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公文精選

建設宜居贛州的實施意見

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宜居贛州的實施意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建設宜居贛州的實施意見

(徵求意見稿)

爲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大幅改善人居條件,提升城市形象,推動贛州更好更快發展,現就建設“宜居贛州”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四種理念、四化驅動、五個贛州”發展戰略,堅持民生爲本的核心理念,以優化公共空間、完善服務設施、提升居住品質、提高居民素質爲主線,市縣共進,城鄉互動,建管並舉,努力建設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繁榮和諧的“宜居贛州”。

二、目標任務

到2015年,將贛州建設成爲社會文明、經濟富裕、環境優美、生活便宜的全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1平方米/人;農村**房屋新戶型推廣率達到8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

三、工作措施

(一)高品位規劃,彰顯宜居美感

1.形成疏密有致空間。充分發揮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積極引導宜居城市建設。嚴格實施城市規劃及各類規劃技術標準,實行開發建設強度分區控制制度,有效控制城市建築高度和密度,逐步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爲市民營造舒適、開敞的生活環境。高水平規劃建設章江新區,加快完善各**市功能,有效疏導人口轉移,降低老城區建築總量和人口密度。以新區拓展帶動舊城更新,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村”改造,結合棚戶區改造打通一批“斷頭路”,贛州一批城市小廣場、小公園和停車場,爲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2.打造特色優美景觀。高水平規劃、建設“三江六岸”**地帶。圍繞現代服務、運動休閒、旅遊觀光、公共生活、購物娛樂五大功能,精心打造親近自然、開闊靚麗、體現**歷史文脈的“三江六岸”**景觀,展現現代化的大都市形象。結合城市地域環境,以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風貌片區爲基礎,加強整體性城市風貌和格局保護,控制好城市整體建築輪廓景觀,注重建築與環境的協調,繼承和展示**特有的“江南宋城、客家搖籃”風貌特色和歷史文化,進一步增強市民的歸宿感和認同感。保護好古村落、古民居,鼓勵有條件的村鎮,結合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進行整體風貌規劃、設計,引導建設具有客家民居建築文化特色的建築羣。

(二)大馬力建設,優化居住環境

3.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區域高速公路、通鄉通村公路、城區街道巷路建設,實現主城區、**全域腹地、與周邊兄弟城市“三個暢通”。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增加車輛,加密班次,優化線網,提高覆蓋,開闢公交專用道,設置港灣式站臺,建設公交樞紐站,提供高效、高品質的公交服務。努力提高供水普及率和城鎮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完善城市污水收集、輸送、處理、排放系統。建設一批公廁、垃圾收運、垃圾處理等環衛設施,加快建設餐廚垃圾、建築垃圾處理廠,完善城鄉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完善燃氣供應設施,做好西氣東輸二線氣源對接工作,加速燃氣供應管道化,完善燃氣輸配、儲備和供應、服務保障系統,提高城市供氣的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和便利性。加**鄉電網改造力度,不斷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積極推進“寬帶**”、“三網”融合、3G網絡等通信設施建設。

4.豐富商業便民設施。以大型百貨、連鎖商店、超市、農村村社便民放心商店爲重點,加快建設城鄉商貿服務網絡,保障市場供應。大力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引導建設一批方便市民生活的便利店、日鮮食品、洗染家政、儲蓄郵政、藥店菜市等社區商業服務設施,提升居民購物消費便利度和舒適度。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縣縣有大型配送中心、鄉鄉有連鎖經營超市、村村有商貿綜合服務點,讓城鄉居民享受同質同價、豐富多樣的商業服務。

5.健全文化娛樂設施。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娛樂服務網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文化娛樂生活質量。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和滿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圖書館、文化館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紮實推進農村“文化廣電**”工作,基本實現農村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全覆蓋,村文化活動室實現村級全覆蓋。合理發展娛樂服務行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娛樂服務設施建設和經營。推進歌廳、音像、酒吧、網吧等娛樂服務行業規範化,增強城市活力。

(三)多層次保障,確保住有所居

6.實施**保障工程。大力推動住有所居,構建全覆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住得上公租房,使優撫對象和困難羣衆優先享受**保障。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爲重點,逐步形成以公租房、廉租房、中小套型普遍商品住房爲主,協調發展、互爲補充、供求平衡、物美價廉的住房供應體系。加大危舊房、棚戶區的改造力度,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大力推進廉租住房建設,加大公租房的建設力度,使農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難羣體的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加大對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交易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合理房價,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7.發展綠色生態住宅。運用現代理念和技術,對住宅空間佈局、設施配套、環境綠化、建築用材等方面提出更**求,不斷提升住宅建築的整體品質。大力發展智能住宅、綠色生態住宅和節能住宅,規劃建設一批質量可靠、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居住安全的高品質住宅小區。加大對住宅設計、施工質量的監督管理力度,嚴格執行分戶驗收制度,確保住宅建設質量。農村以農民自願、造價合理爲原則,積極引導推進具有客家民居建築文化特色的新戶型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步伐,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型住宅,逐步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按照統一規劃、相對集中、連片建設的原則,引導農戶在規劃指導下相對集中居住和自願聯建住宅。

(四)建設宜居社區,提高生活質量

8、推進社區社保服務。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爲居家的孤老、體弱多病和身邊無子女老人提供各種服務,推動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有效落實。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促進和幫助城鎮居民按規定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9、推進社區救助服務。建立和完善街道(鎮)救助管理服務網絡和工作平臺。採取特困救助、臨時救助、專項救助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羣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展社區慈善事業,完善“愛心超市”各項制度,切實加強管理,使各項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10、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以政府爲主導,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爲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以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爲載體,實施兒童保健,婦女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殘疾人、低保對象保健等服務,並建立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規範社區衛生服務,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率、利用率和滿意率。

11、推進社區文體服務。發展面向社區的公益性文化事業,逐步建立方便社區居民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活動的場所。加強對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和各種文化娛樂場所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社區老年活動設施服務社區老年人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統籌社區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老年大學、市民學校的作用,積極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建立覆蓋各類人羣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區學習服務體系。城鄉社區都要達到一校(市民學校)、一場(室外活動場)、一室(文化活動室)、一徑(體育健身路徑)、一廊(宣傳長廊)的“五個一”標準。

(五)精細化管理,提高舒適水平

12.營造和諧城鄉環境。以創建活動爲抓手,建設文明和諧的宜居環境。在中心城區開展“治髒治亂治堵”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活動。加強市容綜合整治,嚴格按規劃審批和管理戶外廣告,拆除違規設立和嚴重影響市容的戶外廣告。大力開展對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江河沿岸市容環境的專項治理。建立長效機制,深入整治亂佔道、亂擺攤、亂搭亂建、亂牽亂掛、亂貼亂畫、亂吐亂扔等影響市容環境的現象。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抓好農村造林綠化,加大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力度,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13.改善市民居住環境。遵循政府組織、居民參與的原則,積極倡導使用新材料、新技術,大力實施居住區綜合整治。整修居住區房屋公共部位,完善管線、道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拆除違章建築,清理亂設廣告,取締亂擺攤點,清除衛生死角,配套公共綠地,優化活動空間。重點整治商業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城市主幹道和臨街居住區,提升商業價值,留存歷史記憶,美化城市形象。逐步探索建立切實有效的管理維護機制,保持良好城市風貌。

14、打造陽光宜居物價。以推行陽光價格、規範明碼標價爲突破口,嚴厲打擊哄擡物價、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等不正當價格行爲,抓好穩定物價工作,進一步優化全市價費環境,爲民生價格保駕護航。建立健全對生產生活有重要影響物資的價格監測和應對體系。把水價、房價等列爲價格工作監管重點,促進與城市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嚴格收費監審,加大清費治亂力度,最大限度控制城市生產、生活成本,確保不出現亂收費、高收費。

(六)提高居民素質,樹立文明新風

15、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系列活動。依託市民學校、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基層宣傳文化陣地,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知識競賽、形象展示、形象大使評選等活動,引導人們學禮儀、懂規範、講禮貌、守秩序。繼續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識。開展文明健康藝術周、“低碳生活全民行動”等活動,宣傳文明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生活習慣。開通**文明網,策劃開設各類專題專欄,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主題活動,把**文明網辦成引領社會風尚、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陣地。開展“我愛低碳生活•宜居**”主題徵文活動和“文明和諧家庭”評選活動。

16、大力推進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志願精神,着力壯大志願者隊伍,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扶老助殘、整治公共環境、便民利民等志願服務,大力實施社區志願服務行動計劃,利用重要傳統節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完善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制定出臺《**市文明志願服務條例》,推動志願服務大衆化、經常化、規範化。加強輿論宣傳,加大對志願服務政策措施、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情況和志願服務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營造有利於志願服務事業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

17、推進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創建。加強對各級文明單位的日常指導和動態管理,建立健全文明單位聯誼會等動態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文明單位的典型示範作用,積極組織各級文明單位參與全市性創建、志願服務等活動。積極探索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參與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的新路子,不斷提高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的覆蓋面。組織評選**市第七屆文明單位,指導、幫助全市有關單位積極爭創全國第三批文明單位。在“窗口”行業和公共服務行業廣泛開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服務效能”、“微笑**”、創先爭優等教育實踐活動,提高服務質量,規範服務行爲,樹立行業新風,對全市機關單位、“窗口”行業、服務行業開展文明指數測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宜居**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宜居**”建設的統籌指揮和重大決策。下設“宜居**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城鄉規劃建設局),牽頭負責“宜居**”建設的組織、協調、指導、考覈、督查工作。各縣(市、區)政府是“宜居**”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和領導機構,負責落實土地、資金等事宜,並組織工程實施。市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作,切實推進“宜居**”各項工作。各企事業單位和社區要按照建設“宜居**”的要求,加強建設,完善設施,優化環境,積極主動發揮在“宜居**”建設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政策支持。對於“宜居**”公益性建設項目,優先保證年度拆遷指標和土地供應,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等稅收地方留存部分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性收費實行政策優惠。各有關部門要開闢“宜居**”公益性建設項目“綠色**”,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項目涉及的行政審批、行政徵收等政務事項,在最短法定時間內辦結。

(三)落實資金保障。通過爭取國家支持、市縣財政投入、企業融資、社會參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宜居**”建設的資金需求。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棚戶區改造、危舊房改造、廉租住房建設、環境污染治理等項目建設。各級財政要加大“宜居**”的專項投入,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宜居**”建設。對市、縣投融資單位加大政策扶持,增強投融資能力,鼓勵通過上市融資、土地儲備、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以激勵政策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宜居**”建設。

(四)建立考評機制。將“宜居**”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市委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績考覈範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會同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加強對“宜居**”各項任務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結果作爲政績考覈的依據。對工作開展好、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不能如期完成任務的,要進行問責追究。

(五)做好宣傳發動。“宜居**”建設是一項動態性的系統工程,是全民、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市委宣傳部、市城鄉規劃建設局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體市民的參與意識,激發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推進“宜居**”建設,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宜居家園的良好局面。