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氣象帶來農民種植發展變化

徵文稿1.05W

“紅芋飯,紅芋饃,離了紅芋不能活”。這是淮北地區早年頗爲流行的一句順口溜。不知道是自己忘本了,還是當年紅芋吃得太多,現在即使看到烤得焦黃的紅芋也沒有什麼胃口。更意想不到的是,紅芋面做的黑窩窩頭竟擺上了高檔飯店的餐桌!

氣象帶來農民種植發展變化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產量普遍較低,小麥畝產300來斤就算高產了。農村家庭孩子較多,一家七八口人算是正常,種植小麥、大豆等農作物難以養家餬口。不知從何時起,哪位聰明人從外地引種了紅芋,這種作物不僅栽培簡單,而且產量較高,爲解決淮北地區,乃至我國廣大地區人們的溫飽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

紅芋,是淮北地區老百姓對紅薯,學名甘薯的通俗叫法,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當地種植的當家品種。一般在春季或夏初栽植,國慶節前後起獲。收穫的紅芋即薯塊,除少部分食用和留種外,剩下的要人工切成片狀,撒在田裏晾曬,曬乾後拉回家儲存,這也是一年當中最繁忙最累的時候。好的紅芋片,或磨成面做成窩窩頭食用、或賣錢用於日常開銷。

紅芋收穫時節,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天氣了。紅芋片晾乾大概需要一週左右時間,期間最怕下雨,尤其是連陰雨。那時的天氣預報主要是從鄉村大喇叭或收音機裏獲得,準確率不高,預報時效也就是24小時、48小時吧。因怕到手的紅芋片黴變或爛掉,村裏男女老少齊出動,要趕在雨前把晾乾的紅芋片搶拾回家,遇到快要下雨時,就會出現半夜三更起來搶拾紅芋片的情形。我曾是這撿拾大軍中的一員,也曾因夜盲症誤入村後的水塘,差點丟掉小命。即使這樣,每年仍會發生因天氣預報時效短、預報不準,造成大量紅芋片黴變或爛掉的情況發生,只好賤賣到酒廠換些油鹽錢。半年的心血算是白費了。

也許是紅芋片黴變的情景深深地觸動了我,會考志願填報了南昌氣象學校,很榮幸成爲一名氣象工作者。三十多年來,見證了氣象事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要說變化最大的,當屬地面氣象觀測了。記得剛工作的時候,觀測氣溫溼度用的是乾溼溫度表、雙金屬片溫度計和毛髮溼度計;觀測氣壓用的是動曹式水銀氣壓表和空盒氣壓計;觀測降水量用的是雨量筒和虹吸雨量計;觀測風向風速用的是EL型電接風;觀測日照用的是暗筒式日照計,以及雲、能見度、天氣現象等氣象要素,都需要進行人工觀測、編報、整理及報表製作等,非常辛苦。定時觀測編報,要求在規定的幾分鐘內完成,否則就會算遲報,甚至可能造成錯報,非常緊張,以至於現在常會在遲測、遲報、錯報或漏報的惡夢中驚醒。

隨着國家對氣象事業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及氣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年來我國氣象現代化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地面氣象觀測已由人工,逐步發展爲半人工半自動化,目前已實現全部自動化,每分鐘實時上傳自動採集的氣象數據。2020年4月1日起,國家氣象觀測站取消了人工定時觀測和值守班,業務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預報服務工作中去。近二十年來,每個鄉鎮先後安裝了多要素自動氣象站,高速公路沿線也安裝了衆多的交通自動氣象站,實時監測氣象要素的變化。

關於天氣預報。較早的是業務人員每天定時收聽並記錄天氣形勢,繪製天氣圖,用氣象專用傳真機接收打印日本、歐洲以及我國的預報傳真圖,通過認真分析作出預報結論,並通過廣播、警報機對外發布。

隨着天氣預報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多次升級換代,預報預警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預報視頻會商系統的應用,業務人員可以足不出戶收聽收看國家及省市氣象臺專家對天氣形勢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並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作出準確的天氣預報。另外,天上的風雲氣象衛星,地面的天氣雷達,不分晝夜全方位地監測天氣變化,爲氣象防災減災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MICAPS4、氣象資料信息共享、短時臨近、市縣預報預警一體化等平臺或系統的投入使用,業務人員可以及時獲取大量的氣象信息,瞭解未來幾天、幾小時甚至半小時內所在地區可能受到的天氣系統影響,以便提前發佈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爲決策部門和廣大羣衆防災減災提供重要參考。

目前,對外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除常規的廣播電視手段外,手機短信、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更受廣大羣衆,尤其是中青年羣體的歡迎。當可能出現特別重大氣象災害時,就要啓用應急廣播系統了,可以使所在區域的每位羣衆收聽到本地氣象臺發佈的預警信息,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避免或減輕生命財產遭受傷害或損失。

現在,紅芋種植的少了,也變得金貴了。也許是上了年紀,小時候起紅芋、切片、拾紅芋片的情形仍時常浮現;紅芋片因受雨淋而黴變或爛掉的情形仍歷歷在目,但我堅信,在氣象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情形不會,或者說很難再發生了。

標籤:氣象 種植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