅僅要對課本知識進行傳授,同時也應該鼓勵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着重培養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積極提高自身素質。

2.2大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開展數學的應用性問題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數學意識,將數學的應用意識穿插於整個數學的教學中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讓學生感覺學中有樂,既培養學習興趣,又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3.總結

高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要遵循來源於實際,迴歸於實際的原則,不僅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創新能力以及創造性的思維,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王利君 單位:吉林省舒蘭市第七中學

篇三十一: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在教學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積累經驗並且加以改正,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使教學方法與新理念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好的教學不僅是從教學經驗中總結而來的,還要有不斷反思的思想,“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是如此,如果要離開了反思的意識,正是固步自封,不進則退。運用反思出來的理論到實踐中,才能體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追求更高的目標。

二、教學的理論方法

在教堂上,直接敘述重點難點往往沒有多大的作用,相對的運用一些簡單的習題作爲引導,難度逐步遞增使學生們更深刻的體會基本概念、定理等。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大屏幕,更加生動的表現出來,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後,要總結整節課的重點,加深印象。教師要根據學生頭腦中的思路進行引導、糾正,反思出現的不同問題適當的調整計劃,並且採取一系列的防範措施。教師也可以階段性的開個會議,對課上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一起討論學生的學習過程,並且與學生們溝通與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們都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對潛在的因素進行分析,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迅速解決,做到當日的問題當日解決,這樣一定會提高學習效果,改善學習氛圍。同時,還會帶動學習自主意識差一點的同學主動學習,形成良性循環。教師的目的不只是灌輸知識,更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習成績。這種反思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的高質、高效,更能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教師應在課前進行必要的教學設計,主要目的要提高學生積極向上的求知慾,增強解題思維能力,保持課堂上的生動有趣性,激發學生的潛力。

三、教學的主要任務

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揮,思考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問、教師加以引導,最後師生共同完成此問題,加以深入的總結。只有經過反思,教學才能得以豐富,這樣就可以養成學生獨立自主的習慣與能力。高中的數學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深度,所以教師和學生一定要齊心協力、團結互助,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學生不能只依靠老師,更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改變自身的態度與習慣,這樣才能提高成績,增強鬥志,提高自信心,從而提高良好的學習效率。要總結經驗,改變策略,學會變通,積極進取,不能因爲成績上不去而沒有信心。也要對自己進行鼓勵,不要輕言放棄。教師不僅僅是講題,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循循善誘,使方法與習題相結合,促進學生更好的運用,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果。

四、總結

總之,對於高中數學來說,習題教學不異於是最好的辦法,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加以運用。要加強教師的責任心,促進學生在學習重點交流,研究學生目的,設計學習計劃,運用反思中得來的方法,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學習成績和效果。在習題中有不足之處,需要教師細心,提出典型例子,並加以改正,不要讓學生養成習慣成自然的不良思想。同時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讓他們覺得數學中也存在着樂趣。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斷加以改革創新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做習題,不斷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更好的貼切新課程的理念。

作者:韓君飛 單位:河南省範縣第一中學

看過“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篇三十二:鋼琴教學研究論文

鋼琴教學研究論文

一、練習鋼琴對練習者的智慧和情操的薰陶

作用我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創新性人才,創新就代表着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這樣我國纔會不斷地進步。右腦是人類想象力的源泉,有研究表明,提高右腦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聽音樂。在藝術發展中,鋼琴是將手和大腦相結合,是操作和想象的完美結合,練習鋼琴的時候就可以對練習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加以培養。因此,我們要積極地開展鋼琴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新時期的鋼琴教學方法需要有突破,本文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仔細去聽音樂

很多學習鋼琴的學生都被要求不斷地練琴,當然學習鋼琴彈奏技術必須是要通過不間斷地持之以恆地練習來掌握的,但是採取怎樣的方法練習,什麼時候練也是有一定規律的,也即需要循序漸進。首先,我認爲學生要學會的就是聽音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去感受、去想象、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大腦中爲所聽到的音樂勾勒出具體的形象,使得音樂的旋律變得有內容、有想象、有情感、有生命。讓學生感受到作曲家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作出這首曲子,這首曲子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刻畫哪些形象,表達什麼樣的情感,心中有“譜”,才能將“譜”貫通於指尖,才能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讓他們熱愛生活、積極面對生活,將生活中的真善美元素融匯於鋼琴彈奏的韻味中,這纔是鋼琴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生在傾聽過程中的體驗既是輪廓的,可以是細微的,也即會產生整體的感覺和特別的感覺,會從中體會到音色的改變給曲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每一個音符的跳改給整個曲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教師是怎樣控制每一個聲調的變化等。因此,我認爲鋼琴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仔細傾聽,讓學生將聽到的感覺表述出來,通過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探討來感知正確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學會如何獨自思考音樂樂律和特色。

(二)讓教學模式多樣化

傳統的大衆化的鋼琴教學都是教師做示範性演奏,學生模仿教師做練習,然後教師找出學生演奏的問題,指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意見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再做練習,直到學生能夠彈奏出教師認可的音效爲止。以教師的感覺和評斷來要求學生模式化地學習和演練的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不合理性。合理性在於學生應該聽從教師的教誨,學生的彈奏能力是從教師那裏學來的;不合理性則在於完全沒有發揮出鋼琴教學的實踐性、靈活性,扼殺學生的個性感受能力和創作能力。學生對作品難能保持自己的想法,不會獨立思考,對作品缺乏自我賞析能力,完全是聽從教師的指揮,以教師的認可爲標準的教學方法沒有體現“以學生爲本”的精神,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完全可以採用吸引學生新的教學模式,在學習音樂知識時也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藉助於電腦特技動畫來還原樂曲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可以在班級聆聽音樂會來刺激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特性

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很多人認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其實最重要的是發展其在音樂方面的特長,發揮自己的音樂素養。學生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教育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他們自己對音樂的感悟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也不相同。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是採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教學,沒有注意到個性的發展,那麼教學結果就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要因材施教,選擇學生喜歡的曲子作爲個人的練習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配合教學的各項環節。各項教學的開展都是以人爲本的,不能脫離被教育者而存在的。教師必須遵循科學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實現其個性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通過各種曲子的彈奏,教師進行形象化的講授,讓學生進入音樂中的角色,激發自己的形象化的情感,爲學生今後的音樂學習積累經驗。

(五)積極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主要的`表現形式是發散性的思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在音樂教學中有一個作業就是爲一個樂曲編寫結束語句,在這個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它。因爲此類練習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且非常適合學生做發散思維的練習,尊重學生的答案,讓他們進行充分的想象,大膽地進行編寫、構思和改造,積極地鼓勵學生去創作樂曲,逐步地學會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

(六)選定合適的教材進行學習

一本合適的教材是對這門課的積極引導之一,目前的鋼琴教材是無法幫助教師實現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在選定教材時一定要仔細思考,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認真去看這本書是否可以選定爲教材,是否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鋼琴的能力,能不能將音樂知識與鋼琴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能不能稱之爲一本專業的教材;其內容是否難度適中,是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引導學生,是否引導學生對作品加以欣賞,是否將每個曲子的特點和教學難點一一列出,教材是學習一門課的基礎。

二、結語

鋼琴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人們最常見的樂器教學之一。鋼琴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有很大的影響,有助於其創新思維、發散思維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鋼琴教學還存在問題,希望鋼琴教學人員積極思考這些問題,並建立新的教學方法。本文僅提出以上幾點教學改革方法與相關的教學人員共勉,希望能夠真正有助於鋼琴教學的提高。

篇三十三: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交給學生的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爲能力,需要思維作爲中介,因此類比思維法不失爲一個解決數學問題思維的有效方法.通過對類比思維進行綜合性的學習,不僅有助於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地教育學生,而且能夠更高效率地讓學生找到解題的方法,最終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類比思維和數學學習方法的聯繫

所謂的類比思維,是一種基礎的邏輯思維.它旨在把相類似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分析,並且從中能夠總結出一定規律和方法的思維模式.在數學教學和解題的過程中,類比思維也是指導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思想,運用類似思維,學生可以把複雜的題目簡單化,以此來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類比思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析和應用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以此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類比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解題思維.

(1)對於書本上的性質、定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類比思想對學生進行滲透.高中數學中,學生們要掌握的知識和概念是很多的,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都是存在着內在聯繫的,教師要善於把這些知識點進行遷移.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通過設計圖表類的板書列出這些知識,直觀的把類比思想呈現給學生看.例如:課程中橢圓和雙曲線,教師在講述這兩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通過類比圖表,列出雙曲線和橢圓的性質、圖形、方程式.讓學生們能夠直觀地看到這兩部分內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要善於針對學生不同的思維結構進行類比.因此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問題、解釋問題的過程中所表述出來的思維結構,把學生的思維結構列出來做類比的形式,讓學生們能夠理清自己的思路,養成自己獨特的類比習慣和方法,這對自己數學成績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與此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提高自己類比、分析問題的能力.讓類比爲數學學習更好的服務.例如:在大課間的時候,教師可針對學生們對同一問題,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行類比.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3)教師們要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類比思維綜合起來,這樣有助於增加和學生們之間互動的時間,在幫助學生提高類比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得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只有“教與學”雙重配合,才能得到教與學任務的雙豐收.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例如:情景式、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等等,教師可以把這些教學模式和類比思想結合在一起,滲透在平常的教學中,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例如:課程中有一部分是關於“二面角”相關的知識,因爲該部分的知識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空間幾何知識,所以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通過在課件中製作一些豐富多樣的幾何圖形,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二面角的定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以前學過關於角的知識羅列出來,例如:在國中課本中我們學過的“角的認識”.通過類比的方法,將“二面角”和“角的認識”做類比,進行相關知識的重新歸納和總結,讓學生們能夠清晰透徹地掌握有關“二面角”的定義和性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地將類比法運用到數學教學中的一點一滴,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也不總會覺得枯燥無味,“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們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纔能有信心去學好這門課程.

三、類比思維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和應用

1.運用類比思維能夠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融合

凡是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教學科學.針對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首先要有一定紮實的數學基礎.學生們知識體系的構建離不開知識的連貫和邏輯緊密.所以學生在學習新課內容的同時,要注意新知識能夠與以前所學的舊知識聯繫起來,通過類比的方法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的類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在對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舊知識溫習,加深印象.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只有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類比性思維.

2.線面垂直類比定積分

已知:直線l和平面α中的任意一條直線垂直.結論:那麼直線l和這個平面α垂直.認識:通過書本中的定義,我們知道什麼是線面垂直.提出問題:如果單單根據書本上的定義來說明線面垂直,在實際的操作中通常是無法證明的.衆所周知,同一平面中有無數條線,我們是根本無法驗證這平面中的每一條線都和直線l垂直.由此可以看出,定義的意義沒有太大的應用價值.解決問題:根據以往的學習我們知道,兩條相交的直線構成了一個平面.所以我們就得出了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繼續思考,如果一條線垂直於這個平面,那麼毋容置疑的就能推斷出,這條直線垂直於這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根據以上我們所舉的例子,學生們學習中的思路就更加明朗和清楚了,第一步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能夠擁有最基本的解題思路.同時在已經擁有的知識上思考,進而融合現在的新知識,解決問題.所以學生要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思考,嘗試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思考問題.

3.形式類比

對於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的工具,而是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思維去獲取大量的知識.但是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並不是把它當做一門興趣來學習,自然也無法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通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多是大量繁瑣的公式,枯燥的證明步驟,還有一些無法解答的題目.其實課本中的很多公式只是一種形式,證明的步驟也只是來驗證定理是可行的,而書本中以及試卷上的題目,也不過是對這些公式進行運用而已.很多學生看不清數學的本質,所以,因此常常感到數學難學.通過類比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維、分析思路,拓展學生們的思想,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更加容易.

四、總結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類比思想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讓教師提高教學的質量,而且有助於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更加的有目的和針對性,能夠提高解題的效率.教師通過類比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姜豔成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篇三十四: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

2012年,廣西進入新課改,內容的增加,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內容多與時間少的矛盾更爲尖銳,學生做大量練習的課時是不可能了,如何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學會數學呢?限於篇幅,本文從“二不要”來論述新課標數學教學的點滴。一不要“偏愛”解題而“冷落”數學概念的教學;二不要脫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

關鍵詞:

新課標;概念教學;教材;教輔

2012年廣西進入高中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課標內容比原來的大綱版教材內容明顯增加。原來文理科都是五本教材,現在文科五本必修+2本選修+3本選講;理科五本必修+3本選修+3本選講。內容的增加,難度有上升的趨勢,給高中數學教師帶來挑戰。另一方面,模塊教學的要求,共5個模塊,其中高一部分就要完成其中4個模塊的學習內容,幾乎每一節課都是新課,使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上習題課,講評作業,甚至做檢測,這對於課堂教學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面對新的挑戰,顯然我們不能象以往那樣上課。以往的課堂的不足,教師還可以有課時以大量的解題操練作爲彌補,由於內容的相對少,時間充裕,能有一些成效。但新課改後,內容的增多,沒有課時給學生大量的操練,如何讓學生學會數學呢?

1不要“偏愛”解題而“冷落”數學概念的教學

新課標的教材中,對數學概念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在例題、練習、旁邊的思考和探究中,都有涉及,而且大學聯考題越來越趨向于思考和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1.1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概念的產生過程

引入數學概念,應該要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體驗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認識,通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如在奇偶函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函數y=x(1、2、3、4、5、6)的圖像,學生觀察不難發現,當2、4、6即爲偶數時,函數的圖像的共同特徵是關於y軸對稱,而當1、3、5即爲奇數時,函數的圖像共同特徵是關於x軸對稱,這樣奇偶函數的定義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就讓學生相互討論,嘗試敘述,經過反覆修改補充後,簡明、準確、嚴謹的定義。學生經歷了概念發生發展過程的體驗,對奇偶函數的概念有了明確的認識。

1.2尋找並掌握新舊概念之間聯繫

在給出後數列的定義後,教材通過函數的定義來理解數列,不僅加深了對數列的理解,同時鞏固了對函數定義的運用,而且爲後面等差數列埋下了伏筆。在等差數列中,把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一次函數的解析式進行比較聯繫,在教材的例題和練習題都有涉及。還有一些是通過旁邊的思考探究,讓學生尋找發現新舊概念的聯繫,說明在新課標中更注重知識的聯繫,目的是要通過尋找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繫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1.3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

數學概念形成之後,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和發現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鞏固,以及解題能力的形成。

2不要脫離《新課程標準》

從大綱教材一路走來的老師,由於思想僵化與教學習慣,或多或少地違背《課標》中的一些要求,許多新增的內容難以接受。

2.1把握教學內容的度要依據新課程標準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對度的把握,有時候很茫然。比如《數列》,在大綱教材中有很高的要求,但縱觀新課標大學聯考中的數列題,難度下降,是否意味着降低了要求,這時候應以課程標準爲準。在《課標》中,對知識點的要求分爲四個層次,即“瞭解”、“理解”、“掌握”、“能(會)”。“瞭解”是知道這些知識就足夠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斷,“能(會)”則是用知識解決問題。四個層次的區分並不容易,需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分析總結。必須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確重點、核心內容,不拔高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合理的認知水平上學到知識。廣西用的是人教A版的教材,除了正文,在教材中還設置“思考”、“探究”、“觀察”、“閱讀與思考”“信息技術應用”等欄目,部分教師忽視了這些欄目,只重視教材正文部分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現和創造過程,改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是這些欄目的價值所在。可以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已經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

2.2處理教材中例題與習題要靈活

教材的例題和練習是固定的,一些章節的例題很多,這時可以有選擇的講,大膽剔除對知識造成干擾的例題,比如解三角形的應用舉例,例題非常多,這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選擇的講。有一些例題和練習的難度嚴重脫節,習題的難度比例題的難度大,導致學生普遍感到“上課時聽懂但不會做習題”.而習題中有些涉及沒有學過的內容,教師可以當做例題來處理。教材是死的,學生和教師都是活的。惟有用活教材,靈活組織教學,才能克服新課改中的各種困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陸金香 單位:防城港市實驗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建躍.A版數學教材的改革與創新[J].試教通訊,2006,(4).

看過“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篇三十五:長笛教學研究論文

長笛教學研究論文

長笛教學研究論文【1】

摘要:在長笛教學中,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如何解決好教與學相互的關係和作用等問題,是提高長笛教學質量的迫切課題。

作爲一名長笛演奏員,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發表了幾點個人看法和心得。

關鍵詞:長笛;演奏;教學質量;

長笛教學不同於一般以傳授知識爲主的專業教學,它是以實踐性和技術性爲主的教學。

它的首要任務在於教會學生在正確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演奏實踐,逐步建立起正確的演奏習慣,逐步掌握長笛演奏的技能和規律,去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內涵風格。

對長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兩者的關係和因素,應有一個正確辯證的認識。

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必須嚴格,學生對教師的意見應當尊重。

但是,學生絕不是被動的,如果教師不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加以培養、引導和開發,教學質量就不可能提高。

對長笛教學有必要抓住以下三個基本環節:

一、教學要求

長笛教學作爲一門器樂學科,它的包含量、波及面都比較廣,我認爲長笛教學應該注重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三者統一的要求。

“科學性”,就是探索科學的教學規律,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技能訓練。

“藝術性”,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能力和理解力;培養學生的表現意欲和藝術表現力;培養學生掌握全面的演奏技能和藝術風格。

“創造性”,就是調動學生的主體創造意識,發揮學生表演的獨創性。

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的創造,教學的本質在於建造學生獨特的藝術創造力。

二、教材應用

長笛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兩方面的因素有密切關係:一是教學法,二是教材,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頗。

教材的應用與安排,是因人而異和因材施教的,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主要問題以及發展情況來決定。

首先應該選用針對學生存在問題和克服其缺點的教材,但也不應忽視不斷髮展學生長處的教材。

教師安排教材,應該像和醫生“對症下藥”那樣慎重,教材安排應有全面嚴密的計劃性、目的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從而加速學生的進步。

教師應該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積累起一批好的教材,並不斷擴大自己掌握的教材,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不斷髮掘、優選、更替新的教材,充分發揮新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長笛教師不斷進取優化成熟的標誌之一。

三、進度安排

任何教學都必須循序漸進,長笛教學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可能要每個學生都走完全同樣的路,但是遵循一定的學習“順序”,卻是很有必要的。

長笛教學應該對學生的音樂培養性至少是技術訓練的全過程,作比較科學的、系統的探討,找出比較合理的“順序”。

當然長笛技術教學的“順序”,並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性,必然存在各種可能性。

但是不管怎樣,教師對教學的“順序”,應該心中有數,而不應該完全“走着瞧”。

學生更不應該貪快求多,急於求成。

四、練習方法

學生必須每天堅持練習,講究練習方法,提高練琴效率,教師應該把學生練琴的安排與方法,當作自己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來抓好。

關於練習的方法應注意以下4個要領:

1.持之有恆

長笛演奏是技術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從藝練功就要業精於勤,持之有恆。

鋼琴大師魯賓斯坦說過:“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二天不練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練功觀衆知道。”只有在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的基礎上,堅持天天練才能逐步形成正確“定型的”技術動作,達到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力。

專業者每天練琴的時間多少,取決於自己精力和體力足夠維持的程度,每天三、四小時的練習是很正常的,練習一小時就要間歇休息一下。

練習的效果和時間成正比,須知“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勤”與“熟”是練習量的增加,“補拙”與“生巧”則是質的飛躍。

要有“着魔”與“入迷”的鑽研精神,才能攀登現代技藝的高層。

2.有的放矢

練習要有針對性、目的性、計劃性。

要開動腦筋去找出技術的關鍵,發現自己存在的毛病與問題,通過正確有效的練習逐一克服與解決。

不要把練琴時間的大部分花費在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的吹奏,可以把目前所習奏的樂曲和練習曲中自己感到特別困難的片斷集中起來,每天堅持針對性的反覆練習,對於克服技術困難十分有效。

練習特別困難的技術,既可集中練,即盯着一處練,重點突破,直到有所改進爲止;也可打散練,即每次只用幾分鐘或一刻鐘去練幾遍,用“少量多餐”的方式經常練。

前一種方式適合於開始學習某種技術時;後一種適合於某種技術已練過一段時間以後。

總之要從難從嚴和帶着問題去練,有的放矢去練。

3.慢練

練習一首新的樂曲和一切技術困難,都應從慢練開始。

慢練才能保證有充裕的時間去仔細聽辨,慢練時要注意和思考的問題就愈多、愈細。

困難的技術,放慢了它的速度,就較容易克服了。

常言道“慢功出巧匠”。

慢練不是費時間,而省時間;要防止急於求成和急功近利的急躁情緒。

實踐證明,慢練的過程,也就促使逐漸將樂譜背奏下來,同時對樂譜的音符時值與各種記號要求都能熟練消化。

即使對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術困難片斷,仍有必要保持經常地慢練,這對鞏固和提高技藝都有好處

4.注重實踐

教學中的三個步驟,即上課,練習,經過多次反覆達到最終目的――上臺、即演出實踐。

上課與練習的目的是爲了用於演出實踐。

常言道:“練兵千日,用兵一時”,臺下“千日”的練琴,就是爲了臺上“一時”的演出。

舞臺氛圍和琴房環境的音響空間及心理因素有所不同,如何使學生在琴房練習的成效運用到舞臺和觀衆中去得到信息反饋,發揮最佳的技藝狀態和演奏質量,保持優良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它是學以致用、付諸實踐的檢驗,也是表演藝術的關鍵。

許多的具體問題只有在舞臺演出中才會暴露與發現,所以“從實踐出發”的練習,以舞臺演出的實踐非常重要。

要注意冷熱結合,情理統一;既有充沛的激情,又保持清醒的頭腦,每次上課或練琴時,有必要像正式演奏那樣絕不中斷地奏幾遍,達到精熟完整的境地……要經常舉行公開的學習演奏彙報與考覈活動,提供在各種場合的演出實踐機會,培養藝術實踐的內心感覺,積累豐厚的舞臺經驗。

長笛教學涉及的問題很多,要抓的環節也不少。

以上僅就幾個方面談述我對長笛教學的一些體會和看法,希望能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提高認識和掌握長笛專業教學規律的能力與水平,積累和建立長笛教育體系,更好地培養出長笛優秀人才。

長笛教學的原則與規律【2】

摘要:在長笛教學過程中注意長笛教學的原則和規律,可以有效提高長笛教學質量。

本文先介紹一下遵循長笛教學中原則和規律的重要性,然後提出一些長笛教學的規律和原則,以期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改進工作以有益借鑑。

關鍵詞:長笛教學 原則 規律

長笛的流傳起於幾個世紀以前,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還只是簡陋的粘土管。

到了17世紀,由德國人發明了德國管,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18世紀以後,長笛成爲管絃樂隊的固定樂器。

現在大家使用的長笛是由波姆在19世紀初發明的,他將長笛改爲圓柱形,規定長笛的粗細及孔的直徑,使長笛趨於完美。

在聽長笛演奏時,可以輕易發現長笛的音色十分柔美,具有明朗的中、高音區,並且具有婉轉的低音區,擁有多樣的奏法,易於融入到其他樂器的演奏中去,可以擔當重要的演奏樂器。

一、 長笛教學中原則和規律的重要性

近幾年,隨着西洋樂器在國內的普及以及交響樂的蓬勃發展,人民大衆已經逐漸接受了西方音樂的演奏方式和器樂形式。

長笛作爲交響樂的重要演奏樂器,在人民羣衆心裏佔據了重要地位,致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長笛,成爲學習人數最多的西洋樂器。

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十分完善的學習方法來教導人們進行長笛的學習,爲此我們有必要在實踐中積極總結學習長笛的原則和規律,讓學習者按照總結的原則和規律,進行長笛的學習,保證長笛教學的準確性。

可見,準確把握長笛教學的原則和規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長笛教學中的原則和規律

長笛作爲一種西方音樂樂器,因爲簡單易學、音色優美,又加之便於攜帶,深受廣大羣衆喜愛,成爲學習管樂樂器的熱門。

在長笛的教學中,存在一些我們需要借鑑的規律和原則,所謂教學,就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

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老師教授的知識,瞭解音樂作品的深層內涵,並且準確演奏出來,顯然是難以達到的。

因此,學生的課後練習就變得十分重要,在練習的過程中遵循長笛的原則和規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明確長笛的教學要求

篇三十六: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臨牀見習是高職高專臨牀醫學專業臨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種因素導致我們的臨牀見習教學質量遠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針對此現狀,本文進行認真分析並提出相關提升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臨牀醫學;臨牀見習

1.臨牀醫學專業臨牀見習現狀

臨牀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牀見習是臨牀醫學實踐教學的第一階段。

由於高職高專臨牀醫學專業的臨牀見習是在各教學醫院完成,學校對各教學醫院的教學質量監控及管理鞭長莫及;各教學醫院又以臨牀醫療爲主,教學質量管理、監控也難以落實到位,由此形成臨牀教師對病人的臨牀診療全力以赴,

對學生的教學敷衍塞責,甚至少數臨牀醫師視教學爲負擔,造成臨牀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而學生方面,很多醫學院校的臨牀見習只是換個教室上課,臨牀見習教學就是學生在學習室看看書,參觀參觀病房,只有極少數同學有機會與患者交流,大部分學生淪爲觀衆,缺乏參與機會,根本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使臨牀見習流於形式。

2.造成該現狀原因

2.1見習醫院數量及容納能力不足:由於見習的特殊性,見習地點須按就近原則,一般選取與學校同一城市的大型醫院。

2.2臨牀教師精力及水平有限:①臨牀教師因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職業風險高、社會地位低下、受患者尊敬程度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牀醫師的工作積極性;②科研壓力、職稱壓力、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等等大量消耗醫務人員的精力,

使很多帶教老師力不從心;③部分見習老師未經正規帶教培訓,教學能力良莠不齊,教學手段單一;④少部分老師不能完全融入教師的角色中,把帶教視爲交差,缺乏正確的教學態度,也是造成學生見習效果差的原因。

2.3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大部分學生對見習缺乏足夠重視,對見習的認識停留在好奇層面,認爲見習效果不佳也可以在來年的臨牀實習中彌補,因而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自主性,影響臨牀見習效果。

2.4患者配合度不夠:隨着社會發展,患者維權意識加強,醫患關係緊張,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見習學生開展見習工作。

3.提升見習質量的策略

3.1吸納更多合格的見習醫院:通過充分對本地區及附近區域醫院的病人數量、病種、診療規範性、醫療水平、醫德醫風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廣泛選取符合要求的醫院作爲見習醫院,緩解附屬醫院的帶教壓力。

3.2採用多種見習方式:建議學校鼓勵學生到生源地各級醫院開展暑期短期見習,參與簡單醫療操作、小型手術、義診等醫療行爲,使學生能提前接觸臨牀,應用所學知識,發現不足後及時糾正,這樣就更易適應將來的正式臨牀見習,有利於提升見習效果。

3.3加強見習前教育:在見習前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視臨牀見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重視醫德醫風教育,對附屬醫院見習管理等相關規定進行集中學習,初步培養學生職業角色的形成;專業方面,鼓勵學生鞏固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內容,如問診、臨牀診斷技能操作等,提升見習效率。

3.4建立臨牀見習監督管理制度:3.4.1專人負責制度:附屬醫院相關科室每學期應抽調專人脫崗負責見習,包括制定見習計劃、理論授課、見習帶教;見習結束後,由督導組組織學生對帶教教師教學準備、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分,其成績作爲績效考覈、年終評優、職稱評審的依據。

3.4.2雙向反饋制度:附屬醫院主管部門應定期召開反饋會,根據見習內容選取節點組織帶教教師、學生代表進行教與學評價。

學生反映見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教師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彙總出修改意見及建議。

此舉有利於及時發現並解決見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而充分的溝通也有利於師生關係的融合。

3.5改進教學方法:由傳統教學方法LBL,到PBL、CBL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化被動接受爲主動思考,會極大地提升學習效果。

課堂中輔助微課、理實一體化、角色扮演(教師擔任標準化病人)等多種教學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學病例不足的缺陷,提升教學效果。

3.6加強患者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積極性:對住院病人加強宣教,督促患者轉變角色,參與到培養醫學儲備人才的實踐中,增加患者的社會認同感和個人榮譽感,積極配合學生見習,這樣患者既獲得了精神滿足,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又可適當緩和醫患矛盾。

總之,導致目前臨牀見習質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過帶教老師、學生、患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學校與附屬醫院的充分監督協調,重視臨牀見習過程、細化見習流程、明確見習目標,對臨牀見習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積極修正,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不斷改進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治民.新時期醫院從事臨牀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3,19(9):551-553.

篇三十七: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現階段高校考試評價方式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總結出綜合性考覈評價在臨牀醫學專業開展的必要性、實施策略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臨牀醫學專業;綜合性考覈評價;綜合素質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英國開放大學教育學院的學者提出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後,各國高校在課程考試中逐漸注重能力考覈,從學生髮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在考試和評價中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內高校正陸續嘗試考覈評價方式改革,從而適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牀醫學專業(試行)》明確提出:“本科臨牀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初步臨牀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

”因此,針對臨牀醫學專業醫學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種全新的考試方法——綜合性考覈評價體系,這有助於醫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改變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觀念,轉而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1多數高校採用的課程考覈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數高校把考試作爲決定學生是否升級、評選先進和畢業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試雖具備集會考試、便於安排考試時間及地點的優點,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試不能及時、有效檢查教學效果。

一門課程的學習需要2~4個月,期末考試成績的反饋延遲,教師難以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其次,考試不能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改進學習方法。

部分學生忽視平時的學習,重視期末考試,用“考前突擊”來應付考試,而且僥倖通過考試後惰性增加,忽略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最後,考試不能真正激勵學生。

期末考試的內容偏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和理解,限制了其學習積極性;易使學生認爲學習只是爲了過關,而不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部分學生爲了追求高分或者通過,甚至作弊,這樣妨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過分強調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習效果的評估,會導致考試不再是一種有效的檢查和評價手段,而是成爲學習和教學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學生認爲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1]。

2綜合性考覈評價在臨牀醫學專業實施的必要性

課程考覈方式傾向多元化在探索考試改革中,促進考試評價由期末化向過程化轉變,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可減少課程成績對期末考試的倚重,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加強日常考覈的力度[2]。

高校應合理設計考試評價體系及豐富考試形式,理論考試總體上分爲平時與期末兩大部分。

考試方式應減少理論考試比重,提高實踐考試比重,以全面評價學生。

科學地確定平時成績評價的具體指標[3]。

平時指標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課後作業完成情況、期會考試、課程論文總結、實踐動手能力等,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特點增刪一些指標來全面和科學地考覈學生平時成績。

綜上所述,在高校考試改革過程中綜合性考覈評價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篇三十八: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當重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只有更好的合作學習或者是探究性的學習纔是現階段國中數學學習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見,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爲此,只能更多地採用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當然,對於國中生本身來說,學生各個方面正處於成長的階段,教師應當規範學生、鼓勵學生,更好地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實踐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合作學習;國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優勢

1.有利於學生團結互助精神的培養

傳統向來就是被用來打破的,當然,國中數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落後了,教師更多應當採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日常的教學工作,即將每位學生看作是由單獨的個體轉變而成的一個團體,讓學生能夠在團隊中進行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國中數學水平,一個人是極其容易放棄和退縮的,而一個團體則不那麼容易,團體內的成員間不斷的鼓勵和支持,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力,更好地解決問題。

2.有利於因材施教

針對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實踐而言,教師往往採用的題海戰術,讓學生被動地接受一切的知識,教師一味地重視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然而,在採取合作學習之後,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討論,而教師也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自身的情況,當一個團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當進行積極的指導,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問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國中數學水平。

二、如何有效地應用合作學習模式

1.小組形式的合作學習

在現階段的國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大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此,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之後各個小組進行相關的討論,最後,教師應當讓各個小組將自己得出的答案進行分享,最終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圓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先讓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自己的想象來繪製不同的圓的形狀,然後讓學生通過繪圖來解決問題,當然,一個標準的圓是需要藉助圓規這一工具完成的,因此,學生在進行圓的知識的學習中,必然會遇到關於直徑甚至是半徑之類的問題,而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相關聯的,只有這樣一環扣一環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競爭式學習模式的開展

在國中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採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僅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更是爲了更好地體現學生間競爭的能力,例如,在現代國中數學教學中,有極大一部分是進行公式、方程的介紹和運用,爲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運用競爭的教學方法,以競爭來促進合作。諸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來進行分組,當然每組成員中都應當有優秀的和較差的,人數應當是一樣的,其次,教師可以先發給學生一張白紙,讓一位學生只能做一道題,做完後傳給下一位學生,最後來計算學生一共做的數學題數和實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當然,這樣的競爭方法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互幫互助能力。

3.課外學習模式的開展

學習的最終目的必然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生活實踐中,當然,進行數學學習的目的也是如此的,爲此,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能夠鼓勵學生很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諸如,教師在進行各種利息的計算的教學中,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後選出一個作爲小組代表,在通過小組內的各種調查和分析之後,然後再以現在學生的壓歲錢爲基準來計算選擇不同的存款期限,能夠獲得的利息是多少,怎樣投資的利息是最大的?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同樣,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國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採用合作教學的方式,不僅僅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更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夠讓學生懂得進行合作學習,互幫互助,同樣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通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間進行交流共進,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運用,全面培養學生的合作協助能力和學習能力,更好地鼓勵學生進行良性競爭,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作者:徐欽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第四中學

篇三十九: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說明了問題教學法、體驗教學法、項目任務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的關鍵,教師要優化國中數學教學。

關鍵詞:國中數學;數學教學;教學效率

一、應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是教師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髮現一些學習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應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水平。有些國中數學教師發現,一部分國中生在課堂上不願意積極思考數學問題,他們總是把集中力注意到學習以外的事物上,那麼如何才能讓國中生願意自主的思考數學問題呢?筆者認爲教師能否創建一個良好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融入這個學習環境是問題教學法實施的關鍵。比如有一名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勾股定律的時候,給學生看一道數學易錯題,該題如下:在Rt△ABC中,a=3、b=4,求c。有些學生覺得這道題還不簡單,只要套用勾股定理的計算公式就能計算出來,於是給出答案c=a2+b2=42+32√√=5。這時,這名教師引導學生仔細思考這個答案真的是對的嗎?學生得到教師的提示,仔細思考,發現題目並沒有說哪一條邊是直角邊,於是學生只給出了其中一個可能性,漏掉了另一個可能性。於是學生開始反私自己做題錯誤的原因,最後得出了在做題以前必須仔細審題的經驗教訓。這名數學教師應用一道數學易錯題爲學生創建學習環境,學生剛開始做題的時候容易掉以輕心,發現錯誤以後,迅速融入學習情境,仔細思考爲什麼犯錯,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學習經驗。國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時,要注意爲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數學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一個數學故事、一個數學錯題爲學生建立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

二、應用體驗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

體驗教學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體驗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能結合學過的數學知識思考數學問題、能夠積極動手實踐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從理論上說,體驗教學法能引導學生反思理論知識結構,同時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與數學實踐能力。既然體驗教學法有這麼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是否所有的國中數學教學都適合應用體驗教學法呢?筆者認爲並非如此。現以一名國中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測量一個不規則的池塘兩邊的長度爲例,圖中的直線AB爲池塘的長度,這個池塘AB兩端跨度大,池塘中間有假山,學生不能用直接拉直線的方法測量出AB兩端之間的長度。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結合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應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測量出AB兩端之間的長度呢?有一名學生經過思考,得到圖1所示的測量方法。這名學生應用同等三角形的定理解決這一數學問題。這名學生認爲,雖然因故不能直接測量AB兩端的距離,但是可以測出AC、BC兩端的距離,結合同等三角形的定理,只要延長BC端至E,令BC=HE、AC=CD,那麼△ABC與△CDE全等,此時只要測量出ED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得到AB之間的距離,學生在完成數學學習以後,瞭解到可以應用學習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數學問題。這名教師設計的體驗式項目難度適中、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多元化、可操作性強,能有效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

三、應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給予學生一個學習項目,學生要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數學教學方法適合理論性過多、數學歷史較爲系統的學習項目,比如勾股定理的數學歷史較長,經過數千年的研究,目前人們已經得到了數百種勾股定理的教學方法,教師無法在課堂中一一引導學生了解這段漫長的數學教學史,於是可以引導學生用完成數學項目的教學方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那麼,當數學教師爲學生布置數學項目時,如何讓數學項目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呢?有一名數學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十一世紀阿拉伯民間數學故事:現在河邊各有一棵樹,其中一棵高70米,另外一棵高50米。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80米。現在兩棵樹的樹頂上各有一隻鳥發現河裏有條魚,它們以相同的飛速抓這條魚,同時到達目標,請問魚出現的地點分別離兩棵樹的距離是多少?有一位老人應用勾股定理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人們稱他爲智者。請問如果是你,你如何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呢?你願意當一名智者嗎?教師給出的這道數學習題與民間傳說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於是學生們願意積極完成勾股定理知識的學習。國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以前,要找到適當的學習切入點,讓學生對項目任務產生興趣,願意自主探究,這是讓學生高效完成項目任務的關鍵。

作者:阮正洪 單位:江蘇省阜寧縣豐唐實驗學校

篇四十: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我國教育改革的相關政策要求,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位置,也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教師爲配角,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的教學,依據實踐瞭解和認識相關的數學公式、數學定義以及解題方案等,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建立和諧發展的合作關係,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爲了發展社會所需的全面型人才,就需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對國中數學課堂進行有效的改變。合作學習模式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案,並且得到了大力的實施和推廣。同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了國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爲國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機遇和發展。

【關鍵詞】國中數學;合作學習;時間價值;應用策略

合作學習是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或是整體同學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主要是依據教學過程中多變的因素進行劃分,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案,並且提升了國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在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身上,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是一名引導者和監管者,以此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案,也就是灌溉式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多問、多提、多做,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新課標的實施,有效的推廣了合作學習的模式,並且被很多的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從而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依據實際案例分析出的結果可以看到,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更提升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教學。因此,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對於國中數學教學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組織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團結互助的學習,以此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國中數學教學模式。當前,很多國中生在家裏大都是獨生子女,對於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夠完善,而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後可以發現,只有具備合作的意識,才能夠能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經歷過,一個人無助的時候,但是一個團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就不會遇到這些問題,若是遇到問題,團隊的成員就會相互鼓勵,共同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此解決①相應的數學問題。

二、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助於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依據灌溉式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只關注知識的傳遞,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教學的效果並不良好,有可能會致使學生出現厭惡心理。而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應該注重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掌握學生學習的整體過程和效果,從而實施有效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帶來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例如,在進行合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這也是他們發展的方向,從而進行有②效的數學知識的學習。

三、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國中數學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應用相應的策略,以下就是幾種相應的模式:第一,科學合理的建立合作小組。小組合作模式應用的原則主要是通過提升個人的學習效率,來完成團體學習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方式,從而進行有效的劃分。同時,每一組的學生學習情況基本相同,從而激發學生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以此提升全體班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成果。第二,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爲了更好的實施合作學習,就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在課堂中實施的合作教學過程不要過長,但是也不能過短,要確保學生可以學到有效的知識。合作學習的時間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思考的時間,這就需要教師掌握有效的時間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第三,構件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客觀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從而發展和諧發展的課堂教③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中時期的數學知識對於學生來講,不但爲未來學習高中數學知識奠定有效的基礎,而且爲學生有效的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數學知識和人們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並且隨着人們生活的發展,也在不斷的發展,對於人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力。由此可見,要想提升國中數學課堂的發展效果,教師就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從而提升國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的意識,從而發展社會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作者:陳丹

看過“ 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篇四十一: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一、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及策略

(一)有些老師認爲勤能補拙

於是要求學生們刻板地複製語文教科書上的內容,死記硬背,這是萬萬不可的。曾經有人推出這樣一條公式:天才=1%天分+99%汗水。這裏說的“汗水”不是說死記硬背、複製粘貼。每一個年輕的心理,在大腦的潛意識裏都有求知求學的慾望,點燃這根火藥線的導火索就是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己擁有主動性。可以利用情境創設問題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常用的方法:

(1)聯繫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所說的道理運用在現實生活當中。

(2)利用演繹推理。可以通過一個命題作文展開一個情景對話。

(3)利用類比推理。把一些類似的文章或者詞語分類進行比較。

(4)抓住閃光點。從優點激發學習興趣並在成功中獲得喜悅。

(5)藉助童話故事。繪聲繪色的講解更能捕捉孩子們的心思。抓住學生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點,在探索推理的過程中將演繹盡情地發揮,最好能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是主人公。趁熱打鐵,將文章中所要體現的內涵告訴他們,並讓他們與教師一起再次複述。

(二)做到“謎語”“懸念”“故事”“小品”的引趣

每堂課的開端決定着孩子們整堂課的學習效率。提出相關的情境問題,讓學生們產生興趣,通過問題的假設在文中尋找出答案。這樣孩子們既覺得有意思,也不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這種雙贏的方式是必須要嘗試的一種。

(三)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競爭

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半是“我比別人強”,所以開展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爲幾個組來進行活動,老師通過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參與競爭,觀察學生們在活動中的活躍性,就會發現成績稍差一點的同學也會積極參與,不甘示弱。這樣下來,積累經驗,以後對提高學生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就遊刃有餘了。因此,趣味性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關鍵所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發揮學生主體、發展孩子們的智力

國小生對於課堂上或者語文課堂之外的許多事物都很容易發生興趣,興趣產生之後就會引發自覺性,進一步探索這個“事物”,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展了自己的智力。教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那麼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要主動參與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看圖讀書、畫畫、模仿、表演等形式都是可以發展孩子們智力的好方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分析到以下幾點:

(一)老師和藹可親,學生做主人;

(二)實施解放政策,勇於實踐;

(三)妙用非智,激活課堂;

(四)運用策略,實現目標。

三、組織學生學習各種方式的策略

主動參與。主動性越高,越明顯,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能表明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實踐的認識不可以是勉強的,一定要是孩子們自發的。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地準備很多組織學生學習各種形式的一些活動。

(一)鼓勵學生要自主學習;

(二)提倡學生要合作學習;

(三)不斷完善,探究學習。

四、結語

綜合本文來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領略其中的真諦。它擁有世界文采的多元化,還有極強的藝術性。可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也有很多很多,學生自身、課堂環境、教材等因素。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逐漸將興趣轉換爲主動指導真正的領略文章中的含義,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

篇四十二: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一、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課堂上的實際應用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育中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針對國小生的各種心理特徵、實際情況,下面對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課堂上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

1.信息在拼音教學中的應用

一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拼音是最爲主要的內容之一,對於剛剛步入學習生涯的孩子來說,認識拼音並學會拼寫,是相對困難的。教師需要藉助信息教學方法,使拼音的讀寫更加具體化、生動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認知拼音讀寫。例如,“ch?弧閉飧鮃艚詰慕萄В?教師需要將聲母“ch”和韻母“?弧鋇目渭?在課前做好,授課時,首先展示“?弧保?然後再展示小女孩舉着“ch”走到“?弧迸員叩幕?面,教會國小生聲母“ch”和韻母“?弧弊櫚揭豢榭梢雲闖觥?ch?弧薄W詈螅?連貫地將這個動畫場面播放幾遍,同時帶領學生讀聲母“ch”和韻母“?弧保?着重強調聲母“ch”發音需要翹舌,而讀韻母“?弧鋇氖焙蛐枰?聲音洪亮。兩個部分的連讀要連貫、快速。在邊講解邊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簡單地掌握拼讀要領。

2.信息在學生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對於國小生的識字要求是很高的,識字就是重要的學習任務。在識字學習上,如何入手?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認字的興趣,注重讓學生學會認字方法,同時找到識字途徑,堅持把識字和寫字相結合,做到讓國小生喜歡漢字,達到他們主動識字的目的,讓他們自己單獨學習識字,在寫好漢字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通過教師正確地利用信息技術,讓國小語文的.認字學習更富趣味性,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學“座”與“坐”這兩個字,就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體現。兩個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這樣可以看到兩個字有着本質上的不同。這樣形象的表達使學生書寫時更加記憶深刻。還有些生字寫字的筆順不好記,我們可利用信息出示字的筆畫,用動畫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着重強調易錯的部位,讓學生看到知識學習的步驟,達到激發學生模仿練習的慾望,這樣就能讓他們用心地書寫好每個漢字。

3.信息在教學難點方面的應用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一些較難的知識點,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果。例如,《我們成功了》一課,教師應該將我國申奧成功時人們歡呼雀躍、禮花齊鳴的情境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就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一世紀盛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不但快速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而且也領略到文章的主旨。因此,科學、合理地採用信息技術,在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一舉多得。

二、結語

總而言之,從文章的分析中我們瞭解到,語文作爲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語言駕馭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建立和提高的基礎,語文的重要性與基礎性不言而喻,爲了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篇四十三:國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 國中語文教學中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

摘要:語文是國中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佔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很難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佔據更多的時間卻不見好效果。而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在教學中結合文獻資料、將語文教學和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願意去學習,帶着興趣去探索,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文獻資料;結合現實;自主學習;巧妙應用

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學生不認真聽講或是不願意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往往將這些歸咎於學生懶惰,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學生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沒有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意識。長此以往,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填鴨式教學”的現象,學生在大量知識面前的狀態是麻木的,真正能獲得的也很少。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帶着興趣去學習,實現高效率學習的目標。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將所學知識和文獻資料結合

語文是一門覆蓋廣、內容豐富的學科,我們所教授的知識並不是孤立單一的,大多時候都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或蘊涵了豐富的文學知識。將課本上的知識和這些文學知識結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對我們教學很有幫助。舉個例子,例如,在學習《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時,可以帶學生了解《孟子》一書,讓學生知道《孟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和《論語》同屬儒家經典。這樣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體會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在學習《出師表》一文中,可以結合三國時期的背景向學生介紹本文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這樣的文章並非空洞而生,而是源於真實的背景,有着深厚的情感,這樣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時也會主動接受,減少排斥心理。國中課本上的知識只是衆多優秀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教師要善於以課本爲窗戶,結合窗外廣袤的文化天地,讓學生能夠通過打開這扇窗而發現更多優秀的文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結合

語文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它的最終目的也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語文的立足點,只有將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纔會發現所學的知識一旦迴歸生活,便能頓時迸發出巨大的魅力,激發出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片面化或是功利化:不要把思維和教學侷限在課堂上,不要把重點和關注集中在考試上。而是要注意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習的目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不可少的途徑。例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不應只停留在對小資產階級的批判上,而應該跳出特定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小人物命運的悲慘、無奈和尷尬,讓學生帶着思考去審視生活中類似的現象,形成自己獨到的思考。當今隨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的運用,學生也在接觸更多的信息和數據,他們需要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理智地判斷和思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擁有獨立的思想。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讓學生在寫作時擁有足夠的素材和判斷能力,也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將語文知識和現實結合,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學習興趣,有助於之後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如果學生需要教師時時幫助指導,那樣他們很難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對獲得的知識也不會有深刻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需要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而探索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思維,這就是所謂的“漁”。自主學習需要方法指導,例如,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就該讓學生知道不可以上來就盲目閱讀翻譯,而應該大致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瞭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對文章的背景有所瞭解;接下來就要在通讀文章中抓住重點的字詞和句子,通過解釋在意思上理解整篇文章;最後就是結合背景和文章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在這一系列步驟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逐漸自主學習文言文,同樣的道理,把握了其他的學習方法,學生也可以自己去學習其他內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對所學知識理解深刻,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生整體學習起到很大的幫助。

四、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知識一旦被運用,不僅有利於學生繼續深入理解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興趣。語文教學是一個不斷教會學生運用知識的過程,而不是把所學到知識束之高閣,那樣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無味,最後也會收益不大,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知識的運用多種多樣,具有實用性,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就可以在遇到相關文章的時候運用相關知識通讀大意,有時候在生活中理解一些字詞,避免尷尬。在生活中學生也能運用語文中學到的成語典故,這樣既可以增長見識,同時也發現所學語文知識的巧妙,方便學生帶着興趣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探索。積累下來的詩詞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鑑賞對聯等,在鑑賞中更靈活地運用相關對仗知識。這樣,才能實現國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國中語文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興趣,採取多種方法來不斷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帶着好奇的心理投入到國中語文學習中,以嶄新的狀態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能夠對知識加以運用,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篇四十四:國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 國中語文微課程設計論文 》

摘要:隨着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微課程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漸漸走入課堂當中。給學生增添了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新途徑。本文通過微課程的簡述,結合國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對國中語文微課程的設計及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國中語文;微課程;設計

將微課程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是以完備的教學設施爲基礎,針對知識點設計教學內容,藉助互聯網、手機電腦等多媒體以形成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促進學生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慾望,從而有效的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微課程的含義與特點

微課程這一教學模式被發現是在2008年,當時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級教學設計師提出了這個概念。漸漸的流入了我國的教育發展中,隨着科技與研究的改進和優化,對微課程這一教學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學術界很多教授也開始加入了對微課程概念的討論。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這一字對微課程的特點有很好的詮釋,也就是課程的細小精緻,以及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及教學內容向外拓展的資源活動結合體。綜合各方的說法來看,微課程是一種藉助網絡科技,由教師本身自主研發的,少於十分鐘卻擁有整體結構的短小教學視頻資源,可用於大多數一般課程,有助於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與按部就班的老固課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課程具有以下特點:其一,短小高效,領域性廣;其二,方便簡潔,個性化強;其三,豐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二、微課程的作用

國中的語文學科是各學科的'一個基礎學科,包含了較多的知識層面。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課內課外知識的吸收與鞏固是很關鍵的,培養學生將知識用在實際當中的能力,加強交流互作、創新思維能力。微課程的出現,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對知識的記憶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等問題都有所改善,爲國中語文課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學目標提供推動力。

1.建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老固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循規蹈矩、單一無味,生感到乏味無聊,漸漸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對語文教學目標實施的阻礙,影響了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但微課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這類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加入微課程,利用更多美將複雜的知識簡單化、無聊的要點趣味化,將層面較寬的知識面進行綜合整理,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接納。

2.對於教師教學效果的優化性

在原有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完全依靠教師個人對知識進行傳授,在講解重點前還要進行適當的鋪墊,也就佔用了一定的課內時間,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微課程的引入,將即將進行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減少了鋪墊所浪費的寶貴時間,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中的主體,對提高他們思維創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國中語文微課程設計原則

1.規範性

微課程在時間長短上有相對明確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幾分鐘內並針對知識點做好相應主題的內容。與固有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停下來與同學進行互動,教學內容需要適應短小的微課程,進一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看”和“聽”是微課程教學中的兩大重要因素。在設計微課程時,所選的背景圖片及整體結構的構建都要與所講內容相適應,一些細微之處的差異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上都會有所影響。還有語言的標準性也很重要,作爲貫穿整個微課程的要點,語言對整體構架起着支撐作用。微課程中所應用的語言需要達到流暢規範的普通話。優質的微課程,既對知識的傳授有一定推動力,又能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課程同普通的語文課程一樣,遵循“目標的設立、內容的編排、過程的建立、情景的設定、後期判定與評價”等等的設計流程。但由於微課程多借助網絡科技,教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與評價方面相對難以實施。但學習後的測評系統,對於語文微課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有助於教學內容的反饋與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加強。

3.系統性

根據微課程的短小及針對性等特點,在對知識內容的特點和細節進行推敲時,相當於完整全面的把握過程。在對微課程進行設計時,不需要明確的劃分出不同個體,而是互相邏輯相依有所聯繫的整體結構,在各個知識塊之間的網狀系統性。對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良好的接受大塊知識,有條理的對知識進行系統性接納有所幫助。目前在微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已經逐漸對完整系統化的見識加強了重視程度,也是對過去單調的微課程的新改良。

四、微課程的實際運用及注意事項

1.教學中的PPT

PPT作爲一個全面應用性很強的軟件,有助於複雜的語文知識教學。看起來雜亂的語文知識在經過PPT的整理排序後,更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愉悅的課堂氛圍內,完成知識點的傳遞,也使學生更加有熱情的積極參與進來。在普通的教學內容中添加了相對應的圖片與音樂,全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2.視頻音頻的播放

在教學中提前對知識點進行錄製整理與剪輯,在課堂中以微視頻的模式將知識點體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反覆播放,不但對知識點起到加深與鞏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學生理解和認識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期望目標。

3.情景劇模式

對前兩者而言,情景劇的完成難度較大,不但需要教師在編排過程中的合理科學易懂性,還要求了學生互相協作的能力。通過情景劇來學習知識點,既保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也使知識能夠融入實踐中。通過對臺詞和角色的理解與體會,也是對所學知識認識與思考的過程。在實際運用微課程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不宜過長,內容要有明確針對性;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爲參與主體,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各知識點相互關聯但不可多次反覆,保持新鮮性;還有我們要知道的是,微課程在國中語文課程運用中,可利用的內容、入手角度類型多種多樣,細緻的觀察與準備會爲微課程的設計提供幫助。

五、結束語

文章結合微課程的內涵與特點與國中語文中的設計原則及運用進行了深入分析,使閱讀者瞭解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希望對提高學生思維與溝通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質量有所幫助。

篇四十五:國中英語教學研究論文

一、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必要性

美國語言學家r在著作《語言論》中講道:“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自己的語言表達形式,語言背後映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同時文化又是語言得以生存、發展的土壤和源頭。在國中英語教學中,不僅應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法、詞彙、句子等,而且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文化環境中恰如其分地運用英語。如果學生掌握了相應的語言,而不清楚語言運用的背景,或者習慣用母語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表達,就會出現很多誤解。比如,在中國熟人之間見面的寒暄語常是“吃飯了嗎?”“你要去哪裏?”等等,而在使用英語語言的國家中,熟人、朋友之間相互問候的語言切不可按照中國式思維進行,“Have you had breakfast?”“Where are you going?”等話語一定會讓外國人感到困惑。中國人在接受別人的表揚時一般會比較謙虛地說:“哪裏,哪裏。”外國人在同樣的場合會說:“Thank you!”如果學生不瞭解相關的文化,還是用中國式的思維回答,就會讓外國人產生誤解。

在英語教學中融合相應的文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味地進行語法、詞彙的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國中英語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年齡發展特徵的。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英漢文化對比、英語典故學習、英文電影觀看、動畫歌曲欣賞等方式介紹異國文化,無疑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有效消除傳統教學一味灌輸的弊端。

二、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現實性

現在的英語教師與以前的英語教師相比,在年齡結構、教學水平、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新課改以來,教師更加註重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英語教師也在這種大環境下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己,在教學中融合文化因素成爲英語教師必然的選擇,這也爲教學與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現實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與文化有着密切的關係,這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文化的現實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瞭解說這種語言的人是如何進行思維,如何觀察世界,如何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如何用自己的語言來反映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爲等問題,即在瞭解他們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瞭解這種語言,更好地把握語言、運用語言。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設備已走入課堂,這些資源可讓中學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英語動態,也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多視角的英語學習環境,爲比較英漢文化差異,學生近距離了解英語文化、切身體會異國風情、原汁原味習得英語語言增添了新的途徑。

三、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基本方法

文化無處不在,每一個單詞、一句問候都包含着潛在的文化。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主動吸收新的文化,積極與母語文化互動交流,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

1.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爲知識和文化的引導者,自身首先應該充分了解異國文化,瞭解詞彙、語法、語句等使用的文化環境,在口語教學、聽力教學、閱讀理解教學、寫作教學中除了向學生教授必要的語言技能外,還需講授相關的文化知識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努力將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同時,教師應熟悉中國文化與英語所代表的文化在語言表達、思維方式、日常交際等層面上的異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兩種文化的差異,不要厚此薄彼,讓學生認識到文化雖然存在差異,但不存在優劣。

2.積極開闢第二課堂,爲融合文化創造積極條件。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在瞭解英語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英語、應用英語,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度關注成績而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忽視。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需要讓學生作爲主體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主動聽、主動說、主動讀、主動練,主動把英語文化與知識結合起來。教師作爲引導者應積極創設第二課堂,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和機會。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根據學生對各自專題的研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文化的深刻理解。教師可組織英語角、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交際中相互交流,進行文化的體驗。

3.利用多種渠道,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課堂中僅用語言來描述異國文化無法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充分利用電視、電腦、幻燈片、錄像等現代化設備爲學生創造視覺、聽覺等全方位的文化體驗,讓學生直接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實現文化與知識學習的融合。

課餘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外語書刊、報紙、雜誌等,這些書籍中有很多介紹異國文化的文章。學生通過親身閱讀、學習、體會,來比較兩種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同,在平時留心積累有關文化知識,爲以後的學習和交際打下基礎。

篇四十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必然性

1.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適應發展着的時代,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教育改革方面就提出了高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所以轉變教學方式已經迫在眉睫。此時,將快速發展着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化學課堂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夠支持新教學方法和新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使教師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

2.學生學習的需要

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很多內容是學生已經無法通過單純的書本學習能理解領會的。要提高教學效果,應該充分加強對學生的直觀立體教學展示,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綜合講解。而諸如音樂、動畫、圖片等信息也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

在化學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原高危化學實驗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爲社會培養出高智商人才的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手段,具有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和技術性。

1.創設問題情境,增進學習動力

信息技術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聲像、視頻、圖片、音樂等能夠極大程度地爲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提供情景化再現。例如,在講到金屬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的課程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幾張金屬在氧化前與氧化後的對比圖片,以及一段對於金屬氧化的加速視頻,再配上一段輕音樂。學生看完視頻之後,就會十分好奇金屬爲什麼在空氣中由嶄新變成佈滿鏽斑的。在學生好奇心高漲的時候,教師向他們講解氧化反應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而在空氣中金屬會發生緩慢氧化反應。信息技術能夠形象生動地輔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吸收新鮮知識。長此以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鞏固。

2.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化學教學內容大多數都是抽象的,一些分子之間的微觀運動是無法直接展示給學生看的,這就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理解消化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可以變微觀爲直觀。通過計算機模擬,能夠形象生動地展現出微觀運動的運動方式。如,在講解“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可以在講臺前做完實驗後,播放一段氫分子奪取氧原子的微觀過程運動圖。讓學生不僅知道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直觀過程,也可以瞭解原子分子之間的微觀運動,在微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於還原反應的理解。形象地展現出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直接突破了化學教學的重難點。

3.將不可見轉化爲可見

化學教學內容基本以實驗爲主,雖然能夠形象生動地展現學習內容,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弊端。一些高危實驗和實驗錯誤操作是無法向學生直接展示的,給學生的理解吸收造成了困難。而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化不可見爲可見,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在加熱試管時,試管外壁有水珠會造成試管炸裂。利用動畫向學生展示這一錯誤操作,可以化不可見爲可見,加深學生的印象;也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提高了警惕性,阻止實驗受傷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4.突破時間、空間限制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侷限在課堂、書本和實驗室裏,而信息技術可以將學習延伸到各個角落,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利用網絡,教師可把教學課件以及教學資源發到公共平臺上供學生下載學習。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在家裏用電腦進行預習和複習,知識面得到拓展。如果學生有網絡環境,也可以與教師聯網,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將作業發送到教師的郵箱。簡化了教學結構,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自由。

總之,信息技術有其特有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它內容豐富,展示效果多樣,畫面生動。在與化學課堂整合時,能夠加快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爲主動,熱情高漲的學習態度能夠提高學習熱情,也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探索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於發揮信息技術的長處。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的整合,在素質教育模式下,有着不可小覷的作用。

篇四十七: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一、設疑激趣,創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樣的課程,有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有的教師則會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原因不在於課本的內容,而在於教學的方式,這也是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筆者認爲,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創新教學形式,不能拘泥於“一言堂”,一定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爲有兩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一種是設疑,一種是激趣。如在學習“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時”,筆者提問學生:“同學們,在人類歷史上發生了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你們知道是哪五次嗎?讓我們帶着問題學習,誰最先找出答案,可以舉手回答”,通過這種設疑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在教學中,筆者還非常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經常在學生之間進行分組比賽,針對課堂知識點進行提問,得分高的小組會得到獎勵,得分低的小組則要接受懲罰,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比拼意識。此外,我還經常採取遊戲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

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行爲,必須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瞭解學情,因材施教。對於高中學生來講,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學校教育的差異,其信息技術的基礎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而有的學生則完全一竅不通。作爲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前,首先要在班級內進行摸底調查,瞭解學情。筆者就是這樣做的,在每個學期開始前,都會針對本學期要學的知識點,製作問卷,進行調查,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

三、溫故知新,鞏固知識要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實,知識就像刻在木頭上的痕跡,刻的次數越多,刻得就越深。因此,學習必須舉一反三,才能溫故知新。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一直追求教學的速度,但是有速度並不等於有效率。教學必須注重效果,而確保效果的關鍵在於對學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就非常注重對已學知識的溫習,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每堂課開始時,會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對上節課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二是在講解新的知識點時,會與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繫和比較,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如在學習對音頻、視頻信息進行加工時,我會引導學生回顧圖片信息加工的相關知識,比較不同軟件的區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學習的重點。作爲教師,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才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

知識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理論只有真正的聯繫實際,才能體現其價值。要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應該注重學以致用,作爲教師不能單純的、一味的宣傳理論,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採用任務教學法。所謂任務教學法,就是通過佈置實踐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完成,從而促使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圖像信息處理時,我經常在課堂上展示一些有瑕疵的電子照片,讓學生運用photoshop等軟件,對照片進行處理,並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照片進行處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實踐練習,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逐漸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知識點,也看到了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信息技術雖然不是大學聯考的必考課程,然而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着重要意義。作爲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認真學習信息技術,作爲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也應該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

標籤:教學研究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