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五年發展規劃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對教育的發展計劃,結合我校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我校新的五年發展規劃。本《規劃》涉及的時間從2020年12月至2025年11月,將對學校這一段時間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及主要措施進行前瞻性的預測和做出適度超前的計劃,以促進學校工作的開展,保證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五年發展規劃

一、面臨問題

(一)學校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積澱了優秀豐富的傳統和文化個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待我們認識、整合、把握、總結和提升,並抓住課程改革的歷史機遇,趁勢而上,要在傳統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基礎與目標之間,確立起具有時代特徵、彰顯學校特色的主流文化。

(二)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較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和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研究的改革意識,缺乏足夠的市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學科教學質量發展不平衡,教師整體素質要進一步提高。

(三)學校的管理比較傳統,校內管理機制改革推進緩慢,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考覈制度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激勵競爭機制,激發辦學的活力。

(四)學校的辦學規模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轉化爲辦學效益優勢不夠。

二、辦學理念

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爲首,智育爲重,育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興校”的治校方略,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三、辦學目標

通過五年的努力工作,把我校建設成爲教育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教學環境人文化,師資隊伍高素質,管理體制科學化、人格化,具有優勢學科和名牌教師,教學質量一流,家長滿意度高,社會認可度強的興城市知名學校。即達到辦學綜合實力的四個一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育人環境。

(一)管理目標

堅持依法治校。由傳統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而科學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變“人治”爲“法治”。學校要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校情,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使學校管理制度化、科學化。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超越規範,達到剛性管理(法治)與柔性管理(德治)的有機融合,達到師生自律自覺的高層次境界。

(二)核心目標

提高教師素質。切實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造就一支思想素質高、教育理念新、文化底蘊足、業務能力強、結構合理、身心健康的教師羣體。

(三)成果目標

着力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學生成爲:會做人(具有較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行爲習慣,自覺的地球村意識),善求知(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紮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利用書籍和現代信息工具獲取新知識),能合作(具有團隊精神,能夠與人協作),有特長(文化修養好,並在音、體、美、勞、文學或其他方面有特長),肯創造(具有較好的創新品格,自覺的創新意識,較強的創新思維,一定的創新能力)。

(四)基礎目標

構建顯性與隱性、感化與強制相結合的校園文化系統。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一所教學設施現代化、校園環境人文化的學校。

四、具體措施

(一)依法治教,創學校管理一流。

“依法辦學、以德立校”是學校實現科學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爲本,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是進行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涵。

根據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學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設是實施目標的有力保障。學校通過強有力的管理和制度建設,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從而使教師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

1、完善校長負責製爲核心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監督保證作用。完善校級領導、職能處室、年級組和教研組三級管理體制,提高工作效率。

2、逐步建立一支步調一致,職責分工明確,高效務實的中層管理隊伍。

3、實行年級組、教研組並行的體制,發揮他們在學校管理中的中堅作用。年級組負責組織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處理好年級的日常事務工作,協調任課教師搞好教學工作;教研組負責學科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課程開發、質量把關、教師培養等工作。年級組和教研組在各處室的組織協調下,相互配合工作。

4、在以校長負責製爲核心的管理體制下,完善教師聽證會形式,施行校務公開制度,暢通民主管理渠道。

5、健全、完善、修訂學校工作各方面的在關規定和制度,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工作局面,使學校各項工作在良好的狀態下運行。做到學校規章制度彙編人手一冊,加強監督,及時反饋和調控。

6、建立和完善學校工作的評估體系。如《教師工作量化考覈方案》、《班級工作量化考覈方案》等。

7、學校所有工作必須圍繞“學校發展規劃”規定的目標,逐年制定學年度工作計劃及實施的具體措施。各職能部門、年級組、教研組要有學期工作計劃,學期結束,檢查計劃落實情況,寫出書面總結。

8、加強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黨員積極關心和主動參與學校重大問題的討論,黨員教師爭做師德高尚、業務過硬、樂於奉獻、勤奮工作的榜樣,成爲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二)勤奮學習,創師資隊伍一流。

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熟悉現代管理規則,應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幹部隊伍和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學校規劃”的核心內容,也是“以教師發展爲本”的管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1、幹部隊伍建設

(1)結合新一輪的課改實踐及領導幹部崗位培訓,自覺學習,精通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業務,要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做專家型的領導幹部。

(2)堅持校長負責制。校長負責制是指在校長領導下的所有校領導的分工負責、集體領導制度,必須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通力協作,實行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提高管理效能。

(3)按照崗位職責,嚴格自律,強化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保持班子的整體性和一致性。以領導集體的高尚的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全校教師一道工作,實現“以德治校”。

(4)實行每週工作例會制,領導值周制,互通情報共同協商,根據校學期工作計劃,具體確定雙週工作重點,真抓實幹,做出成績。

(5)建立“領導幹部責質和工作業績考評”制度,實現領導與教師的互評互動。

2、教師隊伍建設

(1)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推行“教師讀書計劃“。因爲教師的讀書愛好,決定着學校的校風乃至教學質量,所以學校要組織中青年教師有目的系統的讀書活動,按規定完成一定數量的必讀書目。鼓勵教師做:“學習型的教師”,使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2)立足校本培訓,抓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按照市進修學校對教師繼續教育內容的統一安排,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充分利用好“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時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步驟、層次清晰的培訓。幫助教師提高師德修養和業務素質。

(3)建立校本科研製度。確立以反思爲前提,把學校教學上存在的問題轉化爲課題,以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爲目的,以教師的體驗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爲特點的教科研思想。

(4)加大骨幹教師培養力度,致力於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教導處每學期都要積極物色思想端正、業務精良、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師,做爲培訓對象,併爲其成長搭建平臺。首先,幫助教師選好導師,實施跟蹤培養;其次,在教學活動中鍛鍊,反覆雕琢;第三,搞好對外交流,提供增長見識的機會。第四,向上級教科研部門推薦創造成材的機遇。

(5)改革教師管理體制,健全教師評價制度。實行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領導評價與教師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對教師進行德、能、勤、績的綜合考覈。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激勵、競爭的機制。

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步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對教師職業的危機感。

(三)銳意改革,創教育教學質量一流

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使每個學生逐步形成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既使學生生動活潑、和諧的發展,又使他們的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這是實現“學校辦學規劃”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更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

1、德育工作

以愛國主義教育爲主線,以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爲基礎,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質量。

(1)健全以校長爲統領、分管校長負責、政教主任組織實施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

(2)針對目前班主任隊伍現狀,實施有計劃、有目的的在職班主任和後備班主任培訓。以班主任爲主體,實行全員管理,全員教育。讓學生從進校門到出校門,無論在學校內何時何處都能嚴格按照基礎文明的要求辦事,形成習慣,受益終身。

(3)積極創造條件,大力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教育,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鍛鍊中,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突顯學校在育人質量的特色。

(4)加強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把心理教育列入課程計劃,採用上課、講座、心理諮詢等形式,把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矯正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的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強對少先隊、學生會的領導,放手讓他們獨立、自主的開展各項活動。加強周值勤工作,讓學生在維護校園衛生和生態環境的公益勞動中,增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社會責任意識,實現全體學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6)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對家長進行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開辦講座,使家長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子女。經常徵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努力使學校與家庭教育配合默契,互相促進,使家庭教育落到實處。

(7)建立並完善與德育目標導向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將學生的行爲規範具體落實到學生的行爲中去,結合學生的“三好評優”和“三好班級”評比,修訂學生個人和班集體的評優體系。

2、教學工作

以教育科研爲主線,以建立學科教學特色爲基礎,以教育手段現代化爲輔助(CAI),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1)嚴格執行課程標準,開齊學科,開足課時,凡開設的課程必須規範認真的上好,達到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

(2)確定教育科研的先導地位,用教育科研促進教研和教改。以語文科研課題爲切入點,全面啓動科研工作,完成一批省級科研課題。

(3)加強教研組建設,建立五環節教研模式,教研活動中採取五環節鏈式活動法,即“備課-說課-上課-評課-研課”模式,輪值中心發言人即爲特定章節的說課、上課的主講教師,其他成員參與評課和研課。

(4)規範教學常規、強化對日常教學流程的全程控監管力度。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爲教改的突破口,圍繞備課環節引入新的教學設計理念,在備課過程中主動上網查詢資料,蒐集信息,迅速準確的將蒐集來的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採用微機生成教案,自制較高水平的課件。

(5)培養特色學科,各學科都要用一種教育理論,指導一個課題,實踐一種新的模式,特別是語、數、外三個基礎學科,要在學科特色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中發揮“龍頭”作用。

(6)以設疑激趣爲先導,構建和完善“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思考,探究發現,交流合作,使之在自主研究中學會學習,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7)加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及實用性的研究,建立動態的學生學習狀態數據庫,爲教師的針對性教學,提供較爲科學的依據。

(8)嚴格考試流程管理,在命題、審題、監考、登分、反饋、分析方面嚴格把關,以好的考風帶動好的學風的形成。

(四)提升品位,創校園文化建設一流。

“以人爲本,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爲標誌,以校園文化活動爲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實現學校發展規劃的必然,脫離了校園文化行爲的配合,學校發展很難達到最終目的。所以,必須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學會學習和學會生存能力的育人環境的高度構建校園文化。

1、設計文化情境,創造文化氛圍。

(1)整合、把握、總結和提升學校的傳統和文化積澱,確立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把“三風”建設目標上牆,使文字醒目,增強藝術性和觀賞性。

(2)對校園的佈局進行科學規劃,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綠化和美化,以期實現校園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宣傳欄、閱報欄、光榮榜等櫥窗設施的管理與使用,完成走廊的藝術化設計。

(4)動員全體師生共同構建溫馨倡導性的校園提示語體系,增加校園的人文色彩和人情味,使校園提示語成爲校園文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5)實現辦公室、教室的窗明几淨,佈置典雅,透射儒家文化氣息。

(6)“校園之聲”廣播,要在開辦的欄目和播出方式上不斷積累經驗,大膽創新,實現參與式的互動,緊密配合學校各個階段的具體工作,積極爲教學服務,增強輿論的導向作用。

(7)實現圖書閱覽室定期向學生開放,班級建立圖書角,積極籌劃校報的編撰工作。爲師生間、生生間平等對話和交流搭建平臺。

(8)精心編寫代表校園精神的校歌,顯示校園文化情境品位。

2、組織文化活動,陶冶道德情操。

(1)開好藝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鑑賞力,提高藝術修養。

(2)注重校園體育文化的積累,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前提下,從構建校園文化的高度認識廣播操、體育課等體育活動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作用。

(3)開展以愛國主義等爲主題的演講、讀書報告,富有紀念意義的歌詠比賽會、詩歌朗誦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喚起對國家、社會、民族的責任感。

(4)開展課外閱讀,組織各種活動小組,根據個人興趣,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題中之旨。

六、實施與監控

學校將組織教職工學習《學校五年發展規劃》,理解和認同規劃中所提出的思路目標和措施,並轉化爲各部門、個人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制定好各部門具體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計劃。在積極組織實施的基礎上,每學年學校對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作出階段小結、評價。根據反饋效果和實際操作結果,將不斷修訂不切實際、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建立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學校實際的目標。

學校將進一步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教研部門的指導、教育督導部門的督導、檢查、評價和指導,聽取社會、家長、教師、學生的評價,努力實現學校新的五年發展規劃。

標籤:規劃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