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的調研報告

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的調研報告

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的調研報告

 

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最南部,全市總幅員面積3217平方公里,森林和山地佔總面積的85%,耕地佔總面積的7%,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8%,是一個“八山一水半釐田,半分道路和家園”的山區市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天氣氣候複雜,災害性天氣頻發,氣象災害對我市農村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威脅十分嚴重,因此,健全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防禦和減輕農村氣象災害,充分發揮氣象在農村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近年來農村氣象災害監測及預報預警服務情況

農村氣象災害防禦一直是集安市氣象工作的重點之一。近年來,集安市氣象局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水平,積極開展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的編制,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深入開展農業氣象方面的研究,加強氣象災害風險意識和防禦氣象災害知識宣傳,爲全市農業發展、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積極的工作。

1、覆蓋全市的氣象災害監測平臺和信息發佈平臺

2007年以來,集安局在全市範圍內相繼建設安裝了32個區域自動氣象站,形成了覆蓋全市及廣大農村的自動監測網絡平臺,實現了氣象災害信息監測自動化,爲嚴密監視及收集暴雨、低溫冷害、寒潮以及次生地質災害等信息提供了可能,也爲農村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撐。爲保證區域氣象站監測到的實時氣象災害信息及時傳遞給各級領導、社會公衆和廣大農村地區,最大限度的擴大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的覆蓋面,爲防災減災工作贏得寶貴時間,我局針對監測及時,發佈不暢的問題,2009年協調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在防汛辦、森防辦、交通、水庫、電力、學校、醫院、及全市11個鄉鎮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了電子顯示接收屏和手機短信傳播網絡,成功搭建了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佈平臺,解決了鄉鎮一級氣象災害信息發佈“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保證了氣象災害發布信息出口的暢通。

2、完成了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的編制

爲做好我市氣象災害防禦工作,2010年我局編寫了《集安市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0-2020),集安市政府以集政文〔2010〕6號文件正式頒佈實施。《規劃》提出了未來十年集安市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戰略佈局、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建設和保障措施等。《規劃》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將組織實施的六項氣象災害防禦工程,重點加強城市、農村等地區以及農業、林業、交通等高影響行業氣象災害防禦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集安氣象災害防禦能力。

3、着力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

爲做好農村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全面提升集安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我局積極協調集安市政府,印發了《集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通知》(集政辦發〔2010〕44號)文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長爲組長、民政、水利、國土、農業等相關部門爲成員單位的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精細化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覆蓋廣的氣象預警信息發佈網絡、構建有效聯動的氣象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完善預防爲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等問題,爲集安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了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

1、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目前隨着氣象事業的發展,多種現代傳播工具的普及,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初具雛形,特別是隨着氣象手機短信,大喇叭、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的不斷髮展,農村氣象災害信息的發佈問題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也侷限於鄉鎮一級,大部分村屯仍然無法覆蓋,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將氣象信息及時的傳遞到廣大農民特別是偏遠地區農民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農村信息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農民,甚至相當多的村、組都沒有電腦,更談不上使用互聯網,農村網絡信息化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再就是農民對防災減災意識不足,遇到災害時,也只是望天興嘆。

3、財政投入不足,氣象災害防禦措施缺乏。近年來,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但是在農村地區的投入明顯不足,導致制定的規劃及預案落實程度不高。

三、對策和建議

1.將氣象納入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氣象工作與農村工作密不可分,氣象服務是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氣象在農村建設中的基礎性、前瞻性和現實作用。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將氣象爲農村建設服務體系納入當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氣象爲農村建設服務體系建設。一要加快建設農村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在鄉鎮佈設小型天氣雷達,提高預報確率;二要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社會化綜合管理體系。要加大鄉鎮氣象聯絡員和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的建設力度,這部分人員要主動承擔傳播天氣預警預報信息、維護加密氣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氣象與農經信息、氣象災害上報和氣象知識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強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工作,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進村入戶。要不斷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手段,通過廣播、電視、電話、手機、報刊、電子顯示屏、互聯網等多種渠道,擴大氣象信息的覆蓋面,使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能夠及時傳到受影響的農民手上。要將氣象服務納入農村文化站服務體系建設,要通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農民進一步瞭解氣象知識,掌握氣象知識,及時獲取氣象各類信息。

2.進一步健全農村氣象信息傳播網絡。要加強與廣電部門合作,利用農村電視普及率提高以及根據農民生產生活的特點,增加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間和次數,調整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時間,尤其是農忙季節要滿足農民收工後看天氣預報的需要。要與電信部門合作,針對農民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的特點,積極推進手機短信訂製服務,及時將突發性氣象災害警報發送到農村、發送到鄉村基層幹部、種養大戶及本地人員,由他們迅速傳播,指導農民防災減災。要使農村“大喇叭”響起來,鄉村大喇叭實際上是一個高效低成本的農村信息發佈渠道。除了氣象信息以外,還可以發佈其它對農業農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發揮“大喇叭”在防災減災和氣象信息發佈上的作用。

3.努力提供優質氣象服務。一要積極開展鄉鎮天氣預報,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關鍵性天氣及關鍵農事季節天氣的預報;二要加強農村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提高農村和農民防災、抗災、減災意識和應用氣象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